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波浪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波浪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波浪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

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1

贾玲玲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郑州 450052)

摘要 考虑到波浪力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和冰振响应的影响,本文基于非线性Morision 方程,同

时考虑附加质量效应和流固耦合效应,通过建立深水桥墩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动力平衡方程,

对深水桥墩结构进行了波浪、冰荷载、地震3种环境激励荷载单独作用下,以及不同组合形式共

同作用下的数值分析;进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响应的影响

程度,可为今后深水桥墩抗震以及抗冰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波浪力 地震作用 冰荷载 深水桥墩 结构响应

引言

考虑到一些寒冷区域常年处于结冰期,对于位于这些高寒地区的深水桥墩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冰荷载的影响;同时,考虑到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地震荷载作用,对于深水桥墩,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水体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不仅会改变桥墩的动力特性,还将会直接形成墩柱的附加荷载,进一步对这类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便被称为动水压力效应。因此,在对这类寒冷区域的深水桥墩结构进行地震和冰振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分析时,需要考虑动水压力效应,也即是波浪力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针对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学奎等,2006a ;李玉成等,2002;Anthony ,1986),其中,基于Morision 方程的附加水质量分析方法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Sundar 等,1998;Suchithra 等,1995;郑海荣,1992),其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地震作用下Morision 方程在深水桥墩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上的应用。但是,在对以上问题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时,采用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经过简化处理的Morision 方程,大都没有考虑到流固耦合效应的影响;此外,当应用流体理论求解时,建立的运动方程解析式比较复杂,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考虑到上述因素,同时考虑到在地震以及冰荷载等环境外荷载激励下,影响深水桥墩振动响应的因素较多,桥墩与流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即使是进行室内

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8033)

[收稿日期] 2010-03-09

[作者简介] 贾玲玲,女,生于1981年。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结构损伤、桥梁结构抗震、抗冰分析。E-mail: jll8123@https://www.360docs.net/doc/662805499.html, 第5卷 第2期

2010年6月 震灾防御技术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V ol. 5, No. 2Jun., 2010贾玲玲,2010. 波浪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震灾防御技术,5(2):263—269.

震灾防御技术 5卷 264 模型试验,也不能顾及到所有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不同工况组合下流冰期的深水桥墩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比较。

1 波浪与冰振作用下深水桥墩耦合振动平衡方程的建立

冰力作为寒冷区域深水桥墩的主要环境外荷载之一,对桥墩结构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冰荷载作用下的波浪力类似于地震作用下的波浪力公式,区别之处在于减少了由于地面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与阻尼力,其波浪力表达式为: []2M m D f C Au C Ax C D u x u x ρ

ρρ=?+??&&&&&&&& (1)

相应地,冰振作用下桥墩结构的动力平衡方程为: ...()[][]2m D m x c x kx f t Au C A u x C D u x u x ρρρ++=++?+??&&&&&&&&&& (2) 可进一步整理为: ...*()[]M D M x c x kx f t C Au C u x u x ρ′++=++??&&&&&& (3) 在式(1)—式(3)中,()f t 为冰荷载;ρ为水的密度;A 为单位柱体垂直于波向的投影面积;V 为单位柱体水下部分体积;C M 为动水惯性力系数;C m 为附加水质量系数;C D 为阻尼力系数;.u 、..u 分别为柱体轴中心位置处波浪水质点的水平速度和水平加速度;.x 、..

x 分别为墩体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其中,.u 、..u 随选取的波浪理论不同而异。

同样,若想要简化计算,将方程(3)进行线性化处理后的表达式为:

...*()M D u M x c x kx f t C Au C ρσ?′++=++&&& (4)

对于平衡方程(3)和(4)分别可以统一写成如下形式:

****()D M x cx kx F C u x u x ′++=+??&&&&&&& (5)

***D u M x cx kx F C σ?′++=+&&&& (6) 其中,在地震作用下:

***()g F M x M m u

=?+?&&&&,*g u u x =?&& 在冰荷载作用下:

**()()F f t M m u =+?&&,*u u =&& 式中,***,,,,,D

M c k F u C ′均可根据已知条件由计算得到,通过选择合理的迭代格式便可求得方程的解。 2 方程求解

对于线性动力平衡方程式(6)而言,目前已有较成熟的数值求解迭代格式。本文主要分析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式(5)的求解方法。为了求解方便省时,采用Newmark 时程增量分析法(范立础,2001)进行求解,其动力方程增量表达式为:

2期 贾玲玲等:波浪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265 ****()()()()(()())()D M x t c x t k x t F t C u t x t u x t ′Δ+Δ+Δ=Δ+Δ?Δ?&&&&&&& (7) 对于地震荷载:

***()()()g F M x t M m u

t Δ=?Δ+?Δ&&&&,*()()()g u t u t x t Δ=Δ?Δ&& 对于冰荷载:

**()()()F f t M m u

t Δ=Δ+?Δ&&,*()()u t u t Δ=Δ&& 该非线性耦合振动方程式(7)的求解过程,可具体描述为如下步骤:

步骤一:给定运动的初始值(0)()x t 、(0)()x t &、(0)()x t &&以及积分步长t Δ;

步骤二:在迭代求解的第一步,将给定的结构相对速度初始值(0)()x

t &代入到方程式(1)右端的非线性阻尼项中,得:

**(1)*(1)*(1){(()())()}(()())()u

t x t u x t u t x t u x t Δ?Δ?=Δ?Δ?&&&&&&&& 进一步,可由方程式(1)求得结构相对速度的第一次近似值(1)()x

t )&; 步骤三:令(2)(1)()()()()g x

t u t x t x t =Δ?Δ?))&&&&,同样代入式(2)可求得(3)()x t )&; 步骤四:利用上述方法经过反复循环迭代,直到(1)()(1)()()()n n rj i rj i j n rj i x t x t x

t εε++?≤=))&&)&,即相同时刻近似值'()r x t )&中每一个元素前后两次的相对误差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 在环境激励荷载时程已知的条件下,根据以上算法的求解步骤,便可求得深水桥墩结构在不同环境外荷载激励下各个时刻的结构响应。

3 数值算例分析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环境荷载激励下深水桥墩的内力以及结构响应特点,分别对以下3种工况进行数值计算;在对每种工况进行分析时,均同时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和附加质量效应的影响;利用线性化和非线性化的Morision 方程分别进行计算比较。此外,考虑到结构的长细比,以及水深都将会对深水桥墩结构响应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不同工况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比较。工况一:冰荷载单独作用;工况二:地震与冰荷载共同作用;工况三:地震、冰荷载与波浪共同作用。

桥墩为圆柱型实体桥墩(高学奎等,2006b ),截面直径d =5m ,墩高H =24.7m ;墩上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质量密度2500kg/m 3,弹性模量3.0×104MPa ;计算中考虑上部桥面质量,并取一跨梁桥面系的质量,其值约为525000kg ,将其以集中质量的形式作用在桥墩顶部。利用Ansys 有限元软件和Matlab 语言进行编程和数值计算。建立桥墩的有限元模型时,仅考虑其在横向平面内的振动,墩顶采用集中质量单元Mass21,墩柱采用平面梁单元Beam3,墩底完全约束,刚性固结,桥墩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输入的冰压力时程曲线,取自渤海海洋平台记录得到的真实冰力时程记录,如图2所示。输入的地震动为1940年美国El Centro 波,如图3所示,峰值加速度调整为0.2g 。波浪力参数(张学志等,2005)取为:波浪周期6s ,有效波高H =3.4m 。由周期计算得到的波长L =55m ,

震灾防御技术 5卷 266 满足Morison 的适用条件。波浪力采用Airy 波浪理论(邱大洪,1985),取动水附加质量系数C M =1.0,附加阻尼力系数C D =1.2,计算时同时考虑附加质量效应和流固耦合效应。

图1 桥墩及其模型结构示意图

Fig.1 Sketch map of pier and model structure 图2 输入的冰压力时程曲线 Fig.2

The time-history curve of ice pressure

图3 输入的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g )及其谱曲线

Fig.3 The acceleration time-history (g) and spectrum of earthquake wave

4 结果分析

图4和图5为不同工况下墩顶加速度响应曲线。图6为墩柱长细比对墩底内力的影响。

图4 冰力作用下墩顶加速度时程曲线

Fig.4 The acceleration time-history curve of head pier under ice force action 图5 不同工况下墩顶加速度时程曲线 Fig.5 Comparison of the time-history curve of acceleration of the head pier under different work conditions

2期贾玲玲等:波浪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267

图6 不同结构长细比下墩底内力影响系数比较

Fig.6Comparison of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internal force at the bottom pier with different slenderness ratios

从图4可以看出,在冰荷载作用下桥墩墩顶加速度响应时程曲线在整个时间段内变化较一致,没有出现急剧的忽上忽下现象;曲线形状与输入的冰压力时程差别也较大,这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是不同的。其原因主要是,输入冰压力时程曲线的特点,以及冰荷载是直接作用在水深高度处结构的外表面上,而地震荷载是从基地传来的。

由于输入冰压力相对于地震荷载来说较小,从图5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响应时程曲线可以看出,在地震和冰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墩顶加速度,显著大于冰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墩顶加速度,最大差异达到10倍以上,相差了一个数量级。因此,在进行工况二和工况三分析比较时,冰荷载引起的效应就显得不太明显,同时,由工况三的加速度结构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动水压力效应对地震和流冰共同作用下的影响不容忽视,其最大差异值达到了12.1%。

为进一步分析长细比对深水桥墩在地震和冰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响应,利用本文的算法计算了动水对其共同作用下墩底内力的影响系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同时,将其与地震单独作用下的动水影响系数进行了比较,如图6所示。

表1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不同长细比下墩底内力影响系数

Table 1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internal force at the bottom pier with different slenderness ratios

under both earthquake and ice force effect

长细比(a/H) 墩高(m) 墩底剪力墩底弯矩

0.08 0.1 0.15 0.2 0.25 0.3 62.5

50

33.3

25

20

16.7

0.51

0.79

1.85

3.24

4.92

7.21

0.11

0.23

0.54

1.27

2.45

3.98

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长细比的增大,墩底内力变化规律同地震作用下的墩底内力曲线图描述的规律是相似、一致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地震和冰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动水压力效应,相对于地震单独作用下变化微小,其原因是激励外荷载冰压力远远小于地震荷载,在考虑波浪力的影响程度时,相对于输入地震激励荷载来说,冰荷载就显得不明显。因此,若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简化计算,可以忽略冰压力引起的动水效应的影响。

268

震灾防御技术5卷

5结语

本文在流体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波浪力对深水桥墩地震以及冰振响应的影响,基于非线性Morision方程,同时考虑附加质量效应和流固耦合效应,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深水桥墩-水耦合振动响应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非线性Morision方程求解步骤来计算深水桥墩在地震、冰荷载激励下的波浪力时,动力方程形式简洁、易于编程实现。此外,在考虑动水压力的影响后,由于水体附加质量力和附加阻尼力的作用,使地震以及冰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因此,在进行波浪力作用下墩柱的响应分析时,有必要同时考虑到流固耦合效应和附加质量效应,以利于深水桥墩结构设计。参考文献

范立础,2001. 桥梁抗震.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高学奎,朱晞,李辉,2006a. 近场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的地震响应分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8(3):83—87.

