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年级班级:Xxxx班

学生姓名:XXXX

学号:XXXX

联系方式:XXXX 指导教师:XXXX

XXXXX土木工程学院

二○一六年六月

XXXX大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XXXX班学生姓名:XXXX

一、题目:XXXX东北部水系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二、起止日期 2016 年 6月 27日至 2016 年 7 月 01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综合运用岩土工程勘察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编制勘察工作技术方案。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感性认识,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工作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计中主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和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①本场地各持力层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指标等;

②本场地建筑物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初步估计基础尺寸和基础埋深;

③确定合适的勘探点深度、确定合适的勘探点间距和勘探孔性质(钻探、触探的比例);

④确定合适的取样数量、取样位置、取样深度;

⑤确定合适的原位测试数量、测试位置、测试深度、层位等;

⑥每一件土样室内试验项目、获得的主要指标及数量;

⑦场地地震效应的勘探内容、手段、相应的数量、位置、深度、层位等;

⑧不良地质作用的勘察手段、方法、工作量等;

⑨编制勘察的施工组织设计,计划投入的设备、人员及质量保证措施,制订勘察进度计划;

⑩预估勘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及勘察取得的主要成果。

成绩:批阅老师:

年月日

前言

根据现有的本科教育制度,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的时间均利用在日常理论学习之中。而课程设计是将理论知识与施工组织相结合的一种很好的办法,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水平的一种良好方法,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组课程设计题目为《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拟对学校东北部水系进行勘察纲要设计。在课程设计进行初期,我重新详细学习了《岩土工程勘察》、《基坑工程》等专业知识课本,并查阅并学习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相关规范。在课程设计中期,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现场调查进行勘察纲要设计。且在此过程中,我们组的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发挥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对我的后期的纲要编写提供巨大的帮助。在课程设计末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子排版整理,期间得到了XXXX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设计任务,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该课程设计进行过程中,在指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相互学习、设计计算、设计撰写,使我加深了对岩土工程勘察以及该行业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且重温学习了CAD等制图软件,使自身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次课程设计持续将近一周时间,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所涉及的计算之多、设计时间有限以及个人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书写过程中如有不妥和纰漏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勘查工作 (1)

1.2.1 执行标准 (2)

1.2.2 勘察目的及任务 (2)

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 (3)

2.2 地质构造 (3)

2.3 地层岩性 (3)

2.4 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

2.5 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5)

2.5.1 地下水类型、埋深及变幅 (5)

2.5.2 水质分析 (5)

2.6 场地土冻结深度 (5)

2.7 不良地质作用 (5)

2.8 活动断裂影响 (6)

2.9 场地地震效应 (6)

2.9.1 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 (6)

2.9.2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6)

2.9.3 液化判别 (6)

第三章勘察方案 (7)

3.1 勘察等级 (7)

3.2 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7)

3.2.1 钻孔布置原则 (7)

3.2.2 钻孔原则 (7)

3.3 勘查技术方法和手段 (8)

3.3.1工程地质调查 (8)

3.3.2 勘探点定位及孔口标高测量 (8)

3.3.3 钻探 (8)

3.3.4 取样 (8)

3.3.5 原位测试 (8)

3.3.6 孔内水位测量 (9)

3.4 工作量概算 (9)

第四章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9)

4.1 钻探要求 (9)

4.2 取样要求 (10)

4.3 原位测试要求 (10)

4.3.1 标准贯入试验 (10)

4.3.2 静力触探试验 (10)

4.3.3 剪切波速试验 (11)

4.4 室内试验要求 (11)

第五章施工组织及安全环保措施 (12)

5.1 施工组织管理 (12)

5.1.1 主要人员 (13)

5.1.2 主要施工设备 (13)

5.2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计划 (14)

5.3 安全保证及保护措施 (14)

5.3.1 安全保证措施 (14)

5.3.2 环境保护措施 (15)

5.3.3 质量控制措施 (15)

第六章预计提交的勘察成果资料 (15)

6.1 文字部分 (15)

6.2 附录部分 (16)

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附件:XXXXXX大学东北部水系勘探点布置平面图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概况

XXXXX大学拟建工程“东北部水系”,建设场地位于XXXX大学校内体育馆西

侧、春秋大道北侧以及竹园八号宿舍楼北侧,如图1-1为拟建场地所在处。该

东北部水系工程拟建总长度为700m,其中最宽处为100m,最窄处为15m,占地

m。目前开挖方式、岸边边坡支护形式及开挖深度待定。为查面积约为200002

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需对该场地的工程条件进行初步勘察、详细勘察等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图1.1 拟建工程场地位置图

1.2 勘查工作

1.2.1 执行标准

本勘察工作执行以下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0)《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2勘察目的及任务

1、目的

本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的目的是提出初步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设计、为勘察提供可行的方案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勘察工作计划及人员安排进行部署,并对场地基础形式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初步的建议。

