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皮肤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皮肤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第2章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电干燥术和电凝固术

【适应证】

电干燥术适用于较小的疣、化脓性肉芽肿及其他皮肤赘生物。

电凝固术则适用于稍大的疣、皮肤赘生物、化脓性肉芽肿及较小的皮肤肿

【禁忌证】

使用心脏起搏器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常规消毒,除特殊敏感的患者和感觉敏锐的部位外,一般不需局麻。

根据皮损的大小、深浅,适当掌握电压及电流的大小,不宜过深或过浅; 尽量去除病损组织,一次难以除尽的皮损可再次治疗。

治疗后局部保持干燥清洁。

【注意事项】

瘢痕体质的患者应慎用。

对皮损下软组织较少的部位,治疗时须注意避免骨、软骨的损害。

在进行治疗时,附近不应有乙醇、乙醚等易燃物品;消毒皮肤处的乙醇,亦应待其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治疗。

治疗后局部应保持干燥,注意防止感染。

治疗应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二、电烙术

【适应证】

稍大的疣、化脓性肉芽肿、其他皮肤赘生物及较小的皮肤良性肿瘤。【禁忌证】

同电千燥术及电凝固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同电干燥术及电凝固术。

【注意事项】

同电干燥术及电凝固术。

第二节光疗法

一、紫外线疗法

常用于治疗的紫外线灯源有汞灯、金属卤素灯和紫外荧光灯,主要产生300 ?400nm波段的混合紫外线,其生物学效应以中波紫外线(UVB)为主,称为UVB光疗。目前大多已采用特制的荧光灯管:有波长为290?320nm的UVB 光疗、波长仅为311nm的窄波UVB(NB-UVB)光疗、波长为320?400nm的UV A光疗以及波长为340?400nm的UV A】光疗。

【适应证】

UVB光疗玫瑰糠疹、毛囊炎、疖、痈、丹毒、化脓性汗腺炎、皮肤慢性溃疡、慢性湿疹、寻常性银屑病、掌跖脓疱病、副银屑病、带状疱疹、白癜风、尿毒症致皮肤瘙痒等。

NB-UVB光疗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等。

【禁忌证】

活动性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0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年老体弱者。

光敏感者。

恶性肿瘤或接受放射治疗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确定初剂量根据测定患者的最小红斑量,取亚红斑或红斑剂量进行照射,或根据皮肤型判断决定初剂量。NIMJVB光疗可使用较高剂量。

剂量递增一般每次或隔次增加上次剂量的10%?20%,最多不超过40%。

照射频率每周2?3次。

【注意事项】

红斑反应UVB照射剂量过大可致红斑反应,轻者出现红斑,有灼热感;重者疼痛,可出现水疱。可视红斑反应程度予以减量或暂停治疗,再次照射时宜减小剂量。

照射距离治疗中应固定照射距离,以保证照射剂量的准确、可靠。

照射区域每次照射应保持相同的照射区域,以免在疗程中不断增大剂量而使新包括入照射区域的皮肤发生严重的红斑反应。有时两个照射区域重叠时,照射剂量应适当减少。

防护措施紫外线治疗时要戴护目镜,闭上眼睛。应穿短裤避免照射男性生殖器部位。明显的光毒反应时应减少照射剂量或暂停治疗,再次照射时宜减小

二、LED光波治疗法

LED光波治疗仪是一种遵循光动力生物活化原理的高新技术治疗新产品,主要用于人体软组织的照射以达到消炎、镇痛、抗感染、修复作用。

【适应证】

用于人体软组织的照射以达到消炎、镇痛、抗感染、修复作用。

【禁忌证】

分娩和妊娠者,有出血倾向者,自身免疫系统有疾病或有白化病者,光敏体质者,出现代谢紊乱及其引起的光致皮疹者,正在使用光敏感性药物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轻、中度囊性痤疮。每8次为一疗程,每次照射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一周两次,持续四周。轻度囊性痤疮建议选择红光1-2档,蓝光选择4-5档;中度囊性痤疮红光建议选择2-3档,蓝光选择7-8档。

红光主要起到嫩肤美容、抗衰老的作用。每8次为一疗程,每次照射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一周两次,持续四周。建议红光选择8档。

三、激光疗法

(一)氦氖激光

为波长632. 8nm的可见光波段红色激光,可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和毛发生长。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炎症吸收,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具有镇痛、止痒等作用。【适应证】

