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习题集

国民经济核算习题集
国民经济核算习题集

第一章总论

一、单选

1、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对象是()

A 国民收入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

2、政府单位属于:()

A 市场生产者

B 非市场生产者

C 为自己最终使用生产者

D 非金融企业

3、下列属于经济流量的是()

A 工资啊的支付

B 固定资产

C 存款余额

D 股票市值

4、下列属于分配性交易的是()

A 中间消耗

B专利的转让

C 出口

D企业支付职工的工资

5、在核算所有的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时,SNA要求采用什么价格估价?()

A 生产者价格

B 购买者价格

C现行价格

D 历史成本

6、下列属于双边交易的是()

A 入库货物

B 罚款

C 中间消耗

D 固定资本消耗

7、从整个国民经济范围来看仅需作两笔记录的交易是()

A双边交易

B有偿交易

C内部交易

D无偿交易

8、国内生产总值是()

A 衡量消费的尺度

B 衡量生产的尺度

C 反映全社会福利变化的最好指标

D 以上都不对

9、国民原始收入是()

A 国民可支配收入

B 生产增加值的初次分配结果

C 生产增加值的再分配结果

D 可直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

10、内部交易按交易发生时的()

A 原始价格估价

B 同类市场交易的市场价格估价

C 生产价格估价

D 购买者价格估价

11、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A 是一致的

B 是没有关联的

C 只是名称不同

D 后者是前者主要职能行为目的的分类

12、用于记录经济存量的是()

A 经常账户

B 资产负债表

C 生产账户

D 收入使用账户

13、如果按照交易的具体内容分类,包括()

A 双边交易和内部交易

B 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

C 有偿交易和无偿转移

D 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性交易、金融手段交易和其他交易

14、国民经济核算最主要的核算工具是()

A 账户

B 等式

C 矩阵表

D 平衡表

15、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不包含()

A 投入产出表

B 资本流量表

C 资产负债表

D 自然资源实物流量表

二、多选

1、机构部门的种类有()

A 非金融企业

B 金融机构

C 一般政府

D 住户

2、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分类包括:()

A 机构部门分类

B 机构单位分类

C 产业部门分类

D 基层单位分类

E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分类

3、按照交易的具体内容不同,将所有交易分为:()

A 货币交易

B金融手段交易

C分配性交易

D货物和服务交易

E其他交易

4、下列属于交易范畴的是:()

A 毒品交易

B 色情服务

C 支付工资

D 企业自制设备

E 实物报酬

5、下列属于交易之外的其他流量的是:()

A 内部交易

B 双边交易

C 战争

D 自然灾害

E价格水平的变化

6、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有:()

A 账户法

B 矩阵表法

C 图示法

D 等式法

E 平衡表法

9、下列哪些属于经济存量()

A 固定资产

B 存货

C 现金

D 股票

E 存款

10、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A 记录时间原则

B 估价原则

C 换算方法原则

D 平衡项原则

E 取净额和合并原则

16、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A 提供有关国民经济运行方面的全方位信息

B 为宏观经济分析服务

C 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服务

D 充当统计协调框架

E 为国际比较提供可比的统计数据

17、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A 账户法

B 矩阵表法

C 图示法

D 等式法

E 平衡表法

三、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更正)

1、机构单位一般都有财务决策权,而基层单位则不具备财务决策权。()

2、设立在我国经济开发区、保税区、经济特区的外资企业是我国的非常住单位。()

3、机构单位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

4、常住机构单位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5、如果一个企业有两个分厂生产同种产品,那么它就有两个基层单位。()

6、一个基层单位可属于多个机构单位。()

7、金融手段交易既可以是由金融交易引起的也可以是由非金融交易引起的。()

8、非法交易不应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外部效应具有交易特征应纳入。()

9、对于各种货币流量,货币收支的实际发生时间和所要求的记录时间是一致的()

10、所谓机构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机构单位一般不具有财务决策权。()

11、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同时一个基层单位也可以属于几个完整的机构单位。()

12、产业部门分类是将经济总体中全部常住单位下属的基层单位按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同质性分类形成的。()

13、所谓估价原则,是指SNA要求采用历史成本估价核算所有的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

