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力学试验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机械工厂行业中,对各个工厂的高温合金产品试样进行高温力学拉伸实验,从而能检验其产品的物理力学质量性能,使其能安全有效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以前高温力学拉伸实验都是由技术工人凭借经验进行人工操作,进行基于常规仪表的手动控制,控制效率非常低,而且由于炉数较多其控制精度也很低,影响了高温力学拉伸实验的控制效果,从而影响了对产品预估的质量。所以应采用PID控制算法对试验机进行炉温的自动控制。

在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主要是控制电阻加热炉的温度,对于这个控制系统常规的PID控制就能达到控制效果,且具有一定得干扰能力,其控制效果比较理想,因此在这个温度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是PID自适应控制,同时还用计算机与数据采集ADAM模块进行对炉温的自动控制与数据管理,最后利用Visual Basic6.0语言设计一些主控程序和若干子程序模块和一些模型图案来达到最终的设计标。

这个控制系统的使用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也使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与优势,该系统现已应用在全国各个股份有限公司力学试验室中,控制效果良好,对钢厂合金产品的高温拉伸试验起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力学试验机,PID控制,Visual Basic6.0,ADAM模块

Mechanics Experiment Furnac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bstract

Mechanics experiment furnace have already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achine shop profession now , it carries on the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s stretch experiment to each factory's heat-resisting alloy product test specimen, thus can examine its product the physical mechanics quality performance, it enables its safe effective investment to the production , The beforehand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s stretch experiment is relies on the experience by the technical worker to carry on the manual control, carries o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measuring appliance's hand control, the control efficiency is low, moreover, because the stove number are many its control precision to be also very low, has affected the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s stretch experiment's control effect, thus has affected to the product estimate quality. Therefore it should use the PID control algorithm to try the prototype to carry on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the automatic control.

Mechanics experiment furnace temperature control mainly controls the resistance heating furnace's temperature in mechanics experiment furnac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to the control system of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it can achieve control effect, and has a certain disturbance ability,its control effect is quite ideal, and therefore uses system design in this temperature is the advanced PID adaptive control, Simultaneously also uses the computer and the data acquisition ADAM module carries on to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automatic control and the data management, finally make

use of the Visual Basic6.0. language to design some master control programs and certain subroutine module and some model design to achieve the final project objective.

This control system's use not only greatly reduced worker's labor intensity, meanwhile raised the product production efficiency. Simultaneously in mechanics experiment furnac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has used the computer supervisory system's function and the superiority fully, this system already applied in the nation each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mechanics test chamber, the control effect is good, to the steel mill alloy product's high temperature pulling test very good control effect, has created the considerable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Mechanics experiment furnace; PID control; Visual Basic6.0; ADAM modul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绪论. (1)

1.1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2)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3)

第二章力学试验机的结构与原理 (5)

2.1.试验机的基本结构 (5)

2.2 热电偶测温电路的工作原理 (6)

2.3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特性 (7)

第三章 PID控制在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9)

3.1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方案 (9)

3.2 PID控制 (11)

3.2.1 数字PID控制算法 (13)

3.2.2 增量式的PID控制算法 (15)

3.2.3 阶跃响应辩识一阶近似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17)

3.2.4 PID参数自整定 (20)

3.2.5 仿真研究 (21)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 (25)

4.1硬件设计 (25)

4.1.1工控机 (26)

4.1.2 A/D模块 (28)

4.1.3 D/A模块 (29)

4.1.4固态继电器 (29)

4.1.5检测元件 (31)

4.2 软件设计 (32)

4.2.1主控模块 (33)

4.2.2实时操作与输出模块 (33)

4.2.3其他输出模块 (33)

第五章结束语 (34)

参考文献 (35)

谢辞 (37)

第一章绪论

1.1背景和意义

力学试验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机械工厂行业中,对各个工厂的高温合金产品试样进行高温力学拉伸实验,用来测试在一定拉力和高温下金属试样力学性能的试验设备,把被测试的试样放在一定温度的炉子中,然后通过杠杆和砝码给试样施加一定的压力。监测试样经过多长时间拉断,时间越长说明试样力学性能越好,反之亦然,从而能检验其产品的物理力学质量性能,使其能安全有效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一直以来,高温力学拉伸实验都是由技术工人凭借经验进行人工操作,进行基于常规仪表的手动控制,控制效率非常低,而且由于炉数较多其控制精度也很低,影响了高温力学拉伸实验的控制效果,从而影响了对产品预估的质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现在出现了采用先进的PID控制算法对试验机进行炉温的自动控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1-4]。并且还用计算机与数据采集ADAM模块进行对炉温的自动控制与数据管理。这个控制系统的使用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与优势,该系统现已应用在全国各个股份有限公司力学试验室中,控制效果良好,对钢厂合金产品的高温拉伸试验起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2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在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主要是控制电阻加热炉的温度,而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对不同的高温合金产品测试温度不同,一般在500~1200℃范围内。对于电阻加热炉这样的工作对象,在工作点附近的范围内其动态特性近似于线性,对于这个控制系统常规的PID控制就能达到控制效果,且具有一定得干扰能力,其控制效果比较理想,因此在这个温度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是PID自适应控制,而在硬件设计部分中的A/D接口采用的是ADAM模块。ADAM数据采集模块(简称ADAM模块)由台湾研华(ADVANTECH)公司研制开发。研华公司主要从事工控产品的研制开发,其产品包括:控计算机、工控模块和各种工控板卡等。ADAM 模块是该公司的一个产品系列,即ADAM4000系列。不同功能的ADAM 模块被命名以4XXX 的代号。ADAM系列是一种模块内内置微控制器,传感器到计算机接I的智能设备。这些模块通过发出_ASCII码格式的简单命令集,并以RS-485通讯协议发进予以遥控。模块提供信号调理、隔离、调整量程、A/D和D/A转换、数据比较及数据通讯功能。ADAM模块采用+10V- +30V直流电供电,建议使用+24V。ADAM模块种类很多,常用的是其中的两个型号是ADAM-4050,ADAM-4017,而在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到的ADAM模块有:ADAM-4018,它是16位8通道A/D转换模块,ADAM-4520,隔离式RS-252/485转换模块。在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K型热偶检测试验炉的两段炉温,检测的电压信号输入到ADAM-4018模块中,转换成温度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系统控制软件在Windows平台环境下运行,将会运用到Visual Basic6.0语言设计开发进行对主

