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考化学工艺流程图题型分类.docx

(完整word)高考化学工艺流程图题型分类.docx
(完整word)高考化学工艺流程图题型分类.docx

化学工艺流程

1. Li 4Ti5O12和 LiFePO 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还含有少量 MgO 、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 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净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2)“酸浸”后,钛主要以 TiOCl 4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3) TiO 2·xH 2O 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 min 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3035404550

TiO 2·xH 2O 转化率 %9295979388

分析 40℃时 TiO 2·xH2O 转化率最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

(4) Li 2Ti 5O15中 Ti 的化合价为 +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滤液② ”中 c(Mg 2+)=0.02 mol/L ,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 1 倍),使 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1 ×10-5 mol/L ,此时是否有 Mg 3(PO4)2沉淀生成? ___________(列式计算)。

FePO4、 Mg 3(PO4)2的 K sp分别为 1.3 ×10-22、 1.0 ×10-24。

(6)写出“高温煅烧② ”中由 FePO4制备 LiFePO 4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100℃、 2h, 90℃, 5h

(2) FeTiO 3+ 4H ++4Cl - = Fe2++ TiOCl 42- + 2H 2O

(3)低于 40℃, TiO 2·xH2O 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 2·xH2O

转化反应速率下降

(4) 4

( 5 ) Fe3+恰好沉淀完全时, c(PO43- )=

1.3 10

1.0 1022

5mol ·L

- 1=1.3 ×10-17mol ·L- 1, c3(Mg 2+) ×c2(PO

4

3-) =

(0.01) 3×(1.3 ×10-17)2=1.7 ×10-40< K sp [Mg 3(PO4)2],因此不会生成Mg 3(PO4 )2沉淀。

高温

(6) 2FePO 4 + Li 2CO3+ H 2 C2O42LiFePO 4+ H 2O↑+ 3CO 2↑

2.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 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

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还可使用 ___________代替硝酸。

( 2 )沉淀 A 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 ,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沉淀 B 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草酸钙沉淀经稀 H2SO4处理后,用 KMnO 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

应为:MnO+2242+22-1的 KMnO4

O。实验中称取 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 L·

4 +H +H C O→Mn+CO +H

溶液 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 Fe3+;双氧水 (H2O2)

(2) SiO 2(或 H 2SiO 3); SiO2+4HF SiF4↑ +2HO

(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Fe(OH) 3、(OH) 3

(4) 45.0%

3.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2 323

+NaNO3高温24 2 32+ NaNO2

FeO·Cr O +Na CO Na CrO+ Fe O +CO

上述反应配平后 FeO·Cr2O3与 NaNO 3的系数比为 __________ 。该步骤不能使用陶瓷容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滤渣 1 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___,滤渣 2 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及含硅杂质。

(3)步骤④调滤液 2 的 pH 使之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大”或“小”),原因是 _________(用离子方程

式表示)。

(4)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 3”中加入适量 KCl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 2Cr 2O7固体。冷却到 _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得到的 K 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a.80℃

b.60℃

c.40℃

d.10℃

步骤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某工厂用m1 kg铬铁矿粉(含Cr2O3 40% )制备K 2 Cr2O7,最终得到产品m2 kg ,产率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2:7陶瓷在高温下会与Na2CO3反应

(2)铁Al(OH) 3

(3) 小增大溶液中H +,促进平衡 2CrO

42-

+2H+

2 7

2-

2

O 正向移动

Cr O+H

(4) d复分解反应

(5)190m2

100% 147m1

4.高锰酸钾( KMnO )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为

42

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 1 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

是。

(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

(4)将 K2MnO 4转化为 KMnO 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CO2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 MnO溶液中通入 CO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酸性,K MnO

4

发生歧化反“2422

应,反应中生成 K2MnO 4、 MnO 2和(写化学式)。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 2MnO 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阴极逸出的气体是。

③ “电解法 ”和“CO

歧化法 ”中, K 2MnO 4 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2

(5)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称取

1.0800 g 样品,溶解后定容于

100 mL 容量瓶中,摇匀。取浓度为

- 1

平均消耗的体积为

0.2000 mol L · 的 H 2C 2O 4 标准溶液 20.00 mL ,加入稀硫酸酸化, 用 KMnO 4 溶液平行滴定三次, 24.48 mL ,该样品的纯度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 2MnO 4-

2 2 4 + 2+

+10CO 2 2

+5H C O +6H =2Mn ↑ +8HO )。

【答案】(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2) 2MnO 2+4KOH + O 2

2K 2MnO 4+2H 2O ;

( 3)提高氧气的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加软锰矿转化率; ( 4)① KHCO 3;② MnO 42- - e - =MnO 4- ; H 2 ;③ 3:2;

20.00 10-3

0.2000

2

100 158

(5)

5 24.48 100% 。

1.0800

5.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一)碳酸钙的制备

(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

_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

____。

(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______(填标号)。

a .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 .玻璃棒用作引流

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二 ) 过氧化钙的制备

( 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 此时溶液呈 ____性(填 “酸 ”、“碱 ”或 “中”)。

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

_________。

(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_。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

艺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产品的缺点是 _______。

【答案】( 1)调节溶液pH 使 Fe(OH) 3沉淀;过滤分离;( 2) ade ;( 3)酸;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2;

( 4 ) CaCl 2+ 2NH 3·H 2O + H 2O2=CaO2↓+ 2NH 4Cl + 2H 2O 或 CaCl 2+ 2NH 3·H 2O + H 2O2+ 6H 2O=CaO 2·8H 2O↓+ 2NH 4Cl;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分解;( 5)去除结晶表面水分;( 6)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纯度较低。

6.天青石(主要含有 SrSO 4和少量 CaCO3杂质)是获取锶元素的各种化合物的主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相关数据

如下)

I 、(1) Sr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Sr(OH) 2的碱性比 Mg(OH) 2的碱性 ____________ 。(填“强”或“弱”), 25℃时 Mg(OH)2的溶度积为 ______。

(2) 工业上可以用 SrO与铝粉充分混合,在真空加热反应生成金属锶和3SrO·8Al

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____________。

Ⅱ、以天青石(主要含有SrSO4和少量 CaCO3杂质)生产 Sr(OH) 2·xH 2O 的工艺如下:

