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

第33卷第33期?18?2007年11月山西建筑

SHANXIARCHITECTURE

Vol33No33

Nov.2007

文章编号:1009-682512007133.0018—02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

王晓东张敏王庆华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及目前常见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并对这些复杂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做了倩要分析,同时探讨了高屡建筑的分析方法和发晨趋势,指出我国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出适台我国发展的高层建筑。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体型,抗震,钢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73.r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层建筑是近现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各国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联合国1972年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有两种划分标准:将层数9层~15层(总高度不超过50m)为一类;17层~25层(总高度不超过70m)为二类;26层~40层(总高度不超过1001"11)为三类;40层以上(总高度超过100m)为四类,将四类中40层或总高度152m以下的建筑定为低高层建筑;总高度152m~365m为高层建筑;100层或总高度365m以上为超高层建筑。而多地震国家日本将5层~15层的建筑定为高层建筑,将15层以上的建筑定为超高层建筑。我国建设部有关主管部门1984年规定,无论是住宅建筑还是公用建筑,高层建筑的范围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结构.高度不小于100m的为超高层建筑…。

1高层建筑及其结构体系的发展

1.1国外高层建筑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幢近代高层建筑是1883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家庭保险(}hnelrsurance)公司大楼,ll层,55m高,框架结梅。它采用金属框架承重结构,标志着一种区别于传统砌筑结构的新体系的诞生。19世纪末高层建筑已经发展到采用钢结构.建筑物的高度超越了100m。20世纪初,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大量建成,美国在高层建筑的数量、层数、高度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1931年建成的摩天大楼——蜘约帝国大厦成为高层建筑发鹱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它保持世界最高的建筑物的记录达41年之久。50年代初玻璃铝合金等新型外墙材料开始使用,这个时期称为现代主义的新建筑风格,其代替了上一时期的古典风格,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大面积的金属和玻璃墙为代表的“玻璃盒子”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成了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主流。代表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是纽约的利华大厦和联合国大厦。

1.2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

我国高层建筑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50年代初期多采用框架结构,以建造8层、9层的旅馆和办公楼居多。50年代后期出现了框一剪结构形式,60年代、70年代,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加快,其中最高的33层广州白云宾馆就是1977年建成的,踟年代我同高层建筑的高速发展,到1983年已建成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近千幢,建筑面积超过1100×104m2。1980年~1984年所建成的高层建筑相当于建国后30年来兴建的高层建筑的总和。90年代到现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更为迅猛,建筑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中代表性的建筑为上海的金贸大厦和深圳的帝王大厦。目前,我国已建的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8×lOsmz,其中,高层住宅约占全部高层建筑栋数的80%。

2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6】

2.1带转换层结构

多功能的高层建筑,往往需要沿建筑物的竖向划分为不同用途的区段,诸如:底部用作商业、太空间的厅堂、交通通道,上部楼层为酒店客房、住宅;下部楼层用于办公,上部楼层为酒店需要布置大空间的厅堂、大开问的房间等。这磐建筑的竖向结构构件往往不能上下连续,需要设置转换层,通过转换层构件实现t、下竖向构件的过渡。有些高层建筑通过转换构件来实现建筑造型沿竖向的收进和外挑,或实现斜柱和直柱的转换。带转换层结构属于峰向刚度突变及竖向构件年连续的结构体系,该结构一般具有足够的上、下连续落地剪力墙或落地筒体。

I)粱式转换层:应用最广泛,转换粱可沿纵向或横向平行布置;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可采用双向梁的布置。梁式转换层一般在转换层的楼面设置钢筋混凝土承重大梁,以支承其上部结构,为了适应上部荷载的需要,梁的截面尺寸较大。

2)箱形转换层:是通过箱形梁来达到具有较大刚度和承载力的一种结构形式。该结构利用原有的上、下楼层和剪力墙经过适当加强构成了一种平面内刚度较大的粱式结构,由于箱形结构自身剐度较大,因此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挠度较小。

3)桁架转换层:是由粱式结构转换层变化而来的,整个转换层

Cultureattributeandcomingdevelopmentofhilgh-risebuilding

JlANGLi-yongGAOGIla峰hm

Abstract:Itdescribesthechaoticpha.∞in*hehigh-risebuildingdevdopment,analyzesthedeeporiginsofhigh-risebuildingdeveloping,anddiscourse#theinternalforcegeneratinghigh-Hsebuildingdevelolmnent,whichwillseekthe删lentiⅪ/ntbetweentheglobalizationandarm.seektheinternaldemeatotculturepropulsionandexcitethecreativeinspirationaboutthe11igh-一sebuilding.

Keywords:Kgh-isebuilding.clalturatchrKt目。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7—05一15

作者简介:王晓东0981.).男,江西南昌华东生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扛西南昌330013

张敏(1965.).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王庆华(1977.),男.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硬土研究生,江匹南昌330013

第33卷第33期

2007年11月

王晓东等:高层建筑结构发展?19?

