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完成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所属系部电气与能源学院

班级 11电气三班

学生姓名王增田

指导教师王滦平

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记录表

自动化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班级 3班学员王增田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姓名王增田

专业电气自动化

年级 3班

年月日

毕业设计

题目:低通滤波器设计

院(系):电气与能源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

学生姓名:王增田

学号: 11204203038

指导教师:王滦平

2013年 12 月 24 日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

压控振荡器作为无线收发机的重要模块,它不仅为收发机提供稳定的本振信号,还可以倍频产生整个电路所需的时钟信号。它的相位噪声、调节范围、调节灵敏度对无线收发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了振荡器的两种基本理论:负反馈理论和负阻振荡理论。分别从起振、平衡、稳定三个方面讨论了振荡器工作所要满足的条件,并对这些条件以公式的形式加以描述。

接着介绍了两种类型的压控振荡器:环形振荡器和LC振荡器。对这两种振荡器的结构、噪声性能和电源的敏感性方面做出了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可以看出LC压控振荡器更加适合于应用在射频领域。紧接着介绍了CMOS工艺可变电容和电感的物理模型,以及从时变和非时变两个方面对相位噪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LC压控振荡器;可变电容;相位噪声,调谐范围。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路的集成度逐渐提高,功耗变的越来越大,于是低功耗的CMOS技术优越性日益显著。人们对CMOS工艺的研究大量增多,发现CMOS技术比其他工艺更适用于按比例缩小原理。在过去的30年里正如摩尔预测的那样,每个芯片上的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就翻一番。MOS管的沟道尺寸也从1960年的25u。下降到现在的0.18um。物理尺寸的缩小让芯片具有比以前更优的性价比。等比例缩小原理的优点远不止在面积上,它还提高了CMOS器件的速度,现在CMOS工艺的晶体管的本征速度已经可以和双极器件相比较了。据报道0.18um的CMOS工艺的N沟道晶体管的截止频率己经达到了60GHz。原来只能用于标准数字集成电路的CMOS工艺也能用来设计高性能的模拟电路,甚至是射频电路。

近年来,无线通信系统和宽带接收机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手提无线设备(如无绳电话,对讲机,GPS)的普及,使得射频前端芯片设计向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等方向发展。COMS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是越来越多的射频单元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上/下频混频器,中频滤波器,本地振荡器,功率放大器等等,能够集成到单片COMS收发芯片上。另外,加上基带信号处理,尤其是数字信号处理,早已能够在COMS工艺上实现。因此有可能在COMS工艺上实现从前端到后端的整个无线通信系统。

压控振荡器最重要的指标要求是低相位噪声,低功耗,宽调谐范围等。采用

高品质因数的片上螺旋电感和大电容系数比(C

max /C

min

)的累积型MOS可变电容实

现的压控振荡器是在COMS硅衬底上实现高性能压控振荡器的最佳选择。

1.2 LC压控振荡器的研究现状

振荡器电路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电感电容谐振振荡器和环形振荡器。环形振荡器的振幅比较大,但其开关非线性效应很强,使得它受电源/地的噪声影响很明显。虽然环形振荡器也能够工作到1-2GHz,但是出于其相位噪声性能比电感电容谐振振荡器差很多,故而在1GHz以上的振荡器很少采用环形振荡器结构。

1.2.1 片上电感和可变电容

电感电容谐振压控振荡器的电路结构来源于印刷线路板(PCB)上采用分立器件实现的振荡器电路,早期它们大多采用分立的电感,电容及分立三极管器件。

有源器件(三极管和MOS管)非常适合于硅工艺集成,然而电感和可变电容面的集成临巨大的挑战。早期半集成化的压控振荡器很多都采用键合线(Bondwire)电感来实现高Q值电感,并采用反偏二极管的PN结电容来实现压控可变电容。随着CMOS工艺的不断进步,基于片上螺旋电感的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被广泛采用。

可变电容作为可调单元广泛用于射频的压控振荡器的谐振电路中。在CMOS 工艺上实现可变电容主要有四种结构:PN结电容,普通MOS管电容,反型MOS 管电容和累积型MOS管电容。PN结电容是在N阱上做一层P+有源区,从而实现一个P+/n-well结电容;另外一类可变电容的实现方法是利用MOS管工作在不同的区域(强反型区、耗尽区和累积区)从而改变电容值。根据MOS管的源极(S),漏极(D)以及衬底(B)的不同连接方法,使得MOS管的电容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情况。

1.2.2 相位噪声理论和降噪技术

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理想情况下应当是一个频谱纯净的正弦波,但是由于电子电路中的各种噪声以及温度、电源电压等的变化都会对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产生影响,使输出信号的振幅,相位和频率发生改变,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就会发生畸变,频谱也成为中心频率附近的两个带状频率分布,如图1.1 所示这些不希望出现的能量分布,就是相噪声。

(a) 理想振荡器频谱图(b)实际振荡器频谱图

图1.1 理想振荡器和实际振荡器的输出频谱图

大多数情况下,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性能是影响集成接收机灵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低Q值片上电感中的串联电阻,开关差分对管和尾电流源。电路中的有源和无源器件的白噪声,在频偏较大的频率上产生1/f,特性的相位噪声;而闪烁噪声在频偏较小的频率范围产生1/f特性的相位噪声。相位噪声对射频信号的混频非常不利,很大的相位噪声会将很强的邻近干扰信号混频到信道中,造成信号频谱的阻塞现象,从而降低了信道中的信噪比。

随着对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产生的物理机制的渐渐认清,许多人提出了大

量降低相位噪声的方法,其中最具代表的技术是噪声滤波技术,闪烁噪声降低技术。

二、可变电容的性能参数

可变电容的参数对LC 压控振荡器性能影响显著,譬如可变电容比、品质因数Q 和截止频率T f 都是很关键的参数。

可变电容在外加电压的调节下电容发生变化,设max C ,min C 为它变化的最大最小电容。可变电容比max

min

C C μ=

,由式(3-2)可以看出可变电容比约大,振荡器可以调节的频率范围也就越大。有时候可用电容调制系数γ来表示变容管的相对变化量。()

max min

max min 2C C C C γ-=

+,γ越大,可实现的频率调节范围就越宽。

电容的品质因数表示了电容在一个振荡周期存储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的比值,可以用式1

2s

Q fCR π=

表示。f 是它的工作频率,s R 是它的串联电阻。一般

情况下Q 和工作的频率有关,所以在说变容管的Q 值时,必须指明它工作的频率。 通常定义使Q 值等于1的频率为变容管的截止频率,此时1

2T s

f CR π=

,截止频率决定了变容管的工作上限,一般它的工作频率要远小于截止频率T f 。

2.1 负阻理论

在负阻理论中不再将振荡器看成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的两端口网络,而是将振荡器看成一个单端口网络进行分析,并针对端口呈现的负值阻抗进行设计。图2.4为负阻振荡模型。

Zo=-Ro+jXo

Z L =R L +jX L

图2.4负阻振荡模型

2.1.1 起振条件

假设电路的等效电感和电容分别为: L 和C ,则可以列出整个电路的电流方程:

()221

0L D L i R R i i t t C

??+-+=??? (2-11)

求方程的解,当满足()2

41

10L D L C R R -

<-时,方程的特征解为:

()cos t

i Ie

t αω?-=+ (2-12)

其中2L D

R R L

α-=

。 在振荡器起振时要求信号的幅度越来越大,也就是i 随着t 的增加而变大,

这就需要:

0L D R R -< (2-13)

