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护理查房(20200527111813)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喘证得诊断标准。 ⑴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⑵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⑶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⑷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 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得《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 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主要就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 扩张与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⑵有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得临床症状。 ⑶有肺气肿与(或)肺动脉高压得体征、 ⑷辅助检查X胸片、心电图检查有一项符合诊断标准、可予超声心电图以增加 诊断可靠性。 ⑸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血白细胞与(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或涂片可获得有价 值得病原。 具有以上1~3条加上X胸片或心电图符合诊断条件,排除其她心脏病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寒闭肺: 喘息,呼吸急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 2、表寒里热: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溲黄,便干。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 3、痰热遏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痰中带血,或目睛胀突,胸中烦热,身热,面红,有汗,咽干,渴喜冷饮,尿赤,或便秘。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4、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或脘闷,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舌质淡,苔厚腻色白,脉滑。 5、肝气乘肺: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声不著;平素常多忧思抑郁,或失眠,心悸,或不思饮食,大便不爽,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舌质淡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而数。 6、水凌心肺: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或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淡胖或胖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青筋显露,苔白滑。脉沉细或带涩。 7、肺气虚: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或咳呛

支气管哮喘护理查房

支气管哮喘 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气体流速受限、气道阻力增加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顺畅、无胸闷、气促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紫绀等情况。针对哮喘患者凌晨发作和加重特点,要加强后半夜床旁巡视。 2、了解患者复发哮喘的病因和过敏源,避免诱发因素。将患者安 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 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 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用刺激性气味强 的消毒液。 3、发作时要取合适体位,半卧位或坐位,衣着宽松、温暖。 4、按医嘱给与吸氧2~4 L/min。 5、重症哮喘发作期间,营养消耗特别多,患者体内水分、蛋白质 等大量丢失,应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劝其少食多餐, 避免过饱、太甜、太咸,过于油腻的食物摄入。对有某食物过敏 者劝其忌食。 6、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法、缩唇呼吸法等呼吸功能锻炼,以改 善肺通气。 7、按医嘱定时给与支气管舒张剂、激素等药物,并注意评估其效 果及不良反应。 效果评价:患者胸闷、气促有所缓解。(4.3) 2、焦虑——与呼吸困难、哮喘发作伴濒死感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1、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主动向病人介绍病室环境及医护人员,消除其陌生感和紧张感。 2、加强巡视、注意安慰病人、向病人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以缓 和其紧张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 3、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时,设法分散病人注意力,指导病人进行深 而慢的呼吸,以缓解症状。 4、指导、教育病人家属尽其最大努力帮助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和 后顾之忧。 效果评价:患者情绪稳定。(4.3)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减少和癌肿消耗有关。 预期目标:改善营养和全身状况。 护理措施:1、发作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勿勉强进食。 2、补充电解质,嘱病人进食含钾的食物,例如香蕉、橙汁等食物, 并遵医嘱予以补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钾以调节水电解质紊乱,适当 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严密观察有无体重明显下降。 效果评价:患者食欲有所增加,摄入基本正常,无脱水征象。(4.8) 4、活动无耐力——与哮喘反复发作出现的疲惫、呼吸困难有关。

中医院护理部内一科喘证的护理查房

喘证的护理查房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一、护理评估 (一)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量社会状况。 1、心肺气虚证: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动则加剧,食少纳呆,咳嗽喘促,心悸怔忡,面色表灰。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 2、心肾阳虚证:心悸气短,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尿少浮肿,面色表紫,唇青舌黯。苔白,脉沉细,或弱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口干舌燥,失眠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4、气虚血瘀证:心悸怔忡,胸胁作痛,腹胀痞满,咳嗽气短,两颧暗红,口唇紫绀,浮肿尿少。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或结代。 5、痰饮阻肺证:心悸气短,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咯出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腹胀纳呆。苔白腻,脉弦滑。 6、痰热壅肺证:发热口渴,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色黄或痰白粘稠难咳,心悸尿黄量少,浮肿。舌红苔黄,脉滑数。

7、水凌心肺证: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青唇紫,舌胖暗,苔白滑,脉沉细。 8、阳气虚脱证:呼吸喘急,呼多吸少,尿少浮肿,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面色苍白或灰喑,张口抬脚,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谵妄。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或坐位。 2、保持病房安静,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保证病人休息与睡眠。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病护理 1、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的变化。 2、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吐粉红色泡沫痰、面白唇紫、表情淡漠、泠汗肢厥、脉微欲绝、烦躁心悸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病情允许可用缓泻剂或遵医嘱低压灌肠。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四)饮食护理

中医护理查房内容

中医护理查房内容要求 一、基本资料:要求用中医术语描述病人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 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时主要症状、体征描述、入院方式、入院时查体(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人的阳性体征及专科(专病)的阳性体征、既往史、辅助检查的阳性体征等)。 二、疾病诊断:中医诊断 (辨证分型) 西医诊断 三、中医治则;中西医目前治疗用药情况。 四、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1、护理诊断/问题及相关因素:尽量提与中医有关的相关因素。 2、针对诊断提出预期结果,采取具体护理措施(主要体现中医特色辨证施护内容)。 ①一般护理要点(病情观察、给药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临证施护) ②健康指导:包括功能锻炼。 ③特殊指导(特殊治疗、检查等) { 3、效果评价。 备注: 1、给药护理方面:重点是服用中药、中成药、西药方面的用药指导及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方法。 2、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按照护理部上次下发的范例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加中医症状描述,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突出中特色。

中医护理查房范例 一、简要病史 患者陶xx,男,7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心累气紧16年,复发加重3天入院。入院前3天患者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加重,咯白色稠痰,量中等,不易咯出,伴明显心累气紧,活动后加重,在家自服药及使用“舒利迭”、“思力华”以及家用氧疗及无创呼吸机通气后,心累气紧无明显缓解,且有逐渐加重趋势,伴阵发性精神异常、胡言乱语,遂来院就诊,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收入院。扶入病房,精神差,神清语晰,形体消瘦,慢性病容,高枕卧位,呼吸稍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纳食差,不寐,二便正常。测体温℃,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4/58mmHg。 患者既往体键,1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对磺胺过敏;抽烟40年,每日约20支,大学文化。 入院后血常规:WBC:*109/L,N:%,RBC:*1012/L,HGB:154g/L。电解质:二氧化碳39mmol/L,CL:92mmol/L。肾功:尿素氮:L,肌酐:109umol/L。肝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4u/L。血脂:总胆固醇:L。心肌酶:CK:320IU/L,CK-MB:35U/L,羟丁酸脱氢酶:201U/L。血气分析:PH:,PCO2:,PO2:,BE:L。 二、诊断: 中医诊断:久咳(风热犯肺证)。 —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 三、诊疗情况: 中医选用慢支Ⅱ号方以清热宣肺,祛痰止咳。 西医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炎及舒利迭、噻托溴胺、多索茶碱解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