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31卷第28期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玉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收稿日期:2012-08-19作者简介:高玉春(1982—),男,安徽天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

方向:高职教育及物业管理。

要:文章介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概况,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方

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素质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8-0113-02

A brief talk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AO Yu-chun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uzhou ,Anhui 239000,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ion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alyzes the student source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s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企业技术开发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第31卷第28期Vol.31No.28

2012年10月Oct.2012

1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现今,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同时中等职业

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初步发展成熟。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教育,所以要充分体现出人才的高层次。所谓高层次,就是人才除了能完成相应的基本岗位技能培训外,同时还必须能够掌握相应学历层次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拥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这就是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

此外,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专业教育,但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按学科系统授课和组织教学的,而是以专业为依托,按照工作需要、工作过程化来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和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相应职业岗位上就具备了较强的适应性,可以立即上岗履行职责,所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教育。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专科层次,招收普

通高中毕业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为2~3年,

主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重点是应用型、工艺型人才。开展这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共有5种:第一种是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和高等技术专科学校;第二种是具有职业性、地方性、实用性的短期职业大学;第三种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五年制的高等

职业教育班;第四种是在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

学校中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第五种是对普通专科学校进行改革,设置职业技术类专业,为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200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已由2000年的383所增加到872所;在校生达268.28万人。到2007年,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168所,当年招生28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861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数的一半,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结构调整的成果。

全国职教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出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3高职院校学生状况

随着我们实行高校扩招,高职也开始了规模发展,然

而高职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生源。近几年,本科院校在大幅扩招,新制民办本科院校也在不断崛起,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短缺,质量也在下降。此外,社会、家长、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有很多误解,许多问题都不够清晰。而且,普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这也使得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愿意报考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使得高职生源质量受到冲击。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普通高校学生来说是最低的。可以这么说,目前来看,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考不上普通高校,只得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接受教育。这是目前社会大部分人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偏见,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改变这种观念。

4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因材施教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前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最新文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结合不紧密,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得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由于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数量推进多,考虑质量效益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盲目发展,致使在校生数量少,就业率低。如,目前重庆市没有一所高职学院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 (2)资金严重不足,办学缺少保障 必要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高职的发展与人才质量的提高。目前,尽管有一些高职学院通过了办学水平的评估,并且获得了优秀,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设备差距仍然很大,即使与中部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3)人才短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既缺乏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家担任学校领导,又缺乏过硬的“双师型”的师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只能动口不能动手,被称为“黑板教学”,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养的要求。这样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与社会缺乏合作,重学不重产 高职院校与社会缺乏广泛、紧密的合作,重学不重产。高职教育封闭的办学体制,使产学、企校间的结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学、研严重脱节,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5)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缺少竞争力。如文秘、商贸、酒店管理、计算机以及机械类等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不过中职、技校毕业生。原本有适合高职学生的一线岗位,企业招聘的却是中专、技校学生;一般管理岗位招聘的多是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的竞争力显得很苍白。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和接受它还有一个过程,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仍有较多的人认为高等职业学校是“二等教育”,“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这种认识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2)办学资金投入不够 国家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据统计,1997~2000年间,国家拨款用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为800万元,年平均仅为200万元。因此,现在一讲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则是强调两条:一是走重在改革和内涵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二是强调资金来源多渠道,并以地方政府为主。这样,国家更多的是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而地方政府又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 (3)办学定位不准,管理体系未形成,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是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没特色、学生没特点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本身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教师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机制等,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1)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 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 98 所,招收专科生 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 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45.3% 。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 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试点,开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HNPR-2016-03003 湘教发〔2016〕7号 关于印发《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各高职院校、成人高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要求,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湖南省教育厅 2016年2月2日 - 1 -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18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学校、企业及用人单位共同责任,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布局,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和使用的契合度,强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为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院校发展格局更加合理,专业设置更加适应需求,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湖南经济社- 2 -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 重的几个问题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空前发展,目前机械自动化已经取代了人力劳动,但是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围绕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必要性、发展途径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国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初期,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它们在工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方面机械自动化的特点与作用相辅相成,需创造条件,向节约型工业化自动化社会努力。 我国机械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且目前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在自动 化技术方面还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为准,包括我国在内的发 展中国家基本还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现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1.手工劳作比例高