2、任务

(1)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

(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及工程特性,评价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

(3)评价地震效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4)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性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7)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8)对拟建物基坑开挖、坑壁支护及基坑降水进行评价,并提供方案设计

所需的相关参数;

(9)对场地岩

土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并对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建议。

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焦作市高新区山阳路西侧、世纪大道北侧、迎宾大道东侧、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南侧,场地地势开阔平坦,自北向南稍有倾斜。场地地貌属于山前冲洪积平原下部。

2.2 地质构造

场地构造位位于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坳陷平原的交换部位,区域构造多为东北向的高角度正断层,无全新活动断层通过。

2.3 地层岩性

查找相关资料显示,场地地层除表层耕土外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地层,按地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特性将其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层,现分述如下:

第①层(Q4ml)素填土:黄褐色。可塑。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煤屑、碎砖屑等。个别地段夹①1层耕土或①2层杂填土。该层层底标高-2.60到-1.77米,层厚0.5-1.9米。

第①1层(Q4pd)耕土:黄褐色。硬塑。以粉质黏土为主,含少量碎砖屑、煤屑及植物根等。

第①2层(Q4ml)杂填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砖块等杂物。

第②层(Q4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至硬塑。含少量动物壳碎片及姜石。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场地该层分布较稳定。层底标高-3.73到-3.17米,层厚0.8-1.9米。

第③层(Q4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至软塑,局部流塑。含少量动物壳碎片及姜石。该层局部地段有③1层细砂或③2层中砂分布。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11.11到-8.83米,层厚6.3-7.6米。

第③1层(Q4al+pl)细砂:黄褐色。中密。饱和。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为主,浑圆状。大于0.075mm粒径含量87.1%-87.7%。

第③2层(Q4al+pl)中砂:黄褐色。中密,局部稍密。饱和。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为主,浑圆状。大于0.25mm粒径含量61.4%-68.7%。

第④层(Q4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或软塑,个别流塑。含少量动物壳碎片及姜石。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19.39到-18.62米,层厚8.0-9.7米。

第⑤层(Q4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含少量动物壳碎片及姜石。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分布稳定。层底标高-28.82到-27.91米,层厚8.8-9.5米。

第⑥层(Q3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至硬塑,个别坚硬或流塑。含少量动物壳碎片及姜石。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分布稳定。层底标高-39.82到-39.22米,层厚11.0-11.6米。

第⑦层(Q3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至可塑,个别坚硬。含少量动物壳碎片及姜石。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场地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50.98到-50.43米,层厚11.1-11.4米。

第⑧层(Q3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含少量动物壳碎片及姜石。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该层最大揭露厚度10.0米。

2.4 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为评价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各种测试结果按有关规范进行分层统计分析。室内土工实验结果首先剔除异常值,然后进行统计计算;对标准贯入试验野外实测击数首先剔除异常值,再进行杆长校正,然后进行统计计算,并提出建议值。

2.5 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2.5.1 地下水类型、埋深及变幅

查找有关资料,得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埋深2.0~2.4m,季

节性变化幅度1.0m左右,据调查近3-5年地下水最高水位埋深1.0m左右。含水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细砂夹层,以接受大气降水及径流补给为主,主要消耗于地表蒸发、人工抽水和径流排泄。

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对基础及施工有影响,建议采用轻型井点法降水。②、③层渗透系数经验值取2.5×10-5cm/s。

2.5.2 水质分析

根据本次勘察所取场地钻孔水样,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1.3条试验方法分析试验。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范附录G,据有关资料,本地区干燥指数K大于1.5,属于干旱区,本场地地层属含水量>20%的弱透水层,因此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Ⅰ类。

根据有关资料,可按照环境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干湿交替情况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较弱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6 场地土冻结深度

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深图》并查找有关资料可得焦作市的最大冻结深度为0.31m,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可不考虑冻土的影响。

2.7 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资料显示,拟建场地无暗滨、暗塘、洞穴、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2.8 活动断裂影响

根据资料显示,拟建场地附近不存在深大断裂构造,场区内无活动断层通过。

2.9 场地地震效应

2.9.1 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焦作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5g。

2.9.2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河南中原地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工学院新校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可知,场地覆盖层厚度为56m,判定本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4条,本场地的特征周期值为0.45s。

2.9.3 液化判别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进行判别。

表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第三章勘察方案

3.1 勘察等级

根据本工程规模和建筑特征,以及场地与地基的复杂程度,并根据业主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综合判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3.2 勘察工作量布置

3.2.1 钻孔布置

根据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9),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简单),详勘勘探点间距为30~50m。本次勘探点间距选为50m。初步勘察阶段应有1/4至1/3控制性钻孔。详细勘察阶段应有1/2控制性勘探孔,控制性钻孔位置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布置在拟建建筑物中心和主要的剖面线上,其深度应达到压缩层计算深度。布置勘探孔38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20个,一般性勘探孔18个,包括有取水孔勘探孔4个,波速测试勘探孔3个。

