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有机食品现状

国内外有机食品现状
国内外有机食品现状

国内外有机食品市场流通发展的比较与建议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逐渐从量的追求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有机食品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产生并迅速在国内外市场发展起来。本文通过国内外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概括出中国有机食品市场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总结出导致该差距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提出规范和完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流通确几点建议。

一、国内外有机食品生产流通现状的对比分析

1.欧洲有机食品市场生产流通现状

欧洲国家有机食品国内市场主要由国内供给,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都是有机食品的净出口国,而德国、英国和丹麦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进口需求很大,阿根廷是欧洲有机食品的主要进口国,其进口量占欧洲进口总量的70%以上。

有机食品的流通渠道在不同国家也不同,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利用直销和自然食品的专门店销售,而丹麦、芬兰、瑞典、英国、匈牙利等有机食品的60%在超市和量贩店等流通销售。

在德国,有机食品被贴上专门标志进行销售。由于有机食品产量较常规产品低,因而市场价格是常规农产品的2~3倍。当地的有机食品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因而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渠道日趋多元化。目前有机食

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三类:

(1)农户直销。这种营销方式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该行为模式中没有中间商,减少了流通环节,效益比较好。农户直销有三种方式:一是农场设立直销店;二是到专业市场承租柜台进行专柜直销;三是宅配或配送,根据订单直销送货上门。有一些地区还实行了网上订购和邮购。

(2)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这种方式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50%。目前德国鲜销有机食品专卖店大约有5 000多家。这种营销形式专业化程度高,主要依托大中型有机食品批发配送中心进行调剂,因而完全实现了全国有机食品的货畅其流。

(3)传统店设专柜、专区销售。这种方式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

(4)连销店。近几年,一些大型连销食品店对投资有机食品营销抱有很大兴趣。有的开发了自己的有机食品商标,设专柜、专区进行有机食品销售。

2.美国有机食品市场生产流通现状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销售市场,市场规模大,且种类繁多,销售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有机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也在快速发展,如有机葡萄酒、糖浆、有机番茄酱、食用油、麦片、冷冻蔬菜和速冻食品等。

美国有机产品多数在国内销售,约5%~7%销往国外。美国同时也

是有机产品的主要进口国,25%~40%的有机蔬菜和水果来源于进口,其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墨西哥,主要是美国不能生产的热带作物、反季节作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特优产品如少数民族产品等。2003年,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08亿美元,占据了美国的食品销售额的1.9%。在美国有机农产物的44%在自选商场等的量贩店销售,47%在天然食品店销售,其他的7.1%,在农家、生协、出口等直接销售。2005年美国的有机食品市场达到了138亿美元,现在仍以年率约20%的势头在增长。

不仅有机市场规模在扩大,有机食品的零售交易店的比率也在上升。占主流的自然食品店交易比率降低,有机食品主要销售渠道向食品超市转移。2005年初,独立的自然食品店的销售市场占有率超过了25%,像全食食品超市那样连锁型自然食品零售业在有机食品流通渠道中的跃居主角。2005年预测大规模自然食品连锁的有机食品贩卖额将达到32亿美元。其中,作为有机食品的流通渠道自然食品零售店约是整个有机食品交易的47%,其他的46%是一般的食品超市和量贩店在交易,剩下的7%是农业经营者和无店铺零售业在销售。

全食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是美国零售业一道景观。随着沃尔玛超级购物中心等折扣连锁店的崛起,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但全食食品超市仍能保持两位数的销售增长率。全食食品超市最初是由时年25岁的麦基在1978年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城一家店面起家,现已成为全美国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零售商。一般的超市每年销售额增长率在2%~3%,自然食品超市每年可以增长到20%。

3.日本有机食品市场生产流通现状

在日本的有机食品中,日本生产的蔬菜和大米是最主要的两种产品,零售额分别为115亿日元(100 日元约合7.57元人民币,2009)和92亿日元。国内生产的水果占有8亿日元的市场份额,进口水果大约为59亿日元,其中多数为进口香蕉。国内有机加工品中,纳豆是市场价值最高的产品,零售额为135亿日元,其次是零售额120亿日元的日本茶,107亿日元的豆腐和20亿日元的日本黄酱。加工品中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为“其他”项所占,总量为19 367t,包括魔芋(芋根做的冻)、调味品、咖啡、红茶、坚果和意大利通心粉。

在日本,从事有机食品销售的组织主要是成立于1971年的日本有机农业联合会和日本国际农业研究基金会。而日本有机食品的销售,主要有三种销售渠道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交易;第二,有机食品的商家送货上门的渠道,该方式下经营健康食品的自然食品店是作为有机蔬菜销售的重要渠道,但目前仅限于单独店经营,尚未出现连锁型企业;第三,销售渠道,把有机蔬菜作为销售食品在超市等高级副食品一角销售或在和食、洋食、中华副食品店中展开,并以“健康和安心、安全”进行宣传。从有机食品发展的历史来看,第二种方式是作为有机食品销售渠道最好的方式。