14、基层单位具有生产决策权,没有财务决策权。()

15、SNA的生产核算范围不包括非法生产和地下经济活动,这是因为要保持账户体系的内在平衡。()

16、按收入法核算增加值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17、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所有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单项选择

1.下列选项中不是国民经济核算价格形式的是()

A.基本价格B.生产者价格C.购买者价格D.历史成本价格

2.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要求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应按()记录和估价A.购进时B.进入生产过程时C.生产过程完成时D.退出生产过程时

3.按收入法核算增加值时,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生产税净额B.固定资本消耗C.中间消耗D.营业盈余

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B.生产税净额=产品税净额-其他生产税净额C.生产税=产品税+其他生产税D.生产补贴=产品补贴+其他生产补贴

5.下面有关国内生产总值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B.国内生产总值是产自本国经济领土内常住单位的

C.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的最终产品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

D.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增加值概念

6.邮政业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不包括()

A.电报B.邮件C.电信D.邮政储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层单位具有生产决策权和财务决策权

B.一个机构单位包括一个基层单位

C.同一个机构单位内部可从事不同性质的生产活动

D.机构单位只具有生产决策权

8.以下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 采矿业

B. 农业

C. 制造业

D. 金融业

9.以下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农业

B.林业

C.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D.金融业

10.以下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渔业

B.农业

C.采矿业

D.批发和零售业

11.国内生产总值是()

A.一国的所有基层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全部产品的总和

B.一国的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

C.一国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D.一国的所有同质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12.SNA的生产核算范围不包括以下哪项()

A. 任何非法生产和地下经济活动

B. 自有住房者住房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C. 同一住户内为自身最终消费而进行的无酬家务劳动

D. 雇用付酬家务人员所从事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生产

13.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是()

A.以生产的规模决定收入和分配的规模

B.生产范围划到哪里,生产成果就只能算到哪里,有关中间投入与最终使用、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界限也都随之确定了

C.在生产核算中,既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服务在内

D.国民经济核算最适宜的起点是生产核算

14. 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范围不包括()

A. 核算期内由于自然退化而导致的生产者拥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存量现期价值下降

B. 核算期内由于正常磨损而导致的生产者拥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存量现期价值下降

C. 核算期内由于正常事故损坏而导致的生产者拥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存量现期价值下降

D. 核算期内由于战争或异常事件而损坏的固定资产价值

15. 以下计算GDP的方法中哪种是收入法()

A. GDP=按基本价格计算的总增加值之和+所有产品税减产品补贴

B. GDP=按购买者价格估价的最终使用合计—按离岸价格估价的进口合计

C. GDP=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D. GDP=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增机值之和+进口税减进口补贴+不可抵扣增值税

16. 关于中间消耗说法错误的是()

A. 能够作为中间消耗的货物或服务必定是其他生产单位的产出

B. 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的统计口径应该一致

C. 企业用在雇员身上的所有货物和服务都应按中间消耗来处理

D. 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都不包括在中间消耗中

17. 目前,我国对整个经济总体的常住机构单位划分的几个机构部门中,不包括下列哪个部门()

A. 金融机构

B. 政府和住户

C. 非金融机构

D.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18. 资本形成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 最终消费

B. 固定资本形成

C. 存货增加

D. 珍贵物品净获得

19. 下列不属于其他非市场产出的是()

A. 免费或按没有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其他机构单位的货物和服务总值

B. 一基层单位提供给属于同一非市场生产者的其他基层单位的、用作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总值

C. 打算用于上述某种用途的制成品和在制品的存货变化价值

D. 用于易货贸易的货物和服务总值

二、多项选择

1.增加值的两种核算方法是()

A.生产法B.产品法C.成本法D.收入法E.支出法

2.在计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

A.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统计口径应一致

B.军事设施、设备、道路、桥梁上的支出应作为中间消耗

C.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使企业受益的部分应记为企业的中间消耗

D.企业支付给雇员的实物报酬应记为中间消耗

E.通过金融中介部门融通了资金的生产单位应估算其对金融中介服务的生产消耗,并包含在中间消耗中

3.下列属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的有()

