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如何判断宝宝拉肚子的严重程度)-3 (5)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小儿腹泻类型及判断

婴儿腹泻病如果宝宝的精神还好,每日大便次数不超过10次,脱水不明显属于轻型,如果宝宝腹泻每日10余次,甚至更多,精神不好、发烧、口渴、小便量减少,伴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属于重型。 小儿腹泻症状:区分不同类型腹泻 小宝宝腹泻严重时很容易脱水,如何观察脱水的轻重就非常的重要。一般轻度脱水是指宝宝体重减轻不明显,稍有口干,眼窝和前囟凹陷,哭时泪少,尿量也减少,腹部度胀发干弹性减弱,四肢有些发凉。重度脱水时病性严重,宝宝明显消瘦,面色发白,血压下降,脉情微弱,明显口干口喝,眼眶里隐睡觉时两眼皮闭不上,前囟深度凹陷,哭时没有眼泪,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皮肤干枯有皱折,无弹性,手脚冰冷,必须输液抢救才能挽救生命,严重的可以休克死亡。 由此看来预防和纠正脱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目前医生常给患腹泻的宝宝用ORS(口服补液)预防脱水,或是治疗轻度脱水。一般每包ORS冲温水500毫升,让宝宝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若脱水明显,或是呕吐,腹胀明显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静脉补液,控制病情。 在饮食营养方面,宝宝得了腹泻病仍可以继续饮食,没必要完全禁食。母乳仍可以继续喂。吃牛奶的宝宝,6个月以下为1/2-2/3稀释牛奶,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6 个月以上可用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稠粥(最好是小米粥)、面条、蔬菜,鱼或肉末等,由少量开始。 因为秋季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所有没有必要口服抗生素。可以口服乳酶生,妈咪爱,或用青特令,思密达止泻。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便如脾可欣,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腹泻多发生在秋季和初冬。1岁左右的小儿较多见,以腹泻稀水便为主,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因为腹泻、呕吐及发烧等症状丢失了大量液体,所以很容易引起脱水,加重病情。如果不及时补充液体,造成严重脱水,可危及小儿生命。 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 1、秋冬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所致,因此也称轮状病毒性肠炎。 2、多发生于秋冬季。(即每年的国庆节前后一直能到春节前。每次流行有时长短不太一样。) 3、婴幼儿发病率高,尤其是6个月到二岁的小儿。 4、起病比较急。常伴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的症状。 5、发病开始时常有呕吐。 6、大便呈蛋花汤样,多是白色水样,带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化验大便时有少量白细胞。 7、口喝重、尿量减少,轻微腹胀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8、消炎药治疗无效。 9、病程大约1周左右(5-7天)。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概述 (一)概念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 个月~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 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①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等。 ②细菌感染: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 ③真菌感染 ④寄生虫感染 2)肠道外感染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三)临床表现 1. 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轻型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 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①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 余次至数10 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水、钠平衡紊乱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与分度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 ③钾平衡紊乱 正常血清钾:3.5 ~5.5mmol/L, <3.5mmol/L 为低钾血症。 ④低钙、低镁血症 ⑤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丙酮味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不典型。 2.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好发于秋、冬季。多见6~24 月小儿。潜伏期1~3 天。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呕吐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达10 次或更多,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酸中毒。病程自限,3~8 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 显微镜下的轮状病毒 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潜伏期1~2 天,起病较急。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性状轻微改变。重症腹泻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样混有粘液,镜检无白细胞伴呕吐,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7 天,亦可较长。

小儿腹泻练习题与答案

小儿腹泻练习题及答案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B 婴儿胃呈水平位 C 婴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D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E 婴儿肠道固定性较差 C 2.婴儿体含水量较成人相对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 A 细胞外液 B 血浆 C 间质液 D 细胞液 E 脑脊液 C 3.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是 A 产毒性大肠杆菌 B 侵袭性大肠杆菌 C 空肠弯曲菌 D 金葡菌 E 白色念珠菌 A 4.不造成肠粘膜损伤的腹泻致病菌是 A 空肠弯曲菌 B 耶尔森菌 C 金葡菌 D 产毒性大肠杆菌 E 侵袭性大肠杆菌 D 5.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 A 腺病毒 B 诺沃克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埃可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C 6.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B 皮肤弹性较差 C 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 四肢厥冷 E 尿量明显减少 D 7.重度脱水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 口腔粘膜极干燥 B 四肢厥冷 C 失水量为50~100ml/kg D 尿量极少或无尿 E 眼窝和前囟深陷 C 8.除哪一项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 A 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为低钠血症 B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 C 易高热,烦渴 D 易脱水,休克 E 易嗜睡,昏迷 C 9.除哪一项外,均为高渗性脱水的特点 A 高热、出汗多而饮水不足 B 烦燥不安、肌力高、惊厥 C 细胞,外液均减少 D 无明显口渴 E 可出现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D 10.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 A 发热、呕吐 B 每日大便超过10次 C 有水、电解质紊乱 D 大便含粘液、腥臭 E 镜检有大量脂肪滴 C 11.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眼眶前囟深凹 B 皮肤弹性极差 C 哭无泪,尿量极少 D 精神极度萎靡 E 外周循环衰竭