由式(2-13)可以看出振荡器的阻值必须为负值,而且它的绝对值应大于负载的阻值。这就是负阻理论的起振条件。

2. 2 平衡条件

当振荡器电路满足式(2-13)后,信号的振幅会逐渐变大。随着信号幅度的增大,电路中的各种非线性因素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譬如振荡器的负阻会随着振幅的加大而逐渐减小,这些因素会使信号的幅度不会无限制的增大下去,而是进入一个稳定状态。下面就来讨论振荡达到稳态时的条件。

可以参考图2-4,由振荡器和负载组成回路,在稳态时电路中已有大信号存在。假设稳定状态的回路电流为()j t i Ie ω?+=,忽略回路电流中的谐波分量,并对其取实部,可得负载两端的电压为:

()()()cos sin L L L V t I R t X t ω?ω?=+-+???? (2-14) 振荡器两端的电压为:

()()()cos sin o o o V t I R t X t ω?ω?=+-+???? (

2-15)

由于没有外加交流分量,器件两端的电压应该和振荡器两端的电压相等,可得:

()()o L V t V t = (2-16)

由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可得:

()()00L X X I ω+= (2-17) ()()0o L R I R ω-= (2-18) 这就是振荡器的平衡条件。

2.3. 稳定条件

只满足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需满足稳定条件的需要,下面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来分析稳定条件。当环路达到平衡状态是,环路内的电流己是大信号,它的幅度和相位随时间变化,对时间求导:

()()1Re Re j t j t d Ie di d dI j j Ie dt dt dt I dt ω?ω??ω++????????==+- ???????

(2-19)可把式(2-19)中的复角频率设为w',如下:

'1d dI j dt I dt

?ωω=+- (2-20)由于,?和I 是时间的缓变函数,所以,d dt ?ω,dI

dt

ω,然后, ()L Z ω对ω求导可得:

()()()'1L L L dZ d dI Z Z j d dt I dt ω?ωωω??

≈+

- ???

()()()()'

1L L L L d dI R jX R jX j dt

I dt ?ωωωω????=+++- ????? (2-21)上式为负载阻抗随时间的变化率,而振荡器阻抗()o Z I 近似不变。这时回路仍满足(2-16)式,即:

()()'0o L Z I Z ω+= (2-22) 设

0I I I σ=+ (2-23)

0I 为平衡点的电流值,I σ表示一个随电压改变的幅度值。 其中S ,γ分别为:

()()00000R I I S R I I

?=-

? (2-24) ()()00000X I I X I I

γ?=

? (2-25) 它们被称为器件负阻的饱和系数与器件电抗的饱和系数。

()()()()2'''

00

0L L L d I sX R R I I Z dt

σωγωδω??-+=?? (2-26) 对于稳定工作点要求I δ与d I

dt

σ符号相反可得:

()()()''000L L sX R R I ωγω??->??

(2-27) 这就是负阻振荡理论的稳定条件。

由实际的设计经验可知振荡器的阻抗决定了输出信号的主要特征,阻抗的实部确定了输出的功率,虚部则决定了输出的频率。而且大量的研究证明现在常用的振荡器结构都是可以过渡到稳定状态,所以设计振荡器可以针对起振和平衡条件来设计,然后再细微调节一下器件参数,就可以得到所需的设计[4,5]。

三、负电阻产生电路设计

在第二章内介绍过负阻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负阻的阻抗要等于无源器件产生的阻抗。但那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得出的,实际的情况是无源器件也会寄生有电阻,譬如电感的串联电阻和电容的欧姆电阻。而且有源器件也会含有电容的项。这就使以前的结果不适用于非理想情况。

业界设计VCO 时,有源和无源器件的跨导必须满足下式才能满足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tan 2M N M P g k g g g α+≥ (4-5)

,M N g ,,M P g 分别为NMOS 和PMOS 的跨导,g α是一个经验常数,它的值通常为2-3左右。tan k g 为谐振腔无源部分的跨导,可用下式表示:

()()

2

tan 02

0eff

k eff R g R C L ωω==

(4-6)

0ω为谐振腔的工作频率,eff R 与变容管的欧姆电阻和电感的串联电阻有关,

一般情况下,eff R 约等于电感的串联电阻。

为了使振荡的波形接近标准的正弦波,会取P 管和n 管的宽度比为2:1。这样取值会使PMOS 管的跨导接近于NMOS 管的跨导,上式可以化为:

tan M k g g α≥ (4-7)

M g 表示MOS 管的跨导。

本实验的电路中的管子的沟长L 都采用最小的尺寸0.25um,NMOS 差分对管取50个射频单元管,PMOS 取差分对管100个射频单元管,尾电流管子取50个射频单元管

一个理想的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压控特性(图3.11)可以表示为:

0out v ctrl K V ωω=+? (3-22) 其中ctrl V 为压控电压,v K 为压控振荡器的增益,0ω为压控电压为OV 时的振荡频率。

图3.11 理想压控振荡器压控特性

振荡器的频率与相位的关系表示为:

out t ω?Φ

=? (3-23)

则根据式子(3-22), (3-23),假设v K 为常数可以得到振荡器的相位为:

()00000out v ctrl v ctrl dt K V dt t K V dt ωωωΦ=+Φ=+?+Φ=++Φ??? (3-24)

其中定义振荡器的相位增量为ex v ctrl K V dt Φ=?。因此在锁相环电路中,压控振荡器的相位是一个理想的积分器,其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

()ex v ctrl K

s V s

Φ=

(3-25) 3.1 相位噪声的知识

大多数情况下,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性能是影响集成接收机灵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理想的正弦波的频谱是一个脉冲函数,但是由于实际电路中存在各种噪声源,振荡器输出的信号频谱特性都是频罩曲线,如图3.13(a)所示。电路中噪声源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器件噪声和外界干扰噪声,前者包括热噪声,闪烁噪

声;后者主要包括衬底和电源噪声。压控振荡器的器件噪声主要来源于片上电感和可变电容的串联寄生电阻,开关差分对管和尾电流源。开关差分对管的噪声主要是差分MOS 对管的沟道和栅极串联电阻的白噪声和闪烁噪声(1/f 噪声)。

振荡电路中器件的白噪声,在频偏较大的频率上产生21f 特性的相位噪声;而器件的闪烁噪声在频偏较近的频率范围产生31f 特性的相位噪声。相位噪声对射频信号的混频非常不利。很大的相位噪声会将很强的邻近干扰信号混频到信道中,造成信号频谱的阻塞现象,从 而降低了信道中的信噪比。

一个理想的正弦波可以表示为()()0cos out V t A t ωφ=+,其中A 为振幅,0ω为振荡频率,φ为一个任意固定相位,因此其频谱特性为0ω±频率处的两个脉冲函数,如图3.13(a)所示。实际 振荡器中的波形不可能是理想,而应该表示为: ()()()()0out V t A t f t t ωφ=+ (3-27) 其中振幅()A t 和相位()t φ都是时间t 的函数,()()0f t t ωφ+是一个周期为2π的函数。由于振幅()A t 和相位()t φ的波动,使得实际的振荡器的频谱在频率0ω处有两个旁带。振荡频率的抖动主要表现为幅度噪声和相位噪声。通常幅度噪声量可以被限幅电路或者电路的非线性降低甚至消除掉;而相位噪声是不能够通过任何电路去处掉。因此在没有特别申明的情况下,我们只考虑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L {?w (2FKT/P 5)

1/f

3

(a)振荡器频谱 (b)相位噪声曲线

图3.13 振荡器相位噪声的典型曲线

有许多种方法可以表示实际振荡器的频率波动。在测试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表示方法是:时间域的抖动时间(Jitting Time )和频率域的相位噪声(Phase Noise )。信号的相位噪声通常表示为单边带噪声谱密度与载波功率比(SSCR , Single Sideband-to-Carrier Rate )。为了比较噪声性能的方便,相位噪声往往表示

为1Hz 内单边带噪声谱密度与载波功率比值的分贝形式(dBc/Hz ):

(3-28)

其中为频率偏移率,为频率偏移量处1Hz 内的单边带噪声谱密度,P carrie r 为载波能量。

D.B.Leeson 在1966年提出了一种经验噪声模型:

{}32

10220log 112f s L FkT L P Q ωωωωω???????????

