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方法与实务应用80分

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方法与实务应用80分
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方法与实务应用80分

我的答案:错

2 . 投资者投资金额的大小以及投资资金流进流出的时间是基金经理无法控制的,因此我们也就不能用时间加权收益率的大小衡量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对错

我的答案:对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1)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3)危险指数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

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 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随机分 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 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病理学检查技 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 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病理检查技术;应用效果;X线 支气管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常用的诊断方法为X线拍摄,但是X 线拍摄方式难以对支气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1]。采 用病理检查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 作用[2]。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不但可以准确确定病变的位置,提高了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 研究选择我院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一共30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15±3.23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范围为 50-65岁,平均年龄为56.21±3.32岁;观察组男患者6例,女患者9例,年龄范围为50-65 岁,平均年龄为56.28±3.5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知晓 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 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 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如表1) 3.讨论与结论 采用病理检查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一般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应用于肺部肿块的诊断,不但可以准确确定肺部肿块的位置,而且可 以诊断肿块的性质,大大地提高了肺部肿块的诊断准确率[3]。其次,该诊断技术还可以检出 癌细胞,对于隐性肺癌,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以准确地检出癌细胞,可以及时发现支 气管的细微病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及时进行治疗[4]。相关研究人员选择 宫颈刮片和宫颈活检受检者,分别运用常规病理技术与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诊断。运用新 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对活检组织滚片进行细胞学初诊,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开展所需空间小,无污染,诊断耗时短,与常规病理技术处理的宫颈刮片质量一致,能够满足病理细胞学 诊断的需求,提高了首次活检阳性检出率[5]。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 率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与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比,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更能够准确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培训效果的评价(一): 评价方法 1.回任工作后的评定方法 (1)结训后一段时期,通过调查受训者的工作效益来评定培训成效。如结训后每隔六个月,以书面调查或实地访问的方式,调查受训后在工作上的获益情形。 (2)实地观察受训职工的工作实况,评定培训的成效。如根据实地观察发现,受过培训的职工在工作上确能表现出高昂的工作热诚,良好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等,则可认定培训已发生效果。 (3)调查或访问受训职工的上下级主管或下属,根据所得意见来评定培训的成效。受训职工回任工作一段时间后,以书面调查或实地访问的方式,了解受训职工的上级主管或下属对受训职工在工作上表现的看法,如主管人员是否认为受过培训的职工的工作有进步。无论是主管或下属的意见,均为评定培训成效的重要资料。 (4)分析培训职工的人事记录评定培训的成效。如受过培训的职工的绩效考核较以前有进步,缺勤和请假次数 减少,受奖次数增加,则表示培训对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已发挥作用。 (5)根据受过培训与未受培训的职工工作效率的比较来评定培训成效。 (6)根据受过培训的职工是否达到工作标准来评定培训的成效。 (7)根据可否达到培训目标来评价培训的成效。如回任工作后,职工解决了培训计划中预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了培训计划所规定的要求,则说明培训已产生了效果。 2.培训结业时的评定方法 (1)应用学识技能的测验评定培训成效。对参加测验的员工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用同样的方式,先后做两次,把两次测验进行比较。 (2)应用工作态度调查评定培训成效。对参加培训的职工,在开训和结训时,用同样的方式调查职工对工作的态度。 (3)调查职工关于培训的改进建议。在结训时把调查表发给受训职工,征求他们对培训的意见,如职工确能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或其他意见,则表示职工对培训已获得应有的重视,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存在的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如下图所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安全技术领域里,已由以往主要研究、处理那些已经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件,发展为主要研究、处理那些还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把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化为一个数量指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划分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标准和对策措施,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4类。 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陛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总之,对安全预评价可概括为以下4点。 1、安全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在研究事故和危害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和如何防止发生等问题的基础上,回答建设项目依据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安全性如何、是否能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及如何达到安全标准、安全保障体系的可靠性如何等至关重要的问题。 2、安全预评价的核心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即针对特定的系统范围,对发生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危险、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3、安全预评价用有关标准(安全评价标准)对系统进行衡量,分析、说明系统的安全性。 4、安全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定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子系统及建设项目整体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 经过安全预评价形成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将作为项目报批的文件之一,同时也是项目最终设计的重要依据文件之一。(具体地说,安全预评价报告主要提供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业主、政府管理部门。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判断