婴幼儿腹泻原因以及治疗方案

婴儿腹泻 婴儿腹泻(也称消化不良),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急性可分二型。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型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则昏迷、惊厥,并有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目录 1病因 2症状 3治疗方法 4诊断要点 婴幼儿急疹 胃肠型感冒 细菌性肠炎 ( 母乳性腹泻 胃肠炎 细菌感染 寄生虫 抗生素

^ 1病因 婴儿腹泻 是多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婴儿喂食母乳时,正常每天大便次数会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为黄绿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则为黄色成形便。腹泻则是指粪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变质而言。一般而言,腹泻时大便的次数会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颜色变成绿色、气酸臭。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随着轻微发烧或呕吐。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2、中度腹泻: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 3、重症:腹泻频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血丝黏液便,前囟门凹陷,皮肤及嘴唇干燥等。 4、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2症状 ⒈轻度(单纯性消化不良):每天大便5-6次,多至10余次,蛋花样或水样,黄或黄绿色,有白色小块,可有低热,溢奶,精神饮食尚好或略减,体重不增或略降,无脱水。 ⒉重度(中毒性消化不良):每天大便10次以上,水样便,黄色,呕吐,发热,尿少,

病历分析例题——婴儿腹泻度脱水

[病例摘要]男性,1岁,发热、呕吐、腹泻3天患儿3天前开始发热39℃,起病半天,即开始吐泻,每日约呕吐3-5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大便10余次/日,为黄色稀水便,蛋花汤样,无粘液及脓血,无特殊臭味,偶有轻咳。发病后食欲差,二天来尿少,10小时来无尿,曾用新霉素治疗好转。既往常有夜惊。个人史: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牛乳喂养。查体:T38.3℃,P138次/分,R40次/分,Bp80/50mmHg,体重9kg,身长75cm。急症病容,面色发灰,精神萎靡,烦躁,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右颈部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1个,轻度方颅,前囟1?1cm,明显凹陷,肋串珠(+),心率13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肺(-),腹稍胀,肝肋下1cm,肠鸣音存在。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肤略发花,呼吸深,急促,口唇樱桃红,牙3枚,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血Hb:110g/L,WBC:8.6×109/L,plt:250×109/L,大便常规偶见WBC。[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婴儿腹泻:小儿肠炎,轮状病毒感染 2.重度等张性脱水 3.代谢性酸中毒,中-重度? 4.佝偻病活动期 (二)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发热,呕吐,大便10余次/日,稀水便、蛋花汤样,镜检偶见WBC,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 2.有明显脱水表现:少尿至无尿,皮肤弹性差,前囟和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肤略发花 3.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急促,口唇樱桃红 4.佝偻病:方颅,1岁的前囱1×1cm,肋串珠(+),病史中有夜惊和牛奶喂养史二、鉴别诊断(5分) 1.生理性腹泻 2.细菌性痢疾 3.坏死性肠炎 4.肠套叠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血电解质和CO2-CP 2.大便找病原体(必要时) 四、治疗原则(3分) 1.对症治疗 2.液体疗法:累积损失补充,继续及维持补充 3.佝偻病的治疗:给维生素D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

