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

么吟石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于谦吟道——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于谦吟道——

(三)初识“托物言志”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生自由谈。

3.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石灰留下了清白,于谦也要向石灰一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立志做一个清白的人。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

法。(板书:托物言志)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要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 讲述背景: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房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老师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回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那么画像上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朝皇帝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2.于谦从小就决意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

1.学生看资料。

2.看完材料,你对于谦这个人又有些怎样的了解?请写在方框里。

3.学生汇报。

《石灰吟》教案课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尚书·尧典》中也有这样一句话——诗言志,歌咏言。在古诗中,有不少是表达诗人远大志向和抱负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石灰吟》。 2、“字乃人衣冠。”请你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课题。(板书)书写吟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横撇,没有点。 3、“吟”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吟诵,赞美。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了解诗人:学生读简介。(课件出示) 5、作者于谦所要吟诵的是“石灰”这一事物。 (板书:物) 过渡:石灰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事物,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得于谦要不惜笔墨对它赞颂一番呢? 二、读准古诗(课件出示) 1、现在,请你认认真真地把这首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力求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相信你一定还可以读出古诗的韵味来!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吗? (师范读) 4、指名练读 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这就读准了一首古诗。 三、读懂古诗 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懂才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诗中的意境。 2、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古诗。 3、“等闲”的意思是?“若等闲”呢?石灰到底把什么看做了好像很平常的事呢?谁来读读古诗的前两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此时,你能用古诗当中的词归纳出石灰石变石灰的经过吗? 千锤万凿出深山 2.你认为这是怎样的锤打?请你吟一吟这句诗. 3.开采出来的石灰石还要经历哪个步骤? 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样的大火你知道有多少度吗?它有近五千度的高温,能在0.01秒将你的手掌完全融化。你能读好这句诗吗? 5、大火之后的石灰石变成了这雪白的生石灰,还要经历哪一步? 粉骨碎身浑不怕 6、粉骨碎身是怎样的感觉?请你将这种感觉读出来可以吗? 7.千锤万凿石灰惧怕了吗?烈火焚烧石灰惧怕了吗?它将这一切磨难看做最平常的事,这一切的困难它全不怕,为的是什么? 要留清白在人间 8.请你用四个字来赞美这样的石灰:__________为清白。 9、齐吟古诗,现在同桌之间来再试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吧! 10、同学们,你们看,抓住诗中这些难懂的字词加以理解,我们就读懂了这首诗。 11、全班交流诗句意思。 小结: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诗意很容易理解。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理解,理解了关键字词那古诗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四、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感受他的清白留世,诵读古诗 1、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它有生命吗?于谦为什么要将石灰这样写?这里的石灰其实是人,是于谦自已. 2.再看古诗,哪个词或哪句诗让你看到了于谦的影子,闻到了人的气息? 3.虽然于谦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可是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立着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于谦。于谦要借这石灰表明自已会永留清白于世的高尚节操。这种写法叫什么呢?(托物言志) 五、过渡:有人说:《石灰吟》伴随了于谦一生,见证了于谦一生,让我们走进诗人,诵读古诗。

(完整版)阅读《石灰吟》

阅读《石灰吟》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B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借物抒情诗。 C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D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B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实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C.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D.浑:全。.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容易。 B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句大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C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比喻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 石灰吟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

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石灰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陈宏斌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古诗均是咏物诗。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行写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苏姐的梅花身上给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诗的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三、教学准备 因为S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苏教版的区别,学生对于石灰以及诗人王冕无认识,需要桂林老师提前让学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以及阅读苏教版《少年王冕》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看着这个诗题,结合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疑问吗?(师板书问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教师小结“据义划分节奏”:223确实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是可以分为43句式或者其他句式的。当然,一首诗中,也不是每一句都是一样的节奏,像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也可以划分为223的句式。

最新小学古诗石灰吟带拼音翻译

小学古诗石灰吟带拼音翻译 石灰吟 明代:于谦 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fěn shēn suì gǔ hún bù pà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翻译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赏析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此诗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 扩展阅读:于谦的经典古诗 1.《岳忠武王祠》