由钢筋混凝土桁架组成承重结构,桁架的上、下弦杆分别设在转换层的上、下楼面的结构层内,层间设有腹杆。由于桁架高度较高.所以上下弦杆的截面尺寸相对较小。

4)板式转换层:当上、下柱同轴线错开较多,难以用梁直接承托时,则常常用厚板形成板式承台转换层。板式转换层的下层柱网可以灵活布置,无需与上部结构对齐,但自重很大、材料耗用较多。对于体型复杂的商住楼,上部住宅单元剪力墙布置很不规则,而下部商场则要求平面布置规则,并且柱网较大,因此转换大梁和桁架均难以布置,采用厚板转换层就成为~种较好的选择。2.2连体结构

两幢或几幢高层建筑之间由架空连接体相互连接,以满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连接体的跨度有几米长,也有几十米长;连接体沿建筑物竖向有布置一个的,也有布置几个的;连接体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一般为刚性连接,有些架空走廊可以做成滑动连接。有的建筑其立面开洞与连体结构相类似。连体结构属竖向刚度突变,结构扭转效应一般较大,且竖向与水平地震组合作用对连接体及其附近主体结构均有不利影响。

2.3竖向收进和悬挑结构

因建筑造型和功能的需求,高层建筑沿竖向收进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这类高层建筑由于竖向发生了高度突变,因此地震反应较强烈,并且高振型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大,地震作用计算应考虑高振型的影响。悬挑结构的高层建筑受力复杂,其地震作用不仅有水平地震的影响,竖向地震也不应忽视,另外这类结掏由于竖向刚度突变,因此高振型的影响一般较大。还应注意的是,悬挑结构的高层建筑会对高层建筑主体部分产生较大的倾覆力矩。2.4带加强层结构

高层建筑框架一核心简或巨型外框一内筒结构中,有时需要布置若干个加强层,以提高整体结构的侧向剐度,来满足设计需求。加强层的设置可以使周边框架柱有效地发挥作用,以增强整个结构的抗侧刚度,所以在风荷载作用下,设置加强层是一种减小结构水平位移的有效方法,抗风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在地震作用下,加强层的设置将会引起结构刚度、内力突变,并易形成薄弱层,结构的损坏机理难以呈现“强桂弱粱”和“强剪弱弯”的延性屈服机制,对抗震不利。在确定加强层结构方案时,需重点研究加强层的数量、仲臂结构形式和剐度以及周边带状桁架的设置等问题。2.5平面不规则结构

平面不规则结构可归纳为3种:1)平面形状不规则;2)抗侧力结构布置不规则;3)楼盖莲接比较薄弱。这类结构体系的地震作用扭转效应一般较大,部分搂盖整体性及承载力较差,结构的某些部位应力集中、非线性变形较大、易形成薄弱部位。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破坏,主要是表现在变形受力较大而又薄弱的边缘部位竖向构件率先受到冲击损坏,地震作用效应随之不断积聚,造成边缘部位竖向构件转快进入破坏状态,严重者造成结构局部倒塌,甚至引起整体结构破坏倒塌,所以有时需要调整结构布置来尽量满足平面规则、楼板连续的规则性要求。

2.6其他复杂结构

除上述5种主要的复杂结构外,实际工程中还有~些复杂结构。如:错层结构、大地盘多塔楼结构以及不同复杂结构的组合。3高层建筑的分析方法夏发展

高层建筑是一种复杂的空间结构,其超静定次数较多,所以现在都采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和分析。结构设计的计算机方法一般以数值分析为基础,其中以有限元法和有限条法应用最广。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由有限个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的单元组合体,各单元可以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且单元本身又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因此可将求解模式化。有限元法给工翟设计带来了便利。然而,有限元法基本未知量数目庞大,所以工程应用多采用平面分析法,对一般高层建筑可简化为平面形式来计算。对平面、立面形式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刚应进行空间分析时,目前一般分析方法有协同分析法、采用薄壁杆件理论的空间分析法、采用墙单元的空间分析法等。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很快,高度和层数都在增加,体形越来越复杂,结构体系越来越新颖。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发展趋势有以下4点:

1)从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发展,特别是向组合结掏发展,以分析各种组合结构的受力性能。

2)从线性向非线性发展,考虑高层建筑材料和几何的非线性,甚至是双重非线性,以分析结构弹塑性状态的性能。

3)从静力向动力发展,以分析高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

4)放弃以前的一些简化计算假设,如放弃楼板刚性假设,考虑楼板的变形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以更准确地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4结语

高层建筑不仅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就是在发展中的中国,仍然是今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为此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不仅应借鉴外国先进的建筑技术,更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设计适合我国发展的高层建筑,因此应从实际的需求出发,进行科学设计,精心组织施工,规范管理,以建造安全、经挤、适用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JGJ3-2002,高屡建筑混凝土鲒构技术规g[s].

