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考点2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能准确应用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明确各公式应用的条件, 特别是明确微粒之间的关系及气体摩尔体积的适应条件、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精确解读】

一、概念归纳

1.物质的量: 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 n; 单位: mol.

2.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符号: mol.3.阿伏伽德罗常数: 实验测定12g12C中所含C原子的个数.符号: N A; 单位: mol-1.4.摩尔质量: 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 M; 单位: g/mol.

5.气体摩尔体积: 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 V m; 单位: L/mol.

6.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 c; 单位: mol/L.

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精细剖析】

1.具体对“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的理解:

①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

距离.在标准状况下, 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②标准状况: 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 体积越大; 压强越大, 体积越小.故

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值不一定就是“22.4L”.但若同时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或是降低压强和温度, 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22.4升.

③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体积可能为22.4L, 也可能不为22.4L.如在室温(20℃,

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是24L.

④此概念应注意: ①气态物质; ②物质的量为1mol; ③气体状态为0℃和1.01×105Pa(标

准状况); ④22.4L体积是近似值; ⑤V m的单位为L/mol和m3/mol.

⑤适用对象: 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容器的体积固定, 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 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若产物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 则气体的质量是反应前气体质量的4倍,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则A的质量为B的质量的3倍, 在生成物中A的质量分数为75%, 由于不能确定A和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则不能确定A、B 的摩尔质量和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常见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 ①V1: V2=n1: n2=N1: N2②ρ1: ρ2=M1: M2③同质量时: V1: V2=M2: M1

(2)同温同体积时: ④P1: P2=n1: n2=N1: N2⑤同质量时: P1: P2=M2: 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⑥ρ1: ρ2=M1: M2=m1: m2.

【典例剖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 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B.非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必定不是22.4L

C.氦气含有N A个原子, 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D.任何状况下, 1molCO2和18gH2O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

22.4L/mol, 故B错误; C.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故含N A个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在标

况下的体积为22.4L, 故C正确; D.18g水物质的量==1mol, 二氧化碳和水物质的量相同, 所含分子数相同, 都是三原子分子, 所含原子数相同, 故D正确; 故答案为

B.

【答案】B

【变式训练】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相同, 体积相同的O2和N2

B.质量相等, 密度不等的N2和CO

C.体积相等, 密度相等的CO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解析】B

1.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 一个装有C2H4, 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 两瓶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量B.密度C.碳原子数D.原子总数

【答案】C

【解析】同温同压下, 两个储气瓶的容积又相等, 所以两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就相等, 即两瓶内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C2H4、C2H2、C2H6每个分子中的C原子数都是2, 所以碳原子数相同, 根据m=nM, 两瓶中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的瓶子M无法确定, 所以m无法判断, 据ρ=, V一定, m无法判断, 所以ρ无法判断, C2H2和C2H6的量不确定, 所以原子数也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C.

2.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 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

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g

C.1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g/mol

D.6g偏二甲肼含有1.2N A个偏二甲肼分子

【答案】B

3.含有MgCl2、NaCl、Na2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 已知其中含有Cl-为1.8mol, Na+为2mol, Mg2+为0.5mol, 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A.0.6mol B.0.7mol C.1.2mol D.1.0mol

【答案】A

【解析】含有Cl-为1.8mol, Na+为2mol, Mg2+为0.5mol, 设硫酸根离子为xmol, 由电荷守恒可知, 2mol×1+0.5mol×2=1.8mol×1+x×2, 解得x=0.6mol, 故答案为A.

考点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能准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明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其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及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题的一般注意点.

【精确解读】

1.阿伏伽德罗常数:

(1)概念: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 约为6.02×1023, 符号为N A.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

(2)单位: mol-1;

2.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 到目前为止测得比较精确的数据是

6.0221367×1023 mol-1.

【精细剖析】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其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

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

③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

④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

⑤注意物质的结构: 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 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 SiO2、SiC都

是原子晶体, 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 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 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 A, 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 A等.

