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综合复习

植物病理学综合复习
植物病理学综合复习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与症状

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防治技术的学科。

2、植物病害:植物因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在生理和外观上表现异常或产生经济损失。

3、引起植物病害发生的种类:

(1)依据性质: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包括:外来生物和植物自身

(4)非生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5)侵染性病害:外来生物

(6)非侵染性病害: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遗传性疾病

4、植物病害症状:植物生病后不正常表现包括:病状和病症

5、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病状表现: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6、病症:病原物在病部产生的特征性结构。病症表现: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菌核、脓状物。

7、当两种或是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我们称之为并发症。

8、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的特点:

集约化栽培导致病害易流行成灾;栽培环境的气象特点有利病害发生;无性繁殖材料是药用植物病害的中药初侵染来源;高毒农药;地下病害严重;地道药材病害严重。

9、“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

中药材GAP确保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10、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真菌引起的病害占侵染性病害的80%左右)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学

1、真菌的主要特征:

有固定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营养方式异养型(腐生和寄生),无光合色素;繁殖方式为产生各种类型孢子。

2、无性生殖方式:断裂、裂殖、芽殖、原生质割裂

3、有性生殖过程: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4、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和产生单倍体。而准性生殖是通过二倍体细胞核的有丝分裂交换进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通过产生非整倍体后不断丢失染色体来实现单倍体化的。在一些半知菌和子囊菌与少数担子菌等丝状真菌中,存在准性生殖。

一、鞭毛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特征:1-2根鞭毛,游动鞭毛。

鞭毛类型:茸鞭和尾鞭

鞭毛菌亚门4个纲: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和卵菌纲

单轴霉属引起苍耳霜霉病

霜霉属引起板蓝根霜霉病、延胡索霜霉病

盘梗霉属引起莴苣及菊科植物霜霉病

白绣属引起板蓝根白锈病、牛膝白锈病、蓟白锈病

二、子囊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共同点:子囊和子囊孢子

白粉菌,引起植物的白粉病。主要寄生在叶片上,有的发生在新稍或芽上。在病部形成白粉或小黑点。

核盘菌属引起植物的菌核病。

三、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共同特征:担孢子

担子菌亚门3个纲:冬孢菌纲、层菌纲和腹菌纲

担子菌中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的是:锈菌和黑粉菌

锈菌:引起植物病害在病部可以看到铁锈状物,故称为锈病

黑粉菌:产生成堆黑色粉状冬孢子。

四、半知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真菌:半知菌包括那些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的真菌。严格的说是半知菌亚门只包括未见有性阶段的子囊菌和担子菌。

半知菌繁殖方式:芽殖、断裂、裂殖得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5、真菌病害特点: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特征。

(1)鞭毛菌亚门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经常引起植物根部的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湿度大时病部多产生棉絮状物。卵孢子和休眠孢子是其翌年初侵染来源。

(2)接合菌亚门真菌一般引起薯、菜、果的软腐或花腐。

(3)子囊菌与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如白粉菌。其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来源,以有性孢子度过环境不良期。(4)担子菌中黑粉菌和锈菌都是专性寄生,病部形成黑色或褐色锈状物。黑粉菌以冬孢子越冬。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其产生的夏孢子是再侵染的来源。

6、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裂殖。

7、细菌的形态:螺旋菌、球菌和杆菌。

8、革兰氏染色:薄壁菌门(革兰氏阴性、红色)、厚壁菌门(革兰氏阳性、紫色)

9、菌原体侵染植物后引起的病害类型多为黄化或矮缩、丛生和叶、芽变小等。

10、细菌性病害:番红花细菌性软腐病、浙贝软腐病、人参细菌性软腐病

11、病毒:一种由核酸、蛋白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具有繁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的能力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

12、植物病毒的特征: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严格专性寄生;繁殖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

13、病毒的结构:毒粒体由核酸(RNA或DNA)、外壳蛋白(核酸位于粒体内部)、囊膜(少数病毒)

14、植物病毒的成分:核酸和蛋白质、囊膜

15、病毒粒体的构型:螺旋对称结构、等轴对称结构、复合对称结构

16、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撒到其它植株的过程。

移动:从植株的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短距离移动:胞间连丝;长距离移动:输导组织)17、病毒的传播中昆虫传播的类型:

