地质测量学习试题

地质测量学习试题
地质测量学习试题

地质测量题库

第一章矿井地质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年代可分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

2、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

3、矿井地质构造分为单斜构造、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4、褶曲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它分为向斜和背斜两种形态。

5、防治水害的基本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

7、断层要素是用以描述断层空间形态特征的几何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合线、断盘、断距等。

8、矿井地质“三书”是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和回采地质说明书。

9、矿井地质“三书”按其内容可分文字说明和图纸两部分。

10、煤层按稳定性分类,可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和极不稳定煤层。

11、煤层按倾角分类,可分为: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和急倾斜煤层。

12、评价煤层稳定的指标为可采性指数和煤厚变异系数。

13、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种类型。

14、根据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方式,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

15、处理综采工作面断层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硬过、跳采和超前处理断层。

16、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有:比重和容重、孔隙度、吸水性、软化性和耐冻性。

17、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有: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与抗弯强度和坚固性。

18、岩石按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

19、煤层采空后上覆岩层岩移形成的三带分别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20、瓦斯在煤内赋存状态分为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

21、煤层瓦斯含量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煤体内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之和。

22、绝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数量。

23、相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每产1吨煤的瓦斯涌出量。

24、煤层的赋存特征一般用厚度、结构、倾角和稳定性表示。

25、矿井地质勘探分为:矿井资源勘探、矿井补充勘探、生产地质勘探和专门工程勘探四种。

26、矿井地质勘探的手段主要包括钻探、巷探和物探。

27、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断层,用断层面与煤层面交线的水平投影来表示,其中上盘断煤交线用点和线(─·─)、下盘断煤交线用叉和线(─×─)表示。

28、根据岩层强度与垮落性,煤层顶板可分为:易冒落的松软顶板、中等冒落的顶板、难冒落的坚硬顶板、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和弱塑性弯曲的顶板五类。

29、经井巷、硐室或钻孔揭露的煤层,一般应观测其结构、厚度、顶底板、煤质、含水性和产状。

30、井田地形地质图是综合反映井田的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和地表情况的图件。

31、井上下对照图是反映井下的采掘工程与地表的地形地物关系的图件。

32、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

33、煤层老顶来压按强度可分为不明显、明显、强烈、极强烈四个级别。

34、井下防治水的措施有探、防、截、排、堵等。

35、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36、达到矿井生产能力最先开采的采区称为首采区。

37、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石层,煤层可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

38、煤层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

39、根据冲蚀的早晚,分为同生冲蚀和后生冲蚀。

40、同生冲蚀是指泥炭堆积过程中,在顶板未沉积之前所进行的冲蚀作用。

41、后生冲蚀是在煤系沉积过程中所进行的冲蚀作用。

42、煤层对比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志层对比法。

43、岩层向上拱起,两侧岩层相背倾斜,称为背斜。

44、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形褶曲,两侧岩层多为相向倾斜,称为向斜。

45、断层的断距是指岩石断开后两盘移动的距离。

46、矿井使用的地质剖面图按其表示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勘探线地质剖面图、采区地质剖面图和井筒、巷道地质剖面图。

47、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反映煤层产状变化和地质构造形态的图件。

48、地质构造按其规模和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49、在井下探测陷落柱的主要方法有钻探、巷探和物探。

50、生产矿井中的岩浆侵入体主要有两种产状:脉状岩墙和层状岩床。

51、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是以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52、标志层指易于辨认,分布广泛且层位稳定的岩层或煤层。

53、煤层厚度变化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两大类。

54、煤的工业分析内容包括测定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55、煤的液化是指煤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通入氢气,使之变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56、确定岩层层序是判断地质构造的基础。

57、影响节理发育程度的因素是岩石性质、岩层厚度、局部应力的集中情况。

58、断层面空间状态可以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

59、陷落柱的柱体主要是由上覆岩层的岩石碎块组成。

60、岩石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及其强度的大小。

61、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界、系、统。

6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 100米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和增温层。

63、岩层的接触关系有三种,分别为: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64、煤中常见的裂隙有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两种。

