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nm窄带低通滤光片性能指标管控

940 nm窄带低通滤光片性能指标管控
940 nm窄带低通滤光片性能指标管控

客户指标940 nm窄带低通滤光片性能指标管控

940nm窄带内部管控指标

1)原材料:HWB830黑玻璃,

直径8.0mm公差要求-0.1mm,厚度:3.5mm公差要求+/-0.1mm

表面质量:双面抛光,抛光面光洁度达到60-40以上最好是40-20标准,无肉眼可视砂眼,划伤,印渍,侧面无抛光印渍,崩边小于0.1mm,倒边小于0.2mm

光谱质量:300nm~800nm T<0.1%, 850nm T>70%, 880nm~1100nm T>85%,重点是中心波长管控T=50%处要求在827nm~836nm之间。

2)浮法玻璃:0.55mm,最好采用白板0.5mm的玻璃,玻璃公差在+/-0.05mm之间

3)S1面940窄带镀膜管控标准:镀膜后冷却1小时测量,中心波长在931nm~938nm之间,峰值透过大于83~92%之间,且在中心波长+/-5nm附近(即10nm)左边与右边波长所对应的透过率的波纹误差值应在6%以内(这样可确保胶合后产品光谱不变形),

假如中心波长为936nm,左边930nm处T=80%,右边942nm 处T=90%,当黑玻璃与膜面胶合后,930nmT=66%左右,942nmT=85%左右,这样940nm处的透过率即有可能跑到75%以下,只要波长有一点变化就会不合格,透过率越高衰减比率越小。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原因是:镀膜膜系设计时入射介质是玻璃折射率为1.518,出射介质是空气ns=1.0,当膜面与黑玻璃胶合后,胶的折射率约为1.38~1.51之间,即入射与出射介质都将成为Ns=1.51左右。其结构下的光谱曲线就完全不一样。因此要求镀膜做这款产品时的膜系结构每次调整幅度不能太大,若变化太大也会影响透过比率的变化。品保在遇到胶合产品,特别是多片胶合产品过程要记住,但金属膜如镀铬的衰减片是影响不大。胶合前也可让镀膜人员先进行模拟该膜系的等效折射率,以确认将胶合产品的透过率)

4)若发现镀膜做出来的产品透过率很平,但透过率都只有在80%-85,这时需要考虑玻璃面与玻璃面胶合。胶合后会降低4.2%个点的透过率。由于这款产品胶合后透过率要求比较高,结合镀膜情况,半带宽FWHM可以放宽到23nm最宽不得超过25nm(这是胶合后的成品指标)

5)半成品投料指标:半带宽在20-25nm,中心波长在936nm~944nm且中心波长+/-5nm内透过率要在T=85~T=95%之间,并且940nm处透过要大于84%.

6)成品胶合过程不能有气泡和残留胶存在。

7)成品胶合后产品的检测标准:

中心波长:936nm~944nm之间

透过率:75%~85%

半带宽20nm~23nm之间

截止区:

350-900nm T<0.1%,

901-920nm Tave<1%,

960nm~970nm Tave<1%,

980nm~1100nm T<0.5%

生物识别滤光片解读

生物识别滤光片解读 生物识别滤光片属于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实现特定波段光源的高透射或高反射效果,帮助终端产品完成生物信息的提取、筛选和转化以及3D景深信息的获取。 一、生物识别滤光片定义 电子设备为获取物体的位置和景深信息,需要以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作为传感的媒介,因此需要去除太阳光中含有的干扰频段的红外线,保留地表太阳光中较为薄弱的特定频段红外光(例如940nm)。生物识别滤光片的使用可允许上述特定频段的红外光通过,因此也称为窄带滤光片。 生物识别滤光片属于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实现特定波段光源的高透射或高反射效果,帮助终端产品完成生物信息的提取、筛选和转化以及3D景深信息的获取。

