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泥和易性主要因素研究.doc

影响水泥和易性主要因素研究.doc
影响水泥和易性主要因素研究.doc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影响水泥和易性的主要因素研究

完成期限:2012年7 月4 日至2012年10 月30 日

学习中心奥鹏杭州直属年级1003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指导教师李振宇

姓名胡利旭学号101701423008

摘要

水泥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用途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的和易性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文从水泥用量与稠度、砂率、组成材料性质、拌合物拌和、运送、搁置时间及环境温度等多个方面对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管理措施,强调必须按照规范、严格按照已经确定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施工,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影响水泥和易性的主要因素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混凝土作为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混凝土质量控制在各类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成为关键控制程序。适宜的和易性、稳定而匀质的新拌混凝土、正确的施工和充分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因此,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是整个混凝土施工工序控制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提高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与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和易性的概念。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拌合物易于搅拌、运输、浇捣成型,并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能。通常用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项内容表示。流动性是指拌合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易程度;粘聚性是指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保水性是指拌合物不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易于产生流动、易于输送和易于充满混凝土模板地性质。

粘聚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整体均匀一致的能力,粘聚性好可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浇灌、成型等过程中,不发生分层、离析,即保证硬化后混凝土内部结构均匀。

保水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的能力。保水性好可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成型、及凝结过程中,不发生大的或严重的泌水,既可避免由于泌水产生的大量的连通毛细孔隙,又可避免由于泌水,使水在粗骨料和钢筋下部聚积所造成的界面粘结缺陷。保水性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较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则保水性和粘聚性越差,反之亦然,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是指既具有满足施工要求的流动性,又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流动性大的混凝土称之为和易性好,或者流动性减小说成和易性变差。良好的和易性既要满足施工的要求,同时也是获得质量均匀密实混凝土的基本保证。

二、和易性的测试和评定。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指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尚无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和易性的测定方法,通常通过测定流动性。再辅以其他直观观察或经验综合评定混凝土和易性。对普通混凝土而言,流动性的测定方法最常用的是坍落度法和维勃稠度法。

坍落度检测法: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分三层依次装入坍落度筒中,每层插捣25次,抹平后垂直提起坍落度筒,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坍落,以坍落高度(单位mm)代表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越大,则流动性越好。

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坍落度大小分4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低塑性混凝土,坍落度10-40mm,塑性混凝土,坍落度50-90mm,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100-150mm,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60mm

A、粗骨料最大粒径≤40㎜;

B、坍落度≥10㎜。

对于坍落度小于10㎜的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值已不能准确反映其流动性大小。如当两种混凝土坍落度均为零时,但在振捣器作用下的流动性可能完全不同。故一般采用维勃稠度法测定。

维勃稠度法:坍落度法的测试原理是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坍落,而维勃稠度法则是在坍落度筒提起后,施加一个振动外力,测试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完全填满面板所需时间(单位:秒)代表混凝土流动性。时间越短,流动性越好;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差。

坍落度的选择原则:实际施工时采用的坍落度大小根据下列条件选择。

○1、构件截面尺寸大小:截面尺寸大,易于振捣成型,坍落度适当小些,反之亦然。

○2、钢筋疏密:钢筋较密,则坍落度选大些,反之亦然。

○3、振捣方式:人工振捣,则坍落度选大些,机械振捣则小些。

○4、运输距离:从搅拌机出口至浇捣现场运输距离较远时,应考虑途中坍落度损失,坍落度宜适当选大些,特别是商品混凝土。

○5、气候条件: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小时,因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及水分挥发加速,坍落度损失大,坍落度损失大,坍落度宜选大些,反之亦然。

一般情况下,坍落度可按表4-11选用。

三、影响新拌水泥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

(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是要求在较小的振动力作用下,使混凝土产生流动,并在最短是时间内充填满一定形状的模板内,这就要求混凝土必须有良好的流动性,为此当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较快的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与骨料的摩擦力和水泥浆的粘聚力对整个混凝土产生的粘滞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在混凝土单位体

积中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而水泥浆的稠度又取决于水灰比的大小。

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没有水混凝土将不能进行拌合生产,水泥不能形成水化,水泥没有用武之地,混凝土不会硬化成型。水分蒸发后,会在混凝土中留下与水占据空间同体积的空洞。因而混凝土生产用水量的大小与混凝土成型后水分蒸发留下空洞大小基本一致的,混凝土空洞是混凝土生产的必然产物,而空洞的多少影响着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外观,从而有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对建筑物的质量与美观至关重要。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混凝土的生产是无水不成,水多不能,采取科学的经济用水量,是设计和生产优质、经济、美观、使用的混凝土的关键。

(二)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

1、水泥特性的影响

水泥的品种、矿物组成以及混合材料的掺加量等因素会影响到需水量,不同的水泥品种达到标准稠度的需水量不同,所以不同品种的水泥制成的拌和物的和易性不同。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和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拌和物的和易性好。矿渣水泥拌和物的流动性虽然大,但粘聚性差,容易泌水离析;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但粘聚性好。此外,水泥细度对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也有影响,提高水泥的细度可以改善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减少泌水、离析现象。

2、骨料性质的影响

骨料性质指混凝土所用骨料的品种、级配、颗粒粗细及表面形状等。在混凝土骨料用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卵石和河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碎石和

山砂拌制的好。用级配好的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水性好,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差,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好。

3、水灰比的影响

水灰比较小,则水泥浆干稠,水泥混凝土的拌和物流动性过低。当水灰比小于某一极限以下时,在一定施工方法下就难以保证密实成型;反之,水灰比较大,水泥浆就稀。拌和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保水性和粘聚性就变差,当水灰比大于某一极限时将产生泌水、离析现象,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故水灰比的大小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进行合理选用。