A.支出法B.产品法C.收入法D.成本法E.生产法

4.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可以分解成物量变化和物价变化两部分的指标有()

A.产出B.中间投入C.进出口D.资本形成E.最终消费

5.下列不属于我国三次产业划分下的第二产业的是()

A.制造业B.建筑业C.旅游业D.地质勘查业E.电力生产

6.目前,我国把整个经济总体的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

A.非金融企业B.金融企业C.住户D.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E.政府

7.下列选项中包含在生产者价格中的有()

A.雇员报酬B.生产税净额(可抵扣的增值税除外)C.中间投入

D.固定资本消耗E.营业盈余

8.按产出的处置方式不同,我们可将产出划分为()

A.实物产出B.市场产出C.为自身最终使用生产的产出

D.其他非市场产出E.为供给他人的服务产出

9.下列事件中应记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诺基亚中国分公司全年的产值

B.联想集团在东南亚设立的子公司赚取的收入

C.海尔集团在欧洲的分公司的产值

D.四川长虹集团对东南亚的出口

10.货物与服务的区别是()

A.货物是对其有某种需求,能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实体;服务是生产者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活动而实现的消费者状况的变化。

B.货物的生产与销售可以相分离,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

C.货物可以被储存和多次转售,而服务不可以。

D.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可相分离,而货物不可以。

E.服务可以被储存和多次转售,而货物不可以。

11.以下是属于第二产业部门的是()

A.农业

B.采矿业

C.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

D.金融业

E.建筑业

12.SNA的生产核算范围为()

A.所有提供给(或打算提供给)生产者以外的其他单位的个人或公共货物和服务的生产

B.生产者为了自身的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而进行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C.自有住房者住房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D.所有的付酬家务劳动

E.同一住户内为自身最终消费而进行的无酬家务劳动

13. 中间消耗包括()

A. 生产中消耗的各种非耐用性货物的价值

B. 生产中消耗的各种服务的价值

C. 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逐渐磨损所引起的成本

D. 生产中租用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

E. 对小型廉价而且功能简单的某些生产工具的支出

14. 用收入法计算增加值所包括的指标是()

A. 雇员报酬

B. 生产税净额

C. 固定资本消耗

D. 营业盈余

E. 中间消耗

15.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法正确的有()

A. 是一国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B.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包括: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全部产品

C. 国内生产总值是产自本国经济领土之内的产品

D.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按购买者价格估价的最终使用合计减去按离岸价格估价的进口合计

16. 在SNA的生产核算范围内,包括所有的非法生产和地下经济活动是因为()

A. 为了全面地反映生产与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总规模

B. 为了保持账户体系的内在平衡

C. 非法生产的收入可能完全合法的花掉

D. 用于非法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上的支出也可能来自合法获得的资金

E. 无法将非法生产与合法生产明确的区分开来

17. 关于基层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指在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非辅助性)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

B. 基层单位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生产技术特征

C. 基层单位有权和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和从事各种交易

D. 只具有生产决策权,没有财务决策权

E. 对于基层单位生产活动的核算只能也只需按产业部门分别进行

18. 下列产业划分中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 金融业

B. 房地产业

C. 批发和零售业

D. 采矿业

E.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9. 关于机构单位、机构部门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构单位是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B. 机构单位可能只包括一个基层单位,也可能由两个或更多个基层单位所组成

C. 按机构单位考察生产活动,能够反映出生产环节上的价值运动过程,并与其后的收入分配和使用过程相衔接

D. 按机构部门考察生产活动比按基层单位考察更具优越性

E. 同一个机构单位内部可能从事着几种性质不同的生产活动,不具有生产的同质性

20. 作为总产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处置方式有()

A. 按有经济意义的价格销售出去

B. 进行易货交易

C. 用于实物支付

D. 作为中间消耗或库存

E. 免费提供或以没有经济意义的价格出售给其他机构单位

三、判断

1.在实际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三种核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总是相等的()

2.非法生产和地下经济活动并不包括在SNA的生产核算以内()

3.中间消耗是指再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所消耗的各种非耐用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逐渐磨损所引起的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低值易耗品()

