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维导图结构力学教学研究.docx

学科思维导图结构力学教学研究.docx
学科思维导图结构力学教学研究.docx

学科思维导图结构力学教学研究关键词:学科思维导图;结构力学;教学研究;复杂工程问题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XXX农业大学除土木工程专业外,其他开设结构力学的专业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等。与其他工科学校相类似,结构力学是继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后非常重要的一门力学课程,它为后续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桥梁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同时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以后指导工程设计非常重要,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但是,由于结构力学知识点多,部分内容理解上比较抽象,再加上学时有限,教师不能将每个知识点讲得非常透彻,所以大部分同学反映该课程比较难学,因此,如何让同学们准确把握知识点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学会力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其学习的能力,是所有结构力学授课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改变了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了很好地结合,帮助人们用联想思维进行思考问题,改善记忆和想象力,充分地开发左右脑的无限潜能[1]。思维导图是发散性的,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全面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导图是记忆性的,有助于人们学习和记忆各类知识,更高效地完成工作。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引入到结构力学教学中,给同学们提供一种学习方法,打通知识点掌握到能力提高的壁垒,调动同学们学习结构力学的兴趣,推动结构力学的教学改革,更好地适

应新时代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科学生提出的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

一、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的合理形式以及结构在受力状态下内力、变形、动力反应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规律性学科[2]。传统的结构力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点多,前后内容环环相扣。既有平面几何组成规律的内容,也有静力荷载作用下五种基本类型结构(梁、拱、桁架、刚架和组合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问题,还有影响线问题,结构的动力计算、弹性稳定、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等内容。平面几何组成分析的学习有助于了解结构中杆件组成的相互关系,便于选择对应的计算方法;静定结构中平衡方程与截面法是内力计算的基础,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后续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而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又是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基础;静力荷载下的内力与位移计算是动力荷载结构响应分析的基础;结构的弹性设计又是结构塑性设计与极限荷载计算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避免填鸭式的灌输知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索精神。

2.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结构力学中很多计算都是以计算简图作为分析的对象,计算简图的简化是联系实际与计算模型的桥梁,计算简图的合理选择是结构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计算简图的简化要把握“存本去末”与“计算简化”两个

基本原则,其简化要点有结构体系的简化、杆件的简化、结点的简化、支座的简化、荷载的简化和材料性质的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重点讲解计算简图知识点,选取不同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以五种基本结构为原型,不仅讲清楚题目的工程背景,而且要指出哪些是主要因素必须考虑,哪些是次要因素可以忽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为了解题而解题。

3.方法灵活,概念与原理的掌握成为根本。结构力学中几何组成分析中三个规则的灵活应用,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截面法的选取,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不同方法的优化选择,影响线的快速绘制等问题,针对这些不同的问题,有着不一样的解法,这就要求教师重点介绍每一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挖掘概念、原理及方法的本质,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体会每一种方法的具体应用,不断地变换约束前提条件,分析计算结果的异同,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避免单纯地做题而缺乏对题目的深刻分析与延伸。

4.哲理丰富,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应用成为教学的方法论[3]。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结构力学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既要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阐明其与材料力学中结构位移计算的关系,又要用发展的观点阐明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的优势所在;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有力法与位移法两种基本方法,教师要用

