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纸浆画教案(加反思)_3717

有趣的纸浆画教案(加反思)_3717
有趣的纸浆画教案(加反思)_3717

《有趣的纸浆画》

玉山县瑾山小学吴灵华

教学目标:

1.学习纸浆画的制作方法及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体验新的作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废物利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够用纸浆进行造型表现。

教具准备:水杯、水、颜料、白乳胶、卫生纸、镊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讲台上这些纸屑是谁丢的呢?你.你..紫阳六小的孩子们个个都是环保小卫士,吴老师上课前校园里转了一大圈都没看到一团小纸屑。今天,老师要当一个魔术师,把这团纸屑变成一幅漂亮的画,同学们相信吗?

二、组织教学新授

1、摸一摸,找不同

师:这幅画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呢?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用手摸摸看,告诉老师: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了刺刺的东西。

师:(问另一位同学)那你感觉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觉它很硬。

师:刺刺的、硬硬的。

师:是纸浆画,那如何制作出一幅有趣的纸浆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题《有趣的纸浆画》

2、出示范画,讨论制作方法

师:想知道纸浆画怎么做出来的吗?

生:想~~~

师:让我们把书翻到第8课——《有趣的纸浆画》。纸浆画就是把棉纸或者旧报纸制作成纸浆,掺入颜料,再拼贴成有立体感的图画,独特而有趣。

师:看起来似乎挺容易的。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3、做一做(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示范)

首先,我们将纸撕碎,放入杯中。

接着,在杯中倒入自己喜欢的颜色。

然后,就需要用上胶水。

师:纸浆调好了,接着我们就开始用纸浆画画啦!我们先看看书本上的小朋友,他们都用纸浆做了些什么?

生:有人做了蝴蝶,有人做了花,有人做了老虎和鱼等。

师:哇,用纸浆可以做这么多东西啊(开展示平台)。那我想请问同学们做纸浆画第一步该怎么做呢?

生:应该先画轮廓。

师:那好,我们先用记号笔画出轮廓。

接着,我们将准备好的纸浆粘在纸板上,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一帮老师(注意1、纸浆不能用手直接拿,2、夹纸浆时不要弄脏桌子和衣服,3、粘纸浆时不能太厚,4、要粘满一些,不要留缝隙)。

这样,一副完整的纸浆画就完成了。不过,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颜色搭配,在纸浆画没有干之前不要用手去它。还可以根据画面来适当的添加背景。

三、学生创作

师:我看见有些同学已经按捺不住了,想自己也动手试一试了。小小巧手们,那现在开始吧!!

四、评一评

师:这么多漂亮的纸浆画,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还等什么呢,快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吧!(学生举手)

师:同学们,你们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看着自己做的纸浆画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生:是。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废纸,这些废纸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了环境,让我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捡起身边的每一片纸屑,动手来做充满了童趣的纸浆画吧。

课后反思:本课是“多变的纸”这一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以纸为媒介,巧妙利用纸的吸水、吸色等特性而设计的。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中多处设计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鼓励学生在注意色彩间的搭配与协调同时大胆用色。让学生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引导学生运用捏、揉、贴、堆塑等方法,展开联想,塑造出与从不同的形象,如动物、植物、人物、花卉等。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田横镇中心小学 李仲铮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小学美术《我的手印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手印画,了解创作手印画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手的不同部位压印出不同的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添画成有趣的形象,再 以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完整的手指画作品。 3.激发学生创作手印画的愿望,体验其创作的喜悦。 教学重点:体验手印画的创作,感受印制,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教学难点:对指印、手印的联想及画面的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一起来猜猜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播放视频) 师:光是手指头印的吗?(还有添画) 师:大家很善于观察,一枚小小的手印,再添画上几根线条,就变出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很有趣,想学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手印画的世界吧。 (出示课题)《我的手印画》 二、尝试压印 1.师:既然是用手印出来的,那你了解自己的手吗? 你的手有什么特点?(十根手指长短、粗细不同,指腹有指纹,手很灵活,能张开、并拢、握拳)2.师:那大家来猜一猜,这几个手印是用手的哪个部位印出来的?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看图片猜部位) 3.师:打开你面前的印台,多按几个手印试一试。看看你还能想到用哪些部位去压印?注意, 记得把小手擦干净。 除了指腹,还有哪些部位可以用来印手印? 我们的指甲、手掌、手背等部位按出的手印一样吗? 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做出不同的手势去压印? 除了按压的方式,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涂抹、刮擦) (自由尝试,找有代表性的问是用的什么部位,指出轻重的不同,刮一刮,擦一擦的方法)师:如果需要印出大一点的面时,我们可用掌心、手背甚至整个手掌,印长长的形状时可用