4、外加剂的影响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的决定因素是水,混凝土强度的决定因素是水灰比,因此,合理的水灰比,较少的用水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质量至关重要。要想在较少的用水量中配制出和易性较好的混凝土来,这是一项比较难解决的矛盾。因此人们在寻找让少量的水来发挥较多水的作用途径,目前主要是在混凝土拌合用水中掺加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与水泥的亲和力增加,水泥浆更容易充分分散,均匀的分布在粗骨料的表面,从而降低了粗骨料之间的摩擦力,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好,特别是阳离子型的表面和性剂,更能增加水泥浆与粗骨料之间的吸附型和粘结力,可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及强度有所提高,这就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减水剂或引气剂的目的。明显改善并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引气剂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二者还分别对硬化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

(三)砂率的影响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率是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而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的变化。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骨料颗粒表面积将相对减薄,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小,如果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就要多耗水泥,反之,若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显得石子多而砂子过少,形成的砂浆量不足以包裹石子表面,并不能填满石子间空隙,在石子间没有足够砂浆润滑层时,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使混凝土产生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崩散现象,给施工造成不便,混凝土成型困难,生产出来的混凝土成型畸屈,外观缺陷,强度不足。

由上可知,在配置混凝土时,砂率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因该选用合理的砂率值。所谓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的,密实度最大,强度符合配合比要求的砂率值。

(四)拌和物存放时间及环境的影响

存放时间延长,会使水分蒸发,坍落度下降;环境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及水化反应加快,相应坍落度下降;同样,风速和湿度因素也会影响拌和物水分的蒸发,因而影响坍落度;

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时间应根据所用机械设备的不同来确定,或根据拌和试验确定,拌合的时间不足混凝土拌合物会不均匀,且干稠,塌落度变小,流动性不满足施工的要求,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质量。拌合时间也不宜过长,虽流动性较好,但会引起混凝土骨料的离析,同样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一般不得静止搁置,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越来越干稠,塌落度将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拌合物中的一些水分逐渐被骨料吸收和被蒸发,以及水泥的水化与凝聚等作用造成,故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要求使用专用的、可使混凝土不断进行搅拌的车辆,以防止震动发生沉积结块,影响工地施工。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高时混凝土水分蒸发及水泥的化学反应将进行的更快,塌落度损失的也更快,所以在合理选择用水量时,为保证一定的和易性,还要考虑环境温度的高低。

(五)施工工艺的影响

同样的配合比设计,机械拌和的坍落度大于人工拌和的坍落度,且搅拌时间相对越长,则坍落度越大。

四、改善新拌水泥混凝土和易性的措施

在建筑施工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或参与一些混凝土浇筑作业,如隐蔽工程(钻孔灌注桩)、桩间系梁(承台)、墩柱、盖梁以及梁体混凝土作业,其通常选用现浇法施工,在施工当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浇筑工艺,都必须保证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如新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出现流动性较大或较小的问题。当流动性较大时,施工人员采取在返场或在监督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浇筑;然而流动性较小时,施工人员采取在混凝土运输车搅拌罐里面加水的措施,然后以搅拌罐转动的方式完成搅拌作业,他们增大混凝土流动性的目的在于便于振捣或浇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及时制止,因为他们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工作行,往往会造成混凝土分层、泌水,甚至发生离析现象。从而造成工程经济损失或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尤其要注意一些隐蔽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更应严格控制其新拌混凝土工作性。

(一)采用合理砂率

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良好时的砂率值。或指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及良好的粘聚性及保水性,而水泥用量为最少时的砂率值。

(二)改善砂、石的级配

具有优良级配的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较好的和易性。集料的最大粒径相对增大,可使集料的总表面积小,拌和物的和易性也随之改善。

(三)调整水泥浆用量

当拌和物坍落度太小时,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适量的水泥浆;当拌和物坍落度太大时,保持砂率不变,增加适量的砂石

(四)掺加各种外加剂

外加剂(如减水剂、流化剂等)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影响。少量的外加剂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条件下,获得良好的和易性。不仅流动性显著增加,而且还有效地改善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同时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提高振捣机械的效能

由于振捣效能提高,可降低施工条件对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要求,因而保持原有和易性能达到捣实的效果。

五、结语

新拌混凝土工作行的影响因素综合为两大块,第一,人为因素,包括材料的选用、配比的准确性以及施工的规范。第二,自然因素,包括温度、降雨等。针对于以上两大因素,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针对于自然因素我们尽量避开降雨,还有可以通过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而人为因素,我们只有通过加强对拌合站(楼)内操作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可通过非工作时间,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强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处理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问题,我们只有一批精干的施工和技术人员,才能使工程最优。

参考文献:

[1] 黄成光.公路隧道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2] 庙延刚,张延钢,栾龙发等.特种爆破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3] 寒江雪.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2004

[4]王传昌,高分子化工的研究对象,天津大学学报,1997,53(3):1~7

[5]李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8~62

[6]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In:White H J,Smith R,ed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 Intrem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97.44~46

[7] 王健,建筑物防火系统可靠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7

[8] 姚光起,一种痒化锆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1994-11-01

[10] 蒋林华,混凝土材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原因分析)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它至少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项独立的性能。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力作用下能产生的流动并均匀密实地添满模板 的性能。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泌水现象。可见,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有各自的内涵,因此,影响它们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下面就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原因谈谈个人的理解。 1、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泥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之 比。在单位混凝土拌合物中,集浆比确定后,即水泥浆的用量为一固定数值时,水灰比决定水泥浆的稠度。水灰比较小,则水泥浆较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亦较小,当水灰比小于某一极限值时,在一定施工方法下就不能保证密实成型; 反之,水灰比较大,水泥浆较稀,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却随之变差。当水灰比大于某一极限值时,将产生严重的离析、泌水现象。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拌合物能够密实成型,所采用的水灰比值不能过小,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所采用的水灰比值又不能过大。由于水灰比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为增加拌合物的流动性

