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4288-小学开展毽球项目特色的可行性

课题申报范本:4288-小学开展毽球项目特色的可行性
课题申报范本:4288-小学开展毽球项目特色的可行性

小学开展毽球项目特色的可行性

一、问题的提出

毽球是我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项目融入了足球的脚法、羽毛球的场地和排球的战术。运动量可随意控制,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简单投资少,男女老少都可参加。是少数几种可以终身参与的运动项目之一,是落实国家“全民健身”的最好载体,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毽球活动同时也是非常适合在小学校园开展和学生普遍喜欢的体育项目。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毽球有几点优势:第一,毽球项目器材简单、低价;第二,毽球活动组织操行方便、形式多样;第三,学生掌握技术的入门“门槛低”,趣味性强;第四,毽球活动适用各年级学生、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第五,学生不容易受伤,家长容易接受。此外,开展毽球活动可以强壮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敢于拼搏、团结一心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能够丰富、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课题界定

经过对体育专业期刊的查阅、互联网上检索,发现学者们对毽球运动的研究多为毽球运动的起源、发展过程、技术训练等方面内容,都是对毽球运动如何在高校开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在小学开展毽球运动的价值和可行性研究较少。本课题就是以在小学开展毽球特色的可行性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毽球运动属我国传统运动项目,国外比较少见,研究罕见,目前,国内对毽球的特色项目打造研究较多,但很少涉及到从毽球特色项目打造中开发和运用其传统文化,把毽球运动作为一种文化来开发和研究,同时,国内对毽球的研究仍属于较浅层次的研究,大多仅仅从毽球的技法上进行研究,推广价值不大。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我校是远安县城区的一所新建小学,受地理位置、场地、器材、学生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现有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当前学校体育大课间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需求,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体质健康水平迟滞不前,许多体育项目要求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而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即使刻苦练习,成绩仍不十分理想。因此,毽球体积小,易携带,外形美观漂亮,可自制自做,其技巧要求可高可低,受学生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影响小,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在毽球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吸引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人手一毽、每天必练”,现在校园里到处可见学生踢毽球的身影,“玩中学、学中玩”,既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又能掌握这项技能。在这种轻松、自主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多地领略和体味体育锻炼的乐趣,愿意积极参加和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甚至受用一生。

栖凤小学开展毽球特色项目研究的优势还在于拥有较好的场地资源和生源。为了更好地在学校推广和普及毽球活动,校长提出:“书香毽舞、筑梦栖小”的教育蓝图,把民间传统体育——毽球运动引入校园,让学生在传统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与健康。我们的做法是将毽球特色引入到体育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甚至是体育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和课程功能。通过研讨——教学或活动——改进——提高,形成有一定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推广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最终形成我校毽球校本课程体系,让民间传统体育毽球运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一个良好的利用与发展。

五、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毽球的历史渊源、健身功能、毽球制作方法等基本知识。

2. 使学生基本掌握单足内侧踢毽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部分学生初步掌握磕、盘、拐、绷的多种毽球的踢法。

3.通过踢毽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磨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性的发展。

4.挖掘“毽球”文化内涵,在“踢毽球”活动中加入“艺术”元素,编排出有学校特色的“毽球游戏”、“毽球操”、“毽球舞”等,在校园中打造出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5.编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毽球特色活动”课程教材,印发到每个班级,供体育课的老师教学使用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挖掘毽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弘扬其内在的传统文化。

7.基于毽球运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研究中进行开发和运用,从而渗透到学生的文化教育中,奠定其良好终身发展的基础

六、研究内容:

依据体育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具体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研究和开发毽球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延伸拓展体育文化丰富的内涵,逐步丰盈师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1)以毽球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其内涵要素的研究

(2)开展毽球校本课程的调查及其分析研究

(3)提出延伸毽球运动,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丰盈我校作为毽球特色学校的体育文化素养。

(4)毽球运动小学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

(5)开发毽球运动中的传统文化,包含养生文化、形体文化、竞技文化、友谊文化、运动文化、意志品质文化等六种文化,并运用到学生的教育中,编写“毽球文化”校本教材。

七、研究重点:

毽球基本技法的训练。

毽球理论的学习与运用。

毽球文化的开发与运用。

毽球文化校本教材的编写。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以相关理论知识为理论指导,以研究中生成的过程资料为本课题的进程和方向,加强学习和总结分析,推进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准备阶段,针对学生对毽球运动的喜爱程度,了解程度,学习程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为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开展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以理论知识、课例研究为载体,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边实践,边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4)实验研究法:根据我校情况和研究需要,在低、中、高三个年段中分别选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实验、特色活动实施实验并对实施前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的可实施性、学生的兴趣程度等进行调查统计,做出阶段性的对比。

5)经验总结法

根据实验阶段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实际案例,总结经验,共同探讨,不断改进完善

6)成果展示法

定期对研究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展示。

九、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十、本课题的研究进度

1、研究周期

两年,即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

2、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A、准备阶段(2017年7月——2017年9月)

1)成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等对毽球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学习、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学以致用。

2)搜集、筛选和确定适合我校开展毽球运动的方式,并按低、中、高三个年段按水平要求进行目标制定。

B、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12月)

1)通过实践,逐步改进,制定适应教学需要的毽球运动课程,创新毽球运动游戏模式,开展毽球竞赛、集体展示等活动。

2)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对实验班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实验、特色活动实施实验。

3)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可实施性、学生的兴趣程度等进行调查统计,做出阶段性的对比,分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4)编排出有学校特色的“毽球游戏”、“毽球操”、“毽球舞”等,编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毽球特色活动”课程教材。

C、结题验收阶段(2019年1月——2019年7月)

全面总结,整理资料,归因分析,撰写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