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分析,既要看到二者方法在典型方程形式上的统一方面,也要看到二者在计算系数与自由项涵义上的不同。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抓住事物主要矛盾,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趣味性浓,趣味的挖掘成为教学相长的动力。结构力学的趣味性来自于其研究对象的多样性、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研究方法的逻辑性、解题思路的灵活性和贴近工程的实践性。学好这门课程,既能积累必要的知识,又能启发心智、锻炼思维、开拓视野、提高能力,从而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东南大学的单建教授为此专门出版《趣味结构力学》著作[4],阐述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我国20XX年代初期所创。其英文为“MindMap”或“MindMap-ping”,前者强调构图结果,后者强调构图过程。它是图像式思维的一种工具,也是有效地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国内有时译为“心智图”、“心智绘图”或“思维脑图”等[6]。思维导图的应用始于商业,现已逐渐扩展到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多的集中在教育技术学、数学和化学学科[7],且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中,在大学的教育中,较多地集中在计算机、英语、生物等学科,其在本科力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应用很少,梁颖晶等人[8]研究了思维导图在建筑力学的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中的应用,其他未曾见过报道。学科思维导图是由刘濯源首先提出,它是以思维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的内涵,结合具体教学学科,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以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学习工具[9]。学科思维导图相比思维导图更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案.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案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友善用脑”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推动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专家皆认为: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现在全球已经有大约2.5亿人使用思维导图。在教育、医学、农业、工业、气象、管理等各个领域,思维导图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2、个体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中,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但目前学生学习效率普遍比较低,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培养高品质的思维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学生,仅凭个体狭隘的学习经验和传统的思维习惯是不行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到性、辩证性、灵活性,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聪明的、紧跟时代步伐前进的优秀学习者。 3、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效率。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学习效率的问题,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被动学习的局面。在“友善用脑”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备受老师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思维导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

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

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 思维导图(Mind Maps)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基于放射性思考的,图文并茂的笔记形式(以下均称之为‘博赞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的确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反而发展缓慢。那么,为什么这种最初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而发明的方法,历经50余年,却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去呢?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历经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博赞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博赞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你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而且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会越来越抽象和复杂,这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才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博赞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因为“博赞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却不是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方法,而适合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是“学科思维导图”——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的图示方法。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思维导图品质标准 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 化研究团队在15年的研究与反复 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科思 维导图品质管理十二条标准》(如右 图)。 形的6条标准 “一图一中心,主题要突出” 是指一张学科思维导图只能有 一个中央图,不能多中心;主 题要明确,不能又想说东,又想说西。 “主干不超七,记忆好管理”是指一般学科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好不超过七个,因为人脑同层级记忆宽度 大概是“7±2”,超过7个容易乱,但主干也不宜过少,那样说明思维的广度不够。 “层级三至五,宏观到具体”,层级主要指思维深度,根据15年的研究发现,三到五层最好,层级过少

学科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 一年前,学校就曾组织过思维导图的相关培训,通过实践发现,思维导图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和关系。尤其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单元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通过这次学习学科思维导图,了解到之前我所接触的思维导图属于博赞思维导图,博赞思维导图注重发散思维,强调色彩图画,主题图一般为立体图或者彩色图,但是,学科思维导图主要是结构化思维下的基于可视化的思维策略,图起辅助作用,而结构化思维更为重要。 本次培训,由学科思维导图概念的提出者,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创建人,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濯源老师亲自授课。首先,刘濯源老师系统阐释了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的研发历程及应用价值。在此环节,学员们对刘老师提出的“效能≠效率”、“图像≠图示”、“快乐≠享乐”、“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等理念感触颇深。充分认识到“教知识”和“教思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二传手”,而应该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刘濯源老师深入解读了学科思维导图背后的思维方式结构化思考。并系统厘清了思维导图与学科思维导图的区别,带领许多此前学过思维导图的教师走出了认知误区,认识到“学科思维导图并不是思维导图在学科中的应用”,学科思维导图并不是“想到即合理”,而是强调“想对才合理”,这里的“对”主要是指符合逻辑和学科自身特点。学科思维导图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层层追问及概括出来的。 系统学习后,对学科思维导图有了更多认识。画学科思维导图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找要素,理关系,建结构。学科思维导图图在一时,但思维在平时。意思是图很好画,几分钟能成,但思维加工概括确实需要平时多积累。它适用于语数英等多种学科,对思维的训练极为有利。我们感受到学科思维导图的本质——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在参与模块的互动中,我们体验着学科思维导图的力量——结构化思考。 本次学科思维导图研修班刷新了我对”导图”的认识,原来博赞思维导图主要侧重于对已有认知的”再现”,而学科思维导图重在对未知领域的”发现”。学科思维导图丰富的原理和方法,吸引着我更深入地去实践、探索。通过这次培训更加坚定了我将学科思维导图整合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信心。

