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虫的再生能力在科学研究的进展

涡虫的再生能力在科学研究的进展
涡虫的再生能力在科学研究的进展

涡虫的再生能力在科学

研究的进展

生命科技学院

学院:生命科技学院

班级:生物科学131班

姓名:鲁娟

学号:20130724127

【摘要】:一种名叫“涡虫”的扁形虫即使被切成百段,一两周后每段都会再生出完整的涡虫。涡虫这种超强再生能力一直是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对涡虫的再生能力有关键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他们希望这一发现有助于人类干细胞研究。

关键字:涡虫再生能力干细胞

对于大多数扁形虫来说,将它切成两半,就会得到两条扁形虫。前面的一半将会长出一条新尾巴,后面的一半将会长出一个新头——并且有着功能齐全的大脑。不过,一些种类的蠕虫却缺乏这种能力,至少在其需要重新长头的时候是这样。现在,三个团队的研究人员不仅着重研究了这一局限性背后的生物学原因,还成功地通过操纵一个单独的基因通路,恢复了这种蠕虫的全部重生能力。

涡虫另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是其依赖食物供应情况进行生长和退行生长( de-growth)。当食物丰富时, 涡虫生长达到其最大体长。而当长时间饥饿时,虫体开始萎缩。持续饥饿数月后,一条长20mm的成年涡虫萎缩到孵化时的大小(约1mm)。一旦获得食物供应后,虫体恢复生长,这也是一种再生方式。许多研究者认为:退行生长导致老龄化过程逆转,使涡虫获得新的生命力。

人们一直希望残体再生、长生不老,是人类自远古以来的愿望。或许找到这一门径的钥匙,就在涡虫身上。涡虫能在一周内,重新长出切割掉的肌肉、皮肤、肠道、生殖系统,甚至整个大脑并且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且未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一直保持自身健康而不会死亡。

涡虫真的是完全地再生吗?再生出来的组织和原来的组织完全一样吗?在再生过程中它怎么知道哪个地方要长头,哪个地方要长尾巴?这么强的再生能力,难道再生中不会出错吗?它会长肿瘤吗?人能不能像涡虫那样再生呢?……这些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兴趣。

一、涡虫生理特性介绍

这种蠕虫被称为真涡虫,通常约1厘米长,生活在像溪流和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岩石下面。涡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而且这种细胞占涡虫细胞总数的25%。涡虫具有几乎无限的再生能力,在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而不会死亡。这使得它成为科学家开展再生研究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模型。近年来,一系列涡虫相关的研究工具被陆续开发出来,同时国际上多个顶级科研单位均建立了以涡虫为模式生物的实验室。相关成果也已登上《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中国科学家也已从涡虫中发现了近50个参与到再生过程中的基因。

1、涡虫是涡虫纲动物的总称,是扁形动物门中营自由生活(不需要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的一类。它的进化地位并不怎么高级,介于水螅(腔肠动物门)

和蚯蚓(环节动物门)之间。涡虫的体表一般具有纤毛,并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囊,以强化运动机能,表皮中的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

2、涡虫具有发达的腹神经索,与“脑”共同形成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涡虫消化系统是有口无肛门,三角涡虫消化管分为3支(一支向前2支向后)。涡虫通过体表从水中获得氧,并将二氧化碳排至水中。原始的排泄系统为具焰细胞的原肾管系统,具有渗透调节和排泄作用。生殖方式上,涡虫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

3、涡虫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比较发达,他能对外界环境如水流、光线及食物等迅速发生反应。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突等等。自由生活涡虫的体表特别是耳突处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及水流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触觉、化学及水流的刺激。

二、涡虫再生能力的研究

通过科学的研究表明,涡虫具备这种超级再生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这种细胞占涡虫细胞总数的25%,一旦涡虫受到损伤,这些细胞可以增殖,进而分化成为涡虫体内大约40余种类型的细胞,再生出有功能的全新的组织、器官直至一个完整的涡虫。而在人类体内虽然也存在着干细胞,却没有办法像涡虫一样再生出受伤、缺失的器官。这就是涡虫的再生能力吸引无数生物学家注意的主要原因。

科学研究表明,涡虫的基因超过80%和人类同源,涡虫干细胞在损伤后早期的反应与人类等高等生物,也有惊人的相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因及信号通路被发现在组织再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科学家正在尝试操纵高等生物中类似的基因来研究其是否同样具有相似的功能。理解涡虫基因如何协作调控再生,或许将有利于我们寻找人体器官再生、延缓衰老过程的方法。

涡虫再生的秘密在于它体内存在一群丰富的干细胞,能够通过不断的自我复制,产生与自己类似的细胞,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变成其他任何类型的细胞。其实,人体也存在类似的细胞,但与涡虫不同的是,人类只有少数器官具有非常有限的修复能力,并且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削弱。科学家希望通过分析涡虫利用这些细胞修复衰老的或者受损的组织和细胞的能力,来寻找治疗因意外伤害而导致的身体缺陷或者老年性疾病的方法。

