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40分)

1. (8分)古诗文名旬默写。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②________,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足蒸暑土气,________ 。(自居易《观刈麦》)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

⑥面对人生的坎坷和不幸,我们仍保持高洁的品行和坚定的信念,要像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所吟唱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

2. (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A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不屈服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B宽容饶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bá shè,一切幻想都是虚无piāo miǎo的。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争取青春无悔!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幻想开拓

(2)根据文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á shèpiāo miǎo

________虚无________

(3)有一个成语替换A处横线的部分,用一个词替换B处画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练。

A:________ B:________

3. (10分)(2016·铜仁) 铜仁市某校九(1)班针对当今“快餐式友谊”,朋友间仅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发短信,点赞保持联系的现象,发出了用书信、贺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现邀请你参加该班举行的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1)活动一:观察下面两幅图,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2)活动二:请给你最想感激的人写一张贺卡,倾诉你对他的情感。(要求:①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②用书信格式。)

4. (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 .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 .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 .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是曲牌名。

5. (14分) (2017九上·肇庆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②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③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④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⑤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⑥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

“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请你以“地点+人物+情节”的格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________;书中另一处打虎情节是:________。

(2)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一开始就把哨棒打断了,这个细节有何妙处?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明武松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59分)

6. (16分) (2017七上·西华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文段,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解释加横线的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 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对文中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对大雪的喜爱。

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牛顿的苹果”砸中以后

很多年以来,大伙都一直对“牛顿的苹果”津津乐道:l7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无风无雨,蓝天丽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突然掉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牛顿的脑袋上,这让他顿生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从概率来说,每个人都有被“牛顿的苹果”砸中的机会,特别是那些经常在苹果树下走动的人,但因此而发现万有引力的人,只有牛顿一人。想想我们如果有幸被苹果砸中后会怎样表明吧:

一个生性乐观的人,会感谢上帝赐福,把苹果珍藏起来,到处炫耀。

一个悲观郁闷的人,会自认倒霉、晦气,一脚踢开苹果,连你也来欺负我,啊呸!

一个贪吃的人,会拣起苹果,用袖子一擦,就大口吃了起来,吃得满嘴生津。

一个幽默的人,会像杂耍一样,把苹果扔了接,接了扔,欢欢喜喜,自得其乐。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会把苹果拣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好:“苹果无主,我心有主。”

一个浪漫的人,会把苹果当成送给情人的礼物。啊,苹果就像情人的美丽脸庞。

一个生活拮据的人,会把苹果装进衣兜里,盘算着回家怎么给孩子们分食。

一个写诗的人,会揉揉砸痛的脑袋,诗意大发: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落果之静谧。

一个胆小的人,会跳起来就跑,啊,有鬼呀,快跑呀,世界末日就要来了!

一个憨傻的人,会恼羞成怒,抱着果树又踢又打,我让你砸我,敢和我较劲,我和你没完。

一万个被苹果砸脑袋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人在考虑为什么;一亿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个人会想到这里边可能有科学价值;而几千年来,数百亿人里只有一个牛顿突然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这苹果树下的千年一悟,用咱们禅宗的理论来解释,那就叫“顿悟”,是六世祖慧能那一派的招数。禅宗有顿悟与渐悟之争,顿悟的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牛顿可不就是通过苹果砸脑袋的日常生活,认识掌握了万有引力的真理吗?

不过,这里很容易产生一个认识误区,因为我们大都是功利心强的人,总觉得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那一套,太麻烦也太耗时,拂拭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还是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令人神往,也来得干脆,就像牛顿被苹果砸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泡澡时发现阿基米德定律,门捷列夫梦中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瓦特看到水烧开后的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其实,那都是以讹传讹的科学童话。如果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时时勤拂拭”,就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灵感出现,也不可能有任何科学奇迹发生。否则,科学院遍栽苹果树,研究所改成澡堂子,科学家们只消吃了饭就睡,睡醒了再吃,咱们就能成果不断,发现惊人,那还不活活气死牛顿,气疯阿基米德。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科学上从没什么侥幸成功的事,舒舒服服就能成就大师也从未耳闻。所以,“牛顿的苹果”之类故事还是少说为佳,至少不要过分神化。

(1)根据文章,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实,那都是以讹传讹的科学神话。

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文中历数种种人被“牛顿的苹果”砸中后的不同表现,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4)读了本文,你一定深受启发和教育,请联系实际谈谈感想。(100字左右)

8.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参加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力方面更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也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啊!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不适合学数学。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也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学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话别提有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满分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3)语言品味。

①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划线词语)

②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4)“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9九下·肇庆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40分)

1-1、

2-1、

2-2、

2-3、

3-1、

3-2、

4-1、

5-1、

5-2、

5-3、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59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