而增加用水量时,必需保证水灰比不变,同时增加水泥用量,否则将显著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决不能以单纯改变用水量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2、砂率: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 率。砂率表征混凝土拌合。由于砂率变化,可导致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的变化。当砂率过大时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小;当砂率过小时,虽然集料的总表面积减小,但由于砂浆量不足,不能在粗集料的周围形成足够的砂浆层起润滑作用,因而使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更严重的是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与保水性,使拌合物显得粗涩、粗集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溃散等不良现象。因此,在不同的砂率中应有一个合理砂率值。混凝土拌合物的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 3、单位体积用水量:单位体积用水量是指在单位体积水泥混 凝土中,所加入水的质量,它是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主要是依靠集料及水泥颗粒表面吸附一层水膜,从而使颗粒间比较润滑。而粘聚性也主要是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如用水量过少,则水膜较薄,润滑效果较差;而用水量过多,毛细孔被水分填满,表面张

干缩性试验

水泥混凝土干缩性试验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测定水泥混凝土试件由于失去水而引起的轴向长度变形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不同混凝土干缩性能的比较,规定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26.5mm。 2仪器设备 1)试模:规格为100mm×100mm×400mm或100mm×100mm×515mm的金属试模,两个端板的中心有放置测钉的孔,用于安装测钉。 2)测钉:不锈的金属制成 3)测长仪器: a.测量标距为540mm-600mm,允许偏差为0.01mm的测微计(附有标准棒) b.其他测长仪,至少达到0.002%的相对测量精度 c.测量混凝土变形的装置应具有殷钢或石英玻璃制作的标准杆,以便在测量前及测量中校核仪器的读数 d.干缩箱:箱内控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5%,箱内配有温度、湿度自动记录仪,记录温度、湿度变化。置于恒温室中的的干缩箱需放干燥剂去除湿。 3试验步骤 3.1干缩率试验以三个试件为一组,混凝土拌合、成型按T0551规定进行。

3.2如果采用预埋测钉,将干净的测钉安置在试模两头端板的中心孔中。成型试件的过程中,应防止测钉脱落。试件成型后送养护室养护,约2h-4h后抹平表面,并防止水珠滴在试件表面。试件应带模养护1d-2d(视混凝土实际强度而定)。 3.3如果采用后埋测钉,成型试件后,试件应带模养护1d-2d(视混凝土实际强度而定)。拆模后,立即用环氧树脂或其它化学粘结剂加固轴心测钉。 3.4试件应在3d龄期(从混凝土搅拌加水时计算)从标准养护室取出,并立即移入干缩箱内测定初始长度(含测头)。初始长度应重复测定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基准长度的测定值。 3.5从移入干缩箱日起计算,在1、3、7、14、28、60、90、120、150、180d测定试件的长度。 3.6测量前应先用标准杆校正仪器的零点,并在半天的测定过程中至少校核1-2次(其中一次在全部试件测完后)。如符合时发现零点与原值的偏差超过±0.01mm,应调零后重新测定。 3.7试件每次在收缩仪上放置的位置、方向应保持一致,为此,应在试件上标明相应的记号。试件在放置和取出时应仔细,不能碰撞表架及表杆,否则应重新校核零点。 每次读数应重复3次。 3.8试件经测长和称量后,将底面架空置于不吸水的硬质网格垫上,连同垫板放在试件架上,试件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湿试件和干试件应分开储存)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1年08月遑相国蓑旆质检?教学?研究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罗晓卿 (厦门合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本人根据自己近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影响测定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问题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凝结时间;测定;影响因素 1定义与意义 1.1水泥凝结时间的定义 水和水泥混合后,从最初的可塑状态逐渐成为不可塑状态,要经历一 定的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就是这种过程时间长短的一种定量的表示方法.它以标准试针沉入标准稠度水泥净浆达到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来表示,并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到完全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 1.2水泥凝结时间的长短对水泥混凝土的施工的重要意义试验检测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试验数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试验结果的好坏是监理工程师评判工程质量的依据,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试验监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水泥凝结时间的长短对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有着重要意义.初凝时间太短,不利于整个混凝土施工工序的正常进行;但终凝时间过长,又不利于混凝土结构的形成,模具的周转,以及会影响到养护周期时间的长短等.因此,水泥凝结时间要求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准确测定水泥凝结时间,不但反

映了水泥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而且为施工单位决定现场施工进度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因此检验水泥的凝 结时间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2.1测定前准备工作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2.2试件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2.3初凝时间的测定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在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l,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O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him 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茛示. 2.4终凝时间的测定 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将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 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 " min"表示. 2.5测定时应注意