日本政府一直极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民众的消费安全意识也较强,因此日本的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透明度很高。在日本有机食品的认证首先要从国家认证机构登录,申请者基于农林水产大臣根据制定的日本有机农

产品标准(JAS),登录机关接受申请认可。其后,登录认证机关从有机食品的生产农家和加工食品的制造业者认证接受申请,基于技术标准进行审查认证。下一步,认证机关对进行认证的对象最低一年一次进行调查。根据这个制度被认证的生产农户、制造业者基于生产、制造过程的记录,分等级食品贴上有机JAS的标签,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4.中国有机食品市场生产流通现状

2005年中国有机食品产值约3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5亿美元,国内市场销售额8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集中在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茶叶、水产品、调料、中草药等领域。虽然近几年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但只占当年全球有机产品销售额的l%,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也只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有机食品基地及产品出口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山东省,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发展是依靠政府推动的,而山东省的则是民间拉动与政府推动结合进行的。

中国生产的有机食品目前基本全部出口,销往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的公司有50多家,其中与国际有机食品贸易组织机构合作较早、规模最大的为中环有机(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其在全国16个省的36个县都建有有机食品出口基地。国内市场目前在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卖店或超市中的专柜。而以有机食品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设立,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机农产物的监视。有机食品一般只在大型超市中才有销

售,比普通的食品价格要高出很多。

截至2003年,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先后在云南、黑龙江、山东、内蒙古等23个省(自治区)建立了OFDC的分中心和6个办公室,负责各省(自治区)的有机食品开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到2005年,中国约有1 600家企业通过有机认证机构的食品认证,认证面积达169.4万hm2,居世界第三,分布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中国有机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与国外的有机食品市场存在的差异见表1。

表1 中国与国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资料整理

1.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2005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中,农林产品的比重达到了86.7%,而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禽畜肉类产品仅占7.1%,加工品的比例更小。同年,中国有机食品企业接近2 000家,但是规模较小,产品种类超过4 000个,生产面积230万hm2。同时,相对于全国的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只占其中的0.1%。除此之外,该市场还存在着市场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地域品牌对该市场影响较大的问题。

2.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中国缺乏鼓动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的政策。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2~3年,在这个转换期内一般生产效率不高,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这一期间需要政府的鼓励补助。德国为了实现到2010年全国20%的耕地转换为有机耕地的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有机农场补贴、环保奖金和有机食品补贴等。日本不但对从事有机农业提供必要的农业专项资金无息贷款,而且对建立健全堆肥供给设施、有机食品装运设施等进行补贴。对转换期的有机食品生产给予补贴,

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有机食品品牌,并对获得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有机食品生产和有机食品营销企业进入市场,减免入场费等。

在技术方面,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中国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防治病虫害的能力比较低,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甚至有些有机蔬菜的生产者为了防治病虫害买入其他类菜叶任害虫啃噬,更缺乏专门从事该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发展。

3.各认证机构标准不统一,缺乏诚信体系

中国从事有机认证的机构有28家,这些机构存在着不同的认证标准。部分有机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同时认证机构中也存在着寻租行为,甚至有些食品原料未达到有机的要求,其加工产品却被认证为有机产品。农业部曾对国内部分大中城市的知名超市中的有机蔬菜进行抽样检测(执行标准为GB2762和GB2763),样品中的重金属或农药残留的超标率十分惊人。

4.没有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商业道德缺失,加之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带来无序的竞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鼓励认证机构之间通过正常的竞争相互促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认证的价值。但是目前有的有机认证机构通过恶意的竞争手段去争取客户,任意缩短认证周期、恶意压价,也有利用企业迫切想获得有机认证而又不知情的情况下,恶意斩客,给认证企业造成损失,影响极坏。这些不正当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有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中国有机食品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原因分析

1.有机食品市场供给方面的原因

(1)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有机食品不同于传统农业生产的产品。它植根于现代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产物,在大生产形式下有组织、有计划生产的商品,而不是简单的农产品。现代农业指的是建立在市场供求的基础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而与之对比的是传统农业。它是指使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采用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从事自给自足生产活动的农业,或者说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中国1979年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该制度实际上是向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回归。在这种分散性、家庭型的小农经济的农业组织现状下,使农业走向市场化、合约化必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小农经济的天然特性决定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分割性,对于农业市场进一步分工的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供给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农村信息市场处于发育之中,劳动者缺乏搜寻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在中国,现代农业要素的供给者主要是在农业实验站工作的研究人员,农民是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来接受这些要素的,但是,典型的情况是,农民并不主动去寻求这些要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农业实验站的研究人员向他们去进行宣传。这种行政式的政府职能的履行对于农业技术和信息的传播作用有限。