控程序和若干子程序模块的建造,并且制作一些简单美观的图案,为设计建立一个完美的框架[5-9]。Visual Basic6.0中文版是一种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的功能就是用来编程——Windows下的应用程序。”Visual”一词在计算机程序设计领域中意为:”可视化的”,Microsoft公司的其冠以Visual的产品都含有这个意思。VB 就是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可视化程序设计指的是一种开发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程序员不须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只要把预先建立的界面元素用鼠标拖放到屏幕上适当的位置即可。Visual Basic在原有BASIC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那,至今包含了数百条语句、函数及关键词,其中很多和Windows GUIe直接关系。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了解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主要是控制电阻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而控制要求是电加热炉的上下两段炉温快速、稳定地升温到设定值,误差精度达到±1℃,升温时间保证在40分钟左右。所以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对不同的高温合金产品测试温度不同,一般在500?1200℃范围内[10-12]。因此对于电阻加热炉这样的工作对象,采用PID控制,这样一来,实时采集被控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在线估计模型参数,使过程模型响应逼近过程实际响应,再根据过程模型参数计算控制器的参数,并送给控制器,以保持所期望的控制作用,其次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由高温力学试验机、工控机、A/D接口等组成,而硬件中A/D接口采用研华的ADAM

模块。采用K型热偶检测试验炉的两段炉温,检测的电压信号输入到ADAM -4018模块中,转换成温度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13-15]。设计系统采用脉冲量计数/定时输出板IPC-5387D,计算机的控制信号输出到输出板,执行机构用固态继电器来控制实验炉的电流通断,来达到控温的目的。同时设计系统控制软件Windows平台环境下运行,最后利用Visual Basic6.0语言设计来设计控制系统的平台来达到设计目的。

第二章力学试验机的结构与原理

2.1.试验机的基本结构

高温力学试验机电加热炉是用来测试在一定拉力和高温下金属试样力学性能的试验设备。把被测试的试样放在一定温度的炉子中,然后通过杠杆和砝码给试样施加一定的压力,监测试样经过长时间拉断,时间越长,说明试样力学性能越好,反之亦然。高温力学试验机由两段式电阻加热炉、电机、平台等部分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两段式电阻加热炉由上、下两组电阻丝提供功率,高温合金试样被卡放在电阻加热炉中,两端卡上卡头,电阻丝通上电源,开始升温,直至试样上下温度升到高温试样所规定的试样温度,然后开动电机,施加拉力并带动卡头提升,直至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被拉断。一般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拉伸10分钟即能被拉断,然后测量试样的物理特性。拉伸试验是检验高温合金物理特性的重要方式,力学试验机就是用来做高温合金的拉伸试验,温度一般要求较高。试验的关键是确保试样上部、下部的温度保持一致,温差不超过±2℃。因此高温力学试验机控制系统主要是控制电阻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要求是首先电热炉的上下两段炉温快速、稳定地升温到设定值,误差精度达到±1℃,其次升温时间保证在40分钟左右。根据工艺要求,不同的材料加热温度不同,常用的加热温度在200-1000℃范围内变动,要求被测试样的温度尽快从室温升到设定温度并长期稳定在设定值士5℃以内。并要求被加热试样上下部温差不超过4℃。

图2.1 高温力学试验机结构

图2.2 简化结构

2.2 热电偶测温电路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将温度量转换成电热大小的热电传感器,它被广泛用来测100范围内的温度,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高,热惯性小,可测局部温度,集中检测,自动记录等特点。

平台

卡头

电机

上部热电偶

试样 上电阻丝

下电阻丝

下部热电偶

图2.3 热电偶结构图

如图,将两种不同材料导体A、B两端接在一起,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

为t

0,这时在这个回路中将产生一个与温度t、t

,以及导体材料性质有关的电势,

这样构成的热电变换元件称为热电偶,可用来测量温度,这种热电效应产生的电势是由珀尔贴效应和汤姆逊效应引起的。根据以上叙述原理, 热电偶产生热电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热电偶必须由两种性质不同但符合一定要求的导体材料构成。热电偶工作端和参考端之间必须有温差。