(3)滤渣 2 为混有 CaCO3的 SrCO3,写出生成 SrCO 3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加热水浸固体 3 是为了获得较为纯净的 Sr(OH) 2涪液,此时应缓慢加热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______。

(5)从趁热过滤后的滤液中得到Sr(OH) 2·x H2 O 产品的步骤为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为得到较大颗粒的

Sr(OH) 2·x H 2O 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填一种)。

(6)取 mg 纯净 Sr(OH) 2·x H2O 产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纯碱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 n g 滤渣,则 x=__________ (用含 m、 n 的式子表示)。

【答案】 (1) -1 强 5.00 ×10-10

(2) 27SrO +16A l=3SrO8Al·O+24 Sr

23

(3)SrSO4 + 2NH 4HCO 3 = SrCO3↓ + H2O + CO 2↑ + (NH4)2SO4

(4)过滤分离 (5)减慢冷却结晶的速度 (6)

7.镍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某矿渣的土要成分是 NiFe 2O4(铁酸镍)、 NiO 、FeO、 CaO、 SiO2等,如图是从该矿渣中

回收 NiSO 4的工艺路线:

已知:( NH 4)2SO4在 350℃以上会分解生成 NH 3和 H2SO4, NiFe2O4在焙烧过程中

生成 NiSO 4、 Fe2(SO4 )3。锡 (Sn)位子第五周期第IVA 族 .

(1) 焙烧前将矿渣与

(2)" 浸泡 “过程中

(NH 4)2SO 4 混合研磨,混合研磨的目的是

Fe 2(SO 4)3 生成 FeO(OH)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浸渣 ”的成分除

Fe 2O 3、 FeO(OH) 外还含有

____________ ( 填化学式 ) 。

(3) 为保证产品纯度,要检测 “浸出液 ”的总铁量:取一定体积的浸出液,用盐酸酸化后,加入

SnCl 2 将 Fe 3+还原为 2+ 2 3+

物质的量的 _____倍;除去过量的 SnCl 2 2 2 7

标准溶液

Fe ,所需 SnCl 的物质的量不少于 Fe 后,再用酸性 K Cr O 滴定溶液中的 Fe 2+

,还原产物为 Cr 3+,滴定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⑷“浸出液 ”中 c(Ca 2+ ) =1.0 ×10 -3 mol ·L -1 ,当除钙率达到 - -1

。 [ 己知 K sp 2

99% 时,溶液中 c(F )=______mol L · (CaF ) >

4.0 ×10-11]

(5) 本工艺中,萃取剂与溶液的体积比 (V 0/V A )对溶液中 Ni 2+、 Fe 2+的萃取率影响如图所示,

V 0/V A 的最佳取值是

__________。

(6) 己知正十二烷可用作该工艺的萃取剂。用电化学制备正十二烷的方法为:向烧杯中加入 50mL 甲醇,不断搅拌

加 入少量金属钠,再加入

11mL 正庚酸搅拌均匀,装好铂电极,接通电源反应,当电流明显减小时切断电源,然

后提纯正十二烷。己知电解总反应为:

2C 6H 13COONa + 2CH 3OH

C 12H 26 + 2CO 2↑ +H 2↑ +2CH 3O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A. 图中电源的 A 极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加入金属钠可以将酸转化为钠盐,提高离子浓度,增强导电性

C.阳极电极反应为: 2C 6H 13COO --2e - =C 12H 26+2CO 2↑

D.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电源正负极反接,会产生杂质影响正十二烷的制备 【答案】 (1)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 Fe 3+

+2H 2O

+

SiO 2、 CaSO 4

FeO(OH)↓ +3H (3) 0.5

2 72- 2+ + =2Cr 3+

3+ +7H 2 O

Cr O +6Fe +14H

+6Fe (4)c (F + ) =2.0 -3 -1

10× mol ·L

(5) 0.25

(6) D

8.某废催化剂含 58.2%的 SiO2、21.0%的 ZnO 、4.50%的 ZnS 和 12.8%的 CuS 及少量的 Fe3O4。某同学用15.0 g 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ZnS 与稀硫酸反应,且化合价不变;CuS 既不溶解于稀硫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反应装置最合理的_______(填标号)。

(2)滤液 1 中含有 Fe2+,选用提供的试剂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如下:____________。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KSCN 溶液 KMnO 4溶液NaOH 溶液碘水)

(3)本实验要用到抽滤,设所用的洗涤剂为X ,抽滤洗涤沉淀的操作__________。

(4)写出第二次浸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向盛有滤渣 1 的反应器中加H2SO4和 H 2O2溶液,应先加_________________。

(5)滤渣 2 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0 g CuSO4·5H2 O,则铜的回收率为 _____。

【答案】(1) D ( 2)取少量滤液 1,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则证明有亚铁离子

(3)关小水龙头,使洗涤剂X 缓缓通过沉淀物( 4) CuS+H 2O2+H2SO4=CuSO 4+S+2H 2O

(5) H2SO4 SiO2、 S蒸发皿( 6) 30%.

9.重铬酸钾是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重要氧化剂,工业上常用铬铁矿(主要成分为 FeO·Cr O ) 为原料生产,实验室

23

模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K 2Cr2O7的主要工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反应器①中的反应

____FeO·Cr

2O + NaOH+KClO

3

=Na CrO +Fe O+ KCl+H O 324232

(2)在反应器①中,除了有 Na2CrO4生成,同时 Fe2O3转变为 NaFeO2,杂质 SiO2、Al 2O3与纯碱反应转变为可溶性

盐,写出氧化铝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NaFeO2能发生强烈水解,在步骤②中生成沉淀而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4)步骤③调节 pH 后过滤得到的滤渣是 ______________简要叙述步骤③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5)步骤④中酸化所用的酸和流程⑤中所用的某种盐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

A .盐酸和氯化钾B.硫酸和氯化钾C.硫酸和硫酸锌D.次氯酸和次氯酸钾

(6)酸化时, CrO 转化为 Cr2O,写出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6、 24、 7、 12、3、 7、 12( 2) Al 2O3+ Na2CO32NaAlO 2+ CO2↑

(3) NaFeO2+ 2H2O=Fe(OH) 3↓+NaOH H2SiO 3

(4) Al (OH )3由于溶液中硅酸钠和偏铝酸钠发生水解,降低pH 有利于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pH 调到 7~ 8 时,使它们水解完全( 5) B( 6) 2CrO+ 2H +22

