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外部环境分析

蒙牛的外部环境分析
蒙牛的外部环境分析

蒙牛的外部环境分析

蒙牛乳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蒙牛集团的介绍及发展背景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8月,总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肩负着“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使命,借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蒙牛集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生产基地30多个,总资产超200亿元,年产能超700万吨,累计创造产值1834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90.9亿元,累计收购鲜奶2462万吨、为农牧民发放奶款683亿元,被社会形象地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2012年9月21日起,蒙牛实行大规模换装,在全国商家新包装产品。

(一).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乳产品行业蓬勃发展。三聚氰胺事件到现在的前十年是中国乳业的“黄金十年”。这十年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乳制品行业在过去十年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中国人均饮奶量十年间增长了几倍,牛奶产量一举超过众多乳业发达国家跃居全球第三。但伴随着乳品消费蛋糕越做越大,一些全国性乳制品企业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跑马圈地、扩张版图,中国乳业也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

(二).蒙牛集团发展现状

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 年成立,至 2005 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

二.外部环境——宏观环境

(一).政治影响

奶粉中毒事件后,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成为最大股东,这成为了蒙牛由民营企业转型为国企子公司的重要转折点。蒙牛集团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实现了股票的结构多元化,而股权结构多元化将会对蒙牛未来发展起到“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中粮的加入正循序渐进地发挥良好协同效应,包括改善蒙牛的原奶质量。另一方面,欧资证券行分析员指出,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央高度重视牛奶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蒙牛作为内地乳业三巨头中仅剩的民企,由中粮入股搭救或许正是中央的意图,所以政府的支持给蒙牛的重生带来了一片曙光。

(二).经济影响

蒙牛乳业集团的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拥有总资产超过 80 亿元,职工近 3 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 500 万吨。现在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 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 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消费者对奶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至今还是乳制品的消费淡区,随着农业生产结果的调整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乳品消费仿佛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自然环境影响

呼和浩特市地处于世界上公认的天然饲养奶牛带上,天然无污染的内蒙古大

外埠市场的销售额已超过50%。法国达能和瑞士雀巢:达能收购乐百氏、注资娃哈哈后,这两个品牌的酸牛奶的影响力大大增加,同时其纯牛奶也已在陆续走向全国。雀巢在哈尔滨早已开始直销,价格比以前下降,已经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持平。

在乳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整个行业面临着原料上涨等压力,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蒙牛乳业提出推出高端的差异化产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的战略。这是以产品差异化避开低水平价格战的重要途径。蒙牛乳业根据自身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制定了不同的运作战略。例如,在创业初期,以牛根生为核心的创业团队的吸附力,聚集了可观的资源要素,使蒙牛获得了行业经验、供应链关系、政府关系、媒介关系、融资能力和渠道通路等优势。在品质定位方面,蒙牛考虑的是产品营养要丰富、黏稠度要高、味道要浓香、卫生和保质期要长。做到这些,就会使蒙牛乳品具有高品质并形成鲜明的特色。2004—2005 年,国内乳业经历了从降价到涨价的复杂价格战,能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蒙牛的战略恰恰不是价格战。蒙牛液态奶负责人表示,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强势品牌乳企业的产品价格已经相差无几,只有技术含量更高才是胜出的关键,蒙牛走的是一条国际化和引导奶业技术升级的路子。

五.蒙牛的发现之路

在蒙牛发展过程中,全面的实施了其发展战略。在创立初期,蒙牛就制定了“内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战略规划。在成立初期,蒙牛实施对伊利的跟随战略,如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宣传册上闪耀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在冰激凌的包装上,蒙牛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利用伊利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蒙牛这种谦逊的态度、宽广的胸怀,让人尊敬、信赖,获得了口碑。由此完成了“内蒙牛”的战略规划。蒙牛发展壮大后,实行高科技和差异化战略,效果显著。从2004年到2005 年,国内乳业经历了从降价到涨价的复杂价格战,但是蒙牛能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扩大领先优势,这正是因为其实行了高科技和差异化战略。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强势品牌的产品价格已经相差无几,只有技术含量更高才是胜出的关键。乳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在乳业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企业只有使自己与竞争者有所差异,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每个重要差异,都代表着企业的竞争优势。2006年9月份,蒙牛集团在“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 500 强”名单中位居第11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同时在2006年首届“亚洲品牌 500 强排行榜”中,蒙牛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3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至2008年底,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39亿元,年均递增104%,是全国首家收入过200亿元的乳品企业,跻身全球乳业20强第19位,液态奶销量居全球第一。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产业链上联系着百万奶农,累计收购鲜奶1500多万吨,向农牧民发放奶款400多亿元,缴纳税款40多亿元,被社会形象地誉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本着大企业负大责任的宗旨,蒙牛积极推进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先后为抗击非典、抗击各类自然灾害和相关捐资助学活动、牛奶爱心活动累计投入5亿多元。董事长牛根生更是捐出市值逾40亿元的全部个人股份创立“老牛基金会”,用于发展各类公益事业。目前,蒙牛集团正按照“世界牛”的战略规划目标,下一步将“打造国际一流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2020年跻身世界乳业10强”。本着“致力于人类健

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的企业定位,蒙牛在短短十年中,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牛奇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