二、生物识别滤光片作用 与生物识别滤光片不同点在于,红外截止滤光片是利用精密光学镀膜技术在白玻璃、蓝玻璃或树脂片等光学基片上交替镀上高低折射率的光学膜,红外截止滤光片可实现可见光区(400-630nm)高透,近红外光区(700-1,100nm)截止的光学滤光片,并通过实现近红外光区截止以消除红外光对成像的影响。 而生物识别滤光片与红外截止滤光片的透过频段相反,仅允许通过特定频段红外光(例如940nm),并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实现特定波段光源的高透射或高反射效果,生物识别滤片可允许智能手机、AR/VR设备等能够获取特定频段红外光所携带的3D景深信息,并帮助电子产品完成生物信息的提取、筛选和转化以及3D景深信息的获取,以实现3D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手势识别等生物识别功能。 三、生物识别滤光片分类及参数 生物识别滤光片是从窄带滤光片中细分出来的,其定义与窄带滤光片相同。因此,生物识别滤光片在特定的波段允许光信号通过,而偏离这个波段以外的两侧光信号被阻止,生物识别滤光片的通带相对来说比较窄,一般为中心波长值的5%以下。滤光片产品主要按光谱波段、光谱特性、膜层材料、应用特点等方式分类。 光谱波段:紫外滤光片、可见滤光片、红外滤光片、生物识别滤光片; 光谱特性:带通滤光片、截止滤光片、分光滤光片、中性密度滤光片; 膜层材料:软膜滤光片、硬膜滤光片; 带通型:选定波段的光通过,波段外的光截止。其光学指标主要是中心波长(CWL),半带宽(FWHM)。 短波通型:短于选定波长的光通过,长于该波长的光截止。比如红外截止滤光片,IBG-650。 长波通型:长于选定波长的光通过,短于该波长的光截止,比如红外透过滤光片,IPG-800。 生物识别滤光片主要相关参数有:中心波长、半高宽(带宽)、峰值透过率、截止范围、截止深度(OD值)等。 中心波长:生物识别滤光片的中心波长类似于仪器或设备的工作波长,中心波长是指通带中心位置的波长; 半高宽(带宽):带宽是指通带中透过率为峰值透过率的一半的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有时也叫半高宽; 峰值透过率:生物识别滤光片在通带中最高的透过率大小; 截止范围:截止范围是指除了通带以外,要求截止的波长范围。对于生物识别滤光片而言,有一段是短截止,另一段截止波长高于中心波长的一段;

液晶知识扫盲系列4: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

液晶知识扫盲系列4: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 一,什么是color filter? 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是一种表现颜色的光学滤光片,它可以精确选择欲通过的小范围波段光波,而反射掉其他不希望通过的波段。彩色滤光片通常安装在光源的前方,使人眼可以接收到饱和的某个颜色光线。有红外滤光片,绿色,蓝色等。与UV滤光片,VD滤光片相比,凡是带色的滤光片之总称。如反差滤光片、分色用滤光片、LB滤光片等。 LCD上的color filter一般采用R(red 红),G(green 绿),B(blue蓝) 彩色滤光片来控制色彩的显示。要了解他控制颜色的原理,先要了解TFT-color filter的结构及组成,才能明白它是如何可以在LCD上显示出我们需要的图像的。 二,color filter的结构 彩色滤光片基本结构是由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彩色层(Color Layer),保护层(Over Coat),ITO导电膜组成。一般穿透式TFT用彩色光片结构如下图。 首先,如果我们使用高倍的放大镜观察color filter, 可以看到如下所示,是由每一个很少的RGB小点构成,我们把每一个绿色的,红色或蓝色的小点称之为sub-pixel. 每一个RGB的组合称之为pixel. 而旁边黑色的部分,我们就称之为black matrix(黑色矩阵)。为什么我们要使用RGB颜色?这是利用三基色混色原理,自然界中的任何颜色可由RGB三种色彩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Color filter 平面图 理解了它们能够显示任何我们想要的颜色之外,我们再看看他是如何显示的。如下图,是液晶面板的结构图。大致可以分为两部:(1)提供光源的Back light unit(背光源,详细介绍请参考上期介绍)。(2)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可以简单的看是color filter 和TFT中间夹着液晶而成)。 详细的结构剖面图如下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硬件组成一般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内存、主板、显卡、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其它外设,有时还有各种专用的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智能卡等,当然还应该有机箱、电源、导线、信号线等基础东西。硬件性能指标:CPU:要看主频(就是xxGHz那个参数),现在还要看核心数(单核、双核甚至四核),架构,步进制程,二级三级缓存,前端总线频率、外频、倍频等等指标。一般都是越高越好。基本总体性能与价格正比(同品牌同类型条件下)内存:容量(512M、1G、2G等),速度(667/800/1066等),技术(DDR、DDR2、DDR3等),现在主流是DDR2 800MHz,质优价廉,但如果是老主板插不上ddr2只能差ddr的,既贵又慢容量又小。所以性能并不和价格正比。主板:主要看芯片组(南桥/北桥),芯片组分为Intel、AMD、SiS、nvidia等多家,不同家的没可比性,现在最多的是Intel和AMD两家。Intel由大致低到高是815、845、865、915、945、P31、P35、P43、P45等等,还有G31、G43、X38、X48等,目前比较多的是P35、P43、P45;AMD主要的是770、780、790芯片;nvidia有nf520、Mcp78等。上面都是北桥芯片(主芯片),南桥一般是I/O控制类的,一般随北桥档次提升,有ICH7、8、9、10(intel),SB600、700、750(AMD)。除此外还要看提供的接口、支持的内存、有没有集成显卡等等。价格除了和芯片有关外,还与生产厂商有巨大关系。比如华硕的P35可能贵于杂牌昂达的P45。性能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哪些 精品

