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从式带电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主从式带电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主从式带电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 1、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2、示教功能:离线编程,在线示教,间接示教。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3、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 4、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5、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6、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7、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 8、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自诊断。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 位、64 位等如奔腾系列CPU 以及其他类型CPU 。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拥有自己独立的 CPU 以及存储单元,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 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 10 、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11 、网络接口 1) Ethernet 接口:可通过以太网实现数台或单台机器人的直接PC 通信,数据传输速率高达 10Mbit/s ,可直接在PC 上用windows 库函数进行应用程序编程之后,支持TCP/IP 通信协议,通过Ethernet 接口将数据及程序装入各个机器人控制器中。

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分类及要求

机器人控制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应具有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项。其中有些项目的控制是非常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 (1)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与其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要使工业机器人的臂、腕及末端执行器等部位在空间具有准确无误的位姿,就必须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描述它们,并且随着基准坐标系的不同而要做适当的坐标变换,同时要经常求解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 (2)描述工业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及环境而改变。又因为工业机器人往往具有多个自由度,所以引起其运动变化的变量不止个,而且各个变量之间般都存在耦合问题。这就使得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不仅是一个非线性系统,而且是一个多变量系统。 (3)对工业机器人的任一位姿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达到,因而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还必须解决优化的问题。 二、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一般要求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 ?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示教功能:离线编程,在线示教,间接示教。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

基于 PLC 的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 PLC 的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4-02T11:55:00.723Z 来源:《红地产》2017年7月作者:侯跃云 [导读] PLC 是专为工作环境条件较恶劣的工业应用而设计的,其可以控制各种自动化应用。 1 PLC 技术概述 1.1 PLC 技术的结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实质是一种专门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计算机,它的主要结构基本与微型计算机基本相同,PLC 技术的结构为:电源,PLC 的电源对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没有可靠、良好的电源为其供电,PLC 是无法工作的,因此制造商是非常重视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电源的设计制作;中央处理单元 (CPU),中央处理单元 (CPU) 是 PLC 的控制中心,主要是以扫描的方式收发现场各输入设备的状态和数据,然后分别存入 I/O 映象区,再读取程序进而控制相应设备;存储器,主要分 为存放系统软件的系统程序存储器和存放应用软件的用户程序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输入接口电路用于连接 PLC 与现场控制的接口界面,输出接口电路集成了选通电路、数据寄存器和中断请求电路;功能模块,如计数、定位等;通信模块。 1.2 PLC 技术优势 PLC 技术在维护机械运转和数字化运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结合传统继电技术,确保互联网和自动化结构符合常规性技术标准。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优势,能在推动工业进程的基础上,维护工业生产的精简效果。PLC 作为现代化工业中较为重要的项目结构和管理器件,整体管控结构的实效性价值十分关键,能在优化整体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项目效率的同时,确保相关技术结构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 首先,PLC 技术操作性较高,多数 PLC 技术能有效支持相应的程序进行语言的互译管理,确保用户能有效掌握相关语言结构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应用效率。并且,结合自动翻译功能的 PLC 技术也能为用户后续操作提供较为有效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于互译优势,在实现 PLC 技术编程的同时,也能减少外部处理的难度,集中简化了系统的整体结构问题,优化改善工作效率。提升了 PLC 技术实用价值的过程中,借助统一国际标准通信协议,能为差异化厂家进行 PLC 技术互换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实践水平和处理效果的维护程度。在整合调试操作水平的同时,也为提升 PLC 产品通信开放度提供了保障。 其次,PLC 技术设备体积小且能耗较少,在 PLC 技术装置结构中,由于集成电子线路的应用价值和整体处理水平,能在安装管理工作发挥实际水平的同时,确保相关处理结构和应用体系最优化,尺寸在 10 厘米以下时,PLC 技术设备中重量会在 150g 以下,确保消耗功率的维护程度贴合实际。 最后,PLC 技术抗干扰能力较强,在实际管理机制和整合措施统筹升级的基础好上,要对相关工艺流程的运行结构予以分析。因此,结合 PLC 技术的界面管理水平对现场总线体系和 PLC 技术界面处理进行统筹整合,维护通信保障体系的实效性,也为后续工作中电磁、电路以及可靠性处理工作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2 基于 PLC 的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 2.1 总体结构及流程设计系统的控制要求是实现方形和圆形玻璃的定尺寸打磨,即要求驱动流水线横向运动的电动机 M1 在达到设置尺寸后停止运动,光电编码器与横向运动电动机 M1 同轴连接,电动机的水平驱动位移与光电编码器的脉冲数输出成比例关系,光电编码器的输出与 S7-200CPU 的高速计数器输入相连接,利用高速计数器实时计算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数,通过计算即可测量出横向运动的长度。组态实现长度宽度尺寸的设置和显示功能,人机界面将设置的相关参数传递给 S7-200CPU 的寄存器,执行用户程序计算当前横向移动距离和设置值的关系,打磨机构根据限制尺寸实现打磨,待打磨完成后,电动机 M3 驱动打磨机构实现纵向位移,光电编码器测量纵向位移的尺寸,当设置尺寸和测量尺寸相等时,垂直电动机 M2 驱动打磨机构垂直位移,行程开关限制垂直电动机行程位置,打磨机构垂直运动达到设置行程后,完成一次完整的控制任务,控制系统再次驱动电机进行流水线横向运动。实现以上控制任务,控制系统应包括三大部分:主电路、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因此可以设计出控制系统的结构流程图。系统结构流程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系统结构流程图 2.2 电源电路设计在最机器人进行电气系统设计时,在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外观及维修的方便性等。电源电路是指全机器人的动力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电路、电源电路、PLC 电源的开关电路以及动力电源转换回路。控制系统主电源由空气开关控制,PLC 电源通断由启动按钮和继电器控制。电源锁旋钮与启动按钮串联,当电源锁旋钮和启动按钮闭合,继电器的线圈得电,常开触点闭合,与启动按钮构成起一保一停控制回路,PLC 得电后开始循环扫描。 2.3 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针对相应的控制要求,设计的 PLC 控制系统,通过组态人机界面完成对玻璃长、宽等参数的设置,利用 S7-200 系列 PLC 对台车电机、升降电机、进刀电机的运动控制。为实现系统控制要求,完成控制任务,系统需要加入定时安全报警程序,即每一个动作启动时同时启动定时器,根据每个动作完成的时间设置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定时时间到而未完成相应动作,停止后续动作,触发报警动作。 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完成玻璃定长定宽的打磨,主程序是控制电动机的设置长度和设置宽度的定尺寸打磨运动,主要完成下降、定宽、横向进给、定长打磨和上升运动。在常用的梯形图设计方法中有经验设计法和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在此次主程序设计中采用顺序功

