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饮料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饮料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软饮料的概念与分类

(一)饮料的定义

饮料是经过加工制作,供人饮用的食品,以提供人们生活必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达到生津止渴和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二)饮料的功能

1、消暑解渴

2、醒神兴奋

3、味感需要

4、补充营养

5、保健疗效

(三)饮料的分类

由于消费习惯、生产工艺、包装形式各异,从而导致分类方法各异,至今尚无世界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是否含酒精分为两类:

含酒精饮料(硬饮料):包括啤酒、果露酒、葡萄酒、黄酒、蒸馏酒等。

不含酒精饮料(软饮料):并非完全不含酒精,如香精的溶剂、发酵饮料等均可能含有微量酒精。

2、按产品组织形态分为三类:

固体饮料:是指水分含量在5%以下,具有一定形状,经冲溶后才能饮用的饮料。

共态饮料:是指那些既可是固态,又可是液态,在形态上处于过渡状态的饮料。

液态饮料:是指那些固形物含量为5%--8%(浓缩者达30%--50%),无一定形状,容易流动的饮料。

(四)软饮料的分类

何为软饮料,国际上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不含酒精的饮料即为软饮料(soft drinks)。但各国规定差异较大。

美国软饮料法规规定为:软饮料是指人工配制的,酒精(用作香精等配料的溶剂)含量不超过0.5%的饮料。但不包括果汁、纯蔬菜汁、乳制品、大豆乳制品、茶叶、咖啡、可可等以植物性原料为基础的饮料。

日本没有软饮料的概念,称为清凉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水果饮料、固体饮料,与美国法规差异最大的是将天然果汁列入软饮料,但又不包括天然蔬菜汁。

英国法规定义为“任何供人类饮用而出售的需要稀释或不需要稀释的液体产品”。包括:各种果汁饮料、汽水(苏打水、奎宁汽水、甜化汽水)、姜啤以及加药或植物的饮料;不包括水、天然矿泉水(包括强化矿物质的)、果汁(包括加糖和不加糖的、浓缩的)、乳及乳制品、茶、咖啡、可可或巧克力、蛋制品、粮食制品(包括加麦芽汁含酒精的,但不能醉人的除外)、肉类、酵母或蔬菜等制品(包括番茄汁)、汤料、能醉人的饮料以及除苏打水外的任何不甜的饮料。

欧盟其它国家的定义与英国基本相似。

中国GB10789-1996规定:软饮料是指不含乙醇或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料制品,又称不含酒精饮料或非酒精饮料。根据BG10789-1996,按照原辅料或产品形式的不同,将软饮料分为以下十类:1、碳酸饮料类2、果汁(浆)及果汁饮料类3、蔬菜汁饮料类4、含乳饮料类5、植物蛋白饮料类6、瓶装饮用水类7、茶饮料类8、固体饮料类9、特殊用途饮料类10、其他饮料类

二、我国软饮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经济地位和现状

1、我国软饮料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1)产量大幅度增长(2)质量稳步提高(3)品种丰富多彩、包装不断更新、设备日益完善(4)生产规模化、企业集团化、产品名牌化初见成效(5)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各类标准逐渐完善

2、我国软饮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的总体起点不高,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低,经济效益差。(2)品种仍嫌单调,结构不合理,假冒伪劣现象严重。(3)国家投入偏少,企业包袱沉重,资金短缺。(4)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的严重冲击。(5)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6)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研发能力弱。

(二)我国软饮料行业的发展前景

1、发展前景

我国软饮料的生产消费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年人均消费量约10kg,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30,因而发展前景诱人。更不说还可开拓国际市场。

2、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当今世界对食品和饮料的总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四化” —多样化、简便化、保健化、实用化。“三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二高”—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一无”—无添加剂(防腐剂、香精、色素等)。

面对我国已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展我国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优势,遵循天然、营养、同归自然的发展方向,适应消费者对饮料多口味的需要,积极发展果蔬汁、植物蛋白饮料、饮用天然矿泉水、乳、茶等天然饮料,并继续改进饮料包装,大力推广饮料主剂“集中生产,分散罐装”的产业政策。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形成主剂生产厂与灌装厂专业化协作。重点扶持名优产品,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打造我国饮料的民族品牌,积极开拓国

三、软饮料工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软饮料工艺学是食品工艺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应用学科。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软饮料生产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工艺方法的一门学科。

软饮料工艺学不是一门简单的技艺学问,它需要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等诸多学科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要求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1复习思考题

1.简述水在软饮料生产中的重要性。

2.简述软饮料用水对水质的一般要求。

水是软饮料生产最主要的原料,占80%-95%,水是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保证软饮料用水的质量极为重要。软饮料用水除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表1-5)外,还应强调如下指标,见表1-6。

表1-6 饮用水和饮料用水在指标上的差异

指标饮用水饮料用水

浊度(度)<3 <2

色度(度)<15 <5

总固形物(mg/l)<1000 <100

<450 <500

总固形物(以CaCO3计)

(mg/l)

铁(以Fe计)(mg/l)<0.3 <0.1

高锰酸钾消耗量(mg/l)--- <10

总碱度(以CaCO3计)(mg/l)--- <50

游离氯2(mg/l)--- <0.1

致病菌--- 不得检出

注:1.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

2.在与水接触30min后不低于0.3mg/l,集中式除出水厂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

3.什么是水的硬度、碱度,说明水的硬度、碱度对饮料生产的影响。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硬度的大小由水中所含的Ca2+、Mg2+的多少决定。硬度的分为: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主要是水中的Ca(HCO3)2、Mg(HCO3)2和MgCO3等盐类,经加热大部分可变成溶解度很小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是指水中的非碳酸盐如CaC l2、MgC l2、CaSO4、MgSO4造成的硬度。加热煮沸不能沉淀。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