65、煤岩层对比图主要是反映井田范围内各煤层及标志层层位的对比情况,主要煤层的分布情况和稳定程度。

66、节理是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

67、根据节理的成因不同,可将节理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根据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68、在评定煤层厚度稳定性时,薄煤层以煤层可采性指数为主要指标,煤厚变异系数为辅助指标。

69、在评定煤层厚度稳定性时,中厚及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要指标,煤层可采性指数为辅助指标。

70、岩层产状的规则变化和岩层层序的对称重复是识别褶曲的两大标志。

71、神东矿区的含煤地层属于侏罗纪延安组,包含五个煤组。

72、自然界的岩石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类。

73、图中OA的方位角是35o,OB的方位角是140 o,A点坐标为:X=41330,Y=20550。

74、矿井地质报告一般每8~10年修改一次,并报省(区)煤炭厅批准。

二、单项选择题

1、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三种类型。在采煤过程中,(B)是顶板管理的重要部位。

A、伪顶

B、直接顶

C、基本顶

2、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为(A)。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推断层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煤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二答案汇编

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专用纸 A()B()卷 学年第学期课程煤矿地质班级闭(开)卷姓名关英斌 ================================================================================ 一、解释下列概念:(10分) 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 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评分标准:本大题共计10分,每个概念2分) 二、填空:(10分) 1、地震波(0.5分) 2、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3分) 3、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3分,每个0.5分) 4、勘探线、构造线、煤层底板等高线(1.5分,每个0.5分) 5、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极复杂构造(2分,每个0.5分) 三、简答题:(25分) 1、宏观煤岩类型有:(1)光亮型;(2)半亮型;(3)半暗型;(4)暗淡型。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每种类型1分) 2、煤田普查与勘探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和物探四种。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每种手段1分) 3、地质误差包括:构造误差、煤层对比误差和边界线误差。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3分,每种误差1分) 4、矿井原始资料整理包括:(1)检查、补充、誊清原始记录;(2)清绘原始地质图件;(3)建立原始地质资料台帐;(4)清绘原始地质资料。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2分,每种分类0.5分) 5、矿井总储量的划分如下: 矿井总储量包括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1分) 其中能利用储量包括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1分) 工业储量中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量(1分) 6、地质说明书的种类有:建井地质说明书、开拓区域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4分,掘进地质说明书可以不答,其它每种说明书1分) 7、地表防水的措施有:慎重选择井筒位置、河流改道、铺设不透水人工河床、修筑排水沟、堵漏。(评分标准:本题共计5分,每种措施1分) 四、叙述题:(20分) 1、答: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有以下十种:①矿物的外形;②颜色;③透明度;④条痕色;⑤光泽;⑥解理及断口;⑦比重;⑧硬度;⑨磁性;⑩与化学试剂反应。 四种矿物的区分方法是:分别取四种矿物少许加稀盐酸,剧烈反应者为方解石,粉末剧烈反应而块状矿物反应微弱者为白云石;在剩余的两种矿物中,具有贝壳状断口且为油脂光泽的为石英,具有解理的为斜长石。另外从硬度上石英的硬度大于斜长石也可区分两种矿物。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 题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2、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3、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4、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5、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6、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7、矿井地质观测,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8、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9、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实见资料必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修正和完善。 10、煤矿防治水井上下水文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 11、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矿井地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 1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 14、对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及(积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5、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充水性图上准确表明井田范围内及周边采空区的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标高、(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16、年报、月报、临时预报应包含(突水危险性评价)和(水害处理意见)等内容,预报内容齐全,下达及时。 17、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 1、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C )。 A、±1''、±2''# B、±5''、±10''# C、±7''、±15''# D、±15''、±30''' 2、井下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D )。 A、±1''、±2''# B、±5''、±10''# C、±7''、±15''# D、±15''、±30''' 3、永久导线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 D )设置一组。 A、50-80m# B、80-120m# C、300-400m# D、300-500m 4、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 C )、煤巷中剩下()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 A、10-20m、20-30m# B、15-20m、20-30m# C、20-30m、30-40m #D、15-20m、30-40m' 5、矿井基本矿图有几种(C)。 A、6# B、7# C、8# D、9 6、当巷道开口(B )后,应用经纬仪重新标定一组中线点。 A、3-5m# B、4-8m# C、5-8m# D、6-8m 7、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顺序是:( B ) A、后-后-前-前# B、后-前-前-后# C、前-前-后-后# D、后-前-后-前 8、井下永久导线点应设在(C )。 A、主、副井筒中# B、井下大巷中# C、矿井主要巷道中# D、矿井次要