多种原因所致的皮肤黏膜溃疡、创伤。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及疖、慢性丹毒、甲沟炎等细菌感染。

斑秃、全秃。

冻疮、冷性多形红斑、淤积性皮炎、雷诺现象、局限性硬皮病等。

【禁忌证】

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及接受放疗、化疗者。>

光敏性疾病及光敏感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局部照射。原光束输出,常用功率25mW,每次lO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隔3?5d。

穴位照射。以单束或多束光纤输出,每端输出功率5?8mW,作为光针用于穴位照射。

lOOmW的氦氖激光可用作光动力学疗法中治疗肿瘤的辐射光源。

【注意事项】

不可直视光束。

{二)连续式二氧化碳激光

为波长10 600nm的红外波段激光,常用功率10?40W。主要产生热效应,导致组织凝固性坏死、碳化及汽化。

【适应证】

疣寻常疣、尖锐湿疣等。

浅表性局限性的良性皮肤肿瘤脂溢性角化病、皮角、皮赘、疣状痣、皮脂腺痣、色素痣、血管角皮瘤、血管纤维瘤、蜘蛛痣、化脓性肉芽肿等。

浅表性局限性的恶性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鲍恩癌、湿疹样癌、鲍恩样丘疹病等。

【禁忌证】

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黑素瘤。

瘢痕疙瘩。

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

光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原光束聚焦烧灼局部常规消毒,以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行烧灼术。直径

扩束散焦照射主要用于慢性炎症或软组织损伤的修复。照射距离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度。每次20min,每周2?3次。

【注意事项】

治疗前要认真调试好机器,选择适当的治疗剂量。

治疗区以外的正常组织及眼等重要器官须遮盖保护。术者须注意防止反射所致的灼伤。

烧灼后创面要保持干燥,避免接触水,直至落痂。

(三)脉冲式二氧化碳激光

能量以脉冲形式输出,脉冲持续时间(脉宽)控制在皮肤组织热弛豫时间(TRT)内,以避免周围正常组织的热损伤。

【适应证】

面部或暴露部位的浅表性局限性良性皮肤肿瘤,如汗管瘤、毛发上皮瘤、睑黄斑瘤、丝状疣、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等。

扁平疣。

除皱和去除皮肤光老化。

除痤疮、水痘、外伤等引起的凹陷性瘢痕。

【禁忌证】

治疗区域伴有感染灶者及原发病未控制者。

伴有糖尿病、银屑病、结缔组织病等合并症者。

瘢痕体质者若须做该项治疗,应征求患者同意。

【操作方法及程序】

治疗时先以抗生素溶液做治疗区的清洁,局部阻滞麻醉或恩纳霜封包麻醉或不麻醉。为预防

术中渗血过多,可在局麻或生理盐水中加少量0. 1%去甲肾上腺素做湿敷。激光扫描速度要适当。术后创面涂以抗生素或烫伤制剂。

浅表性局限性良性皮肤肿瘤、扁平疣的治疗可选择脉冲持续时间为

5?lms的脉冲式二氧化碳激光来治疗,能量密度0. 1?lj/cm2。成片密集的损害分批治疗,两个损害治疗间距为0. 5?lcm。

粗深的眼周、口周的皱纹、皮肤光老化的治疗以超短脉冲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一般治疗2?3次即可去除。

凹陷性的瘢痕重复治疗3次以上有效。

【注意事项】

术前2周及术后避免日晒,并用防晒霜或祛斑霜,口服维生素C。

术后避免磨面及面膜、化妆,保持创面干燥至落痂

第三节冷冻疗法

是利用制冷物质产生低温导致组织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制冷剂有液氮( —196X:)、二氧化碳雪(_70°C)、液体空气(一186°C)等。其中液氮制冷温度最低,使用安全,廉价,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冷剂。

【适应证】

各种疣,如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尖锐湿疣。

雀斑。

脂溢性角化病。

血管瘤。

化脓性肉芽肿。

结节性痒疹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等。

【禁忌证】

寒冷性荨麻疹。

.冷纤维蛋白血症。

雷诺现象。

严重的冻疮部位。

对冷冻治疗不能耐受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液氮冷冻治疗方法常用有棉签法、接触法和喷射法。选择治疗方法应视病种、皮损厚度、皮损部位、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棉签法:最为简便,是用棉签浸蘸液氮后迅速放置于皮损上进行冷冻。小的表浅损害可选用。