硬度的表示方法:德国度(0d):1L水中含有相当于10mg的CaO,定义为1德国度(10d)。我国的表示方法与德国同。水的碱度:是指水中能与H+结合的物质的总量。主要由NaOH、Ca(OH)2、NH3、碳酸盐、碳酸氢盐、硅酸盐、磷酸盐等构成。在水中以OH-、CO32-、HCO3-、PO43-等离子形式存在,单位以mmol/L表示。其中:OH-的含量称为氢氧化物碱度;CO3-2的含量称为碳酸盐碱度;HCO-3的含量称为碳酸氢盐(重碳酸盐)碱度。水中OH-、CO32-、HCO-3的总含量称为水的总碱度。水中一般不含OH-;CO32-的含量也较低,只有在有碳酸钠、碳酸钾存在而使水呈碱性时,才有CO32-的存在;此外,OH-和HCO-3不能同时存在,因为二者将结合成碳酸盐和水。所以天然水中一般只有碳酸氢盐(重碳酸盐)碱度。

水的硬度与碱度的关系: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总碱度通常与暂时硬度相符。

(1)总碱度大于总硬度时,说明水中存在OH-、CO32-,属于碱性水;

(2)总碱度小于总硬度时,说明水中存在Ca2+、Mg2+的氯化物,基本上不存在OH-、CO32-,属于非碱性水。如果Ca2+、Mg2+和OH-、CO32-同时存在,则会发生沉淀。

(3)总碱度等于总硬度时,说明水中只含有Ca2+、Mg2+的碳酸氢盐。

水的硬度与碱度对软饮料生产的影响:

(1)硬度的影响:钙镁离子与有机酸反应产生沉淀,影响产品感官;非碳酸盐硬度过高时,使饮料出现盐味;在加工容器、管道、锅炉内形成水垢。

(2)碱度的影响:与金属离子反应形成水垢,并产生不良气味;和有机酸反应,改变饮料的糖酸比与风味;影响碳酸饮料的二氧化碳溶解量;使饮料酸度下降,造成微生物感染;生产果汁型碳酸饮料时,与果汁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4.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有那些?分别说明石灰软化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的软化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石灰软化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

(一)石灰软化法是饮料工业中常用的硬水软化法,主要有石灰软化法、石灰—纯碱软化法、石灰—纯碱—磷酸三钠软化法等三种方式。

1、石灰软化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碳酸盐硬度较高,非碳酸盐硬度较低的水;不要求高度软化的水;作为离子交换法的前处理。

软化原理:

CaO+H2O→Ca(OH)2(生石灰→熟石灰) a

Ca(OH)2+CO2→CaCO3↓+H2O b

Ca(OH)2+Ca(HCO3)2→CaCO3↓+H2O c

Ca(OH)2+Mg(HCO3)2→CaCO3↓+Mg(OH)2↓ d

Ca(OH)2+MgCO3→CaCO3↓+Mg(OH)2↓ e

Ca(OH)2+NaHCO3→CaCO3↓+Na2CO3 + H2O f

反应式a除去了二氧化碳,有利于c、d、e的进行,f是水中碱度大于硬度时才会出现。石灰软化法除除去碳酸盐硬度外,还可除去部分铁和硅的化合物。

石灰添加量

56DX(Hca+H Mg+CO2 +0.175)

公式法:G=—————————————

KX103

式中:G——石灰消耗量(kg/h);56——CaO的摩尔质量;D——软化水量(t/h);Hca——原水中的钙硬度(mol/L);

H Mg——原水中的m镁硬度(mol/L);CO2——原水中游离CO2量;0.175——石灰的过剩量;K——石灰的纯度。

经验法:每降低一吨水中的暂时硬度10,需加CaO10g,每降低水中CO2浓度1mg/L,需加CaO1.27g。

经石灰软化后,一般可将碳酸盐降至0.2-0.4mmol/L,碱度降至0.4-0.6mmol/L,原水中的铁残留量小于0.1mg/L。

2、石灰纯碱(苏打)软化法

适用范围:用于总硬度大于总碱度的水,对钠盐含量要求不高的水。

软化原理:石灰除去碳酸盐硬度,苏打除去非碳酸盐硬度。反应式见P27。

纯碱(苏打)消耗量

106XD(H永+a)

经验公式:G=——————————

E

式中:G——纯碱消耗量(g/h);D——软化水量;106——Na2CO3的摩尔质量;a——纯碱的过剩量(mol/L);E——纯碱的纯度(%)。

石灰—纯碱—磷酸三钠软化法

特点:此法以石灰—纯碱作为基本软化剂,以少量的磷酸三钠作为辅助软化剂,同时通入蒸汽加热,并加入混凝剂。方法较新,效果较好。

原理:用石灰—纯碱除去大部分钙镁离子,残存的钙镁离子则通过与磷酸三钠反应生产磷酸盐沉淀除去,从而使水得到软化。

(二)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能力,按水处理的需要交换水中的离子,从而使水达到使用要求的方法。

1、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一般根据离子交换树脂所带的化学功能团的性质进行分类,所带的化学功能团能与水中阳离子交换的叫阳离子交换树脂;能与阴离子交换的叫阴离子交换树脂。由于树脂上化学功能团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不同,又可把阳离子交换树脂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树脂;把阴离子交换树脂分为强碱性和弱碱性树脂。见表1-9。

2、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水的工作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由有机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多孔海绵状高分子化合物。在构成网络的主链上有许多活动的化学功能团,这些功能团由带电荷的固定离子和以离子键与固定离子相结合的反离子所组成。树脂吸水膨胀后,化学功能团上结合的反离子与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除去水中需要除去的离子。反应式见P29。

生产中一般将几组离子交换树脂串联使用,经几组树脂反复处理后,水的硬度和碱度都能得到较好控制。含盐量可降至5-10mg/L以下,硬度接近0,pH值近中性。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性能

(1)交换容量:指一定数量的树脂可交换离子的数量,分为:

全交换容量(E全)——树脂交换基团所有可交换离子全部被交换时的交换容量。数值上等于交换基团中阴(阳)离子总数,单位为mg/ml(湿树脂)或mg/g(干树脂)。

工作交换容量(E工)——树脂在动态工作状态下的交换容量。单位为mg/ml(湿树脂)或mg/g(干树脂)。

(2)交换性能:离子交换树脂对于水中不同离子的交换能力是不相同的,易于吸附某些离子而难于吸附另一些离子,也就是说具有离子交换的选择性。一般说来,在常温、低浓度下,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越容易被吸附交换,如三价离子比二价离子易被吸附;同价离子原子量越大,则越容易被吸附;但在高浓度下,树脂的选择吸附性消失。

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

阳离子树脂多用盐酸浸泡清洗再生,也可用5%以下的硫酸溶液再生。阴离子树脂则多用氢氧化钠再生,对于高交换量、易再生的弱碱性阴离子树脂也可用纯碱、氨水进行再生。

(三)反渗透法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膜分离技术,对于原水中的有机物、金属氧化物、微生物及胶体物质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

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半透膜是只能让溶液中的溶剂单独通过而不让溶质通过的选择透性膜。当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就会透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一侧,这种现象叫渗透。由于渗透作用,溶液的两侧在平衡后会形成液面的高度差,有这种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叫渗透压。如果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就会由浓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进入稀溶液中,这种现象称为反渗透。P34图1-1。

反渗透作用的结果,使浓溶液变得更浓,稀溶液变得更稀,最终达到脱盐的目的。

反渗透主要是利用溶剂或溶质对膜的选择性原理,在反渗透过程中虽然与膜的微孔孔径大小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取决于膜的选择性。当膜表面孔的直径小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直径时,溶质依然可以分离,这说明筛分过滤原理对反渗透是不适用的。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吸附和扩散有关,除与膜孔的大小、结构有关外,还与膜的化学、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即与组分和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反渗透分离过程中化学因素(膜及其表面特性)起主导作用。

反渗透膜的分离(脱盐)机理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许多学者先后对不对称反渗透膜和离子性渗透膜提出了多种透过机理和模型,不同程度地解释了膜的透过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氢键理论及扩散模型:氢键理论最早是由Reid等人提出,该理论认为在醋酸纤维膜中,在压力的作用下,溶液的水分子和醋酸纤维素的活化点——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原来水分子间的氢键断开,解离出来的水分子转移到下一个活化点并形成新的氢键,通过这样一连串的氢键形成与断开,使水分子离开膜表面的致密活性层而进入膜的多孔层,导致毛细管水过量,这些过多的水分子便自由地流出膜外。

氢键理论指出,用作反渗透的膜材料必须是亲水性的并能与水形成氢键,水在膜中的迁移主要是依靠扩散作用。氢键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将水和溶质在膜中的迁移仅归结于氢键的作用,而忽略了溶质——溶剂——膜材料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另外,溶质在孔壁与孔中心部位的流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流动类型会造成不同的分离特性。

②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理论

Sourirajan提出了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理论。以氯化钠水溶液为例,当溶液与高分子多孔膜接触时,膜的界面性质使膜的表面能选择性的优先吸附水而排斥氯化钠,于是在膜与界面附近的溶液浓度急剧下降,界面上形成一层被膜吸附的纯水层。在外界压力作用下,优先吸附的水通过膜,溶质则滞留下来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图19为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理论模型(表面力-孔流动模型)示意图。

显然这种现象与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有关。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理论给出了选择和制备反渗透膜的依据,即膜材

料对水要优先选择性地吸附,对溶质要有选择性地排斥。

③溶解扩散理论

Lonsdale和Riley等用扩散理论解释了反渗透现象。该理论假定膜是无缺陷的“完整膜”,溶剂与溶质透过膜的机理是由于溶剂与溶质在膜中溶解,再在化学位差的推动下,从膜的一侧向另一侧扩散,这种扩散服从菲克(Fick)定理,即物质的透过率取决于扩散系数及其在膜中的溶解度。溶质的扩散系数一般都较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小得多,因此,在外压下水分子在膜中的扩散速度比溶质的扩散速度快得多,故水分子的透过率也大得多。

此理论是将膜定义在完整膜(实质是指均质膜)的基础上,它忽略了膜结构对膜性能的影响。另外,用溶质扩散理论还不能解释有些膜材料对水具有高吸附性和低渗透性,而另一些膜材料对水具有低吸附性,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现象。

④扩散—细孔流理论

Sherwood等提出了扩散—细孔流理论。该理论认为膜的表面存在细孔,水能透过细孔,溶质也能通过溶解扩散透过细孔。膜的透过特性取决于细孔流及水、溶质在溶胀膜表面中的扩散系数。通过细孔的溶液量与整个膜的透水量之比愈小,同时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与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之比愈大,则膜的选择性就愈好。该理论对透过现象的解释介于溶解扩散理论与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理论之间。

⑤自由体积理论

Yasauda等提出了膜的自由体积理论。膜的自由体积包括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和水的自由体积两部分。

聚合物的自由体积是指在无水溶胀的无规则高分子线团堆筑而成的膜中,未被高分子占据的空间;水的自由体积是指在水溶胀的膜中纯水所占的空间。水可以在膜的自由体积中迁移,而盐只能在水的自由体积中迁移,从而使膜具有选择性。膜的自由体积并不是膜结构中固定的孔洞而是水溶胀性膜中由于高分子运动起伏波动而产生的孔隙和孔道,它们的尺寸、形状可以连续变化,水在这些空隙和孔道中迁移。不过有些研究却表明:膜的含水率与膜的透过特性无良好的相关性。

反渗透膜的性能

反渗透膜对水中各种杂质的去除能力见表1-10,各种膜的透水量和脱盐性能见表1-11。

表1-10 反渗透膜对杂质的去除能力

离子去除率(%)离子去除率(%)离子(或杂

质)

去除率(%)