石灰吟教案公开课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想象法:借助课本插图,或运用多媒体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齐读。 师指出,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准确地说叫一种体裁。往

往含有一种什么意思?(赞颂)我们有接触过关于“吟” 这一形式的古诗吗? (预设:《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赞颂母爱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赞颂日落时分江上的美景。 2.所以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了解作者:于谦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乐年间进士。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读诗) 1.理解了诗题,现在就让我们先看看《石灰吟》,咱们经过预习,能不能提醒大家,这首古诗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的? 预设:“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差不多,但我们要看清楚,能不能读一下。 2.现在,你能正确地把诗读下来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价语:字字响亮,字正腔圆。谁还来读读?什么叫抑扬顿挫,谁再像他的样子再读读。 3.指名读,师生、男女生配合读, 4.全班齐读。

古诗诵读:石灰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石灰吟》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自学《竹石》一课。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点: 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石灰吟》(板书课题)。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首古诗作者是(于谦)。课前,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了解一下于谦。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哪些关于于谦的知识? 预设找两到三个同学来回答。 (二)感知理解 1.初读 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将古诗朗读三遍,注意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理解诗的意义。 学生自由朗读 找三名同学示范读 教师和学生合作朗读 2.理解 通过以上多次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所吟咏的对象是(石灰)。那课前,老师还有一个小任务是搜集石灰的相关知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搜集成果? 预设:说出古代和现代石灰的炼制方法;石灰的组成成分;石灰的特点。 那结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谁能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于谦吟咏的事物就是石灰的呢? 预设:千锤万凿、烈火、粉骨碎身、清白。 是呀,就是这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吟咏的就是石灰。那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两个

人说说诗的大意。 同桌自由交流。 那谁愿意尝试着来说一下:采自深山的石灰石经过一次次锤打,经过烈火无情的焚烧,但他把 这都看成是平常的事。(同学集体读前两句)哪怕是让他粉骨碎身也不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在人间。(同学集体读后两句) 3.感知 这首诗句意比较容易理解,但有一点我比较疑惑,诗中很多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石灰是有人 的思想和感情。你在读读诗中哪些词句让你也有这样的感受。自己默读一下,找一找画一画。 预设:若等闲,全不怕,清白。 这是拟人化的表达,用石灰的特点,突出人的品质。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是石灰更是作者。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那于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 老师给大家讲讲于谦小时候的故事:于谦像同学们这样大的时候,他的学堂里挂着一幅画像。 有一天,他正出神的凝视着画像中的人。教书先生问他这是何故呀?于谦应声回答我要成为像他那 样的人。画像中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许给他的高官厚禄严词拒绝,并写下 了《过零丁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于谦一次次吟诵着这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他一次次在心里许下承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把文天祥视作自己的偶像。于是在他17岁那年,他面对石灰有感而发,写下了自己坚定的志向读(《石灰吟》全诗)。那么,于谦在成年后又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纸边读边想哪个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个诗句。在旁边标注一下,读完可以交流一下,你对诗句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 预设:清白、坚定的志向、誓死的决心…… 配乐:这一天的北京乌云压城,北风凛冽。但城中的百姓们,扶老携幼为于谦送行。此刻于谦 回首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不禁感慨吟诵到:生读石灰吟。于谦感慨此行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分明听到身后的百姓也在轻轻的吟诵着《石灰吟》。生命一开始就是坚强的,完全战胜了对当权者的恐惧。因为他,人越聚越多,那声音也越来越高昂(生再 读《石灰吟》)。于谦走了,他的鲜血洒在大地上。他再也听不到了,但男女老少们感天动地的吟诵 声却仍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生再读《石灰吟》)。那声音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远(生再读《石灰吟》)。这声音成为天地间的回音,这声音永不消失。几百年来,这声音一直萦绕在人们心中,久久 回荡。 (三)自学《竹石》 于谦的一生,正如他在诗中写的一样清清白白。而石灰这种清白的特点,也借由这首托物言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

