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的力学性能

聚乙烯的力学性能
聚乙烯的力学性能

聚乙烯的力学性能

XXX

(学号:57011090XX 学院:材料学院专业班级:高分子092班)

摘要:聚乙烯是半结晶热塑性材料。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子量、聚合度和其他性能很大程度上均依赖于使用的聚合方法。聚乙烯的力学性能一般,拉伸强度较低,抗蠕变性不好,耐冲击性好。冲击强度LDPE>LLDPE>HDPE,其他力学性能LDPE

关键词:聚乙烯力学性能结晶度密度

一、聚乙烯的结构

聚乙烯为线形聚合物,具有同烷烃相似的结构,属于高分子长链脂肪烃,由于-C-C-链是柔性链,且是线性长链,因而聚乙烯是柔性很好的热塑性聚合物。由于分子对称且无极性基团存在,因此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小。聚乙烯分子链的空间排列呈平面锯齿形,其键角为109.3o,齿距为2.534*10-10m。由于分子链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与规整性,是的聚乙烯的分子链可以反复折叠并整齐堆砌排列形成结晶。

根据红外光谱的研究发现,聚乙烯分子链中含有支链,用不同的聚合方法所得到的聚乙烯含支链的多少有较大的区别。在中等压力(15-30大气压)有机化合物催化条件下进行Ziegler-Natta 聚合而成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这种条件下聚合的聚乙烯分子是线性的,且分子链很长,分子量高达几十万。如果是在高压力(100-300MPa),高温(190–210C),过氧化物催化条件下自由基聚合,生产出的则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它是支化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法得到的低密度聚乙烯比低压法得到的高密度聚乙烯含有更多的支链。除了分子主链的两端含有侧甲基外,还有一部分侧甲基是连在乙基支链、丁基支链或更长的支链末端上。这些支链的形成,是在聚合过程中由于链转移而产生的。支链的存在会影响到分子链的反复折叠和堆砌密度,导致密度降低,结晶度减小。聚乙烯中长支链的存在会影响到其流动性,未支化的聚合物与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长链支化的聚合物相比较,后者的熔体黏度比前者低。因此,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相比,其熔融温度低、流动性好。

二、聚乙烯的力学性能

聚乙烯无臭、无味、无毒,外观呈乳白色的蜡状固体。其密度随聚合方法不同而异。聚乙烯块状料是半透明或不透明状,薄膜是透明的,透明性随结晶度的提高而下降。聚乙烯膜的透水性低但透气性较大,比较适合用于防潮包装。聚乙烯易燃,氧指数值仅为17.4%,是最易燃烧的塑料品种之一。

聚乙烯的力学性能一般,从其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来看,聚乙烯属于一种典型的软而韧的聚合物材料。聚乙烯拉伸强度比较低,表面硬度也不高,抗蠕变性差,只有抗冲击性能好。这是由于聚乙烯分子链是柔性链,且无极性基团存在,分子链间吸引力较小,但是由于聚乙烯是结晶度比较高的聚合物,结晶部分发结晶结构,即分子链的紧密堆砌赋予其一定的承载能力,所以聚乙烯的强度主要是结晶时分子的紧密堆砌程度所提供的。

聚乙烯的化学结构、分子量、聚合度和其他性能很大程度上均依赖于使用的聚合方法。聚合方法决定了支链的类型和支链度。结晶度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加工条件。所以不同聚合方法聚乙烯的力学性能有所不同。下表为不同聚合方法制得的聚乙烯的一般力学性能。

三、影响聚乙烯力学性能的因素

聚乙烯的力学性能受密度、结晶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大,随着这集中指标的提高,其力学性能增大。密度增大,除冲击强度以外的力学性能都会提高。但聚乙烯的密度取决于结晶度,结晶度提高,密度就会增大,而结晶度又与大分子链的支化程度密切相关,而支化程度又取决于聚合方法。因此,高密度聚乙烯由于支化低,因此结晶度高、密度大,各项力学性能均较高,但韧性较差。而低密度聚乙烯则正好相反,由于其支化程度大,因此结晶度低,密度小,各项力学性能较低,但冲击性能较好。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大分子间缠结点和吸引点也就越多。这样,其拉伸强度、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蠕变性、耐老化性和耐溶剂性都会有所提高,耐断裂伸长率则会降低。

