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张力曲线的测定

表面张力曲线的测定
表面张力曲线的测定

实验表面张力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性质,学会测定液体表面张力

2.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概念,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

二实验原理:

表面张力:构成液体的分子在表面上所受到的力和本体内的不相同,本体内的分子受到的力是对称的,平衡的。而表面的分子。受本体内分子吸引而无反向的平衡力,也就是说,它受到拉入本体内的力,力图将表面积缩小,使这种不平衡的状态趋向平衡。这种沿着液面的,使液体收缩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系数:想象在液面上划一条直线,表面张力就表现为直线两旁的液膜以一定的拉力相互作用。拉力f存在于表面层,方向恒与直线垂直,大小与直线的长度L成正比,即f=αL。式中α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它等于沿液面作用在分界线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其单位为N/m。它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有关。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有多种方法,铂金环法是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特点是测量方法直观,概念清楚。

铂金环发的测量方法为:(1)将铂金环轻轻浸入液体内(2)大约在5-6 mm 左右随后将铂金环缓慢向上提升,即液面相对而言下降,使得铂金环下面形成一个液柱。最终于铂金环分离。铂金环法就是去感测一个最高值,而这个最高值形成于铂金环与液体样品将分而未离时。这个最高值转化为表面张力值的精度取决于液体的物理性质。

常见液体中,水的系数是最大的,常温下约0.072 N/m。实验发现,在水中加入一些物质时,水的显著降低。我们把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随着胶束的形成而发生突变,因此临界近胶束浓度(cmc)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重要量度之一。测定cmc,掌握影响cmc的因素对于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十分重要的。典型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下降曲线如图所示。AB段相当于溶液浓度极稀的情况,表面张力较高,随浓度增加缓慢下降;在BC段,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成比例的下降,直至达到cmc;CD段,当浓度超过cmc后,表面张力几乎不再下降。C点相当于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是指达到给定表面张力下降所需的浓度,浓度越低则效率越高。通常用使表面张力下降20 mN/m所需浓度的负对数pC20

来表示:pC20 = -logC20

25oC时纯水的表面张力为71.97 mN/m,近似为72 mN/m。在γ-lgc曲线的纵坐标上找到γ= 52mN/m这一点,作一条水平线,使与曲线相交,由交点所对应的lgc即可求出pC20。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是指表面活性剂溶液所能达到的最低表面张力,而不论浓度大小。通常当浓度达到cmc以后表面张力几乎不再变化,所以用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来表示,如图2-3中所示。

三实验仪器

BzY系列自动表面张力仪

图中标注为

1 表面张力仪主机

2 水平调整脚

3 水平仪(水泡校准仪)

4 电源、去皮重、校正键

5 液晶显示屏(显示测得的数值部分)

6 手动升降样品台

7 挂钩及铂金环

四实验步骤:1 打开仪器,接通表面张力仪电源,按动开关键,预热30分钟。

2.清洗铂金环,(1)镊子夹取铂金环,并用流水冲洗,冲洗时注意与水流保持一定的角度,原则上尽量做到让去离子水流洗干净铂金环的表面且不能让水流变形;(2)用酒精灯烧铂金环,一般与水平面成45度角,直至铂金环变红为止,时间为20-30秒。(注意事项,通常情况用水清洗即可,但遇到有机液体或其他污染物无法用水清洗时,请用丙酮清洗或用20%HCl加热十五分钟进行清洗,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再用酒精灯烧红即可)。

3.在样品皿中加入测量液体,将被测样品放于样品台上(注:取样时,最好用移液管从待测液中取液,并保证取样前,样品皿的干净度)

4. 观察液晶屏显示值是否是零,如果不是,请按去皮键,做清零处理。

5. 用手旋转升降按钮,使其缓慢上升。当铂金环接触到被测液体液面时,继续往液体内进入,直至大概进入2-3mm停止。

6. 此时显示屏上的数据不用去领会,先按下仪器上的“模式”键,显示屏上出现“□”符号,表示以进入了最大值锁定功能。再用手旋转升降旋钮,使其缓慢下降。

7. 注意观察表面张力仪显示屏上的实时数据变化,一段时间后,表面张力仪会显示一个最大值,仪器将自动记下最大值。(如果最大值没有自动保存,可能没

有按模式键,重复2-7步骤)。

8. 测量水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的表面张力系数(由烯到浓)每个点测量三次,并取平均值。作γ-lgc曲线,并标注表面张力下降20mN/m所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负对数pC20。LAS的溶液自己用去离子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水的温度:θ=________℃, LAS的温度:θ=________℃