(1)非持久性(口针型):昆虫获毒后能立即传毒,但很快失去传毒能力。病毒存于昆虫口

针前端。一般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传毒昆虫主要是蚜虫。

(2)半持久性(循回型):昆虫获毒后不能立即传毒,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传毒。主要是病毒要通过昆虫的体液再回到唾液。这类昆虫有蚜虫,部分叶蝉和飞虱。

(3)持久性(增殖型):昆虫获毒后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传毒,病毒可在昆虫体内繁殖,可终生传毒,经卵传毒。病毒不能通过汁液接触传染。

18、植物病毒属典型种: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

19、线虫最重要的生态环境是:土壤:温度、湿度

20、线虫的形态:雄虫线性、雌虫梨形或圆球形

21、线虫为害部位:植物的根和地下茎、鳞茎和块茎

22、病毒和线虫是什么类型的寄生:专性寄生。

23、线虫的致病特点:主动侵袭、隐蔽性

24、线虫通过口针危害植物,对植物破坏作用最大的是食道腺分泌物

25、植物线虫致病性:

刺激寄细胞的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细胞或合胞体;刺激细胞分裂形成瘤肿和根部的过度分枝等畸形;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溶解细胞壁和破坏细胞。

26、寄生性植物: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者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从其它的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

27、危害药用植物的寄生性种子植物主要有:菟丝子科、列当科、桑寄生科、樟科、玄参科。

28、按寄生植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不同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

29、按寄生部位不同分为:根寄生和茎(叶)寄生。(独脚金和列当属于根寄生;菟丝子、桑寄生和槲寄生属于茎(叶)寄生。)

30、既是全寄生又是茎寄生:菟丝子;既是半寄生又是根寄生:独脚金既是全寄生又是根寄生:列当;既是半寄生又是茎寄生:槲寄生

31、非侵染性病害:生长环境中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1)化学因素导致的病害主要有:营养失调、空气污染及化学物质的药害

(2)物理因素有:温度不适、水分失调、光照不适。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1、寄主能否被病原物侵染危害,主要决定于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2)致病性:是指病原物为害寄主的能力,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引致病害的能力。

2、致病性是导致植物发病的主要因素。

3、病原物的致病性表现在:对寄主的养分、水分的大量掠夺;

4、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毒素和生长物质对寄主的破坏作用。

5、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6、寄生的专性化: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任何一种病原物只能寄生在一定的寄主植物上。

7、植物抗病性的类型: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8、抗病机制:避病性和抗病性(包括抗侵入和抗扩展)。

9、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10、各种侵染性病原物的入侵形式:

(1)病毒:从微伤口侵入;

(2)细菌: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

(3)真菌:能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也能穿透植物表皮侵入;

(4)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可直接侵入植物。

12、侵染循环: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3、传染性病害的循环主要包括3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侵染循环是病害防治研究的中心问题)

14、病原物怎样度过寄主的休眠期而成为下一个季节的病原物的来源:病原的越冬或越夏。

15、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场所是: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土壤;病株残体;粪肥。

16、病原物的传播:风力、雨水、昆虫、人为传播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1、植物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

2、植物病害预测: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发生时期和数量,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3、植物病害流行学:在群体水平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

4、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重点: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及影响因素。

5、发病率: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

6、发病率相同时,发病严重程度和植物蒙受的损失不同,所以,为更为全面估计病害数量,应用严重度指标。

7、病情指数: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

8、单循环病害,又称积年流行病害,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1)特点: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低。

单循环病害每年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受环境影响小。

(2)病害举例:薏苡黑穗病、人参根结线虫病、小麦黑穗病

9、多循环病害,又称单年流行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流行速度的控制

(1)特点:局部侵染,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潜育期短。病原物增殖率高。

(2)病害举例:水稻稻瘟病。

10、单循环病害防治:消除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措施。

11、多循环病害防治: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降低病害增长率。

12、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流行时间动态:季节性流行动态和逐年流行动态。

13、多循环病害流行曲线: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指数增长期、逻辑斯蒂增长期、衰退期)

14、病害预测、药剂防治和流行规律分析研究都应以指数增长期为重点。

15、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即病害的传播过程,反映了病害数量在空间中的发展规律。

16、病害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的的关系:

(1)病害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是相互依存、平行推进的;

(2)没有病害的增殖,就不可能实现病害的传播;

