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

转型中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
转型中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

浅析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中东属性及其安全联系

浅析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中东属性及其安全联系 【摘要】: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国家的地理位置即使不是最终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政治行为。巴基斯坦由于地理、种族、文化的因素,其地缘政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重属性。中东属性是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重要部分。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紧密相连。 【关键词】:巴基斯坦;地缘政治;中东;安全 一 巴基斯坦在东面与印度享有长达1800公里的边境线;中东边境上,其俾路支省和伊朗接壤,有800公里的边境线;在西北面与阿富汗享有2200公里的边境线,并且两边的地形地貌雷同;在东北面和中国的边境线相对较短且多为山地,尤其帕米尔结合部是中印巴的重要三角连接地带,南亚次大陆的许多河流也是从这里发源。因此,巴基斯坦从印度来看是一个南亚国家;从阿富汗来看是一个中亚国家;从波斯湾来看则是一个中东国家。而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波斯湾国家、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紧密相连。 巴基斯坦的海岸线一直延伸到波斯湾。从卡拉奇向西延伸600公里与伊朗1500公里的海岸线相连,并在恰巴尔到达波斯湾。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达与伊朗边境省首府扎黑丹一条长达400公里的铁路以及公路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一条通往中东的陆上连接。除了在地理上与穆斯林世界联为一体外,巴基斯坦还与广大穆斯林国家拥有共同信仰、共同观念和共同生活方式,这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有利条件。独立之初,为了不被在南亚独占优势的印度所吞并,巴基斯坦不得不构建一个特殊的掩体--伊斯兰教【1】,积极建立与穆斯林国家的安全联系与合作。 二 巴基斯坦与中东国家的安全联系可以从两个阶段和两个方向来考察。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由陆路朝向中东,从伊朗经土耳其到达伊拉克。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巴基斯坦的海岸线朝向波斯湾,包含阿联酋、科威特、阿曼以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半岛和穆斯林世界的国家。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正值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开始。美苏相互争夺以扩大各自在世界的影响力。巴基斯坦尽管力量弱小仍然成为了西方联盟的伙伴,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充当南亚板块抵抗苏联的力量。1955年,巴基斯坦也加入了美国成立的军事同盟性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同年,巴基斯坦加入了”巴格达条约组织”(Baghdad Pact),1959年伊拉克退出后更名为”中央条约

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经济分析

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经济分析——南非 2011-03-24 2009年4月17日至30日,我国驻南非共和国经商参处李元参赞参加了商务部举办的“参赞访谈”活动。针对主持人以及网友提出的问题,李元参赞主要介绍了南非的经济概况和投资贸易环境、中国与南非的双边经贸关系,以及我国企业在南非开展贸易和投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9年4月17日至30日,我国驻南非共和国经商参处李元参赞参加了商务部举办的“参赞访谈”活动。针对主持人以及网友提出的问题,李元参赞主要介绍了南非的经济概况和投资贸易环境、中国与南非的双边经贸关系,以及我国企业在南非开展贸易和投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下内容摘自李元参赞在线访谈。 一.南非经济概况 1.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南非的有关情况。 …… 【经济概览】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国土面积仅占非洲4%,人口仅占5%,但GDP 占全非的26.5%(占黑非洲的41.6%),对外贸易额占全非的23.3%。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金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良好。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经济四大支柱,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08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l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1285亿美元(4季度年化数据) l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98美元(4季度年化数据) l 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3.1% l 汇率(平均值):1美元=9.77兰特 l 通货膨胀率(平均值):11.5% l 官方失业率(2008年4季度):21.9% 【工业】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南非工业四大部门。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产品有钢铁、金属制品、化工、运输设备、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钢铁工业是南非制造业的支柱,拥有六大钢铁联合公司、130多家钢铁企业。近年来,纺织、服装等缺乏竞争力的行业萎缩,汽车制造等新兴出口产业发展较快。