机器人控制器研发现状

机器人控制器研发现状 1、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控制器是机器人系统的核心,国外有关公司对我国实行严密封锁。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高,而价格则越来越便宜,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1-2美金的32位微处理器。高性价比的微处理器为机器人控制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机器人控制器成为可能。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计算与存储能力,目前机器人控制器多采用计算能力较强的ARM系列、DSP系列、POWER PC系列、Intel系列等芯片组成。此外,由于已有的通用芯片在功能和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某些机器人系统在价格、性能、集成度和接口等方面的要求,这就产生了机器人系统对SoC(System on Chip)技术的需求,将特定的处理器与所需要的接口集成在一起,可简化系统外围电路的设计,缩小系统尺寸,并降低成本。例如,Actel公司将NEOS或ARM7的处理器内核集成在其FPGA产品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SoC系统。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器方面,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 并有成熟的产品, 如美国DELTA TAU公司、日本朋立株式会社等。其运动控制器以DSP 技术为核心, 采用基于PC 的开放式结构。 2、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在控制器体系结构方面,其研究重点是功能划分和功能之间信息交换的规范。在开放式控制器体系结构研究方面, 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基于硬件层次划分的结构,该类型结构比较简单,在日本, 体系结构以硬件为基础来划分,如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将其生产的PA210可携带式通用智能臂式机器人的结构划分为五层结构;另一种是基于功能划分的结构, 它将软硬件一同考虑,其是机器人控制器体系结构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3、控制软件开发环境 在机器人软件开发环境方面,一般工业机器人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开发环境和独立的机器人编程语言,如日本Motoman公司、德国KUKA公司、美国的Adept公司、瑞典的ABB公司等。很多大学在机器人开发环境(Robo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开放源码,可在部分机器人硬件结构下进行集成和控制操作,目前已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许多相关实验。国内外现有的机器人系统开发环境有TeamBots,v.2.0e、ARIA,V.2.4.1、Player/Stage,v.1.6.5.1.6.2、Pyro.v.4.6.0、CARMEN.v.1.1.1、MissionLab.v.6.0、ADE.V.1.0beta、Miro.v.CVS-March 17.2006、MARIE.V.0.4.0、Flow Designer.v.0.9.0、RobotFlow.v.0.2.6等等。从机器人产业发展来看,对机器人软件开发环境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来自机器人最终用户,他们不仅使用机器人,而且希望能够通过编程的方式赋予机

