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运动障碍

上肢运动参与肌肉

运动上肢各关节的主要肌群 -----主讲人:郎晟

上肢肌肉名称、起止点及训练方法

肌肉收缩的形式 肌肉对单个刺激发生的机械反应称为单收缩。 根据肌肉收缩时肌长度和肌张力的变化,可将肌肉收缩分为三种形式。 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如:推举杠铃,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等动练习器: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等动收缩的优点: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最新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关键词:上肢瘫痪;脑中风;康复;肌电图 摘要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之一,临床检查肌力分为6级,为精细观察肌力减弱程度提出一种补充分级法。其他尚可应用握力针、量角器、磁刺激反应和经皮氧张力检测等方法。中风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早期为弛缓性瘫,在恢复期中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可伴有瘫侧上肢疼痛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现象,并伴有各型病理性联合运动。肌电图表现为主动肌拮抗肌3 相型电活动。脑内不同部位病变的上肢运动障碍各具不同特点,一些征象可预测中风瘫痪上肢的功能预后。 肢体运动瘫痪是脑中风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可导致不同肢体、不同严重程度的瘫痪,如偏瘫、单瘫、四肢瘫或交叉性肢体瘫痪等。皮层运动神经元包括运动神经细胞及其轴突(锥体束)病损均可导致肢体瘫痪,内囊区病变可引起对侧上下肢偏瘫。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损引起的偏瘫一侧以上肢严重,下肢较轻;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中风引起的偏瘫则以下肢严重,上肢较轻。脑干部位脑中风多引起四肢瘫,也可以引起病灶侧面瘫和病灶对侧肢体瘫即交叉性瘫。脑中风所致的瘫痪多以肢体远端严重,近端较轻。大脑皮层(中央前回运动区)限局性病变可引起对侧上肢瘫或下肢瘫等单瘫。偏瘫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体征之一,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大,也是康复治疗中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将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问题简述如下: 1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检查方法[1,2] 上肢运动主要包括肩、肘、腕和指关节活动,肩部运动包括肩部上提、下降、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前屈和后伸。肘关节为屈曲、伸展、旋前和旋后,腕关节为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活动。掌指、指间关节活动主要包括屈、伸、内收和外展等动作。脑中风早期由于病变部位、大小不同,可发生上肢轻度或完全瘫痪,正确评价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指导康复治疗及功能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专业人体解剖与运动学基础(1)复习题

康复专业人体解剖与运动学基础(1)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体表易摸到的骨性标志是 A.肩胛下窝 B.肩峰 C. 股骨头 D.椎体 2. 下列有关颈椎哪项是正确的? A..都有横突孔B.关节面都呈冠状位C.都有棘突D.都有椎体 3. 翼点位于 A.额、顶、枕、颞四骨邻接处 B.顶、枕、颞、蝶四骨邻接处C.顶、枕、颞、筛四骨邻接处 D.额、顶、颞、蝶四骨邻接处 4.不属于面肌的是 A.颊肌 B.枕额肌 C.颞肌 D.眼轮匝肌 5.不属于上肢带肌的是 A.三角肌 B.冈上肌 C.胸小肌 D.大圆肌 6. 脊柱中运动辐度最大的部位是 A.颈部、腰部 B.胸部、腰部 C.腰部、骶部 D.骶部、颈部 7. 将人体纵切成左右两部分的面是 A.冠状面 B.矢状面C.水平面 D.垂直面 8. 竖脊肌 A.是背部强大的屈肌 B.位于背部的浅层 C.收缩时使脊柱后伸和仰头D.为全身最大的阔肌 9. 描述腹外斜肌, 正确的是 A. 肌束斜向前下 B.对肋骨运动无作用 C.腱膜走在腹直肌前、后 D. 不参与腹白线的组成 10. 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位于 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B.距状沟的两侧 C.颞横回 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1.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以下结构, 除了 A.囊内韧带 B.半月板 C.关节盘 D.关节面 12.关于骨髓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的红骨髓终生存在 B. 红、黄骨髓皆有造血功能,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 C. 胎儿及婴幼儿时期都是红骨髓 D. 存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 13.关于椎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椎弓上发出棘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各1对 B.椎骨由前面的锥体、后部的椎弓组成,两者围成椎孔 C. 相邻椎骨的椎弓板之间围成椎间孔 D .椎间孔上下贯连形成椎管 14.面神经支配的肌是

