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

一重大创伤手术,给患者精神上和肉体上都造成极大的打击。术后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搭配,患者全麻苏醒后,能进食物时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流质,少食多餐,逐渐过度到半流质普食,忌腥、油腻、辛辣刺激食物[5]。⑥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活动方式、休息方法、复查时间及其他注意事项,制定放、化疗计划。

参考文献

[1]韦华,程慧平.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3):74-75.

[2]曹日爽.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83

[3]王恩艳.93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l1,8(02-03):24.

[4]周金霞,常菁.102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676.

[5]刘玉梅.35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5(9):2475.

新式切口诱发在宫内膜异位症的术中护理干预

冯建雯*

摘要: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高,特别是美容切口(腹壁切口横式)的普遍应用,致使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采取针对性的正规操作,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及术中手术器械、纱布隔离,阻断宫内膜在腹壁切口的医源性种植。

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144-01

1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在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例,年龄25-32岁,为足月妊娠剖宫产术,皆为初胎,7例腹壁切口横式,1例腹壁切口纵式,且术中顺利。继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病时间从手术后6月到5年,多在术后2-3年。症状为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腹壁切口处肿块疼痛,且肿块进行性增大,B超提示切口处有不均质回声,腹部检查发现,手术切口瘢痕处有孤立或多个结节,形态规则,质硬,欠活动,压痛,表面有紫蓝色着色。

2病因分析

剖宫取胎后腹壁切口瘢痕内异症发生率占腹壁切口瘢痕内异位症的90%左右,剖宫产术中胎儿胎盘的娩出,子宫内膜的大量组织碎片散落。而新式切口小,腹壁未用纱布保护;缝合子宫的缝针缝线,关膜后仍继续使用。术后不注意纱布的及时更换,腹壁切口缝合时没有任何清理,切口缝线头过多、过密,腹部切口不对称等等都可以导致子宫内膜的医源性种植。3术中护理要点

3.1加强医源性隔离意识,了解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医源性种植的主要环节,熟练掌握护理防护措施及操作规程。3.2医生切开腹壁后,及时提醒并递给医生两块纱布保护后两侧切口。

3.3切开腹壁的刀片放入专门的治疗盘内不得再用。

3.4医生切开子宫时,护士要迅速吸引羊水及血液,防止外流,不得用纱布擦拭。切开子宫后的刀片用毕后器械护士及时放入专门的盘内,不得用于其他部位。

3.5胎儿及胎盘娩出后,用新纱布清理宫腔,清理后的纱布放于专门的治疗盘内不得再用,因为含内膜碎片最多。

3.6缝合子宫切口时,重新更换纱布,坚持每块纱布一次性使用。

3.7关闭腹膜及筋膜时,重新更换血管钳、缝合针及纱布。3.8缝闭筋膜后,用干净的治疗碗倒入生理盐水,医生清洗双手,并及时更换无菌手套,用75%的酒精擦拭腹壁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切口,防止子宫内膜残留。

3.9清点手术物品时,要用镊子以防止医源性传播。

4小结

新式切口因为切口小、时间短,容易忽视腹壁切口的保护,护士应及时提醒并积极配合,将防范措施贯穿整个手术中,尽量杜绝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种植。工作中尽管增加了纱布的消耗量和工作量,但我们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理念,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44.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0.

*陕西省旬阳县医院(725700)2011年12月9日收稿

*南充市中心医院急诊科(637000)2011年12月1日收稿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刘巧玲*张会文*陈奕颖*冯碧霞*

摘要: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分析2010年1月 2011年11月参与救治的61例患者的急救资料。结果:成功抢救59例,死亡2例,死亡均为重度休克患者。结论:采取有效可行的抢救措施,正确护理,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144-02

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及体液丢失,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所致。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其多见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消化性溃疡出血,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及宫外孕出血等[1]。其急救要点是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处理原发病以控制出血。现将笔者参与救治的6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 2011年11月,笔者参加抢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61例,年龄18 70岁,男性32例,女性29例,其中复合性损伤22例、内脏破裂伤15例、宫外孕及产后大出血9例、大动静脉断裂8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49例患者神志不清,结果脱险59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入院时血压监测均为0)。

2护理体会

2.1局部处理:对开放性大出血,必须采取加压包扎止血。2.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注意CVP和血压的监测。

2.3合理补液:按照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补液,同时注意调整输液速度,并做好输液记录,特别要记录好24小时出入量。