1、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夏季高温,小儿腹泻进入高发期。一旦孩子发生腹泻,家长应警惕以下四种症状的出现。 警惕体温升高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且大多是中度发烧(38.5C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有些病原体引起的腹泻不发烧,甚至还略低于正常体温。需要警惕的是,腹泻时或早于腹泻出现的高烧(39 C以上),这是细菌毒素中毒的症状表现,要及时就诊。 警惕精神萎靡一般轻症腹泻的患儿,是不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的,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警惕血水样便患儿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儿腹泻5次左右。孩子腹泻时,如果便中带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每次便量较少,却坐在便盆不愿起来,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肠弯曲性腹泻或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应立即就医。 警惕脱水如果孩子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 2、小儿腹泻常伴发热的原因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多见于婴幼儿,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引起,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更为多见。此外,喂养不当或气温骤降及过于炎热时,亦易诱发腹泻。小儿腹泻时,除了大便次数增多、质稀、呕吐、食欲减退外,常可伴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5 C?40 C。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 况呢? 这里就向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因其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不够完善,故而易使各种致病微生物侵袭消化道。这些微生物在造成小儿腹泻的同时,还可引起全身性的感染中毒症状,所以临床常伴见发热、乏力、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等。其中发热可见于腹泻中,亦可出现于腹泻前。 小儿腹泻伴见发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因脱水引起发热。由于小儿各系统功能未臻完善,调节功能较差,所以当小儿大便质稀,水分较多,甚至呈水样便,体内水分损失明显时,患儿可因有效循环量减少,散热障碍而致体温升高。这时,除发热外,临床常伴见皮肤粘膜干燥或弹性差,眼窝及前囱凹陷,哭时泪少,尿量减少,甚至无泪、无尿、精神萎靡,乃至昏迷等脱水征象。 总之,小儿腹泻伴见发热的常见原因有二,一为致病微生物引起感染中毒症状出现发热,二为脱水导致体温升高。 此外,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两点,小儿腹泻若伴见高热,里急后重(小婴儿表现为排便前哭闹),大便混 有脓血,应警惕细菌性痢疾。若腹泻不止并伴高热,频繁呕吐,渐出现血便,应警惕婴儿出血性肠炎。出现这两种情况时,一定要及时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3、婴幼儿腹泻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因腹泻轻征而异。 (1)轻型腹泻:主要是大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10科次。大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 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常见白色或淡黄色小块,系钙、镁与脂肪酸化合的皂块。偶有小量呕吐或溢乳,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他周身症状。体重不增或稍降。体液丢失在50ml/kg 以下,临床脱水症状不时显。预后较好,病程约3?7天。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却常每日3?7 次,色黄,常有粘液,有恶臭。大便检可见少量白细胞。大使性状和次数不稳定。迁延日久,营养情况越恶化,常继发泌尿道、中耳或其他部位感染。 (2)重型腹泻:可由轻型加重而成。每日大便十数次至40次。开始转为重型时,便中水分增多,偶有 粘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应。换尿布不及时者,常腐蚀臀部皮肤,表皮剥脱而发红。随病情加重和摄入食物减少,大便臭味减轻,粪块消失而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色变浅,主要成分是肠液和小量粘液,呈碱性反应。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 ,多者可达50ml。镜下见脂肪滴、游动的细菌、粘液、 重症偶见红细胞,白细胞可达每高部视野10 个左右。患儿食欲低下,常伴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

(完整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浅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黄莉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6个月~2岁的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症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惊厥,伴有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甚至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由腹泻所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治疗腹泻主要是:控制感染、调整饮食、消除病因、纠正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因此除合并细菌感染外,一般不用抗生素。对腹泻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可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饮食护理 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合理的饮食是重要环节之一。对呕吐、腹泻严重患儿可禁食6~8小时,以利肠道休息,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从稀薄到浓稠,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少食脂类和蛋白质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剧腹泻,导致胀气。对于母乳喂养者延长喂哺的间隔时间。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 严格消毒隔离 护理患儿前后及更换尿不湿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奶具每日应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要洗净,在用时开水烫一下。不要用不洁净的手去摸奶具,注意消毒隔离和患儿卫生,病房每天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防止感染。 3.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3.1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口服补液盐。 3.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尽快补充血容量,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补钾浓度应小于

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小儿腹泻诊疗常规 一、小儿腹泻病诊断 1.根据患儿大便形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 3.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 育等。 二、小儿腹泻病治疗 1.脱水的预防及治疗 ⑴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 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 6-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⑵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 (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 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婴幼儿腹泻试题