【典例剖析】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 64gS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B.常温常压下, 22.4L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 A

C.1mol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 A

D.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2N A

学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生成Mg2+, 则1 mol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 A, 故C正确; D.没有溶液的体积, 无法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数目, 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变式训练】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 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 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答案】A

【实战演练】

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 23gNO2含有N A个氧原子

B.1L0.1mol?L-1氨水含有0.1N A个OH-

C.常温常压下, 22.4LCCl4含有N A个CCl4分子

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 转移2N A个电子

【答案】A

【解析】A.常温下, 23 g NO2含物质的量为=0.5mol, 含有N A个氧原子, 故A正确;

B.1 L 0.1 mol?L-1氨水, 含有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氨水是弱碱, 不能完全电离, 所以含有小于0.1N A个OH-, 故B错误; C.常温下, 四氯化碳为液态, 22.4 L CCl4的物

质的量不为 1 mol, 故C错误; D.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 1 molFe2+转移N A个电子,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1023)()

A.在标准状况下, 22.4L苯所含分子数目为6.02×1023

B.2.4gMg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 失去电子数目为0.2×6.02×1023

C.在常温常压下, 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为6.02×1023

D.1mol/LK2SO4溶液所含K+数目为2×6.02×1023

【解析】A.标况下苯不是气体, 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故A错误; B.2.4gMg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0.1molM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2mol电子, 失去电子数目为0.2×6.02×1023, 故B正确; C.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32gO, 含有O的物

质的量为: =2mol, 所含原子数目为2×6.02×1023, 故C错误; D.没有告诉

1mol/LK2SO4溶液的体积, 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的数目,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B

3.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密闭容器中盛有0.2molSO2和0.1molO2, 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生成SO3分子数为0.2N A

B.一定条件下, 2.3g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C.25℃时, 0.1mol?L-1Na2S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2N A

D.将1mL5.68mol?L-1的FeCl3饱和溶液制成胶体, 可得到0.00568N A个Fe(OH)3胶体【答案】B

【自我反思】

考点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方法, 特别注意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的易错点.

【精确解读】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 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用符号c B表示;

(2)单位: 常用单位为mol/L;

(3)计算公式: c B=n B/V.

注意: 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 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 首先要计算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 换算成相应物质的量, 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 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 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溶质的质量, 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 然后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

n=m/M=V?ρ?w?1000/M

c=n/V

c=(V?ρ?w/M)/V=V?ρ?w/MV

【式中: ρ-溶液的密度, 单位为g/mL或g/cm3, w-溶质的质量分数, M-溶质的摩尔质量, 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

【精细剖析】

1.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易错点: (1)准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运用公式转换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溶液的浓度与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多数溶液浓度越大, 密度越大, 但氨水、酒精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2.物质的量溶液计算解题关键时灵活运用分式, 并紧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始终注意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如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计算体积时一定要将mL转换为L, 另外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转换时可设定一个具体的的溶液体积或一定质量的溶液, 这样可使计算数据化, 避免字母化, 可降低计算难度.

【典例剖析】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50 mL 1 mol?L-1的NaCl

B.75 mL 2 mol?L-1的NH4Cl

C.100 mL 3 mol?L-1的KCl

D.150 mL 2 mol?L-1的CaCl2

【答案】C

【变式训练】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肯定为1mol/L的是()

A.将40g NaOH固体溶解于1L水中

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将1L10mol/L浓盐酸与10L水混合

D.10g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解析】D

【答案】A.4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不是1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A错误; B.22.4L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等于1mo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B错误; C.混合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L, 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故C错误;

D.1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溶液的体积为0.25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实战演练】

1.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 且知2a=b,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2w1=w2B.2w2=w1C.w2>2w1D.w1<w2<2w1

【答案】C

【解析】设质量分数w1的氨水密度为ρ1g/mL, 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为ρ2g/mL, 质量分数w1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a=mol/L, 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b=mol/L, 由于2a=b, 所以2×mol/L=mol/L, 故2ρ1w1=ρ2w2, 氨

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所以ρ1>ρ2, 故w2>2w1, 故选C.

2.下列溶液中,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的是()

A.10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B.将80g 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

C.将0.5mol/L的NaNO3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的溶液

D.标况下, 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答案】C

3.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 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A.0.01 mol/L的酒精溶液

B.0.02 mol/L的Na2SO4溶液

C.0.02 mol/L的KNO3溶液

D.0.03 mol/L的氨水

【答案】B

【自我反思】

考点5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准确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明确胶体与溶液的鉴别方法, 掌握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等. 【精确解读】

一、胶体的性质与作用

1.丁达尔效应: 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会使光发生散射, 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2.布朗运动:

①定义: 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 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

①定义: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②解释: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 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 与胶体

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 AgNO3与KI反应, 生成AgI溶胶, 若KI过量, 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 若AgNO3过量, 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

③带电规律:

I.一般来说,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Ⅱ.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

Ⅲ.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 一端有-NH2, 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Ⅳ.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 无电泳现象, 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④应用:

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Ⅱ.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

Ⅲ.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

Ⅳ.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

Ⅴ.石油工业中, 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

Ⅵ.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 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

4.胶体的聚沉:

①定义: 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

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②胶粒凝聚的原因: 外界条件的改变

I.加热: 加速胶粒运动, 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Ⅱ.加强电解质: 中和胶粒所带电荷, 减弱电性斥力.

