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重难点归纳总结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重难点归纳总结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重难点归纳总结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重难点归纳总结

一填空题:

1、四端:恻隐之心对应仁端;羞恶之心对应义端;辞让之心对应礼端;是非之心对应智端。

2、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3、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

4、赤子之心——李贽

5、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6、夫为不争——老子

7、宋初三先生:孙緮、石介、胡瑗

二、名词解释:

1、孟子的民本思想:

(1)义利观:提出造成民犯罪的祸者是君王和官吏;

(2)民为贵:

第一,孟子破天荒地提出了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

第二,孟子特别注意到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

第三,孟子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的原则

2、荀子的化性起伪,明德重罚:

即化人性恶为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是不合理的,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性起伪”

3、周公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

(1)天命不常:任务上天所授予的大命并非固定,需有德而顺天命;

(2)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虚于天命,重在人事;

(3)敬天保民: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佑有德之人,天的意志又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成为其核心,需要做到牢记前朝灭亡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要体察民情,要慎用刑罚。

4、经学:

董仲舒在“大一统”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的五经成为士人学子的专修,确立了法定经典地位,是为经学。

5、本末并举:

为管仲提出,意为以农业为本,促进农业的发展,提出四民分业、定农之居、均地分力和相地而衰征等多种富农措施的同时,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设置手工业和商业管理机构。

6、黄宗羲定律:

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7、工商皆本:

工商皆本是明代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提出的学说,直接地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使全社会达到货物畅其流,同时起到解构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的作用,从而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为手工商业者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新的哲学论证。

8、兼相爱,交相利

取消人我之间的界限,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限制,达到视别人的国家如同自己的国家,视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视别人的父亲如同自己的父亲的境界。

9、尚同:

墨子认为,战国之所以动荡不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意见不统一,而要解决动荡,就要达到“尚同”,即在意见和意志上面能够达到统一。

10、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自春秋后期孔子开办私人办学之风后,孔门学子便成为一个重要学派,是为儒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主要特点在于首先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其次是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崇尚仁义,最后则是都以孔子为师。主要思想有仁政、礼治、德治等。

11、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其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最理想的状态,并将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治哲学,核心问题是关于道的认识;二是政治主张,包括无为政治、政治理想国方面的认识等;三是社会政治批判思想。道家学说在先秦诸子之学中显得颇有特色。

12、墨家:

墨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家主要组成来自于社会下层人员,具有严格的内部组织纪律。而墨家并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大都因事而发,突出在于注重实用上面。其全部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以兼爱为出发点,提出了非攻、尚贤等主张,在经济政策上面提出借用节葬等主张。

13、法家:

著书定律为法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主要的思想特点在于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同时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法家思想在当时成为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

14、慎到的思想:

慎到认为:在权势、法、术等政治要素中,权势最重要,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全国,靠的不是知识、道德或才能,而是巨大的权力。而君主要巩固权势,要把握以下要领,一是不尊贤,而是应该通过获得民众的支持来要挟臣下,三是要无为以治臣下。

15、申不害的思想:

申不害认为在法律、权势和术中,术最重要,专制君主需要用术来驾驭臣下,并且提出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正名责实,二是示天下以无为。

16、商鞅的思想:

商鞅首先是在历史观上面,认识到历史是前进发展的,其动力在于社会制度的内在矛盾,且每个时代都具有时代政治特点,其次是在人性上面,认为人性是天生俱来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人性。而在其法治思想上面,商鞅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只有实行法治,国家才能安定。同时注重富国强兵,提出耕战主张。

17、孟子的仁政:

孟子从人性善出发,在政治上面主张施行仁政,强调人的道德自觉,要求君主能够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而施行仁政的具体设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民之产,二是平均税赋,三是保护工商业。施行仁政主要着眼于社会经济政策,主张统治者不与民争利,但是并非民主性质的思想,空想性太强。

18、王通:

王通出身儒学世家,主要思想以儒家为主,但是也是第一个提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人,认为除了儒学之外,道学和佛学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功用,主张三教融一,相互融通取长补短。同时提出王道论,渴望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理想社会。而在仁政方面,主张爱民厚生,轻徭薄赋和宽刑狱。

19、李斯的文化专制

李斯是中国专制制度的先驱,在文化上面,首先提出禁止私学,倡导以吏为师,同时对其他学派的经典和思想进行破坏和封锁,向秦始皇建议焚书坑儒,焚烧其他学派的经典著作,坑杀儒士。

