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丁香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国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就前列腺癌来说,目前这一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怎么样?

谢教授: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但在美国男性中位居第一,超过了胃癌。在中国,前列腺癌以往的发病率是很低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增长非常快。以我们科室为例,1993年我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大概只有12例前列腺癌。但是到2013年,我们一个科室全年确诊的病人就有430例。全国范围内,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发病率数据,单就上海来讲,其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已占上海市男性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丁香园:那浙江省在这方面有无统计数据?

谢教授:浙江省的数据还在统计中。

丁香园:相对于其他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有哪些特点?

谢教授:通俗一些来说,前列腺癌是一种难以捉摸的肿瘤,具有许多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异质性。国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把一名病人的前列腺癌取出,把肿瘤块里面不同的肿块分离出来,然后接种到老鼠身上,结果长出了三种肿瘤。第一种在小鼠身上不生长,第二种生长但不转移,第三种是不但生长还转移。所以,即便是同一个病人,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不一样,这就意味着前列腺癌非常复杂。当然现在临床上有一些方法,希望能把握前列腺癌病人的不同恶性程度,比如可以通过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不同的Gleason 评分(6分/7分/8~10分)、还有它的临床分期(T1期/T2期/ T3期/T4期),以及淋巴有无转移或有无远处转移,最终根据这几个评价指标,我们把前列腺癌分成低危、中危、高危,也有分成极低危、低危、高危、极高危的。通过这样的指标来预测病人预后会如何。但是我们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未来的趋势可能是能够做出很多分子分型,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不同的亚型来判断预后,同时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第二个特点和年龄有关。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年轻人较少,当然也不是说没有。曾经我们在临床试验中就碰到过35岁的前列腺癌患者,也碰到过40岁的,50岁的也有,但是都比较少,高峰年龄一般出现在六十五岁。

丁香园:近年来,经常提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和既往的概念(HRPC、AIPC)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提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这一概念?

谢教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前列腺癌是一个依赖雄激素生长的肿瘤,身体中雄激素的主要来源是睾丸,睾丸产生的雄激素几乎占了百分之九十五,其次来源于肾上腺,肾上腺也能合成雄激素,占百分之五左右。第三,现在发现,当前列腺癌细胞发展以后,其细胞内的雄激素合成也会增加,所以前列腺癌本身也会合成一部分雄激素。

我们以往的概念,就是把前列腺癌分成雄激素依赖-雄激素非依赖-雄激素抵抗,所谓雄激素非依赖就叫AIPC,雄激素抵抗就叫HRPC,但实际上临床会出现矛盾,当病人进行一线雄

激素剥夺治疗(就是传统的内分泌治疗)之后,病人没反应,就被认为是非依赖型,而二线内分泌治疗,或者抗雄激素互换治疗之后,病人又有反应了,那怎么能认为是非依赖型呢?还有雄激素抵抗,叫HRPC,但是用一些新的抑制雄激素合成的药物进行治疗的话又有效果,那就不能说是雄激素抵抗。所以现在才会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也就是说,不管通过手术去势,还是药物去势,将来自睾丸的雄激素去除之后,若无效,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做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但是我们给它换成二线药物,或者抑制雄激素合成的药物以后,还是有效。所以这种矛盾概念逐渐转变过来了,疾病概念就相对比较完整一点。

丁香园:既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进展依然有赖于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那去势治疗抑制了睾丸产生雄激素,前列腺癌为什么会发生进展?CRPC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什么?

谢教授:前列腺癌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是CRPC,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但是主要观点认为CRPC的发生主要是与雄激素和它的信号通路改变有关。这里面主要有两个互相重叠交错的机制,第一个就是雄激素受体依赖的机制,第二个是雄激素受体非依赖的机制。雄激素受体非依赖机制中,主要是一些跟癌基因相关的一些因素的改变。雄激素受体依赖机制涉及更多方面,虽然说达到去势水平以后,雄激素水平很低了,但是受体水平提高了,接触环境中的雄激素还是很敏感的,第二个就是雄激素受体发生了突变,对含量很低的雄激素也能发生作用。第三个就是雄激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合成雄激素的酶增加了,也就是前列腺癌细胞本身合成的雄激素增加了,等等有很多的机制。

目前,国际上归纳了四种状态,来更清楚地阐释CRPC的发生机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两个环节,雄激素是一个配体,雄激素受体是一个受体,雄激素要和受体结合,要依赖很多共调节因子,这相当于一个媒介,这样就导致了四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循环中的雄激素是依赖的,雄激素受体也是依赖的,这是雄激素依赖状态;第二种状态,雄激素受体对循环来源中睾丸产生的雄激素不依赖,但对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和前列腺癌细胞产生的雄激素有依赖;

第三种状态,不管什么来源的雄激素都不依赖,但是雄激素受体可以接受别的信号的刺激,比如,白细胞介素6;

第四种状态,雄激素作为配体不依赖,并且雄激素受体对不管是雄激素刺激,还是别的信号来刺激,都不应答。

这四种状态,从第二种状态开始,到第四种状态,我们都称之为CRPC。

这里面我刚才讲到的主要是雄激素信号通路的改变,现在还发现,除雄激素信号通路以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在起作用,这是我们未来需要研究的。比如说今年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生长激素受体的抑制剂对CRPC的一些细胞进行干预后能发挥作用,将来可能还有别的研究成果。

丁香园: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目前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哪些?其中,雄激素合成酶抑制剂醋酸阿比特龙的治疗地位如何?