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相互中和, 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 聚沉能力越大.

③应用: 制作豆腐; 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 三角洲的形成;

二、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 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 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一会儿, 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Fe(OH)3(胶体)+3H+;

3.复分解法:

AgI胶体: 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 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 边滴边振荡, 得浅黄色AgI胶体;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I-=AgI(胶体)↓;

硅酸胶体: 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 加入1mL水玻璃, 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注意: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 以免生成沉淀;

三、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

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 淀粉胶体.特殊的, 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 而带正

电或负电, 若KI过量, 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 若AgNO3过量, 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精细剖析】

1.胶体中的胶粒可能带电, 但胶体是电中性的;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等;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能透过滤纸, 可利用渗析方法提纯胶体, 不能用过滤操作提纯胶体;

3.丁达尔现象只能区分胶体和溶液, 不能区分胶体与浊液;

4.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

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 (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 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 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 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 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 所以盐析是可逆的, 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典例剖析】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带电可以导电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0.01-1nm之间

D.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煮沸的NaOH溶液中

【剖析】A.胶体不带电, 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 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微粒吸附带电离子, 故A错误; B.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B正确; C.胶体粒子的大小通常在1~100nm之间, 故C错误; D.制备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煮沸沸水中加热到红褐色得到胶体,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B

【变式训练】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B.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 可使开到处的血液迅速凝固, 减少失血

C.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

D.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盐酸得澄清溶液

【解析】D

聚沉的原理, 故B错误; C.不同牌号的墨水属于不同胶体, 混合使用会发生聚沉, 故C错误;

D.氢氧化铁可与盐酸反应, 与胶体性质无关,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实战演练】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与水反应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 可用于水的净化

B.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分散系时, 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 是利用了电泳原理

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

【答案】D

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 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 阳光穿过树林枝叶间的间隙形成“光柱”

【答案】C

【解析】A.豆浆是胶体, 遇电解质发生聚沉, 故A错误; B.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发生聚沉, 故B错误; C.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与胶体无关, 故C正确; D.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就是胶体具有的丁达尔效应, 涉及胶体性质,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 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某分散剂中形成均一较稳定的体系, 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

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答案】B

【自我反思】

.

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6 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 明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的无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与有条件离子共存的类型, 离子反应的判断方法及注意点.

【精确解读】

1.离子反应: 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离子反应的实质: 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生成难溶物质(沉淀);

②生成易挥发物质(气体);

③生成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等);

4.无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沉淀生成.如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 Mg2+、Fe2+、Ag+、Al3+、

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Pb2+与Cl-, 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 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④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 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

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

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 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 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Fe3+与C6H5O-不能大量共存;

5.有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

(1)溶液无色透明时,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Fe3+、Fe2+、MnO4-;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如Fe3+、Fe2+、HCO3-、NH4+、Al3+;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如HCO3-、CO32-、S2-、CH3COO-、AlO2-; 【精细剖析】

1.离子反应的判断方法:

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常见离子反应多在水溶液中进行.根据反应原理, 离子反应可分为复分解、盐类水解、氧化还原、络合4个类型; 也可根据参加反应的微粒, 分为离子间、离子与分子间、离子与原子间的反应等.极浓的电解质跟固态物质反应时, 应根据反应的本质来确定是否属于离子反应, 例如: 浓硫酸跟铜反应时, 表现的是硫酸分子的氧化性, 故不属于离子反应;

浓硫酸跟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时, 实际上是氢离子跟亚硫酸根离子间的作用, 属于离子反应.此外,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也能发生离子反应.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 Fe3+, Fe2+, Cu2+, Fe(SCN)3+;

③MnO3-, 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 Fe2+与NO3-能共存, 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 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

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 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

【典例剖析】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阳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并搅拌, 再加入过量盐酸, 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组合是()

A.NH4+、Mg2+B.Mg2+、Fe2+C.NH4+、Fe2+D.Mg2+、Al3+

【剖析】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并加热时, 反应生成的氨气逸出, 并同时生成Mg (OH)2、Fe(OH)2沉淀和NaAlO2, Fe(OH)2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 迅速氧化生成Fe(OH)3, 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 则Mg(OH)2、Fe(OH)3和NaAlO2与过量酸作用分别生成MgCl2、AlCl3、FeCl3, 则减少的阳离子主要有NH4+和Fe2+, 故答案为C.