手指的正、侧和反面。印大小不同的点时可用指腹或指尖。还可以刮一刮,擦一擦,来画大面积的颜色。 三、想象、添画 1.师:说一说你刚才压印的图案,像什么? 你想给它添画上些什么呢? (评价语:真有想象力,有创造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创意) 2.师:我们现在来想一想,看老师按压的这几个手印,像什么? 同学们真有想象力,看老师添画几笔之后,变成了什么?(拿出刚才猜部位的手印,随机 示范添画)猫咪、螃蟹、毛毛虫、胡萝卜。。。。 3.师:大家是不是很想尝试一下?现在做一个小游戏,把你刚才印出的图案,传给你对面的同学,让他想一想,画一画,看看能出现什么样的有创意的画面!记住了,音乐停,时间到! (播放音乐2 分钟) 随机点评两幅(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这个图案添画成这样?) 4.总结手印画概念 师:谁能告诉大家手印画是怎么做出来的?(边问边用手势提示) (板书压印→添画、想象) 四、学生分组创作 师:好了,我看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别着急,多看些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看 看别的小朋友们是怎么画的。(出示课件,作品欣赏,重点解读一两幅) 师:同一个手印,添画上不同的线条,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图案 同样都是青蛙,都是用哪个部位按压的? 用不同的部位去压印添画,变得图案也是不同的。 如果让你去画,你会用哪个部位去按压手印,再添些什么? 师:现在请小组长拿出你们组大的那张纸,将画面添画完整吧!我们现在开始吧! 要求: 1.尝试用手指或手掌蘸颜料,通过按压或添画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趣的画。 2.注意,每按压下一个颜色都要把手在抹布上擦干净,避免将颜色弄脏。 五、作业展评 1.展示作品 师:(请小评委上台)每个小组有三朵小红花,把它贴到你最喜欢的那副画上,(评出得

玲玲的画名师教案

《玲玲的画》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写好“画、报、候、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成语故事。播放动画《塞翁失马》。 说一说你看了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课件出示玲玲图像: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听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这篇课文讲述了()准备参加()的()不小心被弄脏,()重画一张,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画变得更漂亮了。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玲玲端详一幅 评奖催促叭 脏乱报纸另外及时 懒虫并且糟糕肯定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3)学习多音字,课件依次出示:参和脏。 四、情景朗读 1、分段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2)开火车朗读。 (3)小组赛读。 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溧阳市西平小学戎建平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看屏幕 1、情境导入(录音):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回答出示: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2、反馈: 预案 5×3=15(元) 15+20=35(元)5×3+20=35(元)

指着分步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也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3,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 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 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5×3+20 = 15+20 = 35(元)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一人板贴) 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15怎么得到的?没算的部分怎么办? 4、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它们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20+5×3 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馈: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展示评价). 学生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 先算的什么?为什么? (2) 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 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 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

小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

小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 利用手指的不同部位压印出各种不同的印纹,通过联想添画再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利用多个指印组合添画形成一幅有趣、完整的画。下面是由为大家准备的小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 教学目标: 1、观察指纹,认识指纹的独特性。感受、了解手指印画的美感特征。 2、利用手指的不同部位压印出各种不同的印纹,通过联想添画再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利用多个指印组合添画形成一幅有趣、完整的画。 3、在观察、联想、组合添画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审美感受,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通过特指纹理的印刷、联想和添画完成指印画并体验创作乐趣。 教学难点: 印画时对所蘸颜料的控制以及指印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 学生:水粉颜料、纸、小毛巾。 教师:印泥、水粉颜料、铅画纸、范画、毛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出示范画,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画,你们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呀?(有毛毛虫、小鸡、葡萄、蘑菇、小兔、刺猬、人等等)“小鸡叽叽,小猫妙妙……”咦?这些画与我们原来看到的图画一样吗?(不一样)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画的吗?(用手指印的) 2、小结:哦,原来它们全都是用手指印出来的。 出示课题《手指印画》 二、初步尝试 1、出示手指罗纹 为了让小朋友能清楚的看清我们手指的罗纹,老师这里有一张放大的手指印,你们看看手指的罗纹是怎样的?(一圈一圈的) 下面我们小朋友也来用手指试一试,看看能印出那些东西来? 2、小朋友自己动手印出清晰的指纹。(可拿几张印得比较好的指纹放到投影中出示。) 3、请小朋友们交流一下,你是如何做到印出清晰的指纹的?教师总结提醒:用水粉颜料印指印时,蘸颜料不能太多,用力合适,印的时候手指不能移动。 4、师生探究:用同一个手指,只要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力度都能印出不同形状的指印。 三、自主探究。 1、单个指印联想添画。