Cr O+ H O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工业废弃固体(主要成分为 Cu2S 和 FeS2)制备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方案如图所

示:

已知 :T ℃时 ,Ksp[Cu(OH) 2]=2.0 ×10- 20, Ksp[Fe(OH) 2]=6.0 ×10-

16, Ksp[Fe(OH)

- 38。

3 ]=1.0 ×10

(1)为了提高废弃固体的灼烧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写出两条)。

(2) FeS2在空气中灼烧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溶液 C 在氮气的环境下,通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制取硫酸亚铁晶体。

(4)常温下,固体 D 、O2和稀硫酸混合后几乎不反应,但加入少量溶液 C 立即发生反应,则溶液 C 对该反应起________作用,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除杂时先加入双氧水,然后加入试剂Z 调节溶液的 pH 值使铁离子完全沉淀:

①加入的试剂 Z 可以是 ________。

A . NaOH B. CuO C. Cu(OH) 2D. NH 3·H 2O

②若除杂时溶液中Cu2+浓度为 2.0mol ·L- 1,则加入试剂Z 调节溶液的 pH 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将废弃固体粉碎成细小的颗粒通入氧气( 2) 11:4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催化4Fe2++O 2+4H +=4Fe3++2H 2O Cu+2Fe3+=2Fe2++Cu 2+

(5) BC 3≤pH<4

11.低浓度SO2废气的处理是工业难题,工业上常利用废碱渣(主要成分Na 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 Na2SO3的成本低,优势明显,其流程如下。

(1)为了使 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吸收塔体积的条件下,可以采取的合

理措施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条)

(2)中和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图为吸收塔中 Na 2CO3溶液与 SO2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

①则初期反应(图中 A 点以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②通过电解法可分离图中 B 点 NaHSO3与 Na 2SO3混合物,实现Na2SO3的循环利用,示意图如下:

简述分离NaHSO 3与 Na2SO3混合物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图是亚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温度在33℃前后对应不同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a 点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b 点时 Na2SO3·7H 2O 和无水 Na 2SO3共存

C.制备无水 Na2 SO3,应该在 95~100℃加热浓缩,冷却至室温结晶

(5)如果用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下列各溶液分别吸收SO2,则理论吸收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A . Na SO

3B. Na S C. Ba(NO )D.酸性 KMnO

4

22 3 2

【答案】( 1)控制 SO2流速增大 Na2CO3溶液的浓度(适当升温、采用气液逆流法、喷淋法或将Na2CO3溶液雾化等合理即可)

(2) HSO 3- + OH - = SO32- + H 2O

(3) 2Na2CO 3 + SO2 + H 2O =2 NaHCO 3+ Na 2SO3

--

2O+O2↑,c(H

由 a 室经阳离子交换阳极 4OH-4e =2H+)增大, H

+--,Na2+--+32膜进入 b 室,H与 SO32结合生成HSO33

转化为32↑,导致HSO3H + SO

SO NaHSO ,阴极 2H -2e =H

-正向移动, Na+从 b 室进入 c 室, NaHSO3转化为Na2SO3。( 4) B( 5)C

12. KIO 3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医药上可作防治地方甲状腺肿的药剂,目前碘酸钾被广泛应用于食盐加

碘。一种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工艺如下:

(1) 检验“含碘废水”中含有的单质I2,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

(2)进行“过滤 1”时,需同时对 CuI 沉淀进行洗涤。在洗涤过滤滤液中可通过滴加________盐溶液来检验其是否已洗涤干净。

(3)滤“渣 2”的成分为 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4)制“ KI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5)江苏食用加碘盐新标准是每千克食盐中碘元素含量为25 毫克 (波动范围为18~ 33 mg/kg) 。测定食盐试样中碘元素含量的步骤如下:称取 4.000g 市售食盐加入锥形瓶中,依次加入适量的水、稍过量KI 及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 12.00 mL 6.000 ×10-4-1

Na2 2 3溶液,与生成的碘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反应原理为:

mol L·S O

KIO 3+ 5KI + 3H2SO4===3K 2SO4+3I2+3H 2O;I2+ 2S2O===2I -+ S4O。

①计算该食盐试样中碘元素的含量(单位 mg/kg,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

②该食盐试样是否符合江苏食用加碘盐新标准并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

【答案】 (1)淀粉溶液(2)BaCl 2[或 Ba(NO 3)2](3) Cu(或 Cu 和 Fe)

(4) K CO+ FeI ===FeCO ↓+ 2KIKIO

3~6Na

2

S O

3

23232

(5) n(I) = n(KIO3 2 2 3-4-1-3-1

)= n(Na S O)=×6.000 ×10mol L· ×12.00 mL×10L ·mL

=1.200 ×10-6 mol

---

1=0.152 4 mg

m(I) =1.200 ×106mol ×127 g mol·1×103 mg ·g

碘含量为:= 38.10 mg/kg不符合新标准。因为38.10 mg/kg 不在 18~ 33 mg/kg 范围内

13.利用废旧锌铁皮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 的一种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 Ksp[Zn(OH) 2]= 1.2 10×—17; Zn(OH) 2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能溶于氨水,生成[Zn (NH 3)4]2+.(1)溶液 A 中加稀 H2 SO4生成 Zn(OH) 2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

(2)常温下, Zn(OH) 2饱和溶液中 c(Zn 2+ )=3 ×10—6mol/L ,若溶液 A 中加入稀 H2SO4过量,会溶解产生的Zn(OH) 2,Zn(OH) 2开始溶解的 pH 为 _________ ,为防止 Zn(OH) 2溶解,可将稀H2SO4改为 _________ 。( lg2=0.3 )

(3)“部分氧化”阶段, NaClO 3被还原为 Cl —,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

(4)①由溶液 B 制得 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通入N2的原因是 _________ 。

②Fe3O4胶体粒子的直径的范围是 _________。

③确定滤液

2

的试剂是 _________。

B 中含有 Fe

(5)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ZnO 22—+ 2H += Zn(OH) 2↓ 8.3 CO26:1 防止 Fe2+[ 或 Fe(OH) 2]被空气(或氧气)氧化1~100nm K 3[Fe(CN) 6]溶液 (或铁氰化钾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锌要溶于过量的氨水

