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报刊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

 本文结合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借助英语报刊实例等第一手资料,分析了英语报刊财经报道的七种语言特点。文章认为,财经报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使用的新闻语言必须具体、精确和简练,在写作风格上既有新闻英语文体的典型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
顾名思义,财经报道(financialcoverage)是有关财政、经贸等问题的报道,包括工业、农业、经济、商业、金融和消费等各个方面。财经报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及时了解、准确掌握英文财经报道的信息内容,除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对这类报道的语言运用规律和特征有所认识。首先,财经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必须具体,不宜用抽象的概念。对于财经报道来说,语言具体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经报道要传递经济信息,而局外人往往对这方面的知识知道得不多。
如果语言抽象,许多外行读者就不能正确理解新闻内容,就会不知所云,陷入“隔行如隔山”的慨叹和苦恼之中。相反,具体的语言能够显示出充实的内容,能够帮助人们读懂财经报道。其次,财经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必须精确。所谓精确就是对新闻事实的性质、程度、空间、时间的叙述、描写要准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新闻报道中遣词造句的精确性,不但使报道更加清晰,便于理解,而且也可以赢得读者的信任。如果新闻记者在用语方面不精确,读者就可能怀疑他在报道事实方面也有差错。可见,语言的精确不仅对于新闻的可读性意义重大,对于新闻的可信性关系也很重大。再次,财经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必须简练。财经新闻基本上属于“硬新闻”,时效性强,要求报道迅速及时,这一特性决定了财经报道的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直截了当。英语报刊上财经报道的版面有限,读者的时间宝贵,因此财经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必须挤掉“水分”(padding),短小精悍。
具体说来,财经报道既有报刊英语的典型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以通俗的语言“翻译”专业术语英语报刊财经报道属于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报道,因此,其语言运用的特征之一就是专业术语或习语颇多,而且许多常用词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它们的意义一般只有在专业词典中才能找到。
例如,“harden”的常用词义是“”(变硬),而在财经报道(尤其是股市消息)中它的意思却是“increaseinprice”(市价上涨;坚挺)。又如,“close”常用词义是“shut”(关闭),而在财经报道中的意思多为“cometoanend”(收盘)。类似现象不胜枚举:long(多头

),short(空头),call(看涨),put(看跌),rollback(回落),(回落),rebound(反弹),bottomout(触底反弹;探底欲升),inchup(攀升),climb(爬升),(下跌),dip(下跌),dump(狂泻;倾销),(传销),bluechip(蓝筹股;绩优股),(熊市),bullmarket(牛市),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术语或习语在财经报道中的特殊含义,就可能无法彻底理解有关报道和信息。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业务特点,外行人不易看懂,而记者不管报道哪个行业的新闻,都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为此,英文报刊财经记者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外行人都能看懂有关报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因此,记者在采写财经报道时,对专业性很强的术语通常需酌情做好“翻译”工作,即以通俗的语言,讲出通俗的道理,以此来弥补行业不同带来的障碍,如下列实例所示:
“beancurdprojects,”此例中的“beancurdprojects”显然是指时见中文报端新词语“豆腐渣工程”。所谓“豆腐渣”工程,指偷工减料建成的、质量低劣得犹如“豆腐渣”一般的建筑工程[2:91]。英语中较为接近的对应词为“jellybuiltproject”,虽然有了原语的基本意思,但原语中的形象色彩荡然无存了;而且,对读者来说,这一词语未必十分通俗常用。为此,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一篇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报道中,就借助“直译+意译”的翻译手法,把“豆腐渣工程”
大胆地译为“”。这种对原词语“保形取义”的翻译手法,基本上做到了与原文的形象喻义相似,转换比较成功,值得英语新闻工作者借鉴、推敲。
当然,通俗并不等于肤浅。通俗的财经报道里往往包含着颇有深度的新闻内容;而大段引用专业术语的财经报道会使读者难以看懂,也不一定就深刻。“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任何新闻信息都需以通俗的表现形式才能达到广为传播的效果。而那种认为通俗就可以不去深挖主题的想法是错误的,浅尝辄止决不会写出好的财经报道。但一味为了报道富有深度而故弄玄虚、玩弄辞藻也是错误的。
对比性动词简短有力、生动形象财经报道时常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描述经济发展势头,是呈增长抑或下降趋势,记者往往不掺杂任何意见,旨在使报道客观、可信。但在措词方面,记者往往偏爱选用简短有力、生动形象的词语,避免重复使用诸如“increase”,“decrease”等表示升、降之义的词,给枯燥的经济信息增添可读性、趣味性。若描述经济增长势头,除了单一地使用increase之外,还灵活采用其他相关的动词、名词或词组。