高学奎,朱晞,2006b. 地震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的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30(1):55—58.

李玉成,腾斌,2002. 波浪对海上建筑物的作用. 北京:海洋出版社.

邱大洪,1985. 波浪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学志,黄维平,李华军,2005. 考虑流固耦合时的海洋平台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5(5):823—826.

郑海荣,1992. 桩-土-上部结构(墩柱)-流体相互作用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桥梁建设,(4):67—74. Anthony N.W., 1986. Earthquake response of submerged circular cylinder. Ocean Engineering, 13 (6): 569—585. Sundar V., Vengatesan V., Anandkumart G., Schlenkhoff A., 1998.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for inclined cylinders. Ocean Engineering, 25: 277—294.

Suchithra N., Koola P.M., 1995. A study of wave impact on horizontal slabs. Ocean Engineering, 22 (7): 687—697.

2期贾玲玲等:波浪力对深水桥墩结构在地震和冰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影响分析269

Seismic and Ice Response Analysis of Bridge Pier in Deep Water with

the Wave Effect

Jia Lingling

(School of Civi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of piers under seismic, ice force and wave action, based on fluid mechanics principle, A FEM model and dynamic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nonlinear Morison equation. Considering both the effect of added mass of water and the coupling effect of fluid and structure, the Newmark-βmethod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coupling equation. Through numeric analysis, the pier response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deeply with different work conditions. The co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he analytical method propo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gress of ice mechanics, and is feasible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deepwater piers.

Key words:Wave force; Seismic action; Ice loads; Deep-water piers; Response of structure

毕业设计桥墩抗震设计参考

第7章 桥梁抗震设计示例 目前,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采用“抗震”对策进行设计,致力于为结构提供较强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二是采用减隔震的概念进行设计,致力于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本章将采用上述两种对策对一座四跨连续梁桥进行纵桥向的抗震设计,着重介绍计算设计部分。其中,“抗震”设计部分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即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称“规范”)进行设计,和采用能力设计方法进行延性设计。最后,对采用两种对策的抗震设计进行比较分析。 7.1 桥梁结构简介 某一四跨连续梁桥,跨径组合为m 254?(见图7.1)。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宽12m ,高1.25m 。箱梁的混凝土用量为0.6m 3/(m 2桥面),桥面铺装厚13cm ,三道防撞栏杆质量共2.6t/m 。采用双柱式桥墩,墩柱采用1.2?1.05m 的实心钢筋混凝土截面,横向间距 桥梁上部结构的质量为: t m s 14601006.14100)6.25.21208.05.21227.0(=?=?+??+??= 根据“规范”,所有墩柱质量可换算为墩顶的集中质量,为: t m p 6.82680625.524.0)]5.6476(5.235.15.1[24.0=??=?+?????=η 可见,p m η仅为s m 的2.1%,所以在地震反应分析中,墩身惯性力可以忽略不计。

7.2 地震动输入 本桥可采用反应谱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因此采用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作为地震动输入。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规定,该桥址场地的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2g ,即水平地震系数为0.2。 本连续梁桥为城市高架桥中的一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3。 桥址场地属于“规范”II 类场地,反应谱曲线见图3.8,特征周期为0.3s ,下降段的反应谱值为: 98 .03.025.2? ? ? ???=T β 7.3 “抗震”设计 在静力设计中,多跨连续梁桥常采用的梁墩连接方式为:仅在中墩设固定支座,其余墩上均设滑动支座。但是,在地震力作用下,这种连接方式一般会导致固定墩承担绝大部分的上部结构惯性力,而其它墩分担得很少(仅为滑动摩擦力)。因此,对这种桥梁进行“抗震”设计,主要任务就是设法提高固定墩的抗震能力。 根据 “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采用能力设计方法进行延性设计,在墩柱(延性构件)的设计地震力计算以及墩柱的抗弯强度验算方面,是相同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墩柱剪切强度的需求,以及支座、基础等能力保护构件的强度需求。此外,“规范”没有要求对墩柱的延性能力进行检算。 7.3.1 设计地震力计算 对于只有一个固定墩的连续梁桥,当跨数不多、而且桥墩的地震惯性力可以忽略时,固定墩的设计地震力可以采用单自由度的计算简图(图7.4),根据下式进行近似计算: )(∑-=i id s h z i R G K C C P μβ 上式忽略了滑动支座的摩擦阻尼影响,但考虑了各滑动支座的摩阻力。式中,id μ,i R 分别为第i 号滑动支座 的动摩阻系数和恒载反力。 图7.3中,K 为固定墩的抗推刚度,m s 为桥梁上部结构的质量。 m kN l EI K /1035.138 125.135.10.33232433 3?=?? ??== (I 偏安全考虑,不折减) 体系的自振周期为: s K m T s 657.010 35.131460 224=??=? =ππ 反应谱值: 91.0)657 .03.0( 25.298 .0=?=β m s 图7.4 自振特性计算简图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