2.3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特性

温控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仪、执行装置、被控对象四个部分组成,其系统结构图如图2.4所示。被控对象是大容量,大惯性的电加热炉温度对象,是典型的多阶容积迟后特性,在工程上往往近似为包含有纯滞后的二阶容积迟后:由于被控对象电容量大,通常采用可控硅作调节器的执行器,其具体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图2.4温度控制系统结构

执行器的特性:电炉的温度调节是通过调节剂(供电能源)的断续作用,改

变电炉丝闭合时间T

b,与断开时间T

k

的比值,T

b

/T k。

调节加热炉的温度,在工业上是通过在设定周期范围内,将电路接通几个周波,然后断开几个周波,改变晶闸管在设定周期内通断时间的比例,来调节负载两端交流平均电压即负载功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功器或周波控制器;调功器是在电源电压过零时触发间闸管导通的,所以负载上得到的是完整的正弦波,调节的只是设定周期T c内导通的电压周波。

温度调节仪

第三章 PID控制在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3.1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方案

我国的高温力学实验机早期大多是50、60年代从苏联进口或国内仿制的。在70、80年代则多数是国内生产的。这些设备都用单台仪表控制,特别是50、60年代的设备控制精度差,操作困难,劳动强度大,许多设备如苏联产Bn-2和国产的FC-20型实验机,炉温控制无任何记录,系统对于实验的质量无任何考评依据,因此从70年代开始,同行业的许多厂家,都对本厂的设备的控制部分进行了改造,有的搞群控,各种各样的控制系统应用而生。但总的说来,目前国内高温力学试验机温度控制系统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传统的PID控制方案。下面对本次设计的温度控制方案作说明。

因为电加热炉本身由上下两组炉丝提供功率,用上下两组热电偶检测炉内温度。因此电加热炉为一双输入双输出的受控对象。可简化成图2.2所示框图。图中U1,U2为上下两组炉丝的输入电压,y1,y2为热电偶检测的温度值。

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对不同的高温合金产品测试温度不同,一般在500~1200o C 范围内。对于电阻加热炉这样的工作对象,在工作点附近的范围内其动态特性近似于线性,对于这个控制系统常规的PID控制就能达到控制效果,且具有一定得干扰能力,其控制效果比较理想,控制过程中不能大范围地改变设定值,否则PID参数需要重新设置,其控制结构下图。

图3.1 力学试验机控制原理结构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系统的操作步骤是:

(1)实时采集被控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在线估计模型参数,使过程模型响应逼近过程实际响应。

(2)根据过程模型参数计算控制器的参数,并送给控制器,以保持所期望的控制作用。

前面已经介绍过高温力学实验机的结构,从中可以看出加热炉是通过电阻丝作加热源,热电偶作温度测量元件,工作时炉内温度场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滞后炉内电阻丝嵌装在炉壁上,被加热工件到电阻丝之间被各种介质隔开,所以输出(工件温度)与输入(加热功率)间存在滞后,这一滞后特点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输入与输出关系复杂不定,不便用较准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工作时,每个工艺炉内的工件数量,形状,材质,摆放等因素差异很大,故炉内

热传导情况复杂不定。另外,不同工艺或同一个工艺的不同时段要求的炉温不一样。

可见,加热炉本身是一个较复杂的被控对象,它具有非线性,时变和分布参数等特性,不能用简单的测试方法来获得它的模型,本文采用阶跃响应辩识一阶近似模型的方法来获得它的数学模型。

3.2 PID控制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控制。常规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3.2 PID原理图

系统由PI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

r(t)与实际输出值y(t)构成控制偏差

)()()(t y t r t e -= (3.1) 将偏差的比例(P)、积分(l)、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故称PID 控制器。其控制规律为:

(3.2)

或写成传函:

(3.3)

式中K p -比例系数 T i -积分时间常数 T D -微分时间常数

简单来说,PID 控制各环节的较正作用如下:

1.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2.积分环节:主要作用是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 i ,T i 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3.微分环节:能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并能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小调节时间。

]

)()(1

)([)(0

dt

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p t

i p ++=?)11()()()(S T S

T K s E s U s G d i p ++==

3.2.1 数字PID 控制算法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是数字PID 控制器,数字PID 控制算法通常又分为位置式PID 算法和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 (一)位置式PID 算法:

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计算控制量,因此式(3.2)中的积分和微分项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离散化处理。按模拟PID 控制算法的算式(3.2),现以一系列采样时刻点kT 代表连续时间t ,以和式代替积以增量代替微分,则可作如下近似变换:

kT t =

(3.4)

∑∑?===≈k j k

j t

j e T jT e T dt t e 0

)()()(

式中(k=0、1、2…),T 为采样周期。显然,上述离散化过程中,采样周期必须足够短,才能保证足够的精度。将e(kT)简化表示为e(k),即省去T 。将式(3.4)代入(3.2),可得离散化的PID 表达式为:

(3.5)或

(3.6)

T k e k e T T k e kT e dt t e d )

1()(])1[()())((--=--≈}

)]1()([)()({)(0∑=--++=k j D j p k e k e T T

j e T T t e k k U ∑=--++=k

j D I p k e k e k j e k k e k k U 0

)]1()([)()()(

式中:

k-采样序号,k=0、1、2.…;