(3)没有有效的传播也难以实现病害数量的继续增长,也就没有病害的流行。

17、病害传播按传播距离来分,分为:近程传播:一次传播在百米以下的近程传播;中程传播:在几百米到几公里的为中程传播;远程传播:在数十公里以上的为远程传播。

18、流行学中常用一次传播距离和一代传播距离的区别:

(1)一次传播距离:为病原菌孢子从释放到侵入植物体这段时间内所引起的病害传播,以日为时间单位。

(2)一代传播距离:病害一个潜伏期内多次传播所实现的传播距离。

19、多循环气传病害,流行的田间格局:中心式和弥散式两类。

(1)中心式流行:一个有点片发生到全天普发的传播过程。如多循环病害初侵菌源是本田的越冬菌源。(中心式流行病害: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2)弥散式:外来或本身菌源菌量较大,并充分分散,发病初期全田普发。由昆虫传播的多循环病害,田间分布取决于媒介昆虫的活动习性。(弥散式流行病害:小麦赤霉病、玉米黑粉病等)

20、病害流行的因素:

(1)存在感病寄主植物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植

(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

(4)病原物数量巨大

(5)有利的环境条件

21、病害预测: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况。

22、按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分类:

(1)流行程度预测: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做定量表达。流行级别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

(2)病害发生期预测: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

(3)损失预测:损失估计。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测减产量。

23、按照预测时限分类: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报。

24、预测的依据:菌量、气象条件、菌量和气象条件、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

25、预测方式:经验预测模型、系统模拟模型、综合分析预测、数理统计预测、回归模型预测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1、植物病害诊断程序:

症状的识别与描述;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专项检测;逐步排除,得出结论。

2、★柯赫氏法则原则:

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将该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在分离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纯培养相同。

3、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侵染性病害

(1)寄生植物:可直接看到

(2)线虫病害: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线虫寄生。线虫病的症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3)真菌病害:多数在病部产生在病症,或稍加保湿可生长出子实体。采样时,应从新鲜病部的边缘做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应用柯赫氏法则。

(4)细菌病害:初期水渍状病斑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多是细菌病害特征;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的鉴别方法。

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和噬菌体反应也是细菌病害诊断要点。

(5)菌原体病害: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只有在电镜下能看到菌原体,注射四环素后初期症状消失。对青霉素不敏感。

(6)病毒病害: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多为常见。无病症,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内含体。与病株叶片汁液摩擦或蚜虫均可传病。血清学技术可快速诊断。

(7)复合侵染:柯赫氏法则,分开鉴别和诊断。

(二)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

(2)病害只限于某一种品种发生。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

(4)明显的缺素症状。

4、植物病害防治: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植物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5、防治病害的途径,按其原理分为: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和治疗。

6、我国植保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国际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7、我国现行检疫体制分设:国内植物检疫和进出境植物检疫。

8、植物检疫基本属性是强制性和预防性。

9、植物检疫是检疫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检验机构依法强制执行的政府行为。

10、检疫采取措施:禁止进境、限制进境、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国外引种检疫、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检疫、紧急防治

11、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或栽培防治。是防治病害的基础措施。运用各种农业调控措施,压低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1)轮作:适用于防治土壤传播的病害,对土壤传播和田间病株残体传播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轮作不能把病害清除,只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2)整地:整地耙地、深翻土地可以减少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虫。防止流水传播病害和诱发病的发生。

(3)改良土壤:土壤结构、理化性质、肥力等对病虫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选好苗床和土壤消毒:最好是未种过药用植物的,土地肥沃的土地,土壤消毒。

(4)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良种及种子消毒: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是防治中药病虫害的措施之一。

种子消毒方法:药液浸种、温汤浸种、药粉或药灰拌种、药土垫种或盖种。

(5)选择适宜播种期和播种方式

(6)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整枝摘心、搭架绑蔓、去老叶等有利药田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及早摘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搞好田园清洁,减少田间早期病菌的数量,推迟病害发生流行时期。

肥水管理方面,适当追施磷肥、钾肥。田间施底肥时施足够有机肥,培养地力,提高药材的抗逆力。有机肥一定要高温腐熟堆肥后再用。

(7)收获与储藏期的防治:收获后,病株残体和病根集中烧毁;肥料高温堆肥发酵;储藏期不要受潮发霉和混杂,保证种子质量。

12、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如抗菌、溶菌、竞争、重寄生、捕食、交互作用。

13、物理防治: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激光灯手段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14、化学防治:使用各种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15、化学防治基本原理:保护、治疗、免疫、钝化。