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

商代王权至上思想 一、祖先崇拜 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商代的表现为对先王先公的崇拜。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于先王,商代那些与祖先崇拜有关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成为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的王权至上观念 只有君主才是国家的真正代表,君主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民众则只能是君主专制政治的统治对象。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发展道路。 周公民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 一、天命不常 天命:上天授命之意。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的保佑某一个人或一个王朝。周公以天命不常的思想强化周王朝的的政治统治,一方面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顺应天命,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问题。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实际上是虚与天命,重在人事。三、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天从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周公有几点表现:1、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2、要体察民情。3、要慎用刑罚。 这一思想实际上开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儒家的政治思想 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 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 2、得名原因:六艺之教与孔子职业有关;懂得古代利益,以相礼为职业的人为儒。“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 4、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道德哲学;以孔子为师。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1、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编写删定了“六经”连同《论语》集中反映其政治思想;思想家,并且赋予社会批判精神。 2、仁、礼学说 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包含下列含义: (1)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说平孔子是从伦理学层面上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2)克己复礼为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仁”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主要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 (3)仁的特征是厚重敦朴;仁的根本是孝悌。在家庭内部优良品质体现为孝悌,在家庭外部体现为忠恕,即诚实待人和宽容。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摘要:中东乱局由来以久,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轻微、滞后的。 关键词:中东乱局;世界格局;影响 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可能成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动荡,这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滞后和轻微的,这也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次中东乱局的本质特征是一次内生性的、民生、民主政治革命,当然外部势力利用和介入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1、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中东乱局对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有两个: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增强,中轴抬升。中东地区陷入乱局的风险较大的国家,供应能力占全球供应能力比例约10%,欧佩克国家的闲臵产能在全球经济体正在走向周期性扩张的背景下,显得较为紧张,并且中期内的增长将较慢。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的乱局将给巴以局势增添很多的变数,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极端势力、民粹主义可能抬头,使得它们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同时伊朗等国也会试图在该地区输出其影响。这些因素将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中期内该地区可能会持续发生一些超预期的事件,给原油市场带来冲击;第二、社会的不稳定和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既有产能被关闭,同时给国际资本在该地区的投资、勘探等扩大原油生产的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中期内波动性增强、波动中轴抬升可能是中东乱局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很难避免的风险。 2、中东乱局促使中东各国经济发展两极化。 海湾阿拉伯能源输出国可以借助石油出口维持经济,但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经济举步维艰,民生矛盾尖锐。阿拉伯地区人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由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原油出口量不变,引发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这一方面,对于能源消耗国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有助于刺激下游原油加工产业的兴起;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俄罗斯等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经济危机,石油公司大幅裁员。以俄罗斯为例,石油的价格下跌引发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西伯利亚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居民甚至到对面的中国口岸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生活用品。 3中东乱局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 “阿拉伯之春”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领导人相继下台。然而“阿拉伯之春”不仅没能给该地区带来“春天”,反而将该地区陷入了“严冬”。中东地区动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该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内战不断扩大。在中东剧变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党派与自由主义党派、政党与军队、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激烈博弈。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进行了国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伊斯兰政党均成为最大党派。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成为近期困扰欧洲各国的一个难题。由于激烈的内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其对中东的掌控力下降,中俄等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充斥着大国博弈与合作,但短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从世界整体来看,中东动乱使得国际环境长期处在不稳定之中。在经济上,一方面,中东地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探究: 一、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 二、中东问题的由来 三、连绵不断的中东战争:五次中东战争 四、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五、中东有望实现和平吗?如何实现中东和平? 家埃及。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 约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大部分是高原,高原的边缘有较高的山岭耸立。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它们分别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的摇篮。此外,地中海沿岸也有狭窄平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还有一个由于断裂陷落而成的死海。死海湖面海拔为﹣415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一、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2、民族关系复杂性:“阿拉伯世界”中建立犹太国 ?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石油海洋”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要 二、中东问题的由来 ?1、由于历史因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所引发的民族矛盾由来以久。 ?2、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历来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各国积极扶植当地势力,使阿拉伯、犹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读书笔记 一、出处: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研究综述 江荣海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教学或科研工作。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是把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为神权、儒家、法家、道家、佛学、实学、改良、革命九个专题,围绕着这些思想的源流、实际内容、演变脉络、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由于中国政治思想时间跨度比较大,范围广,加上了解这些思想有助于掌握中国政治的发展脉络,所以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一改过去人物传记编年体例为专题式编写结构,主要通过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地位的几大家思想的分析来理清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神权政治思想即是用神意来论说政治统治正当与否的思想,将人间的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一概说成超自然的‘天意’或‘天命’的结果。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王道仁政为核心,在认识民众和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上主张民本,以中庸方法处理社会问题,以及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社会提出天下一统思想并且将人类理想社会描述为大同社会。法家学派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为君主专制和独裁服务,通过奖励耕战解决社会矛盾。将道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创造期,综合期,因袭期,以老庄为主要代表,提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佛学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通过卫佛反佛争论中的华夷、神形之辩深化了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宋代儒学分为理学、心学、功利学,主要讨论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认为理想的政治模式为宗法、分封、井田以及推行仁政。明清之际社会批判思想主要坚守儒学立场反对宋明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疏学分。近代中国的改良思想面临的背景是西方的入侵,改良思想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从学习经济、科技到学习整体乃至文化教育以达到富国抵御外侮的目的。中国革命思想自古有之,包括汤武革命论、宗教革命论、素王革命论等,到了近代,通过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的争论加强了对中国应建立