谢教授:在2010年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通常会采用一些二线内分泌治疗措施,比如酮康唑还有其他的一些药物来治疗。还有一些药物,如米托蒽醌,但是对病人的生存期改善效果不是很大。通过一项很经典的研究,从2010以后就确定了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方案。有一个很著名的研究显示,多西他赛可以给病人的综合生存期延长两到五个月,相对死亡风险下降24%。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时CRPC的病人可以开始给予多西他赛化疗,但是大家都知道,化疗伤害性很大,只有体能状态比较好的病人才能耐受,如果这个病人发展较快又可以耐受就可给予多西他赛化疗,但是有很多病人耐受不了,所以需要去尝试更多其他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在国际上有很多新药物出现,比如说,你刚才提到的——醋酸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商品名Zytiga),还有疫苗sipuleucel-T(商品名:provenge)和orteronel(TAK-700)。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目前我们能用的方案里面,第一个还是多西他赛化疗,第二个就是醋酸阿比特龙,今年在中国可能上市。

丁香园:刚才说到醋酸阿比特龙预计今年即可上市,其主要临床数据有哪些?

谢教授: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主要用在化疗前后。目前来讲,对于多西他赛化疗后出现进展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一项重要研究显示,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下的试验组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5.8个月,比对照组延长了6个月。在化疗前,对于没有症状,或者是轻度症状,对于还没有接受化疗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病人来讲,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影像学无进展的生存期达到16.5个月,比安慰剂组延长将近一倍,中位生存期达到了35.3个月,这是目前所报道的CRPC病人最长的生存期,比对照组延长了5.2个月,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醋酸阿比特龙属于雄激素剥夺治疗,相对来说副作用较小,比化疗小得多,安全性较好。

丁香园:您刚才提到了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多种不同治疗方法,那么其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谢教授:目前已在国外上市的除醋酸阿比特龙,其他治疗方法在我国还未获得上市批准。在欧美国家,第一个就是sipuleucel-T,在国外已经上市且已用于免疫治疗。第二个就是orteronel(TAK-700),它主要的作用机制,与阿比特龙的差别在哪里呢?阿比特龙主要是抑制了CYP17,主要是阻断17-α羟化酶环节,同时还有一个对C17,20裂解酶的抑制作用,通过这两个环节最终阻断了雄激素在细胞中的合成。TAK-700主要是针对C17,20裂解酶这一个环节。第三个就是恩杂鲁胺(Enzalutamide),它主要作用于雄激素受体。

丁香园:在您刚才提到的多种治疗方法里面,您更看好哪种治疗方式呢?

谢教授:我认为,前列腺癌的未来治疗趋势应是一个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方式。

首先,我想关键还是要把病灶去除,不论通过何种方法,目的都应当是把病灶去除掉。今年就有一些新的进展,今年四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29届欧洲泌尿外科年会上就有报道,一些已经转移的病人将病灶消除以后,还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甚至于原来不能切除病灶的病人消除病灶以后,不但能延长其生存期,还能改善生活质量。

其次就是放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过去的放疗狂轰滥炸损伤性比较大,现在的放疗可以做到精准治疗,可以在非常局限的范围内把它处理好,甚至对转移病灶进行治疗,所以放疗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

再就是药物治疗方面。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目前认为主要是雄激素及其受体的信号通路改变,这个信号通路的改变涉及到很多环节,我前面讲到了,雄激素作为配体和雄激素受体相互作用,中间还有很多共调节因子,可以通过许多环节来进行调控,比如抑制雄激素的合成、抑制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减少雄激素受体数量、影响共调节因子等等。还有其它信号通路机制,所以未来还是有很多发展前景的。事实上,国外还有很多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所以我们相信未来还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为我们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为病人提供多种选择。但是,现在很多选择出现以后,需要我们医生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考虑怎样组合以及序贯。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组合,所以未来要求我们对病人进行更加个体化的治疗,CRPC的治疗可能更强调的是个体化。

一个是多学科联合诊治,一个是个体化治疗,我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

丁香园:您刚才提到了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多种不同治疗方法,那么临床医生应该如何来把握这些治疗方法呢?

谢教授:这是临床上比较难把握的事情。相对于传统的一些治疗手段,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手段,我们怎样来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来推荐不同的治疗方案确实是个问题。2013年美国泌尿科学会(AUA)定了一部指南,在这个指南中根据病人的症状,有无转移,病人的体能状况等因素,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病人分成了六种状态。

第一种是无症状,无转移的CRPC患者。这类病人相对较少,首选维持去势治疗,继续观察。如果病人不愿意接受观察,可给予第一代的抗雄激素(氟他胺、比卡鲁胺、尼鲁米特)或第一代雄激素抑制剂(酮康唑联合类固醇)。不推荐化疗或者免疫治疗。

第二种是无症状或者轻度症状,有转移的CRPC患者,且未接受过多西他赛治疗。对这类病人,标准治疗方案是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或多西他赛化疗,或免疫治疗。如果病人不想或不能进行上述治疗,可给予第一代抗雄激素治疗、酮康唑联合类固醇治疗或观察。

第三种是体能状况较好、未接受多西他赛化疗,且有症状的转移性CRPC患者。标准治疗为多西他赛化疗,也可选择阿比特龙加泼尼松。此类病人如不愿意或不能进行上述治疗,可给予酮康唑加类固醇、米托蒽醌或放射性核素治疗。不推荐雌氮芥或Sipuleucel-T治疗。

第四种是体能状况较差、未接受过多西他赛化疗、有症状的转移性CRPC患者。可选阿比特龙加泼尼松进行治疗。如患者不想或不能进行上述治疗,可给予酮康唑加类固醇治疗。经过选择的患者也可给予多西他赛或米托蒽醌化疗。这类患者不适合选择免疫治疗。