3.2.2 钻孔

勘探孔深度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次要工程),一般性勘探孔深度为6~10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为10~20m。因为工程位于低洼地,且需要大量挖方,根据《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筑边坡的勘探范围应包括不小于1.5倍土质边坡高度,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m,并应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地下不小于3m。所以,本次勘探的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定为10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为20m。

3.3 勘查技术方法和手段

3.3.1工程地质调查

收集本区气象、水文等资料,走访周边村民,了解场地地貌变迁情况以及沟、坑分布情况。

3.3.2 勘探点定位及孔口标高测量

勘探点测放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相关规定,起算数以业主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的坐标及高程为准。

3.3.3 钻探

采用SH30—2型冲击钻机,对上部土层进行取芯钻探,并在孔内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取原状土试样。采用XY-100型钻机回旋钻进,利用SM植物胶护壁,对布设的部分控制性个钻孔内卵石土进行全断面取芯观察,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并在部分孔内进行波速试验。

3.3.4 取样

对场地粉质粘土、粉土采取原状土试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采取地下水试样进行简分析,对卵石土采取扰动样进行室内颗粒分析。

3.3.5 原位测试

对上部细粒土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以评价土层的力学性能,并作为判定粉土和砂类土是否液化的手段;对卵石土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作为评价卵石土物理力学性能的依据。在高层每栋各作一个单孔波速试验,作为场地土类别、场地类别评价的依据。

3.3.6 孔内水位测量

在孔内进行地下水位量测,作为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的依据。

3.4 工作量概算

表3-1 概算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第四章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4.1 钻探要求

钻探是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勘探手段,采用XY-100/150型工程地质钻机,采用油压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全孔取芯进行地质描述。采用取土器采取预定深度处的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每回次进尺一般为2m。

4.2 取样要求

岩芯采取率要求在粘土地层不小于80%;砂类土地层不小于65%;碎石土不小于50%。坚硬完整岩层中不小于85%;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小于60%;在基坑开挖深度内应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取样、原位测试前保持孔底干净。取土间距一般为2m,取样重点为开挖深度及影响范围内的土层,取土样竖向间距为1~2m。对厚度较薄的土层适当加密取土,确保较薄土层有一定数量的土样;对厚度较厚的土层适当放大取样的间距。对粉性土及砂性土采用取土器内置土样筒锤击法取土,淤泥质土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土,土样取出后,蜡封储存,在一周内完成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工作。

4.3 原位测试要求

4.3.1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锤击速率小于30 击/min,每贯入30cm 为一测点。

锤重、落距及贯入器规格均符合行业标准《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13。

土层测试时,贯入器抵达天然土层先预打15cm 再进行正式贯入试验,用钢尺准确量定30cm 长度,每10cm 长度用粉笔标画,保持探杆垂直、锤击匀速,记录每10cm长度的锤击数并累计30cm 长度的锤击数。

4.3.2 静力触探试验

采用20T 车装静探仪,连续贯入,每10cm 记录一次应变值,自动记录采用20T 车装静力触探仪,单桥探头,探头在测试前进行了率定。

测试采用连续贯入,贯入速率1.2m/min 左右,每10cm 采集一次应变值,记录仪型号为LMC-D310。

4.3.3 剪切波速试验

波速测试技术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10.10 实施。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检层法,测试仪器采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工程动测仪RSM24FD 及声波检测仪RSM-SYS,波速探头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JBT-1 型。

波速测试时,要求测试钻孔垂直,孔壁光滑,激振板应紧贴地面,探测头贴壁良好,测绳深度标记准确,测试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测点的垂直间距采用1m,并自下而上测试。测定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压缩波速。

4.4 室内试验要求

本工程土工试验所需的土样,凡需进行强度试验,固结试验等力学性质试验的按Ⅰ级土样取土,作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液塑限等物理指标试验的按Ⅱ级样取土,Ⅲ级土样仅作土类定名、含水量分析,Ⅳ级土样仅作土类定名,不得进行其它项目试验。

本次勘察,我们将根据土质情况,尽量采用薄壁取土器,对易失水、扰动的砂性土采用现场土工试验、加强对取样、运输、贮存等环节的管理。

本工程土工试验除应进行常规物理力学性土工试验外,还应进行较多的特殊性土工试验。

1、常规物理性土工试验指标

提供各土层的含水量、密度、比重、天然孔隙比,界限含水量、颗粒分(包

成都理工大学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题目2:某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 学号:2010030102xx 姓名:xxx 专业:岩土工程 指导老师:xx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3.6