上肢功能锻炼

锁骨骨折 一.早、中期 第一周骨折复位固定后,颈腕悬吊,下床活动,进行患肢握拳、伸指、分指、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旋转、旋后等主动练习,每次下,每天次. 第二周增加肌肉地收缩练习,如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 第三周增加抗阻地肘屈伸与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二.晚期骨折基本愈合,进入此期. 第~日患者颈腕悬吊位,做肩前后及肩内外摆动,每次下,每天次. 第~日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和各轴位地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带肌地抗组练习,如双手握小哑铃,每个动作~次. 第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双手持棒上举,将棍棒放颈后,使肩外展、外旋,避免做大幅度和用大力地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第周增加肩前屈主动牵伸,肩内外旋牵伸:双手持棒体后下垂将棍棒向上提,使肩内旋. 在术后固定期间,应主动进行手指握拳、腕关节地屈伸、肘关节屈伸及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不宜做肩前屈、内收地动作. 肩锁关节脱位 一.骨折早期(—周) . 复位固定后行患肢握拳及手指伸屈、对指对掌及分指锻炼,腕关节地屈伸和肘关节地屈伸锻炼,每天—次,每次一下. . 肩关节被动、缓慢活动为主,每天次,每次分钟. ①钟摆练习: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划拳运动. ②被动肩关节前屈上举练习:一手托住患侧上臂,一手握住患侧前臂,做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每次保持秒,再放回原位. ③被动外旋练习:去枕平卧位,上臂外展度,肘关节屈曲,一手托住患者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做肩关节被动外旋. ④被动外展、内收、内旋练习:平卧位,帮助患者进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内收、内旋练习. 二.骨折中期(—周)

. 爬墙练习: 手顺墙面向上爬,直至肩关节有牵拉感,保持数秒后放松,每天—组,每组~次. . 肩关节等长收缩练习, . 日常活动训练,鼓励用患手进行洗脸、洗澡、穿衣等. 三.骨折晚期(术后周以后) 主动加强患肢关节活动和负重练习,增加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地强度、范围、运动量和持续时间,每天次,每次分钟.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第一阶段(术后~ ) 骨折复位后颈腕悬吊,进行手指地握拳、伸指及腕关节屈曲和背伸练习.握拳每次维持、放松,重复次为组练习,每日练习~组. 二.第二阶段(术后~周) ①被动练习肩部前屈后伸:一手按住患侧肩部.一手扶住肘关节,先轻度活动.逐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重复次为组练习.每天训练组.但外展型骨折禁止患肢外展,内收型骨折禁止患肢内收动作. ②指导患者主动进行患侧肩关节地锻炼:患者健手扶床栏等物.保持身体稳定,患肩呈前屈状维持秒,每天上午、下午各次.每次分钟. 三.第三阶段(术后~周) ①划圆圈或做钟摆样前后、左右运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在水平面划圆圈.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每次活动~下,每天次. ②将患侧手置于背后.然后用健侧手托扶患侧手去触摸健侧肩胛骨. ③举臂摸头后部(肩外展外旋). ④反臂摸腰.即用患侧手指背侧触摸腰部肩外展、内旋、后伸). ⑤患侧手横过面鄢去触摸健侧耳朵(肩内收,外旋). ⑥爬墙:患者面墙而立,患者地食、中指在墙上爬动.使患肢上抬,待不能再往上爬时,做好标记.以后逐步改善.每天进行次,每次重复遍. 四.第四阶段(术后~周) 除按照上面训练项目每日完成外,还做日常生活地自理训练,如用患肢拧干毛巾洗脸、刷牙、梳头,练习过患侧头顶摸对侧耳朵.