【2]唐兴荣.何若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现状和发展[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1,14(3):1-8.

[3]丁大均,蒋采生,土本工程概论[M].北京:中因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沈蒲生.高层建筑疑难释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机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唐*荣.特殊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Developmentofthestructureofhigh-risebuilding

WANGXiao-do雌ZBANGMinWANGQing-hu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hestruc[ureof}ligh_r醯buildingsathomeandabrt粥dand∞rrlrnoncomplexstructuralsysterosofhigh_^∞buildingsfireintroducedAcmrdlngtot}mecomplexstmcturesystemstheirmechanicalpmper[ies∞brieflyanatyzed.Intheend

the州ysimethodanddevdopmenttrendofKghnSebuildings[iredimmedincodertomeetrequirememsofthedevdopmentofourcountry

Keyw岫:h谴h-risebuilding,smactura{style,earthquake璐i5诅I强,3teel盟laJctul'e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

作者:王晓东, 张敏, 王庆华, WANG Xiao-dong, ZHANG Min, WANG Qing-hua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刊名:

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7,33(33)

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6条)

1.JGJ 3-200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唐兴荣.何若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现状和发展[期刊论文]-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2001(3)

3.丁大均.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 2003

4.沈蒲生高层建筑疑难释疑 2003

5.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机构设计 2005

6.唐兴荣特殊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马松浅谈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3)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重点及设计实践的一些经验.

2.期刊论文蔡志波.Cai Zhibo高层建筑风荷载及抗风设计-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7(10)

随着轻质高强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高层建筑不但建筑形式变化多样,而且结构体型也朝着高大、轻柔的方向发展.故风对高层建筑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认真对待高层建筑中风荷载.本文通过简述风的起因、风的特征、风压及风荷载,更进一步说明了高层建筑中结构风振响应,从而达到风振控制以其实现采用非承重控制装置施加控制力抵御风振反应的设计方法.

3.期刊论文哈莉娅·达力列汗.Haliya.Daliliehan高层建筑风荷载及其抗风设计-工业建筑2005,35(z1)

随着轻质高强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高层建筑不但建筑形式变化多样,而且结构体型也朝着高大、轻柔的方向发展.故风对高层建筑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认真对待高层建筑中风荷载.通过简述风的起因、风的特征、风压及风荷载,更进一步说明了高层建筑中结构风振响应,从而达到风振控制以其实现采用非承重控制装置施加控制力抵御风振反应的设计方法.

4.会议论文黄强某高层框支转换结构的体型分析2008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结构体型布置进行分析,指出了不同的平面、立面的体型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大底盘高位框支转换结构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5.会议论文王翠坤我国内地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与发展2006

我国内地高层建筑结构近年发展很快,表现为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结构体型日趋复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占相当的比例.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抗震设防地区,必须考虑这些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这对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6.会议论文王翠坤我国内地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与发展2006

我国内地高层建筑结构近年发展很快,表现为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结构体型日趋复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占相当的比例.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抗震设防地区,必须考虑这些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这对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7.会议论文王国俭.张家华ANSYS软件在上海浦东二十一世纪中心大厦中的应用1999

ANSYS软件是美国ANSYS公司开发的知名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土木、电子等多数工业领域内有较广泛的应用。ANSYS软件能在所有主要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包括大多数的巨型机、工作站、小型机、PC机。其功能已为全世界公认。原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自95年引进该程序,并与ANSYS公司合作,对ANSY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富有建筑物征的前、后处理程序,并将ANSYS软件用于多幢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中去。上海浦东二十一世纪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地下三层,地上四十八层,结构体型复杂,且存在转换层。研究人员用ANSYS软件成功地完成该结构的整体分析和转换层处的细部分析,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8.期刊论文包联进.陆道渊.吴至贤上海21世纪大厦钢结构设计-钢结构2000,15(3)

介绍21世纪大厦钢结构设计,包括结构体型选取、结构分析方法及结果、钢框架的设计及节点连接方式、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等.

