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函数与二次函数复习学案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复习学案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复习学案

变式训练1

(1)已知幂函数)()(*3

22

N m x x f m m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上是减函数,则=m 。

变式训练2

已知二次函数)(x f 的对称轴为2-=x ,截x 轴上的弦长为点(0,-1),求)(x f 的解析式。

2 x -x m,且f(4)=-

7

2

.

已知函数f(x)=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上 1.3 二次函数的专题复习 学案

二次函数的专题复习 一、 考试说明的要求: 二、 复习目标 1、 认识二次函数是常见的简单函数之一,也是刻画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二次函数 的概念,掌握其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 能正确地描述二次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图象或函数关系式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函数的性质,并能 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3、 能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并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三、知识点回顾 1、二次函数的概念:形如)0(2 ≠++=a c bx ax y 的函数. 2、抛物线)0(2 ≠++=a c bx ax y 的顶点坐标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3、当a >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 <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a 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大.a 相同的抛物线,通过平移(或旋转、轴对称)一定能够重合. 4、a 、b 同号时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a 、b 异号时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抛物线与y 轴的 交点坐标是(0,C ). 5、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0(2 ≠++=a c bx ax y (2)顶点式:k h x a y +-=2 )( (3)交点式:))((21x x x x a y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0,1x )和(0,2x ). 6、抛物线的平移规律:从2 ax y =到k h x a y +-=2 )(,抓住顶点从(0,0)到(h ,k ). 7、(1)当ac b 42 ->0时,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有两个实数根21,x x ,抛物线

信息技术 - 第八册计算机教育学习学案及教案(全册)-四年级

信息技术-第八册计算机教案(全册) -四年级 教学计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方法;认识常用的图片文件格式;掌握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操作方法;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件的格式;掌握在“outlookExpress”软件中设置电子邮件帐号的操作;学会用“outlookExpress”发送电子邮件;掌握在邮件中插入附件的操作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了解分栏的方法;了解打印预览的功能;学习制作贺年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学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收发电子邮件;学习用woRD制作表格;页面设置和制作贺卡。 1、文件的删除; 2、图片的浏览; 3、申请电子邮箱; 4、收发电子邮件; 5、学做邮票; 6、制作课程表; 7、表格的修改; 8、页面设置; 9、学做贺卡。 三、对本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功能及简单操作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已经学会用woRD处理文字的简单操作,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如何上网;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进度 略 第一课文件的删除

教学目标: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和还原方法 教学重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和还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删除文件 1、删除硬盘中的文件 如删除“画1”这个文件的方法是: 选定“画1”这个文件, 单击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 弹出“确认删除文件”对话框; 单击“是”。 2、删除软盘上的文件 如删除软盘上图像文件“房子”的方法是: 将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中,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双击软驱图标,打开软盘窗口;右击需要删除的文件“房子”,再单击菜单中的“删除”命令; 在弹出的“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单击“是”。 二、回收站的操作 1、还原文件

5.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3.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与x 轴公共点的个数与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对应关系; 3.会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课前自习】 2 . 2.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 ,其中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 3.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①0322 =--x x ②0962 =+-x x ③0322 =+-x x 4.对于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我们可以通过表达式 的值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如下:当 >0时,方程有 实数根; 当 =0时,方程有 实数根; 当 <0时,方程 实数根.

【课堂助学】 一、探索归纳: 2.对比《课前自习》第3题各方程的解,你发现什么? 3.归纳: ⑴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的实数根就是对应的二次函数c bx ax y ++=2 与 x 轴交点的 . 的 ⑶二次函数c bx ax y ++=2 与y 轴交点坐标是 . 练习.判断下列函数的图象与x 轴是否有公共点,有几个公共点,并说明理由. ⑴x x y -=2 ; ⑵962 -+-=x x y ⑶11632 ++=x x y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二次函数342+-=x x y .求该抛物线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归纳:⑴求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的交点坐标只要令 ,转化为求对应 方程 的解;若对应方程的实数根为21x x 、,则抛物线与x 轴 的交点坐标是 ,特别当21 x x =时,这个交点就是抛物线的 . ⑵求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的交点坐标只要令 ,该交点坐标是 . 这也是求任意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一般方法. 【课堂检测】 1.抛物线2 2x x y --=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2.抛物线c bx ax y ++=2的图象都在x 轴的下方,则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 3.抛物线c bx ax y ++=2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3,0),则它的顶点坐标是 . 4. 若抛物线42 ++=bx x y 与x 轴只有1个交点,求b 的值. . 求抛物线822 --=x x y 与x 轴的交点之间的距离. 【拓展提升】 利用下列平面直角坐标系求例①中抛物线342 +-=x x y 与坐标轴的交点围成的 △ABC 的周长和面积.