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5868903.html,2009-5-27 15:13:18来源:39健康网网友评论0条点击查看 关键字:骨折急救运动损伤 日常生活中运动系统的损伤很常见,多数情况下,小的损伤简单处理后很快可以好转,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在发生损伤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有可能造成继发损伤或加重伤情,为以后的恢复留下隐患,如关节的习惯性扭伤或脱臼。而有些损伤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如颈椎受伤可导致瘫痪。因此掌握必要的损伤处理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韧带组织构成,通常肌肉的末端为很厚的带状结构即肌腱,肌腱附着在骨头上。关节是骨头与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地方,韧带是为关节提供支持的强壮组织。韧带损伤轻者使关节不稳定或活动度增加,重者导致关节内骨头不能维持正常位置造成脱位。 摔倒、运动中受伤,以及通常的扭曲、翻转都可能造成运动系统不同组织的损伤,我们通常把运动系统骨头以外的肌肉韧带等统称为软组织。 多种软组织损伤 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从损伤的性质来分,有扭伤、拉伤、挫伤、撕裂等。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当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的承担能力可以导致肌肉撕裂。如跳远时用力蹬地,引起小腿后部肌肉拉伤等。 此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限度也可导致肌肉撕裂。例如,在做压腿练习时,如果用力过猛,也可使被拉长的肌肉发生拉伤。 肌肉拉伤的部位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界处,或肌腱的起止部。轻者发生微细损伤,重者则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甚至发生撕脱骨折。 肌肉拉伤时除损伤肌肉外,常可伤及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等。筋膜撕裂、穿孔时,肌肉损伤后,出血和渗出液若没有完全被吸收,导致肌肉与筋膜粘连,形成“肌肉筋膜炎”。 挫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如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扭伤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发生轻微撕裂所致。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扭伤与腰扭伤最常见。

上肢运动

一、上肢运动(踏步) 1、直臂回环 2、一拍间隔 3、屈肘伸展,手臂前伸,上举,前伸,握拳收 4、扩胸上冲拳,曲臂由前至旁,上举 5、振臂摆动 6、曲臂摆动 7、一排间隔 二、肩部运动(踏步) 1、前平曲臂耸肩,手臂胸前曲臂,半握拳 2、前平耸肩压腕 3、体前直臂体前45度 4、侧曲耸肩双手搭于肩上,耸肩 5、直臂扣展体前45度,手心相对,翻转与体后 6、侧平耸肩 7、垂臂耸肩 三、体侧运动 1、前半侧摆,双手前平伸,掌心相对 2、平曲侧摆,体前平曲,空拳 3、体侧摆臂,左右抡臂(上下) 4、后直摆动,鱼尾伏 5、展胸侧摆,双手抱于后脑勺 6、翻手上举,双手交叉握举至头顶 7、夹脊侧摆,双手背于体后,手心相握向上

四、腰腹运动(送胯两拍一次) 1、前曲后摆臂,类似举手,交替 2、侧臂摆动,一手侧平举,一手胸前曲臂 3、直臂摆动,一手前平伸,一手后摆臂(交替) 4、正步摆动 5、前侧摆臂,一手前平,一手侧平90度 6、击掌摆动,胸前直臂击掌两次,后击掌两次 7、垂臂摆动,手臂直,硬向后摆动 五、肩胯运动(左右摆髋一拍一次) 1、侧平耸肩 2、平曲措肩,胸前曲臂,交替上下 3、侧曲摆髋,双手搭肩 4、侧曲摆动,双手空拳在肩上划半弧线 5、垂臂措肩,自然下垂,措肩 6、前平措肩,体前平伸,手心向下 7、屈肘措肩,双手放于腰间,空拳 六、伸展运动(踏步) 1、伸展下摆前上前下 2、侧身下摆侧平上侧下 3、前侧下摆前平侧平前平下摆 4、侧曲摆动肩上肩下 5、伸展侧下摆前侧前上前侧前下 6、平曲击掌侧平胸前曲臂侧平上举击掌 7、直臂摆动一手前伸平掌心向下一手后摆