中,生成 [Zn(NH 3)4]2+,氨水的量不易控制(只答出“氢氧化锌可溶于过量的氨水”也给满分)。

14.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是Fe2O3,其次含少量的SiO 2和 FeS)经回收处理可制得绿矾(FeSO4·7H2 O)和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剂聚铁胶体[Fe(OH)SO 4] n,上述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请通过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2)灼烧产生的尾气对大气有污染,因此工业生产中必须进行回收处理,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 .直接用水吸收 B. 用氨水吸收

C. 用浓硫酸吸收

D. 与空气混合用石灰石粉末悬浊液吸收

(3)操作Ⅲ经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 ____、干燥等。

(4)在由溶液X 制聚铁胶体过程中①调节pH 及②控制温度目的是_________。

(5)检验溶液X 中金属阳离子所加试剂是______,其现象是 ___________ 。

(6)溶液 X 转化为溶液Y 需加入一种常见物质是____________ 。

(7)在反应釜中FeS、 O2及稀 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铁等物质,则反应的离子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磷尾矿主要含Ca5(PO4)3F 和

CaCO3·MgCO 3。某研究小组提出了磷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方案,制备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CaCO3、Mg(OH) 2、P4和 H 2,其简化流程如下:

已知:① Ca5(PO4)3 F 在 950℃不分解;

②4Ca5(PO4)3F+18SiO 2+30C2CaF2+30CO+18CaSiO 3+3P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950℃煅烧磷尾矿生成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

(3) NH 4NO 3溶液能从磷矿Ⅰ中浸取出Ca2+的原因是 __________ 。

(4)在浸取液Ⅱ中通入NH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5)工业上常用磷精矿 [Ca 5(PO4)3F] 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 101kPa 时:

CaO(s)+H 2SO4(l)=CaSO 4(s)+H 2O(l)H=-271kJ/mol

5 CaO(s)+3H 3PO4(l)+HF(g)= Ca 5(PO4) 3F (s)+5H 2 O(l)H =-937kJ/mol

则 Ca5(PO4)3F 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6)在一定条件下 CO(g)+H 2O(g)CO2(g)+H 2(g) ,当 CO 与 H2O(g)

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5,达平衡时, CO 转化了5

。若 a kg 含 Ca5(PO4)3F(相对分子质量为 504)的质量分数6

为 10%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b%的 Ca5 4 3

F 转化为4

,将产生的

2

O(g) 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1:3

(PO )P CO 与 H 混合,则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H2________kg。

【答案】( 1) CO2

(2)漏斗、烧杯、玻璃棒

(34) MgSO 4+2NH 3+2H 2O===Mg(OH) 2↓+(NH 4)2SO4

()5) Ca5(PO4)3F (s)+ 5H 2SO4(l)=5CaSO 4(s) +H 3PO4(l)+HF(g)H =-418kJ/mol

N ab

(6)44800

2+

2反应生成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与CaO、 Ca(OH)Ca

16.某废催化剂含58.2%的 SiO2、 21.0%的 ZnO 、 4.50%的 ZnS 和 12.8%的 CuS 及少量的 Fe3O4。某同学用 15.0 g 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ZnS 与稀硫酸反应,且化合价不变;CuS 既不溶解于稀硫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反应装置最合理的_______(填标号)。

(2)滤液 1 中含有 Fe2+,选用提供的试剂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如下:____________。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KSCN 溶液KMnO 4溶液NaOH 溶液碘水)

(3)本实验要用到抽滤,设所用的洗涤剂为X ,抽滤洗涤沉淀的操作__________。

(4)写出第二次浸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向盛有滤渣 1 的反应器中加H2SO4和 H 2O2溶液,应先加_________________。

(5)滤渣 2 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0 g CuSO4·5H2 O,则铜的回收率为 _____。

【答案】(1) D ( 2)取少量滤液 1,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则证明有亚铁离子

(3)关小水龙头,使洗涤剂 X 缓缓通过沉淀物

(4) CuS+H2 O2+H 2SO4=CuSO4+S+2H 2O H2SO4(5) SiO 2、 S 蒸发皿( 6) 30%

17.工业上用某矿渣 (含有 Cu2O、 Al 2O3, Fe2O3、 SiO2) 制取铜的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 Cu2O+ 2H+= Cu + Cu2++ H2 O

(1)实验操作Ⅰ的名称为;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D 时,用到多种硅酸盐质的仪器,除玻璃棒、

酒精灯、泥三角外,还有( 填仪器名称 ) 。

(2)滤液 A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填离子符号 ),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检验滤液 A 中存在该离子的试剂为(填试剂名称 )。

(3)金属 E 与固体 F 发生的某一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常温下,等pH 的 NaAlO 2和 NaOH 两份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108倍,则两种溶液的c(OH )前者为后者的

pH =。

(5)利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代号 )。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精铜作阴极,电解后电解液中Cu 2+浓度减小

d.粗铜精炼时通过的电量与阴极析出铜的量无确定关系

(6)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测定粗铜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涉及的主要步骤为: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填缺少的操作步骤,说出主

要操作方法,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答案】( 1)过滤;坩埚;

(2) Fe2+; Cu+ 2Fe3+ ===Cu 2++ 2Fe2+;硫氰化钾溶液和新制氯水或铁氰化钾溶液;

(3) 2Al + Fe2O32Fe+ Al 2O3;(4) 11;

(5) b c;( 6)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使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18.以炼锌烟尘(主要成份为ZnO,含少量 CuO 和 FeO)为原料,可以制取氧化锌和金属锌。

Ⅰ.制取氧化锌主要工艺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 l.0mol/L计算)。

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 pH沉淀完全的 pH

Fe3+ 1.1 3.2

Zn2+ 5.2 6.4

Fe2+ 5.88.8

(1)为了加快反应,“酸溶”需要适当加热,但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_________。

(2)加入 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

(3)流程图中,为了降低溶液的酸度,调节 pH 范围为 _______;若试剂 X 为 Zn2(OH) 2CO3,加入 X 除杂质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

(4)已知,室温下, Ksp[Fe(OH) 3]=4.0×10-38,当 pH=3 时,溶液中 c(Fe3+)为 ______。从 ZnCl 2溶液中提取无水 ZnCl 2的方法是 __________.