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从地理学科分析: 1.该地处于“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2.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区,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 3.重要的位置,丰富的石油,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4.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极端缺乏。约旦河西岸目前80%的淡水资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费,导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产用水十分紧张。水资源争夺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历史学科分析: 1.中东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的恶果。在一战前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地区一直是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一战后,英国取得了在这一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2.中东问题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控制的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在西方大国英、法、美霸权主义支持甚至直接参与下,以色列先后四次进行中东战争,侵占巴勒斯坦、约旦、埃及、叙利亚大片领土,更加剧了宗教、民族矛盾,使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不但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损失,同时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不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从政治学科分析:

1.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使一些地区冲突不断,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中东问题的产生及迟迟不能解决,主要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该地区的控制权而插手干预的结果。由于美国长期以来偏袒以色列,助长了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气焰,加深了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近年来虽然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要真正实现和平则十分困难。 3.民族和宗教问题处理的好坏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统一具有重要影响。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纷争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中东现状的原因

中东现状的原因,背景 外在原因: 二、域外势力不断插手 中东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并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为世界大国所重视并力图将其控制。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在中东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战线。苏联崩溃后,一家独大的美国改变了其依靠代理人以色列制衡阿拉伯国家的常规,亲自出马向宗教色彩极为浓烈的中东地区国家强行输出西方民主模式。美国在十几年间,两次挥兵攻打伊拉克,一次兵犯阿富汗,至于美国帮助反对派颠覆地区国家的实例更是比比皆是。 阿拉伯媒体曾披露,欧盟一直觊觎中东丰富的油气资源,也不断染指中东。据披露,欧盟曾有意大量购进卡塔尔天然气以使自身的油气供应呈多元化,摆脱过渡依靠俄罗斯天然气的被动局面。欧盟与卡塔尔甚至试图铺设一条由卡塔尔途径叙利亚再经土耳其最终将天然气送至欧洲的管道。但叙利亚出于维护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战略考虑予以拒绝,由此激怒了卡塔尔和欧盟。因此欧盟和卡塔尔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反政府武装推翻叙利亚现政府,除了价值观上的差异,其与阿萨德政权在现实利益上的分歧也是重要因素。 内在原因: 一、宗教冲突引爆地区局势 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虽然三教出自同门,但彼此间的争执、冲突一直延续千余年。宗教间的不包容和极强的排他性,使中东地区自古就被打上了动荡的烙印。 首先,巴以问题不解决,中东难有宁日。巴以问题一直是中东地区稳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以色列凭借美国的支持,在本地区始终占据优势,其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这也促使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不断升级。 其次,伊斯兰教派之争使中东动荡局势加剧。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其他国家大多以伊斯兰教为本国的第一大宗教,伊斯兰教又分成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这两大教派间的纷争、冲突千余年来未曾中断,至今仍在继续。叙利亚内战难以平息、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中作业)“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中国在政治思想史 我的读书笔记—— 诸子百家之墨家