9.学位论文王灵多塔楼连体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1998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高层建筑在向着高度增高等方面发展的同时,平面立面复杂、错层结构、立面开洞、多塔楼、连续结构、多载连体结构、结构体型更为复杂化等建筑新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该文所研究的多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首先,该文以将建于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的交银金融大厦为工程实例,通过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弹性时程反应分析以及等效静力非线性分析,对这一具有弱连接体系的不对称双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验证了该结构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其次,针对双塔楼弱连接体结构这种特定的结构形式,模拟研究塔楼高度、连接体刚度和强度、连接体年处位置以及连接体数量的变化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了这种结构所具有的几个典型特征.由此,可加以推广到多塔楼弱连接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

10.会议论文王翠坤.马宏睿.赵鹏飞.肖从真.王国安深圳京基大梅沙酒店减震阻尼器设计研究2006

深圳大梅沙酒店主体结构为高层钢结构,采用框架-支撑体系.由于结构体型特殊,地震作用下悬挑部位位移较大,扭转效应明显.本文提出采用粘滞阻尼器布置在悬挑部位附近,并采用ETABS程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说明该方案不仅对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有较好的控制,对风作用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引证文献(1条)

1.黄永生.葛素娟考虑时间因素及分层加载的高层建筑力学性能[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2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10900.html,/Periodical_shanxjz200733010.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0日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2-0048-02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初探 收稿日期:2012-10-08作者简介:孙建文(1972-),男,工程师 孙建文 (晋城市晋方圆建筑检测有限公司,山西晋城048000) 摘 要:从设计的不同阶段如何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把握方面进行了论述,初步认识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达到了 推广学习、进一步掌握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效果。关键词:概念设计,规范,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中图分类号:TU971 文献标识码:A 习惯的传统设计往往给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结构 设计就是 “规范+计算”,或是“规范+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1)依赖和盲从于规范,认为规范就是 结构设计的全部法律依据,殊不知规范只是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最低标准要求,而且是滞后的。2)盲目依赖和依靠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而对结构设计程序的基本理论假定、应用范围、限制条件等缺乏了解,对计算结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取舍。 如何走出传统设计的误区。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完成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这是我们走出传统设计误区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就是在特定的空间形式、功能和地理环境的条件下,以结构工程师自身确定的理想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目标,用整体构思来设计各部分有机相连的结构总体 系, 并能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结构总体系和主要分体系,以及分体系与构件之间的最佳受力特征与协调关系。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以自身拥有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征的整体设计概念与判断力去帮助建筑师开拓和实现业主梦寐以求的,或已初步构思的空间形式及其使用、构造与形象功能。并以此为统一目标,与建筑师一起构思总结构体系,并能明确结构总体系和主要分体系之间的最佳受力特征要求。第二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通过概念性近似计算能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这种近似的 计算方法概念清楚, 定性准确,手算简单快捷,能较快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探索、优化,乃至最后确定分体系及其构件的基本尺寸,并 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第三阶段,即施工图设计阶段。由初步设计阶段可以得到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和所需输入的原始数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结合自身拥有的结构概念、经验和判断力,对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的可靠性与否进行判断。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如何去把握,或者说有意识地去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一句话,对应于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概念设计。首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要正确把握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必须坚持结构设计没有惟一解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协助建筑师以达到令业主满意的建筑。例如,美国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大楼建设之初,银行业主追求和向往能在他们银行大楼的整个底部有一个4层 5层楼高的无柱大空间,以充分满足他们银行业务在使用功能和形象功能上的需要。在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大楼方案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合作开拓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即将电梯井筒与设备井筒分别设置在建筑物的纵向两侧,作为巨型柱,并将第一道设备层设置在第6层,往上每隔18层再各自设置一道,作为承载力和刚度很大的巨型水平构件,并与周边的巨型柱有机地刚性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种巨型框架体系的结构功能与受力特征,不但 能有效地抵抗重力荷载和水平荷载,还在整个大楼底部5110m 2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的 1)在翼缘板上,对着纵长焊缝,由弯曲中心向两头作线状加热,即可矫正弯曲变形。如果效果不理想,可用辅助加载的方法。2)翼缘板上作线状加热,在腹板上作三角形加热。用这种办法矫正柱、梁的弯曲变形效果显著,横向线状加热宽度普通取20mm 90mm ,板厚小时,加热宽度要窄一些,加热过程应由宽度中心向两头扩大。加热三角形从顶部开始,从中心向两边扩大,一层层加热直到三角形的底为止。 6.2.3柱、梁腹板的波浪变形 矫正波浪变形是在波峰处用圆点加热法配合手锤矫正。加热圆点的直径一般为100mm 200mm 。烤嘴从波峰起作圆形挪动, 选用中温矫正。当温度到达600? 700?时,在波峰为止加垫板后再用大锤击打垫板,使加热区金属受压,冷却后变平。矫正时完成一个点后再进行加热矫正第二个波峰点。参考文献: [1]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 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S ].Weld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of steel structure industrial plant LI Jian-bin (Hebei Yongcheng Project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Baoding 071000,China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weld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problems of steel structure industrial plant members ,discussed from materials quality ,processing technology ,welding sequence ,welding processing and other links ,and put forward the eliminating method of welding str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correction method of welding deform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structural members.Key words :industrial plant ,steel member ,welding stress ,deformation control · 84·第39卷第2期2013年1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9No.2Jan.201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习题