婴幼儿腹泻考试题 .单项选择题 (每题 3分,共 20题)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 A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B 婴儿胃呈水平位 C 婴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D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E 婴儿肠道固定性较差 2. 婴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多,其主 要增多部分是( ) A 细胞外液 B 血浆 C 间质液 D 细胞内液 E 脑脊液 3. 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是( ) A 产毒性大肠杆菌 B 侵袭性大肠杆菌 C 空肠弯曲菌 D 金葡菌 E 白色念珠菌 4. 不造成肠粘膜损伤的腹泻致病菌是( ) A 空肠弯曲菌 B 耶尔森菌 C 金葡菌 D 产毒性大肠杆菌 E 侵袭性大肠杆菌 5.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 ) A 腺病毒 B 诺沃克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埃可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6. 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失水量为体重的 5%?10% B 皮肤弹性较差 C 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 四肢厥冷 E 尿量明显减少 失水量为 50? 100ml/kg D 尿量极少或无尿 E 眼 ) B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 C 易高热,烦 ) 肌张力高、 惊厥 C 细胞内, 外液均减少 D 无 ) 有水、电解质紊乱 D 大便含粘液、 腥臭 E 镜 11. 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 A 眼眶前囟深凹 B 皮肤弹性极差 C 哭无泪,尿量极 少 D 精神极度萎靡 E 外周循环 衰竭 12. 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B 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 冷,血 压下降 E 皮肤干燥,弹性极差 13. 小儿腹泻轻度酸中毒时,早期诊断的可靠依据是( A 呕吐、腹泻次数 B 脱水程度 C 酸中毒症状 14. 哪一项提示低血钾( ) A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B 肠鸣音消失, 深大 E 肠鸣音亢进 15. 婴儿腹泻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哪项除外( ) A 调整和适当限制饮食 B 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 C 加强护理, 防止并发症 D 控制肠道 内外感染 E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1 6.婴儿腹泻的饮食治疗,下述哪项不正确( ) A 腹泻严重者应禁食 B 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C 双糖酶显着缺乏者慎用 糖类食品 D 病毒性肠炎应暂停乳类,改为豆制代乳品 E 人工喂养者,可给等量米汤 或水稀释的牛奶,或脱脂奶 17. 高渗性脱水补液应选择( ) A 等张含钠溶液 B 5%葡萄糖 C 1/2 张含钠液 D 1/3 张含钠液 E 2/3 张含钠液 18. 不能测血钠时补液种类应选择 ( ) 7. 重度脱水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 A 口腔粘膜极干燥 B 四肢厥冷 C 窝和前囟深 陷 8. 除哪一项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 A 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为低钠血症 渴 D 易脱水,休克 E 易嗜睡,昏迷 9. 除哪一项外,均为高渗性脱水的特点( A 高热、出汗多而饮水不足 B 烦燥不安、 明显口渴 E 可出现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10. 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 A 发热、呕吐 B 每日大便超过 10 次 C 检有大量脂肪滴 C 哭时泪少, 尿量明显减少 D 四肢厥 ) D 呼吸症状 E 血气分析 四肢肌力低下 C 心音亢进, 心率减慢 D 呼吸

腹泻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Xxx男,6个月,2015.2.3初诊,母乳喂养加辅食,腹泻第二天,大便蛋花样,腹部略胀,恶心厌食,舌质淡,苔薄白。 诊断:脾虚泻 治则:健脾止泻 取穴:补脾,二马,外劳,平肝,八卦,清补大肠 方义:补脾外劳,温中散寒,补脾止泻。二马,温补肾阳。平肝八卦,理气,助左路升清补大肠,调整大肠功能. 效果:不明显,仍是腹泻多次 2月3日下午,复诊 取穴:外劳,清补脾,逆八卦,四横纹,清补大肠 方义:外劳清补脾,温中散寒,补脾止泻。逆八卦,助脾运化。四横纹,消食散结。 效果:不明显,依然腹泻 2月4日复诊主述。腹胀,厌食,恶心,大便带酸味,食物不消化 诊断:调整思路为伤食泻 治则:消食导滞。先泻后补 取穴:清胃,清补脾,逆八卦,四横纹,板门,清大肠,揉腹 方义:清胃,清胃热,消失导滞。清补脾,助脾运化。逆八卦,四横纹,板门。消食导滞,助中焦运化。清大肠,清除肠热。 效果:不明显,次日清晨腹泻三次。 2月5日复诊手脚冰凉,大便有奶瓣,腹胀减轻,恶心 诊断:腹胀减轻,中焦已经开始运化,多日腹泻导滞阳气虚,应用温补手法 取穴:上三关,补脾,二马,顺八卦,四横纹,板门,清胃(少做)。建议家长艾灸(未做)搓热督脉 方义:上三关,提升阳气,增强体质。补脾,健脾止泻。二马,温补肾阳。顺八卦,四横纹,板门,助中焦运化。清胃:清除胃热,消食导滞 效果:腹泻减轻,晚上两次 2月6日复诊早晨腹泻一次, 诊断:患者好转,继续温补固元止泻 取穴:三关,补脾,平肝,八卦,补大肠 方义:三关,提升阳气。补脾,健脾。平肝八卦,理气。补大肠,加强大肠功能。 效果:痊愈 病例分析与质疑: 1.本病例一开始按照脾虚泻治疗,是考虑小孩腹部不痛,舌苔淡,非完全伤食症状,结果 效果不好,是否应该考虑中焦不通的问题?如果加上板门,四横纹效果会截然不同?2.后期受凉,是否因为多日腹泻导致体质虚弱,还是一开始应诊断寒泻(但开始寒泻症状 不明显)。 3.中间改为伤食泻,但是腹部不痛,舌苔淡,大便略酸,也不是完全的伤食泻症状,推了 后仍然腹泻,是否为好转反应?还有,是不是伤食泻舌苔都是厚,刚开始是否无明显变