???=?++ ??? ? ???????????????

(3-29) 其中F 是一个经验参数,通常称为器件的额外噪声系数,k 是波尔滋曼常数,

T 为绝对温度,s P 为谐振电路的平均功耗,0ω为振荡频率,L Q 为有载条件下的谐振品质因数,

?ω为频率偏移量,3

1

f

ω?为31f 和21f 区域的拐点频率。

该模型是建立在电感电容谐振电路的线性时不变假设条件下,而且额外噪声系数F 必须 通过测试得到,因此该模型方程(3-29)不具备进行相位噪声预先分析

的能力。该噪声模型的典型曲线如图3.13(b)所示,相位噪声的3

1f 拐角频率点

3

1

f ω?与器件的1/f 噪声拐角频率点相同,但是实际振荡器相位噪声测试表明与

是不等的,因此可以认为Leeson 模型中的

频率实际上是一个

经验拟合值,它并不具备任何物理意义。

从 1995 年和 1996 年,Craninckx 和 Razavi 重新提出相位噪声分析方法到现在,许多人相继提出了许多新的相位噪声产生的物理机制和分析方法。这些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时变分析和时不变分析。

3. 2 非时变模型

假设谐振腔的热噪声是唯一的噪声源。这个噪声可以用一个电流源来模拟,它的电流均方密度为:

2

4n

i kTG f

=?

(3-30) G 是谐振腔总的跨导,这个电流源乘上谐振腔的总阻抗就是噪声的电压。相对于谐振腔的中心频率0ω的很小的频率偏移ω?,谐振腔的阻抗可以近似为: ()()

002Z f

ωωωωω+?≈- (3-31)

{}()0,120log sideband carrier P Hz L P ωωω+???

?=???

??ω?()0,1sideband P Hz ωω+?ω?1f ω?1f

ω?1f

ω?

根据Q 值和电感的关系,上式可以变为:

()0

012Z G Q ωωωω

+?≈

? (3-32)

由式(3-30)和式(3-32)可以得到噪声电压均方值的谱密度:

2

22

2

0014422n n V i Z kTG kTR f f G Q Q ωωωω????=== ? ?????????

(3-33) 显然由于谐振腔的滤波作用,噪声谱密度与频率不再无关,而且随着频率趋近0ω而无限制的增大。由这个式子也可以看出高Q 值可以减小热噪声。不过与噪声的电压绝对值相比我们常常更关心噪声相对于载波信号的大小,所以通常将均方噪声电压密度值对均方载波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它们的分贝值,由以上的推导可以得到相位噪声的方程:

()220

2220log 20log 2n

sig sig v f kT L P Q v ωωω????

??????==?? ????????????

(3-34) 这个方程表达了相对于中心频率0ω偏移ω?处,单位频率内的噪声相对于总的载波的分贝值。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噪声与频率的偏移量成反比,这是由于谐振腔的阻抗呈1ω?关系减小,而噪声电压的平方与阻抗成正比。还可以看出增加载波的功率,可以降低相位噪声,这是由于热噪声本身是固定的。实际的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和式(3-34)的预测很接近,但是还有一些明显的分别。主要有三个方面:a 实际测量的谱密度正比于()2

1ω?,但是大小要比式(3-34)要大,这是由于除了热噪声以外,还有其他的噪声源。b 测量的频谱最终在大频率下变平,而不是随着ω?的平方一直下降。c 在足够小的频率偏移情况下,发现相位噪声和

()3

1ω?有依赖关系。

考虑了以上三点不同,Leeson 在文献[8]中提出了对式(3-34)的一个修正的方程:

()310220log 112f sig FkT

L P Q ωωωωω???????

????

?=++ ??

??? ? ???????

???

??

?

(3-35) 式中的F 是一个经验常数,用来计算)2

1ω?区域增加的噪声,不同的振荡器之间差别很大。括号中加法项1用来表达噪声的下限,最后的那个乘法项来表示足够小的偏移频率下()3

1ω?的依赖关系。

图3.14是Leeson 的噪声模型和之前的模型的比较图.该模型中没有给出F 的

计算或减小的方法,而且使用非时变模型无法对31f 区域做出合理的解释,虽然有关研究显示那是由于闪烁噪声造成的。另外由这种模型导出的公式只能通过增加谐振腔的Q 值来降低相位噪声。下面来介绍相位噪声的另外一种模型。

L {?w

sig )

图3.14 Leeson 相位噪声模型

3. 3时变模型

非时变模型假设噪声在任何时刻对振荡器输出的结果影响都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图3.15所示

:

i (t

i(t)

(a ) (b )

图3.15 电流脉冲注入谐振腔

假设有一个电流脉冲注入谐振腔,此时谐振腔的输出对应一定的频率和振幅。若脉冲注入正好是输出振幅最大的时候,此时电压的瞬时值将被提高ΔV ,但因为正好处于振幅的最大值处,如图3.15(a)所示,此时的相位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反之若脉冲注入正好是输出的振幅为零,如图3.15(b)所示,信号的相位发生了变化,而且相位变化的大小和注入脉冲的大小有关。显然谐振腔的相位噪声不仅与输入噪声的大小有关而且和输入的时间有关,这是非时变相位噪声模型不能完全描述的。

(a )

(b )

图3.16 电流脉冲注入与相位改变

如图3.15所示,当一个脉冲在时刻t 注入谐振腔,信号将产生相位改变,其相位改变的脉冲响应可以表示为:

()()

()0max

,h t u t q φωτττΓ=

-

(3-36) max q 是电容中最大的电荷变化,而()u t 是单位阶跃函数。函数()x Γ叫做冲击灵敏度函数(ISF, impulse sensitivity function),它是一个无量纲的、与频率振幅无关的函数,它的周期是2π。从它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它表示的是谐振腔的相位对冲击注入的响应。由图3.16可以看出在谐振腔的振幅过零点时,取得最大值;在振幅最大时相位改变为零。一般来说()x Γ是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来得到。图3.17分别是LC 振荡器和环形振荡器典型的冲击灵敏度函数曲线。

一旦ISF 函数确定,我们就可以用积分算出相位变化量:

()()()()()0

0max

1,t h t i d i d q φφτττωτττ-∞

-∞

==

Γ??

(3-37)

ISF 是一个周期函数可以用傅立叶函数展开:

()()0001

cos 2n n C C n ωτωτθ∞

Γ=++∑ (3-38)

(a) LC 振荡器 (b) 环形振荡器 图3.17 冲击灵敏度函数(a)LC 振荡器 (b)环形振荡器

因为噪声的各个元素是不相关的,所以它的相对相位也是不相关的,可以忽略n θ和许多物理现象相同,ISF 的傅立叶变换的级数收敛是很快的,可以用级数的前几项近似。将傅立叶变化后的ISF 带入式(4-19)可以得到:

()()()()0

01max 1cos 2t

t n n C t i d C i n d q θτττωττ∞

-∞

-∞=??

=

+????∑?? (3-39) 假设有一个噪声它的频率在0m ωω+?处,其中m 为一整数,0ω是它的本 征频率,它的等效电流源可表示为:

()()0cos m i t I m t ωω=+?????