安全评价方法的介绍

安全评价方法的介绍 一、风险评价目的: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的事故发生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风险评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使潜在和显在的危险得以控制。 二、风险评价范围: 风险评价的范围在每一次评价之前进行确定,记录在风险评价报告或安全技术措施、各种作业票证中。评价的范围应该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仅生产单位、技术部门、分析检验部门要进行,还包括了企业采购、销售、管理、危险品运输储存部门等经营活动。 评价范围应该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一切变更活动。具体为:生产装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停车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现场热源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以及其它自然灾害。 三、风险评价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 使用范围:JHA主要用于日常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辨识每个作业步骤的危害;也可用于作业步骤清晰的检维修作业活动中。 利用该分析方法达到的目的;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对已经存在安全规程进行补充完善。从而防止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受到伤害,也不能使他人收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它作业系统受到影响或伤害。 具体分析步骤:

选定作业活动→分解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和后果→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对评价结果定期评审。 第一步:选定作业活动,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取,对于检维修就是具体的作业活动。 第二部:将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应按照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火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要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到控制措施中,但步骤也不能过粗,如果过细又很繁琐,能让人看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可以借鉴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工作步骤地确定是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班组与操作者集体讨论来确定。 第三步:识别每一作业步骤的主要危害和后果。 第四部: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措施、人员胜任、安全设施等方面。 第五步:进行风险分析。 第六步:提出安全措施建议,在提出安全措施时应该按照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工艺技术及流程、操作技术、防护用品、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等顺序进行。

ERP实施效果的评价

ERP实施效果的评价 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成功与否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即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因此,ERP系统应用的成功率应从企业上马ERP系统时制定的标准考虑。 对于任何一件事,成功总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孩子们得到一件喜欢的玩具是成功;学生的成功可能来自考试得了90分;职位的升迁对员工来说往往意味着成功。成功与否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即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因此,ERP系统应用成功率究竟是多少并不应该是讨论的焦点,企业上马ERP系统时制定的标准如何倒是值得研究的。 如何确立ERP系统目标 那么,ERP系统应用如何确立目标呢?总体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根植于IT系统规划 企业应有一个长期的IT战略规划,ERP系统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因此,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 明确ERP能解决什么问题 ERP的概念在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共同努力下,已是广为人知。但对那些准备上ERP的企业来说,仅仅知道一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高层领导应对ERP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领会ERP的先进管理思想,要知道ERP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作什么?为了找到答案,企业领导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同时也可以请咨询公司进行培训。 3 做好两份报告 这两份报告分别是需求分析报告和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在企业长期IT规划的指导下,结合ERP 系统的核心管理理念,企业应做好ERP的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从经验表明,企业在未接触ERP系统的情况下,要做好这些分析有一定难度,因此,一般通过专业咨询顾问的协助来完成。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功能需求分析 一般由咨询顾问协助企业做好业务调查,确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在总体目标下,根据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及财务状况,确定阶段性的目标。 (2)管理层讯息需求分析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步骤。培训需求分析——根据需求设计、选择培训课程——具体的授课过程——效果评估。 ---反应层面:内容、讲师、方法、材料、设施、场地、报名的程序等。对这个层次的评价,首先要有总体的评价,比如询问学员:你感觉这个课怎么样?你会向其他人推荐这个课吗?但是这样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以偏概全,主观性强,不够理智等。因此还必须有涉及以上内容的更细致的评估方法。适合的方式有问卷、面谈、座谈、电话调查等。 ---具体衡量的尺度,可以采取4分法(极好、好、一般、差)、5分法(极好、很好、好、一般、差),或者7分法(1到7分)、10分法(1到10分)。一般而言,5分法比较容易操作,但区分度不如7分法。 ---这个层面的评估易于进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式。但它的缺点显而易见,比如,因为对老师有好感而给课程全部高分;或者因为对某个因素不满而全盘否定课程。 ---以下解决办法值得尝试,比如:强调评价的目的,请求大家配合;鼓励大家写意见、建议;与历史数据或其他公司数据比较;对大公司来讲,在全面铺开某个课程之前先试讲;结合使用问卷、面谈、座谈等方式;不同主题的课一起开时,要及时反馈,马上填问卷等。 ---学习层面,评估方法有:考试、演示、讲演、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这个层面的评估的优点有:对培训学员有压力,使他们更认真地学习;对培训讲师也是一种压力,使他们更负责、更精心地准备课程和讲课;学习是行为改善的第一步。 ---但问题在于,压力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有可能使报名不太踊跃。再者,这些测试方法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有多大?测试方法的难度是否合适?对工作行为转变来说并非最好的参考指标。 ---应对这些问题的办法主要就是采用合适的评估方式。比如,对那些基于知识的培训(包括技能培训)采用考试的方式;对要认真对待结果的正式培训也应该考试,并展开讨论。如果采用演示、讲演、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应事先让学生知道规则、时间及考核者。 ---行为层面,主要有观察、主管的评价、客户的评价、同事的评价等方式。 ---这个层面的评估的好处是:培训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员的行为,因此这个层面的评估可以直接反映课程的效果;可以使高层领导和直接主管看到培训的效果,使他们更支持培训。 ---但是,这个层面的评估要花很多时间、精力,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忙不过来;问卷的设计非常重要却比较难做;因为要占用相关人员较多时间,大家可能不太配合;员工的表现多因多果,如何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问题。