第五种是体能状况较好、既往进行过多西他赛化疗、有症状的CRPC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为阿比特龙加泼尼松,或采用二线的化疗药物(卡巴他赛),或采用恩杂鲁胺(Enzalutamide),来抑制受体结合这一过程。如患者在化疗前接受过阿比特龙治疗,则推荐卡巴他赛或Enzalutamide。如无法提供上述治疗,可选择酮康唑加类固醇进行治疗。对于因可逆副作用停用多西他赛、既往化疗受益的患者,可重新给予多西他赛治疗。

第六种就是体能状况差、又做过化疗,且有症状的转移性CRPC患者。目前,对这类病人真是没什么办法。在美国的专家共识认为此类患者应给予姑息治疗。对选择性患者,如还能耐受,可用阿比特龙加泼尼松,或酮康唑加激素,或放射性核素治疗。不建议化疗或者免疫治疗。

所以总体上来讲,到目前为止,2013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把前列腺癌病人归成典型的六类,根据这样的情况来指导我们临床实践。

丁香园: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前列腺癌科普文章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前列腺的位置示意图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目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在欧洲,前列腺癌占全部男性癌症人数的11%,占全部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9%[11]。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在美国,50岁以下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是大于50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显著增长,在我国,城乡发病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大多数病例中,前列腺癌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发展缓慢,并不会导致死亡。

引起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已经被确认的包括;年龄,种族和遗传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遗传。如果一个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此外其他可能的高发因素有:高动物脂肪饮食等。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前列腺癌发病的临床特点 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以及公众对前列腺癌认知度高,美国75%的前列腺癌患者仅有PSA的异常。90年代以来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国内大部分患者是以尿路症状或骨痛而就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仅6.2%的患者是由于PSA升高而被发现,就诊患者的PSA中位数为46.1ng/ml[8]。由于大部份患者病变已为晚期,长期预后不佳。 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 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前列腺癌约75%起源于外周带,20%起源于移行带,5%起源于中央带 前列腺癌的常见症状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于肿瘤局限大多数前列腺癌病人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也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前列腺癌NCCN解读

《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张骞周利群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 2010-05-13 2010版《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内容与2009版相比有一定修改,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新的推荐意见。本文将按照原文的结构就修订内容进行叙述总结,希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诊断、分级和复发危险分层(PROS-1) 在2009版《指南》中,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得到淋巴结组织,以求证是否存在肿瘤转移,而2010版《指南》则推荐以活组织切片检查替代FNA,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避免细针抽吸时取不到肿瘤细胞的情况。 新版《指南》扩充了一项前列腺癌的复发危险等级,即极低危前列腺癌(见表)。极低危是从2009版低危前列腺癌中划分出来的,这使得复发危险等级的划分更加细化。 初始治疗及辅助治疗 极低危和低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PROS-2) 在2010版《指南》中,极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预期寿命一般<20年。对此类患者,初始治疗推荐仅定期积极监测(2B类),目的是早期发现病变的进展。积极监测包括每半年1次血清PSA检测及每年1次直肠指检(DRE)。 对于预期寿命≥10年的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初始治疗,2010版《指南》主要有两项修订。

一项是对定期积极监测方法的调整。对于接受定期积极监测的患者,检测方法在原有血清PSA和DRE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年1次的前列腺活组织切片检查,这可早期发现前2种检查方法无法发现的病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另一项是对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进行了调整。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时,盆腔淋巴结的清扫取决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可能性。依据这个标准,2010版《指南》推荐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门槛有所降低,由原来预测可能性的7%降至2%。另外,《指南》还增加了“异常病理特点”这一概念,其定义从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的单纯切缘阳性扩展到精囊受累、腺体外蔓延或腺体外组织可检测到PSA等,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可选择放疗或继续观察。 中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PROS-3) 对于接受放疗的中危前列腺癌患者,2009版《指南》明确了可采用的各种高精度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应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但并未强调IGRT应用的时间。 2010版《指南》重点强调了IGRT需配合3D-CRT或IMRT每天应用,无论患者预期寿命的长短,都须照此方案执行。 局部晚期极高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和辅助治疗(PROS-4) 对于接受放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的局部晚期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2010版《指南》推荐ADT的治疗时间由相对较短的4~6个月延长至2~3年,虽然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按照原方案与放疗联合应用。 补救检查方法(PROS-7) 对于放疗后PSA水平继续上升或DRE阳性的患者,除了2009版《指南》提到的进行活组织穿刺、腹部CT等检查外,2010版《指南》又新增了直肠内磁共振成像(MRI)及PSA倍增时间(PSADT)的检查指标,这些方法的增加有助于对病变的监测,相互弥补不足之处。 对于此类患者,如活组织穿刺结果为阴性且无转移,新版《指南》取消了低温手术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如检查结果示有转移,新版《指南》取消了单纯观察和ADT两种方式;如考虑患者为局部复发,新版《指南》推荐采用有创性检查方法,如活组织病理切片、直肠内MRI等进行检查。 系统治疗及系统补救治疗