(3-40) 若ω?很小,将式(4-22)带入(4-19)可得:

()()(){}

()0

001

max 1cos cos 2t

t

m n C t i d I

m t n d q φττωωωττ∞

-∞

-?

=??

=

++?????????

∑?

?

(3-41) 简化为:

()()

max sin 2m m I C t t q ωφω

?≈

? (3-42)

通常我们关心的只是噪声功耗和总的载波的功耗的关系,考虑到:

()()0cos out V t t t ωφ=+???? (3-43)

由式(3-42)可以看出()t φ的频谱中在ω±?处包含两个相等的边带,它的大小为:

()2

max 20log 4m m sbc I C P q ωω??

?≈ ????

(3-44)

若噪声是热噪声,功率谱密度为2

n

i f

?,则在谐振腔本征频率外单频带噪声功率与

载波功率的比值为:

()2022max 20log 4n m m ssb i C f

C q ωω∞=??

?? ??≈ ?? ? ???

(3-45) 由于:

()

2

22

2

1

2m

rms m C

x dx π

π

==

Γ=Γ∑? (3-46)

因此热噪声造成的相位噪声为:

()2222max 20log

4n

rms i f L q ωω??Γ ?

? ??≈ ?? ? ??

?

(3-47) 又因为max max q CV =,24n i kT

f R

=

?,代入上式可得到: ()220420log rms s kT L P Q ωωω??

?? ??≈Γ ? ?????? (3-48)

这个式子和用非时变模型推导出来的式子只差了一个常数项,但是在非时变系统中F 是根据测量得到的一个经验常数,而式(3-48)是通过寻找ISF 后计算得到的,而且通过时变模型的表达式可以看出除了增加谐振腔的Q 值以外,还能够通过改变波形,即降低ISF 的RMS 值来减小热噪声对相位的影响。

如果噪声为闪烁噪声,它的功率谱密度为122

,1f

n f n

i i f

ω=?,其中1f ω是闪烁噪

声的拐角频率。将它的功率谱密度带入式(4-29),可以得到闪烁噪声引起的相位噪声:

()22

012

2max 20log 8n f i C f L q ωωωω?? ?

? ??≈ ?

?? ? ???

(3-49)

这个式子描述了31f 区域的相位噪声。它的拐点频率为:

3

2

2001121

max

14f

f

f

C C C ωωω??

?=≈ ?Γ

??

(3-50) 要想降低它的相位噪声必须降低0C ,也就是ISF 的直流分量。要降低0C ,则必需要求输出的波形越对称越好,这一点可以通过适当的选取电路结构和器件参数来得到。

由以上的两个式子可以看出,热噪声和闪烁噪声以电流注入谐振腔的形式,引起相位变化,相位变化的大小和电流的大小,输入的时间有关。噪声造成的相位变化经过谐振腔的调变,在输出频谱的周围展开成裙带状的相位噪声。它的示意图如图3.18所示::

S v 0

00

图3.18 相位噪声示意图

在时变模型的分析中,解释了3

1

f 和21f 区域形成的原因,并对这两个区域

的相位噪声做出了预测.而且时变模型的分析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提高相位噪声的方法。除了提过Q 值外,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输出的波形,或者采用PMOS 管降低闪烁噪声来提高VCO 的性能。

3.4 降低相位噪声的方法

1.减小1/f 噪声影响

1/f 噪声调制到载频上而增大了相位噪声,为降低这种影响,可考虑对1/f 噪声进行取样,引入负反馈。其基本原理如图3.19所示。在仿真及实际电路中,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1) 【引入】电器图以各种图形、符号和突显等形式来表示电气系统中各电器设备、装置、元器件的相互连接关系。电器图是联系电气设计、生产、维修人员的工程语言,能正确、熟练的识读电气图是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电气图的作用与分类 为了表达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意图,便于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和检修控制系统,必须采用统一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1.电气系统图和框图 2.电气原理图 3.电器布置图 4.电器安装接线图 5.功能图 6.电气元件配置明细表 二、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1.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1)主电路分析 2)控制电路分析 3)辅助电路分析 4)联锁和保护环节分析 5)总体检查 2.电气图阅读 1)主电路阅读 2)阅读控制电路

三、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1.电气工程制图内容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若干电器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设备或装置的某种控制目的。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研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技术交流,就需要将控制系统中的各电器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达,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已经与国际标准统一。用标准符号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表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关系的就称为电气控制系统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系统图和框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和接线表三种形式。各种图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和规定的表达方式,电气系统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的层次关系,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功 能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外界的联系;电气原理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控制原理、参数、功能及逻辑关系,是最详细表达控制规律和参数的工程图;电气接线图主要用于表达各电器元件在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分布情况,以及连接导线的走向。对于一般的机电装备而言,电气原理图是必须的,而其余两种图则根据需要绘制。绘制电气接线图则需要首先绘制电器位置图,在实际应用中电气接线图一般 与电气原理图和电器位置图一起使用。 国家标准局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电气设备有关国家标准。有关的国家标准有GB472—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1986《电气制图》、GB509—1985《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和GB715—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 2.电气工程制图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按照GB472—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规定,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是按照功能组合图的原则,由一般符号、符号要素或一般符号加限定符号组合成为特定的图形符号及方框符号等。一般符号是用 以表示一类产品和此类产品的特征的简单图形符号。 文字符号分为基本文字符号和辅助文字符号。基本文字符号又分单字母文字符号和双字母文字符号两种。单字母符号是按拉丁字母顺序将各种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划分为23类,每一大类电器 用一个专用单字母符号表示,如“ K”表示继电器、接触器类,“ R'表示电阻器类。当单字母符号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将大类进一步划分,以便更为详尽地表述某一种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时采用双字母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1) 【引入】电器图以各种图形、符号和突显等形式来表示电气系统中各电器设备、装置、元器件的相互连接关系。电器图是联系电气设计、生产、维修人员的工程语言,能正确、熟练的识读电气图是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电气图的作用及分类 为了表达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意图,便于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和检修控制系统,必须采用统一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1.电气系统图和框图 2.电气原理图 3.电器布置图 4.电器安装接线图 5.功能图 6.电气元件配置明细表 二、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1.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1)主电路分析 2)控制电路分析 3)辅助电路分析 4)联锁和保护环节分析 5)总体检查 2.电气图阅读 1)主电路阅读 2)阅读控制电路 三、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1.电气工程制图内容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若干电器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设备或装置的某种控制目的。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研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技术交流,就需要将控制系统中的各电器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达,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已经及国际标准统一。用标准符号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表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关系的就称为电气控制系统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系统图和框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和接线表三种形式。各种图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和规定的表达方式,电气系统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的层次关系,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功能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及外界的联系;电气原理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控制原理、参数、功能及逻辑关系,是最详细表达控制规律和参数的工程图;电气接线图主要用于表达各电器元件在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分布情况,以及连接导线的走向。对于一般的机电装备而言,电气原理图是必须的,而其余两种图则根据需要绘制。绘制电气接线图则需要首先绘制电器位置图,在实际应用中电气接线图一般及电气原理图和电器位置图一起使用。 国家标准局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电气设备有关国家标准。有关的国家标准有GB4728—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1986《电气制图》、GB5094—1985《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和GB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 2.电气工程制图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按照GB4728—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规定,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是按照功能组合图的原则,由一般符号、符号要素或一般符号加限定符号组合成为特定的图形符号及方框符号等。一般符号是用以表示一类产品和此类产品的特征的简单图形符号。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例题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例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气控制设计例题 1.一运料小车由一台笼型异步电动机拖动,要求:(1)小车运料到位自动停车;(2)延时一定时间后自动返回;(3)回到原位自动停车。试画出控制电路。并说明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QS+ — SB2 — KM1+ —M转动,到位压下SQ1 —M停转,KT+ —延时到—KM2+ — M反转—到位压下SQ2,M停。 2.设计一个电气控制线路,要求第一台电机起动后,第二台电机才能起动;第二台电机停止后,第一台电机才能停止。 3.设计一电气控制线路,要求第一台电动机起动10s后,第二台电动机自行起动,运行5s后,第一台电动机停止并同时使第三台电动机起动。再运行15s,第一台电机停止。 4.画出一种实现电动机点动控制及连续运转控制的控制线路。 5.设计一电气控制线路。有一台三级皮带运输机,分别由M1、M2、M3三台电动机拖动。其动作要求如下: 1)起动时要求按M1M2M3顺序起动。 2)停车时要求按M3M2M1顺序停车。 3)上述动作要求有一定时间间隔。 6.为两台异步电动机设计一个控制线路,其要求如下: 1)两台电动机互不影响地独立操作。 2)能同时控制两台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 3)当一台电动机发生过载时,两台电动机均停止。 7、某水泵由一台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拖动,按下列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电路: 1)采用Y-Δ减压起动; 2)三处控制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 3)要有必要的保护环节。 8、试画出异步电动机既能正转连续运行,又能正、反转点动的控制线路。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JIANG SU UNIVERSITY 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模块化生产教学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械 (卓越14002) 姓名:张文飞 学号: 3140301171 指导教师:毛卫平 2017年 6月