四、聚乙烯改性 性能 高压法

低压法 中压法 0.92g/cm 3 0.94

g/cm 3

0.95g/cm 3 0.96

g/cm 3 -CH 3/1000碳原子 20 23 28 31

33 — 5~7 5~7 5~7 <1.5 数均分子量/*103 48 23 28 24

20 — — — — — 拉伸强度/MPa 15.5 12.6 10.5 9.0 — 21

25.5 23.6 23.6 约28 冲击强度/(kJ/m 2) 约54 约54 约54 约54 约54 —

17.4 10.8 8 27 断裂伸长率/% 620 600 500 300 150

— >800 >380 20 500

聚乙烯的改性方法主要有氯化、氯磺化、交联聚、共混、加填充剂和表面改性等。

1.氯化聚乙烯以氯部分取代聚乙烯中的氢原子而得到的无规氯化物。氯化是在光或过氧化物的引发下进行的,工业上主要采用水相悬浮法来生产。由于原料聚乙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支化度及氯化后的氯化度、氯原子分布和残存结晶度的不同,可得到从橡胶状到硬质塑料状的氯化聚乙烯。当氯含量为25%到40%时,拉伸强度、耐应力开裂性较低。主要用途是作聚氯乙烯的改性剂,以改善聚氯乙烯抗冲击性能。氯化聚乙烯本身还可作为电绝缘材料和地面材料。

2.氯磺化聚乙烯当聚乙烯与含有二氧化硫的氯作用时,分子中的部分氢原子被氯和少量的磺酰氯(-SO2Cl)基团取代,就得到氯磺化聚乙烯。主要的工业制法为悬浮法。氯磺化聚乙烯耐臭氧、耐化学腐蚀、耐油、耐热、耐光、耐磨和抗拉强度较好,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弹性体,可用以制作接触食品的设备部件。

3.交联聚乙烯采用辐射法(X射线、电子射线或紫外线照射等)或化学法(过氧化物或有机硅交联)使线型聚乙烯成为网状或体型的交联聚乙烯。其中有机硅交联法工艺简单,操作费用低,且成型与交联可分步进行,宜采用吹塑和注射成型。交联聚乙烯与聚乙烯相比,拉伸、冲击强度、模量、硬度、刚度均提高,的耐热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及机械性能均比聚乙烯有较大提高,而伸长率下降。适于作大型管材、电缆电线以及滚塑制品等。

4.聚乙烯的共混改性所谓共混改性,就是PE与其他聚合物通过机械方法混合制得的一类共混材料。例如LDPE柔软,但力学性能和气密性较差,不适用于只做薄膜等软制品。因此,将两者掺混后,可制得柔硬适中的PE材料,就可用于加工薄膜及其他制品,产品性能比低密度聚乙烯好。不同密度的PE共混后,一些性能随着比例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如密度、结晶度、硬度、软化点等基本上按共混物中组分比例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一定的特殊性。LDPE中加入少量EVA后成为柔性材料,适合于泡沫塑料的生产,与HDPE泡沫塑料相比具有柔软、模量低等特点。

5.填充改性所谓填充改性,是在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使塑料制品的成本降低达到增量的目的,或是是塑料制品的某些性能有明显改善。常用的无机填料有碳酸盐(碳酸钙、碳酸镁)、硫酸盐、硅酸盐(硅酸钙、硅酸镁)、氧化物(氧化铝)、单质(金属、石墨);有机类有木粉、煤粉等。例如,碳酸填充树脂可明显增量、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制品刚性、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等;填充滑石粉可起到一定增强作用,提高材料的刚度、高温抗蠕变和耐热等性能。填料的几何形状、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和分布、长径比、物理和化学性质都直接影响到填充树脂的性能。