(整理)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 定义: 不是一种病,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一般定义是24小时内3次或3次以上的水样泻。 病因: 1肠道内感染:病毒(轮状病毒最多见,也就是常说的秋季腹泻),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最为多见)2肠道外感染(主要是病毒)3非感染因素(饮食和气候) 临床表现: 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带水,成黄色或黄绿色,多见未消化的食物和泡沫,或有发热,加重时出现烦躁不安或脱水等症状。 脱水:口渴、嘴干、皮肤干燥、疲累、尿量减少、感觉虚弱或晕眩、低血压、眼窝深陷、小便颜色加深 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因为儿童的脾胃功能薄弱,感受风寒或伤食都可致病 伤食引起的腹泻: 症状:腹胀,腹痛,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想吐,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或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健儿清解液(江西远东)、小儿至宝丸、王氏保赤丸;如腹胀加用儿泻康贴膜,丁桂儿脐贴等外用剂 受凉引起的腹泻 症状:大便清稀,且多泡沫,臭气不大,肠鸣音强,腹痛,或怕冷发热,苔白腻 治法:温中散寒消胀 方药:藿香正气、小儿至宝丸、王氏保赤丸配合敷脐膏药“儿泻康贴膜、丁桂儿脐贴”等外用剂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秋冬季 症状: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水样或蛋花样大便,无腥臭味,易出现脱水。 治疗:涩肠止泻 方药:涩肠止泻散、蒙托石散等加用儿泻康贴膜,丁桂儿脐贴等外用剂;如有脱水症状建议补液;高热加用退热药 吃坏东西(腐败食品)引起的腹泻 有明显的病因,用硫酸庆大霉素颗粒、颠茄磺苄啶片(小儿泻痢停片) 头孢、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治疗,吐泻加小儿至宝丸、王氏保赤丸;水泻加涩肠止泻散、蒙托石散;腹胀明显加“儿泻康贴膜、丁桂儿脐贴”等外用剂 常用儿科腹泻药品(带△符号是主推) 颠茄磺苄啶片(小儿泻痢停片)

婴幼儿腹泻病-知识点详解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7.腹泻病 婴幼儿腹泻病(infantile diarrhea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菌群失调→耐药性金葡菌、艰难梭菌、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药物难以控制的肠炎,排除其他(如应用泻剂、病程中发生病毒感染)诱发因素,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 婴幼儿腹泻病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月以内婴儿,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 除此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可能与乳糖不耐 受有关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①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粪-口传播,多见于6~24月婴幼儿,起 病急,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病初1~2d常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蛋花样,无腥臭味,可出现并发症,为自限性疾病。轮状病毒可侵犯多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脏)。 ②侵袭性细菌导致的肠炎 多见于夏季,急性起病,腹泻频繁,大便呈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常伴呕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OR示大量WBC及数量不等的RBC。 ③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大便次数增多,由黄色水样便→血水便,OR大量RBC,常无WBC。 ④AAD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典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粘液, OR大量脓细胞和成簇G+球菌。 2)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由艰难梭菌引起(除万古霉素、胃肠道不吸收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均可)。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假膜排出(坏死毒素致肠粘膜坏死所形成的伪膜) 3)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常伴鹅口疮;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黏液,可见 豆腐渣样细块(菌落),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与菌丝。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 临床诊治的若干问题 1.腹泻与腹泻病概念: 腹泻:排便次数增多(通常≥3次/24hr)和/或粪便硬度下降(稀便、水样便)。 腹泻病: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腹泻是婴儿和儿童常见胃肠道症状;腹泻病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平均每年发生急性腹泻0.5~2次;腹泻病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范围,腹泻病仍然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15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病,主要见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儿童腹泻病临床分类、分期及分型 2.1腹泻病临床分类: [1]根据病因,腹泻病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可分为肠道内感染所致的腹泻病和肠道外感染所致的腹泻病;肠道内感染通常由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非感染性腹泻通常由吸收不良、炎症性肠病、症状性、药物性因素等引起。