一、简答题 1..试述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 2. .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3..剪力墙按受力特性的不同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受力特点是什么? 4.对于剪力墙结构,平面及竖向结构布置有哪些基本要求? 5.在什么情况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应采用刚接体系? 二、选择题 1、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 ()。 A.2 I B.05.1I C.02.1I D.0I 2、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计算宜选用()分析方法。 A. 连续化方法 B. 材料力学分析法 C. 壁式框架方法 D. 有限元法 3、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所受的风力最大?() A. 建在大城市郊区 B. 建在小城镇 C. 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D. 建在海岸

4、对现浇框架支座处弯矩可以进行调幅,以下不正确的论述是( ) A.负弯矩调幅系数为0.8—0.9 B.只需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 C.调幅必须在荷载效应组合之前完成 D.对水平和竖向荷载效应均需要调幅 5、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 A. 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呈现为弯曲型 B. 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一般为下大上下 C. 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一般为下小上大 D.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而与梁的线刚度无关 6、在有地震作用组合设计表达式RE E E R S γ≤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 γ满足 ( ) A. 大于1 B. 小于1 C. 不一定 D. 1 7、剪力墙中,墙肢刚度不变时,如果增加连梁刚度,整体系数α将(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减 D 、不增 8、结构在水平静荷载的作用下其内力计算方法为( ) A 、底部剪力法 B 、力矩分配法 C 、反弯点法 D 、时程分析法 9 ) A. 框架结构体系 B. 剪力墙结构体系 C. 筒体结构 D. 框架剪力墙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复习资料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名词解释 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 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 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P 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 ):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 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 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 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 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 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 第一章 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对比国内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状及未来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610900.html, 对比国内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者:陈立民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不断的加快,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逐渐布满了城市大大小小的街道。经济的发展也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对于赖以生活的建筑也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高内外高层建筑的对比,深入的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层建筑;未来趋势;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高层建筑就是其总高度或者层数超出规定值的建筑。不同国家对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是按照该国的地理环境、建筑技术、地震强度等多种因素为依据进行设置的。比如在美国,其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为超过七层或者高度大于24.6米的建筑;而日本的 划分标准则是超过八层或者高度大于31米的建筑;英国的划分标准则是高度不小于24.3米的建筑;而我国通常住宅建筑超过八层就要配备电梯,超过十层的烛照建筑就制定的有专门的防火规范,因此,我国的划分标准是不小于十层或者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设计特点 多层建筑及低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主要是通过竖向荷载进行控制的,重力通常是竖向荷载的代表形式,这是由于建筑自重及楼面竖向荷载是决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轴力及弯矩值的重要因素,且该值是一个固定值,其和建筑的高度的一次方是成正比的,所以,对于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不仅要加强对竖向荷载的重视同时也要加强对水平荷载的重视。地震及风荷载是水平荷载所具有的主要的两个功能,地震作用通常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动荷载,而风荷载则主要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对建筑造成的压力,两者随着建筑结构动力性变化而变化,水平荷载对建筑物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及其在其竖构件内多产生的轴力,是和建筑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的。 2.抗震设计特点 为了避免由于地震原因而对高层建筑产生危害,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就要加强对其抗震设防功能的重视,在实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结构风荷载及竖向荷载的重视同时还要确保建筑结构具有相应的抗震功能。通过对抗震设防理念的运用,能帮助设计师明确设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资料