七、整理运动(左右摆髋两拍一次) 1、侧摆髋,双手叉腰 2、侧平摆髋,双手侧平 3、平曲摆髋,双手胸前平屈 4、前曲摆髋,双手曲臂举高 5、曲伸摆髋、一手直臂,一手放在肘关节 6、前曲摆动,空心拳,像举手一样 7、体前直臂,双手与身体45度斜前下方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1.1Brunnstrom评定 1.1.1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定方法包括躯干、四肢、步态等内容[3~5],在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方面又包括许多项目,每1项目分为5个功能等级(0~4分),以分数来表示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等级划分方法为:0分:无关节运动。1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4。2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2。3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3/4。4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的全范围。 1.1.2上肢功能等级评定项目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共包括6级,在评定时的具体内容为:⑴共同运动出现之前软瘫(有/无),联合反应(伸/屈)。⑵痉挛。⑶出现共同运动:①伸展模式肩胛骨:前伸;肩:内收、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②屈曲模式肩胛骨:回缩、上提;肩:后伸、外展、外旋;肘:屈;前臂:旋后。⑷脱离共同运动手触摸腰骶部,肘伸直上肢前屈至水平位,屈肘90°前臂旋前,屈肘90°前臂旋后。⑸相对独立或分离运动上肢外展至水平位,肘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上肢肘伸直位上举过头。⑹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1.1.3手运动感觉功能等级评定项目手的运动感觉功能评级也分为6级,具体内容为: ⑴无任何运动。⑵被动运动觉(前臂旋前,健侧/患侧):腕部、手指、拇指。⑶一般感觉(健侧/患侧):手掌、指尖。⑷腕和手指运动:伸腕(前臂旋前)、伸指(前臂旋前)、屈腕(前臂中立位)、整体运动(前臂中立位)。⑸手的抓握(腕中立位):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柱状握及放开。⑹手部其他活动:腕尺偏、腕桡偏、腕环绕、单指屈伸、手指内收、手指外展、拇指环转。 1.2FMA评定FMA评定即为简式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此方法实际上是BRSS(Brunnstrom's recovery stages of stroke,BRSS) 的细化和数量化。此量表对上肢功能评估可分为10大项,33小项,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共66分; 下肢7大项,17小项,共得分34分,上下肢总共100分。此量表的评分方法细微,上肢大关节评价包括肩、肘、腕关节的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腕关节稳定性,有无反射亢进等,小关节包括手的抓握、手指侧捏、对指捏等运动方式,且包括协调能力和速度的评价,此方法反映上肢功能较为全面,具体内容可参见《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一书[4]。评分方法为每项检查内容根据完成情况分别评为0、1、2分,最高分为2分。例如,检查上肢伸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评 定 内 容 与 标 准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 主要功能障碍: 二、运动功能评定 1.肌力评定 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3.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 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 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③震动觉:让患者闭目,用每秒震动128或256次的音叉置于患者骨骼突出部位上,请患者指出音叉有无震动和持续时间并作两侧、上下对比。检查时常选择的骨突部位:胸骨,锁骨,肩峰,鹰嘴,桡、尺骨小头,棘突,髂骨上棘,股骨稍隆,腓骨小头,内外踝等。 (3)复合感觉:大脑皮质(顶叶)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分析、统一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皮层感觉,必须在深、浅均正常时,检查才有意义。 ①两点辨别觉:用特制的两点辨别尺或双脚规或叩诊锤两尖端,两点分开至一定距离,同时轻触患者皮肤,患者在闭目的情况下,若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直至两接触点被感觉为一点为止。测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两点必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正常人全身各部位的数值不同,正常值:口唇为2-3mm;指尖为3-6mm;手掌、足底为15-20mm,手背足背为30mm;胫

运动解剖学

1.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2.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 4.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 5.近端和远端: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6.桡侧和腓侧:桡侧指前臂的外侧。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7.胫侧和尺侧:胫侧指小腿的内侧。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8. 神经纤维:以神经元长的轴突或树突为中轴,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根据包裹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10.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分为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 11. 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12.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3.关节:全身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结,又称为关节。 14.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15.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6.下固定、上固定和无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17.原动肌和对抗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对抗肌。 18.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19.离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离心工作。 20.向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向心工作。 21.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 22. 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均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即肩袖。 23.支持工作:位于关节运动轴一侧的肌肉呈持续性收缩,平衡阻力,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不动,如:马步站桩等动作。 24.加固工作: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收缩,防止相邻环节由于外力作用而在关节处相互脱离。如:提重物等动作。 25. 固定工作: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受力作用的环节固定不动。如:举重物时,肩关节处的屈、伸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整个上肢的环节保持不动。