(完整版)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和平中学任广香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体系之中,也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课标要求: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平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与x、y轴的交点坐标。 3.学情分析 (1)九年级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 (2)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学习新课时有明显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 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系数符号之间的关系。 (2) 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难点:(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说出函数性质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

一元函数微分学教案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一、 导数 (一)、导数概念 1、导数的定义: 设函数)(x f y =在点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在点0x 处取得改变量x ?时,函数)(x f 取得相应的改变量,)()(00x f x x f y -?+=?,如果当0→?x 时,x y ??的极限存在,即x y x ??→?0lim x x f x x f x ?-?+=→?)()(lim 000存在,则此极限值为函数)(x f 在点0x 的导数,可记作)(0x f '或|0x x y ='或|0x x dx dy =或|0 )(x x dx x df = 2、根据定义求导数的步骤(即三步曲) ①求改变量)()(x f x x f y -?+=? ②算比值 x y ??x x f x x f ?-?+=)()( ③取极限x y x f y x ??='='→?0lim )(x x f x x f x ?-?+=→?)()(lim 0 例1:根据定义求2 x y =在点3=x 处的导数。 解:223)3(-?+=?x y 2)(6x x ?+?= x x y ?+=??6 6)6(lim lim 0 0=?+=??→?→?x x y x x 3、导数定义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 ①x x x x x f x x f x f x ?+=??-?+='→?00000) ()(lim )(令 ②000)()(lim )(0x x x f x f x f x x --='→ 时 =当0)()(lim )(0000x x x f x f x f x ??-='→? ③x f x f f x )0()(lim )0(0-='→ 4、左右导数的定义: 如果当)0(0-+→?→?x x 时,x y ??的极限存在,则称此极限为)(x f 在点0x 为右导数(左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2.1 二次函数 教学案(含答案)

2.1二次函数 一、课前热身 1.我们已经学过了一次函数,它是怎么下定义的?你能用类比的方法给二次函数下定义吗?例举几种你认为形式不同的二次函数. 2.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问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 (1)它是二次函数;(2)它是一次函数;(3)它是正比例函数。 我达标 1. 在下列函数关系式中,不是二次函数的是() A. y=-2x2 B. y=2(x-1)2+3 C. y=(x+3)2-x2 D. y=a(8-a) 2. 在一定条件下,若物体运动的路程s(m)与时间t(s)的关系式为s=5t2 +2t,则当t=4s时,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A. 28m B. 48m C.68m D. 88m 3. 函数y=-(x-2)2+2化为y=ax2+bx+c的形式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4. 请写出一个y关于x的二次函数,使得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1,且当x=1时,y=2. 5. 有n 系式是. 6. (1)二次函数y=ax2 +c中,当x=3时,y=26;当x=2时,y=11. (2)二次函数y=ax2 +bx+c中,当x=0时,y=2;当x=1时,y=3;当x=-1时,y=-5.

7.若函数 m m x m y --=2)1(2为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 8.观察下面的表格: 求a,b,c 的值,并在表格内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数. 9.如图,要建一个三面用木板围成的矩形仓库,已知矩形仓库一边靠墙(墙长16 m ),并在与墙平行的一边开一道1 m 宽的门,现在可围的材料为32 m 长的木板,若设与墙平行的一边长为x m ,仓库的面积为y m 2.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x =4时,求y 的值.