接触法:用特制的治疗器械,按皮损的大小选用适当的冷冻头进行冷冻。较深的损害可选用。

喷射法:用液氮冷冻治疗器,将液氮从喷嘴中直接喷于皮损上。喷冻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皮肤。常用来治疗雀斑。

治疗后反应过程冷冻时,局部组织变白,数分钟后发红、肿胀,部分患者1?2d局部可发生水疱或大疱。如水疱破裂,局部可有渗出。一般1?2周干燥结痂。此后,痂皮逐渐脱落,可留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一般可逐渐消退。有时有轻度的萎缩性瘢痕。

【注意事项】

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冷冻治疗的反应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治疗后局部组织肿胀,起疱和疼痛。若起大疱,疱液多而张力大时,可用注射器抽去疱液,疼痛严重时可对症处理。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宜接触水,防止继发感染。

创面结痂不要强行剥离,让其自动脱落。

根据病情程度,冷冻时施加的压力和冷冻时间要把握适当,以避免过度损伤。

需要重复治疗时,应在痂皮完全脱落后进行。

对年老体弱者、精神紧张者,最好采取卧位治疗,以免虚脱。

第三节体表小外科手术

体表小外科手术

【适应证】

1. 色素痣。

2. 纤维瘤。

3 皮赘。

4 皮脂腺囊肿。

5 其他体表病变等。

6 皮肤活检

【禁忌证】

创面局部或附近有感染灶者。

出血性疾病者。

其他不宜外科手术的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

以面部痣切除为例。

常规消毒术野,铺巾。

设计手术切口。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尽可能平行于皮肤纹理或顺体表轮廓的切口,切口线距痣边缘0. 5?2mm。

术野局部浸润麻醉。

沿切口线切开皮肤,彻底切除病灶,止血,酌情剥离切口两缘,缝合皮肤,外涂抗生素软膏后创面可暴露或包扎。

【注意事项】

应进行常规术前化验,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

严格遵守无菌、无痛、无创、无张力缝合等操作原则。

58 ?

切口选择尽可能简便、隐蔽。

止血彻底,保持术野清晰。

创缘皮肤对合整齐,防止皮下无效腔(死腔)。

麻醉适当,避免过量。

术后适当固定,定期检查。

【术后处理】

加压包扎固定。

酌情预防应用抗生素。

定时更换敷料,检奄创面。‘

适时拆除缝线。

2017急诊科培训计划

祥云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培训计划 (2017 年)为更好地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降低医疗风险,加大急诊急救技术技能及"三基三严"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 三基三严" 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7 年急诊科急救技术技能及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及急救技术技能强 化培训的认识。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 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技术技能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完成对全科室人员培训,培训覆盖率达100%,三基考试每季度1 次,三基考核合格率力争100%,急救技术要求人人过关。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及中医急救技术知识。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急救原则,危重病人的营

养、热量供应等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急救技术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心肺脑复苏技术;洗胃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及电除颤;创伤的急救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一切培训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肿瘤内科医疗技能操作总结