Ⅱ.制取金属锌采用碱溶解 ZnO(s)+2NaOH (aq)+H 2O=Na 2[Zn(OH) 4](aq), 然后电解浸取液。

(5)炼锌烟尘采用碱溶,而不采用酸溶后电解,主要原因是______。

(6)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为______;阴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答案】( 1)减少盐酸挥发(2)2Fe2++H2O2+2H+=2Fe3++2H2O

(3) 3.2 ≤PH<5.2 3Zn2(OH) 2CO3+4Fe3+ +3H 2O=4Fe(OH) 3↓+6Zn2+ +3CO 2↑

(4) 4.0 ×10-5在氯化氢气体,蒸干氯化锌溶液并加热至失去结晶水

(5)氧化铜、氧化亚铁不溶于碱溶液中(6)O2(或氧气)[Zn(OH) 4]2- +2e-=Zn+4OH -

19.高铁酸钾是环保型水处理剂,制备原理如下:

( 1)从环保角度考虑,“酸溶”发生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吸收尾气的试剂可能是 ________。

(2)洗涤产品常用75%酒精作洗涤液,不用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氧化”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已知 3KC1O KClO 3+2KC1 ,下列是制备次氧酸钾的装置:

①B 装置中试剂可能是 _________(填代号)。

a.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稀硫酸

②C 装置的水槽中盛装 ________(填 “热水 ”或 “冰水 ”)。

(5)为了测定高铁酸钾产品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5.0000 g K 2 FeO 4 样品溶于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配制成 250 mL 溶液。准确量取 25.00 mL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足量的 KI 溶液,并滴加指示剂,用 0.1000 mol/LNa S O 标准

2 2 3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Na 2 2 3

溶液 20.00 mL 。

S O

已知有关反应: 4FeO 4

2-

+20 H +

=4Fe 3+

2

2

2

32- 2-

4 6

2-

+3O ↑ +10HO , 2S O +I =2I +S O

①如果配制的溶液中含少量 K 2 FeO 4 ,会使测得结果 _______(填 “偏高 ”、 “偏低 ”或 “无影响 ”)。

②进行上述实验需要定量仪器有电子天平、滴定管、量筒和 ________。

③该高铁酸钾产品纯度为 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1:1

烧碱(或纯碱)溶液

( 2) 减少产品损失

(3) 2Fe(OH) 3+4KOH+3KC1O =2 K 2FeO 4 +3KCl+5H 2O ( 4) b 、 d 冰水

(5) 偏高 250 mL 容量瓶 79 2%

20.氯酸镁 [Mg(ClO 3 ) ] 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实验室制备少量

Mg(ClO ) ·6H O 的流程如下:

2

3 2

2

已知:①卤块主要成分为

MgCl 2·6H 2O ,含有 MgSO 4、 FeCl 2 等杂质。

②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

(S)随温度 (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过滤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________。

(2) 加入 BaCl 2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加 MgO 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__。

(3) 加入 NaClO 3 饱和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产品中 Mg(ClO 3)2·6H 2O 含量的测定:

步骤 1:准确称量 3.50 g 产品配成 100 mL 溶液。

步骤 2:取 10.0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

10.00 mL 稀硫酸和 20.00 mL 1.000 mol

1

的 FeSO

L ·

溶液,微热。

4

-1

K 2Cr 2O 7 溶液滴定剩余的 2

至终点,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步骤 3:冷却至室温, 用 0.100 mol ·L Fe Cr 2O 7

6Fe 2+

+14H +

===2Cr 3+

+ 6Fe 3+

+ 7H 2O 。

步骤 4:将步骤 2、 3 重复两次,平均消耗K2Cr2O7溶液 15.00 mL 。

①写出步骤 2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产品中 Mg(ClO 3)2·6H2O 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答案】(1)漏斗、玻璃棒、烧杯(2) 除去 SO42-BaSO4和 Fe(OH) 3

(3)MgCl↓ (4) ①ClO -

2

++ 6H+

3

++Cl-+3H 2

② 78.3%

23323

+ 2NaClO ===Mg(ClO)+ 2NaCl+ 6Fe===6Fe O

21.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制碱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反应为NaCl + CO2+NH 3234 2 2 5

+H O===NaHCO↓+ NH Cl 。工业上以侯氏制碱法为基础生产焦亚硫酸钠(Na S O )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Ⅱ包含 2NaHSO 3Na 2S2O5+H 2O 等多步反应。

(1) 在进行反应Ⅰ时,往 NaCl 溶液中是先通入 CO2还是先通入NH 3? ________(填“ CO2”或“ NH3”)。

(2)灼“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已知 Na 2S2O5与稀硫酸反应放出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副产品 X 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产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5) 为了减少产品Na2S2O5中的杂质含量,理论上需控制反应Ⅱ中气体与固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杂质,所需试剂是________(填编号 )。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澄清石灰水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⑤ NaOH 溶液⑥稀盐酸【答案】 (1)NH

3

高温

(2)2CuS+ 3O2=====2CuO +2SO2

2-+

(3)S2O5+ 2H ===2SO2↑+ H2O

(4)CuSO 4·5H 2O CO2

(5)2:1①③⑥ (或①②③⑥ )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 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规律大总结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规律大总结! 一、考点分析 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 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 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 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 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 (一)原料的预处理 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 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 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④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化工流程图题

化工流程图问题解题方法

前言 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在化工问题上得到了很大的解释和说明。化工产率、流程、具体操作目的等问题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如何理解工艺流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考纲的要求。需要我们同学们多钻研,多思考,如何通过已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工艺流程图问题因此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 工艺流程图问题考查范围广,内容涵盖多难度由易到难,是一个好的拿分点,高考应该拿到满分。考察内容涉及化合价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经常与电化学联系起来,具体实验操作的目的比如所加物质的用途、为何要控制温度在某一特定温度,包括在后期计算产率问题上涉及到的产率误差分析等。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知识熟练掌握。