作业一 1、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下面几项:主频、字长、存储容量、存取周期和运算速度等。 (1)主频:主频即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的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 (2)字长:字长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它与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关系。字长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字长长,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就高。字长也影响机器的运算速度,字长越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快。 (3)存储容量:计算机能存储的信息总字节量称为该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MB(兆字节)、GB(吉字节)和TB(太字节)。 (4)存取周期:把信息代码存入存储器,称为“写”;把信息代码从存储器中取出,称为“读”。存储器进行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而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如连续的两次“读”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取周期(或存储周期)。 (5)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性能指标。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MIPS(百万条指令/秒)。因为每种指令的类型不同,执行不同指令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过去以执行定点加法指令作标准来计算运算速度,现在用一种等效速度或平均速度来衡量。等效速度由各种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以及相对应的指令运行比例计算得出来,即用加权平均法求得。 2、说明常见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及其类型。 [参考答案]: 计算机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处理的信息形式分。可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用脉冲编码表示数字,处理的是数字信息,这类计算机是数字计算机;处理长度、电压、电流等模拟量的计算机称为模拟计算机。本书介绍的是数字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2)按字长分。可分为 8 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等。 (3)按结构分。可分为单片机、单板机、多芯片机与多板机。 (4)按用途分。可分为工业控制机与数据处理机等。 (5)按规模分。可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机(PC 机)六类。 作业二 1、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码?

窄带滤光片设计报告

窄带滤光片设计报告 综述: 窄带滤光片是一种带通滤波器,它利用电解质和金属多层膜的干涉作用,可以从入射光中选取特定的波长,窄带滤光片的带通一般比较短,通常为中心波长的5%以下。干涉滤光片是由两块内表面镀有高反射膜(介质或金属膜)的相互平行的高平面度玻璃板或石英板组成,在内表面之间形成多次反射以产生多光束之间的干涉。其作用是让光源中某一窄带光谱的光波以尽可能高的透射率通过,而使其他光谱范围的光波衰减,以获得单色性良好的准单色光。窄带滤光片可代替如光栅那样的昂贵的分光器件,广泛应用于光学实践和工业领域。 设计内容: 窄带滤光片的设计与制作 窄带滤光片工作原理:多光束干涉 由多光束干涉中光程差公式 当相干光束数目很大时,只有确定的n 、d 、i 值,光源中只有严格满足上述公式的波长才能够基本无衰减的通过,微小的偏差使上述条件的波长成分将由于近似相消而衰减,从而实现窄带滤波。 设计要求: 入射介质0n =1;出射介质g n =1.52;入射角0θ=?0;中心波长λπ?i n d M sin 42 20=-=?

=450(亦即参考波长),中心波长透过率大于95%,透射光谱的半0 宽度小于45nm。使用n H=2.26(TiO2), n L=1.45(Al3O2)。 膜系设计: H L H H H H L H 软件模拟效果: 模拟数据: 中心波长:450nm 半波宽度:43nm 中心透过率:95.23%

窄带滤光片的制备过程: 1.清洗镀膜机,安装监控片,将待蒸发的薄膜材料放入蒸发容器 中; 2.清洗玻璃基片,由于设计要求不高,镜片只用酒精进行擦拭。 3.根据膜系设计的结果将设计参数置入镀膜机的控制系统;然后在控制系统的监控下镀膜机镀膜机全自动镀制干涉滤光片。 但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机器出现故障,所以临时决定使用溅射的方法来进行镀膜, 在镀膜之前算好每层膜所需要的时间,然后人为的对仪器镀膜时间进行控制,由于我们初次接触,这样的工作由一位博士生学长进行,并在镀膜的同时为我们讲解相关知识。 窄带滤光片实测数据: 中心波长:422nm 半波宽度:57nm 中心透过率:67.14% 误差分析: 1.中心波长向左漂移28nm : 根据公式 2λ =nd ,由于间隔层的光学厚度较小,导致中心波长减小即向左漂移。其造成误差因素包括两个:①使用的镀膜金属中含有杂质,导致其折射率降低,影响了光学薄膜的光学厚度。②镀膜时间计算不准确或在镀膜时,没有掌握好镀膜时间,导致膜厚度较窄,降低了光学厚度。