16、农药使用方法:种苗处理、土壤处理、喷雾、喷粉

17、杀菌剂的合理使用:药剂种类、植物种类、环境条件、施药方法、药剂轮换和药剂混配。

18、中药材农药使用原则:

(1)科学规划中药材生产基地

(2)培育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

(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

(4)科学防治中药材病害

(5)改进储藏技术

19、中药材GAP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

药用植物病害

1、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引起的

2、根腐病和白绢病由半知菌亚门引起的。

3、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的核盘菌属引起的。

4、当归的茎线虫病和根腐病发病率60~70%。当归褐斑病发病率在75%以上,严重时叶片枯死。

5、锈病是担子菌亚门引起的病害

6、党参的主要病害有:锈病、斑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和霜霉病。

7、五味子病害:生理性叶枯病、日灼病、霜冻;五味子白粉病、茎基腐病。

8、白术根腐病的发病主要原因:种栽储藏过程中受热,幼苗抵抗力下降。白术铁叶病病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及苞片。“白糖烂”描述的是白术的白绢病。白术花叶病由病毒引起的

9、菊花的枯萎病,细菌和真菌均可引起

10、薄荷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花。薄荷斑枯病又称“白星病”。

11、丹参叶枯病又名丹参斑枯病。

12、浙贝的病害:浙贝灰霉病又名早枯、青腐塌。叶片、花、果实均可被害。叶片上病斑淡褐色,边缘明显水渍状。花被害后干缩不能开放。幼果被害后呈暗绿色干枯。果实的果皮就果翼上有深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生灰色霉状物。浙贝干腐病症状:蜂窝状、蛀屁眼、青屁股

13、玄参病害:叶枯、叶斑、白绢、轮纹病,其中,白绢病在玄参上为害最重。

14、芍药软腐病是种芽和根在堆贮过程中红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它是由结合菌亚门根霉菌引起的病害。

15、绞股蓝病害:

(1)绞股蓝白粉病:为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秆,果实通常不受害。受侵染的叶片均在叶正面出现白色小斑点,后四周扩散成霉斑。叶背霉斑常有叶缘向叶脉内扩展,整片叶布满白粉状物。发病植株叶片泛黄、卷缩、不脱落。

(2)绞股蓝白绢病:主要危害近土表的茎基部,有时可扩展到叶。被害植物的根和茎呈暗褐色,白色丝绢状菌丝体,辐射状分布。枯死的植株的茎和叶仅剩木质化的“乱麻”状纤维组织,易从土中拔起。

16、延胡索主要有霜霉病、锈病和菌核病。其中霜霉病威胁最大,可因病毁种。

17、山茱萸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其次为叶片和枝条。山茱萸灰膏药病主要为害树干和枝条。

菌丝丝状体

菌营养

体有无隔膜

变态菌组织吸器附着胞假根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

菌核

子座

菌索

病理学的试卷

分类后面的大题

植物病·论述,防治病虫害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 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 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 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 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 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 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 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 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 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 谈起。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 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 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农业植物病理学 稻瘟病 Pyricularia grisea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等4种。 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形成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并可延及整个谷粒。 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稻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病稻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借风雨传播到英苗或本田稻株。 病害控制:(1)种植抗病品种。(2)减少病源。(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4)药剂防治。其他有效药剂有富+-1号(稻瘟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多菌灵、克瘟散、嘧菌胺等。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症状

病害症状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缘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 病害循环: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细菌病害都种子带菌。 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病害控制:(1)杜绝种子传病。(2)种植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4)药剂防治:叶青双、龙克菌、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5)生物防治。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小麦锈病症状:三种锈病共同的特点是在叶或茎秆上产生黄色或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夏孢子飞散。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褐斑。 小麦锈菌的生物学特性:(1)严格的寄生性。(2)高度的寄生专化形和变异性。(3)气流传播流行的广泛性。(4)孢子繁殖迅速,流行的爆发性。(5)对温、湿度、光照比较敏感。 侵染循环:(1)小麦锈菌以夏孢子随气流进行高空远距离传播。(2)小麦锈菌以夏孢子在田间进行初次和多次重复侵染。(3)三种锈菌的越冬,越夏方式和地区不同。 病害控制综合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2)实行抗锈基