三、涡虫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研究进展

涡虫是头部集中化(原始大脑)的最低等动物之一,其中枢神经系统由一对脑神经节和一对纵贯身体全长的腹神经索组成。大脑呈倒U型,两侧各有9根分支,一对眼点位于背面第3分支内侧,第6~9根分支聚集在一起在体表形成耳突(耳突是涡虫的感觉器官)。涡虫头部被切去后,三天就能够重新形成眼点, 一星期再生出新的头部。因此,涡虫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良好模型。近年来,涡虫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分子机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发现脑因子同源基因特异地在涡虫头部顶端中间线表达,如将该区域移植到侧部,则诱导侧部再生出一个完整头部。Cebria等发现一个新的nou - darake(日本语:

无处不在的大脑)基因可能与涡虫头部再生有关。如将该基因敲除,则诱导涡虫躯干部形成异位大脑和眼点。这项研究表明: nou - darake基因的功能可能是将脑激活因子局限在头部区域,阻止其向躯体后端扩散。最近, Kobayashi等报道Wnt信号分子对涡虫再生中前后轴的重新确立起关键作用。Reddien等则采用大规模RNA干涉技术对涡虫(Schm idtea mediterranea)中1065个基因进行筛查,发现很多基因与中枢神经系统再生有关,这些基因的分子特征及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究。总之,研究涡虫神经的再生和眼形成的分子机制,有望开发出治疗人类相关疾病的药物。

四、涡虫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子标志和分化调控

干细胞是涡虫体内唯一的具有增殖分裂活性的细胞,并且能够产生各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包括生殖细胞和神经细胞。因此,涡虫是研究体内干细胞分化调控的良好模型。虽然人们对涡虫干细胞的研究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对涡虫干细胞的认识仍然很肤浅。早期研究表明,涡虫干细胞分布在间质组织中,呈卵圆形,体积小(约10μm) ,核质比很大,少量的细胞质中含有许多游离核糖体,几乎不含其他细胞器。这些特征与未分化细胞很相似。其中最独特的形态学特征是电镜下细胞质中存在异染体( chromatoid body)。异染体呈圆形,中等电子密度,没有膜围绕,靠近核膜, 故推测可能来自细胞核。其他研究显示异染体对RNA酶具有亲和性,并且在放线菌素D处理后崩解。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异染体可能是RNA和蛋白质复合体。异染体的这些特征类似线虫、果蝇、爪蟾等生殖细胞中的生殖质。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涡虫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在涡虫干细胞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最重要的是vas (生殖细胞发生相关基因, 首先在果蝇中发现)同源基因DjvlgA (三角涡虫中的vas同源基因)。VAS蛋白是一个具有DEAE - box 结构域的RNA解旋酶,在生殖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被认为是生殖质的主要成分,在生殖细胞的分化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原位杂交显示, D jvlgA 阳性细胞分布在间质组织中,体积小、核质比大。此外,在X - 射线处理的动物体内, D jvlgA阳性细胞数量急剧减少。这些研究表明, DjvlgA 阳性细胞在无性涡虫个体内很可能是干细胞。此外,针对干细胞是涡虫体内唯一的具有增殖能力细胞这一关键特征, 两个S - 期特异性基因, DjPCNA和D jMCM2作为干细胞的标志也分别被克隆。DjMCM2编码产物是DNA 复制执照因子,而PCNA是DNA聚合酶δ亚基的辅助蛋白,作为反映细胞增殖能力的指标在研究中广泛采用。尤其是近两年,许多与果蝇生殖系干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如pum ilio, piw i, bruno,和nanos等)的同源物

四、涡虫研究的优点

作为科学研究的模式动物,除了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涡虫还具有许多其他模式生物难以望其项背的优点。

首先,与其他用于再生研究的模式生物相比,涡虫的再生能力强、周期短。实验室使用的涡虫大小在0.5~2厘米之间,即使最小的涡虫切成3段仍可以完成

再生。通常,从切割到再生完成只需要一个星期左右,这大大缩短了实验周期,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实验结果,为科研工作者节省了大量的等待时间。

第二,涡虫中被称为Neoblast的成体干细胞数量丰富。据文献报道,有增殖能力的干细胞占到涡虫虫体细胞的25%。由于这些干细胞的数目庞大,研究过程中容易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显示,并且这个基数上的变化(比如干细胞类群数目增加或减少)比较容易观察、统计,这对于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三,实验室用涡虫容易大规模饲养繁殖。实验使用的涡虫通常饲养在塑料饭盒内,一个1L的塑料饭盒可以饲养大约100~200只涡虫,而一个2平方米的饲养架大约可以饲养200缸涡虫。这就允许科研人员即使在有限的空间里也可以有足够多的涡虫供实验使用,方便进行大规模的筛选试验,从大量功能未知的基因中寻找原创性的、新颖的影响涡虫再生的基因。

第四,涡虫是最简单的具有三胚层分化的模式生物,其大部分基因和高等生物高度保守,并且具有较低的冗余性。科学研究表明,涡虫的基因超过80%和人类同源,涡虫干细胞在损伤后早期的反应与人类等高等生物,也有惊人的相似。在涡虫中发现的再生机制,极有可能与高等生物中的机制是相似的,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有利于理解高等生物成体干细胞在再生中的调节方式,进而指导科研人员操作高等生物中的干细胞。

最后,目前涡虫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比较健全,已具备特异的分子标志便于科研人员识别鉴定,遗传操作简单,研究基因表达和功能的方法技术日趋完善,这些特点都允许科研人员方便地进行在体的多能性研究,减少对离体的细胞培养系统的依赖。