运动损伤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论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运动损伤对运动参加者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而且严重者还可使人残疾、死亡,给人们带来极坏的生理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加以深入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分类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一)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与否分类 1、开放性损伤 即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及撕裂伤等。 2、闭合性损伤 即伤处皮肤或粘膜无破损,没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及关节韧带损伤等。 (二)按伤后病程的阶段性分类: 1、急性损伤 指一瞬间遭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 2、慢性损伤 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损伤,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来的陈旧性损伤,如肩袖损伤,髌骨软骨软化症等。 (三)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损伤何组织即为何损伤,如肌肉与肌腱损伤,皮肤损伤,关节、骨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等。 (四)按伤性轻重分类

1、轻伤不影响工作和训练 2、中等伤24小时以上不能工作或训练者。 3、重伤须住院治疗者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锻炼者的基础、技能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中受伤。 2.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使运动器官,内脏器官机能没有达到运动状态而造成损伤。 3.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伤害事故。有时因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致伤。 4.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散以及技术上的错误等都可能引起损伤。 5.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当或不坚固,锻炼者拥挤在一起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所致。 6.空气污浊,噪音,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运动服装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 三、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 体育运动工作者及运动参加者如掌握了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就可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对预防与治疗运动损伤有重大的意义。 运动损伤的发生可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有一定规律,之所以不同运动项目会发生身体不同部位的损伤,主要是由下列两个潜在因素所决定的。 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 2、运动员身体某部存在的解剖生理弱点。当这两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同时起作用时,即易发生运动损伤。例如:篮球运动员易伤膝,这是由于篮球运动员经常处于膝关节半屈位(130—150度)时左右移动、进攻、防守、踏跳、上篮等,使

运动损伤与急救

体育教案-运动伤害与急救 运动伤害与急救 教学理念 1. 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认识与了解。 2. 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 3. 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评量方式?补充资料 学科领域 健康与体育 授课时数 6节 适用对象 国小第二阶段(五年级)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2. 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 3. 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 健康。 能力指标 1-1-4 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 3-1-4 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 5-1-2 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 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 5-1-5 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教学资源 1. 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2. 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3. 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 教学流程 预备活动 1. 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资料。 2. 老师事先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图片及教学资料。 第一节教学活动 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 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 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 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 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

