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

最新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
最新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类别

时间

代表人物

成就

意义

天文学

16世纪

哥白尼(波)

日心说

动摇了神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

16世纪

开普勒(德)

开普勒三大定律

16世纪

伽利略(意)

用望远镜证实日心说比萨斜塔两铁球实验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哲学

17世纪

培根(英)

实验法、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

资产阶级唯物论哲学和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17世纪

牛顿(英)

发现万有引力建立牛顿力学体系

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

19世纪

奥斯特(丹)

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建立电磁学,为人们打开电力时代的大门准备了条件

19世纪

法拉第(英)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学

19世纪中期

麦克斯韦(英)

建立电磁学理论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伦琴(德)

发现放射现象

使认识深入微观世界

居里夫人(法)

发现镭

爱因斯坦(德)

提出相对论

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

玻尔(丹麦)、海森堡(德)等

量子力学理论

17世纪

波义耳(英)

把化学实验方法引入军事封建性帝国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8世纪末

拉瓦锡(法)

否定“燃素说”,提出质量守恒定律确立了物质的分子-原子结

化学

19世纪初

道尔顿(英)

建立科学的原子论

构学说,促使化学迅速发展

19世纪初

阿伏加德罗

提出分子概念

19世纪60年代

门捷列夫(俄)

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17世纪早期

哈维(英)

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现代生理学的起点

生物学

19世纪早期

施莱登(英)、施旺(德)

细胞学说确立

推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发展

19世纪中期

达尔文(英)

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物种起源》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19世纪60年代

巴斯德(法)

奠定微生物基础

19世纪60年代

孟德尔(奥)

豌豆实验,发现遗传规律现代遗传学之父

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

中外历史 1.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突火枪产生于南宋,活字印刷产生于北宋。北宋时指南针 用于航海事业 2.中国古代历史上跟“退避三舍”相关的战役是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 国和楚国之间。 3.在德国实现统一的过程中,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他针对阻碍 德国统一的各种势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被称为“铁血政策”。 4.大陆同台湾地区交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元朝曾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 地区,但直到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台湾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5.“黄鹄”号蒸汽轮船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造价白银八千两。l865 年在安庆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 6.法国历史上“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拿破仑 7.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葛底斯堡大捷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中 途岛海战是二战期间美国和日本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场重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8.澶渊之盟是指北宋与辽订立的一个对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质的盟约 9.商朝时,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因此又被称为殷商。 10.在特洛伊战争中,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了木马计,帮助希腊联军攻破了特洛伊城。 1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雅尔塔体系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 12.《诗经》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一句中,黍指小米,稷指高粱。20世纪70年代,我 国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首例获得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13.玛雅文化主要分布在中美洲一带;?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存在主义,当 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初获得发展。 14.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是?李鸿章、曾国藩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16.1922年,苏联成立。 1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鸦片战争 18.发生在东晋时期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是淝水之战 19.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建立。 20.“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 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21.汉代形成的“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22.启蒙运动在科学思想方面最重要的先驱者是.?牛顿。 23.历史上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展开的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是官渡之战 24.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份条约《尼布楚条约》 25.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 26.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重量仅49克的素纱禅衣;河南安阳出土了大量殷商时期的刻有 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越王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勾践剑采用了硫化技术,千年不锈是春秋时期兵器冶炼技术的杰出成果;唐三彩主要出土于洛阳,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 2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8.五环旗是l913年根据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的建议设计的,并在1914年法国巴黎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历史部分,文学部分,自然科技常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常识。 根据近三年真题情况分析,不管是考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五个部分内容都会考到。考试题量在九个,全部是客观题,分数是在十八分。从出题总体趋势来看,这五个部分都是有可能成为出题者所青睐的。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全面复习。 一、历史部分 (一)重要战争 (1)中国古代重要战争 1.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 2.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 越之战-卧薪尝胆) 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4.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 6.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 7.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8.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 9.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 10.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 11.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 (2)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 1.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 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 5.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 6.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完整资料).doc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小学)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世纪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思维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先导,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倡导“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公民科学素养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公民科学素养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从根本上制约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科技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有赖于能够激发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实质上是科学、人才的竞争。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公众科学素养就是第一国力,必须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才能为自主创新提供一个不竭的源泉。这就好像“鱼”与“水”、“树木”与“土壤”的关系,离开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自主创新就没有扎实根基。但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把我国公众培养成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群体,既是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协作为科技群众团体,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氛围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中国科协按照国际通用方法,五次对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外)18——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是1.98%(其中城市为4%左右,农村为0.7%)。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至少落后了二三十年。 文化程度越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高。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达15.6%;家务劳动者等科学素养比例较低。 电视是中国公众获得科技知识、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但几乎不接触因特网的公众高达91.6%,92.3%的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公众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11%。 这些数字说明,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氛围的对策建议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应该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首次写入了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由此可以看出科普工作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2017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