1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工程为“成功-红树林”工程,本着“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合理降低资源消耗”的原则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用于指导现场施工。 1.2编制依据 基础设计依据为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设计图 总平面布置图 桩基施工规范 图集《川03G316》 甲方提供的现场条件及要求 2工程概况 2.1概述 ***公司拟在金象寺新建“成功.红树林项目”。该工程主要由5栋公寓、1栋商业建筑及配套地下室组成。 拟建物性质一览表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勘察单位为成都市勘 察测绘研究院。 根据设计资料:拟建地下室±0.00相当于绝对高程496.7m,主 楼所在区域基坑底标高-10.75m,其他区域基坑底标高-9.65m。 根据对基坑分段自然地坪标高的分析,拟在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平整后标高为冠梁顶标高),因各段地面标高不同程度的比±0.00标 高低,基坑设计深度分别按9.5m、8.4m设计。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物场地位于本市金像寺村附近,交通便利。 拟建物场地为拆迁区,场地周边为农民低层住宅,场地地形较平坦,自然地坪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 493.83~496.79m,相对高差2.96m。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二级阶地。 2.2.2土层分布及特征 根据地勘资料: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 l)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 l+pl),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①杂填土:色杂;主要由砖瓦块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结构杂乱; 松散;湿;全场地分布。 ②素填土:灰色、灰黄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少量砖、瓦碎 屑等;稍密(可塑);湿;分布较连续。 人工填土层厚度0.8~4.1m。

岩土勘察报告(毕业设计)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勘察工作 2.1、勘察工作量 依据勘察规范和勘察合同的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沿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及中部共布设80个勘探孔,其中取土标贯孔20个,取土试样钻孔4个,标准贯入试验孔3个,鉴别钻孔20个,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33个。深孔共施工62个(由于拟建高层建筑物位置有变化, 现局部深孔处变为多层楼或地下停车场位置),孔深16.00—28.50米,总进尺1400.00米;浅孔共施工18个,孔深8.80—10.80米,总进尺180.30米;本次勘察完成岩土工程勘探总进尺1580.30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总进尺173.80米;取原状土试样11件,扰动土试样96件及岩石样16件,标准贯入试验31次,详见附表3-1/1《勘探点一览表》。地基土静载荷试验一组5个点;剪切波速测试点5个。 本次勘察勘探点的位置及高程由我公司现场实测。采用的黄海高程系统,其测量标志点引至场地东南侧庆丰街与科尔沁路交互处中心路面,其高程为272.20米(详见平面图位置图及勘探点布置图),钻孔标高测量点80个,地下水位测量点80个,地基土静载荷试验点承压板底面高程测量点5个。 2.2、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平面位置图;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1 J366-2004);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与勘察报告书

第五章岩土工程勘察方案与勘察报告书 (4学时) §5-1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是指如何取得充分的、可靠的技术资料和数据以满足勘察的目的与要求而确定的勘察技术方法与途径。它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勘察纲要,二是实现勘察纲要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有效地取得充分、可靠的成果。 (一)勘察纲要 勘察纲要就是根据勘察任务的要求,按规程、规范的技术准则,结合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工作大纲(工作计划)和技术指导书,也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指导文件。因此,勘察纲要的编制,是岩土工程勘察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一般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编写,主任工程师审查,总工程师审定。 勘察纲要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勘察场地的位置,勘察目的与要求,勘察场地的自然与地质条件概况,工作量的布置原则与工作量布置,预计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预防的措施,对资料的整理和报告书编写的要求,所需的主要机械设备、材料、人员与施工进度等。 上述内容是对总体要求来说的,尤其适用于大型工程,对一些中小型工程来说,可适当简化。 工作量的布置是勘察纲要编制的核心。它取决于编制者对工程要求与规程、规范要求的理解,也取决于编制者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工作量布置要依据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与场地情况进行,要具体定出孔数、孔位、孔深、孔距、测试及取样位置、深度;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比例尺、精度要求与技术要求等。并尽可能做到一孔多用,综合利用,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料。 在编写勘察纲要时,还应注意施工顺序的安排。因为实施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照图施工问题,施工顺序应紧密结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样也有利于对场地条件的认识与深化。 (二)勘察纲要的实施 勘察纲要的实施过程,是收集资料、认识场地条件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仔细、全面、认真地做好观察和记录;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已经过审查的勘察纲要,按照质量管理要求,抓好质量,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 外业施工时,随施工进度草绘示意剖面图等是保证勘察欲达目的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一方面要随资料积累而加深对场地的分析和认识,分析场地条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 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 日期:

目录 1 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 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2)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3)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4) 2.1区域地理位置 (4) 2.2区域气象条件 (4) 2.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 (4) 2.4场区岩石构成与特征 (5)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6) 2.5.1地下水条件 (6) 3 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 (7) 3.1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7) 3.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9) 4岩土工程特性分析与评价 (10) 4.1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评价 (10) 4.2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10) 4.2.1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0) 4.2.2 地震液化判别 (10) 4.2.3 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1) 4.3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 (11) 4.4基础持力层的选择及建筑性能评价 (11) 4.5土的胀缩性评价 (12) 4.6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2) 4.6.1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12) 4.6.2土的腐蚀性评价 (13) 5 基础选型论证及评价 (14)