LAS的γcmc________,pC20________

备注:M LAS = 348.48,60oC 时CMC值:1.2 mmol·L-1

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实验报告

学号:201114120222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应用化学二班班级 03 组号 实验人姓名: xx 同组人姓名:xxxx 指导老师:杨余芳老师 实验日期: 2013-11-12 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2、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表面自由能的意义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3、由表面张力—浓度曲线(σ—c 曲线)求界面上吸附量和正丁醇分子的横截面积S ; 4、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很多,如毛细管升高法、滴重法、环法、滴外形法等等。本实验采用最大泡压法,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图一中A 为充满水的抽气瓶;B 为直径为0.2~0.3mm 的毛细管;C 为样品管;D 为U 型压力计,内装水以测压差;E 为放空管;F 为恒温槽。 图一 最大泡压法测液体表面张力仪器装置图 将毛细管竖直放置,使滴口瓶面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栓,让水缓缓滴下,使样品管中液面上的压力渐小于毛细管内液体上的压力(即室压),毛细管内外液面形成一压差,此时毛细管内气体将液体压出,在管口形成气泡并逐渐胀大,当压力差在毛细管口所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破裂,压差的最大值可由U 型压力计上读出。 若毛细管的半径为r ,气泡从毛细管出来时受到向下的压力为: 式中,△h 为U 型压力计所示最大液柱高度差,g 为重力加速度,ρ为压力计所贮液体的密度。 气泡在毛细管口所受到的由表面张力引起的作用力为2πr?γ,气泡刚脱离管口时,上述二力相等: 若将表面张力分别为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支毛细管和压力计用上法测出各 g h p p p ρ?=-=系统大气m ax r g h r p rr πρππ22m ax 2=?=γπρππr g h r p r 22m ax 2 =?=g h r ργ?=2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详解

学号:201214140123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测定 12届药学班级1组号 实验人姓名:李楚芳 同组人姓名:罗媛,兰婷 指导老师:邓斌 实验日期:2014-05-30

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表面吉布斯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2. 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二、 主要实验原理,实验所用定律、公式以及有关文献数据: 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若溶液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大;如果所加溶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增加,那么,表面层溶液质的浓度应比内部低。这种现象为溶液的表面吸附。用吉布斯公式(Gibbs )表示: T c σ )d d (RT c Γ- = (1)式 式中,Г为表面吸附量(mol.m -2);σ为表面张力(J.m -2);T为绝对温度(K);C为溶液浓度(mol/L );)(dc d σ T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表面张力随浓度的改变率。

当 )( dc d σ T < 0,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作用。 )( dc d σ T >0,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 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称为负吸附作用。 可见,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随表面张力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得不同浓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将欲测表面张力的液体装入试管中,使毛细管的端面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直到液柱的压力等于因表面张力所产生的上升力为止。若管内增加一个与此相等的压力,毛细管内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在毛细管端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气泡;若所增加的压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气泡就会从毛细管口被压出。可见毛细管口冒出气泡的需要增加的压力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正比。 σ=K △p 式中K 与毛细管的半径有关,对同一支毛细管是常数,可由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求得。本实验通过蒸馏水来测得。 由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时的表面张力,以浓度为横坐标,表面张力为纵坐标,得σ-c 图,过曲线上任一点作曲线的切线和水平线交纵坐标于b1,b2两点,则曲线在该点的斜率为 c b b c 0b b d d 2121c σ--=--=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英才学院 1236305 张雍淋 6121810519 液体表面张力测量在化学、医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可以确定表面活性并计算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在合金液体体系中,借助于表面张力还可以评价金相组织及孕育效果等重要参数。目前,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有毛细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液滴法等。 1. 毛细上升法 这个方法,研究的比较早,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比较成熟。如图 1所示,干净的毛细管浸入液体内部时,如果液体间的分子力小于液体与管壁间的附着力,则液体表面呈凹形。此时表面张力产生的附加力为向上的拉力,并使毛细管内的液面上升, 直到液柱的重力与表面张 力相平衡。 图 1 212cos ()g r r gh πσθπρρ=- 1()2cos g ghr ρρσθ-=

其中:σ—液体的表面张力;r-毛细管的内径;θ-接触角; ρ 1ρ-液体和气体的密度;h-液柱的高度;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 和 g 实际应用中一般用透明的玻璃管,如果玻璃被液体完全润湿,可以近似的认为θ= 0。 毛细上升法是测定表面张力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国际上也一直用此方法测得的数据作为标准。应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选择管径均匀, 透明干净的毛细管,并对毛细管直径进行仔细的标定;毛细管要经过仔细彻底的清洗,毛细管浸入液体时要与液面垂直。 2.最大气泡压力法 如图 2 所示,向插入液体的毛细管轻轻的吹入惰性气体(如 N 2等)。如果选用的毛细管半径很小,在管口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并且当气泡为半球时,球的半径最小等于毛细管半径 r ;在其前后曲率半径都比r大,如图2 所示。当气泡为半球时,泡内的压力最大,管内外最大压差可由差压计测量得到。 图2