名词解释: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 P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填空: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 面的高度。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 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 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 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 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 —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 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 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 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 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 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地基是指支承基础的土体,天然地基是指基础直接建造 在未经处理的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2.当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底面宽度或小于5m,且可用普通开 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 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且基础顶面应低于 设计地面100mm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 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 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 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7.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 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其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 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9.基床系数即地基在任一点发生单位沉降时,在该处单位 面积上所需施加压力值。 10.偏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应力应满足maxpaf2.1 、af 和2 min maxppp 的要求,同时还应防止基础转动过 大。 1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 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 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当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12.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在设计时,忽略地基梁扭转变形和 相邻节点集中荷载的影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 条件,进行各类节点竖向荷载的分配计算。 13.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较深的基础做地下室,可充分利用 地下空间,也有基础补偿概念。如果每㎡基础面积上墙体 长度≮400mm,且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小于基础面积的 1/10,且基础高度不小于3m,就可形成箱形基础。 1.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2.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框架、框架—剪力墙结 构体系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荷载)大约为12~14kN /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为14~16kN/m2 。 3.在框架设计中,一般将竖向活荷载按满载考虑,不再一 一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如果活荷载较大,可按满载布 置荷载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系数加以放 大,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4.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 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等三类。 5.高层建筑应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方 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与质量沿高 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②高度超 过40m的高层建筑物一般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③刚 度与质量分布特别不均匀的建筑物、甲类建筑物等,宜采 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6.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永久荷载 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7.在地震区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实现延性设计, 这一要求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对框架结构而言, 就是要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和强锚固。 8.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时,平面宜 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9.高层建筑结构通常要考虑承载力、侧移变形、稳定、倾 复等方面的验算 问答: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答: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 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 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结构有何受力特点? 答:高层建筑受到较大的侧向力(水平风力或水平地 震力),在建筑结构底部竖向力也很大。在高层建筑 中,可以认为柱的轴向力与层数为线性关系,水平力 近似为倒三角形分布,在水平力作用卞,结构底部弯 矩与高度平方成正比,顶点侧移与高度四次方成正 比。上述弯矩和侧移值,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另外, 高层建筑各构件受力复杂,对截面承载力和配筋要求 较高。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纵梁、横梁和柱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骨架的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好,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施工简便,较经济;框架结构的弱点:抗侧移刚度小,侧移大;对支座不均匀沉降较敏感等。根据分析,框架房屋高度增加时,侧向力作用急剧地增长,当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时,侧向位移将很大,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远远超过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一般适用于10层以下、以及10层左右的房屋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又称框剪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它是在框架纵、横方向的适当位置,在柱与柱之间设置几道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在这种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担绝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则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这样,可以减少柱子的截面。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则充分发挥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特点,既能获得大空间的灵活空间,又具有较强的侧向刚度。所以这种结构形式在房屋设计中比较常用。这种体系一般用于办公楼、旅馆、住宅以及某些工艺用房。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一般用于25层以下房屋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由纵向、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所组成的结构,即结构采用剪力墙的结构体系。墙体除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外,还对房屋起围护和分割作用。剪力墙结构优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适宜做较高的高层建筑,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构件,可以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缺点是由于剪力墙位置的约束,使得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比较狭小,不能提供大空间房屋,结构延性较差。因此较适宜用于宾馆与住宅。全剪力墙结构常用于25~30层结构。 筒体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刚度很大的筒体的结构形式。筒体在侧向风荷载的作用下,它的受力特点就类似于一个固定在基础上的筒形的悬臂构件。迎风面将受拉,而背风面将受压。筒式结构可分单筒、筒中筒体系、桁架筒体系、成束筒体系等。筒体可以为剪力墙,也可以采用密柱框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数量不同的筒。筒体结构多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公共建筑中。筒式结构则用于30层以上的超高层房屋结构,经济高度以不超过80层为限。

华工高层建筑结构作业题(2017)

《高层建筑结构》作业题 一、选择题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A )抗震防线。 A.多道;B.两道;C.一道;D.不需要。 2.下列叙述满足高层建筑规则结构要求的是( D )。 A.结构有较多错层;B.质量分布不均匀; C.抗扭刚度低;D.刚度、承载力、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 3.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是( C )。 A.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水平荷载为次要荷载;B.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竖向荷载为次要荷载;C.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均为主要荷载;D.不一定 4.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房屋在确定抗震等级时,除考虑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外,还应该考虑( C )。 A.房屋高度;B.高宽比;C.房屋层数;D.地基土类别 5.与基础类型的选择无关的因素是:( B ) A.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B.相邻建筑物的基础类型 C.建筑物的荷载D.施工条件 6.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 B ) A.自标高±0.00处到基础底面的距离B.自标高±0.00处到基础顶面的距离 C.自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D.自室外地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 7.框筒结构中剪力滞后规律哪一个是不对的?( D ) A、柱距不变,加大梁截面可减小剪力滞后 B、结构上部,剪力滞后减小 C、结构正方形时,边长愈大,剪力滞后愈大 D、角柱愈大,剪力滞后愈小8.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承受的风力最大?( A )A.建在海岸B.建在大城市郊区 C.建在小城镇D.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9.有设计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时,标准风压值应取重现期为多少年? ( D )A.30年;B.50年;C.80年;D.100年 10.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重要目的是下列所述的哪种? ( C )A.防止结构倒塌;B.防止结构发生破坏; C.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D.防止使人们惊慌 11.在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剪力墙结构中,应设计成为强连梁、弱墙肢 B.在剪力墙结构中,应设计成为强墙肢、弱连梁; C.在框架结构中,应设计成强弯弱剪;D.在框架结构中,应设计成强梁弱柱

国外钢结构建筑案例

西尔斯大厦 建成于1974年,建筑面积418000平方米,建筑高度442米,建筑层数108层,内部总共有45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室和商业空间,全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大厦内有两个电梯转换厅,分设于第33层和第66层,有五个机械设备层。大厦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在房间内和各种管井、管道内普遍装设烟感器、报警器和电子控制的消防中心的消防系统。楼内的自动喷水装置在火警发生时可将水自动喷洒于任何地点。位于大厦不同高度上的屋顶平台在火警时可用于安全疏散。大厦中安装了102部电梯。一组电梯分区段停靠,从底层有高速电梯分别直达第33层和66层,再换乘区段电梯至各层;另一组从底层至顶层每层都可停靠。 台北101大楼 建成于2004年,总高度508米,地上建筑层数101层,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建筑位于台北市信义路与松智路口,裙楼属出租商场,塔楼为办公大楼,塔楼顶部观景台区域。

