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水管网设计

市政给水管网设计
市政给水管网设计

关于市政给水管网设计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推进,城市市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供水需求随城市化的扩大而提升,市政给水管网需进行

大量建造。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市政给水管网设计和审批的工作,对市政给水管网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仅供各位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市政给水管网、规划和设计、管材和接口、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市政给水管网规划

整个城市供水体系的建设取决于市政给水管网的规划,自来水公司主要承担市政给水管网的规划工作。为了能够适应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需求,必须对市政给水管网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市政给水管网的规划工作主要包括,首先进行预测水量和选择水源,然后再进行管道网络和水厂泵站的修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城市供水公司的规模也随着壮大,城市供水能力很难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在全国的特大城市出现间歇性停水的现象。随着城市市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结构正处于改革和调整时期,这必将导致城市用水状况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市政给水管网系统规划设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主要对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进行简析。

市政给水管网规划人员在规划的工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规划的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陈启帆 学号:23 专业:环境工程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2016年07月 - 1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课程设计说明书 (吉林省长春地区宽城区给水管网设计) 学生姓名:陈启帆 导师: 学科、专业:环境工程 所在系别: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日期:2016年07月 学校名称: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 2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目录 1. 课程设计题目 (4)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4) 3. 设计任务 (5) 4. 原始资料 (5) 5. 基本要求 (8) 6. 设计成果 (8) 7. 设计步骤 (8) 8. 设计用水量计算 (9) 9. 确定给水管网定线方案 (11) 10. 设计流量分配与管径设计 (11) 11. 设计结束语与心得体会 (14) 12. 参考资料 (16) - 3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1. 课程设计题目 吉林省长春地区宽城区给水管网设计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通过城镇给水管网设计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为以后毕业设计及从事给水管网的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 (1)了解管网定线原则; (2)掌握经济管径选择要求; (3)掌握给水系统压力关系确定方法; (4)掌握管网水力计算。 - 4 -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 书

环境工程设计 大作业 题目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姓名姜晨旭 学号 指导教师王庆宏 成绩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设计概要 (2) 1.1设计题目 (2) 1.2设计内容 (2) 1.3设计资料 (3) 1.4设计参考资料 (3) (二)排水系统 (3) 2.1排水体制 (3) 2.2排水体制的选择 (4) (三)管网设计 (5) 3.1管道定线 (5) 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5) (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5) 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 (5) 3.1.3污水主干管定线 (6) 3.1.4污水干管定线 (6) 3.2水量计算 (7) 3.3水力学计算 (9) 3.3.1水力学计算要求 (9) 3.3.2水力学计算过程 (11) (四)图形绘制 (13) (五)管材设计 (14)

(一)设计概要 1.1设计题目 1.2设计内容 (1)绘制CAD图并计算小区面积、布设管道、测量出地面标高;(2)完成流量计算并列出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3)完成水力计算,经过查阅水力计算图,完成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4)绘制主干管的纵剖图并进行标注。

1.3设计资料 (1)人口密度为400cap/ha; (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 (3)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是8.24L/s和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 工厂排水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度为0.8m; (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1.4设计参考资料 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环境工程设计》赵立军陈进富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二)排水系统 2.1排水体制 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能 够采用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能够采用各自独立的分 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 种。其中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两种。 前者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进排入水体;后者 则是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接处设置溢流井,超出处理能

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说明

目录 (1) 第一章设计说明 (2) 1.1前言 (2) 1.2设计概况 (2) 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4) 2.1用水量计算 (4) 2.2清水池容积计算 (6) 2.3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计算 (8) 第三章管网平差 (10) 3.1管网平差计算 (10) 3.2水泵扬程及泵机组选定 (10) 3.3等水压线图 (11) 3.4管网造价概算 (11) 附表一 (12) 附表二 (12) 附表三 (13) 附表四 (13) 附表五 (14) 附表六 (14) 附图一 (15)

