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含答案)

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含答案)
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含答案)

必修三复习

(第三单元)

一、注音

移其粟.()庠.序()孝悌.()供.养( )

衣.帛( ) 王好.( )战弃甲曳.( )兵而走

谷不可胜( )食也数罟

..( ) 不入洿.( )池养生丧.( )死无憾鸡豚.( ) 狗彘.( )之畜.( )

然而不王.( )者涂有饿莩.( ) 李蟠.()

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知.()明而行无过矣

虽有槁暴.( ) 须臾.()驽.()马

善假.()于物跬.()步金石可镂.()跂.()而望

骐骥.()爪.()牙靛.青()参省. ( ) 中.绳()召.滑()鞭笞.()藩.篱()墨翟.()

銡()逡.巡()膏腴.()崤.山()

蒙恬.()锋镝.()蹑.足()谪.戍()

黔.首()囊.括().隳.名城()户牖.()棘.矜()

度.长絜.大()一夫作难.()师说.()

游说.()小学而大遗.()曹操遗.()权书句读.()六艺经传.()谄.()媚或不.()焉贻.()之

谀()郯.()子苌.()弘老聃.()赢.粮()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威振四海()合从缔交()

倔起仟陌之中()赢粮而景从()外连衡而斗诸侯()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百有余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今义:

分裂山河

古义:今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义:今义:

宽厚而爱人

古义:今义:

河内凶

古义:今义: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今义: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今义:

是亦走也

古义:今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今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今义:

今之众人

古义:今义:

小学而大遗

古义:今义:

四、特殊句式(指出类型)

⑴是亦走也⑵非我也,岁也。

⑶树之以桑⑷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⑸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⑹以为桂林、象郡

⑺以愚黔首⑻聚之咸阳

⑼为天下笑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⑾陈利兵而谁何⑿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⒂不拘于时⒃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⒄而耻学于师

⒅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五、词类活用(指出其活用类型及意义)

1、填然鼓之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树之以桑

8、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9、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10、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2、会盟而谋弱秦

13、序八州而朝同列

14、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15、追亡逐北

16、瓮牖绳枢

17、过秦

18、履至尊而制六合

19、却匈奴七百余里

20、约从离衡

2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2、以弱天下之民

23、以愚黔首

2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六、一词多义

1、凶

逢凶化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独树一帜

2、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罟不入洿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3、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4、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主人忘归客不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5、兵

非我也,兵也

穷兵黩武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草木皆兵

6、胜

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7、于

寡人之于国也

移其民于河东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8、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9、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10、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11、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12、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博闻强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以勇气闻于诸侯

扫后更闻香

13、制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14、亡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燕虽小国而后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河曲智叟亡以应

吞二周而亡诸侯

15、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商人重利轻别离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17、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8、度

宁信度,无自信也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一年一度秋风劲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9、师

彼童子之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0、其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21、乎

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

固先乎吾:

22、于

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23、而

惑而不从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

24、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七、文学常识

1、孟轲(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人,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孔子孙子

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大师。__________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

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与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孔子被尊为“圣

人”,孟子被尊为__________。

2、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__________、《鵩鸟赋》为最。政论文有《过秦论》__________《论积贮疏》。

3、荀况(约前311——前238),又称_________,当时人们尊称他为_________,汉代因避汉宣帝的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_________思想的代表人物。

4、韩愈,字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之首,其中另外七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

八、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A.常备不懈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E.求全责备

2.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②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⑤黑质而白章⑥吾恂恂而起

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⑥⑦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

备选答案:A.数词表示名量。 B.数词表示动量。 C.形容词,专一。

(1)骐骥一.跃()(2)不能十.步()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蟹六跪而二.螯()

4.这段文言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

5.把这段文言文分为三层(在文中用“‖”标示),归纳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大意:

第二层大意:

第三层大意:

九、拓展练习

(一)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怪.问衡()(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二)顾况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②,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出《幽闲鼓吹》)[注释] ①著作顾况: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②个语:这样的诗句。

1.白居易是(朝代)的著名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米价方.贵()(2)居即易.矣()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2)竟不食.其膳()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必修三复习

(三单元答案)

