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11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11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圆还是由线段围成的吗?是由什么线围成的?提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什么图形?

半径(r)─→大小

在同一个圆里r=d=2r 无数条,长度相等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 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3+2= 7+5= 9-4= 8-2= 5+5= 3+5=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9个(); 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是()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学例1: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三、反馈练习 1、第62页“做一做” (1)第1题.独立完成. (2)第2题.比较每组算式: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 2、遂一完成练习十四各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年、月、日(1) 【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6~7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年有12个月,包括大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能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制作年历,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体验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播放视频。2013年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些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 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1) 二、新课讲授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个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儿童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生1:春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生2:五月一日劳动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课件出示:(1)观察2013年、2014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2-63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 学具: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开学的时候老师要给你们发什么啊?今天有一个班的老师就正在为小朋友发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课本第61页的主题图。 (二)互动新授: 1.整十数加整十数。 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同学汇报:桌上放着书,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师:看着这些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计算? 学生个别发言,师板书:10+20 师:那它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请小朋友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左边摆10根,右边摆20根。 请个别学生上来演示。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如果老师从这30本书中拿走20本,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怎样求还剩下多少本书呢?可以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30-20 师:它的结果又是多少呢?(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请个别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师进行板书。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6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4页)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第六单元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数学教案Unit 6 mathematics teaching plan

第六单元数学教案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 90-47= 57-19= 100-28= (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3.完成课本第83页第8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3个得数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82页第4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整理与复习,对学过的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线,把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达到持久记忆,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1.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以及方程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对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正确估算;能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 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 掌握所学的统计的初步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分析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比较和对照。使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有机会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 2.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内容。复习时,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整理知识的主动性和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5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莲山课 件 m 课题:数的认识(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学生已经涉及了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数和倍数等主要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因数、倍数,大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1.培养数感:沟通各数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例2让学生自由地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数的相关材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复备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对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巩固。利用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重要,初步感知数的意义以及内在联系。)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设计意图:根据具体情况回顾知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整理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并在合作过程中复习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学生的整理还可能不够完善,这是允许的,要在回报过程中进行指导与完善)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版

单元备课 一、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用整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会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计算。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示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问题,已能初步借助线段图,分析简单的分数乘除问题的数量关系。 2、本单元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预设一:学生可能会出现找不准单位“1”的现象,找准单位“1”是解题分数问题的关键。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参观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的计算。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2、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多少的数是多少”、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会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及“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解题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诸如“空中课堂”、“科技小制作”、“建筑面积”、“ 奥运比赛”等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迁移”和“数形结合”思想,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及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难点: 是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 五、课时安排: 10课时

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 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王丽 2016 年11 月集体备课人员:范爱芳王丽姜之元张学伦高广波王金凤陈广超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3+2= 7+5= 9-4= 8-2= 5+5= 3+5=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9个(); 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是()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学例1: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三、反馈练习 1、第62页“做一做” (1)第1题。独立完成。 (2)第2题。比较每组算式: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 2、遂一完成练习十四各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课题:6、7 的认识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点子图、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 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时间:2014——20XX年第一学期班级:三年级(1)班 内容:第六单元数学教案 教师:管丰琴

第六单元《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的思路,然后再精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前面的知识迁移类推,自主解决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目标解析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来检验乘法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教师要持之以恒地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与机会,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习惯。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一次进位是一

样的,但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容易出错,专门安排例题,是为了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列式计算(一次进位练习)。 62×4 38×2 71×5 【设计意图】连续进位与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以及算理都是相同的,通过对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复习,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学习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课件出示情境。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什么问题? (2)列式:24×9 (3)估一估,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 方法一:24接近20,20×9=180(瓶)往小里估(板书) 方法二:9接近10,24×10=240(瓶)往大里估(板书)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 .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启航 ( 1 )5/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5个1/7是( ) ( 3 )3个1/3是(),是4个()。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快乐体验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 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 个,是3 个,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 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 最简分数。 2 .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 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 计算方法吗? 三、快乐分享 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1+41= 41+51= 21+71= 61+111= 31-41= 41-51= 21- 71= 61 - 111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图书馆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二、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1. 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