2.4病情观察:做好病情观察,监测好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15 30分钟监测一次;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和表情;观察患者皮肤色泽与肢端体温、瞳孔和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记录引出的尿量,若>30ml/h表明休克有改善。

2.5体位:取仰卧中凹位,头和躯干抬高20? 30?,下肢抬高

441内蒙古中医药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教学内容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 理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是一种全身性严重反应,严重的创伤如骨折、撕裂伤以及烧伤,出血,剧痛以及细菌感染都可能引发休克。休克时间过长,可进一步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一定要争分夺秒送院急救。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遇到休克病人,如能立即找出休克原因,予以有效的对症处置最为理想。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有一些病不能马上明确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同时立即送院救治。 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予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 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 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 一:概念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造成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二:何谓有效循环血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和淋巴窦中和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三:试述中心静脉压及意义: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正常值5-12cmH2O之间。将中心静脉压与血压结合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 四:早期休克的临床表现:病人表现精神兴奋、烦燥不安、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差变小,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 五:如何能早期发现休克:首先应对存在有可能发生休克因素的病人提高警惕,加强观察。观察中第一是看病人的面色、神态,如有可疑,第二步是触,触摸病人四肢末端皮肤并扪脉搏,第三步是测血压,如发现脉压减小应考虑有早期休克存在。 六:休克病人为什么要观察尿量,如何观察: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流及全身容量是否足够的敏感指标,提示休克的恶化或好转,是观察休克变化的重要指标。休克病人应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入量。尿量应维持在每小时17ml以上。 七:休克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1)体液不足:与机体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3)体液过多:与抗休克治疗时大量输液有关; (4)有重要脏器损害的危险:与休克时各脏器组织缺血、缺氧有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皮肤缺血、缺氧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摄入减少有关; (7)潜在的并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八:休克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失血性休克-病例

《综合护理教程》案例模版 学生用教案 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综合训练 一、背景资料 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消化性溃疡、宫外孕、肿瘤自发破裂等原因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发生休克。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之一,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因此,临床上在护理失血性休克病人时,应迅速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正确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抢救措施,严密观察抢救过程中病情的变化,这些也是进行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教学时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失血性休克、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思路。 2、掌握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 3、熟悉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病例 失血性休克病例 姓名:刘梅性别:女年龄: 26岁 主诉:左季肋部被汽车撞伤后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 病史摘要:下午6时左右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伤,伤后感左季肋部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后被汽车司机急送到医院。 体格检查:T 35℃、P 115次/分、R 24次/分、BP 80/55mmHg、CVP 1cmH 2 O、 SPO 2 92%。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腹胀、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左上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情景设计 1、初步评估该病人存在什么疾病?有何依据? 2、病人被送急诊室,做为接诊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3、10分钟后病人仍然腹痛,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CVP 4cmH 2O、SPO 2 94%,腹部体征同前,此时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护理措 施 4、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腹痛加重,生命体征好转:T 36.5℃,P 103次/ 分,R 20次/分,BP 90/60mmHg、CVP 4cmH 2O、SPO 2 94%,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 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病人拟转手术治疗,术前半小时准备工作有哪些 四、教学设计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摘要】1.目的: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及救治方法;了解失血性休克抢救。2.方法:第二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第四章动物实验技术。3.结果:少量放血时,家兔血压及呼吸下降,但是在短时间内回升;大量放血时(45ml),血压、呼吸下降较快且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4.结论: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休克;微循环 【Abstract】1. Purpose: copy rabbit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bserve the rabbit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performance and circulation of change; Discusses th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Understand the rescu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2.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microcomputer biological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the fourth chapter animal experiment technology. 3. The result: a few bloodletting, blood pressure and breath of decline, but in a short time, rebounded, A large bloodletting (45 ml), blood pressure, respiratory decline faster and self recover capacity reduction; Intravenous treatment measures for a blood transfusion, roughly returned to normal. 4. Conclusion: a small amount of blood, the body's own compensatory function can make blood pressure returned to normal; Excessive blood loss, the body will happen decompensated role; The blood transfusion intravenous treatment, blood pressure may restore basic normal. 【Key Word】Shock;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microcirculation 1实验材料 1.1对象:家兔 2.7kg; 1.2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 1.3实验仪器:铁架台,婴儿秤,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剪1把,止血钳,镊子,兔手术台,注射器及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输液装置,照明灯,棉线若干,纱布; 2实验方法 2.1实验装置与连接:①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动物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②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查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11月26号 地点:西院区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吴钰、张琳婧、张明霞、付廷美、郭雪、孙微珑、李本丽、邓李建、许乐 主持人:许乐 内容: -、病例汇报 3床,李立,男,40岁,患者左侧腰背部刀刺伤半小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以“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收住急诊科。 二、入院查体 T35℃P140次/分R32次/分BP0/0mmHg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肾下级裂伤,腰大肌到脊椎旁动脉见有鲜红色动脉血喷出。 诊断: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与创伤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o,脚抬高30o,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裂开、渗液、腹胀,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失血性休克-病例模板

