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

专题11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

专题11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

一、选择题

1.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3.在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了,若继续加热,试管B内的水将()

A.到100℃就沸腾B.到100℃不能沸腾

C.保持在80℃不变D.无法确定

4.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凝华B.凝固C.汽化D.液化

5.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

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敞开的锅中烧水当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6.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 .

B .

C .

D .

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手上沾些水,刚拿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8.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

第1 页,共5 页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vaporization).汽化有蒸发(evaporation)和沸腾(boiling)两种方式. 2.蒸发 在液体_ 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说明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下图中b比a蒸发快. 4.蒸发过程要吸热 液体蒸发时,液面上部分液体分子克服其他分子作用离开液面,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吸收周围环境的热.这就是通常所说“蒸发制冷”的原因. 5.沸腾 在液体__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液体沸腾时,分子运动剧烈,大量分子克服分子作用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6.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征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情况如图;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响,沸腾时不响.这是因为容器底层水先升至100℃变成水蒸气向上升,上层水温仍不足100℃,当蒸汽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为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了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杯底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7.沸点 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boiling point). 说明 (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吸热保持其沸腾. 8.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D卷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 1. (2分)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 A . 碘升华过程中碘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 . 温室效应气体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臭氧等 C . 能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带走热量降低了着火点 D . 物质颜色有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2.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3. (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 .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4. (2分)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 . 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 . 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5. (2分)如图,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时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 . 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C . 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 D . 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 6. (2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 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 .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 .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7. (2分)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 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 . 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 .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 . 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8. (2分)小雨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得了如下表的数据,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体、液体、气体三态变化

知识点 1.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2.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2)汽化和液化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沸腾放热表面和内部剧烈达到沸点,继续 吸热 影响蒸发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3)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吸热、放热情况 升华固体→气体吸热 凝华气体→固体放热 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________;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________; A. 给湿头发吹热风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3.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初春,积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________;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典型例题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异味物质 2.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水的物理性质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的化学性质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5.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 A. 气态 B. 液 态 C. 固 态 D. 三态均有 6.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 同 B.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 成 D. 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8.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气化,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在蒸发液态空气时,首先被气化的是() A. 氧气 B. 氩 气 C. 氮 气 D. 无法确定 9.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 A. 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C. 分子的大小改变 D. 分子的种类改变 10.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改变 C. 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2.“纳米管水”是水的一种新状态,即使在零下273.15℃也不会结冰.下面有关“纳米管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B. 它是混合物 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习题)

一、提纲 二、基础回顾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 是蒸发和沸腾。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 3、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了解液体的沸点,记住水的沸点大小。 【课前预习】 1、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看到过,涂抹在手背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同时也感觉到手背处变凉了。这是因为酒精由变成了,即酒精蒸发了,在这个蒸发过程中,酒精(“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3、只在上发生的现象,叫做蒸发现象。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 4、在家中做饭时我们把水烧开,这个现象叫。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而且速度很快。 5、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读作。 【例题分析】 例1、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 ,从而使水的温度。 例2、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 A、扇子能发出凉风 B、扇子把空气的温度扇低了 C、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 D、风使人体的汗液出不来例3、水沸腾实验。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总结水沸腾时的规律: 1、水沸腾前水中气泡,沸腾时水中气泡; 水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水的声音。 2、将所得的数据用图像画出来,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需要。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此时水的沸点是℃,它与有关。 4、总结沸腾的条件:首先温度必需达到,还要。 5、与蒸发相比,沸腾是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巩固练习】 1、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 现象。蒸发是液体在______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 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 同时发生的____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 热。 3、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 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 _,使患者的体温_____ _。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释放潜能,形成共识。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概括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努力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直观生活情境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大海、河流、冰棱、露珠、雨雪、白云等美丽变换的自然风景图片提出问题: 1、这是谁不断变换身姿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美妙、壮丽的自然风光? 2、当你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有没有想过水如此多姿仅仅缘于水能发生什么变化? 3、你有没有进一步想过:水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 班级:九年级四班姓名:李海指导老师:李文杰一、研究背景 物理作为一门新课程走进了同学们的视野。在物理学中,各种各样有趣的现象吸引着我们去不断探索。其中,物态变化令我们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去探寻一下物质在固、液、气三态中的物态变化及其规律。 该课题在生活、科技中有很广的用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甚大,如用一些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建筑材料使房屋冬暖夏凉;同时,该课题为科学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信随着科学探究的不断深入,物态变化及其规律将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同时在军事和环境保护上也贡献出它的一份力! 二、研究过程 ㈠研究方法 利用实验法来探究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气体与固体三者之间的物态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进行对比分析。 ㈡研究步骤 《1》固体与液体间的物态变化规律 〈一〉由固态到液态(熔化) 材料:海波、酒精灯、温度计、火柴等 〈1〉将固态海波装入试管。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内(不要接触