Mn2+ Al3+ 95~99

95~99

S042-

C032-

90~99

80~95

N02-

B02-

50~75

30~50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汇总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第一章 1、食品的分类?按照加工方法: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盐渍食品、烟熏食品和辐照食品;按照原料分类:果蔬食品、粮油食品、肉禽食品、乳制品等 2、食品的风味是指_香气_、滋味和_口感。 3、抑制食品变质因素活动的保藏方法有那些?冷冻保藏、干制保藏、腌制、糖渍、熏制、使用化学品保藏、采用改性气体保藏。 4、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微生物、害虫和鼠类;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褐变、氧化作用;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氧;其他因素:机械损伤、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 5、Aw的定义?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食品中,指某些食品体系中,内部水蒸气与同温度下纯水蒸汽压只比,即Aw=P/Pa。 6、中间水分食品?水分活度Aw在0.65~0.85之间的食品称为中间水分食品,又称半干半潮食品 7、参与褐变的氧化酶有几种?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酚酶或多酚氧化酶 8、属于非酶褐变的氧化变质有那几种?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食品成分与容器发生反应

9、温度系数Q10?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 10、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那几种?结合水和游离水 11、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食品中酶的活性,对微生物和酶控制的方法有?(1).微生物的控制: 热杀菌、控制水分活度、控制水分状态、控制pH值、控制渗透压、烟熏、改变气体成分、化学添加剂、辐射杀菌、微生物发酵(2). 酶的控制:①加热处理②控制pH值③控制水分活度 12、商业无菌?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货架寿命。 13、温度和水分对食品腐败变质有何影响?降低食品的环境温度,能降低食品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减缓微生物生长繁殖,延缓食品的质量变化,延长储藏寿命;降低水分活度:可以减缓食品劣变速度,水分活度过小,会引起食品干缩僵硬或质量损耗 14、栅栏技术、栅栏因子、栅栏效应?栅栏因子:利用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酸化(pH值)、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保存食品,这些因子称为栅栏因子;栅栏技术:利用栅栏因子保存食品的技术称为栅栏技术;栅栏效应:利用单个或多个栅栏因子,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使食品从微生物学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全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3-1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3-80a、b、c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分别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答: a) 误差原因: 1)由于细长轴工件的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细中间粗的鼓形。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工件刚度最大,变形最小,切去的金属层厚;中间工件刚度最小,变形最大,切去的金属层薄。 2)误差复映 减小误差的措施: 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提高工件的刚度,比如改为反向进给,使工件由轴向受压变为轴向受拉。 b) 误差原因: 1)机床的刚性较差。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机床变形较大,切去的金属层薄;中间机床变形较小,切去的金属层厚。因此因工件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鞍形。 2)误差复映 减小误差的措施:

1)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减小载荷及其变化 2)减小误差复映系数或减小毛坯形状误差 c) 误差原因: 1)机床导轨与主轴不平行 2)主轴回转误差中的倾角摆动 3)尾座偏移(前后顶尖连线与导轨扭曲) 减小误差的措施: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并给以充分冷却和润滑,以减少切削热。提高导轨副的导向精度。 3-2 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 D:工件直径;ΔDy,ΔDz工件直径误差;Δy: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弯曲;Δz: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 车刀垂直安装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垂直方向。因此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的影响较大

食品工艺学习题分章及答案模板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食品的质量因素包括感官特性、营养质量、 卫生质量和耐储藏性。 第二章食品的低温保藏 一、名词解释 1.冷害——在冷藏时, 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 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 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2.冷藏干耗( 缩) : 食品在冷藏时, 由于温湿度差而发生表面水分蒸发。 3.最大冰晶生成带: 指-1~-4℃的温度范围内, 大部分的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二、填空题 1.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2.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1~8℃, 冻藏温度一般是-12~-23℃, -18℃最佳。 三、判断题 1.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 √ )