五、小结

涡虫作为研究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代原位杂交技术、RNA干扰技术、DNA芯片技术、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等先进研究手段在涡虫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涡虫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开展,使涡虫这一古老的模式生物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研究发现,涡虫的许多基因与高等动物中相关基因的同源性很高。因此,对低等无脊椎动物涡虫再生机理的研究,有助于阐明高等动物细胞分化调控及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也可为人类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干细胞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说,这相当于发现了影响涡虫干细胞分裂的“总开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组织缺损修复的机理。由于涡虫细胞中四分之三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科学家还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干细胞研究。

字数:4363

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参考

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参考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语文学科中小组合作学习与“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融合研究 语文学科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研究 数学学科中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验与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数学学科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 小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考查方式的分析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英语学科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 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运用研究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 作者:刘德良单位:嘉应学院 城市林业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ErikJorgensen(1965)[1]提出,但城市林业学术思想及其科研、教育等却在美国得以发扬光大,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林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及日本等也于20世纪70、80年代分别接受了北美城市林业的思想,并凭借与美国的强势关系以及强大的经济基础,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等也达到了近于美国的水平[2-8]。回顾城市林业从学术观点到全面实施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分析、研究欧洲各国、美、日等城市林业先进国家成功的奥秘,可以清楚的看到,美、欧洲各国、日特别是美国城市林业之所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一是城市林业及系统管理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环境运动”及其痛定思痛的反思中,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研究者、民众的大力支持,也正因为获得了官方、民众的大力支持,使得城市林业在高起点上得以顺利地发展;二是大力加强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通过各级政府与行业及专业协会等的广泛参与,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现代城市林业科学研究与管理人才、提高城市林业科技水平是城市林业发展成功的又一个重要方面[7-8]。当今中国城市正处于深刻的(形态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社会变更时期,林业正处于“破坏与建设相持”的历史新阶段,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期,前瞻性地开展国内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对比分析,汲取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对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浪潮中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绿化建设的关系,如何创造

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7]。 1国内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1.1研究规范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范畴、任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等,对于城市林业这样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目前其研究的规范性还有待于提高,如对于城市林业的概念,ErikJor-gensen(1965)[1]最早提出“城市林业并非仅指城市树木的管理,而是指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区所有树木的管理,这个地区包括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憩的地区,也包括行政上划为城市范围的地区”;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为城市林业下的定义为“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其范围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园林设计、地面污水再循环、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生产等”[9];而欧洲目前对城市林业的理解尚不尽完全相同,普遍是指管理位于城市内部或周边的树木和森林资源的一门科学、技术和艺术,目的是为了能让城市的树木资源更多地给社会提供环境、艺术、经济、福利等方面的服务[10]。此外,我国学者王木林(1995)、吴泽民(1996)、彭镇华(1999)、李吉跃(2001)等对城市林业都表达了各自的理解[6-7,11]。又如目前全世界对于城市森林范围还停留在各自表述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的GreyGW和DenekeTJ及我国台湾高清教授认为,城市绿地和风景林及城市周边的水源涵养林

新版实验报告册答案(八上)

生物(八上)实验报告册答案 P___1 观察与思考:水螅的形态与捕食 思考与联想:不能可以感知和捕捉来自各个方向的猎物。 思考与联想:水螅用刺细胞捕食水蚤,在内胚层消化。 P___3 实验:观察蚯蚓 材料用具:糙纸放大镜 方法步骤: 1(1)前端有环带。背面颜色比腹面深。 13 (2)粗糙刚毛后方 2.肌肉的收缩。 3. 粘滑 讨论:1.蚯蚓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可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2. 使运动灵活、自如。 3. 支撑身体、辅助运动。 4. 因为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如果蚯蚓体表干燥,蚯蚓将窒息死亡。 P___6 观察与思考:双壳类动物的特点 思考与联想:保护 思考与联想:足鳃入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出水管排出食物残渣。 P___7 观察与思考:节肢动物的特点 思考与联想: 2. 蝗虫和七星瓢虫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体表较硬;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异;触角和足 都分节;有翅。 3. 体表较硬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异有分节的足 P___9观察与思考:鲫鱼的外形与运动 思考与联想:是流线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有 体验与联想:抓过粘滑粘液 再观察:交替张合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思考:呼吸鳃丝中有血管 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在水中呼吸。 思考与联想:入鳃的水含氧较多,出鳃的水二氧化碳较多 当鱼离开水时,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而窒息死亡。

讨论: 1. 鱼体呈流线形,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2.不全面。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进行运动,其他鳍起协调作用。 P___11观察与思考:青蛙的外形与运动 思考与联想:绿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体验与联想:湿滑 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便于跳跃和划水。P___12观察与思考:多种多样的鸟 思考与联想: 思考: 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相适应。如,啄木鸟的喙强直,尖锐,适于啄食树干中的昆虫。 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如,丹顶鹤的腿细长,适于在浅水中行走、觅食。 体表覆盖羽毛,有翼、喙等结构。 P___14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一组假设:鸟的体型和翼适于飞行 第二组假设:鸟的肌肉和骨骼适于飞行 第三组假设:鸟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适于飞行 第四组假设:鸟的呼吸和视觉适于飞行 第一组结论:流线型的体型和翼适于鸟的飞行 第二组结论:发达的胸肌和薄、轻的骨骼适于鸟的飞行 第三组结论:强大的消化能力和循环系统适于鸟的飞行 第四组结论:旺盛的呼吸和发达视觉适于鸟的飞行 P___17观察与思考:哺乳动物的牙齿 思考与联想: 都有门齿和臼齿狼有犬齿,兔没有 狼是肉食动物,犬齿尖锐撕咬猎物。兔是草食动物,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提高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林业类核心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林业实用科技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林业经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经济问题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工程 西部林业科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经济林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桉树科技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广西林业科学 林业科技开发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林业调查规划 广东林业科技 福建林业科技 四川林业科技 江苏林业科技 湿地科学与管理 竹子研究汇刊 林业科技 中国林业经济 内蒙古林业科技 中国林业教育 河北林果研究 辽宁林业科技 山东林业科技 湖南林业科技 世界竹藤通讯 中国城市林业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防护林科技 江西林业科技