液体表面张力与液体表面现象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表面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观察到许多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如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荷叶上滚动着的小水滴,玻璃板上的小水银滴等,它们为什么都是球形或近似球形?这就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当用细管吹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肥皂泡时,在泡膜的表面上就布满了液体表面张力。用数学可以证明,在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的几何体中,球体的表面积最小。正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会出现露珠、小水银滴等都收缩为球形的现象。 你若有机会观察护士给病人输液,你会看到在输液之前,护士总是要把输液管中的空气泡排除干净。不然的话,若让那些气泡混入人体血管中,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气泡将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液体表面现象发生的原因。 1 表面张力的成因、大小和方向 表面张力就是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液体与气体的交界面(属于液体薄层),称为表面层。在表面层中,液体分子因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而有一部分会被拉入液体内,致使表面层液体分子密度小于液内分子密度。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这种布局,使得液体表面层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而具有收缩趋势。表面层一直处在具有收缩趋势的表面张力作用之下。 这里应指出,液体表面张力与橡皮膜张力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橡皮膜的分子间距会随着膜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液体表面张力却不受面积变化的影响,当液体表面层面积增大时,液内分子会自动进入液面来补充,从而维持液面内分子间距不变。 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来可说明表面张力的存在。取一段铜丝制成一个直径约 cm ~85的圆环,在环上跨系一根细红线(用红线易于观察) 。将环浸入洗洁精溶液再取出,环上蒙了一层液膜,这时用粉笔头轻触线一侧的液膜,原来自由弯曲的红线则立即被液膜拉向另一侧,成为一段张紧的弧线。实验表明,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同时它还表明,表面张力的方向垂直于任一周界线且与液面相切。 理论和实验表明,表面张力的大小,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2)(双表面层单表面层L F L F αα 上式中,α称为表面张力系数。α与液体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的液体,α不同;同一种液体,α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另外,α也与液体中的杂质有关。因此,当人体使用了某些药物后,血液或尿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则会发生变化。 在生活中有许多与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例如,对人来说,重力有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人若不慎从高处落下,可能会被摔得不轻。而小昆虫一点也不害怕重力,它在落下时一点危险也没有。但表面张力对某些昆虫来说则有可能造成很大威胁,小昆虫有时最怕表面张力。当一个成人从浴池中站起时,他身上会带起厚约mm 2.0的一层水,这些水大约kg 5.0,不到人体重的%1,这对人来说不会感到有什么负担。即使是人的全身涂满了肥皂泡沫,其表面张力对人也不会产生任何威胁。而一只蚊子一旦被肥皂泡沫弄湿,它将很危险。这时蚊子将难逃表面张力“法网”。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学习使用Matlab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原理 1、表面自由能:从热力学观点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这是使

体系总的自由能减小的过程。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A ?,则需要对其做功。功的大小应与A ?成正比:-W=σA ? 2、 溶液的表面吸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 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里面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显然,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Gibbs 用热力学的 方法推导出它们间的关系式 T c RT c )(??-=Γσ (1)当0 0,溶质能减少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此类物质叫表 面活性物质。(2)当0>??? ????T c σ时,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 层的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称为负吸附,此类物质叫非表面活性物质。由 T c RT c )(??- =Γσ 可知: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随表面张力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得不同浓 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 饱和吸附与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吸附量Γ浓度c 之间的关系,有Langmuir 等温方程式表示:c K c K ·1·+Γ=Γ∞ 4、 最大泡压法: (3) 实验装置与流程:将燃烧热实验的主要设备、仪器和仪表等 按编号顺序添入图下面相应位置: 图11-4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装置

实验一 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测定

实验一 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测定 基本原理 测量新形成的表面活性剂(吸附原已达平衡)液膜的表面张力,单管法装置简单,但实验精度不太理想。不过,采用不同半径的双毛细管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产生于1922年[1], S.Sugden 所开展的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在应用Laplace 公式推算表面张力时也略有差别。根据气泡附加压力?p =2γ/R ,当气泡形成半球状时曲率半径R 为最小,附加压力最大,液膜二边压差也最大。此压差也等于毛细管上升原理示意图(图2.13.1)中毛细管液柱的静压降。所以气泡法是毛细管上升原理的反向思维。只要毛细管足够细,玻璃管易润湿,弯月面可视为球形。达到平衡时,界面二侧的压力差可由Laplace 方程求得并等于毛细管中液柱的静压降: gh r R R p ργ γ=≈+=?2)11(21 由此得到毛细管上升法测定表面张力γ的基本公式: gh ργγ2 1= 式中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到达平衡时液柱上升的高度,r 为毛细管内半径。 当毛细管内气体压力增加,则液柱将随所加压力的增大而下降。最后在管端形成气泡,此时界面两测的压力差 p p p '-=? 此压力差便由电子微压计读出。由于实验时毛细管插入液体浓度不变,p '为一定值,故产生气泡时界面两侧的压力差仅与所加外压有关。因为根据毛细管足够细,玻璃管易润湿,弯月面可视为球形。所以气泡的半径为R 时有 R p γ 2= ? 单管法:γi /γ水=?p i /?p 水,双管法:γi /γ水=(?h 1,i -?h 2,i )/ (?h 1,水-?h 2,水)。而根据Gibbs 吸附公式可以计算表面吸附量: dc d RT c dc c RT d d d A n i i γγμγ?-=?-=- ==Γ-∑ 1