菱镁水泥改性剂的应用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菱镁水泥制品的许多缺点如耐水性差,返卤泛霜,变形开裂等问题制约着菱镁水泥的发展,即便是在选用合格的原材料、合理的配方、恰当的养护工艺的情况下,时间久了仍旧会出现以上问题。所以改性剂的添加对菱镁水泥制品能够长久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改性剂的分类,改性机理,改性制品性能进行阐述。 关键词:菱镁水泥菱镁改性剂发泡剂发泡机 一、前言 国家在“七五”期间,组织十几个科研单位,把“氯氧镁水泥开发研究”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对现在菱镁水泥的发展有关键的指导作用。现在菱镁水泥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很多小厂家,小公司因其利益的驱动,不明白或只知道菱镁水泥的一点皮毛,盲目投产,制作出的产品存在很严重的返卤泛霜,耐水性差,强度低,易粉化,甚至不成形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造成了人们对菱镁水泥制品的误解,国家曾一度禁止菱镁水泥制品的生产使用。近年来,由于不断地深入研究,对菱镁水泥制品的微观结构有了认识,加入某种或几种或复合改性剂,通过改变相组成或相结构形状,从而达到耐水,抗卤增强的效果。 二、菱镁水泥主要相组成 大量研究表明,常温下菱镁水泥的主要相组成是5.1.8相和3.1.8相,5.1.8相是热力学介稳相,其微观结构一般是针杆状,受生长空间不同和外来影响不同,有时候成颗粒状和纤维束状集合体,它们相互交叉,撘接成毛毡状多相多空网状结构。不同形态的5.1.8其水稳定性不同,针杆状5.1.8水稳定性最差,叶片状5.1.8其次,5.1.8凝胶水稳定性好,纤维束状和块板状5.1.8是水硬性产物,水稳定性好。 在高温下,518相会在112℃开始失去水分,其结构破坏,到160℃左右会失去结晶体的8个结晶水。 518是菱镁水泥的主要强度相,518相会缓慢的向318相转变,318相更稳定。在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518相和318相都会缓慢的分解。为了防止相结构破坏,我们必须在制品中加入改性剂,改变反应产物的结构形态,提高反应产物的稳定性。 三、常见菱镁水泥改性剂分类及反应机理 1.促凝剂 在低温(0~15℃)生产环境下,可加速菱镁水泥5.1.8相的形成,提高反应速度,从而缩短产品脱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改性机理是与镁离子生成络合物,从反应平衡式(1)(2)看,促进了MgO水化生成Mg(OH)2。 (1)MgO+H2O=Mg(OH)2 (2)Mg(OH)2=Mg2++2OH- 促凝剂的出现解决了菱镁制品在冬季需要生产加热保温的缺陷,0℃以上就可生产。 2.缓凝剂 高温(25~40℃)生产,可有效延缓菱镁水泥的初凝时间,从而延长料浆的可操作时间,避免反应过快,集中放热带来的种种问题。其改性机理是与氢氧化镁反应形成膜状物覆盖在氧化镁表面,抑制了氧化镁的水化反应而降低料浆的反应速度。 3.抗卤剂 可有效控制菱镁水泥制品在高温高湿(温度25~45℃,湿度90%以上)条件下制品的吸潮性。其改性机理是将针杆状518相转变成纤维束状、板块状、凝胶状或几种状态共存,提高其抗水性能,同时与制品中的氯离子反应,减少制品中游离氯离子的含量。 4.消泡剂 可有效消除菱镁水泥在搅拌过程中产生或引入的气体,提高产品质量。其机理是降低产生气泡的表面张力,使气泡迅速破裂。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因素.

混凝土和易性影响因素 水泥混凝土和易性是,水泥混凝土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和不易离析、易于捣实等综合性质。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 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 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

实验六、水泥干缩性试验 - 副本

实验六、水泥干缩性试验 水泥加水会发生水化,其水化水泥与水系统绝对体积一般是减缩的,减缩程度与水泥矿物组成、水灰比、养护制度、环境条件有关。混凝土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与水泥用量有关。因水泥干缩性能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使用质量,因此用本试验测定水泥胶砂收缩率,以此评定水泥干缩性能。 一、试验目的 (1)测定水泥胶砂干缩率,评定水泥干缩性能 (2)掌握测定干缩性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在水化与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浆体中水分蒸发会引起干燥收缩,或者由于空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CO2,在一定相对湿度下使水泥硬化浆体的水化产物(例如Ca(OH)2,水化硅(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分解,并放出水分而引起碳化收缩,以及由于温度变化会引起冷收缩等。 采用两端有球形钉头的25mm×25mm×280mm的1:2胶砂试体,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养护后,用比长仪测量不同龄期试体的长度变化,以确定水泥胶砂的干缩性能。 三、实验器材 (1)JJ-195-B水泥胶砂搅拌机。 (2)NLD-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截锥圆模、模套、圆柱捣棒、游标卡尺等。 (3)试模:试模为三联模,由互相垂直的隔板、端板、底座以及定位用螺丝组成,结构如图所示。各组件可以拆卸,组装后每联内壁尺寸为25mm×25mm×280mm。端板有3个安置测量钉头的小孔,其位置应保证成型后试体的测量钉头在试体的袖线上。 ①测量钉头用不短钢或铜制成,规格如图所示。成型试体时测量钉头伸入试模板的深度为(10±1)mm。 ②隔板和端板用45号钢制成.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μm。 ③底座用灰口铸铁加工,底座上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μm,底座非加工面经涂漆无流痕。