目录 一: 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3)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3) 1.2 气动回路图 (3) 1.3 PLC的I/O分配表,I/O接线图(1、3、6站电气线路图) (4) 1.4 顺序流程图&梯形图 (5) 1.5 触摸屏控制画面及说明,控制、信息软元件地址表 (10) 1.6 组态王控制画面及说明 (13) 二: MPS系统的两站联网PLC控制设计 (14) 2.1 PLC和PLC之间联网通信的顺序流程图(两站)&从站梯形图 (14) 2.2 通讯软元件地址表 (14) 三: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8) 四: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19) 五:参考文献 (20)

一: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由吸盘机械手、上下摆臂部件、料仓换位部件、工件推出部件、真空发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通讯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气缸组成,主要完成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1.吸盘机械手臂机构:机械手臂、皮带传动结构真空吸嘴组成。由上下摆臂装置带动其旋转完成吸取小工件到放小工件完成组装流程的过程。 2.上下摆臂结构:由摆臂缸(直线缸)摆臂机械装置组成。将气缸直线运动转化为手臂旋转运动。带动手臂完成组装流程。 3.仓料换位机构:由机构端头换仓缸带动仓位装置实现换位(蓝、黑工件切换)。 4.推料机构:由推料缸与机械部件载料平台组成。在手臂离开时将工件推出完成上料。 5.真空发生器:当手臂在工件上方时,真空发生器通气吸盘吸气。 5.I/O接口板:将桌面上的输入与输出信号通过电缆C1与PLC的I/O相连。 6.控制面板:完成设备启动上电等操作。(具体在按钮上有标签说明)。

项目十七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测绘

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程——项目17 河北承德技师学院 李凤梅

项目十七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测绘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 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测绘方法。 技能目标: 能设计简单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电路。 能对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进行测绘。

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 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 1.最大限度满足生产设备对电气控制电路的控制要求和保护要求。 2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电路简单、经济、 合理。 3 .保证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操作和维修方便。 你知道电路设计 是根据什么原则 进行的吗?

二、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内容1.确定电力拖动方案和控制方案。 2.选择拖动电动机的结构形式、 型号和容量。 3.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4.绘制电气安装位置图、电气系统互连图。 5.设计和选择电气设备元器件,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6.编写电气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使用说明书。 你知道电 路设计的 内容有哪 些吗?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

三、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 常用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有: 经验设计法 逻辑分析设计法(逻辑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去选择适当的基本控制环节或经过考验成熟的电路,按各部分的联锁条件组合起来并加以补充和修改,综合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电路。 经验设计法——一般设计简单电路经常使用 逻辑分析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利用逻辑代数来分析、化简、设计电路的方法。 逻辑分析设计法———一般设计较复杂电路使用一般技术人员常用经验设计法 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实现分析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报告 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课题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摘要及关键词 1、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另外,在其他应用中,如监控系统中的多个相同传感器返回的信号中,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本实验在介绍了AGC电路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方法,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 2、关键词: 驱动缓冲可变衰减自动增益控制电压跟随器反馈 三: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s;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L软件绘制完 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Ω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四: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架 1、设计思路

①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 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下图,可变 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 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 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和大阻值电阻R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 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2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 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Input Output 反馈式AGC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PLC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一摇臂钻床简单介绍 钻床是一种专门进行孔加工的机床,主要用于钻孔,扩孔,铰孔和攻丝等。钻床得主要类型有台式钻床,立式钻床,卧式钻床,深孔钻床和多轴钻床等。摇臂钻床是立式钻床中的一种,具有操作方便灵活,应用范围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单件或批量生产中带有多孔大型零件的孔加工,是一般机械加工车间常见的机床。 图1 摇臂钻床示意图 1—内外立柱;2—主轴箱;3—摇臂;4—主轴;5—工作台;6—底座;SB1—主电动机停止按钮;SB2—主电动机启动按钮;SB3—摇臂上升按钮;SB4—摇臂下降按钮;SB5—松开按钮;SB6—夹紧按钮 二电气控制要求 (1) 主要控制电器为四台电机:主电动机、摇臂升降电动机、液压泵电动机、冷却泵电机。 (2)主电动机和液压泵电机采用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摇臂升降电动机、冷却泵电机均为短时工作,不设过载保护。

(3)摇臂的升降,主轴箱、立柱的夹紧放松都要求拖动摇臂升降电动机、液压泵电动机能够正反转。 (4)摇臂的升降控制:按下摇臂上升起动按钮,液压泵电动机起动供给压力油,经分配阀体进入摇臂的松开油腔,推动活塞使摇臂松开。同时摇臂升降电动机旋转使摇臂上升。如果摇臂没有松开,摇臂升降电动机不能转动,必须保证了只有摇臂的可靠松开后方可使摇臂上升或下降,可使用限位开关控制。 当摇臂上升到所需要的位置时,松开摇臂上升起动按钮,升降电动机断电,摇臂停止上升。当持续1~3s后,液压泵电动机反转,使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的夹紧液压腔,摇臂夹紧,同时液压泵电动机停止,完成了摇臂的松开—上升—夹紧动作。 (5)摇臂升降电动机的正转与反转不能同时进行,否则将造成电源两相间的短路。 (6)因为摇臂的上升或下降是短时的调整工作,所以应采用点动方式。 (7)摇臂的上升或下降要设立极限位置保护。 (8)立柱和主轴箱的松开与夹紧控制:主轴箱与立柱的松开及夹紧控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由开关SA2和按钮SB5(或SB6)进行控制。SA2有三个位置:在中间位置(零位)时为松开及夹紧控制同时进行,扳到左边位置时为立柱的夹紧或放松,扳到右边位置时为主轴箱的夹紧或放松。SB5是主轴箱和立柱的松开按钮,SB6为主轴箱和立柱的夹紧按钮。 (9)主轴箱的松开和夹紧为的动作过程:首先将组合开关SA2扳向右侧。当要主轴箱松开时,按下按钮SB5,经1~3s后,液压泵电动机正转使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主轴箱液压缸,推动活塞使主轴箱放松。主轴箱和立柱松开指示灯HL2亮。当要主轴箱夹紧时,按下按钮SB6,经1~3s后,液压泵电动机反转,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主轴箱液压缸,推动活塞使主轴箱夹紧。同时指示灯HL3亮,HL2灭,指示主轴箱与立柱夹紧。 (10)当将SA2扳到左侧时,立柱松开或夹紧。SA2在中间位置按下SB5或SB6时,主轴箱和主柱同时进行夹紧或放松。其他动作过程和主轴箱松开和夹紧完全相同,不再重复。 (11)机床要有照明设施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图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图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 [导读]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信号电压变化很大时,保持接收机输出电压恒定或基本不变。具体地说,当 关键词:增益控制左手665收藏时间:2015年4月23日20:17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信号电压变化很大时,保持接收机输出电压恒定或基本不变。具体地说,当输入信号很弱时,接收机的增益大,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不起作用;当输入信号很强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使接收机的增益减小。这样,当接收信号强度变化时,接收机的输出端的电压或功率基本不变或保持恒定。因此对AGC电路的要求是:在输入信号较小时,AGC电路不起作用,只有当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程度后,AGC电路才起控制作用,使增益随输入信号的增大而减少。 为实现上述要求,必须有一个能随外来信号强弱而变化的控制电压或电流信号,利用这个信号对放大器的增益自动