表面张力及测定

基础知识2 第三讲表(界)面张力 3.0 思考题 (1)什么是表(界)面张力?降低表(界)面张力有什么意义?(2)简述: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有7种)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3)解释:毛细上升法、脱环法、滴重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停滴法、悬滴法。 (4)写出Szyszkowski公式,指出其研究内容和用途。(5)解释:表面张力曲线的最低点现象。 (6)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样品纯净与否的重要标志? (7)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8)解释:表面活性剂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效率 (9)什么是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动表面张力?影响动表面张力的因素存在哪些定性规律? (10)什么是溶液表面张力时间效应?如何测定?影响因素?(11)简述:振荡射流法的基本原理。 (12)液液界面由哪些途径形成,是否自发进行? (13)解释:界面张力、界面自由能、界面张力曲线转折点。(14)何谓“超低界面张力”?有何实际应用?简述旋滴法测定超低界面张力的基本原理。

3.1 基本概念 1.界面、界面现象、界面张力(界面自由能)表面张力现象.A VI 2.毛细上升法、脱水法、滴重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停滴法、 悬滴法(7种测定界面张力的方法) 3.表面张力曲线的最低点现象 4.振荡射流法 5.Szyszkowski公式 6.超低界面张力、旋滴法 3.2 基本原理 1.测定界面张力方法的原理(常用的7种方法) ①毛细上升法 ②脱环法 ③滴重法 ④吊片法 ⑤最大气泡法 ⑥停滴法 ⑦悬滴法 2.振荡射流法的工作原理。 3.应用“超低界面张力”技术解决注水油井后期石油开采的基本 原理。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

【目的要求】 1. 了解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的意义及表面张力与吸附的关系。 2. 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3.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吉布斯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载面积。 4. 学会以镜面法作切线,并利用吉布斯吸附公式计算不同浓度下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5. 求正丁醇分子截面积和饱和吸附分子层厚度。 【基本原理】 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可 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因为表面层的分子, 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 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弓I,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液面并指 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1所示)。 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 体的最小面积。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 图1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 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所以 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值ΔG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J. m-3。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其单位是N.m-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欲使液体表面积加△S时,所消耗 的可逆功A为: -A= ΔG= σΔS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 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若溶液质能降 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大;如果所加溶质能使溶剂的 表面张力增加,那么,表面层溶液质的浓度应比内部低。这种现象为溶液的表面吸附。用吉布斯公式(GibbS)表示: ⑴式 式中,Γ为表面吸附量(mol.m-2); σ为表面张力(J.m-2); T为绝对温度(K) ;C为溶液浓度(mol/L );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表面张力随浓度的改变率。

表面张力测量

表面张力测量 表面张力的张力和几个测量技术文献中描述的。最常见的方法如下。最精确的固有的这些技术是测量半月板的重量。因此,它是真正的平衡决定了测量数据的质量。这也就是为什么kibron优于所有竞争的张力,没有例外。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秘密kibron无与伦比的性能:本产品改变了表面张力的测量也因为利用最精确的测量技术。 在杆上的最大拉力(都没有üy-padday)-方法的选择 (Society远跨我71:1919—1931,1974)。这种高精度的变种都没有üY法padday等人开发。 该技术是很简单的:细杆(而不是一个环或板)浸入样品,然后拔出和最大的力的测量。探针的直径是不相关的,只有直径变化需要重新调整。这是自动和快速的所有kibron仪器。当进行校准使用液体与一个已知的表面张力不需要校正。弯月面的重量只取决于表面张力,杆的直径,和液体的密度(见padday等人。上面的文章)。 经过多年的经验,我们可以证实,这是毫无疑问的记录表面张力的绝对是最准确的方法,用于kibron的高精度张力。对kibron技术精度良好的示范是当测量表面张力小的变化(见PDF 的便携式,低成本的张力,灵敏度测试aquapi)。值得注意的是,低成本aquapi实际上节拍的顶线的性能,我们的竞争对手便宜的张力!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不同的环和Wilhelmy板,棒的方法也适用于高粘度液体:油,聚合物,涂料等,用于kibron最先进的新的张力,ez-pi加。 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aquapi行动 杆与环? 重要的是,精确的几何dyneprobes生产开发的kibron使浮力不必要的修正,不像使用环的方法时。这是因为在最大点拉没有部分探头浸入液体。 无与伦比的灵敏度,优异的分辨率(优于0.2毫克),和kibron的天平很低的噪声允许使用非常小的直径的棒,用纯净水给半月板只有11.8毫克。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提供铂棒的小样本体积的测量和显示的数据与杆和张力测量,揭示了较大的散射。然而,他们的数据仅仅反映了其平衡噪声及其铂棒质量差,质量差,进一步体现其整体制造质量差。它也使环张力,这是杜没有üY-Ring这应该作为一个参考公司规定。这没有任何意义。毕竟,正如预期的环和杆产生相同的表面张力值(见这里的比较)。环只是用都没有üY因为他所掌握的平衡不敏感。在本质上,该padday等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和杜无üY是探测器的几何方法。高灵敏度的平衡,不需要大的半月板和允许使用小型杆。 总结,较环杆具有以下优点: 小的样本量(最小50微升)可以测量。 无需浮力修正(环这是强制性的)。 同时高粘度样品(油,涂料,聚合物等)的autopi准确测量。 弯曲等损伤没有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环的用户以及为什么公司销售设备校正环几何。然而,那些熟悉的技术也知道,修复受损的戒指是很困难的。铂是软的,它是扭曲环的几何形状使它无用的很容易。 杆可清洗也自动,在kibrondelta-8和autopi,不需要一本生灯炬。 杆允许被测表面张力很快(约20秒),表现为aquapi。