山西林业科技 湖北林业科技 贵州林业科技 中国林副特产 吉林林业科技 四川林勘设计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华东森林经理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甘肃林业科技 河南林业科技 林业勘察设计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森林防火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陕西林业科技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热带林业 林业建设 河北林业科技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林业科技情报 山西林业 林业勘察设计 国土绿化 园林 中国林业 绿色中国 内蒙古林业 林业与生态 安徽林业科技 国际木业 森林与人类 广西林业 云南林业 新疆林业 北京园林 河北林业 陕西林业 甘肃林业 沙棘 河南林业 吉林林学院学报 江苏绿化

林业与社会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宁夏林业通讯 粤东林业科技 国家林业局公报 国外林业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estry and Society Newsletter

森林冠层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森林冠层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李德志1 臧润国2 (1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 林冠是森林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和最活跃的界面层,同时,它本身又承载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体部分。森林冠层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而促进了有关林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于林冠结构与光能截获以及群落干物质积累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对于森林冠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以及冠层内各营养级之间相互关系动态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考察森林冠层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是深入理解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及其运作机制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林冠 功能 机制 格局 结构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orest Canopy, as well as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Li Dezhi1 Zang Runguo2 (1D epar tment o f Env ir onmental Science,East China No rma l U niv ersity,Sha ng hai200062; 2R esear ch Inst itute of F or est Ecolog y,Env ir onment and P r otectio n,Chinese Academy o f Fo restr y,Beijing100091) Abstract Fo rest canopy is regarded as a m ost direct and active interface betw een the for est and its outer env ironment.At the meantime,it also contains the m ain part of the forest biodiv ersity.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 r studying forest canopy hav e progr essed g reatly in the recent years,w hich prom oted the r esearches on the forest canopy structur e and function.T hese re-searches deepened the reco gn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r est canopy,light capture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 n within the co mmunity,and also,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cycle,energy flo w and the dynamics of interrelations am ong the trophic levels w ithin the canopy.The studies on the fo rest canop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 w ell as their temporal spatial changes are the bases fo r deep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process and mechanism o f w hole forest ecosystem. Key words:canopy,function,m echanism,pattern,structur e 1 引言 植物的冠型是植物用以适应环境和提高整体光合效能所采取的一种生态对策。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或生长在不同类型生境中的植物,其冠型结构特征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生长在开阔地的树木一般倾向于形成扩散型的多层冠型结构(叶片散布于冠层的内外);而生长在庇荫环境中的树木则倾向于形成单一而连续的冠层(叶片多集中于冠层的外部)[21]。传统的植物形态学研究侧重于对植被冠层进行定性描述,并主要以单株植物为研究对象。随着现代测量技术手段的发展,在植物群体冠型结构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森林是地球表面上生物量最为庞大的植被类型,同时,森林冠层的生物多样性也构成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部分,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光合活性的叶层系统也基本囊括其间[25]。因此,林冠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也有利于合理培育和经营森林群落。 林冠的研究典型地包括4个组织层次,即器官(叶、茎、枝)、植株、林分和群落[40]。林冠生物学是森林科学中的一个新兴学科,它包括固着的和运动的生物的研究,以及它们与生态群落相联系的过程[29,30]。 有关森林冠层的生态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最初基本上是以描述性的研究为主。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问世,生态学家们终于能够采用更加便捷、有效和数量化的方法进行林冠方面的研 第17卷 第3期2004年6月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Vol.17 No.3 J un.2004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生态学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370245)的资助。收稿日期:2004-02-20

201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考试大纲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一、大纲性质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是一门综合介绍林业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林学、林业的概念及内涵;我国及世界林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森林的概念及特点,森林的分层植物成分;林分的概念,林分各特征指标的概念及调查、测定和计算方法;标准地定义、分类、设置与调查;林分蓄积量测定。 (三)森林植物 植物的分类系统、分类单位与分类学术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与保护。 (四)森林与环境 环境与森林环境的概念及内涵,森林环境因子及其与森林的作用,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及形式;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国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 (五)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森林主要功能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六)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 林木种子生产、采集、调制、贮藏基础理论概念与技术方法,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方法与鉴定指标;苗木质量评价与方法,苗木培育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七)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 森林类型的划分;森林立地的相关概念,立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划分方法;适地适树的含义、途径及方法,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密度相关概念及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八)人工植被调控技术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类型及特点,引种的意义、依据与成功标准。 (九)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经营的内涵,森林结构调控技术,森林采伐更新方式及其选择依据,次生林经营改造。 (十)城镇园林绿化 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基本理论。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篇一: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在动物学教学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剥制标本分为真剥制和假剥制两类。真剥制就是将动物皮张还原为生活姿态加以展示。所谓假剥制就是不再将皮张还原为原来动物的姿态,而是简单的展示皮张上体现的特征。本实验为动物剥制实验中的真剥制。 二、实验用品 1. 工具:解剖刀,镊子,棉花,铁丝,剪刀,针线,解剖盘等。 2. 材料:家兔 3. 药品:樟脑粉 三、实验方法 1. 杀死家兔:利用折颈法 2. 清洁标本:如有血污沾染,用棉花醮少许冷水,细心将血污擦拭干净。 3. 剥皮:将家兔头朝左侧腹面向上放在实验台上,自胸部中线处将毛分开,向后到肛门处纵向切开皮肤,切时不