巷道中 9、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用DJ2型经纬仪测角时,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应不大于(A )。 A、20″# B、40″# C、15″# D、25″ 10、井下导线水平角的测量方法有( B )。 A、测回法# B、测回法和复测法# C、复测法# D、全圆法 11、抄录起始数据和放线数据,有关数据必须经(B )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D、四人 12、开口放线须独立进行(B)次。 A、1# B、2# C、3# D、4 13、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中,( C )以下数值不得更改。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14、井下成组设置中、腰线点时,每组均不得少于(C )。 A、1-2个# B、3-5个# C、3个# D、5个 15、水平角观测时,应照准标杆的部位是(C )。 A、顶部# B、中部# C、底部# D、上部 16、在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中,原始记录中的( C )不得更改。 A、分米# B、厘米# C、厘米以下数值# D、米 17、角度观测时,原始记录本中的( C )值不得修改,只能重测。 A、度# B、分# C、秒# D、都可以 18、井下导线测量时对于15~30m的边长在其两端点测水平角时要求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 1 圈。 2 内部圈层。 3 4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 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698.74%,称为造岩元素。 7 8、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温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但不均匀。 9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 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 12、 先后关系。 13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4、地表形态地貌始终处于不断的剧烈的运动变化中(F) 5、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F) 6、地质作用既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T) 7、野外观察是直接观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T) 8、绝对地质年代又称同位素地质年龄(T)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与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与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与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就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与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就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与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她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就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与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与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与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 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2008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安庆师范学院 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质学基础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大题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 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一、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每空1分, 共10分)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 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4.我国76年唐山地震成因属于火山地震,今年的汶川大地 震属于构造地震。 ()5.超基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为65 %以上。 ()6.地层是一层层沉积而成的,因此,较新的地层在任何情况 下,总是位于较老的地层之上。 ()7.地壳总质量最多的是沉积岩,占地壳表面积最多的是火成 岩。 ()8.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 A 卷) 院系 姓名

)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180 ° )10.背斜的核部都是新岩层,向两翼地层逐渐变老。 1 ?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 .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 ?岩浆:岩浆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 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2 .岩浆岩: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 石'。 3. 断层: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3.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 裂构造。 4. 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其 两侧为上升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 ( )。 2. 矿物比较硬度计中,硬度为 5,7,9 的矿物分别是( )、 ( )和( )° 3. 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4. 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 )、( )和( )° 5. 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 )、( )和( )° 6. 晚古生代是由( )、 ( )和( )三个纪 1.地球内部层圈从外到内可分为( )和 组成。 (每空1分,共20分) 7.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 八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以及 三、名词解释: 分,共15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地质人员考试题

地质专业人员素质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共80题) 1、矿井地质构造不包括(D)。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层理 2、矿井地质报告(D)年修编一次。 A、1~2 B、3~5 C、5~8 D、8~10 3、地下开采时厚度(C)以下的煤层为薄煤层。 A、0.5m B、0.8m C、1.3m D、3.5m 4、地下开采时,厚度(D)以上的煤层为厚煤层。 A、0.5m B、0.8m C、1.3m D、3.5m 5、目前煤矿井下测量岩层产状普遍使用的仪器是(C)。 A、经纬仪 B、皮尺 C、地质罗盘 D、全站仪 6、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C)。 A、断层 B、背斜 C、节理 D、向斜 7、正常层序情况下核部地层老,翼部地层新的褶曲是(A)。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8、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是(A)。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以上都不是 9、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B)。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以上都不是 10、人们一般认为陷落柱是由于(A)原因而形成的。 A、岩溶塌陷 B、地震 C、煤矿开采 D、地壳运动

