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

数学广角———搭配(二)

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01页例1搭配问题。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排列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排列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字可以组成不同意思的词语。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有趣的文字游戏吧!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请用“读”“书”“好”三个字组成不同的三字词语(每个词语中不能出现重复的字)。学生思考,指名汇报。根据汇报,课件出示:读书好读好书书好读书读好好读书好书读

这些文字真有趣,三个汉字排列的顺序不一样,所组成词语的意思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如果用1、3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用1、3、7又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二、探究新知

例 1、用1、3、7、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甲: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按顺序写,就能不重不漏。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有13、17、19.十位上是3的两位数有31、37、39.十位上是7的两位数有71、73、79.十位上是9的两位数有91、93、97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各有3个,所以一共有12个两位数。例2、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学生思考)生先讨论,然后回答。

甲: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乙:十位上不能是0。

甲:把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写完,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乙:这样按顺序写,就能不重不漏。它们分别是:10、13、15

把十位上是3的两位数有30、31、35.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有50、51、53. 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各有3个,所以一共有9个两位数。

比较例1和例2:都是用4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为什么结果不同呢?生先讨论然后回答:因为十位上不能是0。三、知识运用

做一做1、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角色扮演2、唐僧师徒4人坐在椅子上。如果唐僧的位置不变,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一共有多少种做法?

摆一摆3、下面4个分类垃圾桶摆成一排,其中“其他垃圾”桶不能摆在最左边,这样的摆法一共有多少种?

分一分4、把5块巧克力全部分给小丽、小明、小红,每人至少分1块。有多少种分法? 5、用2、5、7、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个位是单数的两位数?四、课堂小结:

1、解决排列问题,可以采用枚举、列表等形式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2、用几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时,先让每一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上的数字,再把其余的数字依次和它组合。五、知识拓展

用2、3、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要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活动前质疑: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一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测验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种。 3、三(1)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人。 5、看右图回答问题。 喜欢篮球喜欢足球 16人8人15人 (1)一共调查了()人。 (2)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 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 二、选择。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人。 A.15 B.13 C.10 D.9 三、解答。 1、请把小动物们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美术小组黎明杨华罗杰马腾张飞李晓陈晓东 科技小组杨华陈晓东黎达黄小强梁志明赵勇罗杰 (1)把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名单填在相应的圈内。 参加美术小组科技小组 (2)参加美术小组的有()人,只参加科技小组的有()人, 两种都参加的有()人。 (3)三(6)班学生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一共有()人。 四、解决问题。 1、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东东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有多少个座位? 2、三(1)班有50人,其中25人喜欢吃苹果,22人喜欢吃橘子,13人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吃橘子。两种水果都不喜欢吃的有多少人? 3、三(4)班同学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有36人数学获得优秀,有29人语文获得优秀,有28人语文和数学都获得了优秀,同时有9人语文数学都没有获得优秀,三(4)班总共有多少学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究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价值的。 教学重点: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难点: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谈话导入 2.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104页例1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3.提出问题,激发“冲突”。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二、探索交流 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 2.小组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将名单整理地更清楚。先请同学读清楚合作要求,小组合作开始。教师巡视,有层次地挑选3-4份作品,选好发言代表。3.对比分析,介绍维恩图 (1)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互相评价。 (2)教师引导,发现用维恩图的方法更清楚、直观。 师:我们把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在数学上我们常用这样的方法,直观地把集合中的具体事物表示出来。 PPT介绍维恩图。 4.列式解答,加深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请同学们对照维恩图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比赛,并征集多种算法。(1)尝试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9+8-3=14 9+(8-3)=14 8+(9-3)=14 6+3+5=14 通过算式指出各部分含义。 谁来说一说9+8-3=14这一算式表达的含义。 教师边规范语言,板书:只只既又 三、梳理巩固 刚刚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发现用维恩图清楚的表示出参加各种比赛的人数,ppt 演示维恩图的形成过程。 四、课堂作业 1.重叠现象怎样求和: 有4人喜欢画画,5人喜欢唱歌,喜欢画画和唱歌的同学可能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你能确定吗?有多少种可能?请同位合作在1号作业纸上,画出维恩图,列式解决问题。能想出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边交流,教师边在黑板上补充完整: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新区一小何芸娜【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PPT课件姓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 1、从左边数,第三排第4位小朋友站起来,从右边数,第5位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强调站起来的小朋友数了两次,重复了两次) 2、房间里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但是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强调爸爸身份的双重性--身份“重复”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重复的数量,用一种新的方式表示它们(出示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新授 例题:下表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问: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生:有17人,9+8=17(人) 引导学生观察名单,看自己准备的姓名卡片,发现“重复”人名。 师:哪三个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看出有三人重复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用连线的方法表示,不会找漏掉。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连线的方法。(出示课件) 用表格整理出来: 师:(活动)四人小组,把手上的名片摆一摆,把只参加跳绳的放一边,两项都参加的放一边,只参加踢毽的学生放一边。思考: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圈清楚的表示这三部分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跳绳 杨 明 刘红 李芳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于丽 周晓 朱晓东 陶伟 卢强 跳绳: 杨明 丁旭 赵军 李芳 王爱华 刘红 马超 陈东 踢毽: 陶伟 李芳 周晓 朱小东 杨明 刘红 于丽 卢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_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芳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演讲比赛。可是,小芳遇到了麻烦事,她有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怎么样穿搭配才好呢?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芳吗?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2.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 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5、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连线)