U(k)-第k 次采样时刻的计算机输出值; e(k)-第k 次采样时刻的输入偏差值; e(k-1)-第(k-1)次采样时刻的输入偏差值; k l -积分系数,k l =k p T/T ; k D -微分系数,k D =k p T D /T 。 由Z 变换的性质:

(3.7)

(3.8) 式(3-6)的Z 变换为:

(3.9) 由式(3-9)便可得数字PID 控制器的Z 传递函数为:

(3.10)

依此构造数字PID 控制器如图所示:

101)

(])([-=-=

∑Z Z E j e Z k

j )()1(1)()()(1

1

Z E Z k Z

Z E k Z E k z U D I P ---+-+=)1(1)()()(11

---+-+==Z k Z k k Z E Z U Z G D I

P )()]1([1

Z E Z k e Z -=-

图3.3 数字PID 原理图

由于计算机的输出U(k)直接去控制执行机构(如阀门),U(k)的值和执行机构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所以通常称为位置式PID 控制法。 但是这种算法存在一些缺陷,因而产生了增量式的PID 控制算。

3.2.2 增量式的PID 控制算法

当执行机构需要的是控制量的增量时,可由式(3.6)导出提供增量的PID 控制算式。根据递推原理可得:

(3.11) 用式(3.6)减去式(3.11),可得:

(3.12)

式(3.12)为增量式的PID 控制算法,可以进一步改写为

(3.13)

])2()1([)()1()1(0

∑=---++-=-j D I p k e k e k j e k k e

k k U ))2()1(2)(()(|))1()(()(-+--++--=?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U D

I

p

)2()1()()(-+--=?k Ce k Be k Ae k U

单片机课程设计(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题目: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姓名: 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5月31日 摘要: (3) 一、系统设计 (3) 1.1 项目概要 (3) 1.2设计任务和要求: (4) 二、硬件设计 (4) 2.1 硬件设计概要 (4) 2.2 信息处理模块 (4) 2.3 温度采集模块 (5) 2.3.1传感器DS18b20简介 (5) 2.3.2实验模拟电路图 (7) 2.3.3程序流程图 (6) 2.4控制调节模块 (9) 2.4.1升温调节系统 (9) 2.4.2温度上下限调节系统 (8) 2.43报警电路系统 (9) 2.5显示模块 (12) 三、两周实习总结 (13) 四、参考文献 (13) 五、附录 (15)

5.1原理图 (15) 摘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温度是常用的测量被控因素。本设计是基于51单片机控制,将DS18B20温度传感器实时温度转化,并通过1602液晶对温度实行实时显示,并通过加热片(PWM波,改变其占空比)加热与步进电机降温逐次逼近的方式,将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通过按键调节温度报警区域,实现对温度在0℃-99℃控制的自动化。实验结果表明此结构完全可行,温度偏差可达0.1℃以内。 关键字:AT89C51单片机;温控;DS18b20 一、系统设计 1.1 项目概要 温度控制系统无论是工业生产过程,还是日常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环境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机器和工作人员的寿命产生严重影响,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给生活生产带来许多利的因素,基于AT89C51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温度控制相比具有操作方便、价价格便宜、精确度高和开展容易等优点,因此市场前景好。

实验室力学性能试验机使用及操作规程

实验室力学性能试验机使用及操作规程Labora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test and operation procedures 一、打开总电源检查供电电压试验机使用范围之内后电源与试 验机线连接。 First,turn on the power. Check the connection of the power source and testing machine within the use scope of Power supply voltage tester. 二、先打开试验机开关再打开油泵开关,后检查试验机油泵是否 正常工作。 Second, open the test machine and open the oil pump next, after then check the text machine and pump working normally or not. 三、夹具夹持试样,先夹住试样一端再使夹具旁的指针指到5-10 刻度之间。 Third, clamping fixture hold the sample, first hold one side of the sample to make the pointer beside the clamping fixture point to 5-10 scale. 四、调节试验机表盘使两指针重合指在开始刻度线上,再夹住试 样的另一端。之后再使试样纵轴与上下夹具中心连线相重合,并且要松紧适宜,以防止试样滑脱或断在夹具内。 Forth, adjust the test machine dials, make two pointers overlap point to the began ruling, and then hold the other side of the sample. After that make the sample vertical axis and the center line coincide, and degree of tightness is suitable to prevent the sample slipping or broken in the fixture. 五、打开进油阀使指针每秒钟走一刻度最为适宜,Fs值过后再调 大出油阀到试样断后关闭进油阀同时打开出油阀并记录下Fs、Fb值。 Fifth, open filling valve to make the pointer move one mark every second the most appropriate. After Fs values, adjust filling valve big until the sample break down, and close the filling valve and open the delivery valve at the same time and record the value for Fs, Fb. 六、取下试件后关闭油泵开关再关闭电源开关。然后再将电源与