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墨家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活年代正好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 墨子思想和修身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他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自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墨子思想和任侠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养士之风盛行。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府中食客数千,其实食客就是所谓的“士”。士分文士和剑士。文士即谋士,剑士即武士。剑士好勇斗狠,但也讲究知恩图报,经常有剑士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而不惜以身相殉。 墨子看到了这一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并疏导道:“任(注:任侠),损己而益人矣。”并给这种任侠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义”。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的“义”,就是正义,大义。那么什么是正义大义呢?

中东问题研究资料

注意事项: 1.本次为闭卷考试,请大家认真复习。 2.指南只是给出了复习的基本提示,答题时还需大家补充相关知识才算完整,尤其请结合当前的中东问题发展情况和生动事例,以努力获取高分。祝各位复习愉快。 中东:作为欧洲人的一种地理、文化、政治概念,指的是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的大片地区,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最早被英国的印度事务部于19世纪50年代使用。狭义的中东仅指阿拉伯半岛及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以色列、伊朗、塞浦路斯、阿富汗等18国;广义的中东还包括北非的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6国,共计24国。 阿拉伯国家:中东24国中,除了以色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阿富汗等5国外,其余19国都是阿拉伯人占主体的国家,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阿拉伯国家,他们也都是1945年成立的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 东方问题: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从欧洲来看,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故统称为"东方问题"。 贝尔福宣言: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斯·贝尔福于1917年11月2日,不顾先前“英国已经答应为巴勒斯坦之成为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作出准备”的承诺,致信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昂内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爵士,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国赞同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的著名宣言,它也被看作是导向建立以色列国进程的最初起源。 塔木德: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殷被罗马帝国摧毁后,犹太人开始被迫流散到世界各地。为确保自身的民族特性不在流散过程中消失,犹太人认为需要保护摩西五经的传统,使其内容深入每个人的心里,这就需要有人来讲解摩西五经的内容,以便适应流散到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这些学者的言论被一代代口耳相传下来,到公元2世纪末,一位名叫犹大·哈·纳西的人将上几辈学者的言论收集在一起,编辑了6卷名为《密西拿》(意为重述)的经典,保存了犹太教的典章、戒命和习俗等一系列的经书。随后到公元5世纪期间,《密西拿》被生活在以色列和巴比伦的犹太拉比们传诵、研究和讨论,他们对它的解释以及犹太教师之间的辩论,被收入《革马拉》(意为解释)中。上述两部分的内容构成了《塔木德》(犹太口传经文),它确立了犹太人在律法、信仰、思想、典章生活、道德规范等许多方面应遵行的准则,成为仅次于《希伯来圣经》的重要典籍。 圣训: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是《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论、行为及其所默认的圣门弟子的言行记录。穆罕默德生前,除宣布启示外,随时随地就伊斯兰教义、教制、律例和有关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发表意见或做出解释,以及他实践天启的举止行动、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经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传述,构成哈迪斯(意为言论、传述)的基本内容。其内容无论是有关教法、教义,还是社会问题的论证,都被认为是不容置疑的“默示天启”。通过《圣训》汇集,穆斯林大致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并对伊斯兰教以后的发展,以及穆斯林的思想感情、日常言行和生活方式产生很大影响。收集《圣训》的活动到9世纪下半叶时,出现了六大圣训集,被逊尼派奉为权威的圣训实录,与《古兰经》同为教义、教法、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地缘政治与中东问题