到烧杯壁和底)。 〈2〉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内,待温度升至40摄氏度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4〉对记录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二〉由液态到固态(凝固) 材料:水、冰箱、温度计、试管等 〈1〉将液态水倒入试管中,将试管放入冰箱中 〈2〉开着冰箱门,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下降至0摄氏度左右时开始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水完全凝固后再记录 4~5次 〈3〉对记录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2》液体与气体之间的物态变化规律 〈一〉由液态到气态(汽化) 材料:水、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火柴等 〈1〉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至沸腾 〈2〉当水温接近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3〉对记录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二〉由气态到液态(液化) 材料:水、试管、烧杯、温度计、橡胶皮管等 〈1〉在试管未放入烧杯中时,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的水温,再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将试管中水沸腾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教材分析 水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是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这一物质物理运动的一个方面。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特性和三态变化现象,以及我们科学探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以及物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做好实验,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中不清楚的应加以明确阐述;三、通过学习还必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3.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述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习装置器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述水的沸腾曲 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中确定水的沸点; 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水的密度概念,水的三态变化;量筒、天平的操作和使用;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水的密度、三态变化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以实验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由学生说出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定性的明确:水的体积 增加,重量也增加;定量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引出水的密度。 2.从实验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曲线,讲解熔点、沸点、凝固点以及熔化、液化、蒸发等变化 中能量的变化。 3.采用学生生活经验自我小结与教师引导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较升华与凝华及地球上水的 循环。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200ml纯净水、量筒、天平、胶头滴管、100ml干烧杯2只(每四人一组) 2.演示实验:–8℃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圈)、扇子、干冷金属片、大试管、 石棉网

物质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物理、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物理变化: 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①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1②如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 1③汽油挥发 1④蜡烛熔化 1⑤木头加工课桌, 1⑥铁铸成锅, 1⑦黄金打造成金箔 1⑧灯泡发光的属于物理变化 1⑨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嘴还没有从管内吸气时,管内外液面是相平的。这时,管内外液面上的气体压强相等;在嘴从管内吸气时,管内气体减少,管内液面上的压强也减少,这时管子内液面上的气体压强小于管外作用的液面上的大气压。所以,我们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喝汽水时,首先要将管子插入汽水里,当嘴吸气里,管内便有一部分气体被吸进嘴里,便造成了管内剩余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且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因而在管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便沿管子上升,被吸进嘴里。 1⑩月亮跟着人一起前进 化学变化: 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等现象发生,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给化学反应分类,如分成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等。 2①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2②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等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水的 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 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强化应用科学术语的意识。 4.通过用粒子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理解引起水的三态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2.用实验数据来说明冰熔化或水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不变,知道熔点和沸点的含义。 3.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难点1.正确使用科学术语描述日常现象中水的三态变化。 2.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水、冰块、烧杯、多媒体影像播放器实物投影仪 活动二:碎冰块、热水、温度计、漏斗、烧杯、铁架台和铁夹、电子停表、

酒精灯、平底烧瓶、带孔铁片、石棉网、玻璃片(或瓷砖、镜子)、三脚架、坩埚钳 活动三:实物投影仪 活动四:实物投影仪(或电脑) 资源工作纸、图片(或水的三态变化粒子模型FLASH课件)、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影像资料、水的凝华(制霜)实验录像 活动设计 活动一:水的表现形式分类 活动目标: ◆观察、欣赏自然界水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说一说画面中各种水的表现形式。按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辨别水的形态,并给水的不同形式进行分类, ◆说说自然界中这些水的表现形式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展示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直接从形态上归纳出水的各种形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活动二:认识水的性质 活动目标: 1.从冰的熔化实验中,知道熔化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分析,知道熔点的概念及一般冰的熔点是0℃。 2.从水的沸腾实验中,知道沸腾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分析,知道沸点的概念及一般水的沸点是100℃。 3.通过实验条件的分析讨论,知道冰块需要吸收能量才能熔化,水需要吸收能量才能沸腾。