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人教版选修一可编辑)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果酒制作 原理 有氧条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无氧条件:进行酒精发酵 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 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条件控制 葡萄汁装瓶时,要留有 大约1/3的空间 温度:18~25℃ 时间:10~12天左右 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种环境而受到抑制 果醋制作 菌种醋酸菌(异养需氧型细菌,变酸的酒的表面白色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原理 氧气充足、糖原充足时:糖→醋酸 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乙醇→乙醛→醋酸 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醋 条件控制 全程通气 温度:30~35℃ 时间:7~8天左右 发酵装置 ①装置中a为充气口,用于向装置内通气;b为排气口,用于排出CO2;c为出料口, 用于取样检测 ②b长而弯曲,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③此装置用于果酒制作时,应关闭充气口a,制作果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 输入氧气 腐乳制作 菌种主要是毛霉(异养需氧型真菌),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原理 蛋白酶:蛋白质→小分子的肽+氨基酸 脂肪酶:脂肪→甘油+脂肪酸 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形成的条件控制 水含水量约70%(过高:豆腐块不易成形;过低: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盐 作用①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②抑制微生物生长 用量毛坯:盐=5:1(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用法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酒 作用①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②抑制微生物生长 用量约12%(过高:会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香辛料作用:①调制腐乳的风味;②防腐杀菌 温度:前期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时间:6个月左右 泡菜制作 菌种乳酸菌(异养厌氧性细菌) 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流程选择原料、预处理→调味、装坛→发酵→成品 条件控制 盐水 清水:盐=4:1 要煮沸后冷却再使用(煮沸作用:①杀灭盐水中其他细菌;②除去水中的氧气) 全程无氧;温度为室温(18~20℃为宜)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 盐结合生成玫瑰红色染料,并与标准液比较确定亚硝酸盐含量 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液→制备样品液→比色计算 去向亚硝酸盐在人体中一般会随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 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能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目的 ①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氧气后再进行酒精发酵 ②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

学科思维导图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学科思维导图则能进一步结合中小学各的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活动简介 1、活动名称:学科思维导图比赛 2、活动时间:2017年4月 3、活动对象:高二级学生 4、形式:作品评比、展出 5、奖项:本次比赛将评出学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 三、活动流程 1、宣传 (1)对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活动宣传,明确活动目的、作用和指导老师的职责。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3)在人生规划课上对学生宣传,利用一节规划课进行学科思维导图的培训。

2、学生准备作品 (1)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人制作一幅作品。 (2)各学科作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每班规定制作语数英作品的名额12个、综合科每科作品名额各6个(按班级实际人数可略作调整)。学生先到心理委员处填报自己要制作哪一学科的思维导图,如该学科名额已满,则需填报另一学科。 (3)学生填报参赛科目后,以该学科内容制作思维导图,范围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章节、模块,可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或手绘制作,统一以纸质文档形式上交。 (4)4月5日前心理委员收集齐本班作品,交班主任进行初选。 3、初选 每班由班主任在科任老师协助下选出3张推荐作品参加决赛,注明班级、姓名、指导老师。作品需配上300字以内介绍说明,用作文纸工整抄写上交。4月10日前交给潘丹老师。 4、决赛 (1)由评委按照评分标准为每幅作品打分,占总分的60%。 (2)在学校宣传栏展出参赛作品,并在微信公众号“清远市一中心灵氧吧”开设投票活动,得分按所占总票数的比例计算,再折算成总分的40%。 (3)根据总得分评出获奖作品。 5、作品展出 四、评分标准(见附1)