地震对桥梁各部结构的破坏

土木1103班谢立忠111120107(06) 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一、地震对桥梁的危害 桥台的震害 桥台是桥梁两侧岸边的支撑部分,一般是在岸边的原域填土上,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三角形或矩形的支台。因为桥台的路基高且三面临空,振动大,桥台和下面土的刚度不同,又相互作用,土体本身在地震中会产生液化、震陷破坏。 桥墩震害 桥墩是支撑桥身的主要构件,其震害主要包括桥墩的断裂、剪断和裂缝,其次还有桩柱因埋入深度不够等原因遭受破坏。 落梁震害 落梁是桥梁最严重的震害现象。地震时梁与桩柱发生位移,两岸桥台往河心滑移,引起岸坡滑移破坏。对于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地震时该桥活动支座上的梁均从支座上脱落,固定支座钢板焊接缝均被破坏,桥墩压碎。 不良基础导致桥梁破坏 地震中大部分桥梁倒塌都是由于地基失效和砂土液化造成的,砂土液化通常指饱和粉细砂,在地震作用下失去抗剪能力,变为流动状态。地基失去承载力,使得位于上部土层的桥墩倾斜、滑移。 支座破坏 支座在桥梁结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桥梁的桥身并不是直接架放在桥墩上,必须安装防落梁支座,用来防止地震时位移过大而造成落梁。支座破坏是桥梁上部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破坏现象,相邻梁互相碰撞或梁的纵、横向位移,大多数都是以支座破坏为前导,强震时支座受到很大剪力和变形,这是桥梁上部就会脱离支座,产生落梁现象。 二、桥梁防震措施 隔震支座法 隔震支座法是在抗震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来减小桥梁的地震反应的。采用减、隔震支座在梁体与墩、台的连接处,通过设计或是应用新材料来实现结构柔性和阻尼的增加。可以有效的减小墩、台所受的水平地震力,从根本上减小了地震的影响,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利用桥墩延性 桥墩的延性是抗震设计中可以加以利用的特点。由于桥墩自身是具有延性

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八章 桥梁震动及抗震

8 桥梁振动及抗震 8.1结构抗震体系 8.1.1结构应具有合理的地震作用传力途径和明确的计算简图。结构除了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以保证结构的延性性能。 8.1.2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应均匀分布,避免因质量和刚度突变而造成地震时结构各部分相对变形过大。对于质量和刚度变化较大的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8.1.3结构基础应建造在坚硬的地基上,尽可能避开活断层及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基。当结构必须建造在软土地基或可能液化的地基上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8.1.4上部结构应尽量采取连续的形式。当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支座允许上部结构平动时,必须保证支承面宽度并采取相应的限位措施,防止落梁的发生。 8.1.5确定墩柱的截面尺寸时应避免墩柱的轴压比(墩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与抗压极限承载力之比)过大,以保证墩柱截面的延性性能。 8.1.6对于多跨连续结构,各中墩柱的截面尺寸和高度应使各柱的纵桥向刚度和横桥向刚度基本相同。跨径相差较大时,应考虑上部结构质量对横桥向频率的影响。对于地面高差较大的地形,可通过下挖地面来调整墩柱的高度。 8.1.7对于大跨度桥梁,应结合桥位处的地质条件和地震动特性等具体情况,对各种结构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 8.2地震反应计算 8.2.1工程设计项目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及各地方相应管理办法,要求业主对相应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并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在桥梁建设中尽量避开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地震断层。活动性地震断层附近桥梁的地震反应计算要特别注意地面位移对结构的影响。按“条例”不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一般性工程,应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xx)规定的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8.2.2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结构的自振特性等情况,按照规范用反应谱方法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对于大跨度桥梁,还应进行时程反应分析,并考虑地震动的空间不均匀性。 8.2.3对于地震作用的计算,应按公路桥梁相关规范执行,城市桥梁应根据道路等级和桥梁的重要性,按表8.1进行重要性系数修正。 表8.1 城市桥梁重要性修正系数Ci 考虑地震引起的位移,避免结构因位移过大而导致非强度破坏。 8.2.5对大跨度桥梁进行地震反应计算时,由于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大,必须计算足够多的振型。 8.2.6采用减震措施设计时,应结合具体桥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 8.3构件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 8.3.1 应搜集桥位处地震基本烈度、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根据地震基本烈度及桥梁重要性等级采取相应的

混凝土简支梁桥桥墩地震内力计算过程

混凝土简支梁桥桥墩地震内力计算过程 、桥梁基本概况: (1)跨径布置:5*20m简支板梁桥; (2)桥面宽度:0.5m (防撞栏)+6.5m (行车道)+0.5m (防撞栏) =7.5m; (3)支承体系:每跨结构一端设置固定支座,一端设置板式橡胶支座; (4)桥面铺装:C40防水混凝土,平均厚度为13cm; (5)材料:主梁为C50混凝土,盖梁、墩柱、防撞栏均为C30混凝土; (6)地震设防:场地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1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 0.4s,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条件为川类总体 布置图见图1。 U Q U 图 1桥梁立面布置图 、结构尺寸: 上部结构:主梁梁高0.9m,具体尺寸参见图2 a)主梁横断面图

图3柱式墩地震内力计算简图 图2上部结构具体尺寸图 图3桥墩尺寸图 、桥墩地震内力计算过程(不考虑地基变形): (1)柱式墩地震内力的计算简图如图 3所示: b )中板断面图 r < r L :」i ix 丄?」 c )边板断面图 F 部结构:采用独柱式桥墩,墩高 7.5m ,桥墩直径1.8m ,见图3. a )平面图 b )立面图

1 (2) 顺桥向水平地震力的计算公式为: 本算例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规定属于柱式墩的规则桥梁。其顺 桥向水平地震力可按照6.7.3之规定来计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E htp = Shi G t / g ① G t 的确定:G t = G sp ■ G cp ■ G p ; 一跨主梁重量=20 3 6872 2 7960「10000 26.5 = 1936.4kN 桥面铺装重量=°.!3 6.5 20 26 =439.4kN 防撞栏重量=2 4081.21 “10000 20 25 =408.12kN 一孔梁的重力 G sp -1936.4 439.4 408.12 =2783.92kN 盖梁重力 G cp =25 2 6.783 =339.15kN 墩身重力 G p =7.5 3.14 0.92 25 = 476.89kN 因此 =0.16 516 1 =0.21 由此可求得 G t =2783.92 339.15 0.21 476.89= 3223.22kN ② S h1的确定 该值的确定与结构的基本周期相关。本算例桥墩的自振周期计算公式为 ⑴飞为结构在顺桥向或横桥向作用于支座顶面或上部结构质量重心上单 墩身重力换算系数n =0.16 Xf 汉2X 2 2 .二1 +X f X 1 +X 1 +1 f- f- f- 2 2 2 J 由于不考虑地基变形,即 X f =0,X 1可根据静力挠度曲线求得: f- 2 悬臂梁 的静力挠度曲线为:y x 二 2 x x - 3丨 . .. ' 丿,当x=l/2时, 6EI 5 yi 「药。由此可知,X f2詁2?耳。 5l 3 y 2 _ 48EI ; 丨3 1 f- 2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桥墩地震作用计算