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发展 摘要: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在经过长期生产和生活后﹐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逐渐产生利用自然界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动装置代替人的部分繁难的脑力活动的愿望﹐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他们互不相关地造出一些原始的自动装置。而这些装置在随着知识和社会的进步中,断地得到提升,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解放生产力,还提高了了生产效率,好地实现了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并且有些能够在预先的编程设定后可以智能的解决一些问题,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1.引言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2.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 2.1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上的应用,是以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调速器作为正式起点。1788年﹐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此时的自动化装置是机械式的,而且是自力型的。 2.2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里程碑是1788年英国机械师watt在发明蒸汽机的同时发明的蒸汽离心式调节器。第一次出现被控量的自动调节。 第二个里程碑是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反馈放大器的诞生,各种电子式控制器在各种机

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招生困难等,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高职院校发展思路。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数量大幅度减少,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面临很大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重普通高等教育而轻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传统的积习方面的原因和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原因,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发展受限的原因的前提下,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思路。 1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受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也大大影响了我国需求缺口很大的技术性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日益发展壮大,迫切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大批的应用性人才。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互配合。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是从国外借鉴先进的经验引进过来的,随着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则日益凸现出相对落后来,改革现行的办学模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重普通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术研究轻实际技能的培养等。近几年广州、上海出现的“用工荒”就说明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紧密结合起来。 1.2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在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的认识水平相差甚远,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经费投入上,都偏重于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而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则没有足够的重视。 1.2.1 在办学资金的投入上,政府投入主要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相对较少,企业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但是它们也不愿意投资于职业教育,不愿意承担教育风险。 1.2.2 在招生政策上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以及生源数量的减少,各地的高职院校根本招不满计划,另外,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宁愿上民办的本科院校,也不愿意上好的高等职业学校,在这个看重学历的社会大环境下,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教育。自从2011年国家对民办学校实施注册招生以来,专科生源不足的现象还会愈演愈烈。 1.3 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1.3.1 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还不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许多学校还是重课内和校内教学而轻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学生学习实习实践时间短、实习效果差。 1.3.2 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及前景(1)教案资料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是美国科学家哈德在1936年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机器之间的零件转移不用人区搬运就是自动化,这就是早期自动化的概念。制造自动化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自动化使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能够只能完成指定的作业,但是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制造自动化的功能目标不再是仅仅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去自动完成指定的作业。随着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发展,制造自动化已经远远突破上述传统的概念。二十世纪以来,为了实现自动化,人们研究和制造了成千上万种自动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劳动、社会服务、

军事工程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执行机构和信息反馈装置三部分组成。反馈装置的任务是监视和测量执行机构和工作对象的状态变化和执行结果,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根据任务的定义和当前执行情况决定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机械的、光电的或其他的物理方式向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以便后者准确地加以执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四十多年中,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在社会劳动时间不断缩减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增长了大约十倍,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促成这种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普遍认为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对新技术革命贡献最大的是两个相互联系紧密的领域:一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重大突破;二是系统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工程化应用。前者是后者得以成功的物资基础,后者又为前者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生产模式也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刚性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单机自动线和刚性自动线,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这一阶段中应用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是高生产率和刚性结构,很难实现生产产品