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了解物质体系性质、溶液表面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特别是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可用来帮助计算等张比容,工业设计中用来帮助估算塔板效率等。 2.熟悉表面张力中常用的测定方法:(1)毛细管升高法(2)滴重法。 二、实验原理 (1)毛细管升高法: 当一根洁净的、无油脂的毛细管浸进液体,液 体在毛细管内升高到h 高度。在平衡时、毛细管中 液柱重量与表面张力关系为22cos r r g h πγθπρ= 2cos g hr ργθ = 式中,γ为表面张力,g 为重力加速度,ρ为液体密度,r 为毛细管半径。 如果液体对玻璃润湿θ=0,cos θ=1,则2g h r ργ= 。 (2)滴重法: 当达到平衡时,从外半径为r 的毛细管 滴下的液体质量,应等于毛细管周边乘 以表面张力,即2mg r πγ=式中:m 为 液滴质量,r 为毛细管外半径,γ为表面 张力,g 为重力加速度。 事实上,滴下来的仅仅是液滴的一部分。 因此,式中给出的仅仅是理想液滴。经 实验证明,滴下来的液滴大小是V/3r 的 函数,即有f(V/3r )所决定(其中V 是液滴体积)所以式子可变为32(/)mg ryf V r π=或32(/) mg rf V r γπ=其中F 称为校正因子。 三、实验仪器 毛细管升高法:约25cm 长、0.2mm 直径的毛细管毛细管,读数显微镜,小试管,25°C 恒温槽。 滴重法:毛细管(末端磨平),称量瓶,读数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毛细管升高法: 1、将毛细管洗净、干燥,于小试管中倾入蒸馏水,按图装好。 2、用吸耳球在X 管处慢慢地将空气吹入试管中,待毛细管中液体升高后,停止吹气并 使试管内外压力相等。待液体回到平衡位置,用度数显微镜测量其高度h 。测定完毕后从X 管吸气,降低毛细管内液面,停止吸气并使管内外压力相等,恢复到平衡位置测量高度。如果毛细管洁净,则两次测量的高度应相等,否则应清洗毛细管。 3、测定毛细管内径。将毛细管插入高锰酸钾溶液后,洗净毛细管外层,用读数显微镜 测量毛细管的内径。 4、用密度计测量高锰酸钾的密度。 滴重法: 1、按图二装好仪器,把待测液体充满毛细管,并调节液位使液滴按一定时间间隔滴下。 在保证液滴不受震动的条件下用称量瓶搜集30滴,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重。 2、用游标卡尺测量毛细管的外径。 3、从液滴重量及液体密度计算滴下液滴体积。然后求出v/r 3数值,从表中查出校正因 子F 数值。根据式子求出表面张力。 五、数据记录 毛细管升高法: 升高高度h/cm 5.67 5.67 溶液密度ρ/(g/3cm ) 0.9981 内径r/mm 0.654 (读数显微镜) 0.220(用水测定毛细管升高h ,计算 所得) 滴重法: 液体+瓶质量m1/g 26.1130 瓶质量m2/g 22.8806 外径r/mm 7.64 六、数据处理 毛细管升高法: m N cm N mm cm g N cm g ghr /0907.0/1007.92 102654.067.5/108.9/9981.02433=?=÷÷????== --ργ 滴重法: cm cm cm h 67.5267.567.5=+=

乙醇表面张力的测定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二、基本原理 在一个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因为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力比后者大。因此在液体表面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要使液体的表 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 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 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或增大一 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G,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 其单位为J·m-1;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 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1。液 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如欲使 液体表面面积增加ΔS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应该是: 一A=ΔG=σΔS (1)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对纯溶剂而言,其表面层与内部的组成是相同的,但对溶液来说却不然。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根据能量最低原则,若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大,如果所加溶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那么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液表面吸附溶质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加入的溶质量(即溶液的浓度)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公式表示: Γ=-()T (2) 式中:Γ为吸附量(mol.m-1);σ为表面张力(J·m—’);T为绝对温度(K);c为溶液浓度 (mol.L-1”);R为气体常数(8.314J.K—I·mol-1)。()T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表面张力 随溶液浓度而改变的变化率。如果σ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也即()T <0,则Γ>0,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作用。如果σ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T >0,则Γ<0,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小于溶液本身的浓度,称为负吸附作用。 从(2)式可看出,只要测定 溶液的浓度和表面张力,就可 求得各种不同浓度下溶液的吸 附量Γ。 在本实验中,溶液浓度的 测定是应用浓度与折光率的对 应关系,表面张力的测定是应 用 最大气泡压力法。