4.无论按基层单位或机构单位核算生产总量,增加值指标都不存在重复计算()

5.估价中间投入应采用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时的基本价格,估价产出则应采用它们在生产过程出现时的购买者价格()

6.如果从经济意义上考察,生产可以定义为在机构单位的控制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土地,创造出能够交付或提供给其他机构单位的活动。()

7.所谓产业部门,是由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基层单位所组成的。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对于基层单位生产活动的核算只能也只需按机构部门分别进行。()

8.同质生产单位是在基层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后得到的,当一个基层单位只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时,它直接就是同质生产单位。()

9.按照产出生产出来后的处置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的产出分为三大类:市场产出,为全社会最终使用生产的产出和其它非市场产出。()

10.按收入法核算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11.一国的所有常住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刚好等于该国的所有常住单位最终使用的产品。()

12.SNA的生产核算范围不包括任何非法生产和地下经济活动。()

13.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为了在其要求的时间和地点得到一单位的某种货物或服务而支出的价格。不包括开在购买者发票上单列的增值税。()

14.生产核算既可以按产业部门进行,也可以按机构部门进行。()

15. 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彼此相等,称为三等价原则。()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国某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单项选择

1.()主要用来分析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经济联系。

A.资金流量核算

B.部门增加值核算

C.投入产出核算

D.生产总量核算

2.()是指本期内在生产领域已经加工完毕、可供社会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A.中间产品

B.最终产品

C.原材料

D.固定资产折旧

3.所谓(),又称中间投入系数,就是某产品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直接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A.直接消耗系数

B.间接消耗系数

C.完全消耗系数

D.完全需求系数

4.用来反映各产业部门提供的各种货物和服务数量、以及从国外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数量的是()

A.供给表

B.U表

C.使用表

D.投入产出表

5.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反映的是()

A.产品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B.各产品部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最初投入

C.各产品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D.收入再分配

6.投入产出表第Ⅲ象限主栏为()

A.中间投入B.最终投入C.最初投入D.中间产品

7.投入产出表第Ⅰ象限主要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A.技术联系B.经济联系C.技术经济联系D.中间消耗关系

8.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就是()

A.中间消耗B.最初投入C.包括中间消耗和最初投入两部分D.以上都不对

9.完全消耗系数是()

A.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B.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D.以上都对

10.完全消耗系数反映()

A.中间投入与中间产出的关系B.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出的关系

C.最终产出与总投入的关系D.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

11.下列关于供给和使用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表分为上、下两部分,使用表和供给表格式大致相同

B.供给表中调整项“常住者在国外直接购买”反映本国常住居民在国外旅行时购买和消费C.使用表由中间使用象限、最初使用象限和增加值构成象限组成

D.供给表和使用表提供了按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完整数据

二、多项选择题

1. 最终产品是本期内在生产领域已经最终加工完毕、可供社会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是本期生产的最终成果,如用于()的产品。

A. 最终消费

B. 资本形成

C. 净出口

D. 再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消耗

E. 再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折旧

2. 投入产出表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

A. 从行的方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品部门作为生产消耗的数量

B. 从列的方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品部门作为生产消耗的数量

C. 从行的方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数量

D. 从列的方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数量

3. 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有:()

A. 从行的方向看,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

B. 从列的方向看,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C. 某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D. 第Ⅱ象限的总量=第Ⅲ象限的总量

E. 第Ⅰ象限的总量=第Ⅳ象限的总量

4.生产过程中的最初投入包括()

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净额C.固定资本消耗D.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E.财产收入5.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包括()

A.第Ⅰ象限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第Ⅱ象限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C.第Ⅲ象限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

D.第Ⅳ象限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E.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一、单项选择

1、收入分配核算的对象是()

A 所有生产要素

B 当期各种资源的总和

C 当期的生产成果

D 当期生产的物质产品

2、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政府税收和劳动报酬

D 增加值

3、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

A 生产性收入

B 转移性收入

C 财产性收入

D 投资收入

4、经济总体层次上的收入初次分配的平衡项是()。

A 财产收入

B 国民收入

C 总营业盈余

D 国内生产总值

5、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在数值上相差()