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摘要:目前,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呈现出上海特色,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推动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等,是解决存在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问题;对策建议 一、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上海的职业教育重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新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此,上海市教委提出在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重点拓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于1992年首先将3所职工大学改制成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1997年,上海市教委召开高职会议,提出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及措施。 2001年,上海市教委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近年来,在教育部将专科、高职招生计划编制工作下放给省市政府管理后,上海在招生计划上实现了专科、高职的并轨,进一步加快高职的发展。2005 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达30所, 招生数35 372人,占当年整个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0.23%,高职在校生近10万人。 从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职规模迅速扩大 1992年上海高职刚刚起步,发展到1998年时,高职的招生数每年也只有2 000人左右,高职招生占整个高校招生数比例低于3%,而2001年全市招生已达14 041人,规模有了非常显著的扩大。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到30所,在校生增加到近10万人。 2.加强校企合作 上海许多高职院校都与行业、企业紧密联合,建立了由行业专家、尤其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优秀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他们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学校还能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专业。例如,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的“医用电子仪器”、“药剂设备”和“医学影像设备”专业均与行业内上海医疗器械厂、上海医用电子仪器

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

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这几年的迅猛发展,一些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等教育课题也迅速的得到发展,(您当前正在查看的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来自:论文115)“高校产业”这支生力军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迸发出新的能量,唯有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它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当好高校发展的强有力支柱。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学管理;校办产业1993年3月4日,北大推倒了校园临街600多米的虎皮南墙,改建为万平方米的科技文化商业街。这一举措在中国引起轰动,成为研究型大学走出象牙塔与市场经济结缘的 典范,带动了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根据高职院校特殊的办学特色,它必须寻求外部办学资源、实现校企合作,走产学研

相结合的道路,把企业生产的操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因行业设置专业,因岗位设置课程,建立从形式到内容保证工学结合顺利实施的真正教学管理体制。 一、高职院校的产业模式 高职院校的产业是国有企业的组成部分,所不同的是高职院校产业不是国家直接投资建立的企业,而是由各高职院校以自有资金兴建的企业,而且企业收益不是主要上交国库而是用于教学,以弥补教育经费之不足。按照国家关于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思路,高职院校自身就成为校办产业资产的最终产权拥有者,校办产业则是企业法人财产的主体。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对高 技能人才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校企合 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的高职院校产业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由企业出资,院校出人力和技术等合办产业; 2、企业为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生产实习 的场地和试验场地;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规划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21日)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1) (四)面临的新形势 (1)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二)发展目标 (2) 三、主要任务 (3) (一)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3) (二)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3) (三)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 (五)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4)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4) (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4)

(八)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4) (九)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4) 四、重点举措 (4)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4) (二)以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4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5)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5) (五)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 (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5) (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 (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6) (九)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6)

高职办学理念集锦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提要]本文主要从创建特色专业、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师资队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优质教育这四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高职;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的竞争就是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规律,确立新型的办学理念。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建特色专业的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教育,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树立“依据市场办专业,依据岗位设课程,依据技能搞教学”的办学理念,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为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标志,好专业能够带活一个学校。建立满足社会需要、服务区域经济,能够充分就业的骨干专业群,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就业的市场状况设置专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与

就业前景紧密结合,这也叫“以销定产”。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急需设置专业。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建设的思路,搭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三是实施精品专业建设。大胆地改造老专业,对那些不适时宜、无就业空间又招不来学生的专业坚决砍掉,优先扶持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服务的新专业建设。设置新专业,建设“精品专业”要有前瞻性,进行周密论证,舍得加大投入,并加强其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四是培养有竞争力的名牌专业。要强化专业管理,提高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成为学校的品牌,积极为当地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和技术服务。 二、坚持以就业为核心,强化实践技能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的力度是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的,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可以由以前的1∶1调整为7∶3。为了切实做好实践教学,还要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要至少拿到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既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也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提供了保证。