【答案】C

【变式训练】常温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Fe3+、Mg2+、SCN -、Cl -

B.c(H+)/c(OH-)=1×10-12的溶液中: K+、Na+、CO32-、NO3-

C.c(Fe2+)=1mol?L-1的溶液中: K+、NH4+、MnO4-、SO42-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Na+、NH4+、SO42-、HCO3-

【答案】B

【实战演练】

1.常温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人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K+、Na+、Cu2+、SO42-

B.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 K+、CO32-、NO3-、AlO2-

C.水电离产生的.(H+)=10-13mol/L的溶液中: Na+、Cl-、NO3-、CH3 COO-

D.pH=l 的溶液中: Na+、Fe2+、NO3-、Cl-

【答案】B

2.某无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4+、H+、Clˉ,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O32ˉB.OHˉC.Cu2+D.Al3+

【答案】D

【解析】题中H+、NH4+与OH-反应, NH4+与OH-而不能大量共存, Cu2+有颜色, 则A、B、C错误, Al3+与NH4+、H+、Clˉ不发生任何反应, 可大量共存, 故答案为D.

3.有M、N两溶液, 各含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 Al3+、Cl-、Na+、K+、NO3-、OH-、S2-、MnO4-、Fe3+、AlO2-、CO32-、NH4+、SO42-、H+.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 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则N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

A.OH-、S2-、CO32-B.MnO4-、SO42-、NO3-

C.Cl-、NO3-、SO42-D.AlO2-、MnO4-、SO42-

【答案】B

【解析】由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可知, Al3+、Fe3+、NH4+、H+与OH-, 不能大量共存, 且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所以Al3+、Fe3+、NH4+、H+在N溶液中, OH-在M溶液中, 由此知, M溶液呈碱性, N溶液呈酸性; N溶液呈酸性, 能和酸反应的离子AlO2-、CO32-、S2-不能在N溶液中, 只能在M溶液中, 高锰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 不能和氯离子、硫离子共存, 所以氯离子和硫离子存在于M溶液中, 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Na+、K+也在M 溶液中, M、N两溶液各含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 所以NO3-、SO42-在N溶液中; 由以上分析知, M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Cl-、Na+、K+、OH-、S2-、AlO2-、CO32-.N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Al3+、NO3-、MnO4-、Fe3+、NH4+、SO42-、H+, 故答案为B.

【自我反思】

考点7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 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及离子方程书写的能力突破.

【精确解读】

1.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规则:

①单质、氧化物、不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及水等)不能拆开来写.如Cl2、Na2O

等不可以拆开写成Cl-、Na+、O2-; BaSO4不可以拆开写成Ba2+、SO42-形式.

②易溶于水, 易电离的物质的离子符号的改写同电离方程式中的离子形式.如NaHCO3

改写Na+、HCO3-; NaHSO4应改写Na+, H+, SO42-;

③微溶物, 若出现在反应物中一般改写成离子符号(悬浊液除外); 若出现在生成物中一般不改写;

④固体与固体物质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制取NH3的离子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⑤浓H2SO4、浓H3PO4一般不拆开写成离子形式; HCl、HNO3无论浓稀, 均应改写成离子

符号.如Cu片与浓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书写步骤(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为)

①写: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BaCl2═CuCl2+BaSO4↓;

②改: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来表示.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 Cu2++SO42-+Ba2++2Cl-=Cu2++2Cl-+BaSO4↓;

③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Ba2++SO42-=BaSO4↓;

④查: 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

(1)不配平(一般表现为等式两边原子不守恒或电荷数不守恒), 如Fe3++Cu=Cu2++Fe2+;

Na+H2O=Na++OH-+H2↑;

(2)该改的不改或不该改的改了.如Na2O溶于水: O2-+H2O=2OH-;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醋酸铵溶液与烧碱溶液共热: CH3COONH4+OH-=CH3COO-+NH3↑+H2O;

乙醛做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等等…

(3)与反应事实不相符合.如铁片溶于稀HCl: 2Fe+6H+=2Fe3++3H2↑; 铝条溶于稀HNO3:

2Al+6H+=2Al3++3H2↑;

(4)不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发生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否则就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浓硫酸与食盐共热制HCl; 浓硫酸与Cu共热制SO2; 实验室制CH4和NH3等都无离子方程式;