5.1天然基础 (14) 5.1.1天然浅基础 (14) 5.2人工基础 (14) 5.2.1复合基础 (14) 5.3深基础 (16) 5.3.1桩型选择及沉桩条件分析 (16) 5.3.2桩基设计参数 (17) 6结论与建议 (18) 7参考文献 (19) 附录: 附录1--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附录2--钻孔(建筑)平面布置图 附录3--勘探点一览表 附录4--岩土工程勘察野外记录表汇总 附录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附录6--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附录7--土工试验成果表 附录8--固结试验成果图 附录9-1-剪切波测试结果 附录9-2-剪切波速曲线 附录9-3-剪切波速计算表 附录10--水质、土的腐蚀性 附录11--钻孔岩芯照片

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引言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在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有着 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岩土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岩土工程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模 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本文通过对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 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地质勘察、岩土试验和分析、工程地 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的基础,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分析,为工程 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岩土试验和分析是建立在地质勘察基础之上的,通过对岩土样 本的试验和分析,以及对工程地质灾害的评估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是岩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原因分析和预测,采 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教学难点 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际动手能力的 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岩土工程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需要与实际 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岩土工程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进行大量的现场实地勘察和样品试验,以提高自己的实际 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岩土工程课程设计的终极目标,学生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解决实际的岩土工程问题。 1.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岩土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应该采取多元化的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和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教学 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更好地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在课程 设计中,应该设置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包括实地勘察、样品试验、现场实习等。通过这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共1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设计课题: 指导教师:

引言 隧道监控测量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技术控制手段之一,其结果主要用于对隧道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帮助施工技术人员全面了解隧道施工实际围岩级别和变形特性,从而达到对隧道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的正确选择,隧道监控测量是保障隧道建设成功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市府广场公交换乘中心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由现商城负一层消防通道下穿市府广场停车场负二层原设计地道总长,其中明挖框架段,穿越城市主干道至地下停车场段为隧道工程,长42m。桩号1+~1+,长42m;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暗挖法施工。地下通道为圆形拱衬砌,挡墙式洞口,洞内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通道净宽6m,净高,其中开挖高度,开挖宽度。结构覆土厚度约为3m。隧道穿越地层为杂填土(Qm1)和淤泥质杂填土 (Q4a1),其中淤黏土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的粘性土,属于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性土。通道所处位置及断面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地下通道平面图

图2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受力状态的量测。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为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它贯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为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中第条作出下列规定: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监控量测计划,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这种要求进行布点和检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构反馈到施工过程中。结合本管段隧道的施工特点及设计要求,特制定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以指导隧道施工。 1 监控测量的目的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的不足,并把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在是够过程中,及时掌握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变位与受力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比如改变施工方法、选择相应辅助工法、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调整开挖步序、修正支护参数等,以避免出现施工事故。(3)、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判断浅埋暗挖法施工队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寻求预防的办法。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1前言 任务由来 河西下街滑坡的复活变形始于2002年8月雨季,诱发因素主要为特大暴雨,据统计表明,该月降水量超过历史年平均降水量。滑坡体中一股常年不断的泉水对坡体的浸 泡也是滑坡产生变形滑动的重要原因。此外,滑坡体原始坡度较大,约35~46°左右,二得公路建设过程中,滑坡前缘边坡开挖形成了高约3~8m的临空面,修建有挡墙。在雨水、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该滑坡发生滑动变形并致使50m长的挡土墙发生开裂变形,其中约7m钢筋混凝 土挡墙发生倾倒破坏。二得公路是得荣县连接云南的唯一通道,滑坡体自2002年8月 复活以来,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现象,前缘发生坍塌,曾多次阻断公路。目前,滑坡前缘坍塌的土体和倾倒的混凝土挡墙 占据了二得公路的大半部分,现可通行的公

路仅4m单车放行道,严重阻碍了城区交通。滑坡体上分布有数条裂缝,已将前缘的挡土墙推倒,如不及时进行治理必将对二得公路的正常运营产生不良影响,阻断交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给生产和人民生活等带来诸多不便。 主要目的、任务主要目的 由于该滑坡、不稳定斜坡迹象明显,危害严重,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工程已经迫在眉睫。前缘发生坍塌而多次阻断公路,严重阻碍了城区交通。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治理工程的推荐方案,对症下药,提出针对各类地质灾害点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对滑坡治理工程分项结构进行计算、并绘制结构设计详图和编写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主要任务 ①确定滑坡特征,防治范围、目标及标准; ②防治工作的结构设计; ③防治实施效果预测;