2.冷却率因素主要是用来校正由于各种食品的冷耗量不同而引起设备热负荷分布不匀的一个系数。( ×) 3.在-18℃, 食品中的水分全部冻结,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 原理: 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4.相同温湿度下, 氧气含量低, 果蔬的呼吸强度小, 因此果蔬气调保藏时, 氧气含量控制的越低越好。( ×) 原理: 水果种类或品种不同, 其对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要求不同。如氧气过少, 会产生厌氧呼吸; 二氧化碳过多, 会使原料中毒。 5.冷库中空气流动速度越大, 库内温度越均匀, 越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 原理: 空气的流速越大, 食品和空气间的蒸汽压差就随之而增大, 食品水分的蒸发率也就相应增大, 从而可能引起食品干缩。 四、问答题 1.试问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 微生物( 细菌、酵母和霉菌) 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 以便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 答: ( 1) 温度的高低 ( 2) 降温速度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汇总版分析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汇总版 第一章 1. 按保藏原理划分的保藏方法有几种? 答:按照食品保藏的原理可将现有的食品保藏方法可分为下述四类: (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冷却保藏、气调保藏、冻结保藏 (2)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达到食品保藏目的的方法:干制保藏 (3)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腌渍保藏、烟熏保藏、发酵保藏 (4)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商业杀菌、巴氏杀菌 2. 什么是栅栏技术(效应)?通常设置的栅栏因子有哪些?如何决定强度?P237 亦可称为组合式的抑菌技术,是结合一种以上食品保藏因子共同保障食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营养强化的食品本身提供微生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必须增加栅栏的强度,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栅栏因子: 1.物理性栅栏:温度(杀菌、杀菁、冷冻、冷藏);照射(UV 、微波、离子);电磁能(高电场脉冲、振动磁场脉冲);超音波;压力(高压、低压);气调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CO2包装);活性包装;包装材质(积层袋、可食性包膜)。 2.物理化学栅栏:包括水活性(高或低);pH值(高或低);氧化还原电位(高或低);烟熏;气体(CO2、O2、O3);保藏剂(有机酸、醋酸钠、磷酸钠、己二烯酸钾…等等) 3.微生物栅栏:包括有益的优势菌;保护性培养基:抗菌素、抗生素。 4.其他栅栏:包括游离脂肪酸、脱乙酰壳多糖、氯化物。 决定强度: 1.从产品微生物环境和总数量上考虑 2.尽可能保持鲜品原有的色泽和外观 3.充分体现鲜品的风味特征 4.根据产品特性及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点设置栅栏限值 应用: ?食品要达到可贮性与卫生安全性 ?其内部必须存在能够阻止食品所含腐败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 ?这些因子通过临时和永久性地打破微生物的内平衡 ?从而抑制微生物的致腐与产毒,保持食品品质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路线: 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 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 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 一种效应。 3、全合成: 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 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 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 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 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 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 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 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 (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 (2)生产成本因素, (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 (4) 环境保护的考虑, (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 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答: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精加工阶段 精密、超精密或光整加工阶段 2.工人 工作地点 3.基本 辅助 4.封闭性 5.铰孔(或浮动镗刀块镗孔) 6.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7.定心 偏心 8.5 4 9.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10.工件 机床 11. ±3σ 12.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3 拉 14.金相组织 残余应力 15 增大 16 越小 17 回火 退火 18 较好 19 最差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 1.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大多数(或所有)其它表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可以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 2.成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调整法加工, 若毛坯硬度不均匀将造成切削力的变化较大,使工艺系统变形变化较大,将造成加工后尺寸不一。 3.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因为:1)刀具刃口表面粗糙度会“复印”在工件表面上,所以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2)在低、中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或鳞刺,提高切削速度有利于抑制积屑瘤或鳞刺的产生,从而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4.“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是由修配装配法发展成的。“误差抵消法”是由调整装配法发展成的。 四、分析题 1.b 结构工艺性好。 槽与沟的表面不应与其它加工面重合,这样可以减少加工量;改善刀具工作条件;在已调整好的机床上有加工的可能性。 2.b 结构工艺性好。 孔的位置不能距壁太近。图b 可采用标准刀具和辅具,且可提高加工精度。 3. x ρ y ρ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思考题(包括答案,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食品的质量要素主要有哪些? 感官特性;营养;卫生;保藏期。 3. 食品变质主要包括食品外观、质构、风味等感官特征,营养价值、安全性、审美感觉的下降,食品加工中引起的变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污染细菌有:假单胞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肠杆菌、霉菌等 (2)酶的作用:主要包括脂肪酶、蛋白酶、氧化还原酶、蔬菜水果中的多酚氧化酶诱发酶促褐变;肌肉中的氧化酶促进肌糖元分解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尸僵。 (3)化学物理作用:热、冷、水分、氧气、光、及时间的条件下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引起变色、褪色、脂肪氧化、淀粉老化、维生素损失、蛋白质变性等。 4.什么是食品加工? 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方法或过程。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1.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1.1.结合水是指不易流动、不易结冰(即使在-40度下),不能作为外加溶质的 溶剂,其性质显著不同于纯水的性质,这部分水被化学或物理的结合力所固定。结合水又分为化学结合水、吸附结合水、结构结合水和渗透结合水。 1.2.自由水(游离水)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容易结冰也能溶解 溶质的这部分水,又称为体相水。

2.名词解释: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干制:经加热蒸发脱水,使食品水分含量在15%以,其他性质发生极小变化 的干燥方法称为干制. ●食品干藏: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 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的一种方法。 ●E RH(相对平衡湿度):食品及不发生解吸也不发生吸附,此时空气的湿度称 为相对平衡湿度ERH,数值上用AW表示,对应食品中的水分为平衡水分。 ●M SI:在一定温度下,以AW水分含量所做的曲线成为MSI(水分吸附等温线)反应了食品平衡水分含量与外界的空气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 ●吸附:当食品水分的蒸汽压低于空气的蒸汽压时,则空气中的蒸气会不断地 向食品表面扩散,食品则从它表面附近的空气中吸收水蒸气而增加其水 分,这一吸水过程叫吸附。 ●解吸:当空气中的蒸汽压比食品的蒸汽压低时,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 水分下降,这一现象为解吸。 ●滞后现象:相同水分含量解吸的AW比吸附的AW低(食品重新吸水的能力变 弱) ●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的现 象。 ●导湿温性:食品受热时,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是液态或气态)从高 温处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 结构、成分以及其他可见因素等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 的程度来表示,或用复水比、复重系数等来表示: a)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各种微生物都有它自己生长最旺盛的适宜Aw, Aw下降,它们的生长率也下降,最后,Aw还可以下降到微生物停止生长的水平,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细菌0.94-0.99,霉菌0.80-0.94,耐盐细菌0.75,耐干燥和耐高渗透压酵母0.60-0.65,在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

第一次 1. 2. 如下图所示为某航空发动机油泵齿轮轴,齿轴端面粗糙度为Ra=0.8,淬火后用看火花磨削法,磨削端面1和端面2,设磨削余量Z 1=Z 2=0.1±0.02mm ,求磨削前的车削工序尺寸A 1和A 2。 3. 作业三:如图所示,终加工时铣缺口须保证尺寸 和 mm,按调整法加工:试计算调整尺 寸(铣缺口时的工序尺寸 0.20010+00.05 5 -φ

第二次 1. 何谓加工精度?何谓加工误差?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一批工件的内孔(0.025045mm φ+) ,加工后测得尺寸为45.01~45.023mm φφ,试问该批工件的加工误差及大小和最小加工误差为多少? 3.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 普通车床主轴前端锥孔或三爪卡盘夹爪的定心表面,出现过大的径向跳动时,常在刀架上安装内圆磨头进行自磨自的修磨加工,修磨后的定心表面,其径向跳动量确实大为减小,试问:(1)修磨后是否提高了主轴的回转精度?为什么? (2)在机床主轴存在几何偏心的情况下,以精车过的轴套工件的外圆定位,来精车轴套内孔时,会产生怎样的加工误差? 5. 中心距为2000mm 的M131外圆磨床的导轨,经过测量其水平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此项误差影响吗,试分析计算磨削1000mm 长的光轴将产生的最大圆柱度误差?又如何调整机床可以使产生的圆柱度误差为最小? 第三次作业: 1.什么是原理误差?试分别举出三种近似加工运动和近似刀具轮廓的例子。 2.近似加工运动原理误差与机床传动链误差有什么区别? 3.简述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的特点、应用和各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实际分布曲线符合正态分布时能说明什么问题?又σ6