纽约帝国大厦 建成于1931年,总高度381米,地上建筑层数102层,全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大厦总共拥有6500个窗户、73部电梯,从底层步行至顶层须经过1860级台阶。它的总建筑面积为204385

平方米。 2011非洲运动会-莫桑比克运动员村 项目由27栋4层公寓组成,采用承载型的轻钢框架构件,每8天建成一栋4层的房屋。运动员村将会容纳来自48个非洲国家6500多名运动员,在非洲运动会后,这些建筑将被改造成住宅建筑。

伦巴第大区政府办公大楼 建成于2011年,总高度161米,全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建筑位于意大利首府米兰,伦巴第大区。建筑包括:160米高(40层)的办公楼、38米高的办公楼、玻璃封闭的中央广场、多功能礼堂、展览空间及餐厅、公园、其他公共空间、地下停车场等。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趋势 1.构件立体化 高层建筑在水平载荷作用下,主要依靠竖向构件提供抗推刚度和强度来维持稳定,在各类竖向构件中,竖向线形的抗推刚度很小;竖向平面结构虽然在其平面内具有很大的抗推强度,然而其平面外的刚度依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由4片墙围成的墙筒或由4片密柱深梁柜架围成的框筒,尽管其基本元件依旧是线形构件或平面构件,但它已经转变成具有不同力学特性的立体构件,在任何方向水平力的作用下,均有宽大的翼缘参与抗压和抗拉,其抗力偶的力臂,即横截面受压区中心的距离很大,能够抗御很大的倾覆力矩,从而使用于层数很多的高层建筑。 2.结构支撑化 框筒是用于高层建筑的一种高效抗侧立构件,然而,它固有的剪力滞后效应,削弱了它的抗剪强度和水平承载力,特别是当高层建筑平面尺寸较大,或者因建筑功能需要而加大柱距时,剪力滞后效应就更加严重,致使翼缘框架抵抗倾覆力矩的作用大大降低,为了使筒状结构能充分发挥潜能并有效用于更高层建筑,在框筒中增设支撑或斜向布置的抗剪力墙板,已成为一种框筒的有力措施。 若把在抵抗倾覆力矩中承担压力或拉力的构件,由原来的沿高层建筑周边分散布置,改为向房屋四角集中,在转角处形成一个巨大柱,并利用交叉斜杆连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是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又一发展趋势。由于巨大脚柱在抵抗任何方向倾覆力矩时具有最大的力臂,从而框筒更能充分发挥结构。 3.形体多样化 为了体现个性,追求新颖,使高层建筑的平面、立面体型均极具特性,结构的复杂度和不规则度为国内外前所未有的,为结构设计带来极大挑战。 4.材料高强度化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面积占建筑使用面积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改善这一不合理状况,采用高强度钢和高强度混凝势在必行,如C80和C100强度的混凝土已经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可以减少结构构件的尺寸,减少结构的自重,必将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5.建筑轻量化 建筑物越高,自重越大,引起的水平地震作用就越大,对竖向构件和地基构成造成的压力也越大,从而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因此,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已经开始推广应用轻质隔墙,轻质外墙板,以及采用陶粒火山硅等为骨料的轻质混凝土材料。以减轻建筑物自重。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帕拉玛塔广场大厦分析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在当今社会,用地愈加紧张,技术也愈加成熟,各种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不仅解决了很多如节地、拥挤及环保等城市问题,更成为各个国家及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所在地区的“名片”,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该地区的形象定位及经济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心耸立,他们往往位置险要、造型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成为展示城市发展成就的有效手段。 高层建筑的发展得益于载客电梯的发展和使用,而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是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高层建筑除先进的结构体系及轻质、高强材料以外,其内部诸如自动控制的一系列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及管理监测等系统,离不开计算机与电气化,因而它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体现。 目前,作为城市地标的高层建筑十分多见,担负着集办公、商业、居住等众多功能,它们大多是某一地区的综合体建筑,朝着智能化、多样化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以下以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广场大厦为例,解析当今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是西悉尼的市中心,为悉尼地区内第二重镇,澳大利亚第三大经济区,是澳目前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西悉尼的崛起,被誉为“西部三热点心脏”之称的帕拉玛塔,成为了备受关