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而能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即称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使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之过程称为工业自动化。 概述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机器视觉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1] 随着我国制造厂商对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制造业生产线开始趋向个性化,单一检测数据的仪器组成的检测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不适应快速检测。因此,集合多种检测功能的快速自动检测设备才是客户真正所需要的,快速自动检测仪是一种“非标测试设备”,需要对客户生产线进行深入的需求调查,量身定制检测方案,因此被称之为“定制检测”,“定制检测”在工业自动化快速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工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一致性问题。无论是追求高速、连续和大批量的大型企业,还是追求灵活、柔性的定制化的中心企业,都依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当今世界已经从产品经济过度到服务经济,过度到一个需要客户体验的时代——大规模定制,也就是快速大批量制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产品,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生产企业的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来解决效率和柔性的矛盾。自动化技术与现代工业企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为企业提高效益的范畴,而是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技术简介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自动化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摘要: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已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在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实施“双证”并重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工程、产学研结合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建议 一、转变人才观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但究竟什么是人才?则有不同的人才观。我国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中国青少年中心的调查显示,52.3%的中学生认为,即使自己适合就读职业学校,也不会选择它。49.8%的中学生认为,即使自己想去,父母也不会同意。原因是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难,进不了政府机关,只有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才去上高职。因此,社会上出现了“无可奈何读高职”的局面,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障碍。所以,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匡正鄙薄职业教育的偏见,纠正不切实际的强调高学历、名校毕业的用人观念。 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更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 二、依法治教,规范管理1.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立足高职教育自身特点,才能办出特色。不能把办高职当成是解决目前中专和成人高校艰难生存的途径。对一些办不下去的中专学校和成人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妥善处理。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要着力于办好已有的高职院校,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对已批准设立的高职学院,应大力扶持,特别在招生上政策要倾斜,使之尽快扩大规模,办出特色,提升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形象,增强吸引力。要控制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行为,因为本科院校在校生规模已大大膨胀,严重超负荷运转,二者在办学模式与培养目标上也不同。要切实按照学院原有的特色、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要,合理设置高职院校和专业,形成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2.制定高职院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应按《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地方制定的高等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尽快核准高职院校的机构编制,把高职院校领导班子配齐、配强。学院领导必须具有必备的学历、资历等任职资格条件。要明确党政各自的职责,重大问题由学院党委集体研究。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一)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一)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表层上,缺乏对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方面的深度挖掘。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前瞻发展趋势,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趋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职教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旨在通过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职业地位。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内涵不断获得丰富和充实的过程,也是不断从专业不成熟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动态生成过程。近年来,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一、概念演变——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 以往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基本上是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把教师固化为一个静态完成的培养目标,不能够看到教师在他的专业成长中的不断追求及其意义生成过程,也未能从长远对教师的成长提供具有可能性选择的价值指导。鉴于此,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在教育研究中逐渐以专业发展代替教师教育或培训。近年来,又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引进“生涯发展”的概念,丰富和充实了“教师培训”的含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伴随着这一进程,也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它的内涵。可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上既注重了社会学维度上的培养要求,使教师成长为专业人员,并获得社会认可的价值,又兼顾从教育学维度上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后者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指出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因不同追求而不断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转变,强调的是高职教师——这一特殊专门职业的从业者,在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并强调从适应岗位的要求或具备一般的工作胜任能力到关注教师个人的专业自主发展、提高其工作动力的转变过程。 二、目标取向——从“经师”到“双师” 这里的“经师”特指具有一定资格从事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教师教育或培训基本上模仿普通教育的形式,反映在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格上,囿于强调理论知识和一般技能的养成,培养的是只会讲知识而不能有效运用知识的“经师”,只懂理论不懂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情况又客观上承担着教师角色的人,有的教师虽有专业基本技能却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在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上无底蕴可言。总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或培训体系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缺乏对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也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课程培养方案,社会系统也未能通过教育机制对未来新教师提供明确的专业或行业发展要求的指导。正因为以往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偏狭,导致培养的教师质量和整体素质不能充分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的基本标准及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现状与之形成明显的悖论。教师专业发展期待教师专业素质或职业素养有一个现实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呼之欲出,成为新型职教师资的基本形态。 三、知识基础——从学术性知识到实践性知识 在过去的高职教师教育或培训中,注重的是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及策略的传授,教育或培训旨在让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各种与专业有关的现成知识,教师专业的发展异化为教师简单为获得新知识、技能而学的过程。教育或培训这种外在的塑造形式僭越了教师主体的个人需要,在现代性的教师教育的技术生产过程中,企图通过专业或行业的标准规范,批量制造模铸的具有教学能力的人。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的增量,却未能有效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机械的培养机制和固化的课程内容难以在本可以生动的教育场景中生成其丰富的意义,僵化的教育方式又让教师脱离了工作的现