失血性休克-病例模板

《综合护理教程》案例模版 学生用教案 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综合训练 一、背景资料 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消化性溃疡、宫外孕、肿瘤自发破裂等原因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发生休克。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之一,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因此,临床上在护理失血性休克病人时,应迅速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正确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抢救措施,严密观察抢救过程中病情的变化,这些也是进行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教学时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失血性休克、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思路。 2、掌握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 3、熟悉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病例 失血性休克病例 姓名:刘梅 性别:女 年龄: 26岁 主 诉:左季肋部被汽车撞伤后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 病史摘要:下午6时左右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伤,伤后感左季肋部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后被汽车司机急送到医院。 体格检查:T 35℃、P 115次/分、R 24次/分、BP 80/55mmHg 、CVP 1cmH 2O 、SPO 2 92%。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腹胀、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左上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其他查体未见异

常。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情景设计 1、初步评估该病人存在什么疾病?有何依据? 2、病人被送急诊室,做为接诊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3、10分钟后病人仍然腹痛,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 、CVP 4cmH 2O 、SPO 2 94%,腹部体征同前,此时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4、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腹痛加重,生命体征好转: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 、CVP 4cmH 2O 、SPO 2 94%,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病人拟转手术治疗,术前半小时准备工作有哪些?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文章目录一、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二、失血性休克有 什么危害三、失血性休克如何预防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1、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迅速补充血容量:可先迅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若血压回升并能维持时表明出血量少且己停止出血;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 以上则不需输血,否则应适量输血,最好为新鲜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30% 。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止血。一般情况下应在休克基本纠止后进行根本止血。但对于难以一般措施控制的出血,应在补充血容量的问时进行手术止血。补充血容量和治疗原发病及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中心环节, 但也不应忽视其他的一般治疗措施。2、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病因微循环障碍(缺血,淤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重要的生命器官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是各型休克的共同规律,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即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3、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体征当失血较大,引起严重的低容量性休克, 而在临床上还难以掌握住切实的和规律性的变化,特别是复 苏补液治疗还难以显示积极效果,则应该考虑可以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通过中心测压可以观察到中心静脉压(CVP) 和肺动脉楔压(PCWP) 降低,心排出血量降低,静脉血氧饱和度(SV02)降低,和全身血