一、设计说明 1.前言 设计项目性质:本给水管网设计为M市给水管网初步设计,设计水平年为2012年。主要服务对象为该县城镇人口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及职工生活用水,兼负消防功能,不考虑农业用水。该县城最高日用水量为29000m3,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1982m3,流量550.46L/s,最大用水加消防流量为620.46L/s。 2.设计概况 (1)城市概况:该二区城市人口数为8.6万人,人口密度:239人/公顷,供水普及率100%。城区内建筑物按六层考虑。土壤冰冻深度在地面下1.2m。城市用水由水厂提供。综合生用水定额为160L/cap·d,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表1.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资料: 企业名生产用水职工生活用水 日用水量 m3/d 逐时变 化 班制 冷车间 人数 热车间 人数 每班淋浴 人数 污染 程度 企业甲3200 均匀三班(8点起始) 1000 800 1600 一般 企业乙3200 均匀二班(8点起始) 800 700 1500 一般 表2.城市用水量变化曲线及时变化系数 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 0~1 1.04 8~9 6.21 16~17 4.52 1~2 0.95 9~10 6.12 17~18 4.93 2~3 1.2 10~11 5.58 18~19 5.14 3~4 1.65 11~12 5.48 19~20 5.66 4~5 3.41 12~13 4.97 20~21 5.8 5~6 6.84 13~14 4.81 21~22 4.91 6~7 6.84 14~15 4.11 22~23 3.05 7~8 6.84 15~16 4.18 23~24 1.65 (3)给水系统选择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I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3 1.1已知资料3 1.2 设计方案4 第二章污水设计及计算说明 5 2.1 设计污水定额5 2.2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5 2.3 管段设计 流量计算6 2.3.1 污水管道布置6 232 街区编号并计算其面 积6 2.3.3 管道设计流量计算 6 2.4 管网水力计算7 2.4.1 污水管道设计参数及水力计算7 2.4.2 水力计算注意事项7 第 三章雨水管网设计及计算说明8 3.1 设计说明8 3.2 雨水管 道定线及排水流域划分8 3.2.1 雨水管带定线8 3.2.2 排水流 域划分8 3.3.1 管道流量设计参数资料9 3.3.2 雨水管道水力 计算9 3.4 绘制雨水管道平面图及纵剖面图9 参考文献9 附录10 第一章工程概述1.1 已知资料⑴城市规 划资料①华北地区一新型工业城市M市的城市规划平面图1张(1:5000)②人口分布,房屋建筑,卫生设备状况(见表1)表1人口分布、房屋建筑、卫生设备状况表街坊人口密度(人/公顷)房屋建筑层数卫生情况490 6 室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和沐浴设备⑵气象资料①土壤冰冻深度1.2米; ②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内蒙-海拉尔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即

③常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地下水初见水位为6m ⑶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①河流最高洪水位标高:80.0m; ②地质:在整个排水区域内为轻质亚粘土,地耐力为12~14t/m2,地震烈度为6度。 各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淋浴污水和生产废水情况见附表 1. 1.2 设计方案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污水、雨水分开排放的分流制管道系统。污水管道干管采用截留式布置形式,支管采用围坊市布置形式。此种布置形式可充分利用地面坡度,减少管道埋深,降低造价。雨水沿垂直河流走向以最短距离汇入河流。 第二章污水设计及计算说明2.1设计污水定额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水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计算,即排放系数为0.8~0.9 ;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雨污水量的确定,应与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及其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 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在计算居民生活污水量或综合生活污水量时,采用平均日污水量定额和相应的总变化系数。 在本设计地区,有街坊总面积为346.hm2;

给水管网设计课程设计要点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青阳镇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陈兰 学院名称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 指导教师程斌 2012年10月31日

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及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用水个人和单位供应充足的水量和安全的水质,包括居民家庭生活和卫生用水、工矿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冷却用水、机关和学校生活用水、城市道路喷洒用水、绿化浇灌用水、消防以及水体环境景观用水等等。 此次设计为苏北地区青阳镇给水管网系统设计,主要设计以下内容。 (1)用水量计算 (2)供水方案选择 (3)管网定线 (4)清水池、水塔相关计算 (5)流量、管径的计算 (6)泵站扬程与水塔高度的设计 (7)管网设计校核 给水工程必须满足各类用户或单位部门对水量、水质和水压对的需求。要求能用确定管网的布置形式,管线的选择,管径的选择,流量的分配及校核,确保管线的合理布置及使用。