注的投资热点。帕市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帕拉玛塔市举办了一个 比赛,要建造一栋商业高楼, 突出节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对 此,urban office 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了 以“城市上升”为主题的这一 建筑。 该建筑共有66层,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是两个楼的结合体,楼的底部是融合在一起的,之后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分成两栋。以各自扭转的姿态向上延伸,在其中间以连廊相接,创造了大量的公共平台,姿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流动感,富有韵律又不失节奏。 卡洛恩佐的纽约办公室已 经设想把这里建成公共领域,从 帕拉马塔广场延伸到北部。因 此,创造大量供行人共享的公共 活动区域成为设计的一大要点, 在人流量如此集中地广场区域 地带,需要解决人车共行的交通 拥堵问题,尤其是对于底部空间 的处理及契合绿色城市生活的 主题需要十分到位。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摘要: 随着建筑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建筑的高度继续提升、组合结构建筑的增加、新型结构形式的应用、耗能减震技术的应用发展,高层结构布置常屈从于建筑平面布置和美感的要求,这引起了相关的结构问题。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抗震设计、侧向位移的控制、构造要求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抗震设计;侧向位移的控制;构造要求 中图分类号:TU97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项 高层建筑结构中,随着高度的增加,不但竖向荷载产生的效应很大,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侧向位移更是迅速增大。而且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因此水平荷载成了设计中的主要控制因素。(注:风荷载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结构处于弹性阶段;地震作用是惯性力,结构考虑进入塑性阶段以耗散能量。) 高层建筑结构中,建筑应具有充分的刚度。必须限制水平位移,防止由于重力荷载大在产生二阶P-△效应时使建筑突然倒塌,防止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出现裂缝)、防止电梯井变形过大影响使用、防止对使用者产生的不舒适感。(注:高层建筑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方面同等重视。) 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徐变和收缩的竖向积累变形很大,足以引起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同时在水平构件中引起明显的结构内力,尤其在结构的上部区域。 高层建筑结构中,结构的重力和水平荷载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基,应注重结构特性和土—结构相互作用力对基础变形的影响。

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在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抗震设计、侧向位移的控制、构造要求等方面加以注意。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步骤 1、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 2、构件的截面尺寸; 3、结构上荷载的确定; 4、结构内力分析和水平位移计算; 5、截面设计和结构的延性; 6、构造要求; 7、绘施工图。 三、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高层建筑从本质上可看做是一个竖向悬臂构件,所以应注重水平荷载的作用。在总体结构中常包含一个以上独立作用的竖向悬臂构件,如剪力墙或芯筒,每个独立构件都相关于自己的轴线抗弯,它们之间仅通过楼板的平面内刚度相互协调。另一方面,悬臂结构也可以包括大量柱和墙的组合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各柱和墙是通过梁连接形成独立粗大的悬臂杆,如果主要的竖向构件具有不同的自由变形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通过连接的板和梁相互影响,以致这些悬臂构件的侧向刚度和强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因此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设计中,还应考虑楼板对各竖向构件的抗侧力起到整体联系的作用。(注:楼板由于跨度过大易发生翘曲,故楼板构件设计时其跨度应受到限制。) 选择结构体系应对内力进行控制,发挥主要竖向构件在平面上位置的优势,使其在恒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压应力大于水平引起的拉应力,避免在竖向构件中出现纯拉力和拔起基础。在各种类型结构体系的平面布置时,各外构件必须受压。 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除了集中在抵抗地震对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惯性力,还应当要求结构有很好的延性和塑性。设计结合软件输入参数时,宜做到能量的平衡,减小地震能量的输入,增大结构耗能的能量。 在平面上设计应注意:为了避免转动弯矩,刚度中心和质心应尽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本科论文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学习中心:大连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2014 年春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 年 3 月 4 日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中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例如在建的上海中心大厦、大连中心.裕景等项目;本文对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介绍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设计研究和现阶段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我国高层建筑发展主要特点表现在建筑高度不断增加而且结构体型日趋复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用较多,同时由于我国高层建筑大多要考虑抗震、抗风、防火等问题,设计难度较大。高层建筑结构相关的规范标准及研究工作在高层建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我国高层建筑超高、复杂、混合的特点,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现状;抗风;抗震;防火;发展方向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绪言 (2) 2 发展现状 (4) 2.1 高层建筑的发展特点 (4) 2.1.1 高层建筑发展迅速,数量多,分布广 (4) 2.1.2 建筑高度不断增加,超高层建筑以混合结构、组合结构为主 (4) 2.1.3 结构体型日趋复杂 (5) 2.1.4 新型结构不断涌现 (5) 2.2 设计工作 (5) 2.2.1 抗震设计工作 (5) 2.2.2 防风设计工作 (6) 2.2.3 防火设计工作 (6) 2.3 计算分析工作 (6) 2.4 试验研究工作 (7) 2.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7) 3 发展战略 (9) 3.1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设计方法的研究 (9) 3.2 组合结构、混合结构的研究 (9) 3.3 对减振控制技术的研究 (10) 3.4 抗风及防火关键技术的研究 (10) 3.5 对超高层建筑灾害监测预警与集成应用技术的研究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