2017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 导语:文化素养是每个教师都应多少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下面是给大家提供的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网。2 远古社会和传说 (一)我国远古居民 1.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是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北京人: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3.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和北京人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他们过着群居生活,构成最早的人类社会,原始社会从此开始。 4.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距今约1万八千年,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他们已懂得人工取火。 5.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我国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文化,黄河领域的是半坡文化。这个时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进入原始农耕期: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掌握了种粟技术,还种植蔬菜和麻。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半坡原始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彩陶精美。他们也有较高的纺织技能,会织麻布,制麻衣。 6.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 社会发展:骨器、石器种类多;陶器分黑陶和白陶,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典型器物;生产工艺有抛光、雕刻等技术;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新进步。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二)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与东方蚩尤部落大战逐鹿之野,蚩尤战败。炎黄部落成为华夏族的主体部分。

小学综合素质笔记分析

小学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主要讲三大模块:职业理念、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题型三种:一、选择;二、材料分析3个,第一个一般是职业理念的运用或教师职业道德的运用(根据学生表现和教师做法),第二个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大题,第三个大题是阅读理解题,每个14分左右;三、写作50′。 ※侧重点是第一模块职业理念和第三模块职业道德,各考一个材料分析题。模块二考2-3个选择题。 模块一职业理念(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多是选择题,记住,中共中央题头的文件一定是80年以后的。 教育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学生观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观体现在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传道授业解惑指导父友示管研)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教育知识同)两全,个性发展,重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素质教育的政策(选择题) 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 大致分为4个阶段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同时,提出实施9年义务教育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艺术常识

第三章艺术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 一、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常识 (一)美术、建筑 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6.《照夜白图》是唐代的韩于的作品。 7.《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作品。 8.《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的作品。 9.《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0.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1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13.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十分粗糙的打造石器。 14.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抗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都是红色。 15.19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发现了不少史前洞穴壁画,如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拉斯科克斯洞穴等。 16.《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 17.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

小学综合素质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综合素质(小学) 科目代码:2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 全面性 B. 阶段性 C. 独立性 D.片面性 [答案]: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成绩优良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B.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C. 成绩差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 D.头脑笨的学生怎么教都教不好 [答案]:C 3、万老师教学很认真,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可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 A. 教学态度 B. 教学方式 C.教学目的 D.教学条件 [答案]:B 4、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对此老师应该() A. 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 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 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答案]:A 5、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 A. 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B. 镇(乡)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C. 省(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D.地(市)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答案]:A