1设计资料及任务 (1) 1.1设计原始资料 (1) 1.1.1地形地貌 (1) 1.1.2气象资料 (1) 1.1.3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1) 1.1.4图纸资料 (1) 1.1.5用水资料 (1) 1.2设计任务 (2) 2设计说明书 (2) 2.1设计方案的流程及考虑细则 (2) 2.1.1管网及输水管的定线 (2) 2.1.2输水管径的确定 (2) 2.1.3管网管径平差计算 (2) 2.1.4节点水压计算 (3) 2.1.5管网消防校核计算 (3) 3设计计算书 (3) 3.1设计用水量计算 (3) 3.1.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3) 3.2供水方案选择 (4) 3.2.1选定水源及位置和净水厂位置 (4) 3.2.2选定供水系统方案 (4) 3.3.管网定线 (4) 3.4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 (4) 3.5泵站供水流量设计 (5) 3.5.1供水设计原则 (5) 3.5.2具体要求 (5) 3.5.3二级供水 (5) 3.5.4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清水池和水塔的容积 (6) 4 管网布置及水力计算 (7) 4.1管段布线,并确定节点和管道编号 (7) 4.1.1 节点设计流量分配计算 (7) 4.1.2节点设计相关计算 (8) 4.1.3节点设计流量计算 (9) 4.1.4给水管网设计数据计算 (9) 4.1.5平差计算 (10) 4.1.6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1) 4.1.7 二级泵站流量、扬程及水塔高度设计 (11) 4.2 消防工况校核 (12) 4.2.1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2) 4.2.2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3) 5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附图 (16)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李悦 学号:20070130211 专业班级:给排水工程二班

目录 Ⅰ.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一、设计项目 (3) 二、设计任务 (3) 三、设计资料 (3) Ⅱ.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5) 一、输配水系统布置 (5) 二、设计用水量及调节构筑物相关计算 (5) 1 设计用水量计算 (5) 2 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 (7) 3 清水池、水塔调节容积的计算 (7) 三、经济管径确定 (11) 1 沿线流量及节点流量 (11) 2 初始分配流量 (13) 3 管径的确定 (13) 四、管网水力计算 (15) 1 初步分配流量 (15) 2 管网平差 (15)

3 控制点与各节点水压的确定 (15) 4 泵扬程与水塔高度的计算 (17) 五、泵的选择 (19) 1 最高时工况初选泵 (19) 2 最大转输工况校核 (19) 3 消防工况校核 (21) 4 泵的调度 (24) 六、成果图绘制··················································- 参考文献 (25)

Ⅰ.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项目 某市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二、 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资料,应完成下列任务: 1、进行输配水系统布置,包括确定输水管、干管网、调节水池(如果设置的话)的位置和管网主要附件布置; 2 、求管网、输水管、二级泵站的设计用水量与调节水池的容积; 3、计算确定输水管和管网各管段管径;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确定二级泵站的设计扬程,如果有水塔,确定水塔的设计高度; 6、确定二级泵站内水泵的型号与台数(包括备用泵),并说明泵站在各种用水情况下的调度情况; 7、画出管网内4~6个节点详图。 三、 设计资料 1、某市规划平面图一张。 2、某市规划资料。 某市位于湖南的东部,濒临湘江。近期规划年限为6年,人口数为12万,城区大部分房屋建筑控制在6层。全市内只有两家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其用水量及其他情况详见表1。 表1 工业企业近期规划资料

给水管网设计.