管阻力增高。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1、由于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环变化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多数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脏后负荷加重;但有少数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2、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脏不能把血液充分输入动脉,因而中心静脉压和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升高;常比较早地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和缺氧,促使心泵衰 竭。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休克的朋友们应该不在少数,所以大家对休克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其实休克也是分很多类型的,尤其是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话往往会让我们的生命有危险。失血性休克如何预防1、积极防治感染。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对失血或失液过多(如呕吐,腹泻,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早、中、晚三餐主食由米饭和面食、蔬菜和肉类(包括鱼、鸡、鸭、兔、牛、猪肉等)组成。每餐均应有荤有素,保证人体每日所需大部分营养物质的补充。三餐之间及睡 前可加牛奶、豆浆、鸡蛋、藕粉、糕点等。2、伤后1-2天 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安素等,3-6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时间:2015年11月26号 地点:西院区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吴钰、张琳婧、张明霞、付廷美、郭雪、孙微珑、李本丽、邓李建、许乐 主持人:许乐 内容: -、病例汇报 3床,李立,男,40岁,患者左侧腰背部刀刺伤半小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以“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收住急诊科。 二、入院查体 T35℃P140次/分R32次/分BP0/0 mmHg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肾下级裂伤,腰大肌到脊椎旁动脉见有鲜红色动脉血喷出。 诊断: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与创伤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o,脚抬高30o,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裂开、渗液、腹胀,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创伤所引起。 七、治疗 1、输入等渗盐水、平衡液: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修订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查房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时间:2015年11月26号 地点:西院区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吴钰、张琳婧、张明霞、付廷美、郭雪、孙微珑、李本丽、邓李建、许乐 主持人:许乐 内容: -、病例汇报 3床,李立,男,40岁,患者左侧腰背部刀刺伤半小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以“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收住急诊科。 二、入院查体 T35℃ P140次/分 R32次/分 BP0/0 mmHg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肾下级裂伤,腰大肌到脊椎旁动脉见有鲜红色动脉血喷出。 诊断: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与创伤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o,脚抬高30o,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裂开、渗液、腹胀,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创伤所引起。 七、治疗 1、输入等渗盐水、平衡液: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复习进程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trauma“cshock)是指机体由于遭受严重创伤刺激,通过血管—神经反射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创伤性休克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如高速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火器伤等。稍有延误即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1.现场紧急处理 1.1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维持心肺脑基本功能,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心跳呼吸骤停,要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提供有效呼吸,维持循环功能。 1.2 体位安置: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怀疑颈椎损伤者除外)。 1.3开放气道,加强呼吸道护理:胸部创伤后窒息是现场和转送途中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紧急人工气道建立是解除窒息的关键一步,对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对颈椎骨折头不能后仰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对无法插管口咽部梗阻者可行环甲膜切开穿刺术。 1.4控制出血: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如以上方法有困难者可上止血带,每隔30 min松解1次,每次松带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 h。有骨折者给予简单而有效的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 1.5 迅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外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的病人是创伤与失血并存,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尽量选用粗而直的上肢静脉,以套管针注射,并妥善固定,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慎防由于快速输液、输血所致急性肺水肿。缺氧高流量给氧,以补充血容量不足而致缺氧。 1.6复合伤的观察与处理对脑、胸、腹复合伤者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要了解胸、腹情况。开放性胸腹伤病情较易观察;而闭合性胸腹伤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②受累脏器主要为挫裂伤,内出血及伤情进展观察较困难,影像学诊断有较大帮助;③多有胸部多根肋骨骨折或肺挫伤,伤后多合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摘要】1.目的: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及救治方法;了解失血性休克抢救。2.方法:第二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第四章动物实验技术。3.结果:少量放血时,家兔血压及呼吸下降,但是在短时间内回升;大量放血时(45ml),血压、呼吸下降较快且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 4.结论: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休克;微循环 【Abstract】1. Purpose: copy rabbit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bserve the rabbit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performance and circulation of change; Discusses th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Understand the rescu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2.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microcomputer biological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the fourth chapter animal experiment technology. 3. The result: a few bloodletting, blood pressure and breath of decline, but in a short time, rebounded, A large bloodletting (45 ml), blood pressure, respiratory decline faster and self recover capacity reduction; Intravenous treatment measures for a blood transfusion, roughly returned to normal. 4. Conclusion: a small amount of blood, the body's own compensatory function can make blood pressure returned to normal; Excessive blood loss, the body will happen decompensated role; The blood transfusion intravenous treatment, blood pressure may restore basic normal. 【Key Word】Shock;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microcirculation 1实验材料 对象:家兔; 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仪器:铁架台,婴儿秤,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剪1把,止血钳,镊子,兔手术台,注射器及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输液装置,照明灯,棉线若干,纱布; 2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与连接:①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动物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②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仪器调试:在菜单中选择“血压”。双击一通道,调节增益、采样参数,使基线归零,令图形位于屏幕中央,便于观察。 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将氨基甲酸乙酯以5ml/kg 的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内缓慢注入,注意观察家兔的反应。待麻醉后,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以上步骤在做血压调节因素时已完成) 手术:剪去家兔颈部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5~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部气管和血管,用玻璃分针分离两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各穿两线备用。 动脉插管:在左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然后结扎其远心端(保留此结扎线头),在动脉夹与结扎之间一般应相距2cm以上。在结扎端的下方用眼科剪作一“V”型斜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已穿好的丝线扎紧插入管尖嘴部分稍后处,并以远心端丝线将插管缚紧固定,以防插管从插入处滑出。此三通管用于连接电脑,进行血压的记录。 静脉插管:用一丝线将右侧颈外静脉远心端提起,用眼科剪在其下方做一“V”型斜口,向心脏方向插入

休克护理查房讲解学习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的主要护理诊断以及休克的护理措施。 2、熟悉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3、了解休克微循环的变化。 学习重点 1、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评估。 2、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学习难点 休克的评估。 本章内容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病因和分类】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根据休克的原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休克有不同的分类。