水泥改性土参数确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8281151.html, 水泥改性土参数确定 作者:刘红森 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16年第12期 【摘要】为保护膨胀土地区引水渠道边坡的稳定,采用膨胀土掺加适量水泥加水拌和进 行改性处理,通过渠道边坡换填实际应用,分析总结了水泥改性土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实验区的模拟运行试验,分析其在膨胀土地区换填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水泥改性土 【Abstract】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tability of diversion canal slope in expansive soil area, the expansive soil is mixed with cement and mixed with water to modif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n the expansive soil area were analyzed. 【Key words】Cement modified soil 引言:膨胀土中含有较多的粘粒及亲水性较强的蒙脱石或伊利石等粘土矿物成分,是一种遇水膨胀、强度骤减、失水干缩、坚硬而又常有收缩裂隙的高塑性粘土。膨胀土渠坡易产生溜坍、坍塌、滑坡等严重事故,还会产生收缩开裂、膨胀、松散、剥落等病害,对工程建设潜在着严重的破坏性。通过在膨胀土中加入水泥,使其改变性质,变成常规土,改变膨胀土这种缩胀性质,是水泥改性土膨胀土换填的主要目的。 1. 水泥改性膨胀土作用机理 消除膨胀土的破坏性是膨胀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膨胀土掺加水泥后,二者发生化学及物理作用,包括离子交换、凝硬反应、碳化作用、胶结作用。改变膨胀土的力学性质,其强度和水稳定性大大提高,膨胀性也得到控制。水泥改性土在换填的膨胀土边坡中能改良膨胀性、减少与水接触后剧烈反应,消弱了膨胀土自身因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缩胀应力。 2. 填筑施工碾压控制参数 碾压施工参数如下(表1): 布置宽度为14m,长度为50m的4%水泥掺量改性土、10%水泥掺量水泥土填筑碾压试验场地,在试验场地按铺料厚度30cm和35cm布置两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域内再按碾压遍数、划分为三个小区域,确定试验采样点,试验布置图如图1所示: 3. 试验材料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1.抗渗混凝土的水泥品种的影响及选择 (1)配制普通抗渗混凝土的水泥,要求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并且具有一定的抗侵蚀性; (2)普通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低水化热低,抗渗性好,抗侵蚀抗腐蚀能力好,泌水性,干缩性较小,一般抗渗防水混凝土多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3)在环境无浸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应采用火山灰质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环境受冻融影响时必须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而不宜采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水灰比的影响及控制 (1)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对硬化混凝土的空隙率的大小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随着混凝土中的游离水的蒸发,会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大量空隙,这些空隙相互贯通形成开放性毛细管泌水通道,使混凝土抗渗性能降低,透水性增高;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当水灰比超过0.6 时,抗渗性明显下降,因此,从满足混凝土抗渗性耐久性出发,抗渗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应不大于0.6。 3.粗骨料的影响因素和选择 (1)防水混凝土的粗骨料可用碎石或卵石这两种骨料,它们本身可以认为是密实的不透水的; (2)碎石的表面粗糙,多棱角,与水泥黏着比卵石要好很多,但却不能具有与卵石同样的和易性,因此水泥用量也要增多对抗渗性不一定有利; (3)要想获得碎石混凝土良好的强度和易性和抗渗性能,就必须适当增加水泥的用量且采用合理的砂率,同时,碎石本身的粒径最好不要超过40mm,而且要与具体的结构厚度钢筋密度振捣条件等因素结合; (4)选择石子要质地细密坚硬,形状整齐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小于10 % ,级配连续,最大粒径小于31.5mm,5mm筛孔累计筛余; 4.细骨料的影响因素和选择 (1)砂率过大时,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增大,拌合物缺乏粘结性,流动性小,使混凝土的最终密度不高; (2)当砂率过小时,不能在粗骨料周围形成足够的具有润滑作用的砂浆层,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相对增多,混凝土容易出现不均匀现象及收缩大的现象,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小,粗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溃散,从而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变差; (3)为了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一般采用较高的砂率,这样既能填充粗骨料周围的空隙并将其包裹,而且还能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浆层抗渗防水混凝土采用细骨料; (4)要求天然砂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的河砂,含泥量<2% ,砂的粒径0.4mm -1mm 的中粗粒径较好,0.2mm -1.25mm 粒径含量达95% 以上,有微量的细粉对抗渗混凝土质量不造成影响; (5)在一般水泥用量情况下,若粗骨料为卵石,混凝土的砂率可选用35%左右;若粗骨

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一、和易性的概念 ............................................................................................................................................1 二、影响商品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2 5.其他影响因素 ..................................................................................................................................................4 三、和易性的测定方法...................................................................................................................................4 1.坍落度试验..............................................................................................................................................5 2.维勃稠度试验.........................................................................................................................................5 3.增实因数法..............................................................................................................................................6 四、结束语..........................................................................................................................................................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商品混凝土作为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在各类商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成为关键控制程序。 适宜的和易性、稳定而匀质的商品混凝土、正确的施工和充分的养护,是保证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因此,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是整个商品混凝土施工工序控制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提高硬化后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与商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是指商品混凝土拌合物能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适于运输、浇筑、捣实成型等施工作业,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商品混凝土的性能。 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对商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综合评价。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性能。通常从以下几方面测量并评价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实验六水泥干缩性试验

实验六、水泥胀缩性试验 水泥加水会发生水化,其水化水泥与水系统绝对体积一般是减缩的,减缩程度与水泥矿物组成、水灰比、养护制度、环境条件有关。温凝土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与水泥用量有关。因水泥干缩性能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使用质量,因此用本试验测定水泥胶砂收缩率,以此评定水泥干缩性能。 一、试验目的 (1)测定水泥胶砂干缩率,评定水泥干缩性能 (2)掌程测定干缩性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在水化与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浆体中水分蒸发会引起于燥收缩,或者由于空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CO2,在一定相对湿度下使水泥硬化浆体的水化产物(例如Ca(OH)2,水化硅(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分解,并放出水分而引起碳化收缩,以及由于温度变化会引起冷收缩等。 采用两端有球形钉头的25mm×25mm×280mm的1:2胶砂试体,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养护后,用比长仪测量不同龄期试体的长度变化,以确定水泥胶砂的干缩性能。 三、实验器材 (1)JJ-195-B水泥胶砂搅拌机。 (2)NLD-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截锥圆模、模套、圆柱捣棒、游标卡尺等。 (3)试模:试模为三联模,由互相垂直的隔板、端板、底座以及定位用螺丝组成,结构如图所示。各组件可以拆卸,组装后每联内壁尺寸为25mm×25mm×280mm。端板有3个安置测量钉头的小孔,其位置应保证成型后试体的测量钉头在试体的袖线上。 ①测量钉头用不短钢或铜制成,规格如图所示。成型试体时测量钉头伸人试模板的深度为(10±1)mm。 ②隔板和端板用45号钢制成.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μm。 ③底座用灰口铸铁加工,底座上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μm,底座非加工面经涂漆无流痕。 附图1三联试模附图2钉头