机器人控制技术论文

摘要 为使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和动作所执行的各种控制手段。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包括范围十分广泛,从机器人智能、任务描述到运动控制和伺服控制等技术。既包括实现控制所需的各种硬件系统,又包括各种软件系统。最早的机器人采用顺序控制方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机器人采用计算机系统来综合实现机电装置的功能,并采用示教再现的控制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机器人控制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离线编程、任务级语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行为控制等新技术。多种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智能机器人的实现。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都是基于反馈的概念。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这个误差纠正调节控制系统的响应。这个理论和应用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5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它由于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Ti 和T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全部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但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机器人,机器人控制,PID,自动控制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 1 - 1.1机器人控制系统 (1) 1.2机器人控制的关键技术 (1) 第2章机器人PID控制...................................... - 2 - 2.1PID控制器的组成 (2) 2.2PID控制器的研究现状 (2) 2.3PID控制器的不足 (3) 第3章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 - 4 - 3.1PID控制的原理 (4) 3.2PID控制的特点 (5) 第4章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 5 -后记...................................................... - 6 -

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

第21卷第1期1999年1月 机器人 ROBOT V ol.21,No.1  J a n.,1999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⒇ 范 永 谭 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 100080) 摘 要 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方向和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机器人控制器,开放式结构,模块化 1 引言 从世界上第一台遥控机械手的诞生至今已有50年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伴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历了3代[1]: (1)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2)基于传感器控制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机器人;(3)智能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长足进步,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为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有腿的步行机器人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有较大差别,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也不一样.本文仅讨论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问题. 2 机器人控制器类型 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作业任务的装置,它是机器人的心脏,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 从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处理方式来看,可分为串行、并行两种结构类型. 2.1 串行处理结构 所谓的串行处理结构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是由串行机来处理.对于这种类型的控制器,从计算机结构、控制方式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2]. (1)单CPU结构、集中控制方式 用一台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在早期的机器人中,如Hero-I,Robo t-I等,就采用这种结构,但控制过程中需要许多计算(如坐标变换),因此这种控制结构速度较慢. (2)二级CPU结构、主从式控制方式 一级CPU为主机,担当系统管理、机器人语言编译和人机接口功能,同时也利用它的运算能力完成坐标变换、轨迹插补,并定时地把运算结果作为关节运动的增量送到公用内存,供二级CPU读取;二级CPU完成全部关节位置数字控制.这类系统的两个C PU总线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仅通过公用内存交换数据,是一个松耦合的关系.对采用更多的CPU进一步分散 ⒇1998-09-03收稿 DOI:10.13973/https://www.360docs.net/doc/662456474.html, k i.rob ot.1999.01.014

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

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 “机器人、无处不在的屏幕、语音交互,这些都将改变我们看待‘电脑’的方式。一旦看、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你就可以以新的方式进行交互。”----比尔?盖茨在某电视节目中,预测未来科技领域的下一件大事时表示: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改变世界!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延伸,除了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塑料橡胶、3C、医药等行业,机器人在风能、太阳能、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物流甚至废品处理等行业都可以大有作为。 当然,即将“改变世界”的机器人不仅仅具有代替人工的价值,在很多人类无法实现的领域也将出现机器人的身影。譬如,派送采矿机器人到月球和小行星上采挖稀土矿,将有望成为现实。 而更令比尔?盖茨寄予厚望的是机器人将像“电脑”一样改变人类的生活。 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人员推出一种新型仿人型家务机器人。它集安全性、可靠性和灵巧性于一身,还具有仿人脸的外观。在工作时,它将一名男子抱下床,与他聊天并为他准备早餐。由于拥有和成年女性大小相当的灵巧双臂、双手,这种机器人能够用夹子将面包从面包机中取出,而丝毫不弄碎它。 英国阿伯丁大学启动了一项新的研究计划,在3年内研发出允许机器人与人类进行交谈,甚至讨论具体决定的系统……。 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机器人市场中,目前80%的市场份额仍由跨国公司占有,其中瑞典ABB、日本发那科FANUC、日本安川yaskawa和德国库卡KUKA四大企业则是市场第一梯队的“四大金刚”。其它有瑞士史陶比尔Staubli、德国克鲁斯CLOOS、德国百格拉、德国徕斯、德国斯图加特航空航天自动化集团(STUAA)、意太利瀚博士hanbs、意大利柯马COMAU、英国Auto Tech Robotics等。 目前国内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主要有:中科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哈工大海 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 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预计将达35000台,占全球比重16.9%,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 一、机器人的系统构成 由3大部分6个子系统组成。 3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 6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