探索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探究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水 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石蜡熔化、铁丝绕成各种形状、铁在高炉里熔成铁水、酒精挥发、硫酸铜晶体溶解在水等都是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 应。如:火柴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绿叶变黄等都是化学变化。还有下列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① 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322322)(KNO PbI KI NO Pb +↓===+ ② 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 ↑+===?? O H CuSO O H CuSO 242455白色蓝色 ③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2424)(2OH Cu SO Na NaOH CuSO ④ 电解水 ↑+↑===22222O H O H 通电 2 发光、放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沉淀的析出等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不一定是充分的依据,有的物理变化也有发光放热现象,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 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1) 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2) 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现象。如:蓝色硫酸铜溶 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3) 变化后:记录生成物质的形态和颜色等。 4. 推理(推测) 我们可通过物质的变化推测物质的性质,通过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变化性质推测 推测 ? 观察硫酸铜晶体实验活动中的变化可推测归纳硫酸铜晶体的性质: (1) 物理性质:硫酸铜晶体呈蓝色,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色 (2) 化学性质: ① 硫酸铜晶体加热脱水生成白色粉末 ↑+===?? O H CuSO O H CuSO 242455白色蓝色 ②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2424)(2OH Cu SO Na NaOH CuSO ③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水合物 蓝色 白色 O H CuSO O H CuSO 242455?===+ 5. 酸的概念 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注意概念中的“全部”二字,因为有的物质也电离出氢离子,但还电离出其他阳离子, 则该物质不是酸,如- ++++===244SO H Na NaHSO 。 6. 酸碱指示剂、pH (1)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是指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通常简称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性质的溶液中变色的情况如下表: 注意:指示剂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是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变色。例如:不能说酸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也不能说碱遇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 酸碱性和酸碱度 ① 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 剂来测定(只是较为粗略地测定)。 ② 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可用pH 来表示。 a .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b . 测定pH 的最简便方法:使用pH 试纸。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蘸取待测溶 液,滴在pH 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 。这种方法只能测得pH 的整数值。 7. 酸的通性(共性) (1) 跟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物质的三态变化关系

一,物质三态的变化关系 重点难点: 1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能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2,汽化的两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能准确辨析各种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种类 例题1,关于下面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凝华 C,吃冰棍解热是熔化现象 D,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 变式1、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滴水,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 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质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变式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因为()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变式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表面先变湿,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 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蒸发后液化 C.先液化后熔化 D.先汽化后液化 变式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 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变式5,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有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其原因是 ( ) A.衣服上的冰,先熔化成水,然后再蒸发使衣服变干 B.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变为水蒸气使衣服变干 C.衣服上的水结成冰后自动脱落使衣服变干 D.上述三种现象同时发生使衣服变干 例2,有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加热时,碘消失了,变成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时,碘蒸气 消失,烧瓶壁上出现碘颗粒。这个过程说明( ) A.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B.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 B.升华、凝华都要吸热D.升华、凝华郜耍放热 例3,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 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vaporization ).汽化有蒸发(evaporation )和沸腾(boiling )两种方式. 2. 蒸发 在液体_ 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说明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下图中b 比a蒸发快. 鳧在起晞在盛内无闵吹展开麻在宅外扫阅欢 4. 蒸发过程要吸热 液体蒸发时,液面上部分液体分子克服其他分子作用离开液面,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吸收 周围环境的热.这就是通常所说“蒸发制冷”的原因. 5. 沸腾 在液体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液体沸腾时,分子运 动剧烈,大量分子克服分子作用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6. 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征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情况如图 1.4-6 ;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响,沸腾时不响.这是因为容器底层水先升至 100 C变成水蒸气向上 升,上层水温仍不足100C,当蒸汽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C的水层时,就迅速变为水滴, 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了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杯底上升时,就发出嘶 嘶的鸣声;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7. 沸点 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 boiling point ). 说明 (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吸热保持其沸腾. 8.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初二上册物理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摄氏温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5.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 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专题11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

