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泽水库水质水环境现状及演变特征分析

德泽水库水质水环境现状及演变特征分析
德泽水库水质水环境现状及演变特征分析

06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6 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 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表6.1-1 评价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 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 i ij ij C Q P 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 ;j =1,2…m ;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 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j j P P 1 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 m j j P P P 1 1

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 i 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 P P K j j 评价标准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 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表6.1-3(a )向沭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 )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题库-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圣才出品】

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2017年真题] A.2.0m3/s B.3.5m3/s C.5.5m3/s D.6.5m3/s 【答案】C 【考点】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 【解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则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2+1.5+20×10%=5.5(m3/s)。 2.某河道断面水位(Z)、流量(Q)、过水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Q=5×(Z-50)1.4;A=100×(Z-50)1.0。在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的条件下,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是()。[2017年真题] A.0.048 B.0.050 C.0.057 D.0.066 【答案】B

【考点】河流基本环境水文与水力学特征 【解析】由题意可知,枯水期设计流量Q =5m 3/s ,且 Q =5×(Z -50)1.4 A =100×(Z -50)1.0 解得Z =51(m ),A =100(m 2)。根据断面平均流速为u =Q/A ,则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5/100=0.050。 3.某河道控制断面BOD 5、氨氮、DO 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0mg/L 、1.0mg/L 、5.0mg/L ,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mg/L 、2.0mg/L 、4.0mg/L ,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0mg/L ,则BOD 5、氨氮、DO 的标准指数应为( )。[2017年真题] A .1.33、2.0、2.8 B .1.33、1.0、1.2 C .0.75、2.0、5.5 D .0.75、2.0、2.8 【答案】D 【考点】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解析】根据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 i j i j s j S C 式中:S i ,j 为标准指数;C i ,j 为评价因子i 在j 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C s ,j 为评价因子i 的评价标准限值。则: BOD 5的标准指数=3.0/4.0=0.75 氨氮的标准指数=2.0/1.0=2.0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姓名:程亚专业:土木工程1005 学号:2010011107 摘要: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各大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污染现状:国家和普通公民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一浅谈现有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的污染: 1.1 简述现状: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1.2 各大水系湖泊污染现状: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

中国水环境概况

中国水环境概况 我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 700 m3,称为资源型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同时,因为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国家。 为便于衡量水质状况,方便评价水体,我国把水体分为如下几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据此标准,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1],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27.7%,劣Ⅴ类河长占15%)已占总河长65 405 km的42.7%。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而松辽、黄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河长竟达到65%~80%。如果按Ⅴ类和劣Ⅴ类计,严重污染的河长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百分比依次为:辽河流域70.4%、淮河流域69.5%、海河流域67.3%、太湖水系46.7%、黄河流域32.1%。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全国50多个代表性湖泊中75%以上水域受到污染,而劣Ⅴ类湖泊占调查面积的19.6%,即1/5。全国50个代表性水库中,1/3的水库受到污染。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很严重,新疆、青海、甘肃、内蒙5个省(区)的地下水资源中,Ⅴ类所占比例达到36.2%。可见如果不解决水污染的问题,长此以往,当代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日趋减少,到了下一代,将会无可用之水。 1我国水污染现状 1.1河流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 000 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 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镇中有排污单位1.55万家,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1亿m3,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7亿m3。 1.2湖泊和水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

武汉市沙湖水环境现状调查(定稿)

武汉市沙湖水环境现状调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1 前言 1.1 沙湖概况 沙湖位于武汉市武昌东北部,东邻中北路,南至小龟山,西抵武昌至大冶的铁路线,北达徐东路。清末修筑的粤汉铁路穿湖而过,路西为小沙湖又名内沙湖,现已近乎湮没;路东为大沙湖又名外沙湖,即现在的沙湖。按武汉市水务局最新公布的测量数据,内沙湖现实有面积0.134平方公里,外沙湖现实有面积3.197平方公里,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也是武汉市区内环线内唯一的湖泊。现已经建立两所沙湖公园:沙湖公园和内沙湖公园。沙湖边高楼林立,现在大小已经比十年前小一倍是大规模填湖的恶果。图1是沙湖地理位置图。 图1 1.2 气候条件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 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2.2 污染源 去年,沙湖周边有8个较明显的入湖排污口,其中5个主要的日排入污水总量达10.26万方,若不计降雨汇入湖中的水量,沙湖全年纳入城市废污水量至少可达3745万方,每年排入沙湖的固体污染物达到1.7万吨。其中排污量最大的为彩电中心排污口,日污水排入量8.38万方。三角路混合排污口为第二大排污口。沙湖水体已严重富营养化,水质属劣五类,人体不可直接接触。由于污染严重,沙湖水已不适合养鱼,多数鱼种不能在湖中存活,死鱼现象经常发生。2000年沙湖全年鱼产量仅有40万公斤,而未污染前年均鱼产量曾达到200万公斤左右。 3.1 现状调查 3.1.1 主观看法 水较浑浊,有少许漂浮物,有些许异味。水面被沙湖大桥一分为二,岸边有明显的建筑废料遗弃的痕迹,同时湖周围还在施工。附近没有大型工厂,主要污水来源为生活污水。靠近湖畔,能够看到大量的水生植物和生活垃圾。在靠近一个工地排污口的地方能看到漂浮着几条死鱼。 3.1.2 走访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湖边垂钓的老者。据他们透露,自从把东湖和沙湖贯通之后,沙湖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2007年时沙湖因为水质太差,已经禁止养鱼。现在仍能看到湖面上漂浮着死鱼。其次,湖边堆放着各类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及建筑废料,而且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附近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 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附近两个点。 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