按休克的原因分类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 (1)低血容晕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破裂出血或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及血浆的同时丢失。前者为失血性休克,后者为创伤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内毒素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4)神经源性休克:常由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5)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因索分类休克的始动因素主要为血容量减少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和微循环流量减少;或由于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血管床容量扩大,血容量相对不足,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据此,又可将休克作如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因素是血容量减少。快速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所致的大量血浆丧失、大量出汗、严莺腹泻或呕吐、内脏器官破裂、穿孔等情况引起的大量血液或体液急剧丧失都可引起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是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常见于大范围心肌梗死(梗死范围超过左心室体积的40%),也可由严重的心肌弥漫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及严萤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等引起。 (3)心外阻塞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心外阻塞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后负荷增加。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动脉高压等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 (4)分布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外周血管(主要是微小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容最扩大。病人血容量和心泵功能可能正常,但由于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和血管床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微血管中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血管扩张的因素包括感染、过敏、中毒、脑损伤、脊髓损伤、剧烈疼痛等。 3、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摘要】目的:①学会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②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并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人为地从动脉抽取血液的方法来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将抽出的血液从静脉输回家兔的方法进行急救。结果:短时间内的少量的失血是可恢复的,较长时间内的大量失血是不可恢复的,自身回输血液可使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恢复。结论:短时间少量失血机体是处于代偿期的,较长时间的大量失血机体已处于失代偿期,而该种休克通过输血、输液是可以恢复的。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 1实验材料 1.1对象:家兔; 1.2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 1.3实验仪器:铁架台,婴儿秤,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剪1把,眼科剪1把,止血钳,镊子,兔手术台,注射器及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输液装置,照明灯,棉线若干,纱布; 2实验方法 2.1实验装置与连接:①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动物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②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2.2仪器调试:在菜单中选择“血压”。双击一通道,调节增益、采样参数,使基线归零,令图形位于屏幕中央,便于观察。 2.3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将氨基甲酸乙酯以5ml/kg 的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内缓慢注入,注意观察家兔的反应。待麻醉后,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4 手术:剪去家兔颈部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5~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部气管和血管,用玻璃分针分离两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各穿两线备用。 2.5 动脉插管:在左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然后结扎其远心端(保留此结扎线头),在动脉夹与结扎之间一般应相距2cm以上。在结扎端的下方用眼科剪作一斜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已穿好的丝线扎紧插入管尖嘴部分稍后处(注意此处务必扎紧),并以远心端丝线将插管缚紧固定,以防插管从插入处滑出。在静脉插管完毕后,用相同的方法在右颈总动脉上插管,完成后用动脉夹夹闭右颈总。 2.6 静脉插管:用一丝线将右侧颈外静脉远心端提起,用眼科剪在其下方做一斜口,向心脏方向插入静脉插管,用已穿好的丝线扎紧插入管尖嘴部分稍后处,并以远心端丝线将插管缚紧固定,结扎血管同时防插管从插入处滑出,静脉插管成功后立即开始输液,并将输液速度调慢。 2.7 记录血压:一切准备完毕,移去动脉夹,启动记录按钮,开始记录血压曲线。 2.8 实验观察: 2.8.1少量放血:打开右颈总动脉上的动脉夹开始放血,使血压保持在60mmHg的水平5min观察血压的波动,待其血压曲线恢复正常后继续进行下一项实验。 2.8.2大量放血:打开右颈总动脉上的动脉夹开始放血,使血压保持在40mmHg的水平20min观察血压的波动。 2.8.3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将注射器内的血液沿右右侧颈外静脉的导管重新输回入家兔体内,输血后观察家兔血压的波动。再输入生理盐水60滴/min,进行抢救,直至血压指标恢复正常。 3实验结果 3.1实验图像:

最新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是一种全身性严重反应,严重的创伤如骨折、撕裂伤以及烧伤,出血,剧痛以及细菌感染都可能引发休克。休克时间过长,可进一步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一定要争分夺秒送院急救。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遇到休克病人,如能立即找出休克原因,予以有效的对症处置最为理想。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有一些病不能马上明确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同时立即送院救治。 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予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 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 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 一:概念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造成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二:何谓有效循环血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和淋巴窦中和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三:试述中心静脉压及意义: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正常值5-12cmH2O之间。将中心静脉压与血压结合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 四:早期休克的临床表现:病人表现精神兴奋、烦燥不安、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差变小,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 五:如何能早期发现休克:首先应对存在有可能发生休克因素的病人提高警惕,加强观察。观察中第一是看病人的面色、神态,如有可疑,第二步是触,触摸病人四肢末端皮肤并扪脉搏,第三步是测血压,如发现脉压减小应考虑有早期休克存在。 六:休克病人为什么要观察尿量,如何观察: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流及全身容量是否足够的敏感指标,提示休克的恶化或好转,是观察休克变化的重要指标。休克病人应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入量。尿量应维持在每小时17ml以上。 七:休克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1)体液不足:与机体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3)体液过多:与抗休克治疗时大量输液有关; (4)有重要脏器损害的危险:与休克时各脏器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皮肤缺血、缺氧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摄入减少有关; (7)潜在的并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八:休克的治疗原则有哪些: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快速、及时、足量地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动脉插管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2.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并分析学习实施抢救措施。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动物]:家兔,雄性,体重2.73kg [药品]:20%乌拉坦、1%普鲁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125U/ml肝素溶液、7.5%高渗盐水、5%葡萄糖、低分子量右旋糖苷、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地塞米松、多巴胺、酚妥拉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10%氯化钙溶液、4% NaHCO3。[器材]:手术器械、注射器(1ml, 5ml,10ml)、动脉插管、血压换能器、试管、离心管、头皮针、针头(9号、16号)、兔手术台、细绳若干、听诊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WZ-50G恒量进样器、微循环观察装置。 [实验方法]: 1. 家兔称重,为 2.73kg。 2. 按5ml/kg经耳缘静脉先快后慢推注20%乌拉坦1 3.65ml。 3. 待家兔结膜、疼痛反射消失,确认麻醉完全并且呼吸心跳等体征正常时将其于仰卧位固定在兔手术台上,固定四肢,棉绳钩住门齿并拉紧固定于兔台铁柱上。 4. 手术局部剪毛,再进行局部麻醉(颈前正中注射1%普鲁卡因0.4ml),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并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血管与神经。 5. 在电脑软件中找到循环系统,进入系统实验信号记录状态,调节仪器参数。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家兔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6. 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在动脉下穿两根线备用,用眼科

失血性休克抢救

失血性休克抢救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评估患者休克程度及出血情况,监测生命体征,立即通知医生。 2、同时快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留置针大号针头)。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若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并能维持时,调整滴速(必要时问医生);否则,遵医嘱继续快速滴入胶体溶液或血液制品。 3、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 4、给予休克卧位(中凹位)。 5、遵医嘱积极准备手术。包括抽取血标本,备血,导尿,备皮等。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多表示无休克,> 1.0-1.5有休克, > 2.0表示严重休克。 休克 休克(shock )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 发病机制 休克是一个有着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虽然休克病因各异,类型不一,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相同,即休克发生后机体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注流状态,导致细胞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继续发展可导致细胞损害、代谢紊乱,组织结构损伤,重要器官功能失常,最终出现MODS 。根据微循环的改变可将休克分为三个阶段。 1、休克I期(休克早期,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 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 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此时微循环内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前括约肌收缩,表现为“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 2、休克H期(休克进展期,失代偿期、淤血性缺氧期)当休克继续发展,微循环将进 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 的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毛细血管中血流淤滞,部分血管失去代偿性紧张状态。此时微循环内“只进不出”。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病程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发展。 3、休克皿期(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当休克H期持续较长时间后,休克进入难治期或不可逆期,失代偿期时出现的某些脏器的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和缺乏能量的状况,引起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的细胞。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官受损。 临床观察指标 (1)精神状态:意识情况是反映病人的脑灌流,脑灌流不足就会出现意识改变。 此时可能病人的心率、血压等正常。在治疗中,若病人神志清楚,对外界的刺激能正常反应,则提示病人循环血量已基本足够。相反,若病人表情淡漠、不安、谵妄或嗜睡、昏迷,则提示脑灌注不足,存在休克。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时间: 地点: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 内容: -、病例汇报 诊断:混合痔出血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与痔疮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o,脚抬高30o,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渗液,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手术所引起。 七、治疗 1、输入等渗盐水、平衡液: 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毫升的等渗盐水、平衡液。一般失血:补液=1:3-4

必要时加压输血、血浆、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及时纠正酸中毒。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2、利尿药:遵医嘱速尿20mg静脉注射 3、止血药:止血敏一日两次静点 4、抗感染: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 八、本次查房的难点 1、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九、讨论 1、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回答: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神志淡漠、脉搏细弱、呼吸急促。 2、失血性休克的输液原则? 回答: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十、总结 通过本次查房,大家对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治疗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也进行了较深的学习,对以后此类病人的护理提供较好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