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流变学基础复习指南

药剂学-流变学基础复习指南
药剂学-流变学基础复习指南

第七章流变学基础

学习要点

一、概述

(一)流变学

1. 定义:

流变学(rheology)是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变形是固体的固有性质,流动是液体的固有性质。

2.研究对象:

(1) 具有固体和液体两方面性质的物质。

(2) 乳剂、混悬剂、软膏、硬膏、粉体等。

(二)变形与流动

1. 变形是指对某一物体施加外力时,其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2. 应力是指对固体施加外力,则固体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而使固体保持原状的单位面积上的力。

3. 流动:对液体施加外力,液体发生变形,即流动。

(三)弹性与黏性

1. 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当解除外力后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可逆性变形----弹性变形。不可逆变形----塑性变形

2. 黏性是流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质点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阻力。

3. 剪切应力(S):单位液层面积上所施加的使各液层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

F

S

A

=。

4. 剪切速度(D):液体流动时各层之间形成的速度梯度,

dv

D

dx =。

5. 黏度:η,面积为1cm2时两液层间的摩擦力,单位Pa·s,

S

D

η=。

(四)黏弹性

1. 黏弹性是指物体具有黏性和弹性的双重特征,具有这样性质的物体称为黏弹体。

2. 应力松弛是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不变形的情况下,试样部的应力随时间而减小的过程,即,外形不变,应力发生变化。

3. 蠕变是指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黏弹体时,物体的形变随时间而逐渐增加的现象,即,应力不变,外形发生变化。

二、流体的基本性质

A:牛顿流动

B:塑性流动

C:假黏性流体

D:胀性流动

E:假塑性流体,表现触变性

图7-1 各种类型的液体流动曲线

(一)牛顿流体:

1. 特征

(1) 剪切速度与剪切应力成正比,S=F/A=ηD或

1

S

D

η=。

(2) 黏度η: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不随剪切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 应用

纯液体、低分子溶液或高分子稀溶液。

(二)非牛顿流体

1. 特征:

(1)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的关系不符合牛顿定律。

(2) 黏度不是一个常数,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2. 类型: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性流体、假黏性流体。

(1) 塑性流体

1) 定义: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某一值时物体开始流动,否则物体保持即时形状并不会流动的流体。使物体开始流动时的最小剪切应力称为屈服应力,S0。

2) 特征

当S≤S0时,流体不流动;

当S>S0时,液体开始流动,且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呈直线关系。

3) 应用

高浓度的乳剂、混悬剂、单糖浆等。

4) 原理

静止时→粒子聚集形成网状结构;

S>S0 →网状结构被破坏,开始流动。

(2) 假塑性流体

1) 定义: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某一值时物体开始流动,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流体。这种流动行为也称剪切稀化流动。

2) 特点:

a. 有屈服值S0;

b. 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增加,表观黏度减小。

3) 应用:

含有长链大分子聚合物或形成不规则颗粒的分散体系。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大多数高分子溶液等。

4) 原理:

静止时→长链大分子或不规则颗粒取向各异,互相缠绕→表观黏度较大;

剪切应力作用下→分子或颗粒定向,流动阻力减小→表观黏度降低。

(3) 胀性流体

1) 定义: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加的流体。这种流动行为也称为剪切增稠流动。

2) 特点:

a. 无屈服值,流动曲线经过原点;

b. 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增加,表观黏度增大。

3) 应用:

含有大量固体微粒的高浓度混悬剂如50%淀粉混悬剂、糊剂等。

4) 原理:

粒子处于紧密充填状态,水充满致密排列的粒子间隙;

剪切应力较低时→粒子排列不发生紊乱,表现为较好的流动性;

剪切应力较高时→粒子排列被搅乱,形成多孔隙的疏松排列构造,水分渗出,粒子间摩擦力增加,黏度增加。

(4) 假黏性流体

1) 特点:

a. 无屈服值,流动曲线经过原点;

b. 剪切速度或剪切应力增大,表观黏度减小。

2) 应用:

1%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的溶液。

表7-1 各种类型流体特点比较及应用

名称η特征是否存在S0

曲线是否过

原点

应用

牛顿流体T不变,η不变否是纯液体、低分子溶液或高分子稀溶液等塑性流体S、D↑,η↓是否高浓度的乳剂、混悬剂、单糖浆等

假塑性流体S、D↑,η↓是否

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大多数高

分子溶液等

胀性流体S、D↑,η↑否是50%淀粉混悬剂、糊剂等

假黏性流体S、D↑,η↓否是1%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的溶液等

(三)触变性

1. 定义

触变性(thixotrop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等作用下,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黏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2. 原理

流体结构可逆转变:凝胶→溶胶→凝胶。

剪切应力增加→粒子间结构破坏→黏性减小

剪切应力撤除→粒子间结构恢复→黏性恢复(恢复时滞形成滞后环)

3. 影响因素

(1) 质点的形状:针状或片状质点比球状质点易于表现出触变性,较细的质点、形状越不对称越易呈现触变性。

(2) 其他:pH、温度、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的联合应用、聚合物结构的修

饰、离子的加入、其他辅料的加入。

三、流变性测定法

(一)黏度

黏度是重要的流变学特性。 1. 黏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黏度、运动黏度、相对黏度、增比黏度、比浓黏度、特性黏度等。 2. 影响黏度的因素

温度、压力、分散相、分散介质。

(二)黏度计

1. 毛细管黏度计----牛顿流体

(1) 原理:基于相对测定法的原理而设计,即依据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出速度来测量液体的黏度。

000

t t ηρηρ=,η、η0---供试液和标准液的黏度,ρ、ρ0---供试液和标准液的密度,t 、t 0---供试液和标准液在毛细管中流动时的通过时间。 (2) 类型:平氏黏度计、乌氏黏度计。

(3) 测定方法:标准液黏度和两液体的密度已知,只需分别测出一定量的两种液体通过毛细管的时间,就可以求算出供试液的黏度。 2. 落球黏度计----牛顿流体 (1) 原理:Stokes 定律。

()2

201 2.104 2.0918d gt d d L D D ρρη??

-??=-+?? ?

?????

?

,其中d---球直径,D---管直径,ρ---液体密度,ρ0---球密度,L---落下距离,t---落下时间,g---重力加速度。 (2) 类型:Hoeppler 落球黏度计。

(3) 测定方法:含有一定温度实验液的垂直玻璃管,使具有一定密度和直径

的玻璃制或钢制的圆球自由落下,通过测定球落下时的速度,可以得到试验液的黏度。

3. 旋转式黏度计----非牛顿流体

(1) 原理:根据在转动过程中作用于液体介质中的剪切应力大小测定黏度。

(2) 类型:同心双筒式黏度计、锥板式黏度计、平行板式黏度计

(三)制剂流变性的评价方法

针入度仪主要用于测定软膏等半固体制剂的稠度

平板伸展仪主要用于测定软膏等半固体制剂的延展性

四、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一)药物制剂的流变性质

1. 稳定性:增加连续相的黏度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屈服值,可提高乳剂、混

悬剂的稳定性。

2. 可挤出性:开盖时,不自动流出;挤出时,可缓慢流出;停止时,不再流出。

3. 涂展性:施加力时,药品容易涂布;停止给力时,药物黏附皮肤。

4. 通针性:通过针头时,结构破坏,黏度降低;注射入皮下时,结构重组,黏性增加。

5. 滞留性:制剂形式,黏度较低,便于给药;给药部位,黏度增加,利于滞留。常采用触变性的原位凝胶系统,用于眼部给药等。

6. 控释型:触变性体系中,水分的渗入会影响溶胶-凝胶体系基质的结构,进而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

(二)药物制剂的流变性质对生产工艺的影响

1. 工艺过程放大

牛顿流体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溶液型注射剂等)较容易完成由小试放大至规模生产,而非牛顿流体制剂(如乳剂、混悬剂、软膏剂等)生产工艺放大

有一定难度。

2. 混合作用

如果产品特性与剪切应力和时间有关,同时剪切后复原需要时间,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如混合罐、泵和均质机等)施加机械功(即剪切作用)的强度和经历时间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最终产品黏度的明显改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