运动损伤与急救

教学理念 1. 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认识与了解。 2. 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 3. 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 ?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 ?评量方式 ?补充资料 学科领域 健康与体育 授课时数 6节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2. 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 3. 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 健康。 能力指标 1-1-4 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 3-1-4 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 5-1-2 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 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 5-1-5 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教学资源 1. 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2. 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3. 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 教学流程 预备活动 1. 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资料。 2. 老师事先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图片及教学资料。 第一节教学活动 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 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 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 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 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范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他与肌肉骨骼系统之相关组织的伤害。 2.运动伤害的原因: (1)暖身运动不够: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适当的暖身运动可以应付突然的运动冲击,避免伤害,以防肌肉僵硬时,不但肌力减退,而且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或拉伤。 (2)场地不合适:场地需考量的重点包括:地面是否平坦或柔软、室温是否过高、湿度是否太过潮湿、空气是否流通、噪音是否过大、观众是否带来太大的压力。 (3)运动规则不熟悉或没有遵守规则:不遵守运动规则,做出危险的动作,以及运动时互相推挤,剧烈碰撞,很容易造成伤害。每项运动都有其规则,以维持比赛的秩序及进行。一些身体接触性的运动,常因对手故意或无意的犯规,而造成运动伤害。 (4)装备不足:大部分运动皆有其特定的装备,用以保护运动员,例如:头盔、鞋子、护膝、护肘、、、、等,如装备不足容易受伤。 (5)身心状况不佳或是过度疲劳:疲劳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会受伤。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急救 “人虽然不能享受生命的永恒,但体育锻炼却能延长生命之时钟。”事物发展必然有两重性,体育亦然。在现在的生活中,经常能使劳累的大脑休息一下,让饥饿的肢体重新发达起来,是体育运动的天职。体育运动中,不管任何原因造成的损伤都称为运动损伤。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疲劳性骨膜炎、骨折、关节脱 位、脑震荡、重力性休克。 重力性休克:重力性休克是一种暂时性的血管调节发生障碍所引起的急性脑缺血,出现全身软弱、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脸色苍白、脉搏跳动缓慢而弱、呼吸缓慢、甚至晕倒。重力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参加赛跑(特别是短、中距离)到达终点后,突然停下来,站立不动,此时下肢扩张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了肌肉收缩对他们的挤压而产生的“肌肉泵”作用,血液因受重力的影响,大量的血液积聚在下肢血管中,这是上腔静脉回流困难,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减少,使脑部的血液供应暂时减少而发生的急性脑贫血。 重力性休克处理方法: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危险,应让休克者仰卧,两腿抬起高于头(保持静脉血回流到心脏),松开衣领、腰带、注意保暖,不省人事时可掐人中穴。 清醒后喝点热糖水和热水,充分静卧、保暖和休息。 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碰撞以后,脑功能发生暂时性障碍。在运动损伤中,脑震荡较多发生在足球、摩托车、拳击、投掷、体操等运动过程中,脑震荡发生时,受伤者会立即出现神志昏迷,意志丧失,一般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后方才清醒,脉搏、呼吸微弱,并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脑震荡处理方法:脑震荡发生后,应立即让伤者平卧,绝对保持安静。严禁摇动、牵扯,更不要随意移动位置,头部两侧用衣物填塞,以免左右摇晃,同时用毛巾浸湿冷敷头部,身体衣着要保暖。对神志不清者可用手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病情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关节脱位: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面彼此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称为关节脱位,又叫脱臼。关节脱位一般都会引起关节囊撕裂和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及其附着组织的损伤。受伤后脱位的关节疼痛、肿胀、出现畸形,活动功能丧失。严重者,有时可能使血管、神经 受损甚至伴有骨折。 关节脱位处理方法:关节脱位后,应首先进行止痛抗休克,然后固定脱位关节,不得使之移动,更不得随意使用整复手法,迅速护送到医院进行整复、治疗。 骨折:骨折是指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和连接性,骨折分为闭合性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操作流程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一、偏瘫的定义: 由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膜炎的脑内病变引起的以同侧上下肢随意运动不全或者完全丧失 二、偏瘫发生的原因 三、偏瘫的康复评定 1、基本概念 康复评定是对患者功能状况和潜在的能力判断也是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评定方法 交谈观察检测填表 3、评定内容感觉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协调性基本生活能力步行能力 4、评定分期初期评定(入院),中期评定(一个月左右),末期评定(三个月左右)。 感觉分类 1、浅感觉:皮肤粘膜的感觉 2、深感觉:肌腱肌肉鼓膜和关节的感觉

3、复合觉:时剔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他是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等各种感觉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而形成的。 检查方法 1、浅感觉:用棉签 2、痛觉:障碍部位到正常部位的检查。痛觉过敏的患者,则相反方向。 3、温度觉,用试管,相差45到50度,交替随意的刺激皮肤,接触时间2-3秒。 深感觉 1、位置觉:闭眼,将某部位肢体移动到另一个固定位置,让患者说出这个位置或用另一个部位模仿。 2、运动觉:闭眼,将患者的肢体移动到某个固定位置,请患者说出肢体的运动方向。 3、振动觉:闭眼,将音叉放到患者的骨骼的突出部位。 复合觉 1、实体觉 2、两点辨别觉:在人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辨能力。舌部1毫米,指尖3毫米,在手掌3毫米,背中心部位6-7毫米。

3、其他:大脑皮质感觉(重量,识别,皮肤书写觉,及对某些质地的感觉)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可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和上田敏评定法。 平衡功能评定 1、座位:长坐位,静态,自我动态, 端坐位。他动态平衡。 2、跪位:双腿跪位平衡,单腿跪位平衡。 3、立位:双腿立位平衡,单腿立位平衡。 4、步行中: 协调功能的评定 协调功能是指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他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 协调性功能评定 协调性:(不能,不准确,慢,正常)指鼻指试验、指耳指试验。 肌张力评定 1、0级。无肌张力 2、1级