[2]根据腹泻发病机制,腹泻病分为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及动力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多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3]根据腹泻患儿粪便形状、粪常规检查结果分为水样腹泻和炎性腹泻。 2.2腹泻病临床分期: [1]急性腹泻病(Acute Diarrhea,AD):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肠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病称为急性感染性腹泻,即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AGE)。 [2]持续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PD):连续病程>14天的腹泻。国内分类:迁延性腹泻病:病程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为2个月以上。 欧洲指南将1岁以内婴儿腹泻分为:急性腹泻(Acute Diarrhoea):<7天;腹泻迁延(Prolonged Diarrhoea):7~14天;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oea):>14天。 2.3腹泻病临床分型: [1]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缺乏,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呈黄色、黄绿色稀薄便,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小儿腹泻病情观察规范

小儿腹泻病病情观察规范 一、按病因分类: 1自身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水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 3)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二者多见,尤其是病毒,最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2)肠道外感染.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①人工喂养;喂养不当。②过敏性腹泻;③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或活性丧失. 2)气候因素 二、腹泻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达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1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天大便可达10余次以上,每次量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2﹚全身中毒症状: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

囟凹陷、眼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 三、病情观察: 1、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以下几方面观察: 轻度中度重度 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烦躁或萎靡昏睡或昏迷 皮肤弹性稍差差极差 口腔黏膜稍干燥干燥极干燥 眼窝及前囟凹陷轻度明显极明显 眼泪有少无 尿量略减少明显减少少尿或无尿周围循环衰竭无不明显明显 酸中毒无有严重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 5%以下 5%-10% 10%以上 2、体温:体温在37.5℃或以上时给于每日四次监测,体温38.5℃以上的随时监测至道恢复正常。患儿入院体温38.5℃,遵医嘱予地塞米松2.4mg 静脉注射并嘱解衣散热,温水擦浴。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警惕惊厥发生.及时更换清洁衣物,观察有无脱水征象,避免受凉. 3、腹泻: 1)评估可能引起腹泻的因素。 2)观察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量,并收集送检 3)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加强臀部护理,预防臀红4、体液不足: 1)防止液体继续丢失,调整饮食,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 2)静脉补液静脉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见尿补钾。 5、营养失调:与腹泻丢失营养物质过多及摄入减少有关

小儿腹泻练习题及答案

. 小儿腹泻练习题及答案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B 婴儿胃呈水平位 C 婴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D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E 婴儿肠道固定性较差 C 2.婴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 A 细胞外液 B 血浆 C 间质液 D 细胞内液 E 脑脊液 C 3.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是 A 产毒性大肠杆菌 B 侵袭性大肠杆菌 C 空肠弯曲菌 D 金葡菌 E 白色念珠菌

4.不造成肠粘膜损伤的腹泻致病菌是 A 空肠弯曲菌 B 耶尔森菌 C 金葡菌 D 产毒性大肠杆菌 E 侵袭性大肠杆菌 D 5.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 A 腺病毒 B 诺沃克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埃可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C 6.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B 皮肤弹性较差 C 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 四肢厥冷 E 尿量明显减少

7.重度脱水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 口腔粘膜极干燥 B 四肢厥冷 C 失水量为50~100ml/kg D 尿量极少或无尿 E 眼窝和前囟深陷 C 8.除哪一项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 A 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为低钠血症 B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 C 易高热,烦渴 D 易脱水,休克 E 易嗜睡,昏迷 C 9.除哪一项外,均为高渗性脱水的特点 A 高热、出汗多而饮水不足 B 烦燥不安、肌张力高、惊厥 C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D 无明显口渴 E 可出现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10.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 A 发热、呕吐 B 每日大便超过10次 C 有水、电解质紊乱 D 大便含粘液、腥臭 E 镜检有大量脂肪滴 C 11.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眼眶前囟深凹 B 皮肤弹性极差 C 哭无泪,尿量极少 D 精神极度萎靡 E 外周循环衰竭 E 12.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B 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 C 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 D 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E 皮肤干燥,弹性极差

儿科试题腹泻病

腹泻病 一、名词解释 1.生理性腹泻 2.中度脱水 3.低渗性脱水 4.累积损失量 二、填空题 1.引起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细菌是,最常见的病毒是。2.小儿腹泻静脉补液的适应症是、和。3.小儿腹泻第1天补液包括3部分, 即、和。 4.引起小作腹泻的非感染因素有和。 5.小儿腹泻补液原则 为、、、。 6.低渗性脱水血清钠,等渗性脱水血清钠、高渗性脱水血清钠。 7.急性腹泻病程为,迁延性腹泻病程为,慢性腹泻病程为。 8.腹泻病的治疗原则 是、、、。 三、选择题 A1型题 1. 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病程是: A.1周以内 B.2周至2个月 C.2个月以上 D.半年以上 E.以上均不对 2.小儿腹泻易发生脱水的原因是: A.水代谢旺盛 B.消化酶分泌减少