桥墩地震作用计算 1 桥墩计算简图 梁桥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是通过支座相互连接的,当梁桥墩台受到侧向力作用时,如果支座摩阻力未被克服,则上部桥跨结构通过支座对墩台顶部提供一定约束作用。震害表明,在强震作用下,支座均有不同程度破坏,桥跨梁也有较大的纵、横向位移,墩台上部约束作用并不明显。《公路抗震规范》计算桥墩地震作用时,不考虑上部结构对下部结构的约束作用,均按单墩确定计算简图。 (1)实体墩 计算实体墩台地震作用时,可将桥梁墩身沿高度分成若干区段,把每一区段的质量集中于相应重心处,作为一个质点。从计算角度,集中质量个数愈多,计算精度愈高,但计算工作量也愈大。一般认为,墩台高度在50~60m以下,墩身划分为4~8个质点较为合适。对上部结构的梁及桥面,可作为一个集中质量,其作用位置顺桥向取在支座中心处,横桥向取在上部结构重心处。桥面集中质量中不考虑车辆荷载,由于车辆的滚动作用,在纵向不产生地震力;在横向最大地震惯性力也不会超过车辆与桥面之间摩阻力,一般可以忽略。实体墩的计算简图为一多质点体系。 (2)柔性墩 柔性墩所支承的上部结构重量远大于桥墩本身重量,桥墩自身质量约为上部结构的1/5~1/8,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于墩顶处,可简化为一单质点体系。 2 桥墩基本振型与基本周期 (1)基本振型 墩台下端嵌固于基础之上,墩身可视为竖向悬臂杆件。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墩身变形由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组成,两种变形所占的份额与桥墩高度与截面宽度比值H/B有关。当计算实体桥墩横向变形时,H/B的值较小,应同时考虑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影响;当计算纵向变形时,H/B的值较大,弯曲变形占主导作用。 公路桥梁墩身一般不高,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实体墩在确定地震作用时一般只考虑第1振型影响,由于墩身沿横桥向和顺桥向的刚度不同,在计算时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振型曲线。振型曲线确定之后,可以运用能量法或等效质量法将墩身各区段重量折算到墩顶,换算成单质点体系计算基本周期。但在确定地震作用时,仍将墩身按多质点体系处理,求出每一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柔性墩质量主要集中在墩顶,视为单质点体系求得周期,确定振型曲线。《公路抗震规范》给出了实体墩基本振型表达方式,图中G0为上部结构重力,Gi为墩身第i分段集中重力。当H/B>5时(一般为顺桥向),桥墩第1振型,在第i分段重心处的相对水平位移可按下式确定: (1) 当H/B<5时(一般为横桥向),桥墩第1振型在第i分段重心处的相对水平位移为: (2) 式中 Xf——考虑地基变形时,顺桥向作用于支座顶面或横桥向作用于上部结构重量重心上的单位水 平力在一般冲刷线或基础顶面引起的水平位移与支座顶面或上部结构质量重心处的水平 位移之比值;

桥梁抗风与抗震

桥梁抗风与抗震 1.桥梁抗震 1.1桥梁的震害及破坏机理 调查与分析桥梁的震害及其破坏机理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采取有效抗震措施的科学依据。 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桥梁震害主要表现为: (1)上部结构的破坏:桥梁上部结构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毁坏的情形不多,一般都是由于桥梁结构的其他部位的毁坏而引起的。如落梁,一种是由于弹性设计理论采用毛截面刚度,这样就会低估横向地震作用和位移。导致活动节点处所设置的支座长度明显不足以及相邻梁体之间因横向距离不足而引起的相互冲击,造成落梁及相邻结构的撞击破坏;另外一种是由于地基土的作用造成大的地震位移,这种桥梁震害主要发生在建在软土或者可能液化的地基土上的桥梁上。软土通常会使结构的振动反应放大,使得落梁的可能性增加。 (2)支座连接部位的破坏:这中破坏比较常见,由于连接部位的破坏会引起力传递方式的变化,从而对结构其他部位的抗震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重震害。这种破坏是抗震设计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3)下部结构和基础的破坏:下部结构和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引起桥梁倒塌,并在震后难以修复使用的主要原因。除了地基毁坏的情况,桥梁墩台和基础的震害是由于受到较大的水平地震力,瞬时反复振动在相对薄弱的截面产生破坏而引起的,从大量震害实例来看,比较高柔的桥墩多为弯曲破坏,矮粗的桥墩多为剪切型破坏,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型。地基破坏主要表现为砂土液化,地基失效,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破坏及由于其上承载力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地面产生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沉,断裂。 (4)桥台沉陷,当地震加速度作用时,由于桥台填土与桥台是不完全固结的,桥台填土的纵向土压力增大,桥梁与桥台之间的冲撞会产生相当大的被动土压力,造成桥台有向桥跨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桥面的支撑作用,桥台将发生以桥台顶端为支点的竖向旋转,导致基础破坏。如果桥台基础在液化土上,又将引起桥台垂直沉陷,最终导致桥梁破坏。 以上所介绍桥梁的几种破坏形式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抗震措施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类型往往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桥梁设计中尤其是不规则桥梁和大跨度桥梁,必须从整体分析桥梁的抗震性能。 1.2抗震分析理论