常用的14种安全评价方法对比

安全技术|常用的14种安全评价方法对比分享,抓紧收藏备用~~ 由于风险评价方法众多,他们的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此我给大家带 来一些常识性区分的学习。我们从评价目标、定性/定量、方法特点、 适用范围、应用条件、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1、评价方法类 比法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故 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事件树ETA)事故树(FTA)作业条件 危险性评价道化学公司法(DOW)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日本劳 动省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模糊综合 评价2、评价方法对应评价目的类比法:危害程度分级、危险性分级 安全检查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等级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危 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性等级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事故)原因影响程度等级 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故障原因故障等级危险指数 事件树ETA) :事故原因触发条件事故概率 事故树(FTA) :事故原因事故概率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等级 道化学公司法(DOW) :火灾爆炸危险性等级事故损失 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 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危险性等 级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 危险性等级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危险性等级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偏离及其原因、后果、对系统的影响 模糊综合评价; 安全等级3、评价方法对应定性/定量类比法:定性 安全检查表:定性定量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定性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定性 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 定性定量 事件树ETA) ;定性定量 事故树(FTA) :定性定量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定性半定量 道化学公司法(DOW):定量 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 定量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定性定量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定量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定性 模糊综合评价:半定量4、评价方法对应方法特点类比法:利用类比作业场所检测、统计数据分级和事故统计分析资料类推 安全检查表:按事先编制的有标准要求的检查表逐项检查按规定赋分标准赋分评定安全等级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讨论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触发条件、事故类型,评定危险性等级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列表、分析系统(单元、元件)故障类型、故障原因、故障影响评定影响程序等级