肿瘤内科 医疗技能操作指南

目录 1.医师查体操作 2-7 2.胸腔穿刺术 3-9 医师查体规范 血压测量 ⑴间接测量法操作规程: ①被检者半小时前内禁烟,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取仰卧或坐位。 ②测量上肢血压常以坐位右臂血压为准,嘱被检者脱下该侧衣袖,前臂轻度外展45о,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仰卧位时平腋中线)。 ③将气袖均匀展平地缚于上臂,其下缘距肘窝以上约3cm,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 ④检查者扪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上(不可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然后,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使汞柱慢慢下降以2mm/s为宜。双目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听到动脉搏动声第一响时的血压值为收缩压,随后声音突然变强或弱直至消失的血压值即舒张压(个别人声音持续不消失,可采用变音值应注明)。 ⑤每次测量应连续两次或以上,以平均值作记录,重复测量时,应待血压计回零点,被检者的手臂放松数分钟后再行测量。 ⑥血压记录方法:收缩压/舒张压Kpa(mmHg)。 淋巴结检查方法 ⑴颌下:检查者用右手扶被检者头部使头倾向右前下方,再以左手并拢3指触摸右颌下淋巴结。同法用右手检查左颌下淋巴结。 ⑵颈部:双手并拢4指,同时检查左右两侧,每侧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分前后两区,依次检查。 ⑶锁骨上窝:使被检查者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双手并拢4指,分别触摸两侧锁骨上窝处,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 ⑷腋窝:先让被检者将左上肢稍外展,前臂略屈曲,检查者用右手并拢4指,稍弯曲,插入被检者左腋窝处,沿胸壁表面从上向下移动进行触摸,同法用左手检查被检者右腋窝。 ⑸腹股沟: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手触摸。 记录:如发现有肿大淋巴结应记录其部位、大小、数目等。 结膜 检查下睑结膜时用拇指将下睑边缘向下牵引,瞩患者向上看,下睑结膜即可 露出。检查上睑结膜时检查者用示指按在睑板上缘,然后用拇指和示指捏住上睑皮肤嘱患者向下看,同时用示指迅速将上睑缘轻轻下压,拇指将上睑皮肤捻卷,上睑结膜即被翻露,检查完毕嘱患者向上看,眼睑即可复位。 瞳孔 ①对光反射:嘱患者背光向前看,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当瞳孔受到光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迅速复原,为直接对光反射。再用手隔开双眼,当一侧瞳孔受到光的刺激后,另一侧瞳孔也立即缩小,为间接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临床常以灵敏、迟钝、消失表示。 ②集合反射:嘱患者注视1m以外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示指逐渐移近眼球约10cm处,正常人双侧瞳孔内聚,瞳孔缩小。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 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

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2019年版)

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2019年版) 目录 一、基本要求 (2) 二、医疗服务能力 (3) 三、教学能力 (5) 四、科学研究能力 (7) 五、癌症临床试验能力 (8) 六、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情况 (9) 七、落实医改相关任务情况 (10) 八、医院绩效 (11) 附表1.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12) 附表2.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12) 附表3.核心技术清单 (22)

一、基本要求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应当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癌症患者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齐全,有与之配套的完善的医技科室,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高水平人才梯队和信息化水平,有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能够承担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及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医院切实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具体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近三年年均收治癌症患者≥5万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病例数≥60%,肿瘤三级、四级手术病例占比≥85%; (三)肿瘤放射治疗年总人次≥5千人次,直线加速器≥5台,

并有后装近距离治疗设备; (四)年均病理会诊量≥1.5万次; (五)重症监护室(ICU)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1%; (六)须获得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二、医疗服务能力 主要临床专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相应肿瘤专科护理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具备组织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配合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临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能提供内科、外科、麻醉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包括X线、CT、MRI等)、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内镜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核医学科、PET-CT中心、药剂科、营养科、中医科、疼痛科等诊疗服务。 (二)疑难病种诊疗能力。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技术操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 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 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 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 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 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 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精心整理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改进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 1.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肿瘤射频消融设备系统,目前医疗市场上主要包括有Cool-tipRFSystem(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RitaSystem(锐达射频肝癌治疗系统)、RadioTherapeuticsSystem(多弹头射频肿瘤治疗系统)等;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

板,主要的电极有:①中空冷却电极;②展开式多钩电极;③灌注电极;④脉冲电极等。 2.具备存放肿瘤射频消融设备专用房间和射频治疗针及配件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具备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及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并具备用于评估局部疗效的对比增强影像检查技术条件。 二、人员基本要求 有至少2名具有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有经过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一)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本

院注册医师。 2.经过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申请独立进行B超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技术操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肿瘤诊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必须经过B超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完成, 引 握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判断,决定综合治疗方案。 (二)由具有相应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实施,并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家属告知治疗目的、

医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第十二条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第三章人员配备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 经皮穿刺术 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基本技术 【器材与药物】 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 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 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行活检。 4)对取材标本及时进行涂片、细菌培养或固定,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3.肿瘤消融术: 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CT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2)操作方法与活检基本相同,注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其在瘤体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注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3)副反应与并发症:除了与穿刺活检类似的一些并发症外,另有一些与药物有关的反应,如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肿瘤坏死引起的发热等。 【应用围】 1.建立血管通道,进而进行血管的诊断与治疗。 2.进入非血管管腔,如经皮穿刺胆管造影与引流术、经皮肾穿刺肾盂造瘘以及经皮胃造瘘等。3.穿刺实体器官,进行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的活检、肿瘤消融治疗、囊肿的抽吸硬化、脓肿穿刺引流等。 二、主要临床应用 一、胸部疾患经皮穿刺 【适应证】 1.肺部原发性肿瘤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第二章出血性休克 第三章过敏性休克 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 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 第八章 AMI溶栓治疗常规 第九章心律失常 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一章脑出血 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