前列腺癌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

前列腺癌是男性前列腺疾病中严重的一种,那前列腺癌晚期就更是疾病到了危险的地步,不仅让患者十分痛苦,还随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对男性患者来说打击都是很大的。对于前列腺癌治疗,很多患者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前列腺癌分为早期和晚期,但却不知道如何区分早期和晚期,更不知道前列腺癌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其实,我们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前列腺癌,才有可能战胜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一般来说是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的。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癌细胞生长速度不同,从早期到晚期所需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预防肿瘤扩散转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当然,如果患者本身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会加快癌细胞生长,不利于后期治疗。建议患者改掉自身不良嗜好,正确对待治疗,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那前列腺癌患者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癌进一步发展呢?一般来说,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中医治疗等方法来预防前列腺癌进一步发展。其中,中医治疗逐渐被患者们所接受,中医治疗前列腺癌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重在调整和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只要通过祛邪扶正及调和阴阳等方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除此之外,中医治疗前列腺癌还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不断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理念,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而该理论的实质内涵就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部分参考案例: 孙再明(化名),前列腺癌骨转移,河南洛阳人 2015年12月,64岁的孙再明总是感觉颈椎、背部有些不太舒服。后在外甥的陪伴下到骨科医院行骨扫描、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 确诊后他就去了河科大一附院开始了化疗,起初还有效,十个月后复查肿瘤指标再次上升。2017年6月,孙再明继续做了放疗,35次放疗后,孙再明居然又出现了放射性直肠溃疡,肛口剧烈疼痛,大便带血,且经常大小便失禁。兜转多地寻医未果,用遍了各种西药、中药、进口药,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经一位病友介绍,他于2018年9月21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治。 袁希福院长用八味中药配上香油、蛋黄灌肠,救了孙再明。一个月后,坠胀感、肛周疼痛、大便出血的情况就都减轻了。两个月后,大便就没有出血了。四、五个月后,溃疡完全就好了,大小便也完全控制住了,出去转几圈也不会拉出来。 2019年10月18日,孙再明再次复诊,其诉“10月9日的ECT结果显示故转移灶较前稳定;10月13日MRI显示:骨盆、股骨转移较前相仿。”目前情况依然稳定。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疾病分类 95%以上的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组织的腺癌,其发展通常遵循一定的顺序:局限于前列腺内—>侵犯前列腺包膜—>突破前列腺包膜— >侵犯精囊腺—>转移至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至骨骼和其他脏器。另一种重要的前列腺癌类型是神经内分泌癌或称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可能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而非前列腺腺体。这种类型前列腺癌一般较早出现转移和播散,但并不分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且常规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对其作用不明显,反而对化疗较为敏感。此外,前列腺还可发生一些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恶性间质瘤,以及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前列腺。这些少见肿瘤患者的血清psa值一般无明显增高,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往往产生局部邻近脏器受压迫,大多数患者以排尿和(或)排便困难就诊。 发病原因 前列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的改变相关。如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改变会导致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增高;具有brca1基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是无brca1基因男性的3倍;而p53基因的异常与高级别、高侵袭性的前列腺癌密切相关。基因的改变也可能与饮食等环境因素相关。基因改变越多,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越大。在少数情况下,前列腺癌可能具有遗传性。 目前总结出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1.绝对危险因素: (1) 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 岁。基本上,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陡增至70%。

前列腺癌早期可根治 费用3W以内

前列腺癌早期可根治费用3W以内 *导读:女有乳腺癌,男有前列腺癌。作为一种有着独特性 别特征的肿瘤,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是晚期,所以前列腺癌的治疗也很不乐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李正明主任认为,对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前列 腺疾病症状的人群,应该纳入前列腺癌普查筛查范围。如果前列腺癌在早期就被发现,是可以通过手术根治的。…… *李正明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广州市 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委,广州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委。专长:泌尿生殖系肿瘤、结石、前列腺疾病,以及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女有乳腺癌,男有前列腺癌。作为一种有着独特性别特征的肿瘤,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是晚期,所以前列腺癌的治疗也很不乐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李正明主任认为,对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前列腺疾病症状的人群,应该纳入 前列腺癌普查筛查范围。如果前列腺癌在早期就被发现,是可以通过手术根治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在欧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超过十万分之十以上,这个数据也仅次于肺癌,位居肿瘤排行第二位。而在国内,据1995年的

调查数据,前列腺癌的发病也已经达到十万分之三左右。 李主任强调,虽然国内近年来没有针对前列腺癌做具体发病统计,但它的发病率无疑是持续上升的。“一方面,受人口老龄 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前列腺癌的重视度日益增强,检查诊断水平也在提高。于是,被查出的前列腺癌患者也就增多了。” 而与之呼应的是,在红会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病人的年门诊量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我们这两年接诊的前列腺癌 新发病例都在15个以上,虽然基数不是太大,但相比以前仍提 高了很多。” 遗传,前列腺癌最大元凶 “从生活上来讲,虽然高动物脂肪蛋白是前列腺癌的一个风险因素,但很显然,遗传特性才是最重要的。”谈到前列腺癌的 致病因素,李主任坦率的说。“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不确定, 但是其中一个已经确定的那就是遗传。如果一个家庭中,父亲有前列腺癌,那么,男性后辈的发病几率就比正常人高出一倍;如果兄弟间也有,发病几率就会增加5-11倍。而且,发病的年龄 也会提前5年以上” 前列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 数据显示,80%的前列腺癌患者在被检出时已是晚期,李主 任认为,这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首先,常规体检没有包 含这一检查项目,更重要的是,前列腺癌早期没有任何特异性症状,难以被察觉。”所以,等到发现时,多数病人都已是晚期。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版)

目录 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和中国发病趋势 3 二、前列腺癌的诊断8 (一)、前列腺癌症状8 (二)、前列腺癌诊断8 (三)、前列腺癌分期14三、前列腺癌治疗18(一)、观察等待治疗18 (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 19 (三)、前列腺癌外放射治疗 22 (四)、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 26 (五)、试验性前列腺癌局部治疗 30 (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33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 40 (一)、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的随访40(二)、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随访43 五、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45(一)、根治术后复发的诊治46 (二)、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49 六、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 53 (一)、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概念 53 (二)、疗效评估方法53 (三)、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治疗 54 七、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56 (一)、骨转移的诊断 56 (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57 (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57 (四)、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后的随访 58