6.表面改性填料与聚合物都是不相容的,填充剂的表面处理是填充改性的关键。通常采用偶联剂处理改善截面状态,提高树脂与填充剂间的粘合性,以增加材料强度。常采用的偶联剂有硅烷偶联剂和太酸酯类偶联剂等。

五、其他种类的聚乙烯

1.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指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超过1000000的聚乙烯。UHMWPE

的结构与HDPE完全相同,只是相对分子质量比HDPE要高两个数量级。由于具有超高相对分子质量,UHMWPE具有独特的性格:高的拉伸强度、高模量、高韧性、卓越的耐摩擦性和极高的熔体粘度。它的许多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已达到或超过工程塑料的水平,可用于制作机械零部件。

2.茂金属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是一种新颖热塑性塑料,是90年代聚烯烃工业最重要的技术进展,是继 LLDPE 生产技术后的一项重要革新。由于它是使用茂金属(MAO) 为聚合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聚乙烯,因此,在性能上与传统的 Ziegler-Natta 催化剂聚合而成的PE 有显著的不同,具有许多传统聚乙烯从未有过的独特特性,如相对分子质量高而且分布窄、支链短而少、密度低、纯度高、高拉伸强度、高透明性、高抗冲击性、耐刺穿性好、热封温度低等。这是由于茂金属催化剂有理想的单活性位点,从而能精密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共聚单体含量及其在主链上的分布和结晶结构。属于一类新型聚乙烯。

3.乙烯共聚物

乙烯可以和其他单体进行共聚,从而改善各方面的性能。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随着乙酸乙烯酯(VA)的含量的不同而使其力学性能有不同的改善。由乙烯和不同的第二单体共聚,力学性能都会不同程度改变,随着我们对产品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多样化,各种乙烯共聚物也都应运而生。

六、总结

聚乙烯(PE)是中国通用合成树脂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乙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4。但聚乙烯的力学性能一般,为了获得具备我们所需力学性能的聚乙烯,可以通过改变其聚合方法,例如低压法生产高密度聚乙烯,高压法生产低密度聚乙烯。还可通过氯化、氯磺化、交联、共混、加填充料和表面改性等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从而改善其各方面性能。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其他种类的聚乙烯也被研发出来,都能改善其性能。由于聚乙烯的社会需求量巨大,聚乙烯行业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凌绳,王秀芬,吴友平编著. 聚合物材料.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帆,周伟敏主编. 材料性能学.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聪增主编. 材料性能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4] https://www.360docs.net/doc/667086242.html,/view/11277.htm

[5] https://www.360docs.net/doc/667086242.html,/view/2284133.htm

[6] https://www.360docs.net/doc/667086242.html,/view/502b79235901020207409cef.html