11、采掘工程平面图不包括以下哪个内容(D)。 A、井下采掘工程情况 B、煤层情况 C、构造情况 D、地面高程线 12、《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条规定,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老窑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都必须绘在(B)上。 A、井上下对照图 B、采掘工程平面图 C、通风系统图 D、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 13、井上下对照图以(A)为底图编制而成。 A、地形图 B、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C、平面图 D、剖面图 14、(C)可以反映煤层空间形态和构造变动的重要地质条件,是煤矿设计、生产、储量估算的基础图件。 A、采掘工程平面图 B、井上下对照图 C、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D、通风系统图 15、可以说明井田内煤层的层数、厚度、层间距、标志层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含水性等主要特征的地质图件是(B)。 A、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B、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C、井上下对照图 D、地质地形图 16、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上、下盘断煤交线之间有等高线通过的断层为(B)。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走向断层 17、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若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升高方向,则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地质学》试卷六及参考答案

《煤矿地质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34分) 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 ,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 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 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 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 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 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 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 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 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 答:答题要点: 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 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 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 包括:顶底板中裂隙增多(一般在10-20m范围);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如岩层裂隙构通含水层,则出现淋水增加、甚至发生涌水。

C、遇断层前后,瓦斯涌出量往往明显变化; 3.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 答: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地 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三、图件分 析(14分) 1.识别 图1、2中哪 是背斜,哪 是向斜(在 图上标出), 并完成图中构造形态,画出轴面的位置(图1、2为未完成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为地层代号,剥蚀掉的地层请用虚线连接)。(共14分,每小题7分) (图1) (图2) 四、作图题(10分) 下图为地质图,试沿I—I’方向作地质剖面示意图。(为产状符号)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考试卷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马兰矿2017年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 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用蓝、黑色钢笔、中性笔答题。保持卷面整洁。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水文地质类型( )或( )的矿井设立专门的防治水工作机构,建立( )系统和( )系统。 2、在不同生产阶段,按期完成各类( )修编、提交、审批等基础工作。 3、测量控制系统健全,测量工作执行( ),原始记录、( )齐全。 4、管理和技术人员掌握相关的( )、地测管理制度、( )。 5、( )与上级公司联网并能正常使用。 6、按( )原则划分煤矿地质类型,出现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在( )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7、有符合《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规定的( )和( ),种类齐全、填写及时、准确,有电子文档。 8、贯通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和一井内( )m 以上贯通测量工程应有设计,并按规定审批和总结; 9、对( )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和积水情况进行( )并做好记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0、井上下各类防治水工程有( )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工程结束提交总结报告及(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现场作业人员严格执行( ),掌握本岗位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操作规范,无“三违”行为。 A. 部门工作规定 B.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C. 现场安监工指令 D.跟班人员指令 2、“新标准”中新增加的地质说明书是( )。 A. 采区地质说明书 B.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C. 揭煤地质说明书 D.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3、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 )、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A. 灾后建设 B.预测预报 C.地质灾害监测 D.地质灾害控制 4、工作面结束后( )天内应提交采后总结,采区结束后6个月应提交采后总结。 A 、15 B 、30 C 、40 D 、60 5、贯通容许偏差一般由( )提出。 A 、管理人员 B 、测量负责人 C 、采矿设计人员 D 、总工程师 6、基本矿图采用计算机绘制,内容、精度符合( )要求。 A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 B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C 、《煤矿测量规程》 D 、《煤矿防治水规定》 7、采掘工作面距保护边缘不足( )前,编制发放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按规定揭露煤层及断层,探测设计及探测报告及时无误。 A 、20m B 、30m C 、40m D 、50m 8、发生( )及以上突透水事故后,恢复生产前应重新确定水文地质类型。 A 、一般 B 、较大 C 、重大 D 、小型 9、煤矿防治水基础台账,应认真收集、整理,及时更新,并实行( )管理,长期保存,每季度修正一次。 A. 计算机数据库 B.保密制度 C. 定时备份制度 D.会议评审