《玲玲的画》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玲玲的画(人教部编版) 课题:5 玲玲的画 【教学要求】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 3.读懂爸爸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词,讲述故事。弄清故事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多媒体投影玲玲画的画。(板书课题:5 玲 玲的画) 2.生齐读课题(认识“玲”字),观察画面:自己说说画上 的内容。

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玲玲的画的 怎么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课件出示4)(多媒体展示带拼音的生字) huà fú pínɡ jiǎnɡ hòu bào lìnɡ jí ná bìnɡ 画幅评奖候报另及拿并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 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画”三拼音节,“评、奖、另、并”为后鼻音,“幅”是二声,读“fú”。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línɡ xiánɡ cuī bā zānɡ zāo kěn 玲详催叭脏糟肯(课件出示5)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催、脏、糟”是平舌音。 “玲、详、脏”是后鼻音;“肯”为前鼻音。 “脏”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àng”,组词为心脏。 “啪”要读“pā”,不是“bā”。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识记生字: 运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字:“玲、详、幅、评、啪、脏”:如,“玲”中王字旁表意,和“玉”有关,“玲玲”是玉器发出的声音,“令”表示读音。“详、评”言字旁与“语言”有关,“幅”,巾字旁与纺织品有关, “啪”口字旁的字跟嘴巴、语言、声音有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2015-12-02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多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利用主题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这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从乘加、乘减算式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青岛版六三制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才会喜爱数学。本课我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对列综合算式的意义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算理上的指导,放的太少,说的太多。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错误情况,如:运算顺序弄错、脱式的格式不对、在乘减的混合运算中将减数与被减数的位置颠倒等,于是课后我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计算练习,并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出在哪里,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1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优秀 教案 1、会认“玲、详、幅、催”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及”等10个生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心情的变化。抓住关键词语讲述故事。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爸爸说的富含哲理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1、识写生字(1)生字的读音:本课生字教学时可以归类进行认读,加强对读音的纠正和记忆。“懒、肯”读前鼻音,需重点指导“肯”字的读音,避免读成后鼻音。另有两个生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幅”是第二声,读“f”,与“福”同音;“拿”的声母是鼻音“n”;“详”读第二声时,“端详”指端庄安详;“详”读轻声时“端详”指仔细地看,课文中应读轻声,教师要帮助学生正音。(2)识记字形:识记生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或抓住形声字构字特点、会意字构字特点等来识记。字不离词,用组词、说话的方法理解字义、识记生字也是不错的识字

方法。如“一幅画、一幅图”“肯定、不肯、首肯”“催促、催眠”“报纸、报答、报告”等。(3)写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将生字进行归类再重点指导书写。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画画、画面、一幅画、评奖、评比、奖金、报纸、电报、另外、及时、来不及、拿手、捉拿、一并。 2、朗读课文本课情节简单,主题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心情的变化。朗读的方式多样化,可以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 3、迁移运用本课理解的难点是爸爸说的富含哲理的话,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找一找故事中的“坏事”和“好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聚焦到第8自然段中写到的“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这一句。课文没有插图,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幅画:一幅画着楼梯,楼梯上有污渍;另一幅添上小狗,小狗趴在楼梯上。让学生通过前后两幅图画的比较,感受“更好”在哪里,从而理解“肯动脑筋”的好处。可以拓展阅读主题类似的故事,进一步体会爸爸说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1、预习提纲(1)预习课文,圈画生字词语,认读三遍。(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句子。 2、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玲玲的画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可打印修改)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龙紫英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 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课件出示图形题)指名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使用的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今天小明的妈妈就带小明去游乐园游玩。瞧,他正在玩什么?(课件出示P58游乐园图。) 生:旋转木马。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3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 师: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生汇报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实际上却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也就是减掉。列式:4×3-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能读懂这些算式的意思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生观察回答)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里既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那么,这两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我们先算什么?(在3×3下面画一横线)这部分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4、小结: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P58做一做第2题 2、完成P58做一做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通过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我手指印画教学教案

我手指印画教学教案My finger print teaching plan

我手指印画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用手指印作画,并能够在指印上做出各种 创意的联想。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 三、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创 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添加组合成有趣的图形。 2.教学难点: 设计图形以及物象整体效果的处理。 教学准备: 生:每人一盒手指印泥、记号笔、水彩笔、图画纸每人 一张、纸巾、抹布