一、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和中国的发病趋势 2002年全球有679,000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占所有肿瘤新发病例的11.7%,位列常见肿瘤的第5位和男性肿瘤的第2位。但是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在发达国家前列腺癌占肿瘤新发病例的19%,而在发展中国家仅占5.3%[1]。中国是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2002年的标化发病率为1.6/10万,远低于美国的124.8/10万[2]。然而近年来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上海1997-1999年的发病率较1985-1987年增加了3.5倍[3]。 1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1.1 发病率和死亡率 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是低发病率地区。1993-1997年美国黑人的标化发病率达到了185.7/10万,是同期上海市民的60倍[4](见图1)。虽然绝对数差别很大,但是近30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大部分国家都有明显的升高。1978年至1997年美国黑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了92.8%,同期新加坡华人的发病率增加了88.4%[4]。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明显受到了PSA筛查的影响:1986年随着PSA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使得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在1992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早期筛查的缘故发病率出现下降,1995年以来保持缓慢增长[5]。同期上海、台湾和新加坡三个亚洲发达地区的肿瘤发病率资料显示:近20年时间,三个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3.3倍、8.5倍和4.8倍[3, 6, 7](见图2)。目前新加坡和台湾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15/10万以上,位列男性常见肿瘤的前6位。 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显著(高达78倍),但是前列腺癌死亡率的差别要小得多(16倍)。由于PSA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1998-2002年美国的前列腺癌死亡率为30.3/10万,并且仍处在下降趋势中。而亚洲地区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发病率变化相接近,1978年至1997年新加坡华人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增加了173.7%。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是反映肿瘤致死性的指标,虽然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但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低于亚洲国家且逐渐降低。 1.2 临床特点 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以及公众对前列腺癌认知度高,美国75%的前列腺癌患者仅有PSA的异常,91%的患者病变局限。90年代以来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国内大部分患者是以尿路症状或骨痛而就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仅6.2%的患者是由于PSA升高而被发现,就诊患者的PSA中位数为46.1ng/ml[8]。由于大部份患者病变已为晚期,长期预后不佳,1988-1995年上海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6.5%[9]。 2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2.1 年龄和种族 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与年龄密切相关,美国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5岁[10]。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39岁以下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几率为0.01%,40-59岁的几率为 2.58%(1/39),60-79岁的几率达14.76%(1/7)[10]。国内也呈现高年龄组发病率高的分布,1997-1999年上海75岁以上前列腺癌患者占总数的51.2%[11]。 除了年龄,不同种族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差异也很大。美国黑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最高,达到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标准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前列腺癌诊疗规 前列腺癌一.临床诊断【一】症状前列腺癌在早期阶段可完全没有症状,当肿瘤发展使前列腺增大到一定体积,以及膀胱颈部发生梗阻时才出现症状。 此时的梗阻症状与前列腺增生无明显差别,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困难、排尿不尽,甚至发生尿潴留等症状。 但在症状的变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癌病情进展较快,而前列腺增生很缓慢。 前列腺癌血尿不常见,一般仅见于前列腺导管癌或移行细胞癌。 在临床工作中,前列腺癌病人往往是因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的不适而就诊,在体格检查或特殊检查时确诊的。 其症状因转移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当肿瘤压迫或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造成淋巴管阻塞或压迫血管时;或因癌相关性血液高凝状态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出现下肢水肿。 骨转移可为多发性的,一般以腰骶部和骨盆多见,表现为持续性骨痛、下肢活动障碍、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下肢瘫痪。 当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时,可出现局部神经疼痛如会阴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有肺转移时可有气短等肺部症状。 直肠受累时可有大便困难、肛门坠胀感。 其他还有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前列腺直肠指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若结合前列腺穿刺活检,60%左右的病人可获得诊断。 因病灶多发生于前列腺的后叶及两侧叶的移行区,质地坚硬,直肠指检时常能触及硬结。 检查时应注意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硬结或呈结节样改变、中间沟以及精囊情况。 早期前列腺癌虽无临床症状,但直肠指诊可以发现较小病灶。 据报道直肠指检时前列腺部触及硬结,在 50 岁以上者 50%为癌;如硬结延及精囊,前列腺边缘分界不清者 70%为癌。 也有报道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可漏诊 40%以上的局限性癌灶。 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一定帮助,直肠指检可初步检出前列腺外的浸润情况,但常常估计过低。 2.其他对于所有的癌症病人均应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浅表淋巴结的触诊。 当病人诉有骨痛时应对触痛点进行仔细的骨骼检查。 检查时还需与前列腺结石、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局灶性前列腺结核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细胞黏附抑制试验前列腺癌病人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 77%一 89%。 最常用的方法有白细胞计数板法、试管法和

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不一定需要接受手术

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不一定需要接受手术*导读: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选择,主要分为 前列腺根治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学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以往该项病高发于发达国家,我国曾被认为是低发病率国家。然而近年来,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从预防角度,尽管医学界做了很多研究,尚未明确发现有效预防前列腺癌发生的方法。所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相比前列腺增生可以等到出现症状时再就诊,前列腺癌则恰好相反。遗憾的是,前列腺癌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有症状时才发现就基本失去了治愈的机会。 在美国,50岁以上男性会去做前列腺癌的筛选,主要是包 括一个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如果说有患了前列腺癌的话,早期的时候,往往也会出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升高,也就是PSA出现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91%的 前列腺癌患者为可以根治的早期前列腺癌。 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需要测一下前列腺特异 性抗原PSA,抽血就可完成,一般每次80元。对于直肠指诊或