目录 一、给水系统的布置 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 二、给水管网定线 三、设计用水量 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 3、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4、计算二泵房、水塔、管网设计流量 5、计算清水池设计容积和水塔设计容积 四、管材的选择 五、管网水力计算 六、校核水力计算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一、给水系统的布置 (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 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 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 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依据以上原则,本设计采用二泵房分二级供水。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设计 大作业 题目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姓名姜晨旭 学号2014010650 指导教师王庆宏 成绩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设计概要 (2) 1.1设计题目 (2) 1.2设计内容 (2) 1.3设计资料 (2) 1.4设计参考资料 (3) (二)排水系统 (3) 2.1排水体制 (3) 2.2排水体制的选择 (4) (三)管网设计 (4) 3.1管道定线 (4) 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4) (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4) 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 (4) 3.1.3污水主干管定线 (5) 3.1.4污水干管定线 (5) 3.2水量计算 (6) 3.3水力学计算 (8) 3.3.1水力学计算要求 (8) 3.3.2水力学计算过程 (9) (四)图形绘制 (10) (五)管材设计 (11)

(一)设计概要 1.1设计题目 1.2设计内容 (1)绘制CAD图并计算小区面积、布设管道、测量出地面标高; (2)完成流量计算并列出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3)完成水力计算,通过查阅水力计算图,完成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4)绘制主干管的纵剖图并进行标注。 1.3设计资料 (1)人口密度为400cap/ha; (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 (3)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是8.24L/s和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 工厂排水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度为0.8m; (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1.4设计参考资料 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环境工程设计》赵立军陈进富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二)排水系统 2.1排水体制 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可以采用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可以采用各自独立的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其中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两种。前者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进排入水体;后者则是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接处设置溢流井,超出处理能力的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后直接排入水体,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而分流制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前者包括独立的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后者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未建立雨水排水系统。 合流制与分流制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市政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XX市乡镇污水处理建设项目- 四里棚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X 房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2018年8月6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五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六章、雨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第七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八章、保证文明施工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附表一:进度计划横道图 附表二:质量管理网络图 附表三:安全管理网络图

污水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一、项目特点: 本工程为市政污水管道工程,总长约为6000m。线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二级承插管和 HDPE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 管材及规模: 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钢筋混凝土管D800 m 1120 钢筋混凝土管D1200 m 674 波纹管D600 m 3115 波纹管D800 m 870 检查井φ1250 座51 检查井1100*1100 座30 检查井1500*1100 座12 二、现场自然条件: 本工程主管沿盐水河敷设,主管古盐大道至马堰畈一桥段沿东河堤东侧由北向南敷设,马堰畈一桥至长荆大道段沿东河堤西侧由北向南敷设,支管汉宜大道段沿汉宜大道北边人行道从新都化工110KV高压电塔至盐水河由东向西敷设,支管城南大道段沿城南大道南边人行道从四里棚中心学校至盐水河由东向西敷设,支管长荆大道段沿长荆大道北边人行道从三杨湾至盐水 河由东向西敷设,管线具体走向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检查井根据现场指定。 三、设计编制依据: 1、施工图: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位公司设计的XX 市乡镇污水处理建设项目 —四里棚管网施工图。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 年修订]) 3、《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24-2008 ) 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程》(GB50332-2002) 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 第一部分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县城区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内容 (一)给水管网工程设计 1. 确定设计规模 2. 进行输配水管网定线 》 3. 确定水塔或水池调节容积 4. 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 确定二级泵站扬程和设计流量 (二)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1. 选择该县城排水体制; 2. 城市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的定线; 3. 城市污水管段和管段的流量计算; 4. 城市污水管段和管段的设计. $ 三、应完成的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计算书一份(50页左右。包括设计说明、水量、水力计算表格及草图)。 2. 铅笔绘图纸3张 ①绘制给水排水管网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②给水管网某一管段的纵断面图一张 比例横 1:1000 纵 1:100 ③排水管道某一干管纵剖面图一张 比例横 1:1000 纵 1:100 ~ 四、设计原始资料 1. 县城平面图(A图) 该县城为我国西北地区一小县城,城内有工厂数家及部分公共建筑。 居民区居住人口在规划期内近期按万人/平方公里设计,远期按万人/平方公里考虑。 最高建筑为六层楼,室内有完善的给排水设备,给水普及率为近期 85 %,远期 90 %。 综合生活用水量时变化系数为K h为。 2. 规划期内大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资料见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一览表(表1)。 3. 浇洒道路面积30万m2。