神奇的表面张力讲解学习

神奇的表面张力

神奇的表面张力 同学们,水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你们知道吗?它有许多神奇的特性。本期水娃娃将带你研究水的神奇特性之――水的表面张力。生活在线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上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其中,王亚平老师的水球实验格外引人注目。那晶莹剔透的水球如同水晶球一般充满了神奇的魔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啊。 水黾是水生半翅目类昆虫,体色呈黑褐色,身体细长,约22毫米,非常轻盈。它前脚短,可以用来捕捉猎物;中脚和后脚很细长,长着具有油质的细毛。当水黾在水面上行走时,脚上的这些小细毛不会破坏水的表面,反而使水的表面托住水黾的脚,使它不会沉入水中。它中间的两只脚则起到船桨的作用,使它可以在水面上自由地滑行。水黾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栖息于水面上。 水的表面张力无处不在,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很多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同学们,把毛笔放入水中浸润后提起,你就会发现,毛笔的毛尖处就会聚拢成一点,这也是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 雨后草叶上可爱的小水滴,夏秋晴朗的天气在荷叶上形成的小露珠,也是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的。 不仅如此,我们洗过的水果表面挂着的小水珠,以及我们流下的汗珠、眼泪都是水的表面张力在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呢。 知道了这么多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现象。那你知道水的表面张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吗?本期我们将通过一些科学探究小实验,和你们一起认识水的神奇特性――水的表面张力。你准备好了吗?探究体验知?R解密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 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就像在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像“皮肤”一样的水膜,能够包裹着里面的水不流出来,像我们在实验中不断地添加曲别针,水面凸起来了,而水却没有流出来,再如自然界中的露珠、汗珠呈球状等等。水的表面张力是一种神奇的力,但它只能够托起数量有限的比较轻小的物体,如曲别针等。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预习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实验 液体沿表面总是存在着使液面紧张且向液体内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液体的许多现象,如毛细管现象、湿润现象、泡沫的形成等,都与表面张力有关。表面张力系数是液体表面的重要力学性质:对于不同种类的液体,其表面张力不同,而对于同一种液体,其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温度及其所含杂志的改变而增大或减小。这些性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浮法选矿、液体的传输技术、化工生产线的设计等等都要对液体的表面张力进行研究。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拉脱法和毛细管升高法。本次实验介绍用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一、实验目的 1.用砝码对硅压阻力敏传感器进行定标,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学习传感器的定标方法; 2.观察拉脱法测量表面张力的过程,并用物理学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3.测量纯水和其它液体(如:甘油)的表面张力系数。 二、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主要由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实验仪主机以及实验装置以及镊子、砝码组成。应用电脑采集测量时需要壹根串口转USB 连接线、电脑和采集软件,仪器装置见下图。 三、实验原理 一个金属环固定在传感器上,将该环浸没于液体中,并渐渐拉起圆环,当它从液面拉脱瞬间传感器受到的拉力差值f 为 απ)(21D D f += (1) 式中: 1D 、2D 分别为圆环外径和内径,α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 为重力加速度,所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为:

)](/[21D D f +=πα (2) 实验中,液体表面张力可以由下式得到: B U U f /)(21-= (3) B 为力敏传感器灵敏度,单位V/N 。1U ,2U 分别为即将拉断水柱时数字电压表读数以及拉 断时数字电压表的读数。 四、实验步骤 1.连接硅压阻力敏传感器,并开机预热15~20分钟。测量吊环内外直径,然后清洗玻璃器皿(盛装待测液体)和吊环,给实验装置加水(注意加水量不可过多,可以参考装置外壁加水刻度线); 2.将吊环挂在力敏传感器的钩上,将力敏传感器转至水容器外部,这样取放砝码比较方便。待吊环晃动较小时,对仪器进行调零,然后用镊子安放砝码对传感器进行定标,取放砝码时应尽量轻; 3.将待测液体倒入玻璃器皿后,再将盛有待测液体的玻璃器皿小心地放入空的塑料容器,并一起放入实验圆筒内;将力敏传感器转至容器内,并轻轻挂上吊环,可以轻触吊环,让其晃动 说明:之所以不将测量液体直接倒入塑料容器内进行测量,是防止某些待测液体与塑料容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测量结果。 4.关闭橡皮球阀门,反复挤压橡皮球使装置内部液体液面上升,当吊环下沿部分均浸入待测液体中时,及时松开橡皮球的阀门,这时液面缓慢下降,观察环浸入液体中及从液体中拉起时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特别应注意吊环即将拉断液柱前一瞬间数字电压表读数值为U 1,拉断后数字电压表读数为U 2。记下这两个数值。 5.用计算机采集时,在环接触液面开始下降时点开始采集按钮,可以通过软件实时采集传感器输出电压值的变化过程,通过鼠标移动测量拉脱瞬间的电压值以及拉断后的电压值,计算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并与手动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吊环须严格处理干净:可用NaOH 溶液洗净油污或杂质后,用纯水冲洗干净,并用热吹风烘干;