完整版公开课一等奖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doc

《二次函数复习》教学案 班级:初三 18 班年级:九设计者:李玲时间: 2015 年 10 月 16 日课题二次函数课型复习课 知识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知识解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巩固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体会利用数形结合线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相关题目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反之,又服务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应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能把相关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活制作课件 动准备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如图是抛物线y ax2bx c a 0 的图像,通过一个具体二次函数, 请尽可能多的说出一些结论。请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结论,主要让学生回忆二次函数有 基础知识之 关基础知识.同学们之间可以自我构建 相互补充,体现团结协作精 神.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 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 性. 二次函数是生活中最常 见的一类函数,它有着自己固 有的性质,反映的是轴对称性 和增减性; 我们要突出反映二次函数的 轴对称性、顶点坐标,我们就基础知识之可以把一般式改写成顶点式;基础演练如果想知道抛物线与 x 轴两 个交点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一 般式写出交点式; 刚刚我们回顾了二次函数的 性质,我们发现二次函数的图 像能够直观地反映函数的特 性,而数又能细致刻画函数图

高等数学教案--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高等数学教案—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柯西中值定理 定理1(柯西中值定理)如果函数)(x f 与 )(x F 满足下列条件:(1)闭区间 ],[b a 上连续; (2)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 (3))('x F 在),(b a 内的每一点均不为零,那么,在),(b a 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 二、洛必达法则 把两个无穷小量之比或两个无穷大量之比的极限称为00型或 ∞ ∞ 型不定式(也称为 0型或∞∞ 型未定型)的极限,洛必达法则就是以导数为工具求不定式的 极限方法. 定理2 (洛必达法则)若(1)0)(lim 0 =→x f x x ,0)(lim 0 =→x g x x ; (2))(x f 与)(x g 在0x 的某邻域内(点0x 可除外)可导,且0)('≠x g ; (3)A x g x f x x =''→) () (lim 0(A 为有限数,也可为∞+或∞-),则 A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 () (lim )()(lim 00 证 由于我们要讨论的是函数在点0x 的极限,而极限与函数在点0x 的值无关,所以我们可补充)(x f 与)(x g 在0x 的定义,而对问题的讨论不会发生任何影响。令0)()(00==x g x f ,则)(x f 与)(x g 在点0x 就连续了.在0x 附近任取一点x ,并应用柯西中值定理,得 .f(b)f(a)f ( )F(b)F(a)F () ξξ'-='-

) () ()()()()()()(00ξξg f x g x g x f x f x g x f ''=--= (ξ在x 与0x 之间) . 由于0x x →时,0x ξ→,所以,对上式取极限便得要证的结果,证毕. 注:上述定理对∞→x 时的0 未定型同样适用,对于0x x →或∞→x 时的未定型 ∞ ∞ ,也有相应的法则. 例1 求1 2 3lim 2331+--+-→x x x x x x . 解 123lim 2331+--+-→x x x x x x =12333lim 221---→x x x x =266lim 1-→x x x =46=2 3. 例2求x x x tan cos 1lim π+→. 解 x x x tan cos 1lim π+→=x x x 2πcos 1sin lim -→=0. 例3 求 x x x 1arctan 2 lim -+∞ →π 解 x x x 1arctan 2 lim -+∞ →π =221 11 lim x x x -+- +∞ →=22 1lim x x x ++∞→=1. 除未定型 00与∞ ∞ 之外,还有00,1,0,,0∞∞-∞∞?∞等未定型,这里不一一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参阅相应的书籍,下面就∞-∞未定型再举一例. 例5 求??? ? ?--→x x x x ln 11lim 1. 解 这是∞-∞未定型,通过“通分”将其化为 未定型. x x x x x x x x x x ln )1()1(ln lim ln 11lim 11---=??? ??--→→x x x x x x x 1ln 1 ln 1 lim 1-+ -+=→