> 4. 绿地面积50万m 2 。 5. 其它按规范要求确定。 6. 该区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不好,故近期不考虑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 7. 气象资料 (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 (2)年最高温度39℃,年最低温度-8℃ (3)最大冰冻深度1.0m (4)最大积雪深度0.4m $ (5)土壤性质:(最低处) 0.4m-0.8m 垦殖土 0.8 m -3.8m 粘沙土 3.8 m -8 m 中沙及砂石 (6)地下水位深度:10.0m (最浅) (7)地震等级:中国地震划分为七级地震区 (8)该县城暴雨强度公式 7 ..0) 22.8() lg 292.11(932++=t P q — (9)地面径流系数φ= (10)地基承载力2.0Kg/cm 2 (11)可保证二级负荷供电 8. 地面水系: (1)最高水位 (2)最低水位 (3)常水位 9. 材料来源及供应:本地区自产砖、混凝土及混凝土管。 $ 附表1 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一览表

污水排水管网设计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排水工程Ι》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A城新区污水管网工程扩大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李桂荣 学号 专业环境工程2班 完成时间2012.3.3

目录 第一节设计说明书 (01) 第二节污水设计计算说明书 (04) 附录 附件一污水管道平面布置图 附件二污水管道各管段污水设计流量计算表 附件三城市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 附件四污水主干管纵剖面图

第一节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任务及设计范围 运用已学的排水管网的专业知识,进行A城新区污水管网工程的扩大初步设计。 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设计基础数据的收集。 (2)确定设计方案,划分排水流域,进行污水管道的定线和平面布置。 (3)污水管网总设计流量及各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4)进行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确定管道断面尺寸、设计坡度、埋设深度等。 (5)污水确定污水管道在街道横断面上的位置。 (6)绘制污水管网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二、设计原始资料 1. A城市平面规划图(1:1000) 该新城区的规划如图一所示。西部濒临白河,流向自北向南,主要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区的东南部,等高线较为平缓,自城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城区内无明显的起伏地势。 2.服务人口密度:350人/ha;生活污水量标准平均日120L/(cap·d) 3.主要的排污单位有如下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其位置如平面图所示: ①甲厂:最大班排水量20L/S。 ②乙厂:最大班排水量15 L/S。 ③公共建筑排水量(火车站):15 L/S。 (学校): 10 L/S。 上述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废水经局部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所规定的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由污水管道统一收集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各企业排水口的管底埋设深度不小于2.0米。设计街区的污水管道最小埋深不小于1.5米。火车站污水管道起端管道埋深为不小于1.5米。 4.自然状况: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要点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要点 摘要:市政排水管道通常被人们称为“下水管道”,它的作用是将雨水以及生活废水等通过管道排出去,不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转。排水系统工程和市政道路工程都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但它与道路建设不同之处在于排水管网具有更大范围的系统性,要求建设工程单位站在全局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考虑排水管网各部分的建设与衔接,使管道网络建设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尽快形成系统,避免造成混乱,留下隐患,以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笔者就如何做好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市政;排水管网;设计 1 排水管位的布置 目前城市道路的宽度较典型的有三种,分别是24m、42m和60m,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的规定:道路红线宽度大于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排水管线和燃气配 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50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由于雨、污水管线一般管径较大,埋深较深,一般在人行道实在布置不了的情况下将其布置在车行道下。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尽量避免,因为会造成雨水、污水管线检修的时候影响行车的情况。又遵循习惯做法,将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西、北侧的位置,将污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东、南侧的位置。 2在设计开始前,要充分了解市政排水管网的现状并确立正确的设计原则 对其进行整体的设计之前,一定要对现有的管网的做出一个评估,并且对其做一个分析。由于在一个城市中,分布着很多的市政设施,管道错综复杂,有时还会出现管道交叉的现象, 甚至是发生碰撞。所以,在相关的部门给出规划意见之后,我们一定要对一些数据及现状管线图进行重新测量,并且将其作为设计时的依据。 确立设计原则如下 (1)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2)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要点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 课程论文 某城市给水管网的设计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 姓名 学号 专业2007级环境工程 成绩 指导教师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印制 2010 年06 月25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用水量 (3) 1.1用水量的计算 (3) 1.2管网布置图 (4) 1.3 节点流量计算 (4) 第二章管网水力计算 (5) 1.1 初始流量分配 (6) 1.3事故流量校正 (9) 1.2消防流量校正 (12) 第三章水泵的选取 (15) 第四章设计总结 (15) 4.1 设计补充 (16) 4.2 设计总结 (16)

