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库4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库4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库4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库

试题库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纳入国际生物保护区网的十大自然保护区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农架自然保护区、_____、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和____。

2、佛教的标志是_____,道教的标志是_____。

3、基督教的标志是_____,伊斯兰教的标志是_____。

4、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男子的三项“那达慕”是_____、_____和____。

5、佛教创始于公元_____世纪的_____国家,创始人是_____。

6、海蚀景观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5种类型。

7、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是_____、_____和_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 10分)

1、旅游资源都是物质的,劳务不是旅游资源。()

4、陕西秦岭太白山的大爷海为典型的冰川湖。()

9、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的湖泊属于风蚀湖。()

2、高名山是指海拔高度在5000m以上的具有奇特自然风光或悠久历史文化的山峰。()3、喀斯特地貌在发育中期最常见的景观类型有石林和峰林。()

5、释迦牟尼三世佛为东方极乐世界教主、婆娑世界教主和西方净琉璃世界教主。()

6、蜃景总是出现在海上,远处物体直立于空中,成为一种奇妙的独特旅游资源。()

7、钟乳石、石笋、石幔都是常见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8、丹霞地貌因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而得名。()

10、旅游资源调查时要先收集第二手资料,再收集第一手资料。()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下列属于地质旅游资源类型的是()

A、化石

B、典型地层

C、地震

D、岩石

2、下列哪些因素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A、自然环境差异性

B、地球圈层结构

C、地质地貌条件

D、自然环境地域组合规律

3、世界第一大峡谷是()

A、大宁河小三峡

B、虎跳峡

C、长江三峡

D、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

4、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景观

A、峰林

B、峰丛

C、石林

D、溶沟

5、喀斯特地貌发育晚期常常形成()

A、石林

B、峰丛

C、孤峰

D、峰林

6、下列属于构造湖的是()

A、吉林长白山天池

B、青海湖

C、贵州威宁草海

D、浙江千岛湖

7、杭州西湖属于()

A、海迹湖

B、河迹湖

C、人工湖

D、岩溶湖

8、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的是()

A、地形适宜性评价

B、美学评分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

9、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A、气候适宜性评价

B、风景质量综合评价

C、美学评分法

D、层次分析法

10、旅游资源区别其他一切资源的最核心特征是()

A、具有吸引功能

B、产生经济效益

C、具有科考功能

D、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旅游资源

2、外营力作用

3、旅游资源容量

4、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5、旅游产品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旅游资源是如何形成的?

2、简述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功能和类型。

3、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4、简述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六、论述题(共16分)

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会带来哪些效应。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与答案(一)

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模 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 2、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速变性、季节性、配置性等特点。 3、人文旅游资源独有的特性有人为性、时代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等。 4、我国古典园林根据其所处的区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 林四类。 5、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盲目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修复不当三种。 6、旅游资源调查应遵循双重身份原则、真实可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筛选性原则等。 7、自然旅游资源除了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天然性、地带性、季节性与时限性等独有的特性。 8、旅游资源按照增长情况可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可更新旅游资源三类。 9、水体旅游资源具有审美功能、疗养功能、调节气候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多种旅游功能。 10、根据植物的美学特征,可将植物旅游资源分为树木、草原与草甸、花卉地、野生动物栖 息地四大类。 11、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种。 1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评价。 1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给人们形成雄、奇、险、幽、旷等多种形态美的感受。 14、社会风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丰富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15、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是______。 16、我国的陶俑文物遗存丰富,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奇葩之一。其中秦代陶俑的代表是秦始 皇陵兵马俑。 17、我国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技艺最精湛的建筑类型是宫殿。 18、在我国著名的石窟中,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19、造成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很多,但从宏观角度可将其分为自然环境变迁造成的破坏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两大类。 20、旅游资源开发的导向模式是由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______决定的。 21、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和______。 马越22:06:53 1、古代建筑的旅游功能有哪些? 古代建筑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可满足游客的仿古心理;古代建 筑是凝固的艺术,可满足游客的求美心理;是科学技术的凝聚,可满足求奇心理;类型多样,蕴含内容丰富,满足求异心理。 2、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旅游功能有哪些?P160 3、简述水体与旅游的关系。水体是旅游景区的景观血脉;水体是重要的构景要素;水体课开 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4、在旅游资源调查中,应重点调查哪些地方?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 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旅资单体; 目前虽不具备开发前景,但从长远看可能具有开发前景的旅资单体。 5、地质地貌与旅游P30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C?旅游供给C?控制性详细规划C.综合效益原则D.旅游市场 D ?修建性详细规划D.系统开发原则 D .旅游市场的开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 撑与保障子系统 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 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 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________ 。 A. 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________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________ 。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________ 。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C?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 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查 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 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汇编)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后面。) 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季节性 B、可变性 C、价值的确定性 D、地域性 答案:C 2、下列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需要 B、环境限制 C、公平性 D、抑制大众旅游的发展 答案:D 3、下列关于会展旅游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团规模大 B、消费档次低 C、停留时间长 D、季节性不明显 答案:B 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答案:C 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 B、层次分析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 答案: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6、主题公园 答案: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的边际旅游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 7、次生形象 答案:游客有了旅游的动机并要去旅游时,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各备选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比较选择形成的形象认识。 8、旅游市场调研