20、贾谊的礼治思想:

贾谊在治国方面主张礼法兼用,以礼为主,认为礼治是自古以来最成功的治

国之道,提出要依礼建立起严格的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同时要咦礼的标准来对待各级官员,以礼化俗。

三、简答题:

1、李世民、魏征求贤使能的主张:

(1)重视人才、任人唯贤、用人之长是求贤使能的三大核心;

(2)认为人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3)将“贤能“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只要是贤者,即可为其所用,不计贵贱亲疏和个人恩怨;

(4)“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委以合适的官职,充分发挥贤人能力。

2、柳宗元的社会批判思想和郡县、分封论证:

(1)柳宗元批判封建等级结构,即名门望族时代垄断政治权力。

(2)指斥唐王朝的腐朽统治:贿赂公行而征赋乱,赋税不均是唐王朝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3)批判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纲败坏。

(4)批判封建特权机制,强调有罪必诛。

郡县、分封论证:

(1)柳宗元认为郡县制强于分封制,主张郡县制的产生和分封制的灭亡是“势“之必然,是历史潮流和人类发展规律的体现;

(2)认为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威;

(3)认为郡县制有利于选贤任能,优于分封制的国家政体;

(4)认为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3、贞观年间的政治思想:

(1)以隋亡为鉴,居安思危的思想,要做到广开言路,任人唯贤;

(2)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与民生息、轻徭薄赋;

(3)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戒奢丛俭;

(4)以法为治的思想,立法公平稳定宽简,帝王带头守法,严格执法,明正赏罚。

4、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

(1)思想形成期,主要是先秦时期,殷周时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兴起;

(2)思想发展期,基本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秦汉隋唐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发展,儒道在政治思想上面充分发展,墨家消亡,法家部分思想被儒家吸收;

(3)思想完善期,主要是宋明时期,宋明理学的发展和功利主义政治思想诞生;(4)思想反思期,主要是明末清初时期,社会问题尖锐,封建中央集权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等推动一些思想家对政治思想进行反思;

(5)思想转型期,主要是在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之后,西方的政治思想流入中国,封建思想开始瓦解,借鉴西方思想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问题;

(6)思想变革期,主要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统思想终结,社会变革思想兴起。

5、玄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1)后汉中期以来,经学在批判思想家的指斥下日益没落;

(2)汉代名教之治日益虚伪化而归于失败;

(3)总结汉代儒家名教之治的经验教训,寻找、论证并重建不废名教且能包容名教的新的传统思想成为一个重要历史课题;

(4)道家的“无为主义“和天道自然观念受到崇拜;

(5)门阀士族阶层激烈倾轧,证据多变,人们命运不测,名士自危,消极失意逃避现实,清谈成风。

6、理学兴起于宋朝而非明朝的原因:

(1)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工商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儒学本身的局限

(3)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中央集权需要得到加强和巩固,需要一个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正统思想;

(4)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必然趋势

7、韩愈的道统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1)基于排佛倡儒的需要而提出;

(2)与佛教的宗教礼法一样,儒家有自己一套自尧舜禹至孔孟的传授谱系;(3)主要目的在于阐扬儒家的纲常名教;

(4)中心思想为儒家一向倡导的仁义道德

意义:

(1)把儒家思想认识规范到孔孟,打破汉代以来种种学术障碍;

(2)使儒家思想在真理性上进一步加强,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维护了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地位。

8、法家思想的特点:

(1)重视法律的作用;

(2)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3)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4)用进化的观点来解释历史。

9、玄学的阶段、代表人物、特点:

(1)第一阶段:正始年间,代表人物:王弼、何晏,特点:代表了儒道调和论,基本论题为贵无、名教本于自然、君主专权的合理性和无为而治的无为政治;(2)第二阶段:魏末至西晋,代表人物:阮籍、嵇康,特点:代表儒道对立论,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推崇无为而治,抨击礼法思想;

(3)第三阶段:元康年间,代表人物;郭象、向秀,特点:代表了儒道合一论,提出名教即自然。

10、先秦的四民分居定业论:

四民分居定业论是先秦齐国管仲的思想,主要是将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种类别,并且要求将四种类别的人分开而来,在职业上面进行分化,同时同一种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其主要原因有下:

(1)使职业世袭化,让士农工商都固定在原来的职业和地位上;

(2)同一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彼此易于交流生产经验,提高技术水平;(3)同一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互通信息,促进商品的流通;