— C.体液少 D.血液中IgM、IgA甚低 E.胃酸度减低 3.小儿腹泻时,重度脱水的失水量为体重的: A.5%~10% B.15%~25% C.10%~15% D.20%~25% E.10%以上 4.中度脱水时体液的累积损失量约是(mL/kg): A.120~150 B.25~50 C.50~100 D.100~120 E.25以上 5.小儿腹泻致代谢性酸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是: A.腹泻丢失碱性物质 B.饥饿性酮症 C.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增加 D.肾脏排酸障碍 E.以上都不是 6.高渗性脱水,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新生儿,大量出汗或高热供水不足 B.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惊厥 C.尿少、比重高 D.失水比例大于失钠,以细胞内脱水为主 E.口渴不明显、四肢冷、休克 7.低渗性脱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久泻、营养不良儿 B.失钠的比例大于失水,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C.黏膜干燥、烦渴

婴幼儿腹泻试题

婴幼儿腹泻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B 婴儿胃呈水平位 C 婴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D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E 婴儿肠道固定性较差 2.婴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 A 细胞外液 B 血浆 C 间质液 D 细胞内液 E 脑脊液 3.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是() A 产毒性大肠杆菌 B 侵袭性大肠杆菌 C 空肠弯曲菌 D 金葡菌 E 白色念珠菌 4.不造成肠粘膜损伤的腹泻致病菌是() A 空肠弯曲菌 B 耶尔森菌 C 金葡菌 D 产毒性大肠杆菌 E 侵袭性大肠杆菌 5.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 A 腺病毒 B 诺沃克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埃可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6.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B 皮肤弹性较差 C 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 四肢厥冷 E 尿量明显减少 7.重度脱水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 口腔粘膜极干燥 B 四肢厥冷 C 失水量为50~100ml/kg D 尿量极少或无尿 E 眼窝和前囟深陷 8.除哪一项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 A 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为低钠血症 B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 C 易高热,烦渴 D 易脱水,休克 E 易嗜睡,昏迷 9.除哪一项外,均为高渗性脱水的特点() A 高热、出汗多而饮水不足 B 烦燥不安、肌张力高、惊厥 C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D 无明显口渴 E 可出现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10.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 A 发热、呕吐 B 每日大便超过10次 C 有水、电解质紊乱 D 大便含粘液、腥臭 E 镜检有大量脂肪滴 11.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眼眶前囟深凹 B 皮肤弹性极差 C 哭无泪,尿量极少 D 精神极度萎靡 E 外周循环衰竭 12.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B 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 C 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 D 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E 皮肤干燥,弹性极差 13.小儿腹泻轻度酸中毒时,早期诊断的可靠依据是() A 呕吐、腹泻次数 B 脱水程度 C 酸中毒症状 D 呼吸症状 E 血气分析 14.哪一项提示低血钾() A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B 肠鸣音消失,四肢肌力低下 C 心音亢进,心率减慢 D 呼吸深大 E 肠鸣音亢进 15.婴儿腹泻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哪项除外() A 调整和适当限制饮食 B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C 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D 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E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16.婴儿腹泻的饮食治疗,下述哪项不正确() A 腹泻严重者应禁食 B 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C 双糖酶显着缺乏者慎用

(病例分析)小儿腹泻试卷.doc

(病例分析)小儿腹泻试卷 [模拟] 120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B.婴儿胃呈水平位 C.婴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D.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E.婴儿肠道固定性较差 第2题: 婴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 A.细胞外液 B.血浆 C.间质液 D.细胞内液 E.脑脊液 第3题: 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是 A.产毒性大肠杆菌 B.侵袭性大肠杆菌 C.空肠弯曲菌 D.金葡菌 E.白色念珠菌 第4题: 不造成肠粘膜损伤的腹泻致病菌是 A.空肠弯曲菌 B.耶尔森菌 C.金葡菌 D.产毒性大肠杆菌 E.侵袭性大肠杆菌 第5题: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 A.腺病毒