一种窄带导模共振负滤光片的设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种窄带导模共振负滤光片的设计 由于弱调制光栅可以等效为平面波导,本文从平面波导的本征方程出发,导出垂直入射时弱调制光栅共振位置的表达式。分别以单层、双层膜系导 模共振光栅结构为例,研究了光栅层厚度、周期、占空比对共振波长的影响。 结合光学薄膜理论设计出一种窄带导模共振负滤光片。由于导模共振对入射波 参数和光栅参数都极为敏感,具有窄带效应,用来制作窄带负滤波片非常可 行。 导模共振效应是介质光栅在一定的浮雕结构参量和入射条件下出现的一 种特殊衍射现象。它的产生,是由于衍射光栅可以看作周期调制的平面波导, 当光栅内高级次传播波在参数上与光栅波导所支持的导模接近时,光波能量重 新分布,由于光栅的周期调制性使得光栅波导出现泄漏,泄漏波能量也将重新 分布,形成导模共振。导模共振滤光片(guided-mode resonance filter) 的周期性结构能够提供位相匹配的可能性。对于高空间频率的波导光栅,即亚波长的波 导光栅,所有的高级次衍射波均为倏逝波,这样就使得所有的能量均在0 级反射波与0 级透射波之间转换成为可能。在共振波长处,出现尖锐的反射峰,这 就是共振型滤光片的基本原理。 在偏离或者远离共振区时,波导光栅可以看作均匀的薄膜,因此可以将 光栅的共振和薄膜的干涉结合起来,采用薄膜光学中广泛采用的减反射设计, 在不影响共振峰峰值反射率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旁带的反射率,从而设计出 窄带、低旁带、线型对称的共振滤波器。 在光学薄膜范畴,能从一段光谱中除去某一波带的滤光片,被称为负滤 光片。导模共振效应非常适合于制作性能优良的窄带负滤光片。