食品工艺学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水分活度的概念 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为水分活度Aw。 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吸附等温线。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对微生物: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在Aw<0.6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对酶: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0.75~0.95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在Aw<0.65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0.15以下;对其它反应:①Aw下降时,以水为介质的反应难以发生②Aw下降时,离子型反应的速率减小③Aw 下降时,水参加的反应速率下降④Aw下降时,水影响酶的活性及酶促反应中底物的输送。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食品种类、水分存在的量、含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原因:1.食品解吸过程中的一些吸水部分与非水组分作用而无法释放出水分。 2.食品不规则形状产生的毛细管现象,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要不同的蒸汽压 (要抽出需要P内>P外,要填满即吸着时需P外>P内)。 3.解吸时将使食品组织发生改变,当再吸水时就无法紧密结合水分,由此可 导致较高的水分活度。 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干制是指食品在热空气中受热蒸发后进行脱水的过程。在干燥时存在两个过程: 食品中水分子从内部迁移到与干燥空气接触的表面(内部转移),当水分子到达表面,根据空气与表面之间的蒸汽压差,水分子就立即转移到空气中(外部转移)——水分质量转移;热空气中的热量从空气传到食品表面,由表面再传到食品内部——热量传递。干燥是食品水分质量转移和热量传递的模型。 简述干制过程特性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干燥速率变大后又逐渐变低,食品温度也在不断上升。 如何控制干燥过程来缩短干燥时间? (1)温度: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提高空气温度,在恒速期干燥速度加快,在降速期也会增加(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在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加速,对降速期没有影响(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越快;对降速期无影响。(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大气压力影响水的平衡,因而能够影响干燥,当真空下干燥时,空气的蒸汽压减少,在恒速阶段干燥更快。但是,若干制由内部水分转移限制,则真空干燥对降率期的干燥速率影响不大。适合热敏物料的干燥 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 温度:温度提高,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受热导致产生更高的汽化速率;对于一定水分含量的空气,随着温度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 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N=Qn(1+α)(1+β)=(1+15%)(1+5%)=2415台/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在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 ?为什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其位置不定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 选 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台/年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在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 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艺学思考题汇总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为什么桔瓣有时会浮在罐头容器顶部? 跟橘子瓣的质量有关系,有些橘子的成熟度差一些,含糖量低,密度和质量也低,容易上浮,或者橘子瓣的果粒有缺失,也会上浮。 柑橘罐头为什么要进行排气处理? 1.可防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内容物的膨化而使容器变形,影响罐头的密封 2.减轻罐内食品色香味的不良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损失 3.阻止耗气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减轻铁罐内壁的腐蚀,因为空气中有氧气的存在会加速铁皮的腐蚀 5.有助于避免将假胀罐误认为腐败变质性胀罐。 6.罐头的内部保持真空状态,可以使实罐的底部维持一种平坦或向内凹陷的状态 水果罐头排气方法有哪些? 加热排气法、真空封罐排气法和蒸汽喷射排气法 水果罐头为什么常采用常压杀菌? 水果罐头大部分属于酸性食品,并且以对流传热为主,一般采用常压杀菌。 水果罐头一般采用常压杀菌,蔬菜罐头采用高压杀菌。主要是pH值不同,水果罐头pH值小于4.6,杀灭腐败菌和致病菌,采用沸水浴;蔬菜罐头大于4.6,以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为杀菌对象,采用高压杀菌锅,有卧式和立式。 柑橘囊衣去处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化学去皮法和酶法。采用果胶酶,瓤囊内、外表皮之间的原果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溶性果胶,使内、外表皮细胞间的粘着力减弱,外表皮随之软化,然后将橘瓣取出,于清水中漂洗,在水力的冲击下,外表皮脱落,达到去囊衣的目的。化学药品处理法是利用烧碱、盐酸、硫酸等溶液,促进内外囊衣间的原果胶分解,以及囊衣中所含的纤维素物质部分水解,则内外囊衣间细胞粘着力应而减弱,达到去囊衣的目的。 请叙述水果蔬菜加工前处理中烫漂这一操作的具体做法及作用。 果蔬的漂烫,生产上常称预煮。即将已切分的或经其它预处理的新鲜原料放入沸水或热蒸汽中进行短时间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在于: ?加热钝化酶、改善风味、组织和色泽; ?软化以利脱水或改进组织结构; ?稳定和改进色泽,防止原料氧化褐变;除去果蔬的部分辛辣味和其它不良味; ?降低果蔬中的污染物和微生物数量。 果蔬加工中通常要采用护色处理,请解释这样处理的原因以及通常采用的方法? 果蔬去皮和切分之后,与空气接触会迅速变成多酚酶促氧化褐色,从而影响外观,也破坏了产品的风味和营养品质。 常用的方法: ?烫漂护色:加热钝化多酚氧化酶 ?食盐溶液护色:将去皮或切分后的果蔬浸于一定浓度的食盐水中,原因是食盐对酶的活 力有一定的抑制和破坏作用;另外,氧气在盐水中的溶解度比空气小,故有一定的护色效果。蔬果加工中常用1-2%的食盐水护色。 ?亚硫酸盐溶液护色:亚硫酸盐既可防止酶褐变,又可抑制非酶褐变,效果较好。常用的 亚硫酸盐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等。 ?有机酸溶液护色:酸性溶液既可降低pH 值、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而且由于氧气的溶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与思考题要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 一、基本概念: 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工序 工步 走刀 工位 生产纲领 生产类型 基准 经济精度 加工余量 工序余量 二、问题 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哪些作用? 3、什么是工序、工步、走刀、工位?他们有何关系? 4、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5、何谓基准?基准分为几种?各种基准之间有何关系? 6、何谓加工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7、什么叫做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反复加工、自为基准?解释其意义。 8、工序余量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9、生产类型不同的生产其工艺特点有何不同? 10、何谓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11、生产成本和工艺成本有何区别? 12、比较不同工艺方案经济性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三、习题: 1、如图所示零件,其主要加工工艺过程如下:(1)外圆至φ25.3-00840.; (2)铣键槽;(3)渗碳淬火HRC56~(4) 磨外圆至φ25-00140 .。 加工完毕要求保证键槽深度4-0140 .外圆同轴度误差为零。试求:为测量基准的测量尺寸A 。 2、 及各面,现在须铣出右端槽,并保证尺寸26±0.2切调刀的度量尺寸A 。 3、某零件的有关尺寸如图7-3所示,b 、c 、d 过程的最后三个工序,工序c 以有图c 所示三种方案, 试分别求尺寸H 1±Δ1