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后,再课件演示有顺序地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让学生应用学具,动手连线将三朵花和两个花瓶进行搭配(一个花瓶只能插一朵花)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2.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1)小组交流 (2)汇报,老师评价 3.同学们,我们现在放松一下去数学乐园去转转。数学乐园有聪聪和明明两个数学博士,有四个小朋友想分别和聪聪明明各照一张相,一共要照几张相。(点学生上台表演) 4.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到玩具店玩玩(课件出示三辆车和三个箱子的图片,让学生口答) 5.数学游戏:让学生将“读 .书 .好”三个字进行搭配。体会数学知识与语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 合》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 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 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 1 / 10

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 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 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 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 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 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 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 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 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 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 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 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2 / 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内容教材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脑筋急转弯)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 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 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一)揭示课题 老师:在生活中这现象很多,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来研究一下这有趣的重复现象。(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知重复现象。 (1)调查本班学生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情况。 (2)游戏: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两个呼啦圈里。 问题:当有同学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作文小组时怎么站? 引发问题矛盾冲突,学生想办法解决。 (3)说说呼啦圈里各部分学生所表示的意思。、 2、自主绘图,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 三(1)班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学生情况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九单元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学情分析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课型】:新授【课时】:1节【节次】:1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爸爸黄伟光。李玉,他的爸爸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华东。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要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一课时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 页例1及104页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_集合教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1课时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这节课课题是集合,以前的教材是重复问题,我个人认为集合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重复问题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所以我仍然用重复问题作为课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渗透了集合思想。 数学广角 《重复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每生一张题卡,每组一个粘贴板(带有踢毽子跳绳的学生名单),彩笔,u盘,磁铁,教师所用的卡片(重叠问题,参加踢毽子的,参加跳绳的,既参加踢毽子的又参加跳绳的),彩色粉笔,三二班学生的序号 课前交流:同学们,咱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课余时间,那么你在课余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生:练书法,弹钢琴,葫芦丝,跳舞,踢毽子,打篮球,,, (师及时表扬学生,你是个阳关帅气的男孩,你的字一定很漂亮,