模电课设—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目录 1.原理电路的设计 (1) 1.1总体方案设计 (1) 1.1.1简单原理叙述 (1) 1.1.2设计方案选择 (1) 1.2单元电路的设计 (3) 1.2.1温度信号的采集与转化单元——温度传感器 (3) 1.2.2电压信号的处理单元——运算放大器 (4) 1.2.3电压表征温度单元 (5) 1.2.4电压控制单元——迟滞比较器 (6) 1.2.5驱动单元——继电器 (7) 1.2.6 制冷部分——Tec半导体制冷片 (8) 1.3完整电路图 (10) 2.仿真结果分析 (11) 3 实物展示 (13) 3.1 实物焊接效果图 (13) 3.2 实物性能测试数据 (14) 3.2.1制冷测试 (14) 3.2.2制热测试 (18) 3.3.3性能测试数据分析 (20) 4总结、收获与体会 (21) 附录一元件清单 (22) 附录二参考文献. (23)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以温度传感器LM35、运算放大器UA741、NE5532P及电压比较器LM339N 为电路系统的主要组成元件,扩展适当的接口电路,制作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室温的变化和改变设定的温度,来改变电压传感器上两个输入端电压的大小,通过三极管开关电路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来控制Tec制冷片的工作。这样循环往复执行这样一个周期性的动作,从而把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学会查询文献资料,撰写论文的方法,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实验成品。 关键词:温度;测量;控制。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a temperature sensor LM35,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UA741, NE5532P and a voltage comparator LM339N circuit system of the main components. Extending the appropriate interface circuit, make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y changing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set the temperature to change the size of the two input ends of the voltage on the voltage sensor, an audion tube switch circuit to control the on-off relay to control Tec cooling piece work. This cycle of performing such a periodic motion, thus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in a certain range. Learn to query the literature, writing papers, and submitted to the curriculum design report and experimental products. Key words: temperature ; measure ;control

温度控制器课程设计要点

郑州科技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控制器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年12月31日

郑州科技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 14级通信工程班级 2班学号姓名 一、设计题目温度控制器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两个加热丝同时通电加热,指示灯发光; 2、当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两根加热丝都不通电,指示灯熄灭; 3、根据上述要求选定设计方案,画出系统框图,并写出详细的设计过程; 4、利用Multisim软件画出一套完整的设计电路图,并列出所有的元件清单; 5、安装调试并按规定格式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参考文献 [1]吴友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2~55. [2]孙梅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28. [3]徐国华.电子技能实训教程[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13 ~15. [4]陈杰,黄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25. [5]翟玉文等.电子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13. [6]万嘉若,林康运.电子线路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 ~29. 四、设计时间 2015 年12月21 日至2015 年12 月31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本设计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等优点的温度控制电路。本文设计了一种温度控制器电路,该系统采用模拟技术进行温度的采集与控制。主要由电源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继电器模块组成。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被成本更低、功能更多、使用更方便的电子产品所替代,本课程设计是一个以温度传感器采用LM35的环境温度简易测控系统,用于替代传统的低精度、不易读数的温度计。但系统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并提供了简单的扩展方式供参考,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改成多路转换,既可以增加湿度等测控对象,也能减少外界因素对系统的干扰。 首先温度传感器把温度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放大器变成电压信号,然后送入两个反向输入的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较器电路,让电位器来改变温度范围的取值,最后信号送入比较器电路,通过比较来判断控制电路是否需要工作。此方案是采用传统的模拟控制方法,选用模拟电路,用电位器设定给定值,反馈的温度值与给定的温度值比较后,决定是否加热。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比较器继电器

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摘要 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对温度的检测及控制时常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对数字显示温度计的设计有着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单片机实现对温度只能控制及显示方案。本毕业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对高精度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继而实现对对象的测温。测温系数主要包括供电电源,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电路,LED显示电路,蜂鸣报警电路,继电器控制,按键电路,单片机主板电路。高精度数字温度计的测温过程,由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所测对象的温度,并将温度传输到单片机,最终由液晶显示器显示温度值。该数字温度计测温范围在-55℃~+125℃,精度误差在±0.5℃以内,然后通过LED数码管直接显示出温度值。数字温度计完全可代替传统的水银温度计,可以在家庭以及工业中都可以应用,实用价值很高。 关键词:单片机:ds18b20:LED显示:数字温度. Abstract In our daily life and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the digital thermometer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programmer which use a microcontroller to achieve and display the right temperature by intelligent control .This programmer mainly consists by temperature control sensors, MCU, LED display modules circuit. The main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design high-precision digital thermometer and then realize the objec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includes power supply, data acquisition circuit, buzzer alarm circuit, keypad circuit, board with a microcontroller circuit is the key to the whole system. The temperature process of high-precision digital thermometer, from collect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bject by the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and the temperature transmit ted to the microcontroller, and ultimately display temperature by the LED. The digital thermometer requires the high degree is positive 125and the low degree is negative 55, the error is less than 0.5, LED can read the number. This digital thermometer could

(完整word版)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0 引言 在现代的各种工业生产中 ,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温度控制系统。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所阐述的就是一种基于89C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本温控系统可应用于温度范围30℃到96℃。 1 设计任务、要求和技术指标 1.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水温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在一定范围(30℃到96℃)内自动调节温度,使水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30℃到96℃)内。 1.2要求 (1)利用模拟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要求检测电路尽可能简单。 (2)当液位低于某一值时,停止加热。 (3)用AD转换器把采集到的模拟温度值送入单片机。 (4)无竞争-冒险,无抖动。 1.3技术指标 (1)温度显示误差不超过1℃。 (2)温度显示范围为0℃—99℃。 (3)程序部分用PID算法实现温度自动控制。 (4)检测信号为电压信号。 2 方案分析与论证 2.1主控系统分析与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和所学的专业知识,采用AT89C51为本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其引脚图如图1所示。 2.2显示系统分析与论证 显示模块主要用于显示时间,由于显示范围为0~99℃,因此可采用两个共阴的数码管作为显示元件。在显示驱动电路中拟订了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采用静态显示的方案 采用三片移位寄存器74LS164作为显示电路,其优点在于占用主控系统的I/O口少,编程简单且静态显示的内容无闪烁,但电路消耗的电流较大。 方案二:采用动态显示的方案 由单片机的I/O口直接带数码管实现动态显示,占用资源少,动态控制节省了驱动芯片的成本,节省了电 ,但编程比较复杂,亮度不如静态的好。 由于对电路的功耗要求不大,因此就在尽量节省I/O口线的前提下选用方案一的静态显示。