能过深,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以防内脏和血污染毛皮。再继续将腹部两侧,背部及后腿部的肌肉与皮肤分离,并从股骨近端处剪断,再将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除尾基部的结缔组织,用手轻轻捻搓尾部,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一手握住尾根,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尾根,然后用力拉出尾椎骨。剥头部时,需特别注意,将毛皮继续上剥,用解剖刀边划割边上拉毛皮。眼耳处要翻剥,千万不能割破皮肤,耳朵的软骨小心剪断,否则兔子的耳朵竖不起来。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切勿割破眼睑和眼球。眼球剥离后,继续剥到上下嘴唇的前端为止,保留少许上、下唇皮跟头骨相连。随后用骨剪截断颈椎,使躯干和头骨分离。前后肢要小心翻剥,后肢翻剥到脚踝处,留腓骨,剥净趾骨基部的肌肉(留下趾骨,便于生态整形),将皮上附着的脂肪和肌肉除净。头骨放入水中煮熟,仔细的将脑髓,肉等都清理干净。剥皮要特别小心,总体上是先剥身体再剥四肢,头部要特别小心。 4. 涂防腐剂:涂时要均匀,特别是颅腔内要多涂些,涂时要注意尽量勿碰脏毛皮,要都涂遍不能有漏除的地方。 5. 做支架:取三根合适长度的铁丝,头部脊柱、四肢共用三根铁丝(左前肢与右前肢,左 后肢与右后肢,头部脊柱连通尾各一根),要设计好各部分的长短比例,三者拧在一起。

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 合同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手机: 传真号码: 电子信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制 二〇一九年

填写说明: 1.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如有不实,责任自负。文字表达,须准确严谨。每项空格不够,可另续页。 2.各款项标题字体为“标准3号黑体”字;正文字体为“标准4号宋体”字,纸的规格为A3纸双面复印,中缝装订。 3.合同签约各方中的负责人签字(章)及单位公章,不得用复印件,否则无效。 4.一式4份报送。

一、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 1. 重点实验室简介; 2. 主要业务范围; 3. 规划布局及发展目标。 二、年度工作计划及预期成果 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运行能力、科普宣传、示范服务等方面的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 三、考核指标 1.科研成果(可具体说明)。 2.正常运行大中型仪器?台套,公共仪器设备共享度达到90%以上,设备利用率70%以上,设备性能完好率80%以上。 3.完成评估报告、咨询报告或相关工作及研究报告1份. 4.培训技术人员?人次。 5.其他考核指标。 四、经费支出内容及标准 包括用于维持正常的观测(监测)与实验、数据采集与加工处理,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的运行与维护,部分耗材、软件的购置,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等的支出预算,并注明核算标准。 五、组织保障 依托单位在人、财、物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六、经费支出预算明细 单位: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七、经费预算说明: 1. 设备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小型(5万元以下)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修缮保养,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2. 材料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共性原材料、辅助材料、通用软件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油等燃料消耗费用等。 5. 差旅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开展野外科学实验(试验)、科学数据采集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 会议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由学术委员会批准召开的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7. 信息交流费:是指围绕平台开放运行,开展多种宣传需要支付的印刷出版、图书文献资料购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8. 专家咨询费:是指围绕平台建设运行、验收评估等,支付给临时聘请专家的咨询费用。咨询费的开支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9. 劳务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平台工作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10. 开放课题费:是指面向非平台固定人员设置的、围绕平台主攻方面设置的研究费用。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领导机关的关心以及全所干部职工的努力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 在中共××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所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 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我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下大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

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谋求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和谐建设新突破,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林业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二、科研推广工作 (一)思茅林产业发展共用科技平台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万元,主要通过配套设备和检验手段,建立和完善我市林木种苗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收集、选优、分子标记鉴定等方法,选育思茅松、西南桦良种家系;建立良种资源冷藏保存库;制定××市思茅松、西南桦营养袋苗木检验标准,该项目于4月通过验收。 (二)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示范推广 该项目运用云南省林科院和××市林科所共同承担的省攻关课题“思茅松、西南桦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

研究”的成果,于到2011年在××市营造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示范林600亩;举办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培训班四期,针对我市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自主经营林地面积扩大的现状,培训林农急需的思茅松采种母树选择及种子收集、思茅松壮苗培育和思茅松造林密度控制等技术,系统培训林农200人次。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思茅松示范林600亩的育苗、整地和造林工作,现场培训林农50人次。 (三)墨江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项目 该项目以我所为技术支撑,围绕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对林业科技的迫切需求,选择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和组装配套,通过在墨江县建立10个科技示范村、100户示范户、 1000亩科技示范林,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加速林业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目前,项目进