前列腺B超发现有结节的患者,也建议做PSA检查。这样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及时治疗。 *前列腺癌不等于一定接受切除手术 患者不要过于担心患上前列腺癌就肯定要接受外科手术。 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选择,主要分为前列腺根治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学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特别是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柔性杀手,能明显延长病人肿瘤的无进展期,存活期及总生存期。如果病情发现得早,可以抑制得比较好。其中,内分泌治疗包含了去势治疗,过去常用的是通过手术把睾丸切除,这是不可逆的,病人就没有办法过性生活了。 在欧美,药物去势比例在去势治疗中可达到90%,然而在中国,药物去势比例仅为55%。其实,药物去势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列腺癌初期到晚期要多长发展时间

前列腺对男性朋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有疾病会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病率在目前非常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于前列腺癌这种肿瘤疾病,要想获得较好的预后,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病情到了晚期,治疗会更加棘手,致死率也较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那呢?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身体上都带有癌基因,而从癌基因到癌细胞的转变,往往需要经过十几次、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变化,它要逃离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监控,才能形成癌细胞。而对于前列腺癌初期到晚期要发展多长时间并不是固定的,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免疫力、心态、病理分型不同,发展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患者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就出现了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也有患者可能几年才会发展到晚期。不过不管是初期还是晚期,在确诊病情后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而不是一味的陷入绝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中,消极对待治疗。 对于前列腺癌初期的治疗,手术多为患者的首要选择,可以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控制病情,但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应联合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如中医药的治疗。前列腺癌术后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可以调节患者机体,促进身体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还能抑制肿瘤细胞,降低术复发转移的几率,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一旦前列腺癌到了晚期,可能伴随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患者可以考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联合中医治疗,放化疗可以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身心受损,若能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2002年全球新发病例679 000例,位列男性肿瘤的第2位。近30年来,得益于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筛查、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药物内分泌治疗等诊治手段的进步,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死亡率逐步下降,大部分患者得以早期根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和诊治经验的缺乏使得我国前列腺癌的生存率远低于欧美国家[。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以改进我国前列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将是泌尿肿瘤医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前列腺是男性的附属性腺,精液的液体成分主要由前列腺所分泌。成人的前列腺如板栗大小,包绕尿道并与膀胱、直肠相邻。靠近膀胱的平坦部分称为前列腺底部,逐渐缩窄的远端称为尖部,紧贴直肠的两叶称为背侧。前列腺表面有包膜覆盖,尖部有尿道括约肌结构,腺体的背外侧有通往阴茎海绵体的性神经,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需要仔细解剖以上结构以保留术后控尿和性功能。前列腺的腺体根据超声检查和病理切片可分为中央区、移行区、外周区和前纤维肌肉区。中央区包绕射精管,占前列腺组织的25%;移行区靠近前列腺尿道,占前列腺组织的10%.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好发区域;外周区位于前列腺的背外侧,是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PIN)和前列腺炎好发区域;前纤维肌肉区则是与膀胱相延续的结构。 病因学 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的发病危险是普通人的2倍,并且当患病亲属个数增加或患病年龄降低时,本人的发 病危险明显增加。 环境因素 众多的病因学研究提示,前列腺癌和西方生活方式相关,特别是与富含脂肪、肉类和奶类的饮食相关。美国出生的亚裔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与其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密切相关。国内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前列腺癌患者的脂肪摄人量和脂肪所占的能量比明显高于对照者。脂肪酸过氧化过程中可产生具有致癌损伤的过氧化物。研究发现参与脂肪酸过氧化的酶——a-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 AMAC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但不存在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因为牛肉和奶制品是日常支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前列腺癌中AMACR的上调可能有助于解释西方饮食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除此以外,动物脂肪可能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在高温烹调加工过程中产 生致癌物等途径促使前列腺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的研究同样提示许多有前景的预防前列腺癌的食物,如大豆和番茄。大豆被认为是亚洲国家发病率低的原因之一。其富合植物类雌激素,在动物实验中能够缩小肿瘤体积并减少PSA的分泌。番茄中富含一种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摄人量大的人群相对于较小者减少了16%的患病危险。 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动物实验中,雄激素和双氢睾酮能够诱发前列腺癌。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并未肯定雄激素浓度在前列腺癌患者与对照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雄激素的致病作用是在肿瘤形成前数十年间所产生的,同时目前的研究忽略了复杂的激素网络的相互作用。