一、荷载与地震作用

附件:“PKPM上部结构设计软件常见问题释疑”研讨班授课大纲 一、荷载与地震作用 1、现浇板、悬挑板、组合楼板、斜板等在确定面荷载时有哪些注意事项?05与08版在处理上 有何不同?荷载方向如何确定,可否输入负值? 2、08版新增梁上的荷载类型“无截面设计”是何意,如何正确应用? 3、哪些节点上可以加节点荷载?对于一根梁上任加一点后,在此节点上加节点荷载05与08版 软件在处理上有何不同? 4、楼面梁是如何进行活荷载折减的,程序的处理与规范有何不同? 5、对于“柱、墙及基础活荷载折减”程序的处理05版及08版有哪些不同,结果如何查询? 6、活荷载的输入对人防荷载的计算有何影响?08版有何改动? 7、PK、SATWE进行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时有何不同?应注意哪些相关参数? 8、何为“互斥活荷载”?怎样通过此功能来实现规范中的相应条款? 9、05及08版程序是如何进行“普通风荷载”计算的,其中与风荷载计算相关的参数该如何确定, 受风面面积及荷载作用点如何确定?“普通风荷载”计算后荷载如何分配,它作用的效应程序做了怎样的处理? 10、05版特殊风荷载是如何计算的,有哪些不足?08版特殊风荷载是如何计算的,如何灵活应 用? 11、广义层方式建立的模型是否均可以直接用软件自动计算的风荷载? 12、05、08版吊车荷载输入方法有哪些异同? 13、对于排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不同模块有何不同,该如何选用? 14、近期多层人防的计算程序做了哪些重大调整?不同版本为何结果会相差如此悬殊? 15、局部有人防荷载时如何处理? 16、如何确定地下室外墙平面外的受力?如何计算地下室外墙平面外的配筋?不同版本输出结果 有何不同?程序对于地下室外墙能否正确识别? 17、如何实现人防构件的弹塑性设计? 18、何时需要考虑“双向地震”及“偶然偏心”?如果两项同时选择程序如何处理? 19、如何正确确定与地震力计算相关的一些参数?如:计算振型个数、周期折减系数。 20、如何理解“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与“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 21、“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如何应用? 22、0。2Q0调整,不同时期版本,程度处理有何不同,原来有哪些局限?如何解决? 23、08版地下室信息中“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是何意,该如何取值? 二、构件设计 1、对于层间的支撑在计算时05、08版软件的处理有何不同? 2、越层支撑在与梁墙相交时05、08版在处理上有何不同? 3、08版对于柱被层间支撑打断后是如何进行内力及配筋计算的? 4、如何人为指定支撑是否参与导荷,它的导荷原则是如何定的? 5、08版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如何确定? 6、支撑对于楼层指标的贡献05与08版在计算上有何异同? 7、刚性梁有哪些具体应用? 8、如何用两种方法输入连梁模型?两种方式输入的连梁在计算上有哪些不同? 9、如何合理填取与连梁计算相关的参数信息,如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墙梁转框架梁控制跨高比? 10、程序是如何实现“《抗震规范》(2008局部修订版)第3.6.6.1条” 的? 11、在输入楼梯构件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2、按主梁或次梁不同的方式输入时,在导荷、计算、施工图处理上有何不同?

桥墩系梁对抗震计算结果影响

桥墩系梁对抗震计算结果影响探讨[摘要]本文以高速公路桥梁中常见的30m跨径圆柱式简支梁桥为例,通过空间有限元仿真分析,探讨系梁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抗震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完善桥梁抗震计算方法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简支梁桥;系梁;抗震计算;有限元; abstract : this paper takes simply supported girder bridge of 30m-span, cylindrical pier as example, which is common in highway design, to investigate theinfluences on earthquake-resistant calculation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mode of surport beamthrough the analyse offea,to perfect the way of calculating earthquake-resistant ability. key words : surport beam, earthquake-resistant calculation, fea 中图分类号:u448.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桥梁工程为生命线工程之一,生命线工程的破坏会造成震后救灾工作的巨大困难[1]。这使得桥梁工程的防灾减灾研究不容忽视。汶川地震的警示也对现今桥梁工程设计里的抗震设计范畴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要能够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出地震响应情况。 本文以30m跨径圆柱式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结合土木工程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0[2],通过比较桥墩系梁在有限元仿真分析中,采用不同处理方式时所得到的结果,从而为完善桥梁抗震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 1 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按比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按比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 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第3章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精)

第3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例题]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m,其他各层层高为3m ,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m ,平面尺寸为m m 4030?,地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 ,如图3.2.4(a)、(b)所示。已知基本风压为2045.0m kN w =,建筑场地位于大城市郊区。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的总值为800kN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划分为六 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 ,近似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结 构底部(一层)的剪力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 解:(1)基本自振周期: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经验公式,可得结构的基本周期为: s n T 90.13805.005.01=?== 222210m s kN 62.19.145.0T w ?=?= (2)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由附录1可求得 80.01=s μ 57040120030480L H 03 04802s .....-=??? ? ? ?+-=??? ??+-=μ (3)风振系数:由条件可知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由表3.2.2可查得脉动增大系数502.1=ξ。脉动影响系数ν根据H/B 和建筑总高度H 由表3.2.3确定,其中B 为迎风面的房屋宽度,由H/B=3.0可从表3.2.3经插值求得=ν0.478;由于结构属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弯剪型结构,可近似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 与房屋高度H 的比值,即H H i /z =?,i H 为第i 层标高;H 为建筑总高度。则由式(3.2.8)可求得风振系数为: H H 478050211H H 11i z i z ??+=?+=+=μμξνμ?νξβ.. z z z (4)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按式(3.2.1)可得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z z z z ....)z (q βμβμ6624=40×570+80×450= 按上述公式可求得各区段中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及各区段的合力见表3.2.4,如图3.2.4(c)所示。 表3.2.4 风荷载作用下各区段合力的计算 (a ) (b ) (c ) 图3.2.4 高层结构外形尺寸及计算简图