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9-11-29T15:20:59.49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作者:胡玉兰王丽丽李芳 [导读]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至本院录入的门诊挂号患者,共200例,将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后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100例患者为实验组,后10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指标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门诊部山东潍坊 261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至本院录入的门诊挂号患者,共200例,将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后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100例患者为实验组,后10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指标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将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应用于门诊挂号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改善患者的护理感受,值得深入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化沟通技巧;门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91-01 门诊科室是现代临床上进行常规诊疗的主要科室[1] 。由于每日门诊内收入的患者数量较多,所接触的患者病情也较为复杂。门诊科室而在这种状况下,需要针对患者的门诊进行相 应的护理操作,这样才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的改善和诊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评分指标,进而使患者的康复感受得到改善[2] 。本次实验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至本院接受 治疗的门诊挂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化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归纳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至本院录入的门诊挂号患者,共200例,将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后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100例患者为实验组,后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53例;女:47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3-73岁,平均年龄(48.4±3.6)岁;实验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51例;女:49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1-70岁,平均年龄(47.6±4.2)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相关器质性疾病,可耐受本次实验中各项操作以及后续随访,询问患者相关病史以及基本资料后,确认患者可配合本次实验开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包含病房护理、遵医嘱用药、环境护理等。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实验组): 1、首先在门诊内建立完善流程沟通表,在科室内部将科主任作为优化沟通技巧小组长,护士长则设置为副组长,其余护理人员以及主管护师等人员被设置为优化沟通小组组员。小组成员需根据门诊的沟通流程表以及相关指南,并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通过多轮沟通的方式确定符合患者的交接报告流程,形成以打勾为主要记录的病情沟通表格。 2、而在开展实际沟通时,首先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特殊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并在手术后恢复较差的患者,必要时需将患者转移至其他科室内,灵活采用门诊内汇报模式和交接模式,这样能够有助于保证患者术后恢复,可采用面对面直接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表格记录,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治疗。 3、在于主管医师进行沟通时,应当了解优化沟通技巧模式的落实状况,而主管护士需要对护理人员工作中未落实或未执行到位的项目进行及时调查,通过对客观存在的原因进行讨论并优化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理人员的主体意识,对护理方案进行不断改进,通过优化沟通技巧的方式建立完善的护理改进措施。 1.3 评价标准按护理完成后,由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护理人员对应指标的护理能力越强,其中包括: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主动性与责任心。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 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以P <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 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评分状况对比 组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主动性与责任心 对照组(n=100)63.94±5.9972.45±4.5276.3±5.2 实验组(n=100)92.87±6.0390.08±4.1294.5±3.8 3讨论 现在临床研究证实,在与门诊患者进行沟通时,做好医务人员的管理,能够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这对于医疗形象的建设来说有积极意义[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使得更多群体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病症在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4]。 而长时间治疗可能会患者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优化沟通技巧干预,通过疾病健康知识的讲解,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并给予指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自觉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规律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 综上所述,将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应用于门诊挂号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改善患者的护理感受,值得深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马菲菲,张志纯,周玫玫.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0):151-152. [2]王盼.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91. [3]杨德松.浅谈医院门诊挂号与收费窗口的沟通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5):3529-3530. [4]戴继芳,孙艳婷.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78-80. [5]杨红,孙瑞婷.门诊挂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86-88.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近年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越来越重视,通过对员工的各项培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员工培训后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有多少被转化到工作中?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如何评估?面临的这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定义:培训效果评估就是指针对特定的培训计划及实施过程,系统地搜索资料,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作为筛选、修改培训计划等决策判断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乐于培训并确实看到培训本身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呢?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了解培训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界定培训对企业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做出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企业的培训情况介绍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及在实际培训中的应用。 一、闭卷考试法 主要通过闭卷测试学员对知识的了解和吸收程度以及叙述技能的操作要点与程序的能力,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工作中太多的能力与技巧是无法用试卷考出来的,因而常常出现培训考试成绩不错的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工作绩效并没得到明显改善的现象,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培训时间较短,如一、两天的培训,具体如公司一些重要文件、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以书面知识教学为主的培训。 二、现场评估法