八年级生物新人教版涡虫

涡虫 涡虫采集 涡虫喜淡水生活,特别喜欢生活在阴凉的溪流中,常常隐蔽在水底石块或树叶下面,以捕食水中的小型甲壳类、轮虫、线虫和昆虫幼虫为主。 采集时,应选择林下或背阴处的溪流,翻动水底石块和树叶,常常可以找到涡虫。由于涡虫身体背部具有黑褐色的保护色,采集中要仔细寻找。如果寻找不到,可选择鱼鳃、鱼肠和牛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诱饵,放在水中,用石块压好,过几小时或半天以后,检查诱饵,往往可以见到有涡虫在诱饵上取食。这时,可用毛笔将诱饵上的涡虫刷下,放到盛有溪水的容器中。诱饵可以重新压好,继续进行诱捕。 涡虫的观察 1.观察外形 可将涡虫从水中取出,放在载玻片上,仔细观察它的身体形状、体型大小、各部分体色变化、头端和尾端的区别以及口的位置等特点,尤其要了解眼点和嗅觉器官在头端上的位置,因为头端是涡虫身体最活跃的部位。 2.观察运动 可利用涡虫取食的机会,观察它的运动。涡虫能在水中物体上作游泳状爬行。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它的身体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密生着许多纤毛。正是纤毛不停地摆动,才产生了涡虫的爬行运动。 3.观察摄食 当涡虫取食时,可以看到它将肌肉质的咽从口中伸出,插进食物中,不断吸吮,将食物颗粒吸入体内。涡虫非常贪吃,吃饱后还会呆在食物上,久久不肯离开。 应将上述观察内容及时进行记录。 采集涡虫做实验 七八月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如果你有机会到山区去旅游,在欣赏祖国大好风光的同时,建议你不要忘记带一只干净瓶子去采集点涡虫。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它生活在山间小溪或流水的河底。 涡虫特别喜爱干净,当水质遭到污染时,它就受不了,会死去。因此,我们要找涡虫一定要到无污染的水域中去找。如果水流中看不到一条涡虫,这条水流很可能已经被污染了。 涡虫很怕光,因此都扒在水中的石块底下。采涡虫时要不断翻开河底的石头察看。 涡虫喜欢群居,因此在一块石头上常能找到几条涡虫集在一起。 从水中捞起石头,若发现石头底面扒着几条灰黑色的,长约1厘米~2厘米,宽0.5厘米,头呈三角形,扁扁的软软的动物,那就是涡虫了。这时,我们可以用毛笔轻轻地把它刷在瓶中,瓶中要注入较多的溪水,最好瓶中再加些水绵或水中的小虫,作为它的食物。 把涡虫带回家后,可放养在大水槽、鱼缸或大碗中,要求所用的水的水质一定要好,自来水中溶有较多氯气,不适于培养涡虫,最好是井水或泉水。温度要适宜,保持在20~26℃之间,大于30℃涡虫就要死亡,低于10℃涡虫生长迟缓,0℃就停止生长了。培养的环境也很重要,一要避光,二要干净。最好在水槽中也放几块石头,给涡虫创造一个近似自然的生态环境。涡虫的食物除水绵、水草或水中的小虫外,也可喂些新鲜的瘦肉末。注意,每周都必须更换一些新鲜的水。 养涡虫是为了观察和实验。 你是否注意涡虫是怎么取食的?请注意观察它腹面有一个吻,这是取食器官。 你是否注意涡虫的眼?它没有真正的眼睛,但在头部背面中央有一对黑点,具有感光作用。 你把扒有涡虫的石块翻过来,让涡虫见到光亮,请注意,涡虫会慢慢爬到石头底下躲藏。涡虫行动迟缓,主要通过身体的收缩与伸长向前进。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作者:张愚王建国 国内建筑界对空间句法的了解,多数仅限于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一文[1]。发表于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上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景、原理和其他应用,因此,至今很多人仍颇有不解或“持保留态度”[2]。多年来,空间句法在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国内杂志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比较清晰地介绍和评析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简单地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Bafna, 2003)。它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等人发明的。早在1974年,希列尔就用“句法”一词来代指某种法则,以解释基本的但又是根本不同的空间安排如何产生[3]。到1977 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空间句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 1997年,首届世界性的空间句法研讨会在伦敦举行;其后于1999年和2001年又在巴西利亚和亚特兰大举行了第二和第三届。2003年6月,在伦敦刚刚举行的第四届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8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空间句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另外,日趋成熟的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商业咨询。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泰瑞•法雷尔等知名事务所,在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雇请空间句法咨询公司进行空间分析,为其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重点从空间知觉的角度简析空间句法的方法原理,使读者能真正理解并实际运用它;而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概念和具体应用成果仅作扼要介绍。 1. 构形与建筑学 1.1 构形的含义 构形(configuration),从字面上看,是指“轮廓由其各部分或元素配置决定的外形”(据美国传统辞典)。希列尔将构形定义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关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主要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课题的界定。对课题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术语做出解释。 2、理论假设。简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即由于a达成了b。 3、研究依据。根据选择的课题不同,可从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包括育人目标和科研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从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说明选择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要根据课题特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主要说明为了做好课题研究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通过该课题研究,研究者获得了哪些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新的理论认识。(二)操作性成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操作原则、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等。 (三)技术性成果。成果的呈现形式,如论文、专著、案例集等。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效果要和研究的目标相对应。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首先应写学生方面的效果;其次是科研方面的效果,包括干部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况及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情况;还有,如果在教育理论上有什么新探索,在实践操作上有什么创新的模式,也应该写在效果当中,要突出特色。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这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通常是理论假设验证结果的表述。注意:文字要简练概括;下结论要谨慎,避免结论概括化程度过大,小样本或特殊样本得到的结论不能推论到总体上;切忌主观臆测,只交代结果,而不包括原因分析、探讨与推测。 (二)课题讨论。说明: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值得与同行商榷的问题;与本课题有关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指引用哪些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书刊名,甚至页码。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江西林业科技2000年第6期 ?综述?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张露1,高璜2 (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 330045;2.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 330032) 摘 要: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混交,林地施肥和土壤改良、科学营林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研究方向。关键词: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止对策 分类号:S71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505(2000)0620028206 Ξ 目前,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特别是森林植被破坏,土壤养分流失和淋洗严重,造成地力衰退日益突出。在林业上,一般来说原始林不仅很少出现地力衰退现象,而且土壤肥力常常是增加的,即森林具有较强的自肥能力。但在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林中,由于林木生长养分的吸收与森林采伐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原因影响,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受到林业界的深切关注,如何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拟就掌握的资料作一概述。1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1.1 人工林地力衰退概念 关于地力衰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使用 了一些不同术语,如“第二代效应” (second rotation effect ),“生产力下降” (productivity decline ),“立地退化”(site deterioration ), “地力衰退”(site decline ),“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 ),“立地生产力衰退” (site produc 2tivity decline ),“森林土壤肥力衰退” (forest soil fertility decline ),“长期立地生产力” (long -term site productivity )等,在这些术语中, 意义上互有包容,但各有侧重[1]。马祥庆认 为地力衰退主要是林地生产力下降,它与林地肥力下降密切相关,至少包含林地生产力下降和肥力下降,仅是土壤退化的一种形式[2]。崔国发认为人工林地力衰退实质上就是在人工培育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或改变了成土过程的方向和土壤熟化过程,从而破坏了土壤的生态性质,导致林木对土壤生态的需求与发生变化的土壤生态性质之间产生差异,其表现就是人工林下的土壤肥 力下降,林分生产力降低。[3] 。1.2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历史上看,人工林“第二代效应”问题,自本世纪初以来就曾在研究中被不断提及过,在19世纪后叶和20世纪初,德国和瑞士就已经观测到第二代挪威云杉生产力下降现象,继而在挪威、印度、印度尼西亚、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前苏联都出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报道,涉及树种有挪威云杉、海岸松、辐射松、日本落叶松、柚木、欧洲赤松和桉树等。中国造林成绩斐然,人工林面积占世界人工 ? 82?收稿日期:1999-02-02 作者简介:张露(1964-),女,江西萍乡人,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现为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在读博士.