一、注音

移其粟(sù)庠序(xiáng)孝悌(tì)供.养(gōng)

衣.帛(yì)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洿.(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

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虽有槁暴(pù) 须臾(yú)驽(nú)马李蟠(pán)

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靛青(diàn )参省 ( xǐng ) 中绳( zh?ng )

召滑(shào)鞭笞(chī)藩篱(fán)

墨翟(dí)銡(xiān)逡巡(qūn)

膏腴(yú)崤山(yáo)蒙恬(tián)

锋镝(dí)蹑足(nia)墨翟(zhái)

谪戍(zh?)黔首(qián)囊括(nánɡ)

.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g)

度长絜大(du? xi?)一夫作难(nàn)

师说(shuō)游说(shuì)小学而大遗(yí)曹操遗(wèi)权书句读(dòu )六艺经传(zhuàn)谄(ch?n)媚不或不(fǒu)焉贻(yí)之谀(yú)

郯(tán )子苌(cháng)弘老聃(dān)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威振四海振通震

合从缔交从通纵

倔起仟陌之中倔通崛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

百有余年有通又

三、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份

分裂

..山河古:划分今: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吝惜爱惜、今:爱护、喜欢

宽厚而爱人

..

古:爱惜人民今: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凶年。今义:指人和动物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者。)

是亦走.也(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

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今之众人

..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

小学

..而大遗

古义:小的(却要)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四、特殊句式(指出类型)

1.判断句

①是亦走也②非我也,岁也。

2.状语后置:①树之以桑②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宾语前置: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以为桂林、象郡——省略“之”

5、以愚黔首——省略“之

6、聚之咸阳——省略“于”

7、为天下笑——被动句

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

9、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

10、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状语后置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13、不拘于时被动句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15、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

1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五、词类活用(指出其活用类型及意义)

1、填然鼓之(名词动用,击鼓)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词

动用,“为……办丧事”)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动词,穿)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作动词,吃。

7、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

8、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卷席子、提包裹、扎口

袋一样

9、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在国内、

10、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西、南、北

1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1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1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

14、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方

15、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亡的人

16、瓮牖绳枢——名词动用以破瓮作……以草绳系……

17、过秦——指出……的过失

18、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动用登上

19、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

20、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2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

22、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23、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2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

六、一词多义

1.凶:

逢凶化吉不吉祥、不幸: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庄稼收成不好:

2、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栽培:

独树一帜竖立

3、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shu?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cù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ǔ计算

4、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5、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6、兵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

穷兵黩武成语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

草木皆兵成语士兵

7、胜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

8、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移其民于河东到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与

9、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以为妙绝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

10、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强盛

11、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12、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

1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

14、制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

15、亡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16、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既、已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17、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胜利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有利于

18、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

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

19、度

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程度、限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规章、制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

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谱写、创制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考虑、思虑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量、计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推测、猜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通“渡”,过

20、师

彼童子之师.(老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以……为师)

吾师.道也(学习)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21、其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大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22、乎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23、于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24、而

惑而不从师转折连词,却

犹且从师而问焉顺承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修饰

25、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音节助词,舒缓语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七、文学常识

1、孟轲(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人,名轲,字子舆,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

2、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3、荀况(约前311——前238),又称荀子,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的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4、韩愈,字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之首,其中另外七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

⑴退之;韩昌黎;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⑵《诗》《书》《礼》《乐》《易》《春秋》

八、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C)

A.常备不懈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E.求全责备

2.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组是:(C)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②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⑤黑质而白章⑥吾恂恂而起

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⑥⑦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

备选答案:A.数词表示名量。 B.数词表示动量。 C.形容词,专一。

(1)骐骥一.跃(B)(2)不能十.步(A)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4)蟹六跪而二.螯(A)

4.这段文言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比喻、对比

5.把这段文言文分为三层(在文中用“‖”标示),归纳每层的大意,并把第三层的译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一层大意:

第二层大意:

第三层大意:

第一层大意:学习要长期逐渐积累。第二层大意:学习要持之以恒。第三层大意:学习要专心致志。

分三层……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九、拓展练习

(一)凿壁借光

1.(1)对……感到奇怪(2)得到

2. (1)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D

4.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

(二)顾况

1.唐朝如:卖炭翁

2.(1)正(2)容易

3.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仔细看着白居易说

4.例:(1)作为前辈,应该多发现人才,推荐人才(2)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就不会被埋没,就会得到成功