师:课件、范画、手指印泥、水彩笔、记号笔、图画纸3张以上、纸巾、抹布等。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本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手指操导入: 1、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做个小游 戏好不好?(《手指变变变》)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变呀变成毛毛虫; 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变呀变成小白兔; 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变呀变成小花猫; 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变呀变成螃蟹走; 五个手指头呀,五个手指头,变成大雁飞走了。 2、师:刚才我们做得很好,我们的小手很灵活,能做很 多事情,小朋友们,还可以用手来做什么呢?(劳动、做手工、吃饭、学习、写字、画画??)师:哦!我们可以用手来 画画,平时,我们都是用手抓住笔来画画,今天,我们要用 我们的小手来作画!《手指印画》。”(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试一试(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手,现在老师用手沾点儿颜料。”我做示范,用手指或手的其它部位沾颜色,然后在纸上按纹,“大家看,这是老师印出来的指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第一次尝试印指纹。学生在纸上练习)点评学生印的手指纹。(告诉学生,不要太用力,把指纹按清楚一点。)(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学生在毫无技法的情况下试印指纹,探索把指纹印得清晰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尝试失败,而失败可以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如何才能成功。) 2.猜一猜: 师:有了指纹印,如何把它变成手指画呢?教师示范多个添画,看这是小鱼,这是小鸟??,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学生试添画,师巡视辅导,学生作品点评。 3.讲一讲: 师出示一幅《毛毛虫》,“大家看,这幅画跟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不一样,多个手印??

《玲玲的画》公开课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等8个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书写“评、奖拿、及、候”5个字。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对玲玲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感到欣赏。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读重点词语,积累语言,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以及感悟爸爸最后两句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探究识字方法。 2.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朗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想。 3.学生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绘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教师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2.引导识字:“玲”字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读音,左边是个王字旁,表示意思。王字旁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王字旁,就是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 一起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形声字形旁表义,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学习“玲”的字形,理解“玲”的意思,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故事主人公玲玲的距离。 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1.出示三幅图画,教师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是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读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并说明理由。 3.学生借助图画,用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 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 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 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 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 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 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 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 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 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 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 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 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 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1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

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2 《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手掌印画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手掌印画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手掌印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以手掌印画为基础,大胆想象、添画、组合出各种形象,愿意参加美术活动,能创造性的表现,体验活动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手掌印画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以手掌印画为基础,大胆想象、添画、组合出各种形象。 2、愿意参加美术活动,能创造性的表现,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各种颜色的调色盘若干。 2、擦手用的小毛巾,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你能用手掌来印画吗? 二、幼儿示范作画 师:那请你来试一试。印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一边示范,

教师一边讲解) 1、将纸先铺平后,把整个手掌放入调色盘蘸色。 2、把手掌拿出来时不要甩,在盘子上轻轻靠一靠。 3、印上去后要用力按一按,不许乱动。 三、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并添画 师:一个手掌进行添画后你会变出什么?倒过来看看呢?横过来又像什么? 师:看我来试着添画,你们看看像什么?(教师倒过去画长颈鹿、横着画小鸡) 师:那二个手掌可以变出什么呢?怎么印,我们跟你学一学。 师:看看我变出了什么? 师:三个手掌,四个手掌呢? 三、幼儿作画,教师引导 师:刚才你们已经想过了自己要用手掌变出什么,现在就动手做吧! 四、交流欣赏作品 师:请你来介绍你的作品,用了几个手掌,变出了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是非常感兴趣的,幼儿在进行创作印画时也非常的投入,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平时水粉还是玩的不多,有些幼儿在活动时会有些拘谨,印画时还不够大胆。因为水粉玩的不多,我本以为这么多孩子玩水粉肯定会乱遭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第5课,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P58例5,P59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2、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4、4×4-4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听老师口述,学生说得数。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课。 1、看P56图形。 提问:从这幅图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干什么去了? 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鸟解决问题的? 怎么求还剩几个玉米?用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看。 讨论:3+3+3+2=11,结合图形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提问:3×3+2这道题怎样读?请你试一试、读一读,教师订正。 提问:3×3+2=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4×3-1=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的结果怎样? 教师说明:所以解答一道题时,有时从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看图列式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图略) 竖看:4×4+3=4×5-1= 横看:5×3+4=5×4-1= 提问:这样的题,我们管它叫做“乘加、乘减”运算。 教师讲解并提问: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