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保护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主要考虑评价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敏感点,在敏感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间 小时浓度每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 4、监测方法 污染物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法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场界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四周各一个),连续监测两天,昼夜各一次。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doc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我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区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水系纵横。 其中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6条,三级河道233条,四级河道1330条,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平面水网。 这些河网对于我市的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水运交通、水环境改善、生态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保障。 一、我市水环境现状及成因: 根据xx市水环境监测计划,市水利局于XXXX年3月对我市一级河道进行了水质监测,本次共监测一级河道4条,共布设监测断面5处。 以监测数据分析,5处断面综合评价均为劣v类的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溶解氧等,此4条河道劣v 类水质已持续半年之久(XXXX年4季度也均为劣v类水质)。 骨干河道如此,而级次较低的河道水环境更为恶劣,水生植物蔓长,垃圾乱堆,黑、臭、脏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多年来,由于水环境整治的投入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相脱节,导致治污严重滞后。

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城镇还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特别是企业存在偷排与超标排放,形成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 这也是造成部分地区水污染,水体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其残留物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经流也进入了水体,造成了大量面源污染。 农村畜禽集中饲养和居民水冲式卫生器具的使用,直接将污水污物排入河中,更增加了水体污染的负荷。 二、水污染的直接影响: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 LOca工业企业利用了被污染的水,不但增大设备腐蚀度,而且影响到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 水污染已成为众多工业企业效益不高,产品质量不好的重要因素。 水体污染影响农业生产,降低品质、产量。 XXXX年先锋镇夏种引灌了镇区内河污水,发生1500余亩水稻“僵苗”事件。 据粗略统计,损失近400万元。 同年,二甲、姜灶等镇农田也有不同程度的灾害。 水体污染影响人畜饮水安全。 由于水污染,全市尚有28.4万人饮水不能达标。 近几年来,以内河作为取水水源的水厂已关闭了8家,仅存2家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第6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1评价等级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排放方式和废水排放量划分评价等级,见表6.1-1。 表6.1-1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废水经收集后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山东清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排入蒲洼沟,属于间接排放,确定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B。

6.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6.2.1 地表水环境现状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山东嘉誉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8日至8月10日对项目区域地表水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断面具体见表6.2-1和图6.2-1。。 本次评价引用8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分布情况见表6.2-1和图6.2-1。 表6.2-1 地表水监测断面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BOD?、pH、二甲苯、全盐量、六价铬、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氮、总磷、挥发酚、氟化物、氨氮、氯化物、氰化物、汞、溶解氧、甲苯、甲醇、甲醛、石油类、砷、硝酸盐、硫化物、硫酸盐、苯、苯乙烯、苯酚、铅、铜、锌、镉、镍、高锰酸盐指数等,同时测量断面的水温、流量、流速、河深、河宽等水文参数,其中水温每间隔6h观测一次,统计计算日平均水温。 (3)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单位 监测时间:2019年8月8日~2018年8月10日 监测频率:共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 监测单位:山东嘉誉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4)监测分析方法

采用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推荐的方法。监测分析方法见表6.2-2。 表6.2-2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自然环境污染 1、水污染 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三氮”含量严重超标,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近年污染也明显加重,90年代的水质监测表明,氯化物、硫酸盐、化学耗氧量、“三氮”含量显著高于80年代。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也存在一定问题,全国水质普查全项合格率很低,约在10%。我国目前还有1.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南方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村饮用沟塘水、河水,其“三氮”含量高,与上消化道瘤高发密切相关。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2、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

