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

The powerpoint by 第四组?

《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

〔美〕勒内·韦勒克

(李广成译)

作者简介

勒内·韦勒克

(1903~1995)生前任耶

鲁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执

教于普林斯顿大学、衣阿华

大学、布拉格大学和伦敦大

学。著有八卷本《现代文学

批评史》,作为20世纪西方

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

评史家,对世界文学界的影

响是十分巨大的。

第一部分说明写作意图,提出中心论题第1、2、3自然段

一、说明写作意图

在论文开头,作者特别强调1949年在杂志《比较文学》发表的有关“一个国家的浪漫主义和另一个国家的浪漫主义二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特性’”的论文以及14年后,即1963年,作者收在论文集《批评的观念》中的有关“浪漫主义的再探讨”的论文这两篇论文,并说明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们赞同他的看法和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果,以此为下文的“浪漫主义的思想和艺术在整个欧洲有一个共同的核心”这一假定提供论证,从而引入作者在此文中的写作意图,即要完全改变以往探讨的角度。

二、提出中心论题

1.探讨十九世纪前二三十年的英―德和德

―英的文学关系。

2.英国和德国的浪漫主义的比较。

3.揭示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特点。

第二部分

确定英、德两国浪漫主义作家与探讨其之间的接触和影响。

第4、5、6、7、8、9自然段

一、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英、德两个国家里哪些作家可以认为是浪漫主义的

诗人

散文作家

小说家

英国

兰姆赫兹立特德·昆西

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拜伦雪莱济慈

司各特

年青的一组

早期

的一组施莱格尔兄弟瓦亨罗德尔

蒂克

诺瓦利斯

阿尔尼姆布伦塔诺

特殊的浪漫主义作家

歌德、席勒、霍夫曼、艾兴多尔夫、荷尔德林、保尔、克莱斯特

二、两国浪漫主义作家之间

的接触

1、个人接触和书信往来

以下是两国浪漫主义作家之间的个人接触和书信往来:

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在德国汉堡访问克罗普史托克。

1806年,柯尔律治从马耳他返回罗马遇到蒂克。

1816年,拜伦在科佩遇到A·W·施莱格尔。

1817年,蒂克访问伦敦,柯尔律治会见其两次。

1828年,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在巴特戈德斯贝格见到A·W·施莱格尔。1837年,华兹华斯在慕尼黑偶遇布伦塔诺。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个人之间基本上没有友谊,也没有书信往来。

2、阅读作品所产生的印象和影响

柯尔律治

德·昆西

深受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和批评的影响。

承认关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有机的观点与机械的观点的对比是起源于施莱格尔。

A·W·施莱格尔的《戏剧演讲集》的基本思想给予他们二人的印象很深。对于施莱格尔兄弟抨击很猛

柯尔律治在他的剧本《扎波利亚》中插进他意译的蒂克的《秋天的歌》。

布莱克,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济慈对于严格意义上的德国浪漫主义著作一无所知,柯尔律治和德·昆西是例外。

两国浪漫主义作家之间接触极为稀少,德国浪漫主义对于英国实际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在德国人们并不知道有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以及布莱克,雪莱和济慈也是长期不为人们所知。但是拜伦在德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W·司各特的影响也有类似之处。

拜伦

W·司各特

歌德

赞赏

拜伦的影响产生在浪漫主义运动之后,造成了一种氛围和一种主人公的类型,不在于对德国诗歌的创作。

不能影响施莱格尔兄弟,蒂克,诺瓦利斯,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或是霍夫曼。

海涅和列娜是德国的真正拜伦主义者

霍夫曼让《谢拉皮翁兄弟》赞扬了司各特的小说《盖·曼纳令》决定了浪漫主义运动之后的德国历史

小说的兴起。

蒂克的后期历史小说受司各特的广泛影响。

③小结

1.两国浪漫主义作家之间的个人的、书信的和文学的联系是很稀少的。

在英国作家中,只在柯尔律治和德·昆西的作品中才能看到德国浪

漫主义观念的影响。拜伦和司各特的浪漫主义影响是后来才在德国

作家中发生作用。

2.两国的浪漫主义运动同时存在,并列前进,但是彼此没有更深的接

触。柯尔律治是例外,他游离于外表明两国运动之间的隔阂。

3.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的思想与谢林及一般德国浪漫注意者的思想之

间有一般相似之处。

4.英国的卢梭和德国的歌德的维特给两国十八世纪的感情和伤感提供

了共同的根源。

5.在柯尔律治,雪莱,司各特以及蒂克,阿尔尼姆,布伦塔诺和

E·T·A·霍夫曼的作品中均可看到奇特式的传统。

6.观念和民间文学主题最易传播并且形成共同的欧洲遗产。

第三部分

十九世纪前二三十年英、德两国文学之间的差别第10、11、12、13、14自然段

一、诗与诗歌

德国

英国

浪漫主义抒情诗

英国抒情诗-颂歌

抒情歌谣无韵诗

“文人民间歌谣”

对于个人感受甚至灵感,以及无意识的孤独的自白全能使读者读起来如同身临其境,不必借助逻辑或形象的协调。

代表作:

《情绪》《小夜曲》

特点:

缺乏“客观对应物”,接近于浪漫主义理想,追求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人和世界的一致。

这种抒情诗看作是纯粹诗歌的理想形式。

英国诗歌中没有与德国浪漫主义抒情诗完全相应的东西。

二、散文

英、德两国之间的散文的差异也是同样显著,英国论说文从十八世纪以来便占有较高地位。

三、小说

德国

英国

哥特式小说

教育小说

风俗小说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

歌德《威廉·迈斯特》

混合型小说

汲取教育小说的经验

讽刺和幻想的混合物汲取以上两种小说的传统

创建让·保尔

德国浪漫主义主要小说家

德国小说创始人

卡莱尔

翻译其作品传奇与讽刺文相结合的特殊小说

《旧衣新裁》

学习让·保尔

尝试把教育小说、幽默的幻想

以及奇妙的幻想结合在一起

卡莱尔的小说发表以前,在英国文学中没有类似的作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