850 nm窄带低通滤光片性能指标管控

客户成品指标850 nm窄带低通滤光片性能指标管控 参考波形

激埃特光电ZK850窄带内部管控指标 1)原材料:HWB830黑玻璃, 直径8.0mm公差要求-0.1mm,厚度:3.5mm公差要求+/-0.1mm 表面质量:双面抛光,抛光面光洁度达到60-40以上最好是40-20标准,无肉眼可视砂眼,划伤,印渍,侧面无抛光印渍,崩边小于0.1mm,倒边小于0.2mm 光谱质量:300nm~800nm T<0.1%, 850nm T>70%, 880nm~1100nm T>85%,重点是中心波长管控T=50%处要求在827nm~836nm之间。 2)浮法玻璃:0.55mm玻璃公差在+/-0.05mm之间 3)S1面850窄带镀膜管控标准:镀膜后冷却1小时测量,中心波长在839nm~846nm之间,峰值透过大于80~90%之间,在80%以上的透过必须有5nm以上的空间(即5nm内的波长所对应的透过率应大于80%以上,以确保波长稳定后的合格率),半带宽FWHM控制:若中心波长在839nm半带宽可以放宽到22~25nm之间,若中心波长在846nm半带宽只能在19nm~21nm. 截止区700nm~820nm T<0.5%,880nm~1100nm T<0.5% 4)S2面分光膜面镀膜管控:只测试S1+S2双面情况下数值。 若S1面镀得峰值透过率大于90%镀完分光膜后,透过率要比只镀一面分光膜的高。即单面镀膜分光54%,S1+S2后由于不受背面4。2%的玻璃反射,将会达到56%左右。遇这种情况,要求高透过的窄带镀分光膜时透过要控制低点。比如53%(这个情况要求品保再做实验以确认实际情况) 相反的若窄带透过率只有70%左右,同样镀54%的分光膜后,将会下降个1%~3%. 5)品保管控:胶合前在投大片材料时,要把S1+S2双面已镀的窄带产品控制在50%~54%之间,需要考虑到分光膜面跟黑玻璃胶合后会有将5%个点的上浮。同时中心波长也会有1~3nm左右的向长波方向移动现象。 若把850多层膜面跟黑玻璃胶合透过率会下降5~15%个百分点,且不稳定。务必不能把S1面和S2面相反胶合,否则后果很难确认。 品保对双面镀膜后的中心波长管控: 中心波长:845nm~847nm之间的峰值透过率在50~55%且850nm透过率必须在50%以上。半带宽在20nm~25nm之间。 中心波长:848nm~852nm之间的峰值透过率在50~55%且850nm透过率必须在50%以上。半带宽在19nm~21nm之间。 中心波长:853nm~855nm之间的峰值透过率在50~55%且850nm透过率必须在50%以上。半带宽在20nm。 测试点一个大片至少要测试5个点,距边缘10mm处的且距离档边角20mm处测一个点,再转90度相同情况下测一次,转三次后再测度最中心区域点。若遇到第四圈特别注意,第四圈靠最外边的边缘15mm内与其它的波长和透过率将变化非常大,要特别测试。并划分出来再投料。 其余圈,圈与圈之间一般会渐变偏长或波长偏短,透过率上也只是渐变化。也有可能遇到因为镀膜操作人员放置玻璃时有斜面现象,造成某圈中的某片镜片变化非常大,要特别跟踪。 6)成品光谱曲线管控: 最高峰值透过率不得高于60%。 850nm处透过率在50~59.5%之间。(这时可以不考滤中心波长位置) 半带宽在18nm~23nm之间,若透过率低半带宽可以宽,透过率高半带宽要窄点。 截止区350nm~820nm T<0.5%, 880~1100nm T<0.5%(在1000-1100nm处可放宽,因为我们检测仪器有误差)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山若「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亦即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相互依籁、不可分俐.其中硬件系统是山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牲所组成的计算机实体.丛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愉人、数据处理和愉出结果等任务.软件系统是指为计算机运行工作服务的全部技术资料和齐种程序.从本功能足保证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为川户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i l'算饥的硬件和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否U不能正常工作。 二、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技术性能指标标志打计算机的性能优劣和应川范l祠的广度.在实际应川中,比较常见的计算机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川位,宇竹、字及字长①位:.位,指一个二进制位,是计算机中所表示的址从本的、址小的效据单元.灿计算机中信息存储的从小单位。O字节:.字节“衍相邻的8个二进制位.址计算机中通用的从本单元。 (1)字和字长:是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传递处理的鉴本单位.通常它与计算机内部的寄存器、运算装代、总线宽度相一致“字长”适衍计算机在交换、加工和存放信息时的鼓从本的长度。 (2)速度:计算机中的速度折标可以川主叔及运算速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主孩也称 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中时钟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倾华,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址决定计算机速度的T(要衍标之一。主孩越高,计算机速度越快。运算速度常以征秒百万折令数为单位.这个指标较主预更能直观地反映计界机的速度。 (3)存储系统容员:是指所能访问的存储单元数。存储系统主要包括主存(也称内存》和辅存(也称外存》。存储容址通常以字节(I”为单位.由于存储容址一般都很大.所以实用单位常川T.叮笋节(KB)、兆字节(MB)或占字j5((;13)表示。I KB=1024B.I MB=1024KB.I(;B=1024M1B. (4)可轶性:指计算机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正常I:作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常以平均无故WII.fPi1(MTBF)表示。MTBF烤大.系统性能越好。 (5)兼容性:指计葬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可川于其他多种系统的性能。 (6)性能/价格比:是衡峨计算机产品优劣的综合性指标。性能代表系统的使用价fl,包括计算机的速度、内存容胜、输人愉出设备的配祝及叮铭性等。价格则是衍计算机的冉价。性价比越高.则表明计算机系统越好。 三、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御L作为一种高速、枯确进行信息处理的机器-it有共他机器所无法比拟的诸多特点.梦1纳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达并迷度诀 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运算。现在普通的微R4计算机侮秒可执行几十万条指令.而巨ki机则达到III秒儿!·亿次战至儿(ri亿次的运算速度。随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汁芥机的运算速度还在提高。例如天气预报.山于需要分析大址的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必知)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计算机功能的强弱或性能的好坏,不是由某项指标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大体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1)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 Ⅲ/800的主频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长。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装64位的了。 (3)内存储器的容量。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运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16 M的内存容量,Windows XP 则需要128 M以上的内存容量。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外存储器的容量。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达到120 G。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上述这些主要性能指标外,微型计算机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例如,所配置外围设备的性能指标以及所配置系统软件的情况等等。另外,各项指标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而且还要遵循“性能价格比”的原则。 追问 信息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1K字节、1兆字节,1G字节,1TB的换算关系 回答 1024电脑的容量单位最小的是Bit,也就是位。而8位为一个字节,也就是Byte。在往上就是KB,MB,GB,TB。 电脑使用的是2进制,即1KB=1024B,1MB=1024KB=1048576B, 1GB=1024MB,1TB=1024GB