第一章设计用水量 一、用水量的计算 : 1、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Q 1 城区规划人口近期为9.7万,按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属于中小城二区来计算,最高日用水量定额在100~160L/cap.d,选用Q=130L/cap.d,自来水普及率为1。 故一天的用水量为Q1=qNf=130×9.7×104×1=12610m3/d 。 : 2、企业用水量Q 2 企业内人员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可按:生活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淋浴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40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60L。 企业甲: 冷车间生活用水量为:3000×25=75000L=75m3/d 冷车间淋浴用水量为:700×40×3=84000L=84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2700×35=94500L=94.5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900×60×3=162000L=162m3/d 则企业甲用水量为75+84+94.5+162=415.5m3/d 企业乙: 冷车间生活用水量为:1800×25=45000L=45m3/d 冷车间淋浴用水量为:800×40×2=64000L=64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1400×35=49000L=49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700×60×2=84000L=84m3/d 则乙车间用水量为:45+64+49+84=242m3/d 则企业用水量Q =415.5+242=657.5m3/d 2 : 3、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量Q 3 ⑴、道路浇洒用水量: 道路面积为678050m2 道路浇洒用水量定额为1~1.5L/(m2·次),取1.2L/(m2·次)。每天浇洒2~3次,取3次 则道路浇洒用水量为687075×1.2×3=2473470L=2473.47m3/d ⑵绿化用数量 绿化面积为城市规划总面积的1.3%,城市规划区域总面积为3598300m2,

排水管网施工图设计说明样本

锦江郦城管线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设计资料及业主要求 1.1.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1.1.2业主提供的1:500 地形管线图 1.1.3业主提供的《综合地下管线测量成果说明及表》 1.2设计规范、标准 1.2.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 1.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 ) 1.2.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 ) 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 ) 1.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1.3 设计原则 1.3.1符合规划原则。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以已批复的初步设计为准。 1.3.2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 1.3.3满足综合协调原则。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 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 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渝北区加州武陵路, 东接华新分流道, 北靠金龙路, 西临松桥路, 南近红石路。锦江郦城坐享龙湖、加州成熟社区, 观音桥步行街近在咫尺, 交通发达、生活便捷。将利用与加州传统饮食商圈相连的优势, 打造成为武陵路生活中心。本次工程道路属于锦江郦城与武陵路的连接干道, 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3 排水现状 当前小区房屋建设已接近尾声, 考虑小区雨污水排放困难问题, 为保证以后居民正常的生活作息, 本工程进行连接干道的雨污水管道施工设计, 收集小区内雨污水, 并排至武陵路主干道的雨污水系统中, 及时解决排水困难问题。 4 设计原则 4.1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以批准的上阶段设计为依据, 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 4.2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 4.3 满足接入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原则。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 结合地块建设规划, 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4.4 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4.5 满足选材优化原则。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 既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选择及管网分区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的选择及管网分区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供水以及排水需求不断增加。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合理的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对满足城市居民的给排水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设计管网分布时,合理的进行管网分布,能有效的节约能源资源,尤其是在选择输水方式的时候,在地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重力输水方式,因地制宜的应用地势的落差进行输水从而节约能源、资源。在对城市的给水排水的管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综合城市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市政给排水输水方式的详细介绍,并对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进行了仔细推敲,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并对我国以后的城市建设中给排水设计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654938249.html,/8/view-3964347.htm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对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提供的基础保障。在整个城市供水系统中,给水管网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对管网的投资业相当巨大,大约占了总投资的80%左右。在供水系统中,输水管网的主要作用是将水保质保量的送到千家万户,进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城市供水系统耗能中,克服管网的水头损失和满足最小服务水头以及多余水头的耗能占了很大的比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供水投资成本,因此只要进行良好的设计,这部分就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本文就给水管网的合理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降低对整个供水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节约