(1)学生尝试计算。 (2)独立列式。 2.探索算理。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3)列竖式: 2 8 + 1 4 3 2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1)学生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 (2)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2)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9页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0页3、4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6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 (本) 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 3 2(本) 2 8 + 1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小数混合运算以及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具体编排如下表: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小数加、减法中的简便算法。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明白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的道理。小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继续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经常用到的。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要达到不写竖式,直接就能说出或写出得数的程度。 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掌 握一般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主动探索和发现小数的简便算法,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法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积累数学计算的经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 学的信心。 1.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2.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要讲清只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要突出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然后区分与整数不同的地方,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突破小数计算中的难点。 4.加强估算练习,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5.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6.使学生经历归纳、推理的过程,体会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1.小数加减法 2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 新知识点: 1、认识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和所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图片、磁铁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看同学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的样子,老师就知道你们一定是一群喜欢课外活动的孩子。老师原来的班六(1)班的那群孩子也十分喜欢课外活动,他们有的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踢足球,有的喜欢跳绳、踢毽子……真是各式各样,为了知道喜欢各种项目的具体的学生人数,老师还专门进行了一次调查,今天我还特意带来了调查结果。 大家请看(出示小黑板:表格出示数据):

师:课前,老师就要求大家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小组绘制统计图,相信大家一定完成的非常的出色,那现在就进入我们今天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的成果展示。 学生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绘制好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 比较两种统计图,选出最合适的一种。(条形统计图) 师:为了让大家能看得更清楚,老师也绘制了一幅条形统计图(出示教学图片: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大家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学生自由发言。(各种数量、哪种数量最多哪种数量最少、各种数量之 间相差多少、总数量等) 师小结: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种数量的多少。 老师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还特意仔细地算了下,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吧。 小黑板出示:(出示表格第三行数据) 师:大家看看,第三行的数据我们的条形统计图能很直观地表示出来吗? (不能)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我们还没有接触过的统计图(出示扇形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 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 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 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内容看:这一单元的主要 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 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因为本单元主要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 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计算题。这些计算是100以内加减法(二)口算的基础。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难点,学生对"满十进一”和“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这一做题方法不容易理解,所以常常感到困难,这样就形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 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年、月、日 单元导语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大的知识点:年、月、日的关系、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经过时间。 1.年、月、日。 该部分知识共包括例1和例2两个例题。例1主要学习大月、小月和2月的天数和规律的知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能推算一年的天数。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并会判断一个公历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24时计时法。 本部分知识主要是学习24时计时法,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学会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3.经过时间的计算。 本部分包含例3,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创设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通过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并利用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创设真实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达到能运用身边事件体验生活时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解答,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24时计时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时间和惜时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活动实践,并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 第1 课时 年、月、日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7~78页例1及第77~78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依据日历表,通过观察、填表、对比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含义及关系,熟知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天数。 教学目标 1.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大月、小月分别有多少天,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会计算全年的天数。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的天数。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年、月、日的知识,知道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有哪几个月。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总结、归纳三个方法来认识大月、小月,会计算全年的天数。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复习:时、分、秒的 认识。如:1时=60 分、1分=60秒。学习:年、月、日的认 识。如: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月是大月,4、 6、9、11 月是小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1节)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案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案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案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案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案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 画面中有什么游戏工程。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 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 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教案反思:创设生活情境质疑,激发学生求知识欲,让自主参与探究求知,效好的完成教 案。 第二课时: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案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案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案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案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② 8个百是多少?② 40是几个十?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案。 ⑴、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有谁想解决这 1 / 7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进度安排: 共4课时:认识线段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1课时 认识米1课时 量一量1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均分”的情况后研究“分后还有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单元时,应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大知识点进行教学。关于竖式,只要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它与除数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为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比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况要常见,为本单元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储备。所以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学生不会有太大问题,关键就是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可能会出现问题。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识,设计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理解余数的意义。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让学生在多次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中,体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2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3 练习十四1课时 4 解决问题1课时 5 练习十五1课时 小小设计师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