材料力学,说说早期材料试验机

材料力学,说说早期材料试验机 进行结构设计,首先要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历史上,达芬奇(1452-1519) 很可能是利用试验方法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第一人。作为画家,在他完成的作品之后通常要悬挂起来供人们欣赏,而挂画的铁丝时常会发生断裂的现象,由此达芬奇设计过测量铁丝断裂强度的实验装置,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图 1 达芬奇与铁丝强度试验 [1] 100 多年后,伽利略 (1564-1642) 对杆的拉伸强度和梁的弯曲强度进行了实验。他把杆件的断裂性能称为“断裂时的绝对抗力”。对于梁的强度,找到了梁宽度与高度影响梁强度的正确答案。 图 2 伽利略和他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试验 [1] 不过,达芬奇和伽利略的试验只能称之为结构强度试验,还不能称之为材料强度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很强的依赖于结构形式。 到了 19 世纪上半叶,链式悬索桥在欧美国家兴起,然而,由于缺乏桥梁结构力学、以及材料性能方面的知识,时常出现桥梁倒塌事故。此外,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锅炉成了工业生产中的常见设备,然而,锅炉爆炸事故却如同家常便饭,时常会发生灾难性的爆炸事故。1850 年位于曼哈顿的一家机械车间发生锅炉爆炸,共造成 60 多人丧

生。人们迫切的需要掌握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工程师们时常抱怨缺乏安全可靠的材料性能参数而难以进行合理设计。当时美国《工程杂志》 (Engineering Magazine) 的主编 Van Nostrand 曾描述这一状况时说(大意):人们对材料的知识的认知目前绝对是经验性的,在使用新材料或旧材料以新形式使用之前,唯一安全的方法是进行实验。 1800 年前后,人们设计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材料试验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 Eytelwein 设计的一款材料拉伸试验机,如图 3 所示。该试验机采用了杠杆式设计,为便于固定试样,试样设计为“棒骨”状,然后利用杠杆原理对材料施加载荷,通过砝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可以轻松的换算出施加在试样 HK 上的载荷大小。理论上,只要杠杆有足够的大,就可以提供足够大的拉力。不过 Eytelwein 的实验装置只能测定材料的极限强度,还不能测试材料的屈服极限、弹性模量等指标。 图 3 Eytelwein 确定材料拉伸强度的实验装置 [2] 大约 1833 年,德国应用力学学家 Franz Joseph Ritter von Gerstner (1756-1832) 设计出了能同时测量试样受力与变形的实验装置,并给出了力和变形之间的函数关系,这在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测定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图 4 Franz Joseph Ritter von Gerstner (1756-1832) [2]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温度测量系统,在超过限制值的时候能进行声光报警。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①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显示室内当前的温度; ②在不超过最高温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按键设置想要的温度并显示;设有四个按键,分别是设置键、加1键、减1键和启动/复位键; ③DS18B20温度采集; ④超过设置值的±5℃时发出超限报警,采用声光报警,上限报警用红灯指示,下限报警用黄灯指示,正常用绿灯指示。 2.方案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课程设计,由于实现功能比较简单,我们学习中接触到的51系列单片机完全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因此可以选用AT89C51单片机。温度采集直接可以用设计要求中所要求的DS18B20。报警和指示模块中,可以选用3种不同颜色的LED灯作为指示灯,报警鸣笛采用蜂鸣器。显示模块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使用LED数码管显示采集温度和设定温度; 方案二:使用LCD液晶显示屏来显示采集温度和设定温度。 LED数码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在使用时,若用动态显示则需要不断更改位选和段选信号,且显示时数码管不断闪动,使人眼容易疲劳;若采用静态显示则又需要更多硬件支持。LCD显示屏可识别性较好,背光亮度可调,而且比LED 数码管显示更多字符,但是编程要求比LED数码管要高。综合考虑之后,我选用了LCD显示屏作为温度显示器件,由于显示字符多,在进行上下限警戒值设定时同样可以采集并显示当前温度,可以直观的看到实际温度与警戒温度的对比。LCD 显示模块可以选用RT1602C。