社会资源。 一、输水方式的选择 1 输水方式的分类 输水方式分为压力流输水方式、重力流输水方式以及压力与重力相结合的输水方式、压力流输水方式是当水厂水池位高于水源水位时,依靠水泵加压输水。采用加压输水时,输水管要根据地形高差、管线长度、管材的承受能力、地质状况及设备动力等情况,设置一级加压泵站或中途加压泵站,压力流输送至水厂。当水源水位高于水厂水池水位,且两处的地势高差足以克服输水管线的水头损失时,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重力流输水,不能自流的地段,采用压力流输水,这种输水方式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是理想的输水方式;由于地形的复杂性,水在输送的过程中,要结合地形加以确定,宜用压力输水的地段采用压力输水,在压力输水段需要设置加压泵站提升水压。这种既有压力输水又有重力输水的方式成为压力与重力结合输水方式。 2 输水方式的选择 输水方式的选择往往受水源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选择输水方式,首先要确定供水的水源、供水的距离I和力量Q,之后根据水源水位Z1和水厂水池水位Z2之差来确定采用何种输水方式。 如果Z1 HP=Z1-Z2+h 式中:Hp为加压泵站水泵扬程,m;h为输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m。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解析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目录 1总论 ......................................................................................................................... - 3 -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 3 - 1.1.1设计任务 .................................................................................................................................................. - 3 - 1.1.2设计要求 .................................................................................................................................................. - 3 - 1.1.3设计依据 .................................................................................................................................................. - 3 - (1)标准规范 ................................................................................................................................................... - 3 -(2)甲方提供资料 ........................................................................................................................................... - 3 - 1.2设计原始资料.................................................................................................................................................... - 4 - 1.2.1县城概况 .................................................................................................................................................. - 4 - (1)自然概况 ................................................................................................................................................... - 4 -(2)水文地质 ................................................................................................................................................... - 4 -(3)气候现象 ................................................................................................................................................... - 4 -(4)水系及水资源 ........................................................................................................................................... - 5 -(5)地震 ........................................................................................................................................................... - 5 - 1.2.2工程概况 .................................................................................................................................................. - 5 -2工程规模 .................................................................................................................. - 6 -2.1用水量预测........................................................................................................................................................ - 6 - 2.2工程规模 ........................................................................................................................................................... - 7 - 2.2.1总水量 ...................................................................................................................................................... - 7 - 2.2.2工程范围 .................................................................................................................................................. - 7 -3管网设计 .................................................................................................................. - 7 - 3.1管线布置原则.................................................................................................................................................... - 7 -3.2设计公式及参数原则........................................................................................................................................ - 8 - 3.3平差计算 ........................................................................................................................................................... - 9 - 3.3.1平差计算的必要性................................................................................................................................... - 9 - 3.3.2流量分类 .................................................................................................................................................. - 9 - 3.3.3 流量分配原则 ....................................................................................................................................... - 10 - 3.3.4 消防校核 ................................................................................................................................................ - 11 - 3.3.5 事故校核 ................................................................................................................................................ - 11 - 3.3.6反算水源压力管网平差计算书平差基本数据.................................................................................... - 11 - 3.3.7消防校核 ................................................................................................................................................ - 14 - 3.3.8 事故校核 ............................................................................................................................................... - 18 - 4 某市排水管道设计................................................................................................. -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