培训结束后,针对培训活动内容、讲师授课技巧、课堂活跃气氛、组织工作等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形式为提问式和现在操作式,如集体学习、现场操作技能演示等。 三、柯克帕特里克培训四级评估模型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培训结束时,可通过问卷、面谈、座谈、电话调查等形式要求学员对培训内容、讲师、方式、场地、报名等程序进行总体评价。 2、学习层,即学习效果。确定学员对原理、技能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采用闭卷考试、演示、讲演、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考核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个层面的评估对学员有一定的压力,会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当然对讲师也有压力,这样会督促他们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学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如培训结束后在工作岗位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效率的变化以判断其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这一层面的评估可以通过对学员的调查跟踪,如:观察学员培训后的表现,主管领导及同事、下属对该培训学员培训前后的评价,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在培训结束后的三个月至半年左右时间里,将企业关心的产品质量、数量、安全、事故率及工作积极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一、安全评价程序 主要包括: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具体程序如图4-l所示 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5名护生作为 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选取另外3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未实施 护理带教分级管理,比较2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基本理论 知识、护理工作流程掌握及护理工作制度掌握、法律法规掌握、护理操作成绩均 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 理可显著提高护生综合成绩和临床带教工作水平,值得借鉴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分级管理;应用效果;临床护理带教 护理带教是临床护理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临床带教可 帮助护生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其独立完成临床工作。医院教学组 织教学环节管理控制水平及教学方案落实情况、带教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关系到 护生的实习效果和带教质量。实施临床护理带教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 文分别选取35名护生进行统计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5名护生作为实验组,其中男5名,女30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 龄(21.5±0.5)岁,其中本科学历10名,大专学历25名;选取另外35名护生作 为对照组,其中男3名,女32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2±0.35)岁,其中本科学历9名,大专学历26名。两组护生的基本信息予以统计比较,组间差 异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带教分级管理方法 ①院级和护理部管理方法:医院要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将临床带教质量、护理水平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充分融合,进行全面监督和共同管理;护理部 需要创建科学管理的管理方案,结合学校的实习大纲内容制定符合需求的带教计划,确认带教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制定科室轮转表并下发到所有相关科室。各科 室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结合科室的特点和护理部要求,执行期间不断修订和完善 教学方案。制定各级制度,确保每个科室的带教工作都符合既定章程。定期召开 护士长和总带教会议,对护生的资料和情况进行通报,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要求 布置带教任务,做好岗前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护生充分了解医院情况,明确学 习目标。护生要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激发其工作热情,提升其责任感。 制定综合评价标,对科室带教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进行终末期评定与考核;②临床科室和带教教师管理方法:各个科室都要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总带教负责执行。监督和管理带教计划,将护理带教质量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检查项目,做好 常见疾病和常规护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工作,应用带教教师和科室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每月组织1次科室业务学习和疑难病例讨论,每周组织1次小讲课和3次左 右的晨会提问,切实提高护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带教教师必须具备业务能 力强、自身素质好和工作经验丰富等条件,在实际带教工作中结合护生的具体情 况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使用()描述护生综合成绩,用t检验,P<0.05作为组间差异显著的标准。 2 结果 2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工作流程掌握、护理工作制度掌握、法律法规掌握、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培训效果的评价 (一):评价方法1.回任工作后的评定方法(1)结训后一段时期,通过调查受训者的工作效益来评定培训成效。如结训后每隔六个月,以书面调查或实地访问的方式,调查受训后在工作上的获益情形。 (2)实地观察受训职工的工作实况,评定培训的成效。如根据实地观察发现,受过培训的职工在工作上确能表现出高昂的工作热诚,良好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等,则可认定培训已发生效果。 (3)调查或访问受训职工的上下级主管或下属,根据所得意见来评定培训的成效。受训职工回任工作一段时间后,以书面调查或实地访问的方式,了解受训职工的上级主管或下属对受训职工在工作上表现的看法,如主管人员是否认为受过培训的职工的工作有进步。无论是主管或下属的意见,均为评定培训成效的重要资料。 (4)分析培训职工的人事记录评定培训的成效。如受过培训的职工的绩效考核较以前有进步,缺勤和请假次数减少,受奖次数增加,则表示培训对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已发挥作用。 (5)根据受过培训与未受培训的职工工作效率的比较来评定培训成效。