旅游资源学期末试题教学内容

一.概念解释 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民俗风情:是泛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3.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 4.节事活动:指特殊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5.环境容量:在不损害区域目标所规定的社会和生物状况的前提下,所允许使用资源的最大游客量。 二.单选 1.二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 A.旅游商品类,园林类 B.文学类,生物类 C.生物类,园林类 D.地质地貌累,民俗类 解析: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1古人类遗址2古代历史文化遗产3、近代革命活动遗址 二、古建筑旅游资源:1宫殿建筑2、祭祀建筑3、民居建筑4、伟大工程 三、古陵墓旅游资源 四、宗教旅游资源 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1、服饰2、饮食3、节日节庆4、风物特产 人文旅游资源的简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人文景观旅游资定义: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强有力的生命力 3、有名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4、活跃性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题和答案

导论 一、名词解释20′ 1、现代旅游 2、旅游业 3、区域规划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判断题15′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Ltd.)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的诞生。 2、人们通常认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对于其它的各类和各级的规划均具有约束性,其它规划的制定都应该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 4、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5、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三、简答题20′ 1、简要说明近代旅游的发展所具有的特征。 2、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工业革命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2、试论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20′ 1、旅游资源 2、旅游规划 3、旅游开发 4、旅游专题规划 二、判断题15′ 1、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应按照能体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的方式来开发。 3、旅游开发的取向选择与旅游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4、旅游资源的评估主要是对其自然条件和可进入性条件的评估。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简答题20′ 1、简要介绍旅游资源的特征。 2、简要说明旅游开发的步骤 3、简要说明旅游规划的特点。 4、旅游规划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旅游开发的内容。 2、试说明旅游规划的步骤。

旅游规划与开发 试卷A 答案及评分标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2010-2011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试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试卷A卷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 1. 旅游地 存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以对客源市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基础,形成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协调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2. 旅游产品 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的地区上被生产或被开发出来供销售的物品或劳务总和。 3. 区域旅游 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旅游中心地为依托,依据自然、地理、历史等条件和一定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空间区域。 4. 旅游规划 在对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战略策划和具体实施。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共40分) 1. 度假旅游产品的类型 1)城郊型(2分) 2)高山雪原型(1分) 3)海滨海岛型(2分) 4)温泉疗养型(1分) 5)内陆湖泊山水型(1分) 6)山川田园型(1分) 2. 旅游地形象定位方法 1)领先定位(2分) 2)比附定位(2分) 3)逆向定位(2分) 4)空隙定位(1分) 5)重新定位(1分) 3.旅游资源的“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科学研究。(2分)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分) “六大条件”: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容量、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施工难易条件。(4分) 4. 旅游规划的意义 1)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必要手段(2分) 2)形成良好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2分) 3)促进旅游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2分)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 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旅游市场的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 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 区位论的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量三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的最大值。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代际公平。 4、生命周期理论说明旅游地总有一天会衰竭,因此规划在实际上是无效的。 5、旅游人类学以研究旅游中的人类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目的。 6、旅游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性要求旅游景观必须是原来的本体。 7、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对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启迪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 划哲学。 8、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要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选择题 1.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称为。 C. Remot Sense D. Info Network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14)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14)

. 浙江省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课程代码:0019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总之,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是与的关系,两者一定不能产生冲突。 2.旅游业与其他的物质生产产业相比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 3.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以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4.旅游资源的概查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调查。 5.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阶段。 6.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者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环境分析。 7.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定位中,旅游区的是最根本的要素,它决定了旅游区发展的总方向。 8.旅游形象传播中的正面强化策略包括:形象和形象。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及其地理位置、。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旅游地的综合开发以及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与。 11.在市场趋势分析法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10分) 1.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的( ) A.资源等级 B.市场范围 C.交通条件 D.政策条件 2.旅游扶贫的概念是由下列哪个国家最早明确提出的( )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按照下列哪种分类方式进行的( ) A.按基本属性分类 B.按利用角度分类 C.按吸引力级别分类 D.其他分类 4.下列哪个是引起旅游者消费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 ) A.家庭 B.相关群体 C.文化 D.社会阶层 5.下列哪个不是决定形象定位差异的要素( ) A.主体个性 B.服务态度 C.传达方式 D.受众认知 6.下列哪个是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根本原则( ) A.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 2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14)