《石灰吟》教学设计 信丰县正平中心小学谢媛媛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正平镇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34161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2、了解于谦的生平,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重点)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4、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 1、课件出示石灰的图片,师用文字对石灰的特点进行简洁描述。(让学生直观形象描写石灰)。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同学们,“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是通过古诗下面的注释知道的。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学习古诗可以借助古诗下面的注释来理解古诗,这是学习古诗最基本的方法。那你们之前学过类似的古诗吗?引导学生背诵《暮江吟》、《游子吟》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吟”是一种古代诗歌的形式。具有吟诵、赞美之意。 “石灰吟”是什么意思呢?生:赞美、吟诵石灰。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吟诵石灰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原因了。 二、了解作者 师:老师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们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分享?(指名汇报),师PPT出示于谦简介让学生读一读。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于谦的《石灰吟》。 三、品析古诗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学好一首古诗呢?生说:读

(一)读准字音 1、那么我们要想把一首诗读好,应该怎么读呢?(生汇报)是的,首先应该是读准字音,谁愿意来读一读呢?点名读,学生点评(流利、字正腔圆),你能读给大家听一下吗?全班同学向他们一样读。 (二)读出节奏 同学们,你们真厉害!一首诗刚拿到就能读的这么好,但是老师觉得一首诗要想读的更好还要读出什么呢?(读出节奏),是的,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你们根据老师读的节奏来划分。指名汇报,那你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出来呢?学生读完后指名点评。学生个别读,师生一起读,学生再齐读。(在个别读的比较中把读的能力进行提高) (三)读出画面 同学们,一首诗犹如一幅画,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是只要我们用心的读,你会发现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读呢?我应该静下心来用心的读。 师:此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解释诗句的意思,抓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要留清白等 师:同学们,这首诗学到这里,你们觉得它只是单单的在写石灰吗?(不是)其实是在写作者自己,那于谦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赞美石灰呢?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石头呀! 教师配乐讲述于谦的背景经历 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1、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曾平反很多冤案,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但同时也有不少贪官污吏对他恨之入骨,一心要置他于死地。如有一个叫王振的宦官,当时把持朝政,上京城的官员都要给他送礼,而于谦每次到京城办事,从不送礼。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 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2.泛指民间。 3.借指平民。)

《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于谦。 2、了解古诗在表达上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朗读课题。顺势解题:“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这首诗还有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2、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二、理解古诗: 1、点名读古诗,大家评价是否做到正确、流利,节奏处理是否合适。 2、自主学习: 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3、汇报学习所得: (1)同桌合作汇报:一人读诗句,一人说意思; (2)点名说全诗的意思,齐读全文; (3)点名回答“学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4、体会石灰精神: (1)千锤万凿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在这个词中,“千”和“万”并不是指具体的一千一万,而是形容很多。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谁来说几个?千()万() (2)烈火焚烧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3)粉骨碎身: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顽强不屈、大公无私、英勇无畏、无私奉献)(4)石灰顽强不屈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古诗中的哪两个词体现出来了? a、理解“若等闲”:“若”是什么意思?“等闲”这个词我们以前在《长征》这课中学过,它是什么意思?石灰把什么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16.古诗三首 《石灰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指吟诵,赞颂,赞扬的意思。 3.简介作者: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了解石灰的烧制形成过程,对石灰的初步感知。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浑不怕”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第1、2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2)同桌之间交流,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3)从“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中你读懂了什么?(4)这两句诗赞颂了石灰什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3.学习第3、4句 (1)同桌交流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2)这两句诗中,哪几个字可以看出石灰不怕艰辛?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 (3)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四)、品读 1.朗读诗句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4)这首诗理解完了,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能结合工具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能较为通顺地说出整首古诗的意思。 3、凭借资料,体会作者借吟石灰抒发自己理想、志向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学会探究。了解探究型学习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石灰 1、今天我们这节课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石灰。见过石灰吗?没见过吧,那我们来见识一下,石灰吧。(看石灰生产的画面,了解。) 2、谁来说一说,石灰给你留下的印象。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3、其实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关于石灰的诗。 板书:《石灰吟》 石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 老师这里有三种关于吟的解释,你看一下,应该选择哪一种? ◎唱,声调抑扬地念叹息;◎痛苦的声音;◎鸣叫 这里应该认为是哪一种?(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联起来解释一下课题? 对石灰唱的赞歌。