矿山测量学》试卷参考答案

《矿山测量学》试卷参考答案A■B□ 一、名词解释(共 25 分,每题 5 分) 1.煤矿测量图 2.方向附合导线 3.一井内巷道贯通测量 4.近井点 5.投向误差 参考答案要点: 1. 煤矿测量图简称矿图,它是表示地面自然要素和经济现象,反映地质条件和井下采掘工程活动情况的煤矿生产建设图的总称。 2.由已知坐标及坐标方位角的起始边敷设导线附合到一条仅已知坐标方位角的边上所形成的附合导线。 3. 凡是由井下一条起算边开始,能够敷设井下导线到达贯通巷道两端的,均属于一井内的巷道贯通。 4. 为工业广场各项测量提供基准并用于将地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而在井口附近布设的平面测量控制点。 5. 由投点误差引起的垂球线连线的方向误差,叫做投向误差。 二、简答题(共 28 分,每题 7 分) 1.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与布设要求? 参考答案要点: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类,这两类又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测角精度分为±7″和±15″两级,一般从井底车场的起始边开始,沿矿井主要巷道(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集中上、下山等)敷设,通常每隔1.5~2.0 km应加测陀螺定向边,以提供检核和方位平差条件。 采区控制导线也按测角精度分为±15″和±30″两级,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输巷道以及其他次要巷道敷设。 2.井下测量水平角的误差来源? 参考答案要点:

1)仪器误差:叙述三轴误差 2)测角方法误差,包括瞄准误差和读数误差 3)对中误差,包括仪器对中误差和觇标对中误差 4)井下环境条件误差 3.一井定向中连接三角形的最有利形状应满足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要点: 1)点C与C′应尽可能地设在AB延长线上,使三角形的锐角γ应小于2°,这样便构成最有利的延伸三角形; 2)点C和C′应适当地靠近最近的垂球线,使a/c及b′/c之值应尽量小一些。 3)c尽可能大。 4. 给定巷道腰线常用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要点: 1)在斜巷中用经纬仪法和斜面仪法,经纬仪法主要有中线点兼做腰线点法,伪倾角法 2)在平巷中主要用水准仪标设腰线。 三、论述题(12 分) 详述陀螺经纬仪定向的作业过程 参考答案要点: 1) 在地面已知边上测定仪器常数 (2分) 2) 在井下定向边上测定陀螺方位角 (3分) 3) 仪器上井后重新测定仪器常数 (2分) 4) 求算子午线收敛角 (2分) 5) 求算井下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 (3分)

煤矿地质专业试题

2009年地质专业技术比武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年代可分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 2、地下 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 3、煤层采空后上覆岩层岩移形成的三带分别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4、煤层的赋存特征一般用厚度、结构、倾角和稳定性表示。 5、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 6、煤层稳定性评定: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为主,煤厚变异系数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7、井下防治水的措施有探、防、截、排、堵等。 8、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断层,用断层面与煤层面交线的水平投影来表示,其中上盘断煤交线用点和线(─·─)、下盘断煤交线用叉和线(─×─)表示。 9.煤层顶板与煤层的接触关系有三种,分别为明显按触、过渡按触、冲刷按触;煤层底板与煤层的接触关系有两种,分别为明显按触和过渡接触。 10、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成为承压水。承压水由于有隔水顶板存在,故其补给区和分布区不一致。 11、按宏观煤岩成分的组合及其反映出来的平均光泽强度,可划分为四种宏观煤岩类型,即: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1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资源储量按其地质的可靠程度可分为探明、控制、推断和预测。 1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14、矿井涌水量的观测方法有容积法、浮标法、堰测法、流速仪法、功率法。 15、矿井充水的水源有煤层及煤系围岩中的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老窑及采空区积水。 16.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量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个类型。 17、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18、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层水害、煤系砂岩水害及灰岩水害。

煤矿地质学 期末考试题(共8套)