2011年以来,中东政治中最引人关注的一大事件,就是西方持续空袭利比亚。这场武力干涉从3月19日开始,至今没有结束迹象。从更宽视野看,从二战结束后,中东始终没有停止过动荡,仅阿以之间迄今就已爆发过6次战争,此外还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而当前的利比亚战争仅仅是半个多世纪来中东持续动荡的缩影和最新体现。由此产生一个问题:中东地区为何动荡不断?阿拉伯国家为何频频成为西方武力干涉和打击目标? 在谈及中东为何动荡、西方为何频频在中东渗透扩张时,人们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所吸引,如争夺石油、民族教派分立、与西方文明差异等等。但实则不然。如果说中东动荡是“石油惹的祸”,西方是“为石油而战”,但这很难解释一个基本事实,俄罗斯同样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何西方国家却不敢打俄罗斯的主意?因此,石油因素只能是促使中东动荡的诱因,而非冲突根源;有人认为是中东民族教派矛盾复杂,以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文明间冲突”所致,但这很难解释,中东早就存在多种民族宗教,为何过去可以相安无事,而现在却纷争不断?同时这也很难解释土耳其与欧美的亲密关系。用存在了上千年的宗教信仰,解释当前地区动荡和西方干预,实际是将现实世界神秘化。在这一问题上,基辛格正确地指出:“中东的冲突并不像人们常说得那样持续了几千年。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我们20世纪的产物。” [1]本文认为,中东地区之所以动荡不断,阿拉伯国家频频遭受西方欺凌,与中东地缘政治版图“破碎化”直接相关。

一、制裁分裂:阿拉伯世界灾难性的建国史 从地缘政治角度阐释国家权力由来已久。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麦金德的“陆权说”,马汉的“海权说”,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说”等,尽管这些学说强调侧重点不一样,但无不将国家权力与地理因素联系在一起。地理位置、版图大小、资源配置等地缘政治基本要素,对决定国家权力大小有着持久性影响。“(国家)实力取决于与全部领土有关的大小、位置,以及它所拥有的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等因素。”[2]如果将权力比喻成肌肉,那么地缘版图就是骨骼,一个国家实力能强大到何种程度(即能长多少肌肉),说到底还要受骨骼(疆域)大小限制,它决定着国家实力增长的极限。[3]从经济角度看,经济发展规模同样取决于国家规模。亚当·斯密曾指出,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分工的结果。而分工的水平和程度取决于市场范围的大小。“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4]因此国家规模大小直接决定经济发展潜力。斯大林一向以铁腕著称,曾使苏联短期内由使用木犁的国度,一跃成为拥有原子弹的超级大国,但他仍感叹“对于地理,我们无能为力”。[5]