(三)赵母训子

1、(1)指望、希望(2)吃

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4、例: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精悍(hàn)洗涤(dí)踌躇(chóu chú)惊诧(chà) B.桀(jié)骜黯(àn)然噩(è)耗不惮(dàn) C.喋(dié)血尸骸(hái)呻(shēn)吟浸渍(zì) D.辗(zhǎn)转攒(zuǎn)射屠戮(lù)惩(chěng)戒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B.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C.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 3.下列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B.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C.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D.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为了保证水资源不受污染,有关法规规定,沿河的工厂不得把工业污水______到河里。(2)他们两人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一下,让他们彼此熟悉熟悉。 (3)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倾泻引荐不仅/还 B.倾注引荐既/又 C.倾泻引见既/又 D.倾注引见不仅/还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B.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大煞风景,实在是焚琴煮鹤。C.有些消费者盲目崇洋,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愿出高价也要买进口货。 D.为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50多岁的老王也在刻苦学习和钻研计算机技术,大家都夸他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默写填空 理解填空

文常:《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答案:3.。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④⑤⑧ 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 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5 。B(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试卷

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考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属.(zhǔ)客修禊.(qì)流觞.(shāng)管弦.(xián) B.何可胜.道(shèng)愀.然(qiǎo)桂棹.(zhào) 山川相缪.(liáo) C.酾.酒临江(shī)会.稽(kuài)梵.语(fán)瑰.怪(guī) D.冯.虚御风(píng) 褒.禅山(bāo) 蜉蝣 ..(fúyóu) 枕藉.(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静燥不同临文嗟悼溯流光须臾 B.杯盘狼籍洗盏更酌举匏僔嫠妇 C.横槊赋诗幽暗昏惑友麋鹿幽壑 D.舳舻千里窈窕之章齐彭觞庐冢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长乐王回深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情随事迁,感慨 ..流觞曲水。 ..系之矣。 B.引以为 C.亦将有感于斯文 ..游目骋怀。 ..。 D.所以

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所谓 ..余有叹焉。 ..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于是 B、七月既望.。纵一苇之所如.。 C、凌.万顷之茫然。望美人 ..兮天一方。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之观。至于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来而.记之者已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B.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 C.于.是余有叹焉。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盖.余所至。盖.音谬也。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咸:都) 列坐其次.。(旁边)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穷尽。信:实在。) 俯仰 ..一世。(表示时间短暂)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指自然。期:至、及。)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引起) D.或取诸怀抱 ..。暂.得于己。(怀抱:胸怀抱负。暂:一时。) 感慨系.之矣。(关系) 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少焉 ..。(一会儿)纵.一苇之所如。(任) 击空明 ..兮溯流光。(指月光下的清波) B.渺渺兮予.怀。(我)不绝如缕.。(细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必修一第三单元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个性化的语言 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2、领悟独特的情味 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情味不仅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很好范本。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 学情分析: 1、本文写作于上世纪20年代,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要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学习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2、本文篇幅较长,高一学生对文中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全文和段落的语境仔细揣摩。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3、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4、理清文章脉络。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作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作文 2018-12-16 秋的深沉_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你没有春的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你没有夏的炽热,草木的繁茂;你没有冬的晶莹洁白。但你却独有自己的深沉。 你还没来得及告诉我,就静悄悄的来了;你还没给我一点暗示,就轻轻近了;你没给我像往年的象征,就匆匆的靠近了我。我也没说声“欢迎”,就和你亲切握了手,就和你碰了面,就和你一起感受你的深沉。走在田间,时刻被你的深黄所折服,这是你带给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一种希望,一种憧憬,一种愿望的实现;这是你深沉启示勤劳的所有人努力耕耘,我会给你们实现收获丰厚硕果的愿望;这是感激你带给人们收获的美好。 走在林间,看着你忠实的贤臣――枫叶,她始终从一生下来,就忠实地为你向人们传递你的到来;传递你金灿灿的希望;传递你金子般的硕果。她黄了一片叶子,意味着你刚来到人间,她的使命完成了,可你还教导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于是她的使命完成了。但你还像母亲深沉地教诲女儿一样:“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她死后也“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你请她出山前,只规定她报秋一个职务,但你从未忘记过教会她:“就是死也要为了广大人民,也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我不知道何时,愈来愈喜欢上了你的深沉。我不敢想你的无私,不敢想你的奉献,因为,就连你的臣子都具有那么优秀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漫步在深黄色的林间,时刻被你带给我的美景所倾倒,所打败,一切都是金黄的,随时给我以幸福感,希望感,归属感,好像自己从来没有与你这么亲近过,这么近距离倾诉过。以前我们即使近在咫尺,却好像在海角天涯一般,因为在喧嚣的城市里,我愈来愈感觉到你的渐行渐远;愈来愈感受到你的不情愿;愈来愈感到你的无可奈何。可是,无论如何,你还是会如实的来,但我看见你已经被无情的“手”给拔去了外衣,你从此变得羞色,你害怕看见我,你躲着我。但你忘了?我是不会嫌弃你的,我只会嫌弃拥有那“手”的人,因为我知道你是被迫,不管是你沾了尘世,还是尘世逼迫着你,我永远相信你是最深沉的.;我永远确信你是深思熟虑而去;我永远站在你这一边,永远为你虔诚,永远为你祈祷。 我期待你的贤臣,更期待你昔日面容,你回来吧!我真的爱上了你的深沉――秋。 岁寒三友_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作文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卷复习过程