顺便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赞颂了它的什么呢?读一读这首诗,我们一起走近石灰。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 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3、评价(1)读得正确流利(2)读得声音响亮 (3)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集体齐读。 三、了解古诗大意,了解石灰生产过程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对照古诗,读读网页,你了解了石灰的哪些生产过程?用诗中的一些词来概括。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就容易破碎。人们还要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石灰吟》教案教学内容

《石灰吟》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预习: 1、了解诗人。 2、了解诗的大意。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激情导入、 背诵《游子吟》导入。吟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本节课的所学古诗也是关于吟的这种诗歌体裁,那就是《石灰吟》。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三、了解诗人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四、解诗题。 老师这里有三种关于吟的解释,你看一下,应该选择哪一种? ◎唱,声调抑扬地念叹息;◎痛苦的声音;◎鸣叫 这里应该认为是哪一种? 连起来解释一下课题? 对石灰唱的赞歌。

顺便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赞颂了它的什么呢?读一读这首诗,我们一起走近石灰。 五、明诗意 1.合作交流 交流不理解的字、句。(可以看课件上的提示)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交流展示,矫正反馈 2.全班交流。抽生说说全诗的意思。 3.师: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于谦吟道——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于谦吟道—— 师小结: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生诵读全诗。 悟诗情 1.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石灰的制作过程。(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2)合作探究一: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出示)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jiào)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

《石灰吟》教案(精品文档)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教学难点: 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课前预习: 1.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2.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作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疏言:理解诗歌的意思 1.导入解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例:生当作人杰----

(2)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诗题。(强调“吟”不要多加一点) (3)同学们对石灰了解吗?说说看。什么颜色? (4)在中国白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干净、纯洁、清白)(5)再看这个“吟”,什么意思?往往含有一种什么样的意思?(赞颂) (6)我们有没有接触过带有“吟”的古诗?古诗题目中有“吟”字的? (7)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导入: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1)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己自学这首诗。 (出示)自学目标: 1.朗读《石灰吟》,要做到正确、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读 出诗歌的韵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句,理解“锤、击、若等闲、粉骨碎 身、清白”等词语的意思。 3.把词语的意思带入诗句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交流展示,矫正反馈 ①展示课文朗读(师注意评价)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

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注释] 吟:吟颂。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浑:全。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译诗、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

石灰吟原文和翻译

石灰吟原文和翻译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石灰吟》版教案

《石灰吟》 教材简析:《石灰吟》是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课文。 这首诗托物言志,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同时,更以此表现诗人不怕磨难的精神,抒发诗人不怕牺牲的气概,进而表达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念。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通篇流露作者磊落刚直的英雄正气。诗作者于谦,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其仕途坎坷。《石灰吟》是诗人一生之写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咏物诗) (2)理解“吟” “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唱,声调抑扬地念,2,叹息,痛苦的声音,3,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4鸣,叫。请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解释: 呻吟()、吟诵()、猿吟()、石灰吟()。(是一种文体, 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3、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书:于谦 于谦12岁时,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了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的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

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1 ⒈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⑵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⒉过程与方法 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赏析古诗,升华情感。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⒈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 ⒉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1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⒈板书课题《石灰吟》,齐读。

⒉简介于谦 ⑴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己说一说对作者的了解。 ⑵老师概括小结:于谦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乐年间进士。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⒊释题: ⑴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⑵理解“吟” ⑶师小结:题目的意思就是:吟咏石灰。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⒈学生自由读一读:读通读顺读出韵味。 ⒉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⒊齐读。 ⒋借助注释,同桌间说说诗句的大体意思。 三、读懂古诗,理解诗意 ⒈自主朗读,弄懂字词的意思和诗句之意。 ⒉交流理解情况 ⑴字义: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锤,锤击。凿,开凿。焚烧:烧毁,烧掉。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等闲:平常。清白:指高尚节操。

部编版《石灰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设计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 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指名说) 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学生说说) 5、师做小结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1)《在狱咏蝉》骆宾王(2)《梅花》王安石(3)《青松》陈毅(4)《竹石》郑板桥(5)《墨梅》王冕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