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桥梁抗震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1.对简支梁,连续梁等梁式体系,必须设置阻止梁墩横桥向相对位移的构造,阻止梁的横向位移。 2.对悬臂梁和T型刚构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阻止上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出现横向相对位移的构造措施。 3.对活动支座,均应采取限制其位移、防止其歪斜的措施。 4.对简支梁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震中落梁,如采用螺栓连接,钢夹板连接,以及将基础置于可液化层一定深度等措施。 5.对于桩式墩和柱式墩,桩(柱)与盖梁,承台联接处的配筋不应少于桩或柱身的最大配筋。 6.对于砖石混凝土墩台,应考虑提高墩台帽与墩台本身以及基础连接处,截面突变处的抗剪强度。 7.桥台胸墙应予加强。在胸墙与梁端部之间,宜填充缓冲材料,如沥青、油毛毡等。 8.砖石、混凝土墩台和拱圈的最低砂浆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要求提高一级使用。 9.不论为梁式桥、拱桥尽量避免在不稳定的河岸修建,并应合理布置桥孔,避免将墩台布设于在地震时可能滑动的岸坡上的突变处。 10.大跨径拱桥的主拱圈,宜采用抗扭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断面型式,如箱形拱,板拱等。当主拱圈采用组合断面时,应加强组合截面的连接强度,对双曲拱桥应加强肋波间的连接。 11.大跨径拱桥不宜采用二铰和三铰拱。当小跨径拱桥采用二铰板拱时,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措施。 12.砖石、混凝土腹拱的拱上建筑,除靠近墩台的腹拱采用三铰或二铰外,其余铰拱宜采用连续结构。 13.拱桥宜尽量减轻拱上建筑的重量。 14.刚性地基烈度为9度时,或非刚性地基烈度为7度时的单孔及连拱桥与端腹孔,均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包括加长拱座斜面,设置防落牛腿以及将主拱钢筋伸入墩台帽内。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提要:措施,抗震,结构,桥梁,】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为防止或减轻震害,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对结构构造所作的改善和加强处理,通常称为抗震措施。各国的工程结构抗震规范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桥梁结构,这些措施可归纳为:①对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在构造上予以加强;②对结构各部加强整体联结;③对梁式桥,要在墩台上设置防止落梁的纵、横向挡块,以及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件;④加强桥梁支座的锚固;⑤加强墩台及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增强配筋,提高结构的延性;⑥对桥位处的不良土质应采取必要的土层加固措施;⑦须特别重视施工质量,如施工接缝处的强度保证等;⑧在重要的大桥上,必要时需采用减震消能装置,如橡胶垫块,特制的消能支座等。

桥梁抗震体系

桥梁抗震体系 内容摘要:在桥梁设计中,现行的通常做法是仅对桥粱进行简单抗震设防,桥粱结构设计工程师应努力掌握更多的结构抗震知识,提高抗震设防意识。本文分析了桥梁的震害特征和原因,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抗震设计;桥梁;地基与基础 一.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国家之一,今年5月份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损失,作为结构设计工程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尽可能得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合理提高结构物的抗震能力。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 二.桥梁的震害及特征 对国内外震害的调查表明,在过去的地震中,有许多桥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主要震害有以下几点。 1.桥台震害 桥台的震害主要表现为桥台与路基一起向河心滑移,导致桩柱式桥台的桩柱倾斜、折断和开裂:霞力式桥台胸墙开裂,台体移动、下沉和转动;桥头引道沉降,翼墙损坏、开裂,施工缝错工、开裂以及因与主梁相撞而损坏。桥台的滑移与倾斜会进一步使主梁受压破坏,甚至使主梁坍毁。 2.桥墩震害 桥墩震害主要表现为桥墩沉降、倾斜、移位,墩身开裂、剪断,受压缘混凝土崩溃。钢筋裸露屈曲,桥墩与基础连接处开裂、折断等。 3.支座震害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由于支座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抗震的要求,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或由于某些支座型式和材料上的缺陷等因素,导致了支座发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从而造成如支座锚同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及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等.并由此导致结构力f专递形式的变化,进而对结构的其他部位产生不利的影响。 4.梁的震害