一、基本概念: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欠定位与过定位 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位移误差 二、问题: 1、机床夹具由哪几部分组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 题及参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 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将零件装配成套件的工艺过程称为套装。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及解答

1、食品的功能可分为营养功能,感官功能和保健功能。 2、食品工艺学研究的原则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而技术上先进又包括 工艺先进和设备先进两部分。 3、食品具有安全性,保藏性和方便性三个特性。 4、在干燥操作中,要提高干燥速率,可选用的操作条件包括: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相对湿度和大 气压力和真空度四种。 5、食品干制加工中人工干制的的方法有空气对流干燥,接触干燥,真空干燥和 冷冻干燥等。 6、常用于干制品的速化复水处理的方法有压片法,刺孔法,刺孔压片法。 7、表示金属罐封口质量的三个50%分别是指叠接率,紧密度,接缝盖钩完整率。 8、罐头工业中酸性食品和低酸性食品的分界线以pH__4.6___为标准,pH值低于该值时, 肉毒杆菌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9、罐藏食品常用的排气方法有热灌装法,加热排气法,蒸汽喷射排气法和真空排气法。 10、冻藏时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贮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其流速,食品原料的种类和 冻结方法等。 11、食品在-4~-1℃之间,大部分水分冻结成冰晶体,此温度范围称为最大冰晶体形成带。 12、食品冻结时喷雾冷冻常采用的超低温制冷剂有CO2和液氮两种。 13、为了保证回热过程中食品表面不致有冷凝水现象,最关键要求是同食品表面接触的空气的露点必须始终低于 食品表面温度。 14、气调贮藏的原理是将食品周围的气体适当调节成比正常大气含有更低的_O2_浓度和更高的_CO2__浓度的气体,配 合适当的温度条件,来延长食品的寿命。 15、食品的腌制方法有干腌法,湿腌法,动脉或肌肉注射腌制法和混合腌制法。 16、食品的烟熏加工方法有冷熏法,热熏法,液熏法等。 17、发酵型腌菜的特点是腌渍时食盐用量___少___,同时有显著的__乳酸__发酵。 18、在食品化学保藏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两类。 19、苯甲酸钠只有在_ 酸性介质中才有效力,所以苯甲酸及其盐类常用于酸性食品,并结合低温杀菌,起到 防腐保藏作用。 20、目前我国食品防腐剂标准只允许乳酸链球菌素,维他霉素等抗生素用于食品防腐。 21、辐照食品所用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射α_、_β_和γ射线。其中,γ射线的能量高,穿透物质的能量最强, 但电离能力最小。 22、辐射源有钴-60辐射源和铯-137辐射源两类,食品辐照处理上用的最多的射线源是钴-60辐射 源。 23、根据加工目的及所需的照射剂量,食品的辐照杀菌可分为辐射阿氏杀菌,辐射巴氏杀菌和辐射耐 贮杀菌三类。 24、硬糖生产中熬糖工序根据设备的不同可分为常压熬糖,连续真空熬糖和连续真空薄膜熬糖三种。 25、果蔬罐头生产中采用的去皮方法有机械去皮,化学去皮,热力去皮,手工去皮等几种。 26、原果胶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果胶,果蔬变软,果蔬开始成熟。随着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变为_ 果 胶酸,果蔬进入过熟阶段。 27、液态乳的杀菌方式一般有巴氏杀菌、保持灭菌和超高温灭菌乳三类。 28、果蔬中的果胶物质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以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 29、乳粉的喷雾干燥设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压力喷雾干燥和离心喷雾干燥设备。 30、焦香糖果原料熬煮时产生的焦香风味主要是通过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两种反应产生的风味物 质形成的。。 31、方便面生产中,脱水干燥工艺可分为油炸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 1、为什么速冻食品比缓冻食品的质量好? 答:①形成的冰晶体颗粒小,对细胞的破坏性也比较小。②冻结时间越短,允许盐分扩散和分离出水分以形成纯冰的时间也随之缩短。③将食品温度迅速降低到微生物生长活动温度以下,就能及时阻止冻结时食品分解。④迅速冻结时,浓缩的溶质和食品组织、胶体以及各种成分相互接触的时间也显著缩短,因而浓缩的危害性也随之下降。 2、试述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作业答案 1、解释名词术语 工艺过程、工序、工步、试切法、静调整法、加工经济精度 答: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质,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机械设备)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划分工序的依据就是加工就是否连续完成与工作地就是否改变。 工步:在一次安装或工位中,加工表面、加工工具与切削用量中的转速及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工步。 静调整法: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保证工件被加工尺寸的方法。比试切法生产率高,而且加工尺寸的稳定性也好,适合于成批大量生产。 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每种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公差等级,称为加工经济精度。2、汽车零件切削加工时,零件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几种? 答:有四种: (1)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为止的加工方法。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2)静调整法: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保证工件被加工尺寸的方法。比试切法生产率高,而且加工尺寸的稳定性也好,适合于成批大量生产。 (3)定尺寸刀具法:就是利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尺寸的。如用钻头、铰刀直接保证被加工孔的尺寸。 (4)主动与自动测量法:就是在一些精密机床上加工工件尺寸的同时,利用检测装置测量与控制被加工表面尺寸的一种方法。 3、汽车零件加工时,零件形状的获得方法有几种? 答:有三种: (1)轨迹法:就是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所需要的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2)成形法:就是使用成形刀具加工,获得工件表面的方法。 (3)展成法:在加工时刀具与工件做展成运动,刀刃包络出被加工表面的形状,称为展成法、范成法或滚切法。 8、在大批大量与单件小批生产时,汽车零件尺寸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获得? 答:大批大量生产中,汽车零件尺寸多采用静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与主动及自动测量法来保证;单件小批生产中多采用试切法与定尺寸刀具法来保证尺寸精度。 第二章作业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设计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六点定位规则、第一类自由度、第二类自由度、定位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位移误差 答:设计基准:就是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的基准。 定位基准:即在加工中用来确定工件在机床工作台上的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一般在工序图中用规定符号表示出来。可分为粗基准与精基准。 六点定位规则:用适当分布的六个定位点与工件接触,即能限制住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唯一确定位置的规则,称为六点定位规则。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1次-知识分享