四民分居分业论一方面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利于生产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促进社会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受到西周以来的传统影响,把人的职业分工世袭化,使一切都成为静止、不变的,把生产力水平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僵化了,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保守方面。

11、范蠡的持盈、定顷、节用思想

(1)“持盈”(保持强盛)顺天道

(2)“定倾“(转危为安)顺人道

(3)“节事“(平时处理好政事)顺地道

12、孟子的民本思想:

(1)义利观:提出造成民犯罪的祸者是君王和官吏;

(2)民为贵:

第一,孟子破天荒地提出了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

第二,孟子特别注意到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

第三,孟子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的原则

13、商鞅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商鞅认为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只有实行法治,国家才能安定,治理国家不可一日无法。

(1)法律的作用:定分止争、胜民弱民(制驭臣民、法律是实现富国强兵政策的保障。

(2)推行法治的方法:要明法利民、要刑无等级、轻罪重罚。

(3)评价:①刑无等级并不等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以法胜民则国治,法律只能用于约束民众的行为,民众只有服

从、守法的义务,法律不能保护个人的权利。

③刑于将过,刑于未然,意味着专制国家在用法律处罚民众的时

候可以不以事实为依据。

14、《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基本内容:

(1)不尚贤,使民不争;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4)慎征伐。

15、叶适的经济主张:

(1)提倡本末并举,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2)反对打击商贾;

(3)主张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16、韩非与马基雅维利的比较:

(1)都把人性论做为自己思想理论的一条主轴线,而且都侧重于性恶论,都坚持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是人最基本的欲望;

(2)主张用法和国家暴力机关进行统治,政治高于道德;

(3)都主张君主要懂得统治术也就是统治艺术和手段;

(4)他们都重视从历史和经验中吸取经验和学识;

(5)在国家观上面都主张君主专制政体。

四、论述题:

1、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和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1)老子的无为政治主张

第一,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率先提出了“为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

第二,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的基本政治主张。他们说无为,就是统治阶级通过某种“无为”的方式达到治理。具体内容有二,其一,君主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地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其二,使民无为,就是使民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

第三,老子基于无为政治的逻辑,设想出“小国寡民”的理想国。

评述: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他反对战争,反对专制国家的横征暴敛,这些思想主张表明老子是一个十分关注社会下层民众疾苦的思想家。但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本质上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专制国家的统治者着想的。无为是以扼杀民智为目的的,无不为是以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代价的。老子以无为而治作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

(2)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

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是以其人性自然说为理论依据的。他对社会政治进行了批判,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对治人治世与权力的批判。君主都是自私自利的。

其二、对心计、知识和智慧。他认为没有这些,就没有尔语我诈、阴谋诡计。

其三,对名利欲望的批判。

其四,对忠孝仁义等道德规范的批判。

其五,对喜生恶死观念的批判《庄子》主张外生死,这是庄子生死观最有价值的地方。

评述:

在对社会政治的批判上,庄子无疑是激进的,他不仅鄙薄政治、权力、帝王、财富、名利,就是对人的知识、智慧和仁义等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也全面予以否定。

2、黄宗羲的反专制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黄宗羲的反专制思想:

1、天下为主,君为客

2、臣“为天下,非为君”

3、君主专制之法是“非法之法”

4、“治天下之具皆出学校”

历史影响:

第一、黄宗羲的“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伸张了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以万民忧乐为治乱标准的思想观念。

第二、黄宗羲关于“治法”与“治人”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法治、德治、人治”的关系及其利弊,促使我们为建立基于民主政治的现代法治社会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三、黄宗羲的“工商皆本”与税制改革等经济思想主张,可以为我们发展工商业,实行科学的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第四、黄宗羲关于学校功能和改革取士制度的理论观念,可以启迪我们正确认识学术对于政治的引导作用,深刻认识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重要意义。