岩土工程勘察

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 建设过程中浮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密切结合的学科。 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 工程的安全等级是根据由于工程岩土体或者结构失稳破坏、导致 建筑物破坏,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及修复可能性等后果严重性来划分的。 由建造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和 地形地貌条件四个条件衡量的,也划分为三个等级. 进行现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者各建造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与其他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指岩性、岩相、层位和厚度都较稳定,且颜色、成份和结构等具特征标志, 地面出露又较好的岩土层 比。 :指在取出的岩心中只选取长度大于 10cm 的柱状岩心长度与 本回次进尺长度的百分比 例尺编制成柱状图,并作简明的描述。 对其数据 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一种勘探方法。 方法。 普通指在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在不扰动或者基本不扰动土层的情 况下对土层进行测试,以获得所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划分土层的一种土工勘测技术。 以测定 探头阻力等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 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来判定土的性质,并对土进行粗略的力学分层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是用插入软黏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在土层中 形成圆柱形破坏面,测出土的反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 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种常用的原位测试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利用钻 孔作的原位横向载荷试验。 是在现场制备试件摹拟工程作用对岩体施加外荷载,进而求取岩 体力学参数的试验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钻孔膨胀计或者压力计对孔壁施加径向水压力,测记各级压力 下钻孔径向变形(U)。按弹性力学中厚壁筒理论可以求得岩体的变形模量。 是利用橡胶栓塞封堵一段钻孔,然后通过水泵将高压水压入其中, 使孔壁岩体产生拉破裂。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是指为工程建设或环保治理等目的获取岩土工程资料的详细计划,是岩土工程实施的基础,也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必须完整、准确、可操作性强,才能确保岩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本文将从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编制流程、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编制流程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编制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期调查阶段:包括查阅有关资料、实地查勘、了解地 质情况等工作,目的是为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2.编制勘察方案阶段: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对岩土工程 勘察方案进行编制,内容包括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勘察目的、勘察程序、勘察技术要求等。 3.方案审核阶段:对编制好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案进行内审 和外审,确保勘察方案的科学严谨,具有可操作性。 4.方案审批阶段:对审核通过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案进行审批,确定勘察计划和进度。 5.实施阶段: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确定的计划和进度进 行实地勘察,收集数据。

6.成果报告编制阶段:对实施阶段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形成成果报告。 二、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范围:包括勘察区域、勘察深度、勘察面积等内容,是岩土工程勘察的范围和界限。 2.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勘察、实验室试验、地质勘察、地 球物理勘察、地质雷达等方法,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水文、岩土力学等方面资料。 3.勘察目的:明确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以确保采集到的数 据符合工程建设或环保治理等项目的需求,并为后续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工作提供准确数据。 4.勘察程序:制定依次进行的勘察项目和实施计划。 5.勘察技术要求:明确勘察工作的质量要求,如现场勘察 要求具备一定的地质知识和专业技术等。 三、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注意事项 1.勘察范围要科学合理,勘察深度和勘察面积要根据工程 设计的要求确定。 2.勘察方法要选择合理,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情况、建设 工程的性质和规模、勘察项目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灵活使用现地勘察、实验室试验、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察等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目录 一、实习内容及要求 (3) 二、岩质边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 2.1、顺向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4~6 2.2、逆向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 (6) 2.3、组合结构面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7~8 三、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及稳定性计算 3.1、钻孔柱状图……………………………………...................9~12 3.2、边坡剖面图及条分划分……………………….................13~14 3.3、边坡稳定性计算 (15) 四、课程设计总结 (16)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二个部分: (1)岩质边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 ①考虑三个不同类型的边坡:顺向坡、逆向坡和含不稳定块体; ②列表构建边坡坡面产状、岩层层面产状和2-4组裂隙产状; ③分别作出赤平面投影图; ④据赤平面投影图,分析边坡可能的失稳模式和稳定性状况(2)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及稳定性计算 假定边坡岩土体分层从表至深分别为:崩坡积层(Q4de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砂岩(J2s-s s)和泥岩(J2s-s m)互层地层。假定滑坡可能的滑动面(带)为基覆岩面(崩坡积层与下伏基岩的交界面)。 ①编制3-4个钻孔柱状图,结构参考给出的例图。 ②根据编制的柱状图绘出剖面图,参考给图的例图。 ③根据绘出的剖面图,进行稳定性计算条分划分 ④稳定性计算考虑两种工况:自然状态(岩土自重),自重+暴雨,附稳定性计算表格,剖面图中给出自然和暴雨工况下的地下水水位线。岩土参数自行给定。 说明:图件可以缩小附至A4版面,但高程、横坐标及文字清晰。附