-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doc

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一、机械手设计任务书 (1) 1机械手结构、动作与控制要求 (1) 2设计任务 (1) 二、电器控制部分 (2) 1.电器元件目录表 (2) 2.机械手主电路接线图 (3) 3.继电器控制电路 (4) 4.接线图 (4) 5.电器板元件布置图 (5) 6.控制面板 (5) 三、PLC控制部分 (6) 1.PLC的选型 (6) 2.PLC I/O图 (6) 3.状态转移图 (7) 4.梯形图 (7) 5.指令表 (10) 四、参考文献 (14) 一、机械手设计任务书 1机械手结构、动作与控制要求

机械手在专用机床及自动生产线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搬动或装卸零件的重复动作,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本设计中的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各动作由液压驱动,并由电磁阀控制。动作顺序及各动作时间的间隔采用按时间原则控制的电气控制系统,动作时间需要可调。 以镗孔专用机床加工零件的上料、下料为例,机械手的动作顺序是:由原始位置将以加工好的工件卸下,放回料架,等待料架转过一定角度后,再将未加工零件拿起,送到加工位置,等待镗孔加工结束,再将加工完毕工件放回料架,如此重复循环。 设计要求 1.1加工中上料和下料各动作采用自动循环。 1.2各动作之间应有一定的延时(由时间继电器调定) 1.3机械手各部分应单独动作,以便调整及维修。 1.4液压泵电动机(Y100L2-4.3KW)及各电磁阀运行状态应有指 示。 1.5应有必要的电气保护与联锁环节。 2设计任务: 2.1绘制电气控制原理线路图,选用电器元件,制订元件目录表。 2.2设计并绘制以下工艺图样中的一种: 电器板元件布置图与底板加工零件图;电器板接线图;控制面 板元件布置图、接线图及面板加工图;电气箱及系统总接线图。 2.3编制设计,使用说明书,设计小结,列出设计参数资料目录。

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究

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制 摘要:为了适应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要求,研制了一台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现场作业环境要求的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包括主从操作机械臂、机器人专用升降系统、绝缘工具系统、绝缘防护系统四部分。在10 kV配电线路上进行了试验,机械臂操作灵活,绝缘防护方法设计合理,防护性能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关键词: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主从式机械臂;带电作业工具;高空作业车 一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系统组成 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按功能分为四个模块。 (1)主从操作机械臂 完成作业任务,将高压电场与作业人员隔离。主从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好、持重大、自重小、性能稳定可靠。 (2)机器人专用升降系统 采用目前通用绝缘斗臂车改造,活动空间、绝缘等级参照国标与企业标准。将机械臂运送至线路作业位置。 (3)工具系统 包括剥皮器、扳手、断线钳、破螺母工具等专用工具,以及接引金具、遮蔽工具等。 (4)绝缘防护系统 保证操作人员与高压电场完全隔离。同时应保证机器人对地绝缘、防止相间短路。 二主从式操作机械臂设计 每个绝缘机械臂均包括液压机械臂本体、机械臂供油装置、液压伺服驱动器、液压伺服驱动器电源、光纤、主手控制器、主手、主手控制单元、逆变器、电源。机械臂是一个基于微控制器的电液设备。机械臂本体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制造。机械臂的主手便于左手或右手操作。机械臂本体可以分为上臂和前臂两个基本部