普通植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诊断、稀释限点、钝化温度、复合侵染、植物病害诊断、并发病害、植物线虫病害、潜伏侵染、拮抗作用、抗体、类病毒、鉴别寄主、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隐症现象、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线虫病害、鉴别寄主、稀释限点、抗原、类病毒、继发病害、复合侵染植物病理学、病原、病状、病症、专性寄生、致病性、毒性、病害循环、侵染过程、整体产果、分体产果、菌索、子座、菌核、子实体、假根、同宗配合、异总配合、准性生殖、真菌的生活史、生活史的多形现象、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侧丝、丁侧丝、拟侧丝、缘丝、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担子果、转主寄生、先担子、后担子、病毒、亚病毒,朊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外运凝集素(lectin)、激发子(elicitor)、毒素(toxin)、被动的抗病性、主动抗病性、定向选择、稳定化选择、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过敏性反应、PR蛋白、诱发抗病性、基因对基因学说、(+)RNA 、系统症状、抗血清反应、诱导抗病性、病毒的突变、钝化温度、多分体现象、系统症状、抗原、 二、填空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鞭毛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病状是:①;②;③;④; ⑤花序、花梗。主要病征为、、等。 3.真菌的分类、鉴定基本上是以形态特征为主,并辅之以生理、、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等多方面的特征。 4.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真菌学的发展。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脉冲场电泳)技术、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通植物病理学复习

绪论 1、植物病理学 1)性质:植物病理学是以植物为保护对象,以研究病原-寄主-环境相互关系为基础,以阐明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设计经济有效的防治 措施为目的的应用基础科学。 2)任务(研究内容): a)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b)受病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c)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d)病害(H-P)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e)根据上述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 防治措施。为园艺作物生产提供保障。 2、著名植物病理学工作者:戴芳澜(中国真菌学植病学奠基人)、俞大绂、邓叔 群、林传光、曾士迈等。 植物病原真菌 1、菌物病害特点: 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为畸形。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和颗粒状物。 卵菌门中,多数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腐烂或苗期猝倒。卵菌多数以卵孢子或休眠孢子越冬。 接合菌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很少,而且多是弱寄生菌,引起的症状通常为薯、菜、果的软腐或花腐。 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它们大多是死体营养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但是,白粉菌则是活体营养生物,常在植物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中夹有小黑点即闭囊壳。 担子菌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褐色的锈状物。黑粉菌多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落入土壤中或在粪肥中越冬,黑粉菌种类多,侵染方式各不相同。 锈菌的生活史在真菌中是最复杂的,有多型性和转主寄生现象。锈菌形成的夏孢子量大,有的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锈菌的寄生专化性很强,因而较易获得高度抗病的品种,但这些品种也易因病菌发生变异而丧失抗性。 非侵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一般来说,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气候因素所致; 病害产生明显的枯斑、灼烧、畸形等症状,又集中于某一部位,无病史,多为使用农药、化肥不当造成的伤害; 植株下部老叶或顶部新叶颜色发生变化,可能是缺素病,可采用化学诊断和施肥试验进行确诊;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内生型无性孢子。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大型的孢子囊内可形成数量众多的孢囊孢子;小型孢子囊内只有一至几个孢子。着生孢子囊的特殊分化的菌丝称为孢囊梗。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单位的一种统称。其功能如植物的种子,但与种子不同之处在于孢子不含先期形成的胚胎,分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大类。 孢子囊:低等真菌产生内生无性孢子的器官统称为孢子囊。 闭囊壳:包被是完全封闭、无固定的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称为并发症。 病毒(Virus):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藏卵器(oogonitun):是鞭毛菌的雌配子囊,通常含有一至多个卵球。 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是指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初生菌丝体(primary myceliun):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菌丝初期无隔多核,以后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内有一个单倍体的细胞核。 次生菌丝体(secondary mycelium):是一种双核菌丝体。由两根初生菌丝间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单倍双核细胞,质配产生的双核细胞内的细胞核不立即核配,而是不断发生双核并裂,形成双核菌丝体。 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作担子的结构上。每个担子上通常着生4个担孢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细胞、单核、单倍体的孢子。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子。 担子(basidium):担子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并产生担孢子的场所。 担子果(basidiocarp):是高等担子菌的一种产生子实层的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冬孢子(teliospore):是一种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是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黑粉菌的冬孢子曾习惯称作厚垣孢子。许多冬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telium)。 毒素(toxin):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多分体病毒: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几种不同的粒体里。由于遗传信息分开了,单独一个粒体不能侵染,必须是一组几种粒体同时侵染寄主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这种分段的基因组被称为多组分基因组,含多基因组的病毒称为多分体病毒;遗传信息为双组分基因组包被在两种粒体里的病毒称双分体病毒,核酸包被在三种粒体中的病毒称三分体病毒。 多型现象(polymorphism):有些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2种或2种以上有性孢子的现象。 非循回型(noncirulative):病毒不需要在介体体内循环即可侵染寄主的病毒类型称为非循回型。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症状 2、病原 3、病原物 4、病状 5、病征 6、病害三角 7、病害循环 8、xx病害 9、多循环病害 10、积年流行病害 、单年流行病害11 、寄生性12 、致病性13 、寄生专化性14 15、寄主范围16、侵染性病害17、非侵染性病害18、植物病害19、真菌生活史1/ 26 、无性繁殖20 、有性生殖21 、菌丝22 23、菌核24、分生孢子25、子实体26、寄主27、转主寄生、多态现象28 、原核生物29 、噬菌体30 、质粒31 、病毒32 、类病毒33 34、交互保护作用线虫35、xx 36、外寄生线虫37、潜肓期38、侵染过程、系统性侵染39 40、毒素262/