你的歌声一定很美妙,,,) 师:你们想了解西关小学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吗?请看,点课件!结束后,师: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可以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好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前几天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哪位同学大声的读一读? 课件1出示通知内容 师:根据学校的通知要求,你认为三一班一共要选多少人参加比赛呢? 生:11人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5+6=11(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是这样吗?在11的后面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请看三一班参赛学生的名单。出示课件2稍停,看到这份名单,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我们刚才的答案怎么样? 预设1:有重复的 预设2:有的同学两样都参加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2例1、例2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一套、每组学生准备一套衣服学具。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排列与组合不但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能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组织很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使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此,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3、注重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生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今天小丸子要带我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出示:数学广角。 二、情境一服饰搭配 1、探究:既然参加活动,就要穿得漂亮些。衣柜里有这样几件衣服,小丸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课堂设计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集合》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的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时,就开始接触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习数数时,利用维恩图表示集合的方法,把1面国旗、2个单杠、3个石凳分别用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数学概念;在比较多少时,通过两组数量相等的事物建立一一对应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初步体会了集合元素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又如,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集合理论的基础—分类的思想和方法非常熟悉了。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维恩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按角的类型对三角形分类后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因此,本单元学习集合思想,介绍维恩图表示集合及交集、并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交集、并集,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韦恩图。第二结合韦恩图理解掌握各部分的含义并能准确的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表达的含义。第三部分是实际应用。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课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 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做过脑筋急转弯吗?(生答)老师这也有一个脑筋急转弯来考考大家。课件展示内容。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与它有关的内容,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板书)。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学习目标。(生读)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卡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脑筋急转弯 一、帮小动物回家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能够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能够在陆地上生活 也能够在水里生活? 引导学生质疑: ①来了10种小动物,为什么有6种生活在水里,6种生活在陆地?6+6=12(种)啊? ②有的既能够生活在陆地,又能够生活在水里。(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出示:蚂蚱章鱼虾青蛙蜗牛鲤鱼兔子乌龟海鱼瓢虫 ①这些动物和昆虫,你知道它们都是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你能把它们分类一下吗? ②完成活动卡活动一,指名分类。 ③全班一起分类。 ④发现问题:乌龟和青蛙有时生活在水里,有时生活在陆地上。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 (2)引导发现青蛙和乌龟两个圈里都有,如果只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小乌龟能分开站吗?

(3)出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导观察这个集合圈和分开的两个圈有什么不同。(有一块公共区域,这块公共区域能够表示什么?)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6)填写合并拢的集合圈。 (7)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二、奇怪的报名表 1、出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学生名单 跳绳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 踢毽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晓东 (1)引导得到: ①参加跳绳比赛的有(8)人 ②参加踢毽比赛的有(9)人 (2)小猪的疑问 ①小猪也有一个问题。是什么为题呢?出示: 这两个项目一共有()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案,后指名回答,要说出思路) ②课件演示 a、找到即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人(3人:杨明、李芳、刘红); b、出示空集合圈,指名说说各个位置所表示的意义; c、填写集合圈;(先填写公共部分) d、出示各部分人数,引导计算两个项目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得到多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 1、活动卡-巩固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教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等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集合圈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除了把握好深浅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1集合................................................................ 1课时 2练习二十三.......................................................... 1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PPT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 房间里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但是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强调爸爸身份的双重性--身份“重复”了) 生:有三个人儿子、爸爸、爷爷 师:同学们真棒,在这里小刚爸爸即是爷爷儿子又是小刚的爸爸,爸爸爸爸的身份是重复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重复的数量,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会重复的现象,这不三一班的同学的参赛名单,从这份名单我们能发现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又要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 出示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新授 例题:下表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杨 明 陈 东 刘 红 李 芳 王 爱华 马 超 丁 旭 赵 军 徐 强 踢毽 刘 红 于 丽 周 晓 杨 明 朱 小东 李 芳 陶 伟 卢 强

问:有几个人参加跳绳比赛?有几个人参加踢毽比赛? 生答:9人 8人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个表格里的内容有何发现? 生:有些人的名字是重复的。 师:哪些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看出有三人重复呢? 把重复的人名圈出来 用表格整理出来: 师:同学们现在表格人数比较少容易找人名,但是表格人多时就不好找了。那我们今天就来用集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PPT 出示集合圈 师:老师把两个圈都贴在黑板上了,请两位同学来帮老师把两组参赛的同学人名分别贴在黑板上两个圈里面。 两个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老师把两个圈子放在了黑板上一个代表跳绳组,一个代表踢毽组,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把表格的人名分别贴到跳绳组与踢毽组的圈里!谁来帮助老师你?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刚圈出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同学的名字,他们只是一个人大家有什么办 法让这三位同学即在跳绳的圈里又在踢毽组的圈里? 让学生到黑板操作如何摆放集合圈 重点介绍集合圈每部分表示什么 师: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整个图表示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同桌互说。 跳绳 杨 明 刘 红 李 芳 陈东 王爱华 马 超 丁 旭 赵 军 徐 强 踢毽 于丽 周 晓 朱晓东 陶 伟 卢 强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 说课稿

数学广角——集合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且在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用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说目标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四、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 集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 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

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 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 5、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 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 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把你比较容易理解的那种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请看图(练习二十四,第1题),它们是谁呀?在这些动物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