分。上臂部分提供腰部回转、大臂俯仰和小臂俯仰的运动。前臂部分提供腕部俯仰、腕部摇摆和腕部旋转的运动。机械臂关节的运动通过7个液压执行器来执行。每个执行器通过一个液压伺服阀来控制。为了减少输油管线和机械臂的复杂度,所有液压伺服阀被集成到机械臂的内部。除了液压伺服阀,还增加了减压阀和电磁阀。电磁阀用来开关液压源。由于增加了减压阀,要求外部油液压力不能超过3 000 psi(1 psi=6.895 kPa)。标准主手是一个结构紧凑、带自平衡模块的设备。主手和从手采用相同的结构。主手每个关节都安装一个电位器,用来提供主手的位置信息。 三机器人专用升降系统设计 升降系统最大作业高度19 m,最大作业幅度14.4 m,斗臂车最大推举重量等于1 200 kg,为10 kV带电作业标准作业车,折叠式加伸缩式。斗臂车可以提供30 L/min以上流量,压力13.8 MPa液压动力。斗臂车改造后,机器人平台位于车尾正中,平台高度、宽度没有限制。 四机器人工具系统设计 电动剥皮器:电动剥皮器主要由直流减速电机、曲柄、连杆、摇杆、棘爪、棘轮、刀头等几部分组成。系统特点如下:直流减速电机驱动曲柄,通过连杆带动摇杆和棘爪一起运动,棘爪拨动棘轮和刀头完成刀具的圆周运动。双弹簧保证棘爪在传动位置/开口位置保持同一姿态;工具轴向进给力由机械臂提供;凸轮机构将压线与压刀动作合二为一,由另一个机械手完成;工具采用无线遥控,嵌入式控制系统控制工具正反转及加减速;考虑工具瞬时过载,对电源要求较高,采用12 V电动扳手电池,电路设计反接、过流保护;工具控制器与遥控电动扳手可互换,工具颜色与电动扳手基本一致,便于今后工具系列化。 电动扳手、电动破螺母工具、电动断线钳是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重要的专用作业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安装、拆卸需要检修的高压带电作业绝缘子及其他接续工具。目前应用的工具多是手动控制,为了适应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应用的要求,研制了一套以Atmega128作为主控制器的新型无线控制工具,满足了高压带电作

基于PLC的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PLC的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已逐步渗透入各行各业,并以机械化、可编程、误差小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起,相关学者借助着计算机的独特优势研究电气工程技术,使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今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日益完善,改变了相关人员的工作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工业产品及生产设备日新月异,诸多传统电气设备在设计方面存在着不足,我国自动化控制水平一定程度上低于欧美国家,不仅难以满足当今产品的质量需求,更影响了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于是本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中对不同运行参数要求存在差异,而选择不同的监控方式并分析其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另外对系统硬件、输入/输出电路进行设计,提出一种妥善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并与传统存在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PLC的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引言 机器人在专用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搬动或装卸零件的重复动作,以实现生产自动化。本设计中的机器人采用关节式结构,它模拟人手臂的部分动作,按预定的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抓取、搬运和装配,动作由液压驱动,并由电磁阀控制,动作顺序及各动作时间的间隔采用按时间原则控制的电气控制系统。PLC以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使用方便可靠等特点,在机械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选用三菱公司的FX2N—32MR可编程序控制器对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可靠度,效果良好。 1PLC技术简介 PLC技术是随着微机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产物,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技术的优点,弥补了传统控制技术中的功耗高、可靠性低等缺陷不足。PLC技术由美国科研人员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技术应用简单,无需进行采用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通过简单的继电器梯形图指令即可实现操作。PLC技术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其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简化了控制程序,降低了自动化控制的能源消耗,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的灵敏度,经过这些年的发展,PLC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提高了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PLC设计原则 PLC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设计,必须要符合有关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设计效率,并有效减少运行错误。也就是说,一个良好的设计效果是很重要的。首先,在实际设计中,必须要尊重安全原则,提升系统可靠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在保证系统良好性能的基础上,尊重最低成本原则,提高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3PLC技术的优势 ①编程方便,操作简单。PLC技术编程采用简单的梯形图、逻辑图等基础编程语言,在程序编译和修改中不需要太过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便利。在程序修改调试中可以随时进行程序增减,容易操控,方便应用。②功能性强,性价比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PLC技术也在进一步提高。一台小型的PLC中就可以囊括成百上千个编程元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LC完全可以实