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影响因素

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因素 缓凝 判断依据 工程施工要求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为6 h~10 h左右(特殊要求混凝土除外)。桩基、承台、墩身、隧道混凝土喷涂、衬砌及混凝土砌体等超过24 h甚至几天不凝结。原因分析 1)人为因素。 a.搅拌站人员未按混凝土外加剂厂家外加剂使用说明要求,盲目多掺外加剂(一般掺量为0.8%~1%)。 b.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将水泥误当粉煤灰使用。 c.工作疏忽导致外加剂混淆使用,如将缓凝剂当早强剂使用。 d.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看混凝土发干流动性小擅自给混凝土加水。 2)机械因素。 a.计量器具未按照要求自检、送检,长期使用产生较大误差。 b.盛放混凝土外加剂的料仓要使用塑料或防腐漆,杜绝外加剂与铁器直接接触。 c.放料口传感器失灵,或放料口长期磨损计量不准误差较大。 3)水泥因素。 a.水泥自身凝结时间长。水泥生料配比不合理或水泥煅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够,导致煅烧后水泥有效成分少,主要靠调凝石膏来调整凝结时间。 b.水泥厂或施工单位不注重水泥存放,将水泥长期漏天放臵导致水泥吸潮结块。 c.水泥厂家根据季节性温度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适当的调整水泥,比如夏季温度高,水泥凝结时间快,厂家会适当降低C3A含量,冬季温度低,水泥凝结时间短,会

适当提高C3A含量。 d.水泥工艺流程的重大改变,水泥性能不稳定。 e.水泥生料来源变迁,矿物含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工艺流程。 f.水泥厂家大量加粉煤灰作为外掺料提高水泥产量。 4)粉煤灰因素。 从粉煤灰颜色来辨别一般为灰色,颜色越黑含碳量越高,发黄含钙比较高。 a.粉煤灰掺量过高,一般1级粉煤灰需水量为90%,可减少用水量并代替一部分水泥使用,改善工作性能,但过量使用粉煤灰凝结时间长,强度低。 b.粉煤灰厂家为提高粉煤灰产量掺合磨细矿渣等以次充好。 5)矿粉因素。矿粉以玻璃体结构为主,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这些活性物质与水泥中C3S和C2S反应填充混凝土孔隙。超掺矿粉会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变长。 6)砂、石料因素。 砂、石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较大,除此还有如下情况: a.冬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含水高的砂料有冻结现象,无形中加重了含水量。 b.砂质量问题,砂厂在砂中掺合大量的土、碎石等提高砂量,而土对外加剂的影响非常大。 c.砂、石料中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偏高。 7)外加剂因素。 a.外加剂种类繁多,工地上不注意外加剂标识,误用外加剂。 b.外加剂对运输、储存、使用掺量有严格要求,未按外加剂厂家说明使用。 c.外加剂有一定适应性,调试过程中混凝土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但在大批量生产供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不稳定,会在凝结时间上有一定的误差。

浅谈水泥改性土

浅谈水泥改性土,水泥土补充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水泥改性土系指将具有一定自由膨胀率的天然土,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要求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鲁山段的水泥改性土、水泥土的生产及填筑质量控制。 关键字:水泥改性土系;南水北调中线;天然土料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bout the cement modified soil series refers to certain free expansion rate of natural soil, mixed with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cement, required to be applied to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taocha, lushan mountain section of cement modified soil, cement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for embankment. key words: cement modified soil series;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natural soil material 一、前言 1.0.1 水泥改性土系指将具有一定自由膨胀率的天然土,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一般不大于8%),以改变其土料的膨胀性。水泥土系指天然土料掺入一定比例(一般大于8%)的水泥,以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 1.0.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鲁山段的 水泥改性土、水泥土的生产及填筑质量控制;有关水泥改性土、水泥土的拌制、储存、碾压施工技术要求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

氯氧镁水泥耐水改性剂的研究

氯氧镁水泥耐水改性剂的研究 氯氧镁水泥又称为索勒尔水泥、菱镁水泥等,它是由一定浓度氯化镁水溶液与粉末状的氧化镁充分混合后,形成的一种具有气硬性的胶凝材料,具有凝结硬化快、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低碱耐腐蚀、耐火隔热等优点,可应用于建筑板材、混凝土、防火材料、吸附材料等领域,但其耐水性比较差、容易反卤泛霜、变形开裂等,应用受到限制。为此,本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改性研究,制备耐水性氯氧镁水泥。 首先,通过调整MgO/MgCl2摩尔配比和MgCl2浓度,得到氯氧镁水泥的基础配方。结果表明:MgO/MgCl2为 8,MgCl2的浓度为28%时,胶凝材料力学强度与耐水性均较高。 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氯氧镁水泥进行改性研究。一是采用多种外加助剂对其进行改性。 结果表明:磷酸、磷酸盐类对耐水性提升明显,但其力学强度损失较大。柠檬酸、柠檬酸盐对其耐水性也有明显改善作用,力学强度损失相对较小。 综合考虑,磷酸、柠檬酸和柠檬酸钠在掺量为1%时效果较好。二是研究了一些矿物掺料对氯氧镁水泥的影响。 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大,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水性能提高明显,掺量在15%时,力学强度为66.51MPa,软化系数为0.735。三是探索常用胶凝材料对氯氧镁水泥的影响。 随着半水石膏掺量的增加,氯氧镁水泥的耐水效果随之提升,在掺量为15%时,软化系数为0.734。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掺量为3%时效果最好,软化系数为0.663。