最新金属的力学性能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力学性能 一、填空题 1、金属工艺学是研究工程上常用材料性能和___________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 2、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__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另一类叫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3、金属在力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叫做金属________。 4、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的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断裂前金属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成为塑性,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和_________。 6、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维氏硬度。 二、单项选择题 7、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 8、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 属的() A、强度和硬度 B、强度和塑性 C、强度和韧性 D、塑性和韧性 9、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 A、抗压强度 B、屈服强度 C、疲劳强度 D、抗拉强度 10、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 A、冲击 B、多次冲击 C、交变载荷 D、静态力 11、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 A、强度 B、硬度 C、热膨胀性 D、耐腐蚀性 12、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 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B、塑性和韧性 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 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 13、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大些,但不可过大 D、小些,但不可过小 14、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 A、≥1% B、≥5% C、≥10% D、≥15% 15、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方法都可以 16、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测试方法()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方法都不宜 17、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可以用来测试()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D、以上都可以 18、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提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 A、变好 B、变差 C、无影响 D、难以判断 19、判断韧性的依据是() A、强度和塑性 B、冲击韧度和塑性 C、冲击韧度和多冲抗力 D、冲击韧度和强度 20、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 A、强度 B、塑性 C、抗拉强度 D、疲劳强度 21、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 A、越好 B、越差 C、无影响 D、难以确定 三、简答题 22、什么叫金属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地力学性能 根据材料在常温,静荷载下拉伸试验所得地伸长率大小,将材料区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它是由试验来测定地.工程上常用地材料品 种很多,下面我们以低碳钢和铸铁为主要代表,分析材料拉伸和压缩时地力学性能. .低碳钢拉伸实验 在拉伸实验中,随着载荷地逐渐增大,材料呈现出不同地力学性能:()弹性阶段 在拉伸地初始阶段,σε曲线为一直线,说明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理,此阶段称为线形阶段.线性段地最高点则称为材料地比例极限(σ),线性段地直线斜率即为材料地弹性摸量.线性阶段后,σε曲线不为直线,应力应变不再成正比,但若在整个弹性阶段卸载,应力应变曲线会沿原曲线返回,载荷卸到零时,变形也完全消失.卸载后变形能完全消失地应力最大点称为材料地弹性极限(σ),一般对于钢等许多材料,其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 (2)屈服阶段 超过弹性阶段后,应力几乎不变,只是在某一微小范围内上下波动,而应变却急剧增长,这种现象成为屈服.使材料发生屈服地应力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限(σ).当材料屈服时,如果用砂纸将试件表面

打磨,会发现试件表面呈现出与轴线成°斜纹.这是由于试件地°斜截面上作用有最大切应力,这些斜纹是由于材料沿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产生滑移所造成地,故称为滑移线. ()强化阶段 经过屈服阶段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曲线上升趋势,这说明材料地抗变形能力又增强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若在此阶段卸载,则卸载过程地应力应变曲线为一条斜线,其斜率与比例阶段地直线段斜率大致相等.当载荷卸载到零时,变形并未完全消失,应力减小至零时残留地应变称为塑性应变或残余应变,相应地应力减小至零时消失地应变称为弹性应变.卸载完之后,立即再加载,则加载时地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沿卸载时地直线变化.因此,如果将卸载后已有塑性变形地试样重新进行拉伸实验,其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将得到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在硬化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存在一个最高点,该最高点对应地应力称为材料地强度极限(σ),强度极限所对应地载荷为试件所能承受地最大载荷. ()局部变形阶段 试样拉伸达到强度极限σ之前,在标距范围内地变形是均匀地.当应力增大至强度极限σ之后,试样出现局部显著收缩,这一现象称为颈缩.颈缩出现后,使试件继续变形所需载荷减小,故应力应变曲线呈

橡胶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序号标准号:发布年份标准名称(仅供参考) 1 GB 1683-1981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 2 GB 1686-1985 硫化橡胶伸张时的有效弹性和滞后损失试验方法 3 GB 1689-1982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 4 GB 532-1989 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5 GB 5602-1985 硫化橡胶多次压缩试验方法 6 GB 6028-1985 硫化橡胶中聚合物的鉴定裂解气相色谱法 7 GB 7535-1987 硫化橡胶分类分类系统的说明 8 GB/T 11206-1989 硫化橡胶老化表面龟裂试验方法 9 GB/T 11208-1989 硫化橡胶滑动磨耗的测定 10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11 GB/T 11211-1989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测定方法拉伸法 12 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13 GB/T 12585-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橡胶片材和橡胶涂覆织物挥发性液体透过速率的测定(质量法) 14 GB/T 12829-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小试样(德尔夫特试样)撕裂强度的测定 15 GB/T 12830-1991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剪切强度测定方法四板法 16 GB/T 12831-1991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氙灯)老化试验方法 17 GB/T 12834-2001 硫化橡胶性能优选等级 18 GB/T 13248-1991 硫化橡胶中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光度法 19 GB/T 13249-1991 硫化橡胶中橡胶含量的测定管式炉热解法 20 GB/T 13250-1991 硫化橡胶中总硫量的测定过氧化钠熔融法 21 GB/T 13642-1992 硫化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动态拉伸试验法 22 GB/T 13643-199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环状试样 23 GB/T 13644-1992 硫化橡胶中镁含量的测定CYDTA滴定法 24 GB/T 13645-1992 硫化橡胶中钙含量的测定EGTA滴定法 25 GB/T 13934-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屈挠龟裂和裂口增长的测定(德墨西亚型) 26 GB/T 13935-1992 硫化橡胶裂口增长的测定 27 GB/T 13936-1992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28 GB/T 13937-1992 分级用硫化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强迫正弦剪切应变法 29 GB/T 13938-1992 硫化橡胶自然贮存老化试验方法 30 GB/T 13939-1992 硫化橡胶热氧老化试验方法管式仪法 31 GB/T 14834-1993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附性及对金属腐蚀作用的测定 32 GB/T 14835-1993 硫化橡胶在玻璃下耐阳光曝露试验方法 33 GB/T 14836-1993 硫化橡胶灰分的定性分析 34 GB/T 15254-1994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180°剥离试验 35 GB/T 15255-1994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碳弧灯)试验方法 36 GB/T 15256-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37 GB/T 15584-1995 硫化橡胶在屈挠试验中温升和耐疲劳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38 GB/T 15905-1995 硫化橡胶湿热老化试验方法 39 GB/T 16585-1996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 40 GB/T 16586-1996 硫化橡胶与钢丝帘线粘合强度的测定 41 GB/T 16589-1996 硫化橡胶分类橡胶材料