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摘要】:. 水随处可见,是一种很平常的物质,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却会发现它有许多奇妙的地方。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关键词】:表面张力洗涤剂曲别针【正文快照】:水随处可见,是一种很平常的物质,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却会发现它有许多奇妙的地方。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1,设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知道液体的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器材:曲别针一枚,玻璃杯一个,洗涤剂(如洗洁精、洗衣粉),清水.2.实验操作(1)将准备好的玻璃杯中装满水.(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中加入一枚曲别针,放在平静的水面,我们发现针是浮着的。(3)然后拿起洗涤剂,往水里一挤,曲别针就沉下去了。这是因为水分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表面张力,把曲别针给“撑”了起来。上述实验中,由于加入了洗清液,这种有机化合物降低了清水表面的张力。所以,原本浮在水上的曲别针下沉了。那么什么是表面张力呢。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概念。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通常,由于环境不同,处于界面的分子与处于相本体内的分子所受力是不同的。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到周围水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0,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因上层空间气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结果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有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水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而洗精液等有机化合物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我们发现水的表面张力还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水滴在荷叶上会形成水珠,水黾可以在水面上滑行,刚洗净的苹果上挂着的水珠、水龙头上蠢蠢欲滴的水滴等。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拉环法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拉环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的意义及表面张力与吸附的关系。(2)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吉布斯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截面积,掌握拉环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二实验原理 (1)表面张力 在温度、压力、组成恒定时,每增加单位表面积,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增值称为表面吉布斯自由能(J·m-2),用γ表示。也可以看作是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相界面上的力,即表面张力(N·m-1)。位表面层上分子比同数量内层分子引起体系自由能的增加量称为比表面自由能。比表面和表面张力在数值和量纲上一致,故常用表面张力度量比表面自由能。 (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浓度有关,在溶剂中加入溶质,表面张力就会发生变化。 (3)表面张力与吸附量的关系 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表面分子受力不均衡引起的,当加入一种物质后,对某些溶液(包括内部和表面)及固体的表面结构会带来强烈的影响,则必然引起表面张力的改变。如果溶质加入能降低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时,边面层溶质浓度比内部大;反之增加表面吉布斯自由

能时,则溶液在表面的浓度比内部小。由此可见,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关,即吉布斯等温吸附方程: Γ= -(dγ/dc)T(c/RT) 其中Γ为溶质的表面超额,c 为溶质的浓度,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 a若dγ/dc<0,Γ>0,为正吸附,表面层溶质浓度大于本体溶液,溶质是表面活性剂。 b若dγ/dc>0,Γ<0,为负吸附,表面层溶质浓度小于本体溶液,溶质是非表面活性剂。 溶液的饱和吸附量: c/Γ= c/Γ∞+1/KΓ∞ 分子的截面积: S B = 1/(Γ∞L) L=6.02×1034 (4)吊环法测表面张力的原理 测表面张力的方法很多,有毛细管上升法,滴重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吊环法等。吊环法是将吊环浸入溶液中,然后缓缓将吊环拉出溶液,在快要离开溶液表面时,溶液在吊环的金属环上形成一层薄膜,随着吊环被拉出液面,溶液的表面张力将阻止吊环被拉出,当液膜破裂时,吊环的拉力将达到最大值。自动界面张力仪将记录这个最大值P。按照公式校正后,可以得出溶液的表面张力数值γ。校正因子: F=0.7250+(0.01452P/C2D+0.04534-1.679r/R)1/2式中P:界面张力仪显示读数值mN·m-1

第3章-第1节 液体的表面张力

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1.实验:回形针、硬币漂在水面上 (1)现象:当回形针或硬币漂浮在水面上时,托起回形针或硬币的水面稍有弯曲,就像放有圆形小物品的橡皮膜稍有弯曲一样. (2)结论:液面给回形针或硬币等小物品施加了向上的支持力. 2.实验:观察肥皂膜的变化 (1)现象 ①铁丝框上的肥皂膜会把滑棍拉回. ②肥皂膜里的棉线圈,当刺破圈内肥皂膜,棉线圈外的肥皂膜使棉线张紧,形成圆形. (2)结论:液体的表面类似于张紧的弹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3.实验结论 由实验知,液体表面有一种收缩的趋势,正是这种收缩的趋势使露珠、乳滴等变为球形. 1.液体的表面都有收缩的趋势.(√) 2.昆虫不落入水中,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支持力.(√) 3.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物体中,球形物体表面积最大.(×) 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是由水面的收缩趋势引起的吗? 【提示】不是.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是由小木船受到了水对船的浮力引起