试验十四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实验十四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继腔肠动物之后,动物界发展演变中重大关键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过渡到自由爬行生活,并相应出现形态结构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扁形动物首次出现了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与此关联,,身体结构出现了器官系统的初步分化,从而标志着动物界系统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涡虫是扁形动物中自由生活的蠕形动物。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反映了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而且有助于理解扁形动物进化特征的出现为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条件。 一、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对低等蠕形动物进行活体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 2. 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进步性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二、材料与用品: 活涡虫、涡虫示神经系统整体装片和涡虫示生殖系统整体装片玻片标、涡虫横切面标本;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10ml烧杯、滴管、毛笔、吸水纸、黑纸、精密pH试纸(pH值范围0.5-5.0和5.0-7.0);食盐、硫酸镁结晶、洋红粉末、0.02%、0.04%、0.1%醋酸、熟蛋黄 三、操作与观察: 用毛笔在培养缸内挑选一条活涡虫,置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1. 外部形态:用放大镜或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涡虫体扁长,背部微凸,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形,两侧略突起称耳突,前端背面、耳突内侧有一对黑色眼点;体后端稍尖。用解剖针将虫体翻至腹面向上,可见其腹面较扁平,颜色较浅,密生纤毛,腹面近体后1/3处有口。#为什么说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体型?虫体的背、腹面功能有何分化? 2. 运动:观察涡虫在载玻片上滑行运动,用镊子头挡在涡虫行进方向的前方,涡虫如何行进?#涡虫的运动有方向性吗?涡虫的运动方式与其两侧对称体型有何相关性?有何进步意义? 3. 涡虫对刺激的反应:注意观察涡虫应答刺激的运动方式。用解剖针轻触虫体的前端、后端和其他部位,观察虫体不同部位对刺激的反应。#说明什么? 涡虫的趋性: a.盐度影响:在载玻片上涡虫滑行前方的水中放一小粒盐,观察涡虫有何反应? b. 酸度影响:用滴管吸取一条涡虫,连水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滴管取0.04%醋酸滴一滴在涡虫水滴旁,两液滴间由液桥连通。观察涡虫的运动,用pH试纸检测涡虫水滴和醋酸pH值。#涡虫对酸的趋性如何? c.光照的影响:将数条涡虫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分布均匀,再用黑纸(或黑塑料)将培养皿的一半遮住,将培养皿置光下片刻后,观察涡虫的趋光反应。#在涡虫生活的水环