(5)乱用↑、↓、═、符号.如FeCl3溶液的水解: Fe3++3H2O=Fe(OH)3↓+3H+; F2通入水中: 2F2+2H2O=4HF+O2↑(F2是气体); Na2CO3的水解: CO32-+H2O=HCO3-+OH-(应该使用?) (6)多步水解或电离的方程式一步完成或水解与电离方程式分不清楚.如Na2S溶于水: S2-+2H2O?H2S+2OH-; H2S溶于水: H2S?2H++S2;

(7)漏写一种产物.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a2++SO42-=BaSO4↓; 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 H++OH-=H2O;

(8)随便约简或不约简.如Ba(OH)2溶液不断滴加稀H2SO4: Ba2++H++OH-+SO42-=BaSO4↓+H2O; Al2(SO4)3溶液中加氨水: 2Al3++6NH3?H2O=2Al(OH)3↓+6NH4+.

【精细剖析】

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 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

确, 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 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 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难点突破

1.反应试剂的滴加顺序:

(1)第一类:

1)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①NaOH溶液滴加到AlCl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先是Al3++3OH-=Al(OH)3↓, 后是

Al(OH)3+OH-=AlO2-+2H2O;

②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时: 先是Al3++4OH-=AlO2-+2H2O, 后是Al3++3AlO2-+6H2O=4Al(OH)3↓;

2)盐酸和NaAlO2溶液

①盐酸滴加到NaAlO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先是AlO2-+H++H2O=Al(OH)3↓, 后是

Al(OH)3+3H+=Al3++3H2O;

②当NaAlO2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时: 先是AlO2-+4H+=Al3++2H2O, 后是

Al3++3AlO2-+6H2O=4Al(OH)3↓;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doc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 物质的分散系1 课时1 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与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混合物分离的主要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与分液等;混合物分离的主要化学方法:沉淀法等。 需要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化学方法中需要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提纯及分离提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精确解读】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分离和提 纯方 法 适用范围举例 物理方法过滤法固体与液体分离蛋白质的提纯 蒸发浓缩 法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 晶法 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和KNO3混合物分离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乙醇和乙酸,石油分离

络合法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分离Al2O3和ZnO 【精细剖析】 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①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②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③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④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⑤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①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②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③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②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③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④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I)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Ⅱ)采用固体净化剂 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典例剖析】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剖析】苦卤中含有溴,在酸性条件下通入氯气,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吹入空气,将溴分离出来,然后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HBr和硫酸,再通入氯气,生成溴,然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