A 固定资本消耗

B 生产税

C 生产税净额

D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6、收入再分配核算中的平衡项是()

A 增加值

B 营业盈余

C 原始收入

D 可支配收入

7、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该项活动属于()。

A 经常转移B实物报酬

C 资本转移

D 无法判断

8、下列不属于所得税的是()

A资本收益税B彩票收入税C人头税D公司所得税

9、以支付社会缴款为前提获得的社会福利是()

A救济金B助学金C 困难补助D失业津贴

10、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项交易属于()。

A 经常转移

B 资本转移

C 现金转移

D 无法判断

11、收入再分配核算中的收支流量是()的流量

A 生产性

B 交换性

C 转移性

D 消费性

12、国民原始收入()

A 是国民可支配收入

B 可以直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

C 是生产增加值的初次分配结果

D 是生产增加值的再分配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

1、下列能体现增加值在生产领域按照各生产要素对生产所做贡献大小,在提供生产要素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是()

A住户部门得到的工资、薪金

B政府部门对生产过程提供宏观管理而分配得到的生产税净额

C支付保险费

D接受捐赠

E资金所有者因对生产过程提供资金而获得的利息、红利

2、收入初次分配的特点有:()

A是对增加值的分配

B在生产领域进行

C各项初次分配收支都与生产有关

D建立在有偿性或相互交换的基础上

E某些初次分配收支可以发生在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之间

3、下列属于经常转移的项目有()。

A 住户和法人单位缴纳的所得税

B 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计划的缴款

C 各单位代其职工对社会保险计划的缴款

D 居民个人购买体育彩票

E 交通警察对违章司机的罚款

4、下列哪些形式的原始收入既可以由常住者支付给非常住者,也可由非常住者支付给常住者?()

A利息B雇员报酬C生产税D生产补贴

5、以下属于财产收入类别的有()

A利息B雇员报酬C地租D红利E属于投保人的财产收入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转移是有交换性的

B参与生产的要素所有者及政府单位主要是常住单位,但也可能有非常住机构单位介入了生产过程,因而某些初次分配收支可以发生在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之间。

C所有的资产都能为其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

D资本转移是指资产使用权的转移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要求:

(1)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总原始收入余额和可支配总收入;

2.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500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360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3)计算总储蓄。

国民经济核算电大复习题单选

国民经济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 A. 500元 B. 480元 C. 470元 D. 400元 2.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及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A )。 A. 机构单位 B. 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 D. 产业部门 3.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无法确定产业范围 5.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 ) A. 存款利息 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 贷款 D. 彩票中奖 6.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 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 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7. 服务的特点是(B )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 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 8.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1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 资金流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1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 A. 金融资产的增加 B. 金融负债的增加 C. 国际收支净误差及遗漏 D. 资金余缺 12.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A. 消费品及服务 B. 用于积累的货物 C. 出口货物和服务 D. 进口货物和服务 13. 下列不属于市场产出核算的内容是:C A. 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房地产公司进行商业房屋买卖; C. 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 D. 餐饮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14. 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 A. 土地 B. 公海 C. 厂房 D. 债券 15.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 A. 经常转移 B. 资本转移 C. 现金转移 D. 无法判断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三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0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 1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7665.11 中间消耗3305.96 进口101.4 最终产品使用4460.55 最终消费1763.14 资本形成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 库存增加242.06 出口333 总供给7761.51总需求7761.51 2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305.96 总产出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7665.11生产总额7665.11 3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1383.16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生产税净额775.09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净营业盈余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 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200.85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民总收入4158.3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总营业盈余22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固定资本消耗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合计4359.15合计4359.15 5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00国民总收入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净收入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经常转移收入6 合计4164.3合计4164.3 6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1763.1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 国民储蓄总额2397.16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合计4160.3合计4160.3 7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2364.41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2122.35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242.06固定资本消耗(-)595.09 资金余缺40.75 合计1810.07合计1810.07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2)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及答案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______。 C A.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 2.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C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3.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_______ B A. 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 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 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 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4.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500万,空气2500万,设备厂房2500 万,员工价值2500万,流动资产2500万。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______。 B A 12500万 B 7500万 C 5000万 D 2500万 5.下列关于持有损益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A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 B 实际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 C 中性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D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 6. 下列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 D A.我国某企业拥有的船只在国际水域航行 B.我国受国外单位委托的代理商 C.中国驻美国的大使馆 D.中国驻外使馆的外籍工作人员 7. 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 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____。 D A 原始收入 B 劳动者报酬 C 储蓄 D 可支配收入 8.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它所代表含义是__。 A A.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1)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法人单位不包括住户)。 2.计算中间消耗时,对投入的原材料的值应按(C.现行市场价格 )进行核算。 3.农业部门在计算总产出时,通常采用(C.产品法)。 4.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z1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B.3200 )亿元。 5.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2003年GDP为124670亿元,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C.9.5% )。 6.投入产出表中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象限是( A.第1象限 )。 7.若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32,说明( 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业产品的数量为0.132 )。 8.某商店进货100万元,全部售出后得到销售收入130万元,则商业总产出为(A.30万元 )。 9.已知某年国民可支配总收人为9.5亿元,当年固定资产折旧为0.5亿元,总消费为6.5亿元,则总储蓄为(A.3亿元 )。 10.如果一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0亿元,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 B.企业部门 )。 11.我国某地区城镇居民在2004年的恩格尔系数为0.42,按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则该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状况为( C.小康水平 )。 12.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D.储蓄 ) 13.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富余的主要部门是(A.居民部门 )。 14.金融资产的获得与处置的估价(D.不包括手续费、佣金和金融交易税 )。 15.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B.经济资产)。 16.在对外经济核算中,确定货物进出口的计价是(C.进出口均按离岸价计算 )。 17.从国外购买证券和向国外出口货物应分别记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B.前者为借方,后者为贷方 )。 18.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 C.经济领土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3答案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