41、初侵染 42、再侵染 43、植物病害防治 44、植物检疫 45、重寄生现象 45、xx抗作用 46、IPM 47、抗生作用 48、生物防治 49、化学防治 50、杀菌剂

二、单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四种答案,将正确答案之代表字母填在横线上) 1、霜霉菌孢囊梗上着生。 a,游动孢子b,孢子囊 c,子囊d,子囊孢子 2、营养体为无隔菌丝。 a,锈菌b,白粉菌 c,根肿菌d,霜霉菌 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可以生于。

3 / 26 a,子囊壳内b,植物体表 c,孢子囊内d,闭囊壳内 4、植物白粉病病斑上出现的小黑点,它们可能是。 a,菌脓b,菌核 c,闭囊壳d,担子果 5、对外检疫机构多设在。 a,乡政府b,省政府 c,农业局d,车站、机场和港口 6、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 c,重寄生d,竞争作用 7、最早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是。 a,多菌灵b,氯化苦 c,波尔多液d,石硫合剂 8、梨黑星病在其症状部产生的黑色霉层为。 a.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b.担子及担孢子 c.子囊及子囊孢子d.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 9、苹果白粉病可潜伏在冬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其病原结构是。.子囊孢子.分生孢子ba d.分生孢子器c.菌丝、苹果炭疽病在果实上部的黑色小点是病菌的。10 / 426

普通植物病理学精彩试题(二)

标准文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5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20分)分共三、填空题(每题2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2 病。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菌丝体的类型有3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培训讲学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 答案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 *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 **2、植物病害可以出现哪些症状?病状与病症有什么区别? **3、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 **4、如何诊断侵染性病害? ***5、什么是植物病害?你知道哪些植物病害?它们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1) 1、植物病害对人类的危害 (11) 2、农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类型 (11) 二、植物病害与病害系统 (11) (一)植物病害 (11) 1、什么是植物病害 (11) 2、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1) 3、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12) 4、症状包括两个方面:病症和病状 (12) 5、症状的5大类型 (12) 6、病症的类型 (13) 7、症状是会发生变化的 (13) 8、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13) 9、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 (13) 10、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13) 11、植物病害类型(传染性病害) (14) (二)病害系统 (14) 1、什么是植物病害系统 (14) 2、病害系统的要素 (14) 3、病害系统的类型 (14) 4、自然植物病害系统(病害三角关系,针对特定的植物病害) (14) 5、农田病害系统(病害四角关系,强调人对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14) 人在植物病害生态系统中影响 (15) 6、人工环境植物病害系统 (15) 7、植物生物组 (15)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16) (一)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征 (16) 1、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 (16) 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16) (1)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方式 (16) (2)营养型与病原物侵入寄主的关系 (16) (3)微生物可分为兼性寄生物和兼性腐生物 (16) (4)病原物的寄主范围 (16) (5)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 (17)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 (17) 4、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7) (1)水解酶类 (17) (2)毒素 (17)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两种作用途径) (18) (4)小分子蛋白 (18) (5)病原物的mRNA和小分子RNA进入寄主细胞 (18) 5、病原物的传染性 (18) (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18) 1、什么是病程 (18)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 纲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 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 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 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 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 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 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