岩土工程勘察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内容 一、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岩土工程技术数据的调查和研究。它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有关地质、水文、地形及其他地质因素的数据,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其具体目的包括: 1. 确定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岩土层分布等; 2. 了解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和排水情况,为工程的防水设计提供依据; 3. 探索地下空洞、溶洞、断层等地质灾害可能性,为工程的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4. 分析地下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密实度、强度、变形特性等,为工程的承载力和变形控制设计提供依据。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涉及面广、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 地质地貌调查:对工程区 域的地形、地貌、剖面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 地质构造调查:对工程区域的构造 变形、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进行调查; - 岩石风化调查:对工程区域的岩石风 化程度、岩石风化层的分布等进行调查; - 岩土层分布调查:对工程区域的岩土 层分布、厚度、性质等进行调查。 2. 地下水勘察 地下水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 - 地下水位测定:通 过钻孔、水井等方式测定地下水位的高程和变化规律; - 地下水渗流调查:通过 水井水位、泉眼流量等方式测定地下水渗流速度和方向; - 地下水化学性质调查:通过水样采集和化学分析,了解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含量及水质状况。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讲课教案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 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单位: 专业: 指导老师: 课设地点: 姓名: 学号: 日期:

目录 I、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二)钻孔资料 (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 (四)本次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五)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六)本次勘察的工作方法及完成情况 二、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二)气象条件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 (四)人类工程活动 (五)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 (六)岩溶及地下水 (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三、地基沉降计算 四、基坑涌水量预测 五、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 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防震设防

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 (一)地基持力层 (二)基础形式建议 (三)基础尺寸设计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八、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九、结论及建议 Ⅱ、勘察报告图件部分 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 1张 钻孔柱状图 1:100 1张(2个钻孔)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受贵州大学委托,对其拟建的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的第五教学楼进行岩土工程初勘、详勘工作。 拟建物为一幢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为 56.0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最大轴力11000KN/柱,裙房最大轴力2000KN/柱。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m,±0.00标高1092.00m。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二)钻孔资料 在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拟建的第五教学楼,初勘施工2个钻孔,孔距12m。钻孔记录如下: ZK1钻孔:高程1091m,0~1.4m杂填土,1.4~4.2m红粘土,4.2~5.3m强风化白云岩,5.3~10.8m中风化白云岩,10.8~12.4m软塑红粘土,12.4~20.0m中风化白云岩。 ZK2钻孔:高程1092.0m,0~1.8m杂填土,2.0~4.8m红粘土,4.8~6.1m强风化白云岩,6.1~10.3m中风化白云岩,10.3~11.9m软塑红粘土,11.9~16.2m中风化白云岩,16.2~17.8m软塑红粘土,17.8~30.2m中风化白云岩。 (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 根据场地基本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特征,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建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一、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地质和岩土性质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本文将从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岩土工程勘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数据和技术指导。具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质环境:通过对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地质要素的调查,了解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 2.确定地基条件:通过对地表和地下土壤的采样、测试和分析,确定地基的性质、强度、稳定性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评估地质灾害风险: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评估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4.指导工程设计: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 5.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和岩土性质的认识,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两个方面。 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地震勘查、地质勘查、地下水勘查等,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的直接观测和测量,获取地质和岩土性质的基本信息。 2.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补充和深入研究,它通过对采样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和分析,获取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性质、化学性质等参数。常用的室内试验方法包括岩石力学试验、土壤力学试验、水文试验、化学试验等。 四、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震勘查、地下水勘查、岩土钻探、岩土采样、室内试验等。 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地质要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 2.地震勘查:地震勘查是为了评估工程建设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它通过对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地震地貌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地震设计参数和安全标准。 3.地下水勘查:地下水勘查是为了了解工程建设地区的地下水情况,它通过对地下水位、地下水文化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处理措施。 4.岩土钻探:岩土钻探是为了获取地下的岩土样品和岩土信息,它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The Survey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课程编码:081427004 总学时:1周学分:2.5 适用对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材料力学》、《工程物探》和《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 大纲住撰人: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是学完《工程地质勘察》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本课程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研究,熟悉基本原理和各种勘察技术方法 和手段,了解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方法,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类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是对《工程地质勘察》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总结。在进行课程设计前,要求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规范比较了解,同时熟悉《岩土工程勘察》的知识。 (一)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1.《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题目应根据本课程相关内容并依据课程设计大纲拟定,选题必须符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难度、份量要适当,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题目须经教研室、院系审定。 2.理论联系实际,优先选择与生产、科研等密切相关,具有实用价值的题目。 3.指导教师必须对所指导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行预设计,并于设计开始前一周准备好设计的相关资料及其他准备工作,同时将课程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院系审核。 4.课程设计开始后,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下达任务书,提出设计的具体要求,分析并指导学生确定设计方案。 5.学生要根据所接受的任务书,实事求是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找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拷贝)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课程设计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6.每人交绘制总图例、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

最新《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施工》课 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5) 1.1编制说明 (5) 1.2编制依据 (5) 第二章工程概况 (6) 2.1工程位置和环境 (6) 2.1.1自然地理情况 (6) 2.1.2地层岩性 (6) 2.1.3区域地质情况 (6) 2.1.4场地水文地质情况 (6) 2.1.5场地地震效应 (7) 2.2设计概况 (7) 2.2.1工程内容 (7) 2.2.2.总体情况 (7) 2.2.3特殊设计要求 (10) 2.3工程特点 (10) 2.4主要工程量及主要材料用量 (10) 第三章施工组织保证体系 (11) 3.1任务分工 (11) 3.2组织管理体系 (12) 3.3项目管理目标 (13) 3.3.1 质量目标 (13) 3.3.2工期目标 (13) 3.3.3安全目标 (13) 3.3.4文明施工目标 (13) 3.4项目组织机构 (14) 第四章施工方案 (15) 4.1施工流向 (15)