硫铝酸盐水泥的掺入降低了体系强度,但是耐水性也有所提高。四是研究了一些聚合物乳液对氯氧镁水泥的影响。 结果表明,苯丙乳液与丁苯胶乳加入均可以提高氯氧镁水泥的耐水性。此外,废玻璃钢纤维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对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具有积极的效果,1015mm的纤维加入相比空白试块力学强度提高22.55%,而 510mm的废玻璃钢纤维掺入后,软化系数也达到0.519,相比空白试块提升25.06%。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了两种改性体系磷酸系(Ι型)和柠檬酸系(Ⅱ型),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磷酸系改性剂最优改性剂用量为:磷酸1%,水玻璃1.26%,软化系数为0.988;柠檬酸系改性剂最优配比为:柠檬酸1.3%,硅灰6%,苯丙乳液0.5%,石膏11.95%,软化系数为0.981。 两种体系改性的氯氧镁水泥力学性能良好。采用XRD、SEM、FTIR、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水化硬化体中水化产物的构成。 结果表明,几种分析手段结果相互印证,高度一致。空白组氯氧镁水泥耐水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致密的针棒状5相结晶网络被水解生成了Mg(OH) 2。 改性后的氯氧镁水泥经泡水后,5相晶体仍然大量存在,说明外加剂的加入对5相晶体具有保护作用,防止了5相晶体的水解,从而保证了胶凝材料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耐水性。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及耐久性长期实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对抗渗性实验包括渗透等级法,渗水高度法,逐级加压法本次泵送混凝土采用的是渗透等级法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测定其抗渗标号。 试件制备 每组试件为六个100mm*100mm*100mm,如用人工插捣成型时,分两层装入混凝土拌合物,每层插捣25次,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如结合工程需要,则在浇筑地点制作,每单位工程制件不少于两组,其中至少一组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其余试件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养护期不少于28d,不超过90d。 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水泥浆膜,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试验步骤: 试件到期后取出,擦干表面,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待表面干燥后,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溶化的密封材料(黄油掺滑石粉)装入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如在试验中,水从试件周边渗出,说明密封不好,要重

新密封。 试验时,水压从0.2Mpa开始,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情况,一直加至6个试件中3个试件表面发现渗水,记下此时的水压力,即可停止试验。注:当加压至设计抗渗标号,经过8h后第三个试件仍不渗水,表明混凝土以满足设计要求,也可停止试验。 试验结果计算: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未发生渗水现象的最大压力表示。抗渗标号按下列计算: S=10H-1 式中 S——混凝土抗渗标号: H——第三个试件顶面开始有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注:混凝土抗渗标号分级为:S2、S4、S6、S8、S10、S12、若压力加至1.2Mpa,经过8h,第三个试件仍未渗水,则停止试验,试件的抗渗标号以S12表示 若抗渗性不符合相应要求,分析如下: 1.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因素的分析 影响混凝土抗渗性的根本因素是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混凝土的孔隙率越低,连通孔越少,抗渗性越好。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水灰比,旋转好的骨料级配,充分振捣和养护,掺用引气剂和优质粉煤灰掺和料等方法来实现。

影响混泥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泥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工程构件类型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对和易性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用于铺筑路面的混凝土和用于水下浇筑的混凝土,对配合比和坍落度均有不同的要求,适川于路面的、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并不适合水下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同样用于浇筑大休积结构的混凝土拌合物,用于浇筑断而狭窄或配筋密集的构件则会产生困难。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用水量、水泥浆数量、砂率和外加剂。此外,水泥的品种、骨料的质量及级配等对和易性也有一定影响。 (1)用水量拌合物的流动性随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用水量过大时,将会破坏拌合物的a聚性和保水性,产生分层、流浆或泌水。 (2)水泥浆数量在水灰比(指混凝土拌合水的质量与水泥质量之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数量越多,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好。在水泥浆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拌合物的流动性与水泥浆的稠度有关。 (3)砂率砂率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砂子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率过大,水泥浆包裹砂子的总面积增大,使拌合物显得干稠,流动性变差;砂率过小,砂子的体积又不足以填满石子之间的空隙。结果必然有一部分水泥浆充当填空的作用而使骨料间的水泥浆变少,使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变得粗涩、离析,猫聚性、保水性随之

降低,甚至出现溃散现象。因此,砂率值的确定是极为重要的,应权衡各方面,使用最佳值。 (4)外加剂在拌合物中加人少量的引气剂.可使拌合物内部产生很多均匀分布的微小的气泡,减小骨料间的摩擦力.增加水泥浆的流动性,从而改善拌合物的流动性。若在拌合物中加人适量的减水剂,可将水泥凝胶体所包裹的凝聚水释放为自由水,从而在不增加拌合水的情况下,使拌合物获得较好的和易性。 更多混泥土防水剂信息请至https://www.360docs.net/doc/658281151.html,/