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功能、组成和分类

1. 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一般要求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 ·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示教功能:离线编程,在线示教,间接示教。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 ·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 ·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自诊断。 2.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图1) (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位、64位等,如奔腾系列CPU以及其他类型CPU。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拥有自己独立的CPU以及存储单元,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 (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 (10)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11)网络接口 1)Ethernet接口:可通过以太网实现数台或单台机器人的直接PC通信,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Mbit/s,可直接在PC 上用windows库函数进行应用程序编程之后,支持TCP/IP通信协议,通过Ethernet接口将数据及程序装入各个机器人控制器中。 2)Fieldbus接口:支持多种流行的现场总线规格,如Device net、AB Remote I/O、Interbus-s、profibus-DP、M-NET 等。

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机器人工作过程是以电磁阀部件为控制对象,以气缸方式驱动的一种特殊机器人运行装置。当中,对于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则是极为广泛与深入当中。应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进行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最主要优势在于:编程操作简单、抗干扰性能突出、运行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简单等特点。本文主要分析的方向是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操作,进一步确定该方面的可操作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标签:PLC;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 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工业现场所涉及到的重体力劳动量不断提升。当中部分劳动任务的实现单单依靠人力是很难实现的。而为了良好的完成工业现场的相关生产作业任务,就需要通过对机器人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来实现。基于PLC的机器人装置主要采取关节式结构,能够实现对人体手臂部分的活动动作加以模拟,在自动控制系统下的预定程序、轨迹、以及要求作用下,实现包括零部件抓取、搬运、以及装配在内的一系列动作。本文主要分析的方向是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操作,进一步确定该方面的可操作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2 目前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今提出的一个机器人控制探究方向,考虑PLC的主要原因是PLC的可调整性以及可控制性较强,是采用编程、输入指令的方式控制,操作相对简单,运行复杂性较低,安全性稳定性相对较高,基于PLC编程基础下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结果直接具备PLC的优势,实用性较高,操作要求较低,运行连续性以及运行可靠性高,这对于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较为有利,有实际的促进作用[1]。 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进展相对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包括技术方面的问题,PLC与机器人装置之间的衔接问题,实际情况探究问题,相关人才问题,为实际的发展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关键所在,技术方面的问题为机器人装置的种类较多,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不尽相同,对于PLC编程的调整要求较高,PLC编程操作相对简单,对于不同指令需要变化输入内容,对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类别较多而言进展的速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人才问题,即研究型人才、操作型人才、实验型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人才的数量相对较为短缺,对于该方面人才的定义为需要全面的掌握了解PLC知识的全部,确定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向,对于机器人装置了解全面,对于机器人装置的相关技术以及原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分析,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知识了解全面,同时掌握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新技术以及新知识了解透彻,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达到以上

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引言 目前,机器人系统的特点是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强调结构化、模块化、 可扩展性、交互性,是对机器人设计结构单一、信息封闭、缺少交互性缺点的突破。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法优点体 现在:集中监控和管理,管理和现场分离,管理更加综合化和系统化;实现分 散控制可使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装配、调试以及维护相互独立,系统控制的危 险性分散,可靠性提高,投资减小;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可根据需要增加以微 处理器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具有良好的系统开放性、扩展性和升级特性。 本论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由上到下分 为主控中心决策层、车载PC运算层、下位机驱动子层以及位置反馈子层。主 控中心决策层是系统的主层,可以是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基于VC++编译环 境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满足友好、便于操作的要求,主控中心决策层的功能 是总体规划和分配任务,对机器人进行远程监控;车载PC运算层为一台笔记 本电脑,基于VC++编译环境设计了控制界面,通过无线网卡与主控中心决策 层进行数据传输,采用面向连接可靠的TCP传输控制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可 靠性;下位机驱动子层和位置反馈子层是相互独立的功能模块,与车载PC运 算层之间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下位机驱动子层是一个完整的直流电 机闭环控制系统,包括CPU、控制芯片、驱动芯片以及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位置反馈子层通过CPU的I/O口和中断得到机器人车轮轴转角信息,结合机器 人机械系统的实际尺寸计算机器人中心的实际位置信息,处理好的位置信息通 过串口反馈给车载PC运算层。该控制系统应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的移动机器人平台上,运动控制测试结 果表明,分层分布式控制方式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系统响应迅速;同时该 控制系统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二次开发潜力,根据项目研究需要可在各个子 层进行分布式扩展,比如在下位机驱动子层和位置反馈子层的同级层中扩展传 感器功能子层,增加机器人的智能。该控制系统为项目的实验工作奠定基础。 2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 1. 基于VC++的主控中心决策层设计 主控中心决策层的作用是总体规划和分配任务,对机器人进行远程监控。 基于VC++编译环境,采用模块化方法对人机交互系统进行设计,分为网络数 据传输模块、运动参数输入模块、轨迹显示模块、视觉监控模块。如图