彩色滤光片简介

彩色濾光片簡介 彩色化之關鍵零組件 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為液晶平面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彩色化之關鍵零組件。液晶平面顯示器為非主動發光之元件,其色彩之顯示必需透過內部的背光模組(穿透型LCD)或外部的環境入射光(反射型或半穿透型LCD)提供光源,再搭配驅動IC(Drive IC)與液晶(Liquid Crystal)控制形成灰階顯示(Gray Scale),而後透過彩色濾光片的R,G,B彩色層提供色相(Chromacity),形成彩色顯示畫面。 基本結構 彩色濾光片基本結構是由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黑色矩陣(Black Matrix),彩色層(Color Layer),保護層(Over Coat),ITO導電膜組成。一般穿透式TFT用彩色光片結構如下圖。 圖一TFT彩色濾光片之結構 顏料分散法 彩色濾光片生產歷史中曾出現印刷法、染色法、染料分散法、電著法、乾膜法等等,但目前最主流的量產方式為顏料分散法(Pigment Dispersed Method),其中顏料分散型彩色光阻(Pigment Dispersed Color Resist,PDCR)為形成彩色層之原材料。 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流程 顏料分散法之彩色層形成類似半導體的黃光微影製程,首先將顏料分散型彩

色光阻塗佈於已形成黑色矩陣的玻璃基板上,經軟烤(Pre-bake),曝光對準(Aligned),顯影(Developed),光阻剝離(Stripping),硬烤(Post-bake)重覆此流程三次形成R,G,B 之三色圖形(Pattern)。 顏料分散法之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流程如下。 圖二顏料分散型彩色濾光片製造流程 畫素設計排列 Pattern圖形是由曝光對準製程中之光罩(Photo Mask)而來,一般皆是由面板廠(Panel)指定,提供設計圖樣。Pattern上之紅、綠、藍(R,G,B)畫素(Pixel)排列方式並不一定,可為馬賽克式、直條式、三角形式、四畫素等方式排列,主要是依顯示器之用途及視訊電極(Pixel Electrode)之形狀和大小而定。一般而言如要顯示AV動態畫面需採用如馬賽克式之不規則設計,如較常顯示文字畫面,如Note book,則採用直條式之設計。 (一)馬賽克式(二)直條式(三)三角形式(四)四畫素

窄带滤光片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窄带滤光片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上海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汤兆胜博士 人脸识别技术是对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它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根据图像自动检测和跟踪人脸,并对人脸进行特征定位、提取,通过比对辨识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人脸识别的运算是非常巨大的,而初始图像质量的好坏以及算法优劣对识别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里,我们主要针对人脸识别系统中的图像采集装置所用到的窄带滤光片进行分析,目的是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窄带滤光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便正确选择窄带滤光片的技术指标。 由于人脸识别的计算量很大,目前都是基于黑白灰度图像进行识别的。其图像采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人脸识别图像采集示意图 1.光源特点 人脸识别的图像采集装置中,光源一般采用高功率的红外二极管,波长以850nm和940nm居多。为提高识别效率以及提高光的利用率,从光源选择开始就要考虑到整体设计。虽然市面上购买的LED标称值都是850nm或940nm,但在测量具体的LED产品中心波长时发现还是有不少偏差的。 以850nm的LED为例,其实际中心波长有835nm的,也有865nm的。由于人脸识别系统中采用的光源为多颗大功率LED阵列,如果各个LED的中心波长不一致,所有LED的光谱在叠加之后,

综合的光谱带宽会展宽。单个850nm的LED带宽在50nm左右,如果由于中心波长不一致,多个LED叠加后的光谱带宽将会变成很宽。这对后续的窄带滤光片带宽的选择、能量利用率以及信噪比的提高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求在选择LED光源时,中心波长要一致。另外,LED光源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其中心波长是向长波漂移的,每升高10℃,LED的中心波长向长波漂移1nm左右。而且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LED的发光效率快速下降,当升高到85℃左右时,LED的输出效率降到50%左右。因此要求LED光源的散热效果良好。还有,在选择LED发光管的发散角时,以较小的发散角为好,这样可以提高光源的能量利用率。 2.接收器特点 在人脸识别系统中,接收器基本上采用CCD图像传感器。CC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失真度小、功耗低、可低压驱动、抗冲击、抗振动、抗电磁干扰强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图像采集系统。 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的CCD基本上是硅衬底的,其光谱响应范围为400nm~1100nm,该范围也就是窄带滤光片要考虑的光谱范围。 3.窄带滤光片选择与注意事项 窄带滤光片主要是用来隔离干扰光,透过信号光,充分突显有用信息,减小干扰信息,为后续的图像处理和识别奠定基础。在目前,人脸识别主要应用在各种场合的考勤和门禁系统。有的是安装在室内光线较暗的地方,有的是安装在较为明亮的地方。不同场合下,干扰光的强度是不同的,因此对窄带滤光片的要求也不同。 我们发现,人们经常用隔离可见光透过红外光的红外玻璃作为干扰光隔离滤光片,当然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是,普通的红外玻璃只是隔离了可见和紫外部分的光,并没有隔离红外光。而在实际的干扰光中,从可见到红外都是存在的,因为太阳光的光谱很宽,并且漫反射或散射的太阳光是主要的干扰源。因此,想得到良好的抗干扰效果,必须采用窄带滤光片。吸收型的红外玻璃与窄带滤光片在透过率性能上的比较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牌号的红外玻璃都只隔离了可见光,对红外光没有任何阻挡效果,而窄带滤光片对信号光谱范围之外的所有干扰光的隔离都是很有效的。 图23mm厚的红外玻璃与0.55mm厚的干涉窄带滤光片曲线比较 4.窄带滤光片带宽的确定