水泥凝结时间影响因素

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体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为终凝时间。对于大多数硅酸盐类水泥这两个阶段是很明显的,1初凝时间大多超过1小时,终凝时间一般在初凝后1小时左右,由于水泥水化速度除与自身物理化学因素有关还与水灰比、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凝结时间受到测定时水泥浆状态,环境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水泥凝结时间 水泥凝结时间是水泥的重要技术指标,国家标准对每一种水泥的凝结时间都有规定。这种规定一是基于水泥使用时水泥凝结时间过早导致来不及施工和水泥凝结时间过迟导致施工周期长而影响施工进度。二是基于不同地域水泥生产企业和水泥用户需要有一个根据生产和使用情况选择水泥凝结时间的范围。因此研究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并确定适宜的凝结时间,是水泥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技术工作。 2.1水泥凝结时间的检测概念 水泥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有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测定,它是在相同要求的条件下检测出来的不同水泥的凝结时间,这种检测的水泥凝结时间是一种对水泥实际凝结时间的比较,一种总目标的控制要求。凝结时间符合水泥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的水泥都是合格的,但合适与优良的评价要靠用户和市场的反映,为了满足用户和市场要求,水泥凝结时间也需要进行合理

确定。

3、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测定水泥凝结时间的方法目前有维卡法和吉尔摩法两种,我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用维卡法。 3.1方法原理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是采用一定重量的试针自由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由于试体随着时间的延长凝结固化的状态不同,致使试针进入试体深度不同,以此来测定水泥的初结时间和终凝时间。 3.2凝结时间的测定 3.2.1调零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标尺零点。 3.2.2试件的制备 将水泥试样按规定程序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并刮平,做好标记,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2.3初凝时间的测定 试模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分钟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秒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的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

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及质量控制

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及质量控制 摘要:水泥改性土是将一定比例的水泥掺入膨胀土之中用以改善膨胀土的性质或结构,使膨胀土丧失膨胀潜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体强度或承载力的改性土料。水泥改性土广泛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工程的填筑中,本文立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叶县段内渠道的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保证膨胀土渠段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后续膨胀土渠段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水泥改性土;水泥掺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0-0020-02 1、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叶县段工程施工3标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渠段起点桩号201+500,终点桩号209+270,全长7.77km。包括长7.42km的渠道及沿线布置的各类建筑物18座。 本标段渠道均为明渠,总长7.42km,其中桩号201+500~201+681(坡比1:2)、203+255~204+235(坡比1:3.5)、206+850~207+065(坡比一级马道以上为1:2.75,一级马道以下为1:3)段分别位于弱膨胀和中膨胀岩区,左右岸坡面须进行水泥改性土换填加以保护,以防止渠道坡面遇水产生膨胀破坏。半挖半填段的挖方坡面、全挖方段的渠顶及一级马道以上坡面换填厚度为垂直坡面0.5~

1m,全挖方段一级马道以下坡面换填厚度为垂直坡面1.2m。水泥改性土拌制须采用厂拌设备。 2、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 2.1 材料 土料:一、二、三、四工区土料来源为渠道可利用土,自由膨胀率≤35%。水泥:水泥采用“大地”牌强度等级为42.5mpa普通硅酸盐散装水泥,水泥掺量3%。 2.2 施工方法 (1)备料 渠道改性换填土料备料来源为渠道可利用土和取土场的土料,拌和站内应存有满足填筑强度的土料。 (2)旋耕晾晒碎土 目前由于原料土含水量较高,需要晾晒和粗碎后才能进入拌和设备。晾晒和粗碎结合在一起进行,用推土机将开挖原状土方摊铺在旋耕场内,摊铺厚度约为40cm,农用拖拉机带旋耕耙在摊铺的土料上来回行走,将较大土块破碎至较小土块。并进行晾晒,待表层稍干后继续用旋耕耙旋耕破碎,然后继续晾晒。如此反复,直至含水率降低到略高于施工控制含水率范围为止。破碎后的土块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5~10cm粒径含量不大于5%,5mm~5cm粒径含量不大于50%(不计姜石含量)。 (3)晾晒后存料

抗渗性能试验方法

抗渗性能试验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2、抗渗性能试验应采用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mm,高 度150mm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150mm 的圆柱体试件(视抗渗设备要求而定)。 以六个试件为1 组。试件成型至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泥浆膜,然后编号送标准养护室养护。 试件一般养护至28d 龄期进行试验,如有特殊要求,可在其他龄期进行,但不超过90d。 3、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采用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抗渗仪:应能使水压按规定的制度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的装置。 [2] 加压装置:螺旋或其他形式,其压力以能把试件压入试件套内为宜。4、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试件养护至试验前一天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滚)一层厚度约1~2mm 的密封材料,随即在螺旋或其他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试件套中,恒压5~10min 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安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注:密封材料可采用水泥掺黄油拌匀,也可采用石蜡掺少量松香 40℃熔化。当采用石蜡掺松香密封时,试件与试件套应经烘箱预热左右再 滚涂和压入;若采用水泥掺黄油密封时,则不必加热,滚涂后直接压 入。 [2] 试验从水压为0.1MPa开始。以后每隔8h 增加水压0.1MPa,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3] 当6 个试件中有3 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录当时的水压。 [4] 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5、混凝土抗渗等级以每组6 个试件中4 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按下式计算: P=10H-1 式中:P——混凝土抗渗等级; H——6 个试件中3个试件渗水时的压力(MPa)。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单位体积质量(即表观密 度) 2、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有提手。对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的拌合物采用容积为5L 的容量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 2mm,筒壁厚为3mm;骨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 时,容量筒的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4 倍。容量筒上缘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 [2] 台秤:称量为50kg、感量为50g。 [3] 振动台; [4] 捣棒:直径16mm、长600mm、端部呈半球形。 3、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