第五、黄宗羲提倡的“必以力行为工夫”、“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哲学思想,是一种重视实践的哲学;而他在长期哲学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辩证思维方法,更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思维的特征,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异质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提升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3、概述所有重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机器评价,并结合实际谈谈现实意义。(1)孟子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2020考试复习题答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单项选择 1、在商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C ),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商王统治的观念。 A.神 B.鬼 C.天 D.地 2、在(B)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天,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君王统治的观念。 A.夏 B.商 C.周 D.秦 3、“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是(A)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A.周公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4、(C)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智B义C仁D信 5、仁与(A)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礼B.义C.智D.信 6、以人性善为出发点,(C)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7、儒家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是(D)。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8、荀子是儒家中首先引入(D)的观念的人。 A.仁 B.义 C.道 D.法 9、在(C)看来,“道”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达到此境界的最直接的途径。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0、庄子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B),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现实主义D虚无主义 11、(A)政治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2、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只有(B )的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韩国 13、(C)是战国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理论。 A.李斯 B.董仲舒 C.韩非 D.荀况 14、仁与礼是(D )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5、荀子是(B)学派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6、(B)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相对主义,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7、(A)崇尚的“法治”很有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强化君主权威加强专制统治。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曹操 18、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B)”、“深罚”。 A.重罚 B.督责 C.惩罚 D.刑罚 19、汉武帝采纳的董仲舒的建议,终于举起了“独尊(B)”的旗帜,初步实行了指导思想的转换。

高英课本课后翻译答案

这是我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用。蓝色部分是重点词汇。 第一课 1、一条蜿蜒的小路隐没在树荫深处。 A winding path loses itself in the shadowy distance of the woods. 2、集市上有许多小摊子,出售的货物应有尽有。 At the bazaar, there are many stalls where goods of every conceivable kind are sold. 3、我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他如此生气。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it is that has made him so angry. 4、新出土的铜花瓶造型优美,可有精细、复杂的传统图案。 The newly unearthed bronze vase is pleasing in form and engraved with delicate and intricate traditional designs. … 5、在山的那一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Beyond the mountains there is a vast grassland that extends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6、他们决定买那座带有汽车房的房子。 They decided to buy that house with a garage attached. 7、教师们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 The teachers make a point of be ing strict with the students. 8、这个小女孩很喜欢她的父亲。 The girl is very much attached to her father. 9、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认为有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 To achieve the four modernization, we make a point of learn ing from th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ther countries. | 10、黄昏临近时,天渐渐暗下来了。 As dusk fell, daylight faded away. 11徒工仔细地观察他的师傅,然后照着干。 The apprentice watched his master carefully and then followed suit. 12、吃完饭弗兰克常常帮助洗餐具。 Frank often took a hand in the washing-up after dinner.

中国政治思想史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学院 中国政治思想史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命不常 周公旦辅政后,有鉴于殷亡的教训,多次强调“惟命不于常”认为上天所授予的大命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转移的,天命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而是根据君主的道德修养高低和社会政治、人事的好坏进行转移。 2.儒家 儒家思想的源头主要是周文化,儒原本是官学教师或者礼官,孔子把官学通过私人教学传播到民间,学习的内容(六艺)基本是原来儒的专业,所以逐渐把这一学派称为儒家。 3.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总和。不忍之心决定了人善的本性,这种善的本性又经常地支配人的行为。 4.“法后王” 荀子反对孟子那样言必称“三代”(夏、商、周),盲目崇拜“先王”的倒退的历史观,而提出了“法后王”的思想。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在他看来,三代以前的历史非常渺茫,已没有什么可资借鉴,有历史记载和文字可考的还是三代以后。所以,他更注重当前的现实。荀子并不反对学习“先王”有益的东西,但不应抱残守缺。他提倡应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先王”的东西加以改造。 5.道 从本体论的认识角度,混沌,自然的独立的不可名状的存在,天地之母,万物之根,社会人生观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从宇宙自然观到社会人生观再到政治观,是逐层递进的。 6.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按照无为而治的办法就可以造就一个理想的社会,即“小国寡民”。老子所描述的这个理想社会,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国小民少,国与国之间,民与民之间互不交往;生产力落后,没有分工,没有交换,没有赋税,没有剥削;没有文化教育,没有文字,人们无知无欲;虽有国家,但没有战争,没有暴力镇压,没有纷争欺诈,人们之间自由平等,民风纯朴自然,人人都过着“甘食、美服、安居、乐俗”的闲适生活。老子的这些美好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在贪暴统治者的压榨下所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下层人民对暴政的抗议,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美好自由生活的无比向往,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 7.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8.君利中心论 君主之利高于国家之利,但并不取消臣民的私利,应采用利导的方法,将臣民的自为之心用来为君主服务。 9.人性好利论 关于人性,韩非发挥了他的老师荀子“性恶论”的观点,也延续了杨朱、商鞅的利己思想,