常用词或词组包括:等。相反,若描述财经形势呈下降趋势,除经常使用“decrease”外,还偏爱选用动词或词组如以及相应的名词或词组。现抄录原始资料各一则:
由此看来,要把财经报道写得引人入胜,与其绞尽脑汁搜寻华丽的辞藻,不如在上述两类传神达意、简短有力的词语上巧下功夫,给人以具体、形象、生动、真实的感觉。
酌情采用拟人手法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或生物当做人来看待,赋予各种“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英语财经报道为了加强新闻语言的形象表达,提高消息生动性和趣味性,还经常酌情采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使读者感到原本可能艰涩费解的财经新闻中的内容也颇有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
WallStreettakesanosedive…’上例中的“WallStreet”和“Japaneseyen”以及“dollar”原本为无生命的东西,都被比拟为有生命的东西,故而才会出现“takeanosedive”,“”和“depredation”等形象性词语。
此例可直译为:华尔街股票直线下跌只有日元设法勇敢抵抗美元的冲击。又如:所谓“损失”惨重与否大多与投资者有关,股票本身无所谓损失,但本例中记者把股票比拟为“sufferers”,称它也是股市不景气的“受害者”,结果“werehithard”,从而给读者留下了过目难忘的影响。全句可理解为:普通股又一次受到严重影响,但损失最惨重的是小股息的股票。
表达比较意义的语法手段多样传播经济信息的文字常较枯燥、单一,为此,英语财经报道经常借助于多种语法手段对发展趋势进行比较,从而有机地把枯燥的统计数字和信息揉和在一起。
数据本身是不会说话的,惟有记者在报道中巧妙地加以处理之后,才有可能使之清晰可辨,具有说服力。其中,记者惯用的处理手法之一,就是灵活借助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请看其在英语报刊中的实际用例:当然,英语报刊上的财经报道并非一味机械地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久而久之,会令人生厌,报道的可读性也会随之大打折扣。有鉴于此,英语财经记者还善于巧妙地选用一些表示程度的形容词或副词(词组),或与前文所述的对比性动词连用,或与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糅合在一起。当财经发展趋势较大或较快时,英语财经报道一般选用等词语;相反,若发展趋势较小或较慢时则多用等。其见于原版报刊的用例如下:
英语报刊财经报道中有关表示升、降变化程度的常用词汇还可以下列图形表示,图形自左向右延伸,表示形容变化程度的词语由弱至强:
表达预测意义的方

式多样英语报刊财经报道在描写经济贸易发展趋势时经常要根据过去和目前情况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
通常情况下,记者会在具体的财经报道中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三种预测,即十分有把握的(certain)预测、可能性较大的(probable)预测或可能性较小的(possible)预测,所用的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类:(十分有把握)Probable(很有可能)Possible(较有可能)。
“解释”数据英语报刊财经新闻时常要接触到数字,但是,数字毕竟是一种抽象化了的概念,读者对数字的接受能力又受到行业不同的限制。所以在财经报道中,数字不可不用,也不可无选择地乱用。有的可单用,有的需通过比较连起来用;有的可直接使用,有的需折算后使用。一句话,在财经报道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数字,会使报道增色不少。相反,倘若记者仅仅把数据简单地一一罗列出来,新闻报道便会显得过于沉闷,枯燥不堪。为此,记者需对有关数据进行灵活的“解释”,从而使干巴巴的数字变成看得见、摸得着、通俗易懂的实物。“解释”数字的常见手段主要有:
化大数据为小数据财经新闻要传播经济领域中的新情况、新动态,就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报道题目。反映在写作上,财经新闻往往要报道数字,有时甚至是天文数字。一般说来,单位量越大,数字也越大;单位量越小,数字也越小。从读者对数字的接受能力来看,数字越小越容易理解,容易记住。
因此,若报道中的数字过大,读起来会太费劲。这就要求记者下功夫,探索通俗易懂的写作技巧。例如,把大数据分解成小数据以使读者阅读省力些,就是财经报道记者惯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该例对青年人月均文化消费作了一番通俗解释和形象直观的比喻。这种比喻可能不很精确,但并不失真,比喻恰如其分,效果很好。当年每月19.43元的人均文化消费,对于不熟悉中国国情的外国读者而言,即使折换成美元,也无多大意义。不难看出,以上数据经记者“诠释”之后,显得通俗易懂,颇具立体感。读者一下子就能想象出一个经过量化的、颇为具体的数字概念了。由此看来,在经济报道中不管记者引用多么显赫的数字,如果单摆浮搁地放在消息中,人们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也留不下什么印象。但若对数字稍加处理,或展开形容,或折算后进行解释,那么一个数字就如同一首诗,一本帐,一段故事。数字中蕴含的丰富内容,通过折算后展现在读者面前,便会深深地留在人们心中。
灵活使用约估性词语新闻英语强调遵循所谓的ABC原则,即(准确),brevity(

简洁)和clarity(清晰),其中accuracy更是至关重要,是新闻真实、客观、可信的保证与前提。然而,财经新闻由于所报道的内容涉及许多经济信息、统计数字,有些统计数据的原始资料详尽无比,精确到万分之几,如果把这样精确的统计数据都如实无误地报道出来,难免会使文章索然无味。为此,记者往往对数据先化整为零,再加上一些约估性字眼(roundfigures),以便使他们的报道留有一定的余地。常见的约估性词语包括:等。这类约估词语在报刊英语中俯拾即是,仅举三则实例,以资佐证:—简言之,英语报刊财经新闻中描写经贸发展趋势时使用的约估词语可以下表归纳:
略高左右略低七、酌情掺用惯用习语财经新闻涉及面广,经济、贸易、金融、消费等无所不包。记者虽然知悉新闻报道需面向大众,在语言上应力争跳出专业术语或习语的范围,但在实际写作中,尤其为了使其文章生动活泼,富有色彩,吸引更多的读者,记者会自然而然地掺用不少惯用语或比喻表达。从字面上看,这类习语似乎并不难懂,但它们的实际意思颇为费解,往往出乎意料。他们在英语财经新闻中时有出现,值得注意和研究。
结束语综上所述,英语报刊财经报道一方面具有报刊英语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可以说,把英语财经新闻写好,写“活”,是一门高妙的新闻写作艺术,其新闻语言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和喜爱,是财经报道写得到位的标志。为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出于专业采写上的需要,英语财经报道在语言运用方面上自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熟悉和了解这些语言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及时、更有效地从英语报刊等传媒上获取有关财经信息。

本文转载自:https://www.360docs.net/doc/6616477807.html,/请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