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

四川建筑 第30卷1期 2010.02 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 黄 涛,李 异,胡应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空间句法理论作为新兴的城市形态量化分析的辅助手段,在国内城市研究中较少。文中利 用空间句法理论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成都市商业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总结了圈层式扩展城市的商业区发展的特征,为空间句法理论在中国城市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商业中心区; 空间句法; 成都 【中图分类号】 T U9841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9-03-30 [作者简介]黄涛,男,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设计;李异,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胡应红,女,硕士,研究方向:乡土建筑。 1 理论简介和主要观点 “空间句法” (Space syntax )是进行城市形态分析的一种工具,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空间本身的结构特性,也就是对街道系统构成城市空间方式的研究。空间句法分析过程是利用数学模型作量化研究,因此该理论可以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之初,定量分析和预测城市中各街道的人、车流量。表现在具体参数上,就是集成度(I ntegrati on Value )概念,它反映城市轴网或由轴网围合的地块与周边的集聚程度,比较城市不同地块可达性与可渗透性的优劣,进而标志单纯因街道网络 结构而形成的城市的活力区。 图1 街道图解示意 人们使用街道的先决条件是感知并到达街道,使用者到达程度的难易会影响街道的使用频率,因此,街道的等级分化并不完全依赖于自身的长度或其它自然属性,而是它与其它街道间的连接组织关系。在这一系统中,任一对象都会影 响到其它关联或受到其他关联的影响。空间句法理论认为街道本身是作为线性空间通过街口和转折与其它对象(街道)关联的。这可以通过图解分析,计算从某一街道到达其它各街道所要经过的街的数量。如图1所示,从不同的街道出发到达其它街道的总步数是不同的,这个总数反过来也可以表达其它街道到达这一街道的难易程度。对于已经给定的街道网,利用上述图解方法可以得到不同街段的集成度信息,这种集成度就表示了街道可达性的高低(图2)。它反映了城市街道聚集城市功能的原动力,这种动力为城市业态的 分布奠定了基础。 图2 街道集成度图示 在早期,理论提出者希列尔教授和他的工作组分别研究了亚特兰大、伦敦、东京和曼彻斯特等东西方不规则自由网格城市的街道轴线,从中总结出集成度与零售点分布的内在联系———街道活力的本质来源 于街道结构,高集成度的街道具有 较好的可达性,进而吸引商业及服务设施的聚集。本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空间句法理论,以中国城市作为实例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其中主要有朱东风的《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城市内部中心性研究》.2006,何子张等人的《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厦门城市形态发展研究》.2006,鲁海军等人的《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网可达性分析》.2007等)。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笔者选取成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商业中心区的形成演变与街道格局的关系。 2 成都市街道与商业区演变的研究 本文对街道网结构研究的时间跨度为从1949到2007年,选取这个时间段的原因有二:首先,成都历经多朝兴衰毁建,街道结构变化较大,现有的城市路网基本上是在清初至清中期确定并保留至今的;其次,直至上世纪50年代,成都市内的府南河、金河等一直是重要的水运通道,河道与支流构成的水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业态的聚集,这对街道网络的研究会造成一定干扰,而上世纪50年代后,水运逐步衰退,现有河道已不再通航,此时的研究可将干扰降至最低。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成都进行了1950年、1975年、1985年、1993年和2007年城市轴线地图的构建工作(图4、图5),除2007年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成都市地图出版社提供的当年城市地图为准,通过对城市轴线地 2?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生物科学研究进展

未来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到可用基因编辑生命个体的时代,才过去350余年,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现存的可能性随时都会被颠覆。孤雌生殖、基因编辑、干细胞全能性的诱导等日益发展成熟的技术,将会在未来的某一点汇聚到一起,作用于前所未有的一项工程——生物智能技术,这将可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交点。 有人认为,孤雌生殖虽然简单、高效,但是后代的基因变异极小,当生存环境改变时,后代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灭绝。而有性生殖却可以产生具有丰富变异的后代。在环境有所变化时,多样性的后代中只要有一小部分能够适应和生存下来,整个物种就不会灭绝。 近年来,群体遗传学家研究指出,数百万年以来,人类男性Y染色体一直在丢失基因和退化,数万年后,男性将消失殆尽,倒真有“女儿国”的隐忧了。布莱恩·塞克斯的科幻小说《亚当的诅咒:一个没有男人的未来》也反映了这种隐忧。其实,人类的未来远没有这么悲观。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灵长类中源自X 染色体的Y 染色体才“丢盔弃甲”地演变成现在这种形状。不排除Y 染色体会继续丢失个别基因,但Y 染色体已趋于演化上的稳定状态,这与精子的特殊功能是一致的。也许,数万年后,科技发达,女性或可以靠孤雌生殖和克隆技术繁殖后代。借助孤雌生殖这个窗口,人类不仅可以窥探到大自然演化的奥妙,而且能够自信地走向未来!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特性的细胞.可以作为治疗性克隆的研究与治疗资源及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细胞替代治疗及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环境中。无限增殖,经过10余年的研究.已建立了一套成熟规范的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体外培养环境中给予一定的诱导条件.就可以将干细胞定向分化成为特定类型细胞,然后移植到机体相应的病变区替代原本失去功能的病变细胞,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骨及软骨缺损、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由此可见。干细胞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