高级英语课后翻译习题及答案

II . 1) little donkeys thread their way among the throngs of people. little donkeys went in and out among the people and from one side to another 2) Then as you penetrate deeper into the bazaar, the noise of the entrance fades away, and you come to the muted cloth-market. Then as you pass through a big crowd to go deeper into the market, the noise of the entrance gradually disappear, and you come to the much quieter cloth-market. 3) they narrow down their choice and begin the really serious business of beating the price down they drop some of items that they don't really want and begin to bargain seriously for a low price. 4) he will price the item high, and yield little in the bargaining He will ask for a high price for the item and refuse to cut down the price by any significant amount. 5) As you approach it, a tinkling and banging and clashing begins to impinge on your ear As you get near it, a variety of sounds begin to strike your ear. X.1) 一条蜿蜒的小路淹没在树荫深处 A zig-zag path loses itself in the shadowy distance of the woods. 2) 集市上有许多小摊子,出售的货物应有尽有At the bazaar there are many stalls where goods of every conceivable kind are sold. 3) 我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他如此生气。I really don't know what it is that has made him so angry. 4) 新出土的铜花瓶造型优美,刻有精细、复杂的传统图案。The newly unearthed bronze vase is pleasing in form and engraved with delicate and intricate traditional designs. 5) 在山的那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Beyond the mountains there is a vast grassland that extends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6) 他们决定买那座带有汽车房的房子。They decided to buy that house with. a garage attached. 7 )教师们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The teachers make a point of being strict with the students.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二零一三年四月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的社稷安稳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儒家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探索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以求得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现实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1.1、儒家政治思想的产生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百家争鸣的大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一派,儒家政治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之中。孔子奠定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 1.2初步发展 1.2.1孟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中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政治变革大为得势,思想阵地极为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方兴未艾,以捍卫孔学的孟子,著书立说,批判各家,参与争鸣。孟子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继承了孔子的仁政与德治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仁政说、民为贵、性善论。义利观。在仁政说方面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要订立制度,使百姓有固定资产。主张均平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孟子还主张保护工商业。孟子提出民为贵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体现了国家可变,君可变,而百姓不可变的思想,这是时代的卓见,也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百姓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这样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 1.2.2荀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是战国时期百家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整理复习

国家起源的传说 ①契约说 ②冲突说 ③贸易说 ④水利灌溉说 ⑤战争说 ⑥圣人造福说 封建制度的含义 1.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 关系; 2.形成了与封君封臣相适应的封土制 度; 3.中央势力衰落,各封君在其领地有 独立的政治权力 东方专制主义(魏特夫) 1,这种社会是一种“水利社会” ; 2,政治权力的集中和专制;3,一切完全归皇帝所有; 4,东方社会只有皇帝控制下的贵族;5,东方社会的政府对国家的经济实行垄断; 6,东方社会没有法律; 7,东方社会的专制特点具有十分强烈的稳固性。 夏朝的政治过程 政治决策:以占卜决定,建立专门的卜筮之官,也可以“乃召六卿” 政治执行: ①是召集大臣发表誓词,如和有扈氏作战的《甘誓》“行天之罚” ; ②是诸侯会盟“夏启有钧台之享”; ③是征伐不服从者。 夏朝的官员制度 1、中央朝廷官吏外廷:政务官;宗教官 内廷:宫内事务 2、地方侯、伯:同姓以国为姓,分布在王朝中心区以外地区;异姓贵族成为方国、候伯。大国首领为伯。 3,方国对夏朝天子的义务: 1)听命;2)任职;3)提供部队征伐;4)保卫王族;5)纳贡 商朝的行政制度——内外服 1)内服: 第一类是政务性职官:牧正,多工 第二类是军事性职官:师长、马亚、多马、戍、卫、射 第三类是宗教文化类职官:卜巫史 第四类是宫廷内职官:寝宰臣 2)外服:诸侯或方国 义务:戍边、出征、纳贡、服役 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或“早期国家” 。

西周宗法制度 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分封制度 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在分封中,授民授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诸侯国的分封有四种情况 一是周王室的亲属,如鲁、卫; 二是周的功臣,如齐; 三是商遗民,属这类的只有宋; 四是所谓上古圣王的后代,如陈、杞。 西周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五级以下还有第六级“附庸” 国野制 “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说,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野”亦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其地域比国大。居住在野的人叫做“野人”。国人与野人的地位大不相同,前者是统治者,后者是被统治者,政治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国与野的对立,是西周时期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一个特点。 西周宗法制度: 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严格控制诸侯。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四方诸侯对中央王朝承担一定的义务:定期朝觐、缴付贡赋、保卫王室 刑罚制度 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九刑。以《周礼》为根本法,“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成王制《九刑》,穆王制《吕刑》。主要有“墨、劓(yi)、宫、刖、杀”五刑 春秋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高级英语第一册课后翻译练习汇总