如何解决工艺流程图问题 考察方向:以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金属冶炼、物质分离提纯为模板通过具体实验流程向我们展现一套具体的实验操作。 解题思路: (一)读题 1、①先粗读:明确原料、明确杂质、明确目标产品。先不必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 ②针对问题再精读:分析细节,根据问题去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③第三,要看清所问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2、读流程图的方法:抓箭头:①主线主产品;②支线副产品;③回头循环品。 3、思考要有方向——在基础理论框架下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常用思考方法: ①反应原理:复分解、氧还反应发生的条件,书写原则等 ②提高原料利用率:利用好副产品、循环使用原料、能量尽可能利用。 ③快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措施有粉碎、加热、增大浓度、搅拌等) ④提高产率: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⑤提高产品纯度: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问题。 ⑥绿色环保:反应物尽可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三废”的处理,涉及绿色化学问题。 ⑦工业成本低:原料廉价、资源丰富。 (二)、样品的预处理 1、矿样的预处理方法: (1)原料的预处理 ①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快);或使反应更完全。 ②煅烧的目的:(A)除去有机物杂质或者碳的杂质(如题意告知该矿样中含C或有机物杂质); 或(B)使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分解(思考样品成分中是否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且看在整个流程中是否需要被氧化); 或(C)改变矿样的结构,使其在后面的酸溶(或碱溶或水溶)中更易溶解。 ③溶解:有酸溶、碱溶、水溶;又叫(酸浸、碱浸、水浸) 酸浸目的:与酸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碱浸目的:与碱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水浸目的: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2)【有关名词】: 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思考】提高浸出率的措施通常有哪些?---粉碎、搅拌、升温、增大酸(或碱)浓度。 三、控制反应条件(重要)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大题专项复习:化学工艺流程题

高考化学大题专项复习:化学工艺流程题 1.中南大学郑雅杰等 3 位老师提出“以含砷废水沉淀还原法制备 As2O3”,有较高的实际应用 价值。某工厂含砷废水含有 H3AsO3、H2SO4、Fe2(SO4)3、Bi2(SO4)3 等,利用该废水提取As2O3 的流程如图所示。 表:金属离子沉淀 pH 值表格(20℃) (1)为了加快中和过程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 施即可)。 (2)沉淀中的成分,除了 Bi(OH)3 沉淀外,还有。 (3)A 可以循环利用,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在滤液 1 中,加入 NaOH 调节 pH 为 8 的目的是。 (4)Cu3(AsO3)2 沉淀加入一定量的水调成浆料,通入 SO2,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5)按照一定的液固比,将水加入 Cu3(AsO3)2 沉淀中,调成浆料。当反应温度为25℃, SO2 流量为 16L/h,液固比、时间对砷、铜浸出率的影响如图甲、乙所示。请选择最适宜的液固比、反应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定条件下,用雄黄(As4S4)制备 As2O3 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中,1mol As4S4(其中 As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参加反应时,转移 28mole-,则物质 a 为 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适当增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或加热 (2)Fe(OH)3 (3)CuSO4 完全沉淀 Cu2+,回收利用铜 (4)Cu3(AsO3)2+3SO2+6H2O=Cu3(SO3)2·2H2O+2H3AsO3+H2SO4 (5)4:1 60min SO2 【解析】(1)为了加快中和的速率,可以通过浓度、温度来调节反应的速率。 (2)根据元素守恒进行判断。 (3)Cu3(SO3)2·2H2O 氧化可以得到 CuSO4,在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守恒可知 S 的化合价升高,根据信息写出反应物和产物并配平方程式。