第1次作业 <机械制造工艺学> 2016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哪一种刀具不适宜进行沟槽的铣削?( ) A. 立铣刀 B. 圆柱形铣刀 C. 锯片铣刀 D. 三面刃铣刀 2. 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刀具材料 B. 进给量 C. 切削深度 D. 工件材料 3. 单件小批生产一般采用( )装配组织形式。 A. 移动式装配流水线 B. 固定式装配 C. 变节奏流水装配 D. 移动式装配 4. 长V形块定位将消除( )个自由度。 A. 一个 B. 二个期工程 C. 三个 D. 四个 5. ( )加工是一种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 A. 车削 B. 铣削 C. 磨削 D. 钻削 6.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作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 C. 工艺规程 D.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7. 以下加工采用工序集中的是( )。 A. 单件小批生产 B. 大批量生产 C. 活塞的加工 D. 轴承的加工 8. 以下装夹方式中,()装夹方式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A. 直接找正装夹 B. 划线找正装夹 C. 用卡盘装夹 D. 用夹具装夹

的场合。( )用完全互换法装配机器一般适用于9. A. 大批大量生产 B. 高精度多环尺寸链 C. 高精度少环尺寸链 D. 单件小批生产 10. 通常情况下,剃齿加工不能纠正( )。 A.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 B. 齿轮的切向误差 C. 齿轮的径向误差 D. 齿轮的运动误差 11. 在大量生产中,已知孔加工精度为IT7级,孔径为φ60mm,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的外圆表面,采用的加工路线为( )。 A. 钻孔--粗拉孔--精拉孔 B. 钻孔--扩孔--铰孔 C. 钻孔--粗镗孔--精镗孔 D. 粗镗--半精镗--精镗 12. 对机械加工过程影响较小的振动是( )。 A. 自由振动 B. 自激振动 C. 受迫振动 D. 衰减振动 13. 滚刀轴线必须倾斜,用以保证()。 A. 刀具螺旋升角与工件螺旋角相等 B. 刀齿切削方向与工件轮齿方向一致 C. 刀具旋向与工件旋向一致 14. 齿轮的定位采用大端面及短心轴定位,这种定位方式属于( ). A. 完全定位 B. 过定位 C. 欠定位 D. 不完全定位 15. 齿轮齿形的加工定位方案是( )。 A. 端面、内孔 B. 一面两销 C. 外圆、端面 D. 外圆、内孔 16. 以下关于汽车发动机的加工及装配说法错误的是() A. 广泛采用修配法装配 B. 采用互换法装配 C. 广泛采用夹具装夹 D. 按流水线布置 17. 装配基准是指() A. 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 B. 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 C. 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温度、微生物、光照、非酶/氧化、酶类、水分、害虫、损伤、残留有害物、乙烯等 2.食品的功能和特性? 功能 1.生存需要(维持生命、恢复体力、人口繁衍) 2.享受需要(色、香、味、形、质——艺术) 3.发展需要(增进友谊、扩展关系、协调关系特性 1.营养和能量 2.可直接食用 3.有益于人体健康 3.蔬菜发酵中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防? ㈠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生成的原因 1.发酵蔬菜本身含有 2.杂菌还原硝酸盐形成:杂菌(如大肠杆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 (杂菌含有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成胺,胺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胺。乳酸菌不含脱羧酶和硝酸盐还原酶。) ㈡影响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生成的原因 1.食盐浓度 2.温度 3.酸度 4.有害微生物 大蒜中含有的巯基化合物与亚硝酸盐结合生成硫代亚硝酸盐酯从而减少了酱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4.泡菜的质量 泡菜质量的好坏,与发酵初期微酸阶段的乳酸累积有关。若这个时期乳酸累积速度快,可以及早地抑制各种杂菌,从而保证正常乳酸发酵的顺利进行。反之,若乳酸累积速度慢,微酸阶段过长,各种杂菌生长旺盛,在腐败细菌的作用下,常导致蔬菜发臭。因此,在泡菜制作中常采用加入一些老卤水的作法,一方面接种了乳酸细菌,一方面又调整了酸度,可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软化是影响泡菜质量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可能由植物或微生物的酶引起。各种蔬菜抑制软化所需要的盐浓度千差万别。例如,2%的食盐足以阻止泡菜的软化,但柿子椒必须用约26%饱和盐水才能保持其坚硬的质地。一般盐浓度低对泡菜发酵有利,盐浓度高则对发酵有阻碍作用。各种蔬菜的软化趋向不同,主要与其组织中的自然软化酶活力有关,其次则与其组织抵抗微生物软化酶的侵袭能力不同有关。 常见的泡菜软化,是由盐不足以及酵母和霉菌在与空气接触的泡菜表面生长而引起的。适量加盐与严密隔绝空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 5.烫漂(预煮)处理的作用和目的 ①破坏酶活性,减少氧化变色和营养物质损失; ②增加细胞通透性,有利于水分蒸发,改善复水性; ③排除果肉组织内空气,可以提高制品的透明度,也可使罐头保持合适的真空度; ④可降低原料中的污染物,杀死大部分微生物; ⑤可以排除某些不良风味; ⑥使原料质地软化,果蔬组织变得有弹性,果块不易破损,有利于装罐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