欧洲泌尿学会更新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欧洲泌尿学会更新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编辑部摘 欧洲泌尿学会(EAU)的首个前列腺癌(CaP)诊疗指南于2001年发表。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当出现影响CaP 临床治疗的重要变革时,EAU 都会对指南进行更新。2005年8月,EAU 再次更新了CaP 诊疗指南。从w ww.uro https://www.360docs.net/doc/666584483.html, 网站上可以获得新指南的完整版本。 工作小组对新数据进行文献回顾,并按循证医学(EBM )原则,插入了证据水平和推荐分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推荐资料的质量。 下面就指南中CaP 的危险因素、CaP 的筛查、CaP 的诊断与分期方法和CaP 的治疗原则部分分别进行介绍。 1 CaP 的危险因素 这次更新的指南指出,遗传因素在临床确定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时是非常重要的,外在因素也可对这种危险产生重大的影响。关键问题在于是否有值得推荐的证据,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多食水果、谷物和蔬菜)能降低这种危险。现有一些这方面的证据,在CaP 患者的男性亲属咨询饮食影响的时候可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他们(证据水平:3~4级)。 2 CaP 的筛查 普查或大规模筛查就是对无症状的危险人群进行检查,通常仅在筛查者进行试验或研究时才会开展筛查工作。但早期检查或随机筛查可以发现散发病例。通常由被筛查者(患者)或他们的医师决定是否进行这类筛查。 有两项正在进行的大型随机研究可评估CaP 筛查的效果,即在美国进行的PLCO(前列腺、肺、结肠直肠和卵巢)研究和在欧洲进行的ERSPC(欧洲CaP 随机筛查)研究。2008年将对这两项研究的主要终点--CaP 致死率差异--进行首次分析(证据水平:1级)。 因此,目前缺乏支持性的证据,或忽视了在所有特定人群中男性的CaP 早期大规模筛查。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直肠指诊(DRE)联合检查对知情良好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是没有争议的,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据水平:3级)。 3 CaP 的诊断与分期 通过进行深入的诊断和分期工作,结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并发症,确定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要避免采用对治疗决策无作用的操作。下面列出了对CaP 诊断和分期的七条指导: DRE 结果异常或血清PSA 检测值升高可作为CaP 的指征。正常PSA 水平的精确临界值尚未确定,但通常用PSA 水平2.5~3 g/L 作为青年男性正常值标准(C 级推荐)。 CaP 的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B 级推荐)。根据管理患者的需要做活检和进一步的分期。 对多数可疑CaP 患者,推荐使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组织活检确诊。推荐穿刺活检在前列腺各方向取样至少6~10个点,对较大的前列腺要在更多点取样(B 级推荐):由于移行区活检检出率较低,不推荐在第一次活检时对此部位取样(C 级推荐)。对持续存在CaP 指征(DRE 异常,PSA 升高,或第一次组织活检病理所见提示恶性疾病)的患者要再次进行活检。总而言之,不推荐进行更多活检(三次或更多次);是否进行只能由患者决定(C 级推荐)。 给患者经直肠在前列腺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使接受前列腺活检的患者得到有效的麻醉(A 级推荐)。 根据DRE 结果和可能有的M RI 检查结果,判断CaP 的局部分期(T 期)。前列腺活检阳性结果的数量和部位、取样点受累的百分比、肿瘤的分级和血清PSA 水平可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C 级推荐)。 仅当计划进行治愈性治疗时,淋巴结状态才较重要(N 期)。T 2期或者更低分期者(PSA<20 g/L,Gleason 评分<6分),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低于10%,可省去淋巴结评估。只有淋巴结清扫术才能确定精确的淋巴结分期(B 级推荐)。 对骨转移(M 期),最好的评价方法是骨扫描。在血清PSA 水平低于20 g /L 、肿瘤分化良好或者中度分化的无症状患者,可不进行此项评价(B 级推荐)。 4 CaP 的治疗 通常不可能将一种治疗方案描述得比另一种治疗方案更好,因为在这个领域缺乏随机对照研究。但基于可利用的有限文献资料,仍可做出一些推荐方案。对CaP 患者初步治疗总体方案列于表1中。表1中概述了根据诊断分期的详细分类的治疗方案。 39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5月第21卷第5期

前列腺癌最小年龄

前列腺癌最小年龄 【篇一:年龄对前列腺癌筛查的限制性.docx】 年龄对前列腺癌筛查的限制性 2008年8月5日,美国一个称作特遣部队的政府机构发布新闻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75岁以上老年男性进行常规的前列腺筛查 能减少这类人群的死亡率。 美国预防服务机构特遣部队目前不再建议那些75岁以上,没有临 床症状的男性常规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他们说没有足够的 证据证明这个检查对这些人的健康有好处。 “我们很仔细的评估了目前能获得的讨论这个检测方法利与弊的所 有文献,结论就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早期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会让死于此病的人数减少”,特遣部队主席南德.卡隆,临床博士,公 共卫生学硕士,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公共健康与环境部门主任,说到。“基于这一点,我们建议那些怀疑自己患有前列腺癌的人好好与医生 沟通,请医生评估进行这项检查的风险,再结合自身特殊情况看看 是否要进行检查”。 这是这个组织的最新声明,不建议所有男性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筛查。 前列腺癌在美国时导致男性死亡的第二大疾病(第一是肺癌),根据 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数据,6个男性中有一个发病。在我国,前列腺 癌发病率没有这么高,但是呈迅速增长的趋势。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早期前列腺癌,在临床症 状出现以前该检查结果就会异常升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 前列腺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这个检查检测的是血循中的psa。 所有男性体内都有一定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存在,但是,前列腺 癌和其他的前列腺疾病都会使其升高。 但不是所有前列腺癌患者该抗原都升高,而且这个检查不能鉴别该 抗原升高是因为肿瘤还是良性疾病。只有活检才能最终证实是否是 恶性疾病。一些专家认为psa检查会导致焦虑症和不必要的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与心理障碍有关,而且它是否真的对病人 有利尚须进一步研究”,特遣部队在5日的《内科学分析索引》说到。对于那些年龄小于75岁的男性来说该检查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 于利需要进一步研究。 【篇二:疾病百科前列腺癌早期症状】