高一化学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 混合物。 3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稳定性不同 D.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粒直径的大小,B项正确。 7.氢氧化钾在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专题1 例析鉴别物质的三种类型 ◆典型问题1 不用试剂的鉴别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2CO3HCl Cu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 AgNO3HNO3NaCI D、NaOH FeCl3MgCl2BaCl2 【方法归纳】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题解题思路: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典型问题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①AgNO3、NaOH、HCl ②NaOH、HNO3、NaCl ③Ba(NO3)2、KCl、CH3COOH A.①②③B.①③C.①D.②③ 【方法归纳】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呈酸性溶液作试剂。 ◆典型问题3 任选试剂鉴别 例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Cl、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思路】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一种试剂根据现象不同将多种物质分组,然后再分别鉴别出每组内的物质。 【规律总结)】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简答叙述时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自我检测〓 1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2 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硝酸钠溶液、硝酸钙 3. 下列各组中固体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K2SO4 C、CuSO4、NaOH、KCl D、NaCl、AgNO3、KNO3 4. 只用一种试剂能区别Na2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5.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专题2 解读除杂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除杂应遵循的原则:①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②不得引入新的杂质;③要易于分离、复原;④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⑤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除杂的主要化学方法有:增加法、溶解与吸收法。 ◆典型问题1 增加法除杂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用铁除去氯化亚铁中少量的氯化铜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方法归纳】增加法除杂即把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目标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HCl):通过NaHCO3溶液;NaNO3(NaCl):加AgNO3溶液;NaHCO3(Na2CO3):通入CO2;NaCl(Na2CO3、NaHCO3):滴加HCl;Na2CO3(NaHCO3):加热。 ◆典型问题2 溶解与吸收法除杂 例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混在Cl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除去混在SiO2中的CaO: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混在KI中少量的I2:加入CCl4后过滤 D.除去酒精中混有的醋酸: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方法归纳】溶解与吸收法除杂是较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水、有机溶剂、酸、碱、盐中溶解性差异(这里的溶解包括发生化学反应而与原体系分离),选择不同的试剂溶解吸收除去杂质。①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混在一起时,可加水溶解,过滤,如混在氯化钠中的二氧化硅。 ②不溶于酸的物质中混有溶于酸的物质,可加酸溶解过滤。如混在铜中的锌可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碳酸钙,可先加盐酸后过滤而除去。 ③不溶于碱的物质中混有溶于碱的物质,可加碱溶解过滤,如混在镁中的铝可加氢氧化钠后过滤而除去;H2(H2S、SO2、CO2、HCl、H2O),用碱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除去;甲烷(乙烯):溴水;乙烯(CO2、SO2):NaOH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考点2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能准确应用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明确各公式应用的条件, 特别是明确微粒之间的关系及气体摩尔体积的适应条件、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精确解读】 一、概念归纳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n;单位:mol.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符号:mol.3.阿伏伽德罗常数:实验测定12g12C中所含C原子的个数.符号:N A;单位:mol-1.4.摩尔质量: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 5.气体摩尔体积: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 m;单位:L/mol. 6.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c;单位:mol/L. 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精细剖析】 1.具体对“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的理解: ①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 距离.在标准状况下, 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②标准状况: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 体积越大;压强越大, 体积越小.故 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值不一定就是“22.4L”.但若同时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或是降低压强和温度, 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22.4升. ③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体积可能为22.4L, 也可能不为22.4L.如在室温(20℃, 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是24L. ④此概念应注意:①气态物质;②物质的量为1mol;③气体状态为0℃和1.01×105Pa(标 准状况);④22.4L体积是近似值;⑤V m的单位为L/mol和m3/mol. ⑤适用对象: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容器的体积固定, 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 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若产物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 则气体的质量是反应前气体质量的4倍,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则A的质量为B的质量的3倍, 在生成物中A的质量分数为75%, 由于不能确定A和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则不能确定A、B 的摩尔质量和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常见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电解质

专题三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 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 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CH3COOH CH3COO— + H+ NH3?H2O NH4+ + OH—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 (一)、硫(sulphur)(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熔沸点都很低。 2、硫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Fe+S △ FeS 2Cu+S△CuS 2Na+S==Na 2 S Hg+S==HgS 与非金属反应:H2+S △ H 2 S 3C+S+2KNO 3===K 2 S+K 2 SO 3 +H 2 O ②还原性:S+O2点燃SO2 S+6HNO 3(浓) △ 2 SO 4 +6NO 2 +2H 2 O S+2H 2SO 4 (浓) △ 3SO 2 +2H 2 O ③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 +3H2O 3.用途:制火药、制橡胶、制高纯度硫酸、作医药 (二)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②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 2+ 2 NaOH == Na 2 SO 3 + H 2 O ;SO 2 + NaOH == NaHSO 3 [SO 2+ 2 NaOH == Na 2 SO 3 + H 2 O;Na 2 SO 3 + H 2 O + SO 2 == 2NaHSO 3 ]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 (2)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 (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S O2+B r2+2H2O=H2S O4+2H B r S O 2+C l 2 +2H 2 O=H 2 S O 4 +2H C l 2KMnO 4 + 2H 2 O+ 5SO 2 === K 2 SO 4 +2MnSO 4 + 2H 2 SO 4 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 2H 2O+ SO 2 +2Fe3+=== 2Fe2++SO 4 2-+4H+ (4) 漂白性: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复色(生成物不稳定) (5) 用途:制H2SO4;作漂白剂;杀菌,消毒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 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 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

[例题解析] 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2)写出它们之间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 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组成上看,镁条 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为化合物。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 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 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练习.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1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一定是22.4L B .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约为231002.6?个 C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的物质都是1mol D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 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 气体,另一个盛有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 A .原子数 B .密度 C .质量 D .质子数 3.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结果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发生了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 B 、相当于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 、金原子带正电性 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g 某气体含分子数为P ,则bg 该气体在标 准状况下的体积V (L )是(D ) A .A bN 22.4ap B .A pN 22.4ab C .A A bN b 22.4N D .A aN 22.4pb 5.某金属0.1 mol 跟足量盐酸反应,得标况下H 2 3.36L ,则金属的化合价为 ( C ) A .+1 B .+2 C .+3 D .+4 6.标准状况下,a g 气体A 和b g 气体B 的体积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A 和 B 的原子个数比是1:1 B .A 和B 的密度之比为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