上肢功能锻炼

上肢功能锻炼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锁骨骨折 一.早、中期 第一周骨折复位固定后,颈腕悬吊,下床活动,进行患肢握拳、伸指、分指、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旋转、旋后等主动练习,每次20~30下,每天6~8次。 第二周增加肌肉的收缩练习,如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 第三周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与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二.晚期骨折基本愈合,进入此期。 第1~2日患者颈腕悬吊位,做肩前后及肩内外摆动,每次20~30下,每天6~8次。 第3~7日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和各轴位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带肌的抗组练习,如双手握小哑铃,每个动作5~20次。 第2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双手持棒上举,将棍棒放颈后,使肩外展、外旋,避免做大幅度和用大力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第3周增加肩前屈主动牵伸,肩内外旋牵伸:双手持棒体后下垂将棍棒向上提,使肩内旋。 在术后固定期间,应主动进行手指握拳、腕关节的屈伸、肘关节屈伸及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不宜做肩前屈、内收的动作。 肩锁关节脱位 一.骨折早期(1—2周)

1. 复位固定后行患肢握拳及手指伸屈、对指对掌及分指锻炼,腕关节的屈伸和肘关节的屈伸锻炼,每天5—6次,每次20一30下。 2. 肩关节被动、缓慢活动为主,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 ①钟摆练习: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划拳运动。 ②被动肩关节前屈上举练习:一手托住患侧上臂,一手握住患侧前臂,做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每次保持5秒,再放回原位。 ③被动外旋练习:去枕平卧位,上臂外展30度,肘关节屈曲,一手托住患者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做肩关节被动外旋。 ④被动外展、内收、内旋练习:平卧位,帮助患者进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内收、内旋练习。 二.骨折中期(3—6周) 1. 爬墙练习: 手顺墙面向上爬,直至肩关节有牵拉感,保持数秒后放松,每天 3—4组,每组20~30次。 2. 肩关节等长收缩练习, 3. 日常活动训练,鼓励用患手进行洗脸、洗澡、穿衣等。 三.骨折晚期(术后6周以后) 主动加强患肢关节活动和负重练习,增加肩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强度、范围、运动量和持续时间,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上肢运动

1、直臂回环 2、一拍间隔 3、屈肘伸展,手臂前伸,上举,前伸,握拳收 4、扩胸xx拳,曲臂由前至旁,上举 5、振臂摆动 6、曲臂摆动 7、一排间隔 二、肩部运动(踏步) 1、前平曲臂耸肩,手臂胸前曲臂,半握拳 2、前平耸肩压腕 3、体前直臂体前45度 4、侧曲耸肩双手搭于肩上,耸肩 5、直臂扣展体前45度,手心相对,翻转与体后 6、侧平耸肩 7、垂臂耸肩 三、体侧运动 1、前半侧摆,双手前平伸,掌心相对 2、平曲侧摆,体前平曲,空拳 3、体侧摆臂,左右抡臂(上下) 4、后直摆动,鱼尾伏 5、展胸侧摆,双手抱于后脑勺

6、翻手上举,双手交叉握举至头顶 7、夹脊侧摆,双手背于体后,手心相握向上 1、前曲后摆臂,类似举手,交替 2、侧臂摆动,一手侧平举,一手胸前曲臂 3、直臂摆动,一手前平伸,一手后摆臂(交替) 4、正步摆动 5、前侧摆臂,一手前平,一手侧平90度 6、击掌摆动,胸前直臂击掌两次,后击掌两次 7、垂臂摆动,手臂直,硬向后摆动 五、肩胯运动(左右摆髋一拍一次) 1、侧平耸肩 2、平曲措肩,胸前曲臂,交替上下 3、侧曲摆髋,双手搭肩 4、侧曲摆动,双手空拳在肩上划半弧线 5、垂臂措肩,自然下垂,措肩 6、前平措肩,体前平伸,手心向下 7、屈肘措肩,双手放于腰间,空拳 六、伸展运动(踏步) 1、伸展下摆前上前下 2、侧身下摆侧平上侧下 3、前侧下摆前平侧平前平下摆

4、侧曲摆动肩上肩下 5、伸展侧下摆前侧前上前侧前下 6、平曲击掌侧平胸前曲臂侧平上举击掌 7、直臂摆动一手前伸平掌心向下一手后摆 七、整理运动(左右摆髋两拍一次) 1、侧摆髋,双手叉腰 2、侧平摆髋,双手侧平 3、平曲摆髋,双手胸前平屈 4、前曲摆髋,双手曲臂举高 5、曲伸摆髋、一手直臂,一手放在肘关节 6、前曲摆动,空心拳,像举手一样 7、体前直臂,双手与身体45度斜前下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