6、小刚同学因多次旷课被学校处分,他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育申诉,被申诉人是() A. 校长 B. 学校 C. 书记 D.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B 7、某校在期末考试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该校做法() A. 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权 B. 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权 C. 体现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答案]:D 8、根据图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应优先配置重点学校教育资源 B. 小学可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学校 C. 应均衡配置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 D.应减少重点小学教育资源配置 [答案]:C 9、教师李某让班里调皮的学生缴纳违纪金,以加强班级管理,该教师的做法() A. 合法,有助于维护班级秩序 B. 合法,对其他人有警示作用 C. 不合法,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合法,学校才有罚款的权利 [答案]:C 10、开烟酒店的张某经常向小学生出售香烟,张某的行为() A. 合法,学生可以自愿购买 B. 合法,商家有自主经营权 C. 不合法,家长没委托小学生购买香烟 D.不合法,张某不能向小学生出售香烟 [答案]:D 11、小学生周某旷课一天,学校未与其家长联系,该校的做法() A. 合法,是学生违反校规 B. 合法,是家长未尽监护职责 C. 不合法,学校应派学生出去寻找 D.不合法,学校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答案]:D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教案(公开课)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设计 政治组:王丽一、教材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学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青少年应该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从微观上即从个人的角度重点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原因及具体要求。本课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较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分析:当代中国青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 ②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 ③通过对“两个修养”的对比和学习,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当代中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能力,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学生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归纳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展示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对道德冲突时如何判断选择。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价值。 学生学法:自我阅读法、列举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自主学习法。

小学综合素质试题:文化素养(一)

文化素养(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2.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其中,雕版印刷术发明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是谁?(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赵盅尧 5.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梦溪笔谈》 6.明朝时,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医药学家是( )。 A.孙思邈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7.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是( )。 A.纳米技术 B.新材料技术 C.电子技术 D.基因重组技术 8."双百”方针提出后,在什么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 A.科学技术领域 B.文学艺术领域 C.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 D.思想领域

9.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 A.1978年 B.1985年 C.1988年 D.1990年 10.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D.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1.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12.诸葛亮曾自称“布衣”,当时普通老百姓所穿服装的主要衣料应该是( )。 A.丝 B.麻 C.棉 D.化纤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概念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概念、构成要素 玉门市第一小学万金刚王永琴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已渗入我国现代教育各方位,所谓人的素质,通常指:在人的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的适合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积淀。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就指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文化知识的掌握、应用、交流、德情况。而各学科学生的素质又是各不相同。 1、语文素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是民族的根之根。”而所谓语文素质教育,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凭借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通过教学及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相当丰富。那么,语文素质有哪些内涵呢?庄文中先生说:“语文素质,除了理所当然包括语言、现代文读写、文学欣赏等能力外,这里主要指同语文相关的民族文化素质:民族当代文化素质、民族文化传统素质、民族审美情趣的素质、民族精神的素质。”这是高层次的素质,那么针对小学生来说,语文素质指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质极重要的构成因素,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必须以读写听说训练为途径。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读写听说训练。 语文素质从属性上来说,是制约语文教育,同时又通过语文教育对主体施加影响的一种生理、心理特征,它包含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智力和语文人格四个方面的因素。在语文素质教育中,传授语文知识是基础目标,培养语文能力是主要目标,发展语文智力是深化目标,而塑造语文人格则是主体目标。人格在语文教育中塑造、形成和发展,反过来又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并由此产生一轮又一轮的良性循环,促进语文教学的向前发展。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

一、文学常识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生要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贾太傅。其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安,封王。其主要作品为《子》,又名《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均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其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三)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即氏父子操、丕、植。操著有《观沧海》、《蒿里行》,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燕歌行》等,植有《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等传世。 2."建安七子":孔融、琳、王粲、徐于、阮璃、应场、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亮,字孔明,号卧龙,封武乡侯。著有《诸亮集》,《出师表》即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田园诗人。有《渊明集》传世,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大众化的教

育。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師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