材料级《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AB

贵州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A 缺口效应; 因缺口的存在,改变了缺口根部的应力的分布状态,出现: ① 应力状态变硬(由单向拉应力变为三向拉应力); ② 应力集中的现象称为缺口效应。 解理台阶; 在拉应力作用下,将材料沿某特定的晶体学平面快速分离的穿晶脆性断裂方式称为解理断裂,称该晶体学平面为解理平面;在该解理平面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小台阶,叫解理台阶;这些小台阶有汇聚为大的台阶的倾向,表现为河流状花样。 冷脆转变; 当温度T ℃低于某一温度T K 时,金属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材料的αK 值明显降低的现象。 热疲劳; 因工作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在构件内部产生交变热应力循环所导致的疲劳断裂,表现为龟裂。 咬合磨损; 在摩擦面润滑缺乏时,摩擦面间凸起部分因局部受力较大而咬合变形并紧密结合,并产生形变强化作用,其强度、硬度均较高,在随后的相对分离的运动时,因该咬合的部位因结合紧密而不能分开,引起其中某一摩擦面上的被咬合部分与其基体分离,咬合吸附于另一摩擦面上,导致该摩擦面的物质颗粒损失所形成的磨损。 二、计算题(共42分,第1题22分,第2题20分) 1、一直径为10mm ,标距长为50mm 的标准拉伸试样,在拉力P=10kN 时,测 得其标距伸长为50.80mm 。求拉力P=32kN 时,试样受到的条件应力、条件应变及真应力、真应变。(14分) 该试样在拉力达到55.42kN 时,开始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在拉力达到67.76kN 后试样断裂,测得断后的拉伸试样的标距为57.6mm ,最小处截面直径为8.32mm ;求该材料的屈服极限σs 、断裂极限σb 、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8分) 解: d 0 =10.0mm, L 0 = 50mm, P 1=10kN 时L 1 = 50.80mm ;P 2=32kN 因P 1、P 2均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拉力55.42kN ,试样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据虎克 得 分 评分人