信息技术基础的学案6.1.2

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 6.1 信息集成(上机实践)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信息集成实践更好的理解信息集成的过程的含义,体验信息集成四个阶段 2.了解常见的信息集成工具的分类及代表性的信息集成工具的工作环境 3.掌握网站制作的过程,并能熟练使用FrontPage2000进行网页制作 4.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感情交流习惯 二、知识要点 FrontPage软件知识介绍:FrontPage是Microsoft公司制作的,很受欢迎的网页制作工具。 1.“FrontPage2000”界面主要有“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视图工具栏”、“编辑区”、“状态栏”等组成。 2. FrontPage2000 中的“编辑区”是我们制作网页的舞台。在这里,网页以三种状态显示: (1)普通视图——显示网页的编辑状态,可以设置文本、插入表格和图像、插入各种网页元素。(2)HTML视图——显示自动生成的HTML语句,此时可以用HTML语言来编辑和修改网页(3)预览视图——模拟显示编辑完的网页,供编写者查看。 3.“菜单栏”——“查看”命令——“视图栏” 视图栏提供了浏览、组织或编辑网页的几种方式: (1)“网页”视图提供编辑网页的方式 (2)“文件夹”视图提供显示和组织站点中文件和文件夹的功能 (3)“报表”视图提供了统计和分析站点中文件和超链接的功能 (4)“导航”视图显示站点中的导航结构,即网页间的链接情况 (5)“超链接”视图显示了各个网页的超链接情况 (6)“任务”视图列出站点中要完成的任务 三、网站制作知识介绍 1.网站也叫做站点,是网页等一组网络资源的集合,我们把制作的所有素材和网页集合成一个网 站,便于维护和管理。新建站点:文件——新建一个站点——只有一个网页的站点 2.利用表格布局网页:表格在网页中有定位和设置网页布局的作用,利用表格可将各块内容分类 列出,使网页清晰美观、富有条理。用表格布局时,表格边框粗细应设置为0。菜单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导学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导学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导学案,完成问题导学部分,并标记自己的疑难点; 2.若预习完可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玩的正课时在做; 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谈论的问题准备上课谈论质疑. 【学习目标】 1.复习二次函数图象; 2.根据二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法;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综合运用. 【重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综合运用 【问题导学】画二次函数图象应画清楚:1.开口方向,2.对称轴,3.顶点,4.与x 轴的交点(如果有的话) 情景:一名跳水运动员进行10米跳台跳水,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在距水面5米以前完成规定的翻腾动作,并且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容易出现失误。那么他最多有多长时间完成规定动作?假设运动员起跳后的运动时间t(s)和运动员距离水面的高度h(m)满足关系:2()5 6.510h t t t =-++ 1. 当x = 或 时,0y =,即2 230x x --=; 2. 当x ∈ 时,函数的图像位于x 轴的下方,则y 0,即2 23x x -- 0; (填≥、>、≤或<). 所以不等式2 230x x --<的解集是 ; 3. 当x ∈ 时,函数的图像位于x 轴的上方,则y 0,即2 23x x -- 0; (填≥、>、≤或<). 所以不等式2 230x x -->的解集是 ; 总结归纳:上述方法可以推广到求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 0ax bx c ++>或2 0ax bx c ++<(0)a > 的解集; 问题3:完成下表格,并回答思考问题:

小结1: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是: . 小结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是: .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2340 x x -+>(3)2230 -+-> 4410 x x --≥(2)2 x x 解:解:解:

二次函数复习学案

二次函数复习学案 考题特点: 《二次函数》在广州中考题所占分值较多。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主要考查内容有:函数的取值范围,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简单函数图象的画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及最大值与最小值,几何图形与二次函数的关系。难题主要放在几何图形与函数的综合探索。 自主复习 1.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 2.函数y=x2的图象叫线,它开口向,对称轴是,顶点坐标为. 3. 把二次函数配方成的形式为,它的图象是,开口向,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 4.将抛物线y=x2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 B. C. D. 例题精讲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求其解析式。

例2.已知二次函数。 (1)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x y (2)根据图象说明: 1.求方程的解; 2.当x取何值时,y>0 ? 3.当x取何值时,y<0 ? 4.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

例3.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AB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面下降1米,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巩固提高 1.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A. (0,1) B.(0,-1) C.(1,0) D.(-1,0) 2.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 A.0 B.1 C.2 D.3 3.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可能为() 4.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为1的是()

5.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图象,那么的值是. 6.已知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为. 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点在第象限.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6.3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2)--学案巩固案