. 浙江省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课程代码:0019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总之,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是与的关系,两者一定不能产生冲突。 2.旅游业与其他的物质生产产业相比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 3.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以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4.旅游资源的概查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调查。 5.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阶段。 6.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者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环境分析。 7.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定位中,旅游区的是最根本的要素,它决定了旅游区发展的总方向。 8.旅游形象传播中的正面强化策略包括:形象和形象。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及其地理位置、。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旅游地的综合开发以及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与。 11.在市场趋势分析法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10分) 1.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的( ) A.资源等级 B.市场范围 C.交通条件 D.政策条件 2.旅游扶贫的概念是由下列哪个国家最早明确提出的( )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按照下列哪种分类方式进行的( ) A.按基本属性分类 B.按利用角度分类 C.按吸引力级别分类 D.其他分类 4.下列哪个是引起旅游者消费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 ) A.家庭 B.相关群体 C.文化 D.社会阶层 5.下列哪个不是决定形象定位差异的要素( ) A.主体个性 B.服务态度 C.传达方式 D.受众认知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旅游业构成的五部门是指旅行社、______、旅游饭店、______和旅游管理部门。 2.旅游主题是在旅游区的______和旅游者的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体现出来的一种______ 或价值观念。 3.区域主题旅游形象的综合性表现为内容的多层次性和______的多面性。 4.专业层次上的旅游线路是指旅游经营者或旅游______向社会推销的产品。 5.每个旅游项目的建设都包括了投资前阶段、投资阶段和______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为最终的 ______做着准备。 6.市场调查按照调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市场调查和______调查两大类。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估包括对旅游目的地______条件的改善、______的改善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8.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以及自然生态环境______与______污染物的能力。 9.财政保障采取的主要手段有:国家______、国家税收和国家财政______。 10.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特点是______、综合性和科学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可替代性是旅游资源的下列哪类特征的表现?( ) A.空间特征 B.经济特征 D. 时间特征C.美学特征) ( 2.扶贫旅游规划的目标是经营者经济利益最大化B.A.投资者经济利益最大化 规划者经济利益最大化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最大化C. D.3.若SWOT评价结果是“优势+威胁”,则应遵循( ) A.保守原则 B.进攻原则 D.争取原则开拓原则C.4.“服务质量强化”属于下列哪种营销策略?( ) A.竞争优势战略 B.品牌支撑战略 D.营销组合战略C.产品升级战略 5.下列哪个要素不属于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定位的三要素?( ) A.发展目标 B.发展功能 D.区域旅游形象C. 区域旅游分区 ) ( 年我国大型旅游活动年的主题是6.1999. A.生态环境游 B.中国体育旅游年 D. 休闲度假游C.中国民间艺术游7.下列哪种方法最早被应用于发达国家公共建设项目的社会 效益的评价?( ) A.市场趋势分析 B.费用效益分析

163203 旅游资源与开发 试题【专升本】

《旅游资源与开发》作业 一、单选题 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 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 D、文化内涵 2、无锡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河迹湖 3、下列关于地带性气候与旅游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气候除3、9月前后对旅游者不利外,其余时间都适合旅游 B、干燥气候带景观主要为干燥草原和干燥沙漠 C、温暖多雨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的亚热带、温带,大部分季节均可开展普通旅游 D、湿润寒冷气候带夏季有利开展普通旅游及避暑专项旅游,冬季可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等特殊旅游 4、下列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是()。 A、洛阳 B、开封 C、杭州 D、武汉 5、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6、下列哪项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A、地质营力 B、地表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 C、人类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 D、动植物的繁衍 7、大理洱海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8、下列属于泰山四大奇观之一的是()。 A、狮洞烟云 B、平安云海 C、旭日东升 D、平安夕照 9、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岁寒三友”()。 A、松 B、竹 C、梅 D、菊 10、黑龙江省的扎龙、吉林省的向海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均以保护()为主。 A、丹顶鹤 B、大熊猫 C、金丝猴 D、白唇鹿 11、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古代绘画的画法类型()。 A、白描 B、彩绘 C、没骨 D、工笔 1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13、下列不属于我国八大菜系范围的是()。 A、湘菜 B、粤菜 C、鲁菜 D、京菜 14、我国七大古都中最早的古都是()。 A、南京 B、开封 C、西安 D、安阳 15、海南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属于岩石类型中的()。 A、花岗岩 B、岩浆岩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得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得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 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得结构、功能与目标得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得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发展趋势以 及旅游系统得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与谐发展为目得得战略设计与实施得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就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得吸引力,使得潜在得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得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得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得旅游系统就是指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2、从不同得角度来瞧,旅游系统具有不同得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得主要目标之一就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得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得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得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得“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得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得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得原则错误得就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得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得开发利 B、旅游地得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得建设 D、旅游市场得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得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得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得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得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得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就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得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 势得生产要素与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与满意度得产品与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得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就是借用人类学得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与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与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得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个 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得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得发展经历了从韦伯得工业区位论到杜能得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得产业市场 区位论得历程。 2、旅游中心地得市场范围上限就就是旅游地得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得社会容量、经济 容量三者共同决定得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得最大值。