前列腺癌指南2014

前列腺癌检查: 1、关键检查:DRE:Gleason score :PSA : 2、预期寿命≤5年和无症状;除了高和极高风险组外在症状出现前无需进一步处治。 预期寿命>5年和无症状: 1)、骨扫描(任何一项):T1和PSA>20,T2和PSA>10,GS ≥8,T3,T4,有症状。 2)、骨盆CT or MRI(任何一项):T3,T4;T1-T2和线列数显示淋巴结受累率>10%。 3)、CT/MRI发现可疑淋巴结,考虑活检。 4)、所有其他,不需要额外影象学检查。 风险分组: 临床局限: 1、极低风险: T1c; Gleason score≤6; PSA<10ng/ml; 穿刺的阳性针数少于3针,每针癌组织针数≤50%; PSA密度<0.15ng/ml/g。 2、低风险: T1-2a; Gleason score ≤6; PSA<10ng/mg. 3、中危: T2b-T2c or Gs=7; PSA 10-20ng/ml. 4、高危: T 3a or Gs 8-10 or Psa >20ng/ml。 局部晚期: 5、极高危:T3b-T4; 转移: 淋巴转移:任何T、N1; 远处转移:任何T、任何N、M1。 治疗路径: 1、极低危:PROS-2 预期寿命≥20年: 1、动态监测:1)PSA :6个月一次,除非有症状;2)DRE :12个月一次,除非有症状;3)活检12个月一次,除非有症状。 2、放射治疗(RT )or 近距离照射。 3、如果淋巴结转移概率>2%,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PLND(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术后出现不良特征(切缘阳性,侵犯精索,包膜外扩展,检测到PSA):RT 或观察。 发现淋巴结转移:ADT(雄激素去势治疗)±RT ;或观察。

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

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其他哺乳动物自发倾向极为罕见。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可以预见,前列腺癌发病率将进一步增高,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前列腺癌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前列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每年应进行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进行每年1次的相关检查以监测前列腺癌。专家建议前列腺癌症状早知道,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前列腺癌在临床上一般可以分为四期。而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也就是骨转移。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病灶可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大多发生在骨骼中轴线血运丰富的部位。 目前临床上普遍接受的有效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方法是直肠指诊检查加血清PSA浓度测定。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癌的硬结区,认真仔细的直肠指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意义。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怎么回事?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病灶可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大多发生在骨骼中轴线血运丰富的部位。最常见的也是最早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表现是骨骼的疼痛。持续的钝痛,常常影响患者的食欲及日常的生活节奏,以致病人日渐消瘦,痛苦不堪。其次,由于骨头一点一点地被肿瘤细胞“吃掉”,转移的骨骼很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如果肿瘤细胞侵犯了病人脊柱椎体的话,那么椎体塌陷将引起

前列腺癌早期能活多久

前列腺癌早期能活多久 文章目录*一、t前列腺癌早期能活多久*二、t前列腺癌如何预防*三、t前列腺癌怎么做运动 前列腺癌早期能活多久1、前列腺癌早期能活多久 前列腺癌能活多久的因素之一:只要是恶性肿瘤,术后生存期主要看是否早期治疗。但大部分肿瘤,早期一般可毫无症状,发现时一般都为中晚期。如果是普查发现的癌肿,往往偏早,对手术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很有帮助。前列腺癌能活多久因治疗效果及身体机能而异,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均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前列腺癌病因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无患前列腺癌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绝对危险度为8;则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成员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5,绝对危险度为35~45。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性活动、饮食习惯有关。性活动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高脂肪饮食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种族、地区、宗教信仰可能有关。 3、前列腺癌怎么诊断 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和盆腔MRI检查,CT对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低于MRI。因前列腺癌骨转移率较高,在决定治疗方案前通常还要进行

核素骨扫描检查。确诊前列腺癌需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可通过组织学分级进行评估,最常用的是Gleason评分系统,依据前列腺癌组织中主要结构区和次要结构区的评分之和将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划分为2~10分,分化最好的是1+1=2分,最差的是5+5=10分。 前列腺癌如何预防1、合理饮食 前列腺癌发生与膳食结构密切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高脂饮食、高钙饮水都是前列腺癌的诱发因素。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可降低前列腺充血的风险。 2、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起居定时,对前列腺具有保护作用。多饮水多排尿,通过尿液经常冲洗尿道可帮助前列腺分泌物排出,以预防感染, 避免憋尿,因为憋尿会导致前列腺包膜张力的增高,长此以往会 加重前列腺增生,同时充盈的膀胱会压迫前列腺,加重期充血负担。 3、戒烟 吸烟是诱发前列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积极戒掉,减少 烟草对自身及周围人的危害。 4、保持清洁 男性的阴囊伸缩性大,分泌汗液较多,加上阴部通风差,包皮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主编那彦群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副主编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登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高献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 胡志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牛晓辉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 谢立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徐 勇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周爱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朱 刚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朱清毅 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秘书 张 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任善成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目录 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二、前列腺癌的诊断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 五、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六、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七.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 八、前列腺癌诊断流程图 九、前列腺癌治疗流程图

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亚洲及北非地区较低[1-7]。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美国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人数将达到238,590人,占男性中所有恶性肿瘤的28%,但死亡人数有轻微下降,从2010年的32,050人降低到2013年的29,720人[2]。在欧洲,2008 年的新发前列腺癌病例大约有382,000人,2008年造成90,000余名患者死亡[3]。 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来自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全国30个登记处的数据显示,1988~1992年的前列腺癌发生率为1.96/10万人口,1993~1997年为3.09/10万人口,1998~2002年为4.36/10万人口[5]。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前列腺癌自2008年起成为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2009年的发病率达到9.92/10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排第6位;死亡率达到4.19/10万,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排第9位[6,7]。根据2012年世界范围的调查结果,也可看出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出现了显著上升,1988年-1994年期间中国每年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长率为2.1%,而到了 1994-2002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13.4% [1]。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2008年、2009年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前列腺癌发病率之比分别为3.7:1和4.4:1,而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更是分别达到19.30/10万、32.23/10万和17.57/10万[6,7]。 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在我国,小于60岁的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超过六十岁发病率明显增长[4]。在美国,大于70%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都超过65岁,50岁以下的患者很少见,但是在大于50岁的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呈指数增长。年龄小于39岁的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0.005%,40-59岁年龄段增至2.2%(1/45),60-79岁年龄段增至13.7%(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