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大全题

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汇编2 【例1】(11分)某工厂用CaSO4、NH3、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是(一种即可) ,写出利用该流程制备(NH4)2SO4的总化学方程:。 (2)a和b分别是(填序号)。 A.足量CO2、适量NH3 B.足量NH3、适量CO2 C.适量CO2、足量NH3 D.适量NH3、足量CO2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 (4)从滤液中获得(NH4)2SO4晶体,必要的操作步骤是。 (5)上述流程中,有关NH3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提供制备所需的氮元素B.增大CO2 3 的浓度促进反应发生 C.作反应的催化剂D.生产1 mol (NH4)2SO4,至少消耗2 mol NH3 【例2】(12分)医用氯化钙可用于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Al3+、Fe3+等杂质)生产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97.0%~103.0%)的主要流程如下: (1)除杂操作是加入Ca(OH)2,调节溶液pH为8.0~8.5,以除去溶液中的少量Al3+、Fe3+。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 (2)酸化操作是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约为4.0,其目的有:①防止Ca2+在蒸发时水解; ②。 (3)测定样品中Cl-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0.7500 g样品,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0.05000 mol·L-1 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39 mL。 ①上述测定过程中需用溶液润洗的仪器有。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③若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其可 能原因有;。 【例3】(11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食盐。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 甲 滤液 母液 生石灰 煅烧 提纯 通入a通入b CaSO 4 浊液乙 CaCO 3 硫酸铵 二氧化碳 氨气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及练习 一、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 1、工业生产流程的主要框架:原料T I预处理T II分离提纯T III核心反应T产品 2、试题本质:想办法从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物。 3、考察内容: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1)据流程图或题目提供的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书写情景方程式;(2)滤渣的成分;(3)滤液的成分;(4)核心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原因;(5)选择化学除杂试剂及原因;(6)调PH值的范围及试剂的选择; (7)相关实验仪器;(8)相关计算。等等。 二、解题技巧 (一)读题 1、①先粗读:明确原料、明确杂质、明确目标产品。先不必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 ②针对问题再精读:分析细节,根据问题去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③第三,要看清所问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2、读流程图的方法:抓箭头:①主线主产品;②支线副产品;③回头循环品。 3、思考要有方向一一在基础理论框架下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常用思考方法: ①反应原理:复分解、氧还反应发生的条件,书写原则等 ②提高原料利用率:利用好副产品、循环使用原料、能量尽可能利用。 ③快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措施有粉碎、加热、增大浓度、搅拌等) ④提高产率: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⑤提高产品纯度: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问题。 ⑥绿色环保:反应物尽可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三废”的处理,涉及绿色化学问题。 ⑦工业成本低:原料廉价、资源丰富。 (二)、样品的预处理 1、矿样的预处理方法: (1)原料的预处理 ①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快);或使反应更完全。 ②煅烧的目的:(A)除去有机物杂质或者碳的杂质(如题意告知该矿样中含C或有机物杂质); 或(B)使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分解(思考样品成分中是否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且看在整个流程中是否需要被氧化); 或(C)改变矿样的结构,使其在后面的酸溶(或碱溶或水溶)中更易溶解。 ③溶解:有酸溶、碱溶、水溶;又叫酸浸、碱浸、水浸) 酸浸目的:与酸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碱浸目的:与碱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水浸目的: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2 )【有关名词】: 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思考】提高浸出率的措施通常有哪些?---粉碎、搅拌、升温、增大酸(或碱)浓度。 2、植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①灼烧: (如海带中碘的提取、茶叶中铁含量的测定),灼烧成灰之后,再用水浸,为了加快其溶解速率可以加热、不断搅拌;然后再过滤,过滤之后如果得到的滤液中还有灰烬,可以再过滤一次。 ②研磨成汁: 提取植物样品中的有机物所用方法;(如波菜中草酸含量的测定),研磨成汁之后,如该 有机物可溶于水,研磨之后,可用水浸取;如该有机物不溶于水,就用有机溶剂(乙醇或苯、四氯化碳)来萃取。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专项训练50题(教师版)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专项训练50题(教师版)——C3H3化学1.利用化学原理可以对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等进行有效检测与合理处理。某工厂对制革工业污泥中Cr(Ⅲ)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a2+和Mg2+。 ②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 (1)实验室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480 mL 2 mol·L-1的硫酸,需量取浓硫酸 _______________mL;配制时所用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既可以除去某些杂质离子,同时又可以将Cr2O72-转化为_______(填微粒的化学式) (4)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原理为:M n+ + nNaR = MR n + nNa+,则利用钠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去滤液Ⅱ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上述流程中用SO2进行还原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答案】54.3mL 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2Cr3++H2O+3H2O2=Cr2O72-+8H+CrO42-Ca2+和Mg2+2CrO42-+H2O+3SO2=2Cr(OH)(H2O)5 SO4+SO42-+2OH-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制革工业污泥中Cr(III)处理的流程为载体,考查流程的分析,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程式的书写,沉淀滴定实验,溶度积的应用。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思路+套路=出路 例谈初中化学工艺流程解题策略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化工流程题特点 初中化学流程图考查主要有溶液的流程和气体的流程两大类: ㈠溶液溶质流程的特点: ⒈工业生产流程的主要框架:原料→预处理→分离提纯→核心反应→产品 ⒉试题本质:想办法从原料混合物中获得纯净的产品。 ⒊考查主要内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㈡气体流程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分离提纯或质量测定, 这类题考查问题主要设问出发点有: ⑴据流程图或题目提供的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书写情景方程式;⑵滤渣的成分;⑶滤液的成分;⑷核心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原因;⑸选择化学除杂试剂及原因;⑹调pH值的范围及试剂的选择;⑺相关实验操作及仪器;⑻相关计算等等。 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流程图和问题三部分。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流程图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问题部分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二、做解题过程 ㈠审题的思路——明确目标 读流程图的方法――抓箭头:①主线主产品;②支线副产品;③回头循环品。 ①原料与产品:明确原料,从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初中一般是关于Mg、Al、Zn、Fe、Cu、Ca这几种常见金属的流程。 ②步骤与目的:加入某种试剂,采取这样的方法,其目的是什么?一般只考虑后面提问有关的步骤,其他不一定要清楚。

③信息与迁移:所给信息一定有用,而且一定用到,有时还需分解、重组、迁移到本题中来。 【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㈡答题的套路——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①粉碎――目的:增大接触面积,使原料充分快速反应。 ②煅烧――目的:使原料中某些成分氧化,如碳氧化气化除去;如金属氧化为金属氧化物而易被酸溶解,在后续步骤中容易被提取。 ③溶解:有酸溶、水溶,又叫酸浸、水浸。 酸浸目的:与酸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水浸目的: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三、核心素养化学符号书写 控制反应条件——答题的套路之一 1、调节pH值的目的:控制溶液的酸碱度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分离除去。 调节pH值除杂:(一般是除Mg2+、Al3+、Zn2+、Fe2+、Fe3+等金属离子) ⑴除Fe2+要将其氧化成Fe3+,氧化剂可选择H2O2,原因是不引入新的杂质。 ⑵调pH值所加试剂:一般是含被提纯物质中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a、金属;b、金属氧化物;c、金属氢氧化物;d、金属碳酸盐(总之,这些物质要能与H+反应,又难溶于水,这样可即使过量而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有时候也可能加NaOH或氨水来调pH值,要据题意具体分析(一般是加的Na+、NH4+不会在后续的程序中难以分离) ⑶pH值的调节范围:据题意告知的某离子完全沉淀或开始沉淀的pH值数据来选择,不能随意更改,应该是题目中原始数据的组合。 例题: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 1. 解题思路 在解这类题目时: 首先,要粗读试题,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其次,根据问题去精心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第三,要看清所问题,不能答非所问,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分析流程图需要掌握的技巧是: ①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 物(副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 ②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 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 考察内容主要有: 1)、原料预处理 2)、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 调节、溶剂选择) 3)、反应原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4)、绿色化学(物质的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的充分利用) 5)、化工安全(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2、规律 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3. 4. 熟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 原料的预处理 ①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 ②灼烧如从海带中提取碘 ③煅烧如煅烧高岭土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 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④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 定等。 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 pH值的控制。 原料预处理 产品分离提纯 反应条件 原料循环利用 排放物的无 害化处理

②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 ③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 动 ④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 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⑤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 ⑥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 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①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过滤——固、液分离 ③蒸馏——液、液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 ⑤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⑥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⑦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化工流程图题系列卷(1)