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 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 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 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二十一章急腹症 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 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十五章脑复苏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五、清创缝合术 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 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分册 、八、亠 刖言 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我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于2013年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医 学的进步,我院今年在《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版)的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我院的实际,重新编写完成《临床诊疗指南》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供我院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由于水平所限和编写时间紧迫,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难免存在疏漏和问题。请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修改。 医务部 2016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节肺癌诊疗指南...................................... 第二节胃癌诊疗指南....................................... 第三节孚L腺癌诊疗指南 ................................ 第四节肝癌诊疗指南....................................... 第五节胰腺癌诊疗指南.................................... 第六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第七节宫颈癌诊疗指南........................... 第八节食管癌诊疗指南........................... 第九节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8 12 17 30 23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第二章出血性休克 第三章过敏性休克 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 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 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 第九章心律失常 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一章脑出血 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 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 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 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 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

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二十一章急腹症 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 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十五章脑复苏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 五、清创缝合术 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 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 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

放疗肿瘤内科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2 【目的】 采取腹水标本常规化验、培养、脱落细胞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或注入药物以进行治疗和抽改腹水以减轻症状。 3 【禁忌症】 3.1结核性腹膜粘连时不可穿刺。 3.2疑有卵巢囊肿或多房性包虫病可能者不能穿刺。 3.3肝昏迷者不可穿刺。 4 【操作步骤】 4.1穿刺前排空小便,患者作卧位或坐位。 4.2穿刺点一般在脐、髂前上棘连线外1/3和中1/3交点,或脐与耻骨之间腹白线中点旁4—5cm处(通常选用左侧)。 4.3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和局麻。 4.4以腹腔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穿透腹壁、针锋阻力消失时,可用针筒抽取或引出少许腹水于消毒试管中备验。然后于穿刺末尾接以橡皮管,引腹水于地上的器皿中。如试验穿刺,用50ml注射器连于1号针头上,自麻醉点刺入,抽50—100ml。 4.5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带将腹部包扎。 5 【注意事项】 5.1放腹水速度要慢。消毒前,以宽布带缚于上腹部。当腹水流出时,将布带渐拉紧,以免腹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发生休克。 5.2放腹水前后测血压、腹围,复查腹部体征,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5.3放腹水过程中,注意患者脉搏、血压,若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应立即停止抽液,并作相应处理。 5.4大量放腹水可引起休克或昏迷、水与电解质紊乱、血

浆蛋白质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步放液一般不宜超过3000ml,以后每次不可超过5000ml。 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 5.5腹腔注射药物要慎重,很多药物不宜作腹腔注射,抗菌素中以卡那霉素及四环素为妥。 5.6放腹水时若流不出,可将穿刺针稍移动或稍变动体位。 5.7腹穿后平卧休息,使腹穿孔向上,以免腹水继续漏出。 5.8注意无菌操作,以免腹腔感染。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术 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三、侧脑室持续引流术 四、经皮颅骨小钻孔脑内血肿穿刺术 五、神经系统检查 一、腰椎穿刺 【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脱髓鞘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帮助;还适用于脊髓造影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等。 【禁忌证】 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有出血倾向,血小板<50000/mm3,以及临床上有脑疝倾向时。 颅内压升高并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怀疑后颅窝占位性

病变时,应慎重操作。 【操作方法】 患者侧卧位,屈颈抱膝,取腰4~5椎间隙或腰5~骶1椎间隙为穿刺点(沿双侧髂嵴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脊椎中线相交处为腰4棘突,其下为腰4~5椎间隙),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用3%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用2%普鲁卡因在穿刺点做皮内、皮下麻醉。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自穿刺点缓慢刺入,刺入韧带时可感受到一定阻力,之后有落空感时提示已刺入蛛网膜下腔,可抽出针芯让脑脊液流出。如没有脑脊液流出可转动穿刺针或将穿刺针退出少许,直到脑脊液流出为止。测定初压,留取脑脊液送检,测定终压,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局部敷无菌纱布固定,嘱去枕平卧6小时。 【临床意义】 1、压力高可见于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感染、急 性脑卒中、静脉窦血栓形成、良性颅内压增高,以及心衰、肺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等。