405nm带通滤光片

405nm带通滤光片 405nm窄带滤光片优点 1)高透过率,光信号衰减率小,有效提升工作距离和光强度 2)高截止深度,有效避免杂光干扰; 3)波长精度高; 4)10多年的光学滤光片生产经验,进口镀膜机制作,IAD离子辅助镀膜技术,确保低温飘,膜层牢固度更强。 405nm FWHM8nm 窄带滤光片指标 BP405 FWHM=8nm CWL:405nm±2nm FWHM:8nm ±2nm Tpeak:T≥45%@405>;±2nm(CWL) Blocking:OD5@200-1200nm Surface:80/50 Substrate:Quartz glass,H-K9L

Circle:φ10mm,φ12.5mm Thickness:4mm 405nm FWHM10nm窄带滤光片指标 BP405 FWHM=10nm CWL:405nm±5nm FWHM:10nm ±5nm Tpeak:>75% Blocking:Tmax<1%@300-380&435-1100nm Surface:80/50 Substrate:Float glass,B270 Size Circle:φ8-φ44mm Square:10×10-40×40mm Thickness:2.0-5mm 405nm窄带滤光片光学谱线图

405nm窄带滤光片应用 酶标仪、SIM酶标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生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紫外检测器、紫外荧光分析仪、激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流式多色检测技术、流式细胞仪、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免疫分析系统、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 1. 字长: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可以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字长越长,数据的运算精度和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就越强,他的行使空间就越大,处理速度也就越大。 2. 主频:是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即CPU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操作次数,是决定计算机速度的重要指标,频率越高处理速度越快。 3. 内存容量:内存容量越大,计算机处理时与外存交换数据的次数就越少,因此处理速度越快。 4. 存储周期:存储周期越短速度越快。 5.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能执行的指令数,一般以每秒所能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来衡量,单位为每秒百万条指令。影响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中央处理器的主频和存储器的存取周期。 【例2-27】多选题: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包括( )。 A.计算机速度 B.字长 C.内存容量 D.分辨率 正确答案:ABC 解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字长、主频、内存容量、存取周期和运算速度等。 【例2-28】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MIPS来描述( )。 A.计算机的可运行性 B.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C.计算机的可靠性 D.计算机的可扩充性 正确答案:B 解析:在计算机领域中,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能执行的指令数,一般以每秒所能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来衡量,单位为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掌握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和主要性能指标。

1946年,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Von Neumann)提出并论证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 1.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2. 将程序(包括数据和指令序列)事先存放在存储器中,当计算机工作时,能够自动、高效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最重要) 指令: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 程序:有序的指令集合 工作过程:读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3.计算机由五大部件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例2-13】单选题:根据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是( )。 A.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B.磁盘、软盘、内存、CPU、显示器 C.打印机、触摸屏、键盘、软盘 D.鼠标、打印机、主机、显示器、存储器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由五大部件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一、中央处理器(掌握) 1.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CPU) 2.组成部分: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从内部存储器(RAM)中取出指令进行分析,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完成各项操作。 运算器:在控制器控制下完成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