13级旅游规划与开发试卷汇总

13级旅游规划与开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每题只选取一个正确答案) 二、 1.首先提出旅游系统概念的是以下哪位学者() A.Gunn(美) B.Butler(加) C.Walter Christaller(德) D.卢云亭(中) 2.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已成为具有较强关联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显示出典型的()特征。 A.综合性 B.系统性 C. 集成性 D.差异性 3.吴人韦在《旅游规划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旅游系统由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三大要素组成。 A 交通部门 B 旅游动机 C 旅游经历 D.旅游企事业 4.旅游规划可行性研究中得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区域旅游开发价值,区域旅游市场前景,区域旅游投入产出分析以及( )。 A.旅游资源评价B 旅游投资回报率 C 游客容量评价 D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5.()是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核心。 A.经济理论板块 B.环境理论板块 C.人文理论板块 D.规划理论板块 6.旅游学界借助生命周期理论开展研究可追溯到1963年( )对欧洲一些旅游地的研究。 A.迈克.波特 B.克里斯泰勒 C.巴特勒 D.普罗格 7.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 A约瑟夫.派恩 B.詹姆斯.吉尔默 C.阿尔文.托夫勒 D.波尔丁 8.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A.RS B. GIS C.GPS D.GRS 9.系统动力学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授所创立的一门研究系统动态复杂性的科学。 A.维恩 B 莱纳德 C 雷德福 D.弗雷斯特 10.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初始阶段在() A.20世纪20年代—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完整版)《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 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市场状况。 26.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三个部分。 27. 旅游人类学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8、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旅游项目的名称、旅游项目的风格旅游项目的选址、旅游项目的内涵旅游项目的管理。 29、创新的旅游营销渠道包括枢纽区域的免费信息发放、互联网、旅游交易会和直接邮寄。

13级旅游规划与开发试卷汇总.doc

13级旅游规划与开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io 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题只选取一个 正确答案) 1. 首先提出旅游系统概念的是以下哪位学者( ) 八.Gunn (美)B. Butler (加)C. Walter Christal 1 er (德)D.卢云亭(中) 2.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己成为具冇较强关联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显示 出典型的()特征。 A. 综合性 B.系统性 C.集成性 D.差异性 3. 吴人韦在《旅游规划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旅游系统由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 ( )三大耍素组成。 A 交通部门 B 旅游动机 C 旅游经历 D.旅游企事业 4. 旅游规划可行性研究中得(A )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区域旅游开发价值,区域 旅游市场前景,区域旅游投入产出分析以及()。 A. 旅游资源评价B 旅游投资回报率C 游客容量评价D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分析 5. ( )是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核心。 A. 经济理论板块B.环境理论板块 C.人文理论板块 D.规划理论板块 6. 旅游学界借助生命周期理论开展研究可追溯到1963年 ( 地的研究。 八.迈克.波特 B.克里斯泰勒 C.巴特勒 7. 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由美W 经济学家 A 约瑟夫.派恩 B.詹姆斯.吉尔默 8.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A. RS B. GIS C.GPS D. GRS 9. 系统动力学是由麻省理工学院(~11幻的()教授所创立的一门研究系统动态 复杂性的科学。 八.维恩 B 莱纳德 C 雷德福 D.弗雷斯特 10. 国外旅游规划与幵发的初始阶段在() A. 20世纪20年代一30年代 )对欧洲一些旅游 D.普罗格 ()提出。 C.阿尔文.托夫勒 D.波尔丁