中国最新水环境现状及将来应对措施

中国最新水环境现状及将来应对措施 在去年8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做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9.2%,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24.6%的重点湖泊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近海海域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而流域治理一直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难题,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公众对环境治理效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中国水环境质量现状 在最新的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中,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95.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85.1亿吨。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全国十大流域水质状况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丧失使用功能的水)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这些流域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要达到70%以上。 长江水系水质状况中,长江流域轻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9.4%、7.5%和3.1%。该流域城市河段中,螳螂川云南昆明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第6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6.1.1 监测布点 拟建项目排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入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最终排入赵牛河。为详细了解附近水体排碱干渠和纳污水体赵牛河的水质,共布设5个监测断面,搜集了1个省控断面;布置情况见表6.1-1和图5.1-1。 表6.1-1 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设置情况 6.1.2 监测项目 根据拟建项目可能外排废水水质,结合纳污河流环境功能,地表水监测项目确定为pH、COD Cr、BOD5、NH3-N、总氮、总磷、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共12项,同时记录各监测断面的流速、流量、河宽、水深及水温等水文参数。 6.1.3 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时间:2015年04月17~18日进行; 监测频率:连续监测2天,上午、下午各采样一次。 6.1.4 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表6.1-2。 表6.1-2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

6.1.5 监测结果 监测期间监测断面水文参数见表6.1-3,监测结果见表6.1-4。 表6.1-3 监测期间地表水水文参数 6.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2.1 评价因子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COD cr、BOD5、NH3-N、总磷、总氮、挥发酚、氟化物、硫酸盐、硫化物、氯化物、粪大肠菌群共12项。

6.2.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 ①对于随浓度增加污染程度增加的污染因子,其单因子指数计算公式为: S i ,j =C i ,j /C s ,i 其中:S i ,j 为第i 个水质参数在j 评价点的单因子指数; C s ,i 为第i 个水质参数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mg/L ; C i ,j 为第i 个水质参数在第j 评价点的实测浓度,mg/L 。 ②对于pH ,其单因子指数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pH ≤7.0 pH >7.0 式中:P pH -pH 的单因子指数; pH -pH 的实测值; pH sd 、pH su -分别为pH 评价标准的下限和上限。 6.2.3 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氯化物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评价标准详见表6.2-1。 表6.2-1 地表水评价执行标准 sd pH pH pH P -=0.70.7-0.70.7--su pH pH pH P =

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 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 姓名: 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093环境监测二班 指导教师: 答辩时间:年月日

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农村水污染是由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乡镇企业环保措施不足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多种因素构成。针对这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要从农村水环境问题存在自身特点入手,对症下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和城镇建设布局,并进行必要的环保普及教育等方式,把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来突破环保事业中存在的这一薄弱环节,使农村的水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生态农业乡镇企业环保意识 1、农村水污染状况及其成因 1.1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过去,我们一直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从而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而水污染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如: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质逐渐恶化等。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农村水污染成因 1.2.1农业生产本身 首先,从近年来的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这正是我们所常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

《环境学基础》-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5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 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 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 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 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 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水环境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水环境治理情况调研报告(5篇) (篇一) 根据省政协办公厅有关通知要求,4月,**市政协曾明生副主席带领“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专题调研组赴沙县、明溪县等地,听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沙县富口溪流域,**纸业铁路线泄洪沟、**纸业污水处理、**镇**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豆士溪、虬江东路排污口及明溪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瑶奢水质自动监测站、凯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夏阳村河道整治情况,专题研讨推进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对策和措施。现将此次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从**年开始对**溪、****溪和华兰溪、明溪渔塘溪、**碧溪、****和**溪、****等8条主要小流域水质进行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从近年监测结果看,仅**年11月份渔塘溪和**出现氨氮超标,其它年度各月份断面监测结果均未出现超标。 今年起,**市开展小流域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将**华兰溪、沙县豆士溪、永安巴溪、****和渔塘溪等37条水质较差,对干流水质影响较大的小流域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其中,**4

条、**8条、永安3条、沙县3条、**6条、**2条、明溪3条、清流3条、宁化2条、建宁3条,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除沙县豆士溪水质未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III类标准值外,其余均达标。总的看来,我市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较好。 二、做法和体会 **市“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是在排查流域污染隐患,分析水质现状,全面掌握流域污染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一河一策”的方法,制定下发治理方案,将各流域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化为具体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从而取得较好成效。**年,全市水污染治理共投入13.5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占24.3%,生活污染治理占33.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占10.8%,饮用水源保护投入占8.6%,其他治理投入占22.9%,共削减COD3157.7吨、氨氮855.96吨。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做好“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必须加强机制创新。一是实施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河段长体系,将水质差、污染重的小流域治理任务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组建“河长办”,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的“河长易信群”,建立“一图一册一策一考评”工作机制(一图:即河长责任区划图;一册:即河长花名册;一策:即对每条河流因地制宜编制综合整治方案,做到“一