大名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半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基础巩固(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数罟不入洿池,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谨庠.序.之教,申之于孝悌之义秩序 D.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却,击退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养生 ..关中之固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自以为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D.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D.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5、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申之于孝悌之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课内阅读与默写(45分)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25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单元评估检测(三) (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 一、语基语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瓮.(wènɡ) 咻.咻(xiū)旌.旗(jīng)混.沌(hún) B。撮.开(cuō)剑戟.(jǐ) 青苔.(tái) 杳.无消息(yǎo) C。卸.下(xiè)背.包(bèi)暖和.(huo) 怙.恶不悛(hù) D.涟漪.(yī) 玷.污(diàn) 咋.舌(zá)亲昵.(ní) 解析:选B。A项“混”应读为“hùn”.C项“背”应读为“bēi”.D项“咋”应读为“zé”,“昵”应读为“n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拳脚辩别骤然面面相觑 B.起粟迭好掘开不共戴天 C。鳞伤径奔背脊山呼海啸 D.尴尬思忖韬略吊以轻心 解析:选C。A项“辩别”应为“辨别”。B项“迭好”应为“叠好”。D项“吊"应为“掉”。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②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③北大经管学院院长孙祁祥在为栏目所作的序言中表示,中国改革再出发,要有历史的视角与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有________的勇气,也要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包容。 A。鱼目混珠息息相关破釜沉舟 B.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孤注一掷 C。鱼目混珠休戚相关孤注一掷 D。鱼龙混杂休戚相关破釜沉舟 解析:选A.“鱼目混珠"是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而“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指物。根据句意,①句应填“鱼目混珠",故排除B、D两项。“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而“休戚相关”是说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②句不含“祸”,所以此句应填“息息相关”,故排除C项。“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制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解析:选B。A项,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去掉“因此”。C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删去“就”,或在“方面"后加“来说"。D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位置。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则强调: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 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斯天下之民至焉。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业方面 的);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纺织方面的);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牧业方面的);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 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兴办教育)。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⑴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⑵有何结果呢?⑴“不违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 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措施:“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效果: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措施: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效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措 施: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效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措施: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效果: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 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 仁政。 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比喻,一 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孟子借此要强调要除暴虐,那么才会 出现“天下之民至焉”的大好局面。 8、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 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五十步笑百步。 二、《劝学》: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 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 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 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的境界。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 臾之所学也”。 10、《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 这里出现。 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 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 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 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 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 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 《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 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 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 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2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 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l50分钟) 第工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桀骜(ào)揪斗(qiū)租赁(1ìn)长歌当哭 (dāng) B.喋血(dié)山阿(ē)殒身(yǔn)博闻强记 (qiáng) C.莅校(lì)解剖(pāo)屏息(bǐng)不可估量(1iáng) D.弥漫(ní)谦逊(xùn) 浸渍(zì)迥乎不同(jiǒng)答案:B 解析:A.“揪”应读jiū,“当”应读dàng;C.“剖”应读pōu;D.“弥”应读m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残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B.部分省份的小学语文教材篡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对此,我们深表遗撼。 C.有学问,有文彩,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写文章,演讲,淡事情,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做到有针对性,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小要把什么都和盘托出。 答案:D 解析:A.残一惨;B.篡一窜,撼一憾;C.彩一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外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纷至沓来,但设计理念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其败笔让老百姓微词颇多。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人们莫衷一是。 C.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D.最新好莱坞大片创造了岁未票房新高。在影片中演员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答案:C 解析:A项,适用对象不当,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B项,不合语境。莫衷一是: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C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D项,褒贬不当。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专门制定并启动了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验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测试总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 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 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 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5、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②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__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__之以孝悌之义。 A、遗振述 B、贻振申 C、贻震述 D、遗震申 二、填空题(全对得8分,每空错填或不填扣一分)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10、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13、14、15、16、17每小题3分,18题4分,共计19分)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日:“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1)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子列子日:“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