(6)根据受过培训的职工是否达到工作标准来评定培训的成效。 (7)根据可否达到培训目标来评价培训的成效。如回任工作后,职工解决了培训计划中预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了培训计划所规定的要求,则说明培训已产生了效果。 2.培训结业时的评定方法(1)应用学识技能的测验评定培训成效。对参加测验的员工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用同样的方式,先后做两次,把两次测验进行比较。 (2)应用工作态度调查评定培训成效。对参加培训的职工,在开训和结训时,用同样的方式调查职工对工作的态度。 (3)调查职工关于培训的改进建议。在结训时把调查表发给受训职工,征求他们对培训的意见,如职工确能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或其他意见,则表示职工对培训已获得应有的重视,并具有更深的认识,可断定培训已有成效。 (4)记录培训期间出席人员的变动情况。在培训期间,可约定若干人员为观察员,平心静气地观察培训的进行情况及受训人员平时对培训工作的反应,在结训时提出观察报告。 (5)根据主持培训及协助培训的人员的报告来评定培训成效。 (6)根据受训人结训成绩评定培训成效。 培训效果的评价

安全评价的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熟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①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②.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③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2)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即从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开始,逐渐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最终分析到可能的事故。 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即从事故开始,推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

ERP实施效果的评价

ERP实施效果的评价 --------------------------------------------------------- 成功与否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即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因此,ERP系统应用的成功率应从企业上马ERP系统时制定的标准考虑。 对于任何一件事,成功总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孩子们得到一件喜欢的玩具是成功;学生的成功可能来自考试得了90分;职位的升迁对员工来说往往意味着成功。成功与否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即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因此,ERP系统应用成功率究竟是多少并不应该是讨论的焦点,企业上马ERP系统时制定的标准如何倒是值得研究的。 如何确立ERP系统目标 那么,ERP系统应用如何确立目标呢?总体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根植于IT系统规划 企业应有一个长期的IT战略规划,ERP系统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因此,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明确ERP能解决什么问题

ERP的概念在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共同努力下,已是广为人知。但对那些准备上ERP的企业来说,仅仅知道一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高层领导应对ERP 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领会ERP的先进管理思想,要知道ERP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作什么?为了找到答案,企业领导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同时也可以请咨询公司进行培训。 3做好两份报告 这两份报告分别是需求分析报告和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在企业长期IT规划的指导下,结合ERP系统的核心管理理念,企业应做好ERP的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从经验表明,企业在未接触ERP系统的情况下,要做好这些分析有一定难度,因此,一般通过专业咨询顾问的协助来完成。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功能需求分析 一般由咨询顾问协助企业做好业务调查,确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在总体目标下,根据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及财务状况,确定阶段性的目标。 (2)管理层讯息需求分析

种安全评价方法

种安全评价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40种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工具(24种) 1.工作安全分析(JSA)_现场管理 2.危险与可操作研究(HAZOP)_工艺设计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_作业评价 4.工作循环分析(JCA)_操作程序管理 5.预先危险性分析(PHA)_设计/生产管理 6.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_系统可靠性分析 7.人员可靠性分析法(PRA) 8.故障假设分析法(WIA) 9.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WI/CA) 10.鱼刺图法(FD) 11.风险矩阵评价法(RMEA) 12.管理失效和风险树分析(MORT)_运行管理 分析法 14.基于可靠性的维护(RCM) 15.工作任务分析(JTA)_任务管理 16.工作危害分析(JHA)_操作管理 17.基于蝴蝶结模型分析法 分析法 19.屏障分析法

20.肯特评分法 21.安全检查表(SCL)_现场管理 22.危险指数法(RR) 23.类比法 24.工艺安全管理(PSM) 半定量工具(6种) 1.道化学公司法 2.指标体系评价法(IST) 3.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MFETHA) 评价法 5.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ICIMond) 6.资产完整性管理(AIM) 定量工具(10种) 1.故障树分析(FTA)_事故预测与调查 2.事件树分析(ETA)_事故预测与调查 3.模糊综合评价(FCE) 4.灰色层次分析法(FAHP) 5.定量风险评价法(QRA) 6.事故后果模拟(ACS) 7.日本六阶段评价法 8.完整性等级评估(SIL) 9.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