地表水环境质量报告

2018年XX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报告 XX市XX区环境监测站 2018年12月

承担单位: 法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 审核: 审定: 现场监测负责人: 参加人员: XX区环境监测站(负责单位) 电话:传真:邮编:地址:

目录 1.项目由来 (1) 2.XX区基本概况 (1) 2.1自然环境 (1) 2.2社会环境 (3) 3.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6) 3.1河流断面水质监测 (6) 3.2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8) 4质量控制 (10) 5.监测结果 (10) 5.1河流断面水质 (10) 5.2饮用水源地水质 (13) 6.环境质量评价 (14) 6.1评价标准与方法 (14) 6.2评价结果 (15) 7.结论 (15) 8.建议 (16)

1.项目由来 为加强我区地表水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逐步建立我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的通知》(环发〔2014〕125号)要求,以及省厅《关于印发2015~2020年XX省农村环境监测方案的通知》(XX环〔2014〕94号)要求,开展XX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为XX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2.XX区基本概况 2.1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XX区地处XX东山区,位于北纬24 度,东经116 度附近,是在1988 年1 月XX地区改为XX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时,将原XX市(县级)的市区5 个街道和市郊5 个镇组建而成的市直辖县级区,于1988 年3 月正式成立。 2、地形地貌 XX区属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区,土壤主要属赤红壤土。XX区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总面积298.4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法律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法 律对策 一、全球范围内的水污染现状及原因 (一)世界水资源现状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存在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部分。世界水资源的构成:地球上水占70%的面积,其中海水占97.3%,可用淡水只有2.7%。在近3%淡水中77.2%存在雪山冰川中,22.4%为

土壤中和地下水(降水与地表水渗入)。只有0.4%为地表水,地表水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现如今,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据统计,目前水中污染物已达2千多种(2221)主要为有机化学物、碳化物、金属物,其中自来水里有765种(190种对人体有害,20种致癌,23种疑癌,18种促癌,56种致突变:肿瘤)。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 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比上年增加4.9%。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加4.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2%,比上年增加5.5%。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9.2万吨,比上年增加0.4%。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8.1%,比上年减少0.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9.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1.9%,比上年增加0.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3.0万吨,比上年增加2.5%。现阶段,我国不仅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还受到酸雨的侵害。 (三)水污染的原因 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

我国水环境状况及水污染控制措施研究

我国水环境状况及水污染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现阶段,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由于各个地区的水资源 总量都存在很大差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1]。在建设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 政府部门必须认识到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实现水资源的 充分利用,有效地改善水资源恶化、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我国水环境;水污染;控制措施 引言 环境保护中治理水污染,体现在污染控制、污水排放、循环利用工业水及调 整产业结构、对水资源进行节约保护等各个方面,但实际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诸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治理期间出现较多问题,从而使国内水污染治理想要达 到预期效果的难度较大。本文针对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将相 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作为参考依据。 1.我国水环境状况及危害分析 1.1国内水污染现状 当前国内的水资源质量不容乐观,不断恶化和降低的水环境及水质导致缺水 及其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导致不良社会影响 产生从而引发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往的调查结 果中显示根据水污染程度的严重状况将国内七大水系进行排序: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海河、辽河与淮河是受污染最严重的水系。将多项指 标综合考虑,可看出国内地表水资源的污染度已极为严重且质量与标准严重不符合,同时地下水资源也受到了污染,即使污染情况没有地表水的情况严重但状况 也依然不乐观。例如我国北方五省区的地下水资源和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不管 浅层还是深层地下水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某些城市和地区特别是城市排污河 两侧、灌溉区域的地下水污染情况更是十分严重,并且污染指数依然在不断上升。 1.2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首先水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到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作为人体主要组 成部分的水可将人体中如温度调节、营养输送、废物排泄等一切生理活动完成, 当人们摄取从污染水体中生长的动植物及受到污染的水体时会在体内聚集有害有 毒的物质,从而在短期和长时间内危害人体健康。卫生部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国内超过一半的人口被迫引用无法符合标准的水,这是诱发多种疾病爆发的因素。 其次除了人们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外,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水也使其自 身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受到污染水质的影响而导致巨大的 经济损失并额外增加了工业用水处理费用,农田中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数量及质 量也受到农田水分的严重影响,农田灌溉直接使用污染水或使用污染的天然水体 会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并导致减产,严重情况 甚至会导致颗粒无收。污水污染土壤后会导致土壤的功能作用在往后长时间中丧 失从而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2.水污染防治中需关注重点内容分析 2.1水污染防治意识 在过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多倾向于“先污染后治理”。即使到现在,许多地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上,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说明了在 意识层面上,对水污染防治工作不重视。上世纪50年代日本发现水俣病的问题,

2018年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年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

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