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

2017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与答案汇总

单项选择 第一章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三次产业分类) 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生产者价格) 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6.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畜牧业) 8.SNA采用的是(A.全面生产概念) 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内部交易)处理。 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第二章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国内生产总值) 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产业部门分类) 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可能对也可能错) 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D、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C、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B、财产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A、只计算其附加费) 18、金融业的总产出(D、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C、1.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25、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是指(A、该部门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比) 第三章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A、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B、?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C、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Ⅰ象限) 7、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8、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 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生产出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期营业盈余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现期所得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农业部们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18金融业的总产出(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90.9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是实物构成不包括(进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是(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1象限) 7投入产出的第1象限从横向看表明(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计算题归纳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计算题归纳 2007年7月 1.某刚>金融企业部门某年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800亿元,中间消耗500亿元; (2)付劳动报酬200亿元,缴纳生产税净额70亿元; (3)财产收入6亿元,财产支出1亿元; (4)经常转移收入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亿元; (5)企业部门无消费功能; (6)资本转移净额10亿元; (7)资本形成总额5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要求: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增加值、总营业盈余、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及资金余缺‘ (2)编制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及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20分) 2.某企业2006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 (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总储蓄指标;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10分) 答案 1.(20分) 解:(1)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消耗=800-500=300 (2分)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一劳动报酬一生产税净额=300-200-70=30 (2分)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十财产收入一财产支出=30十6-1=35 (2分)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十经常转移收入一经常转移支出=35+3-2=36(2分) 资金余缺=总储蓄十资本转移净额一资本形成总额=36+10-50=一4 (2分) (2)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5分) 可支配总收人使用帐户 2.(1)企业无消赞功能,故企业可支配收入就等于总储蓄,为801万元(2分) (2)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 =814.5十(17.6—32)十O=800.1(万元) (3分)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形考作业免费答案