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 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 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 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 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 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 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 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

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1 病因: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 2 病害三角:病原、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 3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在有些寄生植物上只引起很轻微的症状,有的甚至是侵染后不表 渐减退甚至消失,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4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 现明显症状,而是待条件适宜时,才表现出来的侵染称为潜伏侵染。 5吸器:有些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的小分支、呼吸器。 6 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 7 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8同宗配合:单个菌株生成的雌雄器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9异宗配合:多数菌物需要两个性亲和的菌株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异宗配合 10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11多型现象:许多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的现象。12单主寄生:大部分菌物在一种寄 生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 13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 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 完成其生活史。 14 专化性: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种对 不同寄主属的寄生专化性差异。 15 生理小种:根据专化性以下在形 态上没有差别,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 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16.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 胞生物。 17.质粒:在有些细菌中还有独立于 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18钝化温度(TIP):处理10min后, 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的最低温度。 19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 高稀释度。 20体外保毒(存活)期:在室温下, 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21 全寄生植物:指从寄主植物上获 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 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质的植物。 22 半寄生植物:本身有叶绿素,能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由于根 系缺乏需要从寄主获取水或无机盐。 23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植物 体内获取所需营养的能力。 24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 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25抗病性: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 滞病原物侵入与发展,减轻发病和损 伤程度的一种特性。 26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 侵染的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 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散,然后发生致 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27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后,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播到新 生长的植株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 28 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上, 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过再次 传播、侵染、发病,为再次侵染。 29病害循环: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 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 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30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 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 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 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应用必 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 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有害生物的综合防 治(IPM)我国的八字方针: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植物病害管理(PDM) 31菌组织: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 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 定功能的结构。作用是形成产孢结构 和特殊结构。 32菌物的繁殖体:即为子实体,真 菌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 无性繁殖,结构简单或复杂的孢子结 构叫子实体。 33假囊壳:子囊腔周围菌组织被挤 压的很像子囊壳的壳壁。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得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得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与细胞上发生得一系列病理变化, 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得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就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得恶化引起得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得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得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得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得肉眼可见得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得寄主组织与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得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得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得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得寄主组织与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得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得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得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就是侵染性病害得病原物时必须遵循得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得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得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得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得真菌就是具有真正得细胞核,典型得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得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得方式进行繁殖得生物。广义得真菌就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与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得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得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得一种较为坚硬得结构,具有较强得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与拟薄壁组织形成得或就是由菌组织与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得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得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与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得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得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得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得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得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与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得有性孢子,由雄器与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得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得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得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得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得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得真菌得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得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与子囊孢子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篇一: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19 六、参考文献-------------------------------------------------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保护学之植物病理学的复习重点

植物保护学之植物病理学的复习重点 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表现和为害、发生流行规律以及如何控制病害的生物学科。 2、植物病害:植物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连续侵扰,生理活性受到干扰而表现的异常状态。 3、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4、什么是侵染性病害?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如何对他们进行判断?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 侵染性病害:1)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体存在(病征)。2)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3)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非侵染性病害: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5、植物病害的外部症状的定义?什么是病征?什么病状? 外部症状:病植物外表所显示的种种病变,肉眼即可识别。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 病状:病部所看到的状态。 6、掌握和理解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节中的所有概念 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寄生物: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 腐生物: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寄主(host):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7、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受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的侵染 再侵染:在田间已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扩散后侵染同一生长季节的植物。 8、真菌的营养体: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叫营养体。 9、真菌的营养体的类型。 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 菌丝体:一丛菌丝统称菌丝体。 菌落: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圆形菌丝群落叫菌落。 原质团、单细胞以及假菌丝。 10、菌丝的变态的类型:吸器附着胞假根 11、真菌无性繁殖的方式及各方式的概念。 真菌的无性繁殖:由真菌的营养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