无无无无无无无系列卷(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某化学小组以铝土矿(含Al2O3、Fe2O3和SiO2)为原料进行炼铝探究(流程如下), 叙述错误 ..的是() A. 步骤①②过程中均需过滤操作 B. 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NaAlO2+3H2O+CO2=2Al(OH)3↓+Na2CO3 D. d只能是氧化铝 2.(NH4)2SO4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3、H2O和CO2制备(NH4)2SO4的 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NH3和CO2的顺序可以互换 B. 操作2为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NH4)2SO4 C. 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NH3+CO2+H2O=CaCO3↓+2NH4+ D. 通入的NH3和CO2均应过量,且工艺流程中CO2可循环利用 3.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下,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H2和HCl均可循环利用 C. 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 D. 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4.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Cu总含量约为99%)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 分实验过程如图3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弃旧电池的铜帽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B. “溶解”操作中可用酸性条件下不断鼓入O2代替H2O2 C. 加入锌粉反应的离子为Cu2+ D. “过滤”操作后直接将溶液蒸发结晶、高温灼烧得到ZnO 5.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能电池及高纯硅制晶的主要原 料。已知多晶硅第三代工业制取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Z分别为H2、Cl2 B. 制取粗硅的过程中焦炭与石英会发生副反应生成碳化硅,在该副反应中,氧化 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SiHCl3极易水解,其完全水解的产物为H2SiO3、H2、HCl,据此推测SiHCl3中硅 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Y与SiHCl3制备多晶硅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6.活性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某小组以粗氧化锌(含铁、铜的氧化 物)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活性氧化锌,步骤如下: 已知相关氢氧化物沉淀pH范围如表所示 Zn(OH)2Fe(OH)2Fe(OH)3Cu(OH)2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Ⅰ—离子共存、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2018江苏卷-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L-1KI 溶液:Na+、K+、ClO-、OH- A. 0. 1 mol· 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B. 0. 1 mol· 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C. 0. 1 mol· 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D. 0. 1 mol· 【答案】B 【解析】A.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ClO-=IO-+Cl-,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Fe3+、SO42-、Cu2+、NH4+、NO3-、SO42-在溶液中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CH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点】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醋酸为弱电解质;氢氧化锰难溶于水;碳酸氢盐与碱 反应。注意: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有如下几点原因: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 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③离子间发生双 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 附加条件。 2.[2018浙江卷-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2H2O 【答案】D 【解析】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 +H2O+CO2↑,A错误;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 - +16H+=2Mn2++5Cl2↑+8H2O,B错误;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 式为:SO2(少量)+H2O+3ClO-=SO42-+Cl-+2H ClO,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 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Ca2++HCO3-=CaCO3↓+2H2O,D正确。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3.[2018浙江卷-25]某绿色溶液中含有H+、Na+、Mg2+、Fe2+、Cu2+、SO42—、Cl—、CO32—和HCO3—离子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酸) 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绿色滤液B; ②取滤液B,先用HNO3酸化,再滴加0.001mol/L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H+、SO42-和Cl— B.溶液A中不存在Mg 2+、CO32-和HCO3—,不能确定Na+的存在 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没有Ag2CO3 D.溶液中存在Fe2+与Cu2+中的一种或两种,且可以用NaOH溶液判断 【答案】B

高考化学化工流程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化学化工流程题的答题技巧 首先,要对“化工流程图”试题的结构有全面充分的认识,通过对试题结构的分析可知,该类试题一般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化工流程图”试题主要分三部分: (1)题干部分:介绍原材料及所要得到的目标产品,以图表、化学反应方程式、文字表达等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 (2)流程图部分:呈现整个化工生产过程。 一般流程图也可分为三部分: 即原料的预处理,物质的分离提纯(题目的关键部分)和产品获得。有的流程图在这三部分中还包括三条线索,主线主产品、侧线副产品、回头线为可循环利用的反应物。 (3)问题部分: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2. 解题思路 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 仔细分析每步发生的反应及得 到的产物→ 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 注意答题的模式与 要点,并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分析流程图需要掌握的技巧是: ①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副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 ②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

③解析流程图并思考: 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溶液中的平衡)?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 对于比较陌生且复杂的流程图,宏观把握整个流程,不必要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针对问题分析细节。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解读试题信息,理解问题的实质。这是准确回答试题的前提。 (2)善于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正确沟通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路。 (3)能熟练调动和运用已学知识并与问题提供的信息整合起来。这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 (4)能正确运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清晰、严密地组织和表述答案。这是成功解答试题的保证。 总之,在紧张的高考总复习的冲刺阶段,我们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对所学过的化学知识都能形成知识体系,以规律指导学习,这样才能更好顺应高考这种选拔人材的考试。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常用化学计量含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 A 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 A1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5. [2014·四川卷] 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 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75N A 5.D [解析] 根据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则0.2 mol Fe 参与反应生成415 mol H 2 ,A 项错误;pH =13的NaOH 溶液中,溶液中c (OH -)=0.1 mol/L ,c (H +)=K W c (OH -) =10-13 mol/L ,则水电离出来c (OH -)=c (H +)=10 -13 mol/L ,B 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 + 4H + + 4e -===2H 2O ,则1 mol O 2被消耗,电路中有4N A 的电子通过,C 项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3价的氮元素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5价的氮元素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即每生成4 mol 氮气,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则生成28 g N 2(即1 mol 氮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 mol÷4=3.75 mol ,D 项正确。 7. [2014·全国卷] 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FeI 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 .2 L 0.5 mol·L -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C .1 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D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 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 A 7.D [解析] 1 mol FeI 2与足量Cl 2反应时,Fe 2+被氧化为Fe 3+,I - 被氧化为I 2,转移电子3N A ,A 项错误;2 L0.5 mol·L -1的硫酸钾溶液中n (SO 2-4)=1 mol ,所带电荷数为2N A ,B 项错误;Na 2O 2由Na +和O 2-2(过氧根离子)构成,1 mol Na 2O 2中的离子总数为3N A ,C 项错误;丙烯和环丙烷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均为C 3H 6,最简式为CH 2,42 g 混合气中的氢原子个数为42 g 14 g·mol -1 ×2N A =6N A ,D 项正确。 27. [2014·安徽卷] LiPF 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iF 、PCl 5为原

完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一、除杂、分离、提纯类工艺流程题 本质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①首先,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哪些杂质; ②然后,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 ③最后,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这样才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二、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 ①先是确定要制备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产物,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比如:产品受热易分解,可能要低温烘干、减压烘干、减压蒸发等);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标准化问题要标准化回答。 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如: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AlCl、MgCl、Cu(NO)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23332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O 、AlO 、3232MgO、CuO;而像Al (SO) 、NaAlO 、

NaCO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322432Al(OH) 、HSO 、NaHCO最后得,抑制了盐的水解,在蒸发时,都不是挥发性物质NaOH 、3423. 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含Fe、2+SO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2-3⑷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 固2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 中的CO或水进入22装置中。 ⑸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熟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 工业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3个过程: (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①加快反应速率(途径:升高温度、搅拌、粉碎) ②溶解: ③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2) pH值除杂①调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