的,而不是由水面的收缩趋势引起的. 探讨:如图3-1-1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请结合图片思考: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 图3-1-1 【提示】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在平衡位置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1.液体内部分子的运动特点 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周围有许多分子.当某个分子从平衡位置向某一方向运动时,它一方面要受到所离开的那个方向的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又要受到所靠拢的那个方向的分子的推斥.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同,通常可认为其大小相等,因此,液体内部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间距等于r0. 2.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 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由平衡位置向外运动时,因为外部空气和蒸汽分子对它的斥力很小,不起显著作用,它只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因此使它恢复到平衡位置的作用力就没有在液体内部时大,使得表面层里的分子振动的振幅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的振幅大,一些动能大的分子就有可能冲出吸引力范围,成为蒸汽分子,结果形成表面层里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分布稀疏,分子间的距离就比较大(r>r0). 1.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错误的说法是()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比内部密集,所以有收缩趋势 B.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 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所以有收缩趋势 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r>r0,分子力为引力 【解析】液体表面层内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稀疏.在液体内部分子间

表面张力的测定

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加深对表面张力, 表面自由能, 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 掌握折光仪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原理 在液体的内部,每个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可在表层却不同,它一方面受到液体 内部邻近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面外气体分子的吸引,前者大于后者,因此在液体表层的分 子都受到垂直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的力,这不平衡的力使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向内 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 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 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力而作 功,增加分子的位能。所以说分子在表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 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 所需的最大功A ,或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 的变化△G ,称为表面自由能。其单位J ·m 2-;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 表面张力,其单位N ·m 1-.液体的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如欲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加△S 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 应该是: -A = △G = σ△S (1) 对于纯溶剂,表面与内部的组成相同,对溶液确不同,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 发生变化。若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σ,则表面层浓度大于内部浓度,若溶质能使溶 剂的表面张力升高,则表面层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这种表面浓度与内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 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在T ,P ,一定,溶液的表面吸附溶质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加入的溶质的量有关, 它们的关系用吉布斯(Gibbs )公式表示: T c RT c )(??-=Γσ …… (2) 式中:Γ吸附量(mol ﹒m 2-); σ表面张力(J ﹒m 2-); c 溶液的浓度(mol ﹒L 1-) T 绝 对温度(K );R 气体常数(8.31411--??mol K J )。(T c )??σ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变化率。只要测定溶液的浓度和表面张力, 就可求出各种不同浓度下溶 图1分子间吸引 示意图

水表面张力的测定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水工1801 学号:201802979 学生姓名:周柱伟

实验成绩 实验预习题成绩: 1.什么是液体的表面? 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 2.液体表面的分子具有什么特点(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象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3.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怎么定义的? 表面张力系数σ是在温度T和压力p不变的情况下吉布斯自由能G对面积S的偏导数 4.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性质,温度,液体所含杂质,相邻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5.简述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用矩形金属薄片或金 属环时,表面张力系数的具体表达式)。 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圆环或者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所需的拉力,从而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称为拉脱法。 6.焦利氏秤和普通的弹簧秤有所不同?

焦利氏秤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结构的弹簧秤,是用来测量铅直方向微小力的仪器之一。 一般的弹簧秤,弹簧的上端固定不动,在弹簧下端挂重物时,弹簧则伸长,物体重量可由指针所指示的标尺直接标出。而焦利氏秤上的弹簧是挂在可以上下移动的有刻度的管子上的,管外面套有外管,外管上有游标,旋转旋钮即可使管上下移动。 7.“三线对齐”是那三线?为什么要这样做? 指标镜上的刻线,玻璃管上的刻线和玻璃管上刻线在镜中的像 水的表面张力近似为液膜破裂瞬间的拉力,保持“三线对齐”是为了能够使水膜破裂瞬间近似“三线对齐”,从而得到水膜破裂时精确的拉力。使能准确测出该拉力大小减少实验误差 8.焦利氏秤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有什么优点? 测定表面张力F’,用普通的弹簧是很难迅速测出液膜即将破裂时的 F 的,应用焦利氏秤则克服了这一困难,可以方便地测量表面张力F’,并且焦利氏秤的劲度系数较小,有游标卡尺式的读数尺,故测量精度高。 9.千分尺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如何判断?如何调零? 千分尺使用前,使移动测砧与固定测砧接触,观察微分筒上的棱边是否与固 定套筒上的零刻线重合,如果不重合即存在系统误差。当套筒上零刻线位于微分筒0~5方向上时即为正值,计算时需要减去其绝对值,相反方向即为负值,需要加上其绝对值。 10.比较逐差法与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不同点。 在对某些函数关系并不明确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时,常用作图法.数据点是离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