农村信息市场本身存在诸多矛盾:一是农村信息市场仍然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限制了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二是基础设施缺乏,机构、设施、设备的建设不完善,在农村很多网络不能被覆盖。三是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未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有些“致富”信息会误导农民。四是农村信息经营人员素质偏低,知识面窄。

(3)农业产业化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缺乏“产权结构一行为特征—经济绩效”的反应机制,也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无法从交易技术结构与组织形式的匹配关系上解释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组织多样性的原因,更无法分析各种组织的比较优势、职能与适用范围,不能构建“产权结构—计量能力—环境特征—经济绩效”的标准模型来分析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线索与机理。这些都使得发生问题后,寻求相应的问题解决办法困难重重。

2.有机食品市场需求方面的原因

有机食品价格明显高于普通产品,价格的需求弹性大,这是有机食品的一个主要现实。笔者在2009年10月份的调查中发现,有机蔬菜的价格大大超过普通蔬菜的价格数倍(表2)。

表2 2009年10月广州普通、有机部分蔬菜市场价格对比

根据需求定理,普通产品的需求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下降。与此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中国人均GDP据2008年统计为2 460美元,居世界第104位,同年,美国为45 594美元,日本为34 023美元。因此,在中国,有机食品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奢侈品,它的市场规模也因此被限制了。

而目前有机产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①集团消费,根据北京最大的有机连锁专卖店——乐活城的总经理在2007年有机食品博览会上的介绍,包括使馆在内的集团消费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②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白领阶层,环保意识强,注重自身健康,且有比较强的购买力;③孕产妇、婴幼儿为主的特殊消费群体,在国外这个群体就是有机农产品消费的主要力量。在中国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健康十分关心,也舍得投入,但国内专门针对婴幼儿的有机食品还比较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市场机制方面

中国有机食品的市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统一的农产品认证制度和农产品法律、法规体系。中国有机食品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机食品市场在中国属于一个“柠檬市场”。潜在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要购买的物品是一个“桃子”(质量优于平均质量),还是一个“柠檬”

(质量低于平均质量),因此,就存在着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信息的拥有者就很可能利用信息缺失者的“无知”来牟取不合理的利益。

这是有机食品市场的一个现实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鉴别标有有机食品标签的是否真为有机。而买到假冒有机蔬菜后,消费者更难找到相应的部门进行投诉。

虽然在中国有民间机构或国际认证的分支机构来认证有机食品,但整个国家缺乏与有机食品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没有相应的部门可对其生产、销售以及认证机构进行监管。这样运行的最后结果无疑是导致了逆向选择。消费者认为,商家愿意卖出的肯定是质量最差的,从而对整个市场的平均质量产生较低的评价,也就没有对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厂商提供激励。而这一市场运行导致的最后结果无疑是高质量产品的卖主因为受到损害而不断退出市场,消费者也失去了购买有机食品的动力。

三、完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流通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建立有机食品一体化运作模式

有机农产品市场流通是以食品安全为宗旨,以创造附加增值为目的的有机农产品商品交换活动,是有机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运动过程。建议把现代的有机农产品物流理论融入之中,尝试构建现代有机农产品流通的研究构架.使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基础研究要基于生产、流通、销售一体化为着眼点,探讨中国有机农产品一体化发展的运营模式。

2.建立完善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有效的流通和信息渠道

在国内市场,不仅有机食品产业遇到生产和销售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许多地区生产的农产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销售难的问题。日本有机农产品市场已经从批发市场走向直销型市场,基本可以分为产地直销、预约当面交易和电子交易三种类型。同时,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调研也做的较为充分,同时电子条码、EDI系统等信息化技术也逐步引入农产品物流当中。而在中国,物流行业都处于萌芽状态。农产品物流在准确性、及时性、产品保险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农产品卖难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生产、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市场流通方面除继续做好“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及在城市社区完善商业服务等措施外,应大力扶持有机农产品龙头企业,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建立流通合作组织,鼓励开展规模化经营,同时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专家队伍.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加强信息引导。

3.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一是各级政府要制定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计划,主要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强科技项目扶持。迄今为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很少。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有机食品。发达国家为鼓励有机农业,利用WTO绿箱政策,制定本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

的资金扶持。

4.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法律、法规体系

早在1983年美国就制定了《有机食品生产法规》,对有机农业进行了界定。1991年又将1990年的《有机食品生产法》修改成《美国农业部有机食品证书管理法》。2000年底,美国农业部确定了美国有机农业标准。欧盟1991年就制定了《有机农业条例》,1991年和1994年分别公布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管理规定,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定。日本有机农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的《有机食品及特别栽培农产品标志标准》和《有机食品生产领域管理要领》,并将以自然农业、有机农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列入保护环境型农业政策。2000年还制定了《日本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2005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实施《有机产品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成有机产品生产的标准和认证等的制定,但相关的有机农业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等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同时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特别是产业政策、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督仍然薄弱。国家相关部委应该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食品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食品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的整体市场流通体系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