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的控制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具有编程简单、软件菜单操作、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线操作提示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智能机器人控制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包括: (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分布式CPU计算机结构,分为机器人控制器(RC),运动控制器(MC),光电隔离I/O控制板、传感器处理板和编程示教盒等。机器人控制器(RC)和编程示教盒通过串口/CAN总线进行通讯。机器人控制器(RC)的主计算机完成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插补和位置伺服以及主控逻辑、数字I/O、传感器处理等功能,而编程示教盒完成信息的显示和按键的输入。 (2)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建立在基于开源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驱动层、核心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对立的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 (3)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通过各种信息,对机器人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维护,是保证机器人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4)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目前机器人的应用工程由单台机器人工作站

向机器人生产线发展,机器人控制器的联网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控制器上具有串口、现场总线及以太网的联网功能。可用于机器人控制器之间和机器人控制器同上位机的通讯,便于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监控、诊断和管理。 PID控制原理和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

机器人控制系统详解

机器人控制系统详解 如果仅仅有感官和肌肉,人的四肢并不能动作。一方面是因为来自感官的信号没有器官去接收和处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器官发出神经信号,驱使肌肉发生收缩或舒张。同样,如果机器人只有传感器和驱动器,机械臂也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没有起作用,驱动电动机也得不到驱动电压和电流,所以机器人需要有一个控制系统,用硬件和软件组成一个的控制系统。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念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意味着通过它可以按照所希望的方式保持和改变机器、机构或其他设备内任何感兴趣或可变化的量。控制系统同时是为了使被控制对象达到预定的理想状态而实施的。控制系统使被控制对象趋于某种需要的稳定状态。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1、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2、示教功能:离线编程,在线示教,间接示教。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3、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 4、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5、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6、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7、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 8、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自诊断。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种类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的运动和功能。假如机器人不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开环控制系统;若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闭环控制系统。

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2019期末考试试卷B

电机与电气控制2019期末考试试卷B 一、填空题(本题11小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接触器是一种自动的开关,适用于频繁地接通或断开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其主要控制对象是,也可用于控制其他负载。 2.继电器按用途可分为用继电器与用继电器。 3.行程开关是用以反应工作机械的行程,发出命令以控制其运动方向和行程大小的开关,主要用于机床、自动生产线和其他机械的控制。4.低压电器触点系统按接触情况可分为、和。5.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方式有、和。 6.是交流弧焊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一台特殊的降压变压器。 7.电压继电器分为、和。 8.在交流接触器中常用的灭弧方法有:、和珊片灭弧。9.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速控制方法有、控制和 控制三种。 10.测速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转速转换为相应的信号,在自动 控制系统中常用作的信号元件。 11.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有起动和起动。 12.铁心构成变压器的,并作为变压器的机械骨架。

13.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降低电源电压调速和。 14.改善直流电动机换向的方法有:选用合适的电刷,增加电刷与换向片之间的接触电阻和。 15.速度继电器是反映转速和转向的继电器,其主要作用是以旋转速度的快慢为指令信号,与接触器配合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 二、计算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数据如下:PN=2.5KW,UN=220V,IN=12.5A,nN=1500r/min, Ra=0.8Ω,求:(1)当电动机以1200r/min的转速运行时,采用能耗制动停车,若限制最大制动电流为2IN,则电枢回路中串入多大的制动电阻;(2)若负载为位能型恒转矩负载,负载转矩为TL=0.9TN,采用能耗制动时负载以420r/min转速稳速下降,电枢回路应串入多大电阻。 2.一台Sn=5000KV A,U1n/U2n=10/6.3kv, Y ,d连接的三相变压器,试求1.变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