进行控制。由上述分析可知,调幅中频信号经幅度检波后,在它的输出中除音频信号外,还含有直流分量。直流分量大小与中频载波的振幅成正比,也即与外来高频信号成正比。因此,可将检波器输出的直流分量作为AGC控制信号。AGC电路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增益受控放大电路和控制电压形成电路。增益受控放大电路位于正向放大通路,其增益随控制电压U0而改变。控制电压形成电路的基本部件是AGC 整流器和低通平滑滤波器,有时也包含门电路和直流放大器等部件。 放大器及AGC电路 上图是由两级AD603构成的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放大电路, 图中由Q1 和R8 组成一个检波器,用于检测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由CA V 形成自动增益控制电压V A GC , 流进电容CA V 的电流Q2 和Q1两管的集电极电流之差, 而且其大小随A2 输出信号的幅度大小变化而变化, 这使得加在A1、A2 放大器1 脚的自动增益控制电压V A GC 随输出信号幅度变化而变化, 从而达到自动调整放大器增益的目的。 左手665收藏时间:2015年4月23日20:17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一、制图标准的制定: 1.1电器符号的定义: 电气图形符号、诊断系统图形符号世界各大公司所用不尽相同,我们根据ISO7639、DIN40900以及美、日主要汽车公司常用符号制定奇瑞公司的电气图形符号库,若有新的器

件没有相应的符号可以根据需要经电器部相关设计人员讨论通过后添加到该库里,以不断丰富更新符号库。

电路图的读图方式一般有正向读图和反向读图两种方法。正向读图一般是设计开发时计算电流分配,负荷计算时使用的一种思路、设计方法;反向读图一般是电路故障检修或优化局部电路时常用的方法,和正向读图方法基本相反。 正向读图法:由电源——电流分配盒——保险丝——控制开关——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输出——线路分流——用电设备(执行机构)——地。 二、整车电器开发设计输入 根据公司开发车型的市场定位、级别以及市场相关车型比较,电器项目负责人编制出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y)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VTS表作为整车电器开发的设计输入,各专业组根据VTS要求编写详细的产品功能定义,技术要求。 三、单元电路设计格式规范 3.1功能定义:①根据VTS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主要单元电路、电器件零部件组成, 比如空调需要确定蒸发器结构类型、风门控制机构数量、传感器数 量、电子调速器、压缩机类型、冷凝器类型等,并应开始编制初级 BOM表; ②电器件的额定电压、工作电压范围、额定功率的确定; ③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电机阻转状态)、静态耗电电流的 确定(≤3mA)。 3.2电路原理图:根据各单元的功能确定需要整车输入的哪些信号,输出哪些信号, 信号的类型(触发信号,脉冲频率信号,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 信号参数。控制方面应该考虑继电器控制还是集成电路控制,对于 CAN-BUS需确定该单元的控制信息,系统状态实时检测信息,以 及故障检测信息需不需要在CAN上公布等。单元电路的设计输出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摘要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已广泛用于各种接收机、录音机和信号采集系统中,另外在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系统以及雷达、广播电视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应用于音频放大的前级电压放大,因此设计的电路需容纳的频带范围应较宽,以至于使语音信号通过。由于语音信号的频带范围为300hz-3400hz,所以该电路所应设计的频带范围应在300hz-3400hz之间,并且电路应该实现增益的闭环调节,通过此电路可以实现增益的自动调整,以至于使音频信号强时自动减小放大器的倍数,信号弱时自动增大放大器的倍数,从而实现音量的自动调节。 本课题介绍了自动增益控制的概念原理以及对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最后对系统的测试结果以及设计与实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电压跟随器;滤波器 目录 摘要 (1) 第1章引言 (4) 第2章自动增益控制 (4) 2. 1自动增益控制 (4) 2.1.1自动增益控制基本概念 (4) 2.1.2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 (5) 2. 2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5) 2.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5) 第3章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6) 3. 1方案选择 (6) 3. 2压随器工作原理 (8) 3. 3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8) 3. 4滤波 (9) 3. 5增益控制工作原理 (9) 3. 6电路元器件选择 (10) 3.6.1运算放大器 (10) 3.6.2场效应管的选择 (11) 3.6.3其他元器件的选择 (11)

第4章放大器电路的调试及实验结果 (12) 4. 1放大器电路的调试 (12) 4. 2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 (12) 第5章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5) 致谢 (16) 第1章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自动增益 控制电路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并且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自动增益控制线路,简称AGC线路,A是AUTO(自动),G是GAIN(增益),C是CONTROL(控制)。它是输出限幅装置的一种,是利用线性放大和压缩放大的有效组合对输出信号进 行调整。当输入信号较弱时,线性放大电路工作,保证输出声信号的强度;当输 入信号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压缩放大线路,使声输出幅度降低,满足了对 输入信号进行衰减的需要。也就是说,AGC功能可以通过改变输入输出压缩比例自 动控制增益的幅度,扩大了接收机的接收范围,它能够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很大 的情况下,使输出信号幅度保持恒定或仅在较小范围内变化,不至于因为输入信 号太小而无法正常工作,也不至于因为输入信号太大而使接收机发生饱和或堵塞。在电路设计中,这种线路被大量的运用,从尖端的雷达技术到日常的广播电视系统,自动增益控制无疑很好的解决了各种技术中存在的信号强度问题。目前,实 现自动增益控制的手段有很多,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以放大器来实现自 动增益控制的目的,也就是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第2章自动增益控制 2. 1自动增益控制 2. 1. 1自动增益控制的基本概念 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取决于输入信号电平和接收机的增益。由于各种原因,接 收机的输入信号变化范围往往很大,信号弱时可以是一微伏或几十微伏,信号强 时可达几百毫伏,最强信号和最弱信号相差可达几十分贝。这个变化范围称为接 收机的动态范围。 影响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因素很多,例如:发射台功率的大小、接收机离发射 台距离的远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条件的变化(如电离层和对流层的骚动、天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例题01

电气控制设计例题 1.一运料小车由一台笼型异步电动机拖动,要求:(1)小车运料到位自动停车;(2)延时一定时间后自动返回;(3)回到原位自动停车。试画出控制电路。并说明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QS+ —SB2 —KM1+ —M转动,到位压下SQ1 —M停转,KT+ —延时到一KM2+ —M反转一到位压下SQ2,M 停。 2.设计一个电气控制线路,要求第一台电机起动后,第二台电机才能起动;第二台电机停止后,第一台电机才能停止。 3.设计一电气控制线路,要求第一台电动机起动10s后,第二台电动机自行起动,运行5s后,第一台电动机停止并同时使第三台电动机起动。再运行15s,第一台电机停止。