旅游资源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B 】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D.文化涵 2、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围诶诶在不断扩大。 二、填空题 1.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 2.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旅游价值的高低,它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休闲康乐价值、文化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等。 三、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答: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2.旅游业 答:以旅游市场(旅游需求)为对象,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2.简述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六)天然性 (七)季节性与时限性 (八)地带性 2.简述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六)人为性 (七)时代性 (八)文化涵的丰富性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单项选择题 1.两分法系统共包括()个大类,()个基本类型、()个类型【 A 】 A.2、14、63 B.2、7、24 C.2、13、53 D.2、14、123 二、填空题 1.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2.“两分法”分类:指把旅游资源首先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3.2003年出台的《国家分类标准》,提出了一种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主要目的,并适合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分类方案。该方案分类结构包括“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等三个层次,共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四、简答题 1.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2、对应性原则 3、逐级划分原则 (分级与分类相结合) 4、不同级别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可以采用不同的依据 5、实用性(简明扼要又实用)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D 】 A.地质营力 B.地表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 C.人类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 D.动植物的繁衍 2、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属于岩石类型中的【 A 】 A.花岗岩 B.岩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3、海拔高度3500—5000米的是【 B 】 A. B.高山 C.低山 D.极高山

旅游规划与开发练习题

练习题 (本练习题涵盖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个方面,供复习参考) 一、填空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方面分析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_____、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_____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_____客源市场、_____客源市场和_____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对________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功能、_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协调功能分区原则、、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_、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 19、旅游资源概查以_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_。 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其二是。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卷(二)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下列哪种评价方法的核心在于“分析系统的功能,着眼点侧重于旅游资源的功能属性”?( ) A. 价值工程法 B.层次分析法 C.单因子定量评价 D.指数评价法 2.为得出该地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下列哪种为常用的调查方法?( ) A.综合考察法 B. 分类对比法 C. 遥感法 D.统计分析法 3.2006年我国大型旅游活动年的主题是( )。 A.生态环境游 B.中国体育旅游年 C.中国乡村游 D.休闲度假游 4.若SWOT评价结果是“优胜+机会”,则应遵循( )。 A.保守原则 B.争取原则 C.进攻原则 D.开拓原则 5.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广告宣传费属于下列哪种成本费用?( ) A.营业成本 B.营业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6.若深信自己已建立起顾客的品牌忠诚,则他的竞争反应模式会是( )。 A.缓慢反应者 B.局部反应者 C.隐蔽反应者 D.激进反应者 7.环境生态容量的测定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 A.污染物的种类 B.自然净化时间 C.自然净化与吸收各种污染物的数量 D.人工处理能力 8. 属于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是?( ) A.古田会议旧址 B.榕树王 C.半洋石帆 D.妈祖塑像 9.属于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是?( ) A.湖光岩 B.鼓浪屿 C.左海海底世界 D.闽江马尾段 10.若深信自己已建立起顾客的品牌忠诚,则他的竞争反应模式会是( )。 A.缓慢反应者 B.局部反应者 C.隐蔽反应者 D.激进反应者 11.在区域旅游形象内容中,最具有实质性的物质表征要素是( )。 A.管理水平 B.环境氛围营造 C.地理位置 D.旅游产品质量

《旅游资源与开发(专升本)》题库及答案

《旅游资源与开发(专升本)》作业 一、单选题 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D.文化内涵 2. 旅游资源分类中,两分法系统共包括()个大类,()个基本类型、()个类型【】 、14、63 、7、24 C.2、13、53 、14、123 3.无锡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河迹湖 4.下列关于地带性气候与旅游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气候除3、9月前后对旅游者不利外,其余时间都适合旅游 B.干燥气候带景观主要为干燥草原和干燥沙漠 C.温暖多雨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的亚热带、温带,大部分季节均可开展普通旅游 D.湿润寒冷气候带夏季有利开展普通旅游及避暑专项旅游,冬季可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等特殊旅游 5.下列哪项不属于观赏花卉的四大美学特征之一【】 A.花色 B.花香 C. 花韵 D.花味 6.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 A. 黄石公园 B.凡尔赛宫 C.张家界森林公园 D.吊罗山森林公园 7.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中,等级最高的是【】 A.歇山顶 B.硬山顶 C.悬山顶 D.庑殿顶 8.世界最大的宗教势力是【】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9.清代北方园林建设的主流是【】 A.皇家园林 B.山水园林 C.私家园林 D.公共园林 10.下列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是【】 A.洛阳 B.开封 C.杭州 D.武汉 1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12.下列哪项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A.地质营力 B.地表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 C.人类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 D.动植物的繁衍 13.大理洱海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河迹湖 14.下列属于泰山四大奇观之一的是【】 A.狮洞烟云 B.平安云海 C.旭日东升 D.平安夕照 15.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岁寒三友”【】 A.松 B.竹 C.梅 D.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