3.硬件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硬件系统主要包含6个部分,即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键盘接口模块、温度采集模块、LCD 显示模块、报警与指示模块。其相互联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硬件电路设计框图 单片机时钟电路 形成单片机时钟信号的方式有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本次设计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如图2所示。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为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频率范围为~12MHz ,经由片外晶体振荡器或陶瓷振荡器与两个匹配电容一 起形成了一个自激振荡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时钟源。 复位电路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作用是使CPU 和系统中的其他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以防止电源系统不稳定造成CPU 工作不正常。在系统中,有时会出现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为了从异常状态中恢复,同时也为了系统调试方便,需要设计一个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有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两种形式,因为本次设计要求需要有启动/复位键,因此本次设计采用按键复位,如图3。复位电路主要完成系统 图2 单片机内部时钟方式电路 图3 单片机按键复位电路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仪表综合实训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仪器仪表)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 一、系统设计---------------------------------------------------------第 1 页 (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 1 页 (二)温度信号采集电路选择和数据处理--------------------------------第 3 页 (三)软件设计------------------------------------------------------第 3 页二、单元电路设计-----------------------------------------------------第 5 页 (一)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第 5 页 (二)步进电机电路------------------------------------------------- 第 5 页(三)液晶显示模块---------------------------------------------------------- 第6 页 (四)晶振复位电路--------------------------------------------------第 7 页三、总结体会--------------------------------------------------------------------------------------第 7 页 四、参考文献-------------------------------------------第 8 页 附录:程序清单------------------------------------------第 8 页

超高速试验机动力学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Dynamics of High-speed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ystem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Ultra-high-speed rotation; Friction and wear;Scrape;Dynamics Abstract.By researching the dynamics of high speed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ystem, establish the statics and dynamics model of high-speed dial and get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f turntable scrapers state. Using Ansys Workbench software platform analysis the order moda l of the turntable, get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Some suggestion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on avoiding vibration of turntable system. Introduction Abradable coatings are mainly used to reduce the gap between rotating parts and machine box of the aero-eng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ower and thrust of the turbine engine. At present,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bradable coatings including: abradability,erosion resistanc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coatings and the matrix and so on[1-2],the mainly method to evaluate coating performance is simulating the high speed and high temperature working environments,the research of the high speed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ystem is aimed to evaluate coating performance. As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high speed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ystem,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ultra-high speed rotary system directly affects the working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whole system. Rotating disk is one of the basic mechanical components widely used in rotating machinery.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the dynamics of the rotor system is widely done,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method of the rotor dynamic balance and the rubbing phenomenon during rotor operation process, it aims to optimize the rotor structure to reduce the friction of vibration and dynamic balance. To realize the coating skiving experiment, high speed rotary table of the ultra-high speed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ystem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support bearing, unbalance mass and so on from the internal system, but also affected by Intermittent skiving impact. This paper gives motion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ultra-high speed rotary scraping. 1. The design of ultra-high speed rotary system 1.1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high speed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ystem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diagram of the high speed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ystem is shown in Fig 1. Ultra high speed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high speed motor, high speed rotary, heating device, micro feed linear motor, feed sliding table, coating sample, the infrared pyrometer composition. It makes the coating sample and the high speed rotating blade tip contact through the high speed motor drives the wheel rotation with a tip and linear motor drives feed sliding table to fulfill trace feed of the coating sample to realize the coating scraping. Among these parts, the gas gun is plac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high speed rotary table to heat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rotary table and tip to reach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1200 ℃.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第一章系统方案论证错误!未指定书签。 总体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传感系统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系统及系统电源错误!未指定书签。 单片机处理系统(包括数字部分)及温控箱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算法原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重要电路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采集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软件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本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时间最优的控制流程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系统功能及使用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硬件测试错误!未指定书签。 软件调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进一步讨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 致谢错误!未指定书签。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文章结合课题《温度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单片机 : . : 引言: 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检测控制中心的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采用改进的数字控制算法,显示采用静态显示。该系统设计结构简单,按要求有以下功能: ()温度控制范围为°; ()有加热和制冷两种功能 ()指标要求: 超调量小于°;过渡时间小于;静差小于℃;温控精度℃ ()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设定温度值,二者差值和控制量的值。 第一章系统方案论证 总体方案设计 薄膜铂电阻将温度转换成电压,经温度采集电路放大、滤波后,送转换器采样、量化,量化后的数据送单片机做进一步处理;

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附表1 铜陵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院部:专业:

附表2 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同学:你好! 你所预选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经审定已通过,你可以进入研究(设计)阶段,请你按照以下进程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设计任务。 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所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根据选题进行广泛调研,并检索主要参考文献。 三、拟定研究(设计)方案(包括内容、方法、预期目标、进度安排等)。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技术要求与数据):主要 是设计一个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用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 并用LCD液晶显示器模块显示。它属于一个恒温系统。通过单片机处理,并 发出指令,使用继电器控制、隔离。 五、编写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六、将包含上述内容的开题报告于 2015 年 1 月 6 日前送 交指导老师,并于 2015 年 1 月 15 日前完成开题。 七、请你于 2015 年 4 月 20 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初 稿。 八、请你在 2015 年 4 月 22 日至 5 月 31 日之间反复修改 初稿(要求不少于三次)。 九、请你于 2015 年 6 月 20 日前把符合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 计)撰写格式要求的纸质定稿和相关的附件等材料,按要求装订一式三份, 连同对应的电子文档送交指导老师。 十、你的毕业论文(设计)如果通过了答辩资格审查,请于 2015 年 6月 20 日前准备参加本学院统一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具体答辩

时间另行通知)。 十一、如果你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动,应及时通知你的指导老师。 指导教师电话: E-mail: 学生电话: E-mail: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下达任务日期: 2014 年 12 月 23 日接受任务日期: 2014 年 12 月24 日注: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交给学生,一份指导教师留存。 附表3 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作者 系部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年月日