课型:新授课 主备:谢辉 审核:孙祥 时间:2012-1-26 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2.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学习难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三、自学质疑与合作探究: 1.自学指导:预习课本P 23-24相关内容,建议你在学习本节时和八(上)探索2的近似值“类比..”进行学习。 2.合作探究: 问题1:请你画出二次函数522-+=x x y 的图象 问题2: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x 2+2x-5 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x 2+2x-5=0的关系吗? 问题3:二次函数y =x 2+2x -5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函数值有何特征?交点附近点的函数值有何特征? 问题4:从图象上来看,二次函数y =x 2+2x -5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分别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具备 问题..3. 中发现的特征吗? 问题5:为了进一步缩小探索的范围,如何在确定的两个整数之间继续取值,从而逐渐逼近使函数值y=0时的自变量x 的值,有何运算技巧吗? 试试看! 3.实践与探索: (1)你能仿照课本P23的方法确定方程x 2+2x-5=0的另一根x 2的近似值吗?试试看!(精确到0.1) (2)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x 2+2x-5=0的两根(精确到0.1),与上述结果相同吗?请你算算看! 四、自学检测:P24练习1、2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从八年级首次接触到函数的概念,就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然后九年级上册学习了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下册学习了二次函数,函数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体系之中,也是生活实际中构建数学模型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中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打下基础。在历届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压轴题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二次函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定义、会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简单地分析。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学习新课时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不过,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两级分化过于明显。 三、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回忆所学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 2.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自查遗忘的知识点,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2. 经历例题习题的解答,提高技能。 3.讨论、交流,教师答疑、解惑、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二次函数在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知道学为所用,树 立服务社会的思想。 四、复习重点、难点: 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回忆及灵活运用。 五、复习方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交流 六、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已独立完成) 学生分组汇报本章相关知识点,各组互相补充: (2)某纸箱厂的年利润为50万元,年增长率为x,第三年的利润为y万元,则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3)当m 时,函数5 4 )2 (2- + - =x x m y(m是常数)是二次函数。 教师强调:对于二次函数的一般式c bx ax y+ + =2,其二次项系数a必须不能为0。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填表:(屏幕显示)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教案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和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 3、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4、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5、掌握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求法。 6、会求隐函数(包括由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偏导数。 7、了解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概念,会求它们的方程。 8、了解二元函数的二阶泰勒公式。 9、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郎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1、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2、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 3、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4、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 5、隐函数的偏导数;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求法; 6、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教学难点】 1、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 2、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3、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求法; 4、二元函数的二阶泰勒公式; 5、隐函数(包括由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偏导数; 6、拉格郎日乘数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课时分配】 (18学时) 第1 次课§1第2 次课§2 第3 次课§3 第4 次课§4 第5次课§5 第6次课§6 第7次课§7 第8次课§8 第9次课习题课 【参考书】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下)》,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基础的学案3.1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第一节信息加工概述 制作人:马庆辉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 2.理解手工加工信息和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 3.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知识要点: 一、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1.信息加工的概念: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 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原始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2.信息加工的目的:发掘信息的价值、方便用户使用。 3.为什么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呢? 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础,也是信息成为有用资源的重要条件:(1)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假信息、伪信息,只有通过认真的筛选和判别,才能避免真假混杂; (2)我们收集来的信息是一种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只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才能有效的使用; (3)通过信息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信息,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4.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1)记录信息; (2)加工信息; (3)发布信息; (4)存储信息。 5.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1)人工加工的方式 特点: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 不足:有时不但繁琐、容易出错,而且费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2)计算机加工方式 二、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 1、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1)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者自编程序; (2)信息录入; (3)信息加工; (4)信息输出; (5)信息存储。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 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 第二种是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第三种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自我评价: 1.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 3.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有三种形态:第一种, 第二种,第三种。 4.信息加工的目的:。 5.信息加工有以下几个环节:A. 加工信息、B.记录信息、C. 存储信息、D. 发布信息; 请你分析以下资料,指出各工作流程分别属于信息加工的哪一个环节。 2006年9月28日下午,我校举行了校教职工男女混合4*400接力赛,参加小组有:高一年级组、高二年级组、高三年级组。裁判员将各小组的比赛成绩记录于规定的参赛项目成绩记录表中,这是信息加工的_____环节;然后裁判员再对这些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排序等工作,排出名次,这又是信息加工的_____环节;裁判员将这比赛的结果抄了一份送到广播员处,广播员播出成绩,这属于信息加工的_____环节;另将各参赛小组比赛成绩的原材料整理成册送到体卫处存根,这又属于信息加工的_____环节。 6、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7、比较人工方式和计算机加工方式的异同。