Lesson 1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 1)一条蜿蜒的小路淹没在树荫深处 2)集市上有许多小摊子,出售的货物应有尽有 3)我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他如此生气。 4)新出土的铜花瓶造型优美,刻有精细、复杂的传统图案。 5)在山的那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6)他们决定买那座带有汽车房的房子。 7)教师们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 8)这个小女孩非常喜欢他的父亲。 9)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认为有必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10)黄昏临近时,天渐渐地暗下来了。 11)徒工仔细地观察他的师傅,然后照着干。 12)吃完饭弗兰克常常帮助洗餐具。Frank often took a hand in the washing-up after dinner. Lesson 2 Hiroshima-the Livest city in Japan 1)礼堂里一个人都没有,会议一定是延期了。 2)那本书看上去很像个盒子。

3)四川话和湖北话很相似,有时很难区别。 4)一看见纪念碑就想起了在战斗中死去的好友。 5)他陷入沉思之中,没有例会同伴们在谈些什么。 6)他干的事与她毫无关系。 7)她睡不着觉,女儿的病使她心事重重。 8)这件事长期以来一直使我放心不下。 9)他喜欢这些聚会,喜欢与年轻人交往并就各种问题交换意见。 10)大家在几分钟以后才领悟他话中的含义。 11)土壤散发着青草的气味。 12)我可以占用你几分钟时间吗? 13)你能匀出一张票子给我吗? 14)那个回头发上了年纪的人是铜匠。 Lesson 4 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 1.一场大火把贫民区三百多座房子夷为平地。 2.只要你为人正直,不怕失去什么,那你对任何人都不会畏惧。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 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二、民养君。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钟敏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 用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有重大的知道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告诉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和谐社会建设,吸收重民思想的利民爱民,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简要概括一下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发展情况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 愚者自娱 周公敬天崇德保民思想: 1.1.周公敬天崇德保民思想: ①敬天和尊王的思想:惟命不于常、依德求民生、依民事天命。 ②敬德(根本)、保民(治理民众的态度)、慎罚的思想 2.天子独尊的王权专制思想 ①王是上帝和天的人格的体现 ②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③宣扬天子至德 3.孔子的思想: ①主张德治:礼治与正名;举贤才;实施平均主义政策侧;愚民政策。 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③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④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⑤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 ⑦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4.孟子的思想

①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人同类”(人在自然界成一类别于其他动物,有内在统一的善)。人心分化为等级(君子与小人的等级之分;劳心与劳力分工说) ②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王道、霸道与统一:实行王道得天下,实行霸道亡其身。 5.荀子的思想 ①人性恶说。反对孟子性善说。主张人性要进行改造。(圣人、靠教育、环境和习俗、自我修身) ②礼治思想。圣人制定礼法是为了解决人的欲望与自然和社会间的矛盾;人的生存除了自然条件外必须依靠“群”和“分”来保证。有法必依,不能以法乱法,有治人无治法。 ③君主的个性与他所维护的制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时甚至相背离。 ④富国和强民。君主的职权在于养人、治人、育人和用人;重视道义;君舟民水论。 5.法家的基本政治倾向是一致的,但每个法家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都讲法(商鞅)、术(申不害)、势(慎道),但三者在他们思想中的地位又不尽相同。 6.法家中的不同流派 (1)李悝

高级英语翻译[试题]