02任务 第一题1)指标单位197819902000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1051.5271.8823.8 国家财政收入 3.1836.7168 国家财政支出 3.18.443.5171.5 粮食万吨83.5 122.3126.6144.9 钢材 6 14.136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亿元 6.132.1168.5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625.9125.6297 公共消费支出 1.37.242.9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22.7107.1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3.818.595.5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13.292.7345.8 存货增加0.85.3 2.720.3 全年全社会投资总额12.490.2473.5 货物净出口总额亿美元0.6 2.21370.2 出口总额0.31.7 6.839.2 进口总额0.31.5 6.231 (2)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42646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1.0分,共2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生产税不包括( )。 A 产品税 B 销售税 C 营业税 D 所得税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如产品税、销售税、营业税等,但不包含任何针对企业利润、盈余及其他收入所缴纳的税收,如所得税等。 第2题 下列不能视为经济资产的是( )。 A 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 B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C 空气、公海以及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下矿藏等 D 土地的所有者出租的土地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经济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确定;②其所有者由于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能够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C 项,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不属于任何机构单位,或即使是属于某个机构单位但不在其有效控制下,故不是经济资产。 第3题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为( )。 A 产量×价格 B 总产出-中间消耗 C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D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B 项是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C 项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第4题 已知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16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0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为10亿美元,则该国储备资产增减额为( )。 A 无法确定 B -70亿美元 C +60亿美元 D +270亿美元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由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得,储备资产差额=-(160-100+10)=-70(亿美元)。 第5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 A 国外在华投资的企业

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全部都有(国民经济核算)

指标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1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 36.7 168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食 (万 83.5 122.3 126.6 144.9 吨) 钢材 (万 6 14.1 36 160.2 吨)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 70.2 出口总额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0.3 1.5 6.2 31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 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 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 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C、470元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核算》试卷A.doc

云南财经大学2011至2012学年第2学期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屮,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 A 、外商投资企业 B 、外国领事馆 C 、季节性来平务工人员 D 、外国机构在华的临时办事处 2、 我国财政经常性拨款中的国防和武警部队经费属于( ) 八、资本转移 B 、政府部门转移收入 C 、公共服务成本 D 、经常转移 3、 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起点是( ) 4、 下列中,不应记入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的是( ) A 、购买家用电器的支出 B 、购买室内装饰用品的支出 C 、房租支出 D 、购买住房支出 5、 下列中,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账户是( ) B 、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 D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 B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D 、增加值的构成再分配关系 7、下列中,属于国民经济存量核算的是( 八、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8、 一定时期的生产产出包括( A 、原材料库存价值 C 、期初在制品价值 9、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总收入 10、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初始流量和平 A 、各部门总储蓄 C 、各部门原始收入 B 、各部门增加值 D 、 各部门净金融投资 A 、收入再分配账户 C 、收入形成账户 6、投入产出表第I 象限主要反映 A 、增加值的构成 C 、再分配关系 B 、资金流量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B ) B 、 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 D 、期 末在制品价值 ) C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D 、国民财富

衡项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B、营业盈余和原始收入C、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D、增加值和原始收入

最新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

=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

试卷代号:104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国民经济核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 确的。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总收入 D.社会最终产品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营利单位和非营利单位 D.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 ) A.生产并销售轿车11万辆; B.期初、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0亿元; C.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D.提供产品售后支持服务收入20亿元 4.农业部门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 )。 A.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 B.针对各生产单位分别计算各项产品的总产值 C.在一个生产单位内不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D.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 A.技术经济联系 B.经济联系 C.技术联系 D.再分配关系

6.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7.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 A.生产税 B.财产收入 C.所得税 D.劳动报酬 8.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 )。 A.增加值和财产收入 B.劳动报酬和增加值 C.政府税收和劳动报酬 D.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9.恩格尔系数是指( )。 A.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B.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C.居民总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D.耐用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10.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是( )。 A.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 B.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 C.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 D.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 11.资本帐户中的平衡项是( )。 A.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B.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C.资金余缺 D.统计误差 12.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 )。 A.金融资产的增加 B.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第九章 国民经济核算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B 5.C 6.A 7.C 8.D 9.A 10.B 11.C 12.A 13.D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DE 2.ACD 3.ABC DE 4.ABC DE 5.AB DE 6.ABCE 7.AB CD 8.ABC 9.ACDE 10.AC 三、判断分析题 1.√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四、名词解释题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 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GDP=C+I+G+(X-M) 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 4.生产法: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值的总和=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值+交通和公用事业、

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公式表示为: 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某年人均(GDP)=某年全国GDP/某年平均人口数 8.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