地缘政治与大国崛起_以美国为例

理论导刊 2006#1 世界经济与政治 1.廉政专员由行政长官委任,并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廉 政专员要定期向行政会议汇报重要的政策事项。廉署的职责是调查和搜集证据,但无权指控与《防止贿赂条例》有关的罪行。一切所调查的材料均交由律政司全权决定是否检控。这种程序亦保障廉署不致滥用权力。 2.廉署在行使某种权力前,须先获法庭许可,只有法庭才 能对案件作出判决。在作出审判前,廉署会听取法官因顾及调查所用的方法而提出的意见和批评,从而谨慎地研究并对执行程序予以检查,以确保权力不会被滥用。按法例规定,廉署须向立法会呈交年报,汇报其工作,立法会议员亦可在需要时就重要事项传召廉署人员回答提问。 3.由社会各界贤达40人组成四个独立的委员会,专责监 查廉署各方面的工作,并向廉署提出意见。负责审议廉署整体政策的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负责监察执行处工作的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负责各项防贪研究并向廉署建议处理程序的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市民传播反贪信息,提供意见,争取公众支持,打击贪污的社区关系市民咨询委员会。四个咨询委员会,每年均提交工作报告,有关报告亦须向市民公开,便于市民监督各委员会的运作。为确保运作独立和公正,各咨询委员会主席职位均由非官方人士出任。除四个咨询委员会外,还另设一个 独立的廉政公署事宜投诉委员会,专门监察及检查任何对廉署 的工作程序或廉署人员所作的投诉。该委员会由非官方人士担任主席。 4.传媒监察。香港享有高度的新闻自由与公开性,这使广 大市民通过大众媒介更加明了廉署的工作,以增加廉署工作的透明度(transparency),便于市民监督。腐败犹如瘟疫,不仅使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而且也扭曲了经济环境,破坏了民主,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寻求根治腐败的良策。香港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仅仅依靠事后的惩戒是远远不够的,对腐败的全面预防,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也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毕竟预防优于治疗,防病胜于治病。参考文献: [1]香港廉政公署.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专员二零零二年年报 [R].2002. [2]香港廉政公署、公务员事务局.持廉守正———公务员实务守 则[R].200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崔颖] !!!!!!!!!!!!!!!!!!!!!!!!!!!!!!!!!!!!!!!!!!! 100多年前,当欧洲即将跨入20世纪时,地缘政治学 说的奠基者麦金德曾说:“政治的进程是驱动和导航两种力量的产物。这种驱动的力量源于过去,它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特质和传统的历史之中,而今天则通过经济的欲求和地理的机遇来引导政治的动向,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些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个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实践充分展现了他超凡的洞察力。各种国际事务中地理因素自始至终如影随形,各国制定的生存与发展战略中无不蕴含着对地缘的思考。人们发现,一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同地缘政治的成功运用存在着不解之缘。这一点在美国的崛起实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地缘政治的涵义 地缘政治理论产生后,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国内外学术界在对此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对其涵义长期以来争论不已。只有首先弄清这一概念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地缘政治在国家崛起战略决策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于“地缘政治”这一术语,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地缘政治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使其具有许多内容各异的涵义,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第一种观点把地缘政治等同于政治地理学。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认为,地缘政治的涵义之一是用来“作为政治地理学的同义语,这样它就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描述个别国家的结构和世界政区的划分。”第二种观点认为地缘政治是研究权力与地理的关系。美国地缘政治学家索尔?科恩如此定义:“地缘政治分析的本质在于国际政治权力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三种观点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根据地理因素策划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或者说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及其外交政策的空间逻辑。法国著名学者雷蒙?阿隆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而引起的对外态度的解释,从地理角度加以系统化。” 对地缘政治学的涵义,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地缘政治与大国崛起:以美国为例 封永平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博士生,上海200062) [摘 要]从根本上说,地缘政治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考察和策划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国崛起的成功同地缘 政治的娴熟运用密不可分。在美国崛起的实践中,以马汉、斯皮克曼和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地缘政治理论,为美国的成功崛起和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而这一点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更深远的蕴涵与启示。 [关键词]地缘政治;美国;崛起战略[中图分类号]D7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6)01-0082-03 82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 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 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

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9.7%、8.3%和8.2%。 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 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 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 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 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 鉴于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积淀和发展,许多问题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历史久远,几乎无法得以解决。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