湖南科技大学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止 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 (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2)单片机程序设计基础 (3) protel se 99软件(4) 单片机使用接口技术 (5) 单片机程序设计基础(6)网上有关技术资料 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1) 基于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2)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包含的基本内容 (3)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技术 (4)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实现 (5) 全文总结 5 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 (1) 程序。要求:编译通过,基本能运行。 (2) 毕业论文。要求:正确,规范,通顺。 (3) 可供发表的研究论文(可选)。要求:规范,新意 均需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 6 发题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湖南科技大学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 指导人:(签名) 年月日指导人评定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签名) 年月日评阅人评定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日期: 学生:学号: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 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 2 设计(论文)图纸共页 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委员:(签名) (签名) (签名) (签名)答辩成绩: 总评成绩: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报告

水温控制系统 摘要:本设计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了温度传感器AD590,A/D采样芯片ADC0804,可控硅MOC3041及PID算法对温度进行控制。该水温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检测、控制型应用系统,它要求系统完成从水温检测、信号处理、输入、运算到输出控制电炉加热功率以实现水温控制的全过程。本设计实现了水温的智能化控制以及提供完善的人机交互界面及多机通讯接口,系统由前向通道模块(即温度采样模块)、后向控制模块、系统主模块及键盘显示摸块等四大模块组成。本系统的特点在于采用PC机及普通键盘实现了多机通信。 Abstract:The single computer 89c52 is used as a core in this design. Some important IC sush as AD590 ADC0804 MOC3041 was used in this system.we adopt PID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The system include four part---The previous model ,The last model ,keybord model ,The main control model. Adopt annularity pulse distributor to come true to Stepper Motor speed regulation , the corner under the control of. Display having realized time , the temperature here on the basis, And realize under the control of, display to the electric motor by PC machine

工程力学试验机介绍模板

附录一 ZBC系列全自动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 简介 一、产品信息 1.1概述 ZBC系列全自动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是对金属材料在动负荷下抵抗冲击性能进行检测的仪器, 能连续和大量地做金属冲击试验, 并显示冲击吸收功、冲击韧性、摆锤的旋转角度及打印试验报告等。本机配备了防护网, 以及摆杆的自锁装置, 为用户的安全操作提供了条件。是金属材料生产厂家、质检部门必备的检测仪器, 也是科研单位进行新材料研究不可缺少的测试仪器。 1.2主要特点 1.2.1采用全自动化控制, 点击功能按钮即可完成程序的输入, 操作简便, 工作效率高。 1.2.2冲击试样后自动扬摆并自锁。 1.2.3所配的专用控制面板和显示屏能满足用户试验所需的操作和显示要 求, 如显示冲击吸收功、冲击韧性、摆锤的移动角度、能量损失以及打印试验报告等。 1.2.4所有试样横截面均为10×10毫米。 1.2.5具有较大的冲击能量, 主要供试验冲击韧性较大的黑色金属, 如钢铁

及合金之用。 1.3执行的标准 1.3.1GB/T3808-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的检验” 1.3.2GB -80”金属夏比( V型缺口) 冲击试验方法” 1.3.3GB/T229-94”金属夏比( U型缺口) 冲击试验试验方法” 1.3.4ISOR148”钢的简支梁式( V型缺口) 冲击试验” 1.3.5ISOR83”钢的却贝( CHARPY) 试验( U型缺口) 对金属材料进行 冲击试验” 1.4主要技术参数 1.4.1最大冲击能量: 150J、300J( ZBC-300B) ;250J、500J( ZBC-500B) 1.4.2摆锤预扬角: 150 1.4.3摆锤力矩: 80.385N.m(150J摆锤)、160.770N.m(300J摆锤)或133.975N m(250J摆锤)、267.949N m(500J摆锤) 1.4.4摆锤中心至冲击点(试样中心)距离: 750毫米( ZBC-300B) 、800毫米( ZBC-500B) 1.4.5冲击速度: 5.2米/秒( ZBC-300B) 、5.41米/秒( ZBC-500B) 1.4.6试样支座跨距: 40毫米 1.4.7试样支座端部圆弧半径: 1~1.5mm( 500B) 1.4.8试样支座支承面倾角: 11 1.4.9冲击刀圆弧半径: 2~ 2.5mm 1.4.10冲击刀夹角: 30 1.4.11冲击刀厚度: 16mm 1.4.12试样规格: 10mm×10mm×55mm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1引言 温度是工业过程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石油等工业中,工艺过程所要求的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范围不同、精度不同,则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温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法也将不同,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功能不断增强,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机种不断涌现出来。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在工业生产中,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等,都用到了电阻加热的原理。 鉴于单片机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就是根据这一思想来展开的。 1.1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1.1 系统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想达到以下目的: 1. 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 2. 掌握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内外存贮器、I/O口等。 3. 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工作中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基础。 4. 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单片机PID算法的实现方法。 1.1.2 系统设计的任务 1.查阅资料,弄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路,确定设计方案。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系统相关软件设计。 4.仿真实现温度参数设定、转换、显示等功能。 5.依据对象模型设计控制器参数, 6.系统调试与分析;并依据调试结果予以完善。 1.2毕业设计论文安排 1.论证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系统原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