4.2施工顺序 (15) 4.3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15) 4.4施工方法 (16) 4.4.1施工工序 (16) 4.4.2施工机具选择 (18) 4.4.3劳动力配备 (18) 4.4.4施工用水用电来源 (19) 4.4.5冬雨季施工措施 (19) 第五章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20) 5.1进度安排 (20) 5.1.1工期目标 (20) 5.1.2进度计划 (20) 5.2保证措施 (21)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23)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24)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25) 第九章总平面布置 (26)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程少北

滑坡工程治理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原始条件 长城煤矿隶属于邯郸矿业集团,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薇县白草乡、太行山西麓东临小五台山。因扩大再生产,在劈山建设新矿的过程中,使山体形成了多个陡坡,给矿井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安全隐患。其中,35KVA变电站边坡于2005年出现局部滑移现象,与2006年10月采取坡体上、中部抗滑桩、冠梁以及压脚梁和坡面喷混凝土等护坡措施后,自2007年7月又出现较大规模的破坏和滑坡。 1.2滑坡特征 1.2.1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长城煤矿滑坡的平面及剖面特征分别见图1和图2. 该段边坡处于区域低地下水区域,可能受到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同时因地处山谷地段,降水时坡顶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又处于斜坡地形,降雨和坡顶上方自然坡面水流易顺着坡面和上部裂隙面向坡体内流动渗透,然后沿着破碎带流入到主滑动面并沿着主滑动面流动,并且在滑动体的前缘有水渗出。经过现场勘测和边坡工程地质综合分析,该边坡已整体失稳,内部滑动面已贯穿,滑动体破碎,在大量雨水渗透作用下有加速滑坡的可能。 1.2.2滑坡体的特征 长城煤矿滑坡体平面形状呈“舌”形,滑坡体后缘至上部抗滑桩处呈弧形拉张状态。滑体主要由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组成,滑面形状近似平面。从现场的地质勘查来看,边坡覆盖层为第四纪碎石粘土,边坡的基岩为粉质粘土。 该边坡坡宽为120m、坡高23.8m、坡长51m。坡体中部的滑坡床深度约7~10m、 m,体重4.9万吨,属中型滑坡,按滑动滑面平均深度约4m,滑坡体的体积约244803 面的形状和移动类型分类可归入地表堆积物的斜体移动。

1.3原加固方案及边坡现状描述 原加固方案:坡面喷浆,坡脚设6m 长抗滑桩。见图3。 边坡现状描述:坡面出现错动裂痕,坡面突出,坡顶下沉约2m 。见照片图4、5、6。 图3 长城煤矿35KVA 变电所边坡图 图4 长城煤矿35KVA 变电所边坡破坏情况 井 架 变电所 路面 30m 6m 40m 现坡线 原坡线 桩(6m )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编制依据 1.1.现行国家或地方规X、标准、图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 94-2008) 《钢结构设计规X》(GB50007-20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X》(GB50497-2009) 《XX市深基坑与建筑边坡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4-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DBJ13-07-2006) 《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X》(DBJ13-84-2006) 《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X》(DBJ13-07-2006) 1.2.XX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提供的《XX升龙中心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拟建XX升龙中心由XX升龙房地产开发XX投资,位于XX市台江区鳌峰路南侧,东南妇幼医院对面,交通便利。场地南侧距闽江河道、江滨中大道约350米,西侧距XX东南区水厂约50米,北侧为市政主干道,其余三侧均为规划道

路,目前为空地,但红线外不得占用。经拆迁整平,较为空旷,地表多为建筑垃圾,高差约0.50-1.00m。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1912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027.67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8673.2平方米,拟建物由一幢46层的办公主楼,一幢2层附属楼(商业)组成,设二层大底盘式地下室(地下车库)。支护结构采用φ850水泥土搅拌桩排桩加H型钢。拟建物的工程特征见表1: 拟建物工程特征一览表表1 注:“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 “①”为平均沉降量,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地基工程、地下水工程、岩土边坡工程等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的实体教室教学和在线学习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质量。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对该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揭示其在岩土工程领域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其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的应用价值;2. 分析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求,探讨如何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3. 探讨混合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有效结合两者优势,提高课程教学效果;4. 通过对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为今后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通过上述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为岩土工程领域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涉及到地质勘察、岩土勘察、地基处理等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岩土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针对《岩土工程勘察》这门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持,为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同时,通过对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也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2. 正文 2.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和实体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