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 中心刘濯源主任提出来的,它与有别于当前被广泛传播的 博赞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博赞思维导 图主要强调放射性思维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强调结构化思 维。虽然放射性思维与结构化思维都呈现出从中心向四周 层层发散的思考形式,但本质却有很大不同。 博赞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比较主张自由发散联想 ——围绕一个思维原点想到什么就写上什么,不太要求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想到即合理;而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则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要求每个概念之间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逻辑关系,才能用引导线将其连接起来,不能有没理由的连接。所以博赞思维导图的绘制更随意,更自由,可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学起来更容易,而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严谨,更规范,必须要按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特点来绘制,对绘制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学科功底有较高的要求。 也有人认为所谓“学科思维导图”其实是“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因为“概念图”也特别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刘濯源认为 学科思维导图与博赞 的思维导图及诺瓦克 的概念图都有联系又 都有区别,在形式上更 像博赞的思维导图,而 在内在联系上则更像 概念图,因为学科思维 导图确实采用了博赞 思维导图的形式,而在 内涵上则融入了概念图的逻辑思维理念。当然,学科思维导并不仅仅是博赞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简单

结合,它还要求与具体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规律及思维特点,甚至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结合起来。 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 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呢?刘濯源说:“因为博赞思维导图并不直接适用于学科教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博赞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很多思维导图爱好者开始在各领域进行应用尝试,其中在企管培训领域传播的最为广泛,后 来在教学领域也有不少应 用实践及研究,思维导图在 中国越来越热。作为中国最 早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者, 刘濯源说自己曾经是博赞 思维导图的忠诚拥趸,但随 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展开,他 逐渐发现博赞思维导图所 倡导的“自由发散式”思考 并不适合学科教学,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严格的知识结构及规律,不尊重学科本身的特点,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是行不通的。而目前社会及网络上大量传播的思维导图基本上都是博赞思维导图而非学科思维导图,所以用在教学上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以上原因,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在刘濯源主任带领下对思维导图如何在教学领域有效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系统研究,最终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使其成为“思维可视化教育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工具。2011年该团队的“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国家教育技术“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立项,到2012年底已有近百所中小学参与了该课题的实践研究。 如何绘制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 与博赞思维导图不同,学科思维导图非常强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要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

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学习《思维导图在学校教学中的运用》心得体会 教师:杨红时间:2016/2/24被誉为千年巨脑的达芬奇、20世纪最伟大创造天才爱因斯坦、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者牛顿、诺贝尔化学物理双料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等,这些天才的思考方式竟然惊人的相似。他们记录思考的过程并非我们想象中一行行文字,而是散乱的、非线性的、用代号和连线构成的一张张图。这些手稿首次向世人纰漏了一个个新颖原创思想和伟大发明产生的过程。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此基础上,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放射 性思考(RadiantThinking)具体化的过程。 2、思维导图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 导图以一种与众不同和独特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脑皮层技巧——词汇、图

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和空间感。 4、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 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 二、思维导图绘制 1、准备 没有画上线条的空白纸张。 (1).彩色水笔和铅笔。 (2).你的大脑。 (3).你的想象! 2、绘制七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思维导图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5399081.html, 思维导图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余军李明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0期 摘要:本研究结合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学思辨询证方法,考察成都嘉祥外国语 学校成华校区各学科思维导图的应用,结果发现: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整合零散知识,激发了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与合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构建系统科学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实证依据[1]。思维导图在各学科中的应用,不仅能提 高各学科教学效益,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提供许多可操作性的可能。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引言 让中小学生在课堂内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需要高效教学[2]。中小学学科知识点相对较多,采取传统模式学习,学生很难构建整体知识体系,运用思维导图融入教学,能有效整合各学科中重难点,可视化的表达方法比仅仅基于文本的表达方法在知识的重建、扩散和应用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3]。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整合知识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强调师生可视化表达教学,教师在掌握教材整体知识结构后,梳理重难点知识,将内容做成可视化图像、文字、符号,用思维导图直观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核心知识点,快速发现知识点串联关系,整个知识体系和内容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中小学生处于大脑快速发育时期,他们有无限创造和联想能力,思维导图能进一步强化大脑发散思维。通过强烈的可视化教学符号,激发学生想象力,自由联想符号与知识的关系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自发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各类问题,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4][5]。 (三)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与合作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抛弃传统机械灌输、死记硬背讲授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