2017年下半年小学综合素质真题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卷(小学) (科目代码: 2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小学几名学生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研究小组到报社采访时,门卫说他们是“小捣乱”将其拒之门外,作为指导教师应( ) A.分析原因,修改计划 B.指责门卫素质差 C.安慰学生,劝其放弃 C.埋怨学生能力差 参考答案: A 2、张老师再用天平称一支粉笔时,没有拆下天平托盘下的胶垫。第一次称重为100克,第二次为50克,学生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让学生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B.告诉学生不必在意 C.向学生解释这是天平本身的误差 D.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参考答案: A 3、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不过,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

获得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对此,老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 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原因 C.因势利导,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 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要在意文化成绩 参考答案: D 4、青年教师小王刚入职就加入冯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这表明王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注重( ) A.同伴互助 B.自我反思 C.自我研修 D.脱产进修 参考答案:C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下列实施这一战略任务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B.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C.建议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 D.均衡配置教师,设备,校舍等资源 参考答案: B 6、钱某闯入某乡中心校寻衅滋事,破坏了一间教室的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于钱某( )

统考小学综合素质 教育观 学生观 考点归纳

全国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如何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进行综合性评价

如何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进行综合性评价 文章主要内容: 一、文化科学素质含义与构成 二、文化科学素质评价的内容 1、学生学习水平评价 2、学生学习实际可能性评价 3、学生智力、特殊能力评价 三、文化科学素质评价实施步骤 1、实施诊断性评价 2、实施形成性评价 3、实施总结性评价 四、文化科学素质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以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重视综合评价 2、采用教师集体评价法 3、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 关键词:文化科学素质,综合评价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文化科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生学习质量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搞好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学生发展状况,认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评价的含义与构成 科学文化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达到“度”的测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测评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二是测评学生所具备的持续学习的潜力,即学习的实际可能性。 科学文化素质评价构成要素有:⑴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包括基础知识、技能、基本能力三个方面。⑵对学生智力、特殊能力的评价。智力就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专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毅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指人在阅读能力、运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某些倾向。⑶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可能性评价。

二、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评价的内容 1、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的保持及技能几方面进行。 ①、理解能力是指翻译、解释和判断的能力。即把收到的科学信息转换为与自己的讯号系统一致的信息,并加以必要的排列组合,从而找出最重要的东西,并据此做出注释和判断的能力。理解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评价学生的理解力,应尽量将要求的问题抽出来加以测评,然后对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分析,从而达到考查的目的。最好的评价方法是问答题、论述题的考试,客观测验中的选择、配伍题也是必要的评价方法。 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创造发明及促进心理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用多种方法:如判断题、问答题、创造能力训练题等。 ③、知识有了保持,才有积累。学生知识的保持,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知识保持的评价,可通过客观测验,如选择、填空等形式的试题来进行。 ④、技能包括在许多科目之中。如在化学学科中,重要的有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技能、知识积累技能等。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测评可通过对学生实验的观察和对其实验报告的检查来进行。 2、学生学习实际可能性的评价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学习实际可能性”的概念:以个性为中介的、具体个性的学习活动范围内的潜力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统一。它是学习实际可能性划分的内部基础和外部基础。 评价方法有: ①、诊断性作业。应在当前教学中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课堂上加强提问、练习、测验等形式的诊断性作业。尽可能地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缺陷,揭示其原因并及时加以弥补。

幼儿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文化常识

幼儿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文化常 识 笔者教师资格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辅导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第一章文化常识考点归纳1.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2.了解中外科技发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3.了解中外文学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重点提示1.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2.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加冠:又称”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知命:又称”知天命”、”半百”,指男子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4.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初一,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现今称春节。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人曰:正月初七,主小孩。元宵节: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

上元节、灯节。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吃元宵、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清明前一、二日,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等。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女子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又叫”鬼节”,祭祀鬼神。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庭燎”、放鞭炮等。5.喜事简称:花烛之喜(结婚)、于归之喜(出嫁)、乔迁之喜(迁居或升官)、弄璋之喜(生男孩)、弄瓦之喜(生女孩)、弥月之喜(孩子满月)6.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7.三公:周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西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