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地球村的孩子们

大班美术活动:地球村的孩子们
大班美术活动:地球村的孩子们

大班美术活动:地球村的孩子们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涂染、表现不同肤色的儿童形象。

2.运用已有经验为不同儿童形象大胆设计服饰、发型。

二、活动准备:

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的各国小朋友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分别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各国小朋友形象。

2.讨论不同国家儿童形象和画法。

(1)从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来区别不同国家儿童形象的特征:肤色——黑、白、黄的皮肤颜色;头发——黑色卷发、金色卷发、栗色的、黑色的头发等;眼睛——黑色、蓝色的眼睛。

(2)用不同的五官、服饰来表现人物不同的特征。

(3)思考各国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面?在干什么?使画面既有不同人物形象、又有背景特征。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画出地球村的孩子。

4.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可引导幼儿剪下自己画的各国儿童形象,教师准备好地球或其他背景,师生合作布置“地球村的孩子们”的主题墙。

大班美术《地球村的孩子们》活动反思我在执教美术活动《地球村的孩子们》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亮点。

亮点一:课前准备充分到位

为了让幼儿了解各国儿童的形象特征。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的白人、黑人还有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姑娘及穿着朝鲜服的韩国孩子,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区分了不同国家儿童的形象特征。

亮点二:有效提问的运用恰到好处

首先,在教学开始部分,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让幼儿相互看一看,说一说:中国人长得什么样?引导孩子从我们的肤色、眼睛颜色、头发的颜色以及语言等方面进行阐述。这一提问的目的是为第二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作用。提问二:这些孩子你们认识吗?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他们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继续引导幼儿在观察与比较中将自己的发现大胆表述。

其次,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想时,有效提问的递进性——画哪个国家的儿童?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怎样画才能表现出全世界的儿童是一家呢?这些问题带领着幼儿进行大胆构想与创作。一幅幅不同风格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每位幼儿的脑海里。

亮点三:巧用绘画方式及时进行梳理

让幼儿在具体形象欣赏的同时学习比较、表达对不同国家儿童形象的发现,在发现后讨论:如何用绘画方式来表现?幼儿边说教师边用绘画方式进行总结记录,这样的梳理过程意在示范绘画方法,为幼儿独立创作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体地位的关系,能积极引导孩子们围绕观察对象大胆有序地进行表述,并能合理地进行创作。但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幼儿掌握的知识点过多(对于出示的欧洲、亚洲、非洲的风景图这方面的知识点讲得太多)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幼儿有的会出现混淆,进而理解错误。其实,背景图的出示只要是主要的,让幼儿有个初步的概念即可。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会达到其价值所在。如果让孩子掌握过多,超过他们的接受范围,那么,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只有不断研讨才会有进步与成长。不断充实自己、反思自己才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