滤光片

滤光片 一、定义 通过所需波长的光波,过滤掉不需要波长光波的一种光学器件。用来选取所需辐射波段的光学器件。滤光片的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天体的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的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从而使物体变得更暗。 二、原理 滤光片是在塑料或玻璃基材中加入特种染料或在其表面蒸镀光学膜制成,用以衰减(吸收)光波中的某些光波段或以精确选择小范围波段光波通过,而反射(或吸收)掉其他不希望通过的波段。通过改变滤光片的结构和膜层的光学参数,可以获得各种光谱特性,使滤光片可以控制、调整和改变光波的透射、反射、偏振或相位状态。 三、透射率 透射是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后的出射现象。被透射的物体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如玻璃,滤色片等。若透明体是无色的,除少数光被反射外,大多数光均透过物体。为了表示透明体透过光的程度,通常用入射光通量与透过后的光通量之比z来表征物体的透光性质,z被称为光的透射率。 四、光学薄膜 1、光学薄膜干涉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设想光源中的分子或原子被某种原因激励而振动, 这种振动导致分子或原子中的电磁场发生电磁振动。可以证明, 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两者有 单一的对应关系,同时在大多光学现象中电场强度起主导作用, 所以我们通常将电场振动称为光振动,这种振动沿空间方向传播 出去就形成了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λ、频率f、传播速度v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v=λ f 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即3 ×1 08m /s ,常用C 表示。但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率是不一样的。 假设某种频率的电磁波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则C 与v 的比值称为这种介质对这种频率电磁波的折射率。 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它们的波长也不同。波长在400到760 nm 这样一段电磁波能引起人们的视觉,称为可见光。普通光源如太阳、白炽灯等内部大量振动中的分子或原子彼此独立,各自有自己的振动方向、振幅及发光的起始时间。每个原子每一次振动所发出的光波只有短短的一列,持续时间约为10- 8秒。我们通常观察到的光都是光源内大量分子或原子振动辐射出来的结果,而观察不到其作为一种波动在传播过程中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这是因为实现光的干涉是需要条件的,即只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两列光波才是相干光波, 这样的两列波辐射到同一点上,彼此叠加,产生稳定的干涉抵 消(产生暗影)或者干涉加强( 产生比两束光能简单相加更强的 光斑) 图像,才是我们观察到的光的干涉现象。光学薄膜可以 满足光干涉的这些条件。如图1所示,它表示一层镀在基底( n2) 上的折射率为n1厚度为d1的薄膜,假定n1 < n2,n0为入射 介质的折射率。入射光束I 中某一频率的波列W 在薄膜的界 面1 上反射形成反射光波W 1,透过界面的光波穿过薄膜在界 面2 上反射后再次穿过薄膜,透过界面1 在反射空间形成反

计算机性能指标

计算机性能指标 (1)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InstructionPerSecond)来描述。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MHz,PentiumⅢ/800的主频为800MHz,Pentium41.5G的主频为1.5GHz。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长。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PentiumPro,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4)大多是32位,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装64位的了。 (3)内存储器的容量。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运行Windows95或Windows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16M的内存容量,WindowsXP则需要128M以上的内存容量。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外存储器的容量。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G至60G,有的甚至已达到120G。 (5)I/O的速度 主机I/O的速度,取决于I/O总线的设计。这对于慢速设备(例如键盘、打印机)关系不大,但对于高速设备则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对于当前的硬盘,它的外部传输率已可达20MB/S、4OMB/S 以上。 (6)显存

CPU主要性能指标

CPU的性能指标: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 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以为认为CPU的主频指的是CPU 运行的速度,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频表示在CPU 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而且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

换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4.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 运算的速度。 5.缓存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度很快。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是指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计算机优劣的技术指标,计算机的优劣是由多项技术指标综合确定的,而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处理字长、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等。 1.机器处理字长 机器字长是指参与运算的数的基本位数,它是由加法器、寄存器的位数决定的,所以机器字长一般等于内部寄存器的大小。字长标志着精度,字长越长,计算的精度就越高。 在计算机中为了更灵活地表达和处理信息,又以字节(byte)为基本单位,用大写字母B表示。一个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位(bit)。 不同的计算机,字(word)的长度可以不相同,但对于系列机来说,在同一系列中字的长度应该是固定的,例如,在Intel 80?8?786系列中,一个字等于16位;在IBM303X系列中,一个字等于32位。 2.吞吐量、响应时间 计算机系统的吞吐量是指流入、处理和流出系统的信息的速率。它取决于信息能够多快地输入内存,CPU能够多快地取指令,数据能够多快地从内存取出或存入,以及所得结果能够多快地从内存送给一台外围设备。这些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关系到主存,因此,系统吞吐量主要取决于主存的存取周期。在一个评价期间内,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所有工作负载称为吞吐量。 响应时间指用户输入一个作业(或事务)至输出开始之间的间隔时间。周转时间指用户开始输入一个作业(或事务)至输出结束之间的间隔时间。响应特性是实时处理和分时处理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 3.CPU时钟周期和执行时间 CPU的主频是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一般以MHz或GHz为单位。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同一个系列计算机中,在同样条件下,主频越高,速度越快),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 CPU时钟周期是一个时间的量,主频的倒数就是CPU时钟周期,这是CPU中最小的时间元素。每个操作至少需要一个时钟周期。 CPI(Cycle Per Instruction,每条指令执行需要的时钟周期数)指CPU 的指令时钟数。表示每条计算机指令执行所需的时钟周期数。由于不同指令的功能不同,造成指令执行时间不同,即指令执行所用的时钟数不同,所以CPI应该是一个平均值。 CPU执行时间是指CPU全速工作时完成某进程所花费的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表明,CPU的性能取决于三个要素:时钟频率、每条指令执行所用的时钟周期数、指令条数(IC)。 4.MIPS和MFLO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