高级英语翻译[试题] 1. 她,一个瘦弱多病的女孩子,以她坚强的毅力写出了一部部催人泪下的奋进小 说。(同位语语序)
A thin and weak girl susceptible to diseases,she wrote one inspiring novel after another with her strong will. b5E2RGbCAP
2. 这 3 个县经历了那场中国 70 年代第四次较为严重的遍及数省的自然灾害。 (英文定语的语序)
The three counties underwent the fourth most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 that plagued several provinces in China in the 1970’s. p1EanqFDPw
3. 这首歌并不曾继续多久,就和笛声共同消失在黑暗里了。(拆开状语从句) The singing did not last very long.Soon,together with the sound of the flute it faded away in the darkness. DXDiTa9E3d
4. 说毕,张道士方退出去。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在正面楼上归坐。凤姐 等占了东楼。(合句法)
Thereupon the priest withdrew ,while the Lady Dowager and her party went upstairs to RTCrpUDGiT
, Xifeng and her companions occupying that to the east.sit in the main balcony5PCzVD7HxA
5. 这日他比平日起得迟,看见她已经伏在洗脸台上擦脖子,肥皂的泡沫就如 大螃蟹嘴上的水泡一般,
高高的堆在两个耳朵后面。(缩句法)
1 / 14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 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 非之心的总和。 3.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 性起伪”“化性”即教化,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起伪”即礼义是人为的,主张通过后天休养,用人为的礼义道德去教化、改变人性之恶。 4.明分使群: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于人能够 组成群体,分享自己的群体生活,这成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万物 的一个重要前提。 5.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学 派主要以下几个特点: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儒家重视伦理道 德的作用,崇尚仁义。c.以孔子为师 6. 法家思想: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炎《论六家之要旨》。 法家思想的特点有: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7. 道家学派: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思想学派, 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绝圣弃 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8 墨家学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墨子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9. 淮南子:刘安招致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 法、阴阳诸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 供全面的治理方案。作为汉初黄老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不少思 想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无能子: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 政治,斥之为祸乱本源,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 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 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二、简述题 1.简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1)思想形成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先秦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2)思想发展期:秦安隋唐时期,秦时,法家思想发展,而汉朝以后,儒 家思想备受尊崇。 3)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出现宋明理学。 4)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一是封建政权逐渐衰落,二是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随着时代发展而反思自身,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5)思想转型期:近代社会,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 是转型期。 6)思想变革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辛亥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重点整理

小国寡民:指国家的规模十分狭小,人口稀少,人们在及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文化极不发达,人们依然停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的生活十分满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 兼爱:实际上是抽象的爱,是爱无差等,无论血缘关系远近,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均等的。试图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爱推广到整个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爱”,解决全部社会问题 仁、礼学说: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仁与礼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仁是优良的道德品质,而遵守礼的规范则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人的社会行动方面的表现,所以仁的品质是遵守礼的前提,如果没有仁的品质,也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范。 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道统论:儒家的道统论可以说有三个面向:一是广义的判教,此在孟子那里为辟杨、墨,在韩愈、宋儒那里则为排佛、老;二是要在现实的政治权威之外标立一超越的尺度,此是相对于“政统”(或“治统”)而言道统;三是就儒家学术思想自身而言,道统亦区别于“学派”而有其特定的涵义。 天命不常:所谓天命,既上天受命之意。商代的统治者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天帝,并且认为商网朝的统治是受上天保佑的,当人类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才希冀获得人类社会以外某种事物的保佑,商王朝的统治者崇信天帝,实际上是商代思想文化不很发达的表现。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却较之商代后期的天帝观念前进了一大步。这主要表现为周公的“天命不常”的思想。 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性恶论: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与“性善论”相对。由荀子提出。认为人的本性为恶,其善是由于人为。由此作为其礼法兼治政治主张的理论根据。但又强调环境和教育对改变习性的作用。 庄子至德之世:庄子所说的“至德”,实际上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的体现,至德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实际上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在庄子看来,整个世界原初的混沌状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 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法术势:法术势是中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术语。“法”指公开颂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封建法治的刑罚制度术”是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势”即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韩非则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三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是韩非政治思想的主旨。“势” 在“法、术、势”三者中处于核心地位。法、术、势”的基本精神却为封建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论述题 1、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重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重要的政治思想。治理国家要注重民心问题,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社稷安危。如“以民为本”“仁政”等都是重民思想。探究这些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周朝周公旦“敬天保民”是古代重民思想的萌芽。周公认为敬天的关键在于保民,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慎用刑法。了解民众疾苦,体察民众心理。才能顺应天命维护周朝统治。 (二)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子产提出“视民如子”的观点。运用经济手段“相地而衰征”使民仓禀实而知礼节,把重民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2、孔子的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在重民思想上表现为“养民”。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反对苛政的德政,重视民意。 3、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建立“仁政”为核心重民思想体系。 (1)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具体有制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轻刑罚等。 (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民心的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 4、荀子继承了以民为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民本就是爱民恤民,富民利民; 第一次把国家的赋税制度与社会生产和富国富民结合,站在国家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去解释国家的经济政策。他的思想和政策使广大民众大大受益。 5、墨子的“兼爱”“非爱”“尚贤”重民思想。 “兼爱”:他主张爱他人,爱国家,使社会达到一个和睦理想的社会。 “交相利”: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非攻”战争都是不义的,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从爱惜民力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的要求。 6、老子:反对战争,反对封建专制的暴政。主张不贵难得之货、慎征伐等。核心体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老子既反映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上下调和的作用。 (三)唐代贞观统治集团是民本思想发展的高潮。李世民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特别注重君民、民国的关系,提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命题。李世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而且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四)1、宋代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要维护封建统治,就要获得民心,而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足食的首要问题务农。朱熹以重农,满足人们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2、宋明王守仁的“明德亲民”政治思想:发扬内心光明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用兼备,从而达到大治;体现了重民思想。 3黄宗羲提出的“君为民害”论、“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继承也是超越,因而可称之为“新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法治上反对一家之法,反对天下之法。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商皆本”“均田”“齐税”等主张。 (五)评价及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载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重民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清官意识”、“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的“轻徭薄赋”“置民之产”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又重大的指导作用。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期末作业)“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