金属力学性能测试及复习答案

金属力学性能复习 一、填空题 1.静载荷下边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主要有拉伸试验、弯曲试验、扭转试验和压缩试验等。 2. 一般的拉伸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和非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3. 屈服现象标志着金属材料屈服阶段的开始,屈服强度则标志着金属材料对开始塑性变形或小量塑性变形能力的抵抗。 4. 屈强比:是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提高屈强比可提高金属材料抵抗开始塑性变形的能力,有利于减轻机件和重量,但是屈强比过高又极易导致脆性断裂。 5. 一般常用的的塑性指标有屈服点延伸率、最大力下的总延伸率、最大力下的非比例延伸率、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 6. 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韧性。一般来说,韧性包括静力韧性、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7. 硬度测试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布氏硬度测试方法、络氏硬度的试验方法和维氏硬度实验法。 8. 金属材料制成机件后,机件对弹性变形的抗力称为刚度。它的大小和机件的截面积及其弹性模量成正比,机件刚度=E ·S. 9. 金属强化的方式主要有:单晶体强化、晶界强化、固溶强化、以及有序强化、位错强化、分散强化等(写出任意3种强化方式即可)。 10. 于光滑的圆柱试样,在静拉伸下的韧性端口的典型断口,它由三个区域组成: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区。 11. 变形速率可以分为位移速度和应变速度。 二、判断题 1.在弹性变形阶段,拉力F 与绝对变形量之间成正比例线性关系;(√) 若不成比例原因,写虎克定律。 2.在有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中,其试样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力不断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的应力,也称为抗服强度。(×) 不增加,称为屈服强度。 3.一般来讲,随着温度升高,强度降低,塑性减小。(×) 金属内部原子间结合力减小,所以强度降低塑性增大。 4.络氏硬度试验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淬火钢球压头,压入金属表面后,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实验力,以测量压痕的深度来计算络氏硬度。压入深度越深,硬度越大,反之,硬度越小。(×) 络氏硬度公式 5.金属抗拉强度b σ与布氏硬度HB 之间有以下关系式:b σ=KHB ,这说明布氏硬度越大,其抗拉强度也越大。(√) 6.弹性模量E 是一个比例常数,对于某种金属来说,它是一种固有的特性。(√) 7.使用含碳量高(含碳量为)的钢,不能提高机件吸收弹性变形功。(×) 8.脆性断裂前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即断裂产生在弹性变形阶段,吸收的能量很小,这种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根据材料在常温,静荷载下拉伸试验所得的伸长率大小,将材料区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它是由试验来测定的。工程上常用的材料品种很多,下面我们以低碳钢和铸铁为主要代表,分析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低碳钢拉伸实验 在拉伸实验中,随着载荷的逐渐增大,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1)弹性阶段 在拉伸的初始阶段,σ-ε曲线为一直线,说明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理,此阶段称为线形阶段。线性段的最高点则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σp),线性段的直线斜率即为材料的弹性摸量E。线性阶段后,σ-ε曲线不为直线,应力应变不再成正比,但若在整个弹性阶段卸载,应力应变曲线会沿原曲线返回,载荷卸到零时,变形也完全消失。卸载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应力最大点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σe),一般对于钢等许多材料,其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2)屈服阶段 超过弹性阶段后,应力几乎不变,只是在某一微小范围内上下波动,而应变却急剧增长,这种现象成为屈服。使材料发生屈服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限(σs)。当材料屈服时,如果用砂纸将试件表面

打磨,会发现试件表面呈现出与轴线成45°斜纹。这是由于试件的45°斜截面上作用有最大切应力,这些斜纹是由于材料沿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产生滑移所造成的,故称为滑移线。 (3)强化阶段 经过屈服阶段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曲线上升趋势,这说明材料的抗变形能力又增强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若在此阶段卸载,则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一条斜线,其斜率与比例阶段的直线段斜率大致相等。当载荷卸载到零时,变形并未完全消失,应力减小至零时残留的应变称为塑性应变或残余应变,相应地应力减小至零时消失的应变称为弹性应变。卸载完之后,立即再加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沿卸载时的直线变化。因此,如果将卸载后已有塑性变形的试样重新进行拉伸实验,其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将得到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在硬化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存在一个最高点,该最高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σb),强度极限所对应的载荷为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Fb。 (4)局部变形阶段 试样拉伸达到强度极限σb之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当应力增大至强度极限σb之后,试样出现局部显著收缩,这一现象称为颈缩。颈缩出现后,使试件继续变形所需载荷减小,故应力应变曲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2个)讲解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教学指导书 实验总学时:4 实验项目:1.准静态拉伸 2. 不同材料的冲击韧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实验室