Khlu KTi KT J KM I KT J KT FU] 4. 画出一种实现电动机点动控制及连续运转控制的控制线路 。 5. 设计一电气控制线路。有一台三级皮带运输机,分别由M1、M2、 M3 三台电动机拖动。其动作要求如下: 1) 起动时要求按 M1M2M3顺序起动 2) 停车时要求按M3M2M1顺序停车 3) 上述动作要求有一定时间间隔。 FUi FR * fiEi E KMi KT A KTj L KT I £

A b w KMJ KM2 KM3 6.为两台异步电动机设计一个控制线路,其要求如下: 1)两台电动机互不影响地独立操作。 2)能同时控制两台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 3)当一台电动机发生过载时,两台电动机均停止。 7、某水泵由一台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拖动,按下列要求设计电气 控制电路: 1)米用Y-△减压起动; 2)三处控制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 3)要有必要的保护环节。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模块化生产教学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械 (卓越14002) 姓名:张文飞 学号: 指导教师:毛卫平 2017年 6月 目录 一: 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3)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3) 1.2 气动回路图 (3) 1.3 PLC的I/O分配表,I/O接线图(1、3、6站电气线路图) (4) 1.4 顺序流程图&梯形图 (5) 1.5 触摸屏控制画面及说明,控制、信息软元件地址表 (10) 1.6 组态王控制画面及说明 (13) 二: MPS系统的两站联网PLC控制设计 (14) 2.1 PLC和PLC之间联网通信的顺序流程图(两站)&从站梯形图 (14) 2.2 通讯软元件地址表 (14) 三: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8) 四: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19)

五:参考文献 (20) 一: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由吸盘机械手、上下摆臂部件、料仓换位部件、工件推出部件、真空发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通讯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气缸组成,主要完成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1.吸盘机械手臂机构:机械手臂、皮带传动结构真空吸嘴组成。由上下摆臂装置带动其旋转完成吸取小工件到放小工件完成组装流程的过程。 2.上下摆臂结构:由摆臂缸(直线缸)摆臂机械装置组成。将气缸直线运动转化为手臂旋转运动。带动手臂完成组装流程。 3.仓料换位机构:由机构端头换仓缸带动仓位装置实现换位(蓝、黑工件切换)。 4.推料机构:由推料缸与机械部件载料平台组成。在手臂离开时将工件推出完成上料。 5.真空发生器:当手臂在工件上方时,真空发生器通气吸盘吸气。 5.I/O接口板:将桌面上的输入与输出信号通过电缆C1与PLC的I/O相连。 6.控制面板:完成设备启动上电等操作。(具体在按钮上有标签说明)。 1.2气动回路图

机电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机电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机电控制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比修一门专业基础课,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是机电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用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的常规方法。结合《机电控制技术》这门课程,开设本课程设计,其目的是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对从生产实践中精心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课题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调试,使得学生对如何设计和开发一个PLC或单片机应用系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可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改变以往学生遇到面宽一点、复杂程度大一点的机电结合型测控系统课题,就一筹莫展而不能进入角色的局面,并为他们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行融汇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 第二节、汽车连杆半精镗专用机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1、设计任务 设计一汽车连杆半精镗专用机床PLC控制系统,并用编程器调试、开发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2、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连杆半精镗专用机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左滑台、右滑台、左动力头、右动力头、工件定位夹具及液压站。图2为机床的大致轮廓。机床的左、右滑台动作及工件的定位夹紧都由液压提供动力。 左动力头 右 动 力 头定位夹具 左滑台右滑台 图2 机床轮廓 M 汽车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要求一面两销定位,同时装卡两件,两件同时加工。机床在原始状态,两件人工认销,认销完成后,首先同时按SB7、SB8启动循环,然后同时按SB1、SB2按钮,将工件夹紧(继电器YV5、YV7、YV9得电)。夹紧力到后(夹紧压力继电器SP0得电),进行拔销(YV11继电器得电)。拔销到位后SQ2继电器得电发出指示信号。接着右动力头在右滑台带动下快进(继电器YV1得电),同时右主轴启动(接触器KM1得电),右滑台快进一段距离,碰到工件后,液压系统内压力升高,(右滑台压力继电器SP1发出得电信号后),右滑台通过液压行程调速自动转为工进,同时镗工件的两个大孔和两个小孔,镗完孔到终点,碰到右滑台终点行程开关SQ3时,右滑台后退(继电器YV2得电)。右滑台碰到原位行程开关SQ4时,右主轴停止(KM1断电),同时左滑台带动左动力头快进(继电器YV3带动),与此同时,左主轴启动(左主轴接触器KM2得电)。当左滑台快进一段距离碰到加工工件后,液压系统压力升高(左滑台压力继电器SP2得电),左滑台通过液压行程阀自动调整为工进,加工左边的孔,碰到左滑台终点行程开关SQ5后,左滑台快退(继电器YV4得电)。左滑台退回原位,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设 计与实现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内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题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范围内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 自动增益电压跟随器反馈 三、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输入信号0.5~50mVrms;输出信号:0.5~1.5Vrms;信号带宽:100~5KHz;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PROTEL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Ω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范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本实验中电路采用了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简单而有效的实现AGC功能。 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reg和大阻值电阻R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2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电气控制与PLC(设计题)

《电器控制与PLC技术》习题集 设计题 1. 画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即可点动又可连续运行的电气控制线路 2. 画出三相异步电动机三地控制(即三地均可起动、停止)的电气控制线路

3.为两台异步电动机设计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其要求如下: ⑴两台电动机互不影响地独立操作启动与停止; ⑵能同时控制两台电动机的停止; ⑶当其中任一台电动机发生过载时,两台电动机均停止 4.试将以上第3题的控制线路的功能改由PLC控制,画出PLC的I/O端子接线图,并写出梯形图程序

5. 试设计一小车运行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小车由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其动作程序如下: ⑴小车由原位开始前进,到终点后自动停止; ⑵在终点停留一段时间后自动返回原位停止; ⑶在前进或后退途中任意位置都能停止或启动

6. 试将以上第5题的控制线路的功能改由PLC控制,画出PLC的I/O端子接线图,并写出 梯形图程序

7. 试设计一台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要求: 1)能实现启、停的两地控制; 2)能实现点动调整; 3)能实现单方向的行程保护; 4)要有短路和过载保护 8. 试设计一个工作台前进——退回的控制线路工作台由电动机M拖动,行程开关SQ1、SQ2分别装在工作台的原位和终点要求: 1)能自动实现前进—后退—停止到原位; 2)工作台前进到达终点后停一下再后退; 3)工作台在前进中可以立即后退到原位;