专题11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 一、选择题 1.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3.在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了,若继续加热,试管B内的水将() A.到100℃就沸腾B.到100℃不能沸腾 C.保持在80℃不变D.无法确定 4.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凝华B.凝固C.汽化D.液化 5.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 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敞开的锅中烧水当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6.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 . B . C . D . 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手上沾些水,刚拿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8.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 第1 页,共5 页

2.1物质的三态教案(1)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医用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利用语言将这些特征描述出来。 (2)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下面我们观看几幅画面:冰川、河流、云、雨、雾、露、 霜、雪、雹等画面。(播放多媒体) 导语二 师:我们对上述画面并不陌生,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特征 [做一做]按课本图形操作2—1,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 块, 加热,直至烧干。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学生活动) [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多媒体展示)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绝对禁止用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d.用外焰加热。 [议一议]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结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的气态(水蒸气)。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变化有何特征呢?(学生猜想) [点拨]师:同学们看到以上实验中冰形状体积都固定;水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水蒸气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了。 [想一想]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三种状态,列举事例。[小结归纳](板书) 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三)练习使用温度计 [导入]物质的三态发生变化时,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要想深入进行研究,首先要学会温度的测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看一看] 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实物,然后播放幻灯片,介绍各种类型温度计。 使学生明确: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3.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测温液体、表面刻度。 [点拨与归纳] 1.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规定: (1)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 (2)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及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 (3)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1做摄氏度。 (4)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 例:“—8℃”,读作“负八摄氏度”或“零下八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充分接触; (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看一看]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察了解: (1)温度计的刻度划分。 (2)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4)错误读数导致的结果偏差。 [议一议]让学生对照上面温度计的使用讨论课本图2—7“ 谁对?谁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 总结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vaporization).汽化有蒸发(evaporation)和沸腾(boiling)两种方式. 2.蒸发 在液体_ 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说明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下图中b比a蒸发快. 4.蒸发过程要吸热 液体蒸发时,液面上部分液体分子克服其他分子作用离开液面,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吸收周围环境的热.这就是通常所说“蒸发制冷”的原因. 5.沸腾 在液体__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液体沸腾时,分子运动剧烈,大量分子克服分子作用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6.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征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情况如图;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响,沸腾时不响.这是因为容器底层水先升至100℃变成水蒸气向上升,上层水温仍不足100℃,当蒸汽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为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了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杯底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7.沸点 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boiling point). 说明 (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吸热保持其沸腾. 8.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总结

水三态变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同时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凝固点。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放热。 冰变成水是冰的熔化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C o。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 o。把一杯0C o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的桶中,则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用质量相同的0C o冰和0C o水冷却食品用0C o冰的效果好,这是应为冰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冬季的早晨,气温为-5C o,湖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下表面与水面交界处温度为0C o。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熔化现象,雪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4)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C o,则48C o的海波是什么状态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思考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5)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6)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上方的空气就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7)蒸发和沸腾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热。 不同点: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是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的汽化现象,是一种缓慢汽化现象。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8)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C o。水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

物质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有关测量知识点总结

一对一授课案 教师:学生: 日期:星期:时段: 、通过阅读说明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_____、_____三种状态,因为自然界中的水固态有_______________ ,气态有________。 :冰、水、水蒸汽,在冰转化成水、水转化成水蒸汽过程中,其形状、体积的变化有什么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或多媒体填表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 :通常情况下,所有物质一般都有三态:。

(℃) 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i00度,在这两个温度点之间100等分,每一等份为l℃. .电灯灯丝温度:3 000℃;ii.蜡烛火焰温度:l 400℃;iii.人的正常体温 .植物最适合生长温度:20~25℃;lV.冰箱中的温度:5℃; ~3℃;vii.冷冻库中的温度:-20℃;viii.炎热的夏季沙漠温60℃以上,而在南极的内陆人们已经测到-88.3℃的低温;Ⅸ.月球表面太阳l35℃,背对太阳处的温度可低至-160℃. 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温度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接近23℃;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7℃; 42℃;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18℃左右; ℃的冰冷热程度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

两处水银分开,使管内水银无法自动回到玻璃泡里,所以它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一下,使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摄氏温标,标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该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_____________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 100度,将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请同学们练习测量冰、自来水、温水的温度。 )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