B.诺沃克病毒 C.轮状病毒 D.埃可病毒 E.柯萨奇病毒 第6题: 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B.皮肤弹性较差 C.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四肢厥冷 E.尿量明显减少 第7题: 重度脱水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口腔粘膜极干燥 B.四肢厥冷 C.失水量为50~100ml/kg D.尿量极少或无尿 E.眼窝和前囟深陷 第8题: 除哪一项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 A.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为低钠血症 B.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 C.易高热,烦渴 D.易脱水,休克 E.易嗜睡,昏迷 第9题: 除哪一项外,均为高渗性脱水的特点 A.高热、出汗多而饮水不足 B.烦燥不安、肌张力高、惊厥 C.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D.无明显口渴 E.可出现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第10题: 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 A.发热、呕吐 B.每日大便超过10次 C.有水、电解质紊乱 D.大便含粘液、腥臭 E.镜检有大量脂肪滴

小儿腹泻病 考题

2020药师继续教育小儿腹泻病考题: 1、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 A.60% B.70% C.80% D.90% 您的答案:C 正确 2、营养不良儿童患腹泻时的死亡率是正常营养儿童的:()倍。 A.2 B.3 C.4 D.5 您的答案:C 正确 3、补镁在补钙后手足搐搦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时要考虑低镁血症,可测定血镁浓度。同时用()%硫酸镁,每次0.2~0.4 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2~3次,症状消失后停用。 A.15% B.20% C.25% D.30% 您的答案:C 正确 4、所有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 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 A.3% B.4% C.5% D.6% 您的答案:C 正确 5、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患儿肠炎感染机会高( )倍 A.5 B.10 C.15 D.20 您的答案:B 正确 6、病程持续()的腹泻统称为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 A.2周

B.2周以上 C.4周 D.4周以上 您的答案:B 正确 7、下列哪些病毒可引发婴幼儿腹泻() A.轮状病毒 B.流感病毒 C.星状病毒 D.肠道腺病毒 您的答案:ACD 正确 8、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是() A.调整和继续饮食,不提倡禁食 B.预防和纠正脱水 C.合理用药 D.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9、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 A.双歧杆菌 B.嗜酸乳杆菌 C.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D.地衣芽孢杆菌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10、引起侵袭性肠炎的细菌包括()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霍乱弧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您的答案:ABD 正确

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

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 婴幼儿腹泻,是指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发病率最高。 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为“慢性腹泻”。不同类型的腹泻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急性腹泻 病因与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又称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如引起秋季腹泻的轮状病毒感染。急性腹泻轻症者仅有大便次数增多,重者大便可多达10余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出现粘液便或脓血样便,表现感染中毒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与治疗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预防诀窍是合理喂养,注意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奶瓶餐具使用前要高温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 一旦感染发生腹泻务必就医并遵医嘱,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饮食干预来巩固腹泻治疗效果。所谓饮食干预就是要注意减少乳糖的摄入,避免腹泻引发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迁延不愈。具体来说,母乳喂养儿应坚持母乳喂养,妈妈饮食偏清淡,少吃油脂食物和生冷食物,并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来喂哺母乳以减少单次乳糖摄入量降低消化负担;人工喂养儿可改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粉喝1-2周。 同时注意辅食中不要添加含乳糖的奶制品;比平常做得要稀软些;适当减少食物种类,暂时停喂可能不利于腹泻缓解的食物,如偏寒凉的水果、不利于消化的肉类和谷物中的杂粮。另外急性腹泻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脱水,如果稀便便或水样便过多,要及时补水。 二、慢性腹泻 病因与临床表现 -乳糖不耐受慢性腹泻一个常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就是乳糖消化不良。当宝宝吃奶后,其中的乳糖在小肠内经过乳糖酶的水解后被吸收利用。但有的宝宝肠道先天缺乏乳糖酶或肠道发育不成熟导致乳糖酶暂时分泌不足,致使乳糖在小肠内不能或不能全部被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在大肠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性气体,刺激肠道因而导致腹痛、腹胀和腹泻。无论是吃母乳或是吃牛奶的宝宝均可发生。宝宝乳糖不耐受的典型粪便是水样便,可能有泡沫,酸臭味,然而大便常规往往是阴性的。宝宝一般食欲尚好,发育正常。 -牛奶蛋白消化不良经常发生的、程度较轻的、非感染性的拉肚子,除了乳糖不耐受的原因之外,还可能是牛奶蛋白消化不良。大多数配方奶都以牛奶蛋白为蛋白质来源,这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比母乳中的蛋白质难消化。宝宝的胃肠道还没发育成熟,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大分子的牛奶蛋白,一旦发生牛奶蛋白消化不良,可能表现出各种症状,其中包括慢性腹泻。 -肠道菌群失调急性腹泻如果治疗不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也有可能会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腹泻。 预防与治疗 慢性腹泻主要通过饮食干预来预防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