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课文翻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聚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 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漂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客人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又如怨怼又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

(1)刘和珍和她的战友们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表现出的无畏气概,是一种的伟大。 (2)父亲去世之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的墓前吟咏诗句,。 (3)求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困境与困难,我们应该发扬的精神,才有希望到达目的地。 A.惊天动地长歌当哭千锤百炼 B.惊天动地痛不欲生百折不回 C.惊心动魄长歌当哭百折不回 D.惊心动魄痛不欲生千锤百炼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杨叔子院士的报告博闻强记 ....,深入浅出,让聆听报告的师生在景仰大师的同时,见贤思齐,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 ②北京时间1月10日凌晨,马云在纽约与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会面,短小精悍 ....的他与特朗普谈起了小企业的未来发展。 ③体育明星们在体育场上叱.咤风云 ...,在求学路上也不甘落后,他们中甚至不少人已经拥有博士学位,这着实让人钦佩。 ④这份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体而微 ....的分析,倡导全社会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络。 ⑤在毕业二十年的大学校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欢聚一堂,谈笑 ..

自若 ..,回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⑥李广戎马一生,身先士卒,对待士兵解衣推食 ....,虽然一生未能封侯,但深受士兵拥戴,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在十八日早晨,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得到噩耗,说卫队开枪,死伤至数百人,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我对于这些传说,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A.便才竟然但可何可是也何况更 B.才便居然而但竟然而也况且更 C.便才居然而可竟可是还况且更 D.才便竟然但但何然而也何况更 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刘和珍英勇倒在执政府士兵的枪口之下,但却给无数的爱国青年树立了精神榜样。 B.巴金对一条小狗表达忏悔之情的原因是,因为他为了保全自己而白白葬送了包弟的性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度长契大嬴粮景从云集响应不积跬步 B.瓮牖绳枢摄足行伍价值连城爪牙之利 C.驽马十驾同年而语惑之不解金石可镂 D.弃甲曳兵崛起阡陌门廷若市填然鼓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场所必须必然B.坦陈场合必需必定 C.坦承场合必需必然D.坦承场所必须必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

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 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 ....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 B.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C.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D.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善假.于物也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B.①北收要害之.郡②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C.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②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⑥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履.至尊而制六合⑨不耻相师.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8.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余威震于殊俗。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C.为天下笑者,何也?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9.课文内容默写。 (1)谨庠序之教,,。 (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二、阅读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兰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内 2.《赤壁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 二、重点词语 1.《兰亭集序》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次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 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游褒禅山记》 道 (1)有碑仆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何可胜道也哉 (5)策之不以其道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过饰非 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5)不名一钱 盖 (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 然 (1)吴广以为然 (2)有穴窈然 (3)凌万顷之茫然 (4)其声呜呜然 (5)何为其然也 (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之 (1)倚歌而和之 (2)惟江上之清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