2、压力低主要见于低颅压、脱水、脊髓蛛网膜下腔梗 阻、脑脊液漏等。 【并发症】 最常见为腰穿后低颅压头痛,可持续2~8天,头痛以额、枕部为著,可伴有颈部和后背痛,咳嗽、打喷嚏或站立时症状加重,严重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耳鸣。平卧位可使头痛减轻,应大量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常规压力测定】 侧卧位的正常压力为80~180mmH20,>200mmH20提示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压力测定应包括初压(取脑脊液之前)和终压(取脑脊液之后)。 【压颈试验(Queckenstedt test)】 应先做压腹试验,用手掌深压腹部,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解除压迫后,压力迅速下降,说明穿刺针头确实在椎管内。压颈试验常用指压法,用手指压迫颈静脉15~20秒,然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干货)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 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 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1.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 sgow Coma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 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

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节、股静脉穿刺法 【目的】 急救时作为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 【用物】 治疗盘内放置: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溶液罐内或干式,2—2. 5%碘酊,70—75%酒精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无菌纱布及罐、消毒棉签,0.1%肾上腺素、笔、砂轮。另备注射器、针头、试管、弯盘、注射器针头回收器。 【人文关怀、爱伤意识】 1、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同意与配合。 2、操作中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保护病人隐私,关注病人感受,减少不良刺激。 3、操作后帮助病人摆放舒适体位,整理好衣着和被褥,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抽血项目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股静脉注射目的、注意事项。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4、检查注射器的包装、有效期等,再次查对,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5、术者消毒左手中指和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固定。 6、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进针或者30-45度刺人股静脉,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动活塞,按需要采集标本或者注入药物。 7、抽血或注射毕,迅速拔针,局部用3—5根消毒棉签(或无菌纱布)加压按5分钟以上。 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9、消毒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若向静脉内输注液体时,穿刺应为30--45度角以免穿破血管。如抽出鲜红血液,即示误入股动脉,应立即拔针,加压5分钟以上止血。

第五节、腹腔穿刺术 【目的】 ①抽取腹水进行化验检查,明确腹水的性质,协助诊断。 ②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 ③腹腔内注入药物,达到直接治疗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用物】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 ②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治疗碗、小药杯、止血钳、组织镊、5ml注射器、6号及7号针头、腹腔穿刺针、洞巾、纱布、棉球、培养瓶、持针器、缝针、缝线等。 ③其它用物。无菌手套、30ml注射器消毒长橡皮管(70~80cm、酒精灯、火柴、腹带、皮尺、盛腹水容器、2%利多卡因2支;另备无菌手术剪、刀。 【人文关怀、爱伤意识】 1、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同意与配合。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

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设定为15/400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检查颈动脉搏动,确认意识丧失,无颈动脉搏动。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肿瘤科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

肿瘤科工作职责及 工作标准

肿瘤科工作职责 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完成科室门诊、住院患者的诊疗、科研、教学任务。 2.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严格执行查房制度。 3.各级医师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医疗核心制度等法律法规依法执业。 4.各级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5.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进行体格检查,按照规定书写门诊、住院病历和填写各种检查单。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出诊断和治疗,做好记录及时配合抢救。遇到疑难危重病例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显著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按照会诊制度进行会诊。 7.各类抢救物品、药品要随时准备完善,并有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定时检查,及时补充、更新和消毒。 8.遇有重大事故抢救需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负责指导进修医师和代教实习医师认真审核。修改各种医疗文件杜绝差错事故。 10.保持病房、办公室、治疗室及处理室的安全、安静、清洁和整齐。

肿瘤科主任医师工作职责 1.在院长领导及医务科指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教研、预防保健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回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4.定时查房,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全面负责本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发生差错事故时及时报告医务科。 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专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工作; 10.组织本科室人员的政治学习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 肿瘤科主治医师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参加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和技术培训工作。

急诊急救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急诊急救项技能操作评 价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指标分值:10分 二、指标意义 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三、指标说明 (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 (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 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房间应设在与全科诊室相近的位置。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抢救设备等。一切抢救药品、器械、设备、敷料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 急救器械应包括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抢救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