高数多元函数微分学教案 第一讲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第一讲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授课题目: §8.1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的概念. 讲授内容: 一、平面点集 n 维空间 1、平面点集 平面上一切点的集合称为二维空间, 记为R 2 即 R 2=R ?R={(x , y ):x , y ∈R } 坐标平面上具有某种性质P 的点的集合, 称为平面点集,记作 E ={(x , y ):(x , y )具有性质P }. 例如,平面上以原点为中心、r 为半径的圆内所有点的集合是 C ={(x , y ):x 2+y 2

如果不需要强调邻域的半径δ, 则用U (P 0)表示点P 0的某个邻域, 点P 0的去心邻域记作)(0P U .. 点与点集之间的关系: 任意一点P ∈R 2与任意一个点集E ?R 2之间必有以下三种关系中的一种: (1)内点:如果存在点P 的某一邻域U (P ), 使得U (P )?E , 则称P 为E 的内点. (2)外点:如果存在点P 的某个邻域U (P ), 使得U (P )?E =?, 则称P 为E 的外点. (3)边界点:如果点P 的任一邻域内既有属于E 的点, 也有不属于E 的点, 则称P 点为E 的边点. E 的边界点的全体, 称为E 的边界, 记作?E . E 的内点必属于E ; E 的外点必定不属于E ; 而E 的边界点可能属于E , 也可能不属于E . (4)聚点: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δ>0, 点P 的去心邻域),(δP U 内总有E 中的点, 则称P 是E 的聚点. 由聚点的定义可知, 点集E 的聚点P 本身, 可以属于E , 也可能不属于E . 例如, 设平面点集E ={(x , y )|1

二次函数学案(全章)(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课时 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学习准备 1.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 是 的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2.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其中k 、b 是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 (其中k 是 的常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k 是 的常数)。 二、解读教材——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3.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假设果园增种x 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 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 个橙子,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 个,那么y= 。 4.如果你到银行存款100元,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 ,一年到期后,银 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那么你能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吗? 。 5.能否根据刚才推导出的式子y=-5x 2+100x+60000和y=100x 2+200x+100猜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吗? 一般地,形如y =ax 2+bx+c(a ,b ,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它 例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 32 1x y +- = (2)112+= x y (3)x y 222 += (4)1t s +=(5)22)3(x x y -+= (6)210r s π= 即时练习(1)2x y = (2)212= x y (3)) 1(+=x x y (4)1132 --=)(x y (5)c ax y -=2 (6)12+=x s 三、挖掘教材 6.对二次函数定义的深刻理解及运用 例2 若函数1232 ++=+-kx x y k k 是二次函数,求k 的值。 分析:x 的最高次数等于2,即k 2-3k+2=2,求出k 的值即可。 解: 即时练习:若函数1)3(232 ++-=+-kx x k y k k 是二次函数,则k 的值为 。 四、反思小结 1.我们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 2.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 ,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 3.二次函数y=ax2+bx+c(a,b ,c 是常数,a≠0)的几种不同表示形式: (1) y=ax2 (a≠0); (2) y=ax2+c (a≠0且c≠0); (3) y=ax2+bx (a≠0且b≠0)。 4.二次函数定义的核心是关键字“二”,即必须满足自变量最高次项的指数为_____,且______项系数不为_____的整式。 第2课时 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与性质 一、学习准备 1.正比例函数y=kx(k ≠0)是图像是 。 2.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像是 。 3.反比列函数y=k x (k ≠0)的图像是 。 4.当我们还不了解一种函数图像的形状时,只能用描点法研究,描点法的一般步骤 是: , , 。 二、解读教材 2值) (2)根据图像,进行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