中国矿业大学学年第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1)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34分) 1.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 ,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 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 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煤、岩层对比图。 4.古生代可划分为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寒 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 二叠纪(P)。 5.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 和古构造。 6.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含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7.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 老窑水。 二、简述题(共26分) 1.简述地壳的圈层构造。 答:(要点)分外圈层与内圈层; 外圈层又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圈层以莫霍面与古腾面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矿井下巷道遇断层时的征兆? 答:答题要点: A、断层附近煤岩层塑性变形现象; 包括:煤岩层的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出现牵引褶曲等… B、断层附近的脆性断裂现象;

包括:顶底板中裂隙增多(一般在10-20m范围);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如岩层裂隙构通含水层,则出现淋水增加、甚至发生涌水。 C、遇断层前后,瓦斯涌出量往往明显变化; 3.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 答: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地 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三、图件分析(14分) 1.识别图1、2中哪是背斜,哪是向斜(在图上标出),并完成图中构造形态,画出轴面的位置(图1、2为未完成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为地层代号,剥蚀掉的地层请用虚线连接)。(共14分,每小题7分) (图1) (图2)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98.74%,称为造岩元素。 、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煤矿地质试题

煤矿地质试题 一、真空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33 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莫霍面;平均地深2898 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 古登堡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5分)2.矿物是是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6分) 3.成煤的必要条件有植物条件,气候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地壳运动条件。宏观煤岩成分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4分)4.岩浆是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根据SiO2 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超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中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4分) 5.岩性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为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一致性的一套岩层。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山西组、本溪组、龙潭组 (3.5分) 6.矿井水的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窑水、断层水 。(2.5分) 7.煤矿中“三量”指准备煤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1.5分) 二、简述体(共17分) 区别解理、层理与节理。(本小题6分) 答: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层理: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其具体包括哪几种?(本小题6分) 答:内力地质作用是指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震,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本小题5分) 答:A-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和对比 B-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和对比 C-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和对比 D-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煤矿地质测量试题

中专班地质测量实操考试题 1、何为岩溶陷落柱?是如何形成的? 答:指由于岩溶和坍塌作用而形成的镶嵌在煤系中杂乱无章的碎石堆积体。当煤系下部存在较厚的可溶性石灰岩并发育地下水时,由于地下水长期对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而在石灰岩中形成大量空洞,溶洞规模不断扩大,顶板岩层在重力作用和其他因素诱导下向下坍塌,与此同时,地下水的活动又不断对塌落的岩石进行破坏,以化学或机械方式进行搬运,维持塌落空间,使坍塌由下至上不断发展,最终形成镶嵌于煤系地层中的碎石堆积体—岩溶陷落柱。 2、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1、区域性防突措施:(1)开采保护层;(2)预抽煤层瓦斯;(3)煤层注水;2、局部性防突措施:(1)石门揭煤防突措施如下:1)震动性放炮; 2)水力冲孔;3)钻孔排放瓦斯;4)金属骨架;(2)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如下:1)超前钻孔;2)深度爆破。 3、地球圈层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三个主要圈层。 4、煤矿环境地质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1、煤矿原始环境地质条件和环境质量;2、煤矿生产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3、煤矿环境地质灾害;4、煤矿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方法; 5、煤矿环境地质监测和分析评价技术。 5、何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答:正断层是指断层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指断层上盘

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是指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6、什么是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两者有何关系? 答:煤的黏结性指煤粒在密闭条件下加热一定温度(850℃)后,能够熔融和互相黏结成块的能力;煤的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否结成优质焦炭的性质。结焦性好的煤黏结性一定也好,而黏结性好的煤其结焦性不一定好。 7、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影响采掘部署;影响回采计划,造成采掘工作被动;使巷道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降低矿井或采区的服务年限。 8、褶皱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在褶曲构造转折端,煤层顶板较破碎、裂隙发育、压力增大,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给顶板维护带来困难;背斜转折端煤层瓦斯含量比较高,掘进巷道接近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增大,通风管理不善容易发生瓦斯事故。向斜转折端可能成为储水构造,巷道掘进时常出现工作面涌水现象,给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9、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有哪些? 答: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应力;煤层厚度变化;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其他地质因素。 10、煤是怎样形成的?煤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形成的。 11、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煤层产状三要素:一般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倾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