论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论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摘要:本文对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及在我国的现状做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现状;发展 引言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一、机械自动化的产生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二、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26T10:32:51.793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8期供稿作者:邹莉高和生高温[导读] 职业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应由培养低、中档技能型人才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中、高档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邹莉高和生高温/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劳功不可没,通过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特点,以期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关键词】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在美国的各级教育层次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最具活力的一个办学层次,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始于19 世纪, 一开始主要为农业经济服务。美国在建国初期, 是个落后的农业国, 当时的美国政府把发展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 制定了以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其发展农业的基础性政策, 提出对青年农民增加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为发展当地的农村经济培养了大批中等农业技术人才。 1860年一1910年, 美国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 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职业技术教育直接为经济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为主导产业服务的特性。 为适应这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1901年成立了美国第一所社区学院—公立初级学院。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体是多元的,主要有社区学院、技术学院、地区职业学校、高校附设的职业技术课程、工业管理学院、非正规的成人教育课程和暑期学校。不过实施专科层次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机构是社区学院和附设于大学的技术学院。 社区学院正式成为了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过:“社区学院是美国的最佳特色。” 1917年, 美国政府颁布了《史密斯一休斯法》, 规定由政府拨款兴办职业教育, 同时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转向工业职业技术教育。 二战后, 美国的经济部门结构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 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也转移到第三产业方面。这期间的职业技术教育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 就是按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学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发展相对鼎盛到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特殊阶段,整个社会呈现出就业困难,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势态,这个阶段社会对学习专门技术技能的要求更加强烈了。70年代初爆发的一场以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和就业技能,减少辍学和失业为目的的生计教育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展了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即JAG计划。也就是说给予学生在就业过程技术的指导,协助社区安排学生从事卫生和社会服务。该计划始于特拉华州,社区学院也积极投入。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SCANS)发表的调查报告《21世纪美国对学校的要求》,归纳综合了美国各行各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其中包括统筹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系统操作能力、使用新技术的能力。 1991年3月到2000年3月,美国连续取得108个月的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人把这个时期的经济特点称为“网络时代”或“新经济”等。尽管始于2000年的泡沫经济崩溃最终把美国经济拖进了温和衰退的境地,但是以信息、网络、数字、知识与创新为特点的经济形态将继续主导21世纪的美国经济。当前美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就业机会快速变动。美国“新经济”的社会特征表现为风险性,大量的企业快速成长,同时由于激烈的竞争,企业倒闭与收缩的比率也大大增加。经济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下降,这种波动一方面是美国经济创新和增长的驱动之一,另一方面又导致就业机会变化的速度加快,使就业者面临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这种不稳定的就业状态要求求职者具备多样化、综合性的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期间,社区学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统计,美国有社区学院 1171所,其中公立学院992所,私立学院148所。在所有社区学院中,有87%的学院其学生人数超过了一千人,有33%的学院超过了五千人。其中,Houseton社区学院有学生3.6万人,而 DiamiDade社区学院的学生人数则达到4.4万之多。到2009年,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己经多达3400所,加利福尼亚州的深春学院只有26个学生,而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却有近5万名的学生。 通过对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职业教育发展最终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与支配。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和层次结构有着不同的需求,如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一般会偏重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对非熟练劳动力有着大量的需求,初等职业教育应放在职业教育的重点位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应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应成为发展的重点。 职业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应由培养低、中档技能型人才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中、高档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从教育自身来说,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既有自身的层次比例问题,也有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合理配比问题。【参考文献】 [1]彭秉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J]职教论坛,2003(3) [2]关松林.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走向[J]职教论坛,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