4)有终端保护 9. 有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M1和M2,要求: 1) M1启动后,M2才能启动; 2) M1停止后,M2延时30秒后才能停止; 3) M2能点动调整 试作出PLC输入输出分配接线图,并编写梯形图控制程序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计划授课时间:2013.9.12 【引入】电器图以各种图形、符号 和突显等形式来表示电气系统中各电器设备、装置、元器件的相互连接关系。电器图是联系电气设计、生产、维修人员的工程语言,能正确、熟练的识读电器图是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电气图的作用与分类 为了表达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意图,便于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和检修控制系统,必须采用统一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1.电气系统图和框图 2.电气原理图 3.电器布置图 4.电器安装接线图 5.功能图 6.电气元件明细表 二、电器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1.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1)主电路分析2)控制电路分析3)辅助电路分析4)联锁和保护环节分析5)总体检查 2.电气图阅读 1)主电路阅读2)阅读控制电路 三、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1.电气工程制图内容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若干电器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设备或装置的某种控制目的。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研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技术交流,就需要将控制系统中的各电器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达,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已经与国际标准统一。用标准符号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表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关系的就称为电气控制系统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系统图和框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和接线表三种形式。各种图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和规定的表达方式,电气系统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的层次关系,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功能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外界的联系;电气原理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控制原理、参数、功能及逻辑关系,是最详细表达控制规律和参数的工程图;电气接线图主要用于表达各电器元件在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分布情况,以及连接导线的走向。对于一般的机电装备而言,电气原理图是必须的,而其余两种图则根据需要绘制。绘制电气接线图则需要首先绘制电器位置图,在实际应用中电气接线图一般与电气原理图和电器位置图一起使用。 国家标准局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电气设备有关国家标准。有关的国家标准有GB4728—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1986《电气制图》、GB5094—1985《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和GB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 2.电气工程制图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按照GB4728—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规定,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是按照功能组合图的原则,由一般符号、符号要素或一般符号加限定符号组合成为特定的图形符号及方框符号等。一般符号是用以表示一类产品和此类产品的特征的简单图形符号。 文字符号分为基本文字符号和辅助文字符号。基本文字符号又分单字母文字符号和双字母文字符号两种。单字母符号是按拉丁字母顺序将各种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划分为23类,每一大类电器用一个专用单字母符号表示,如“K”表示继电器、接触器类,“R”表示电阻器类。当单字母符号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将大类进一步划分,以便更为详尽地表述某一种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时采用双字母符号。双字母符号由一个表示种类的单字母符号与另一个字母组成,组合形式为单字母符号在前、另一个字母在后,如“F”表示保护器件类,“FU”表示熔断器,“FR”表示热继电器。 辅助文字符号用来表示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及线路的功能、状态和特征,如“DC”表示直流,“AC”表示交流,“SYN”表示同步,“ASY”表示异步等。辅助文字符号也可放在表示类别的单字母符号后面组成双字母符号,如“KT”表示时间继电器,“YB”表示电磁制动器等。为简化文字符号起见,当辅助文字符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组成时,可以只采用第一位字母进行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教学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13机电b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何伟 完成时间: 2017年1月10日 电子科技大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产品)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总体方案设计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任务 (1) 1.3.总体方案的确定 (1) 2.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2) 2.1.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 (2) 3.总结 (3) 4.附录 (4) 4.1.机械装配图 (4) (注意:目录容宋体小四)

1.总体方案设计 1.1.设计目的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独立进行一次机电结合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是: 1.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传动元件与导向元件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与选用原则。如齿轮/同步带减速装置、蜗杆副、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等。 3.通过对尽给伺服系统的设计,掌握常用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选择方法与控制驱动方式,学会选用典型的位移/速度传感器;如交流、步进伺服进给系统,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直线光栅等。 4.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一些典型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思路;如控制系统选用原则,CPU选择、存储器扩展、I/O接口扩展、A/D与D/A配置、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等,以及控制系统的管理软件、伺服电动机的控制软件等。 5.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初步树立“系统设计”的思想。 6.锻炼提高学生应用手册和标准、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1.2.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和参数。 题目: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任务:设计一种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

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 XXXXXX学院 班级: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 班内序号:XX

一、课题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内容 设计和实现一种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当音频输入信号在40dB 的变化范围内,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不超过5dB。 三、项目背景 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电路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 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方法,实现这种功能的电路简称AGC 电路,该电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传感器处理电路等。 四、实验目的 1、了解AGC 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AGC 电路的一种设计及实现方法。 3、提高独立设计电路和验证实验的能力。 五、实验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 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s;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PROTEL 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它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Ω喇叭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范围的AGC电路; 4)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降低THD。 3.提交电子版的材料 1)采用PROTEL软件绘制的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采用PSPICE软件进行仿真的波形。 4.各级仿真波形输出

六、设计思路 1、电路结构框图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如监控系统中的多个相同传感器返回的信号中,频谱结 构和动态范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很多。此时,可以使用带自动增益控制 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其增益应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 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反馈式AGC 本实验电路使用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 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reg和大阻值电阻R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2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 阻值必须远大于R1。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1

.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1) 【引入】电器图以各种图形、符号和突显等形式来表示电气系统中各电器设备、装置、元器件的相互连接关系。电器图是联系电气设计、生产、维修人员的工程语言,能正确、熟练的识读电气图是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电气图的作用与分类 为了表达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意图,便于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安装、调试和检修控制系统,必须采用统一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1.电气系统图和框图 2.电气原理图 3.电器布置图 4.电器安装接线图 5.功能图 6.电气元件配置明细表 二、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1.电气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1)主电路分析 2)控制电路分析 3)辅助电路分析 4)联锁和保护环节分析 5)总体检查 2.电气图阅读 1)主电路阅读 2)阅读控制电路 三、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规范 .. . 1.电气工程制图内容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若干电器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设备或装置的某种控制目的。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研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技术交流,就需要将控制系统中的各电器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达,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已经与国际标准统一。用标准符号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表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控

制关系的就称为电气控制系统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系统图和框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和接线表三种形式。各种图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和规定的表达方式,电气系统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的层次关系,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功能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外界的联系;电气原理图主要用于表达系统控制原理、参数、功能及逻辑关系,是最详细表达控制规律和参数的工程图;电气接线图主要用于表达各电器元件在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分布情况,以及连接导线的走向。对于一般的机电装备而言,电气原理图是必须的,而其余两种图则根据需要绘制。绘制电气接线图则需要首先绘制电器位置图,在实际应用中电气接线图一般与电气原理图和电器位置图一起使用。 国家标准局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电气设备有关国家标准。有关的国家标准有GB4728—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1986《电气制图》、GB5094—1985《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和GB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 2.电气工程制图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按照GB4728—19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规定,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是按照功能组合图的原则,由一般符号、符号要素或一般符号加限定符号组合成为特定的图形符号及方框符号等。一般符号是用以表示一类产品和此类产品的特征的简单图形符号。 文字符号分为基本文字符号和辅助文字符号。基本文字符号又分单字母文字符号和双字母文字符号两种。单字母符号是按拉丁字母顺序将各种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划分为23类,每一大类电器用一个专用单字母符号表示,如“K”表示继电器、接触器类,“R”表示电阻器类。当单字母符号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将大类进一步划分,以便更为详尽地表述某一种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时采用双.. . 字母符号。双字母符号由一个表示种类的单字母符号与另一个字母组成,组合形式为单字母符号在前、另一个字母在后,如“F”表示保护器件类,“FU”表示熔断器,“FR”表示热继电器。 辅助文字符号用来表示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及线路的功能、状态和特征,如“DC”表示直流,“AC”表示交流,“SYN”表示同步,“ASY”表示异步等。辅助文字符号也可放在表示类别的单字母符号后面组成双字母符号,如“KT”表示时间继电器,“YB”表示电磁制动器等。为简化文字符号起见,当辅助文字符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组成时,可以只采用第一位字母进行组合,如“MS”表示同步电动机。辅助文字符号也可单独使用,如“ON”表示接通,“N”表示中性线等。 3.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电器安装图、互连图)和框图等。各种图的图纸尺寸一般选用297×210、297×420、297×630、297×840(mm)四种幅面,特殊需要可按GB126—74《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选用其他尺寸。 1)目的和用途 电路原理图就是详细表示电路、设备或装置的全部基本组成部分和连接关系的工程图。主要用于详细理解电路、设备或装置及其组成部分的作用原理;为测试和故障诊断提供信息;为编制接线图提供依据。 2)绘图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