桥梁最严重的震害现象是主梁坠落。落梁主要是由于桥台、桥墩倾斜、倒塌,支座破坏.梁体碰撞,相邻墩间发生过大相对位移等引起的。 5.地基与基础震害 地基与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桥梁倒塌。并在震后难以修复使用的蕈要原因。地基破坏主要是指因砂土液化、不均匀沉降及稳定性不够等因数导致的地层水平滑移、下沉、断裂。基础的破坏与地基的破坏紧密相关,地基破坏一般都会导致基础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移位、倾斜、下沉、折断和屈曲失稳。 6.另外桥梁结构的震害还表现在:结构构。造及连接不当所造成的破坏、桥台台后填土位移过大造成的桥台沉降或斜度过大而造成墩台承受过大的扭矩引起的破坏。 三.桥梁的震害原因 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在桥梁的破坏大多沿顺桥向和横桥向发生,而顺桥向震害尤其严重,分析其破坏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震位移造成的粱式桥梁上部活动节点处因盖梁宽度设置不足导致落梁或粱体相互碰撞引起的破坏。而对拱式结构则主要表现在拱上建筑和腹拱的破坏,拱圈在拱顶、拱脚产生的破损裂缝,甚至整个隆起变形。 2.地震位移的影响,进而放大了结构的振动反应,使落梁的可能性增大。当采用排架桩基础时,则使桩基的承载力降低,从而造成与地震反应无关的过大的竖向和横向位移,而简支粱桥对此尤为明显。另外,由于地基软弱,地震时当部分地基液化失效后引起了结构物的整体倾斜.下沉等严重变形,进而导致结构物的破坏,震害较重。 3.支座破坏,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由于支座设计没有克分考虑抗震要求。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或由于某些支座型式和材料上的缺陷等因素,导致了支座发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从而造成如支座锚同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及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等,并由此导致结构力的传递形式的变化,进而对结构的其他部位产生不利的影响。 4.软弱的下部结构破坏。即由于桥梁下部结构不足以抵抗其自身的惯性力和支座传递的主梁的地震力,导致结构下部的开裂、变形和失效,甚至倾覆,并

第3章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第3章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例题]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m,其他各层层高为3m,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m,平面尺寸为30m?40m,地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如图3.2.4(a)、(b)所示。已知基本风压为 w0=0.45kNm,建筑场地位于大城市郊区。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的总值为800kN。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划分为六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近似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 2 解:(1)基本自振周期: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经验公式,可得结构的基本周期为: T1=0.05n=0.05?38=1.90s w0T12=0.45?1.92=1.62kN?s2m2 (2)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由附录1可求得 μs1=0.80 H?120??? ?=- 0.48+0.03??=-0.57 L40???? (3)风振系数:由条件可知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由表3.2.2可查得脉动增大系数ξ=1.502。脉动影响系数ν根据H/B和建筑总高度H由表3.2.3确定,其中B 为迎风面的房屋宽度,由H/B=3.0可从表3.2.3经插值求得ν=0.478;由于结构属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弯剪型结构,可近似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与房屋高度H的比值,即?z=Hi/H,Hi为第i层标高;H为建筑总高度。则由式(3.2.8)可求得风振系数为: ξ ν ?zξνHi1.502?0.478Hi βz=1+=1+?=1+? μzμzHμzH (4)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按式(3.2.1)可得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q(z)=0.45×(0.8+0.57)×40μzβz=24.66μzβz μs2=- 0.48+0.03 按上述公式可求得各区段中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及各区段的合力见表3.2.4,如图3.2.4(c)所示。 表3.2.4 风荷载作用下各区段合力的计算

桥梁抗风抗震复习资料

第一讲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1.《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2.《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3.防震减灾工作方针4.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5.政府各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职责6.单位和个人的义务7.群测群防工作8.依靠科学进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9.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能力10.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和社会服务职能11.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12.提高社会的非工程性地震预防能力13.及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等相关规定。 2、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有哪几种? 答:1.地表断裂 2.滑坡 3.砂土液化 4.软土震陷 3、工程结构主要有哪些震害现象? 答:建筑结构软弱层机制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梁柱节点破坏、框架填充墙剪切破坏、桥梁结构落梁、整体或部分倒塌、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桥梁碰撞、节点破坏、现代斜拉桥震害现象等。 4、近年来结构震害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⑴结构抗震设防应采用性能设计原则。即在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水平、结构的重要性、耐久性和修复费用等因素下,定义结构允许的损坏程度(性能)。 ⑵结构抗震设计应同时考虑强度和延性,尤其注重提高结构整体及延性构件的延性能力。 ⑶重视采用减隔震的设计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⑷对体系复杂的结构,强调进行空间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性。 ⑸对桥梁结构,应重视支座的作用及其设计,同时开发更有效的防落梁装置。 ⑹充分认识到按早期规范设计的旧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认识到对重要的旧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⑺充分认识到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受地震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认识到保证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意义。 ⑻充分认识到,地震区的一切新建工程都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为此而增加一些基建投资是值得的和必要的。 第二讲 1、构造地震的成因是什么? 答:构造地震主要是由于断层的错动而造成的。自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后,人们已广泛接受这样的观点:断层错动是由全球性的大规模板块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可以说,板块构造运动是构造地震发生的宏观背景,而断层错动则是构造地震发生的局部机制。 2、什么是地震动的特性及其三要素? 答:特性:地震动是以运动方式出现。地震动是迅速变化的随机振动,地震动的这一特点,导致了抗震设计对地震作用峰值的关注。地震动对结构的作用效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变形反应有关。地震动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抗震设计不能完全依靠强度安全储备。 三要素:地震动的幅值(最大振幅或叫峰值)、频谱(波形)和持续时间(简称持时), 3、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地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 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T<=0.04 秒 0.4853*(0.10/T)^(-0.686) 0.04<T<=0.1 秒 0.4853 0.1<T<=1.2 秒 0.4853*(1.2/T)^1.5 1.2<T<=4 秒 以下是命令流程序 ---------------------------------------------------------------------------------------------------- /filname,SPEC,1 /PREP7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特性 ET,1,45 MP,EX,1,2.8E10 MP,DENS,1,2.4E3 MP,NUXY,1,0.18 !建立模型 BLOCK,0,1,0,1,0,5 !网格剖分 ESIZE,0.5 VMESH,all /VIEW,,-0.3,-1,1 EPLOT FINISH /SOLU !施加底部约束 ASEL,,LOC,Z,0 DA,ALL,ALL ALLSEL !施加自重荷载 ACEL,0,0,1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lcwrite,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