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论休养生息,凝聚国力,它不如道家。 论富国强兵,驭民行政,它不如法家。 论阵前拼杀,庙堂运筹,它不如兵家。 论内政外交,谋国划策,它不如纵横家。 所谓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可是为什么儒家思想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一)汉代始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过世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二)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的原因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儒家思想讲究礼仪廉耻,提倡“礼治” “德治”“人治”,宣传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再加上切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同时有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慰藉,更方便人民归顺统治者,

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奠定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开端和基础。 此后儒家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封建等级尊卑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更是为封建社会统治者所推崇,长期沿用深化。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三)谈谈我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官方思想的看法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流传几千年而不衰,汉武帝只所以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思想最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最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儒家思想强调人是不平等的,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天赐的、是应该的,是要维护的,人们都得遵守这种等级制度,要忠于君主,要以忠君为美德。另外一点儒家强调亲亲之爱,人首先得爱自己的家人,那理所当然,皇帝的位子得传给他的儿子,这就为世袭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都是统治阶级长久维护自己统治所需要

江开大中国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56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评阅教师 第二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平时作业二( 第六至第八章)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BC )。 A.尊君 B.督责 C.深罚 D.尚武 2、汉武帝政治思想的特点有(ABCD )。 A.求变 B.求治之本 C.德刑兼用 D.任贤 3、唐太宗以善于求谏纳谏著称,而能直言极谏的著名文臣武将有(ABCD )等。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长孙无忌 4、李世民君臣从多方面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BC )。 A.奢侈无度 B.杜绝言路 C.用人不贤 D.严刑峻法 5、刘邦即位不久,相继颁布了(ABCD )等诏令,充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 A.复故爵田宅令 B.以有功劳行田宅令 C.释放奴婢令 D.驱民而归之农 6、鲍敬言认为,伴随着国家与君主而来的是庶民的苦难,主要表现在(ABC )。 A.君主穷奢极欲,对人民极尽盘剥压榨之能事 B.辅以繁重,小民不堪负担 C.滥用刑罚,百姓困苦不堪 D.穷兵黩武,百姓不得安生 7、《无能子》对圣人持批判态度,认为圣人有以下(ABC )种种罪过。 A.圣人开启了人的贪欲和争心 B.圣人对人们进行仁义道德的说教 C.圣人采取刑法军队等国家机器对人们进行迫害 D.圣人信奉纲常伦理 8、贾谊主张法治的主导思想是“慎刑”,包括以下(AB )要点。 A.约法省刑 B.“疑罪从去,疑赏从予” C.赏罚分明 D.罪必重罚 9、如何振兴儒学,傅玄提出了(ABC )。 A.尊其道 B.贵其业 C.重其选 D.恒其志 10、王通向往的“仁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BC )。 A.轻徭薄赋 B.爱民厚生 C.宽刑狱 D.不扰民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外阅读书目

课外阅读书目 林茂生等,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王金鋙等,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关海庭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严怀儒、高军、刘家宾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简编》,北京出版社,1985年。 高军等人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评要》,华夏出版社,1991年。 彭明,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十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陈旭麓主编:《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联书店,1979年。 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8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林戴昭、潘国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王继平,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彭明主编,从空想到科学——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蒋俊、李兴芝:《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徐善广、柳剑平,中国无政府主义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路哲,中国无政府主义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高军、李慎兆、严怀德、王桧林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姜义华编:《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 葛懋春、蒋俊、李兴芝编:《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刘健清等:《中国国民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 唐宝林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 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张光宇主编:《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