中东地区概况

中东地区概况 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西北面临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阿拉伯海联通,经印度洋向东可通向亚洲,向西可抵达欧洲,历来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及商业地位。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的26%,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市场。 欧美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成熟的市场,但这个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商品趋于饱和,加上高进口关税及贸易壁垒的限制 ,后来者或中小实力的企业很难进入。纵览当今世界,唯有中东和非洲市场是一个充满商机、前景良好的热点市场。中东市场主要包括阿联酋,科威特,沙特,伊拉克(图片-新闻-网页),伊朗,也门,阿曼,巴林,卡塔尔,叙利亚,利巴嫩,苏丹等海湾国家。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阿拉伯国家概况 一、基本情况 【概况】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东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积约为1420万平方公里,位于亚、非两大洲的结合部,其非洲部分占72%,亚洲部分占28%,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宽广的海岸线,如大西洋、地中海、阿拉伯湾、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线,该地区曾经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腓尼基文明等。 【语言】各国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非洲地区的阿尔及利亚、吉布提、毛里塔尼亚、摩 洛哥、突尼斯、科摩罗通用法语。 【宗教】各国居民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主要组织】 (一)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 盟正式成立。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埃及首都开罗。目前阿盟的秘书长为阿姆鲁·穆萨(Amr Moussa,曾任埃及外长,2001年3月起任阿盟秘书长)。现有成员22个: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阿盟对于阿拉伯国家联合自强,协调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特别是维护地区稳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点评

所谓政治思想,不过是这政治或者说王权或君权如何产生,又如何运转的——运转当然是你制定什么样的政策还有法律治理或是统治这个国家(天下),说具体一点就是治理或统治这个天下的芸芸众生。就前者而言,就是先分封天下的分封建制,这个政治制度是如何实现的,同时又是如何运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帝国制(皇帝制,秦以后)也就是这郡县制是如何建设的,又是怎样运转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同时这个帝国制又是怎样的治理国家的——儒教立于思想纲常,法律立于国家制度外予以规范。至于到了近代西学东进,一套政治思想(共和、民主、法治)进入中国,冲击中国的政治体制,却引发不断的政治变故,最后还是强权政治那一套管用,中国的政治体制以一套新的意识形态为精神纽带,建立党国一体的政治体制,进而达成了国家的秩序与稳定,而后开始了治国的一些列现代化的经济政策——工业化的生产力加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最后在强权的支配下通过改革开放达成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政策,至于法律那当然是要适应这个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需要,可因为这个党国体制的存在,法律作用的上升十分缓慢,且还要受制于权力的支配。就那个先秦古代分封制时代,中国基于游牧还有渔猎经济转向,人民确立了因地而居的小农生产方式,这就出现农耕经济基础上的分封制的治理如何进行的,虽然政治上以分封确立了,但国强与民富如何实现,换之于政治上如何治理了,这时各类治国思想应时而生,什么农家、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墨家,它们共同回答的问题是,国家如何不打仗,国家如何强盛。经过春秋、战国大混战,国家统一于帝国政治的秦朝了,这国家这么大如何不乱就是永保秩序与统一,还有这个政治与人民的关系如何处理,就是当时最大的政治了,于是废除封建成了历史的选项,这靠法家的思想,但法家太过猛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得天下处理与人民的关系,采取黄老思想无为治国,国力大增,可分封形成的政治紧张出现了,只好在汉武帝时彻底铲除。正好,边患的问题突出了,是安抚还是剿灭,汉武帝有了财力,也有了政治统一,无力剿灭成了既定国策,可过度消费民力,导致社会矛盾异常紧张,他汉武帝晚年不得不反省了。以后的中国历史,就是在庞大的帝国(人多、疆域大)、农耕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与民族关系、如何确保帝国政治行王道、去霸道、有序运行上面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与主张了,不过时代的具体背景不同,这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存在差异,如宋朝商业发达、文化发达,莫不与帝国的开国者赵匡胤扬文息武直接相关,但恰恰又碰到了一个或几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建国与宋对抗,于是如何处理与辽金西夏的关系成为极重要的国策,这个政治思想就要体现了。至于明清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各自运行了两百多年,主要的任务是处理内政,国家的政治思想早已在前人的不断总结中日渐成熟,没有了创新,也就只好支配这个帝国政治与农耕经济互为表里的运行,只有外族更先进的经济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的冲击爆发出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思想了——梁木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