实验一 准静态拉伸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在准静态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屈服、强化和颈缩等现象),并绘制拉伸图。 2.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 ,强度极限σb ,断后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 4.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的特点及断口形貌。 二、概述 静载拉伸试验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一方面,由静载拉伸试验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可以作为工程设计、评定材料和优选工艺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另一方面,静载拉伸试验可以揭示材料的基本力学行为规律,也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试验方法。 静载拉伸试验,通常是在室温和轴向加载条件下进行的,其特点是试验机加载轴线与试样轴线重合,载荷缓慢施加。 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静拉伸试验,试样在负荷平稳增加下发生变形直至断裂,可得出一系列的强度指标(屈服强度s σ和抗拉强度b σ)和塑性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通过试验机自动绘出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伸长和负荷之间的关系曲线,即P —Δl 曲线,习惯上称此曲线为试样的拉伸图。图1即为低碳钢的拉伸图。 试样拉伸过程中,开始试样伸长随载荷成比例地增加,保持直线关系。当载荷增加到一定值时,拉伸图上出现平台或锯齿状。这种在载荷不增加或减小的情况下,试样还继续伸长的现象叫屈服,屈服阶段的最小载荷是屈服点载荷s P ,s P 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Ao 即得到屈服极限s σ: s s A P = σ 试样屈服后,要使其继续发生变形,则要克服不断增长的抗力,这是由于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强化。这种随着塑性变形增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叫做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由于形变强化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变形主要是均匀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当载荷达到最大值b P 后,试样的某一部位截面积开始急剧缩小,出现“缩颈”现象,此后的变形主要集中在缩颈附近,直至达到 P b 试样拉断。P b 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A 0即得到

塑料力学性能测试标准大全-

塑料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GB/T 1039-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plastics--General rules for the test method of mechannlcal properties GB1040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GB/T_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properties GB/T 1043-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charpy impact strength of rigid matericals GB/T 14153-1993硬质塑料落锤冲击试验方法通则 General test method for impact resistance of rigid plastics by means of falling weight GB/T 14484-1993 塑料承载强度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bearing strength of plastics GB/T 14485-1993 工程塑料硬质塑料板材及塑料件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落球法Standard methods of testing for impact resistance of plats and pats made from englneering plastics by a ball(falling ball GB/T 15047-1994 塑料扭转刚性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stiffness proporties in tirsion of plastics GB/T 15048-1994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 Cellular plastics,rigid--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creep GB/T 12027-2004 塑料-薄膜和薄片-加热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 Plastics--film and sheeting-Determination of dimensional change on heating GB/T 2013525-1992 塑料拉伸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tensile-impact property of plastics GB/T 11999-1989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试验方法埃莱门多夫法 Plastics--Film and sheeting--Determination of tear resistance--Elmendorf method GB/T 10808-1989 软质泡沫塑料撕裂性能试验方法 Cellular plastics--Tear resistance test for flexible materials

氧化铝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

实验二 氧化铝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 为了有效而合理的利用材料,必须对材料的性能充分的了解。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等方面。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能、磁性等。化学性能包括耐氧化性、耐磨蚀性、化学稳定性等。工艺性能指材料的加工性能,如成型性能、烧结性能、焊接性能、切削性能等。机械性能亦称为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弹性模量、塑性、韧性和硬度等。而陶瓷材料通常来说在弹性变形后立即发生脆性断裂,不出现塑性变形或很难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对陶瓷材料而言,人们对其力学性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上,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1.弯曲强度 弯曲实验一般分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两种,如图1-1所示。四点弯曲的试样中部受到的是纯弯曲,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四点弯曲得到的结果比较精确。而三点弯曲时梁各个部位受到的横力弯曲,所以计算的结果是近似的。但是这种近似满足大多数工程要求,并且三点弯曲的夹具简单,测试方便,因而也得到广泛应用。 图1-1 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示意图 由材料力学得到,在纯弯曲且弹性变形范围内,如果指定截面的弯矩为M ,该截面对 中性轴的惯性矩为I z ,那么距中性轴距离为y 点的应力大小为: z I My =σ 在图1-1的四点弯曲中,最大应力出现在两加载点之间的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其大小为: =???? ???=z I y a P max max 21σ?????圆形截面 16矩形截面 332D Pa bh Pa π 其中P 为载荷的大小,a 为两个加载点中的任何一个距支点的距离,b 和h 分别为矩形截面试样的宽度和高度,而D 为圆形截面试样的直径。因此当材料断裂时所施加载荷所对应的应力就材料的抗弯强度。 而对于三点弯曲,最大应力出现在梁的中间,也就是与加载点重合的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其大小为:

塑料的几种力学性能的测试

塑料常规力学性能的测试(拉伸冲击弯曲)

影响塑料力学性能的因素 ?影响塑料力学性能的因素很多,有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如:聚合物种类,分子量及其分布,是否结晶等),有成型加工的影响(如:成型加工的方式及加工条件导致结晶度、取向度的变化,试样的缺陷等);有测试条件的影响(如:测试温度,湿度,速度等),它们会导致实验重复性差等缺陷,所以力学性能的测试有严格的测试标准,如GB1042-92规定:环境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5±5%,样品的尺寸、形状均有统一规定,实验结果往往为五次以上平均。

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塑料拉伸强度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并能分析影响因素;加深对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解,并从中求出有用的多种机械性能数据;观察拉伸时出现的屈服,裂纹,发白等现象。

二实验原理 ?拉伸试验是对试样沿纵轴向施加静态拉伸负荷,使其破坏。通过测定试样的屈服力,破坏力,和试样标距间的伸长来求得试样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定义 ?拉伸应力:试样在计量标距范围内,单位初始横截面上承受的拉伸负荷。 ?拉伸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到断裂为止,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拉伸断裂应力: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断裂时的应力。 ?拉伸屈服应力: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屈服点处的应力。 ?断裂伸长率:在拉力作用下,试样断裂时,标线间距离的增加量与初始标距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ε断=(L-L0)/L0×100% ?式中:L0------试样标线间距离,mm ?L-------试样断裂时标线间距离,mm ?弹性模量:在比例极限内,材料所受应力与产生响应的应变之比。

碳钢的力学性能

【课题】了解碳钢的力学性能(授课人:王竞男)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碳钢常见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 2.了解拉伸试验的原理、过程,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及其指标; 3.进一步理解常见类型碳钢及其力学性能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学习碳钢常见的力学性能及其衡量指标,理解力学性能对碳钢应用的重要影响; 2. 通过学习拉伸试验的原理、观看拉伸试验过程的视频,了解碳钢强度、塑性衡量指标 的来源和含义; 3. 了解硬度测试方法和类型,能根据材料类型初步选择合适的硬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材料的拉伸试验、硬度测试方法的学习,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碳钢的力学性能与其衡量指标的学习,懂得方法的选择以合适、恰当为最好。 【教学重点】1. 碳钢常见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 2. 拉伸试验过程和硬度测试方法。 3. 常见类型碳钢及其力学性能特点。 【教学难点】常见类型碳钢及其力学性能特点。 【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碳钢及其成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碳钢力学性能及其衡量指标缺乏系统的认知,且由于学生在力学相关的物理学科知识方面基础薄弱,所以在学习力学性能部分时,应联系生活、生产中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教法:读书指导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以自学法为主,配合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7分)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碳钢的力学性能。假如你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现在需要为一批订单选购适于数控车削的原材料,那么你会从哪些方面来挑选请简要说明原因。下面给大家半分钟思考时间,然后分别请几位同学为大家举例。 生:材料的软硬程度,这将决定其是否适宜车削加工…… 师:碳钢之所以获得广泛应用,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碳钢的力学性能不但是设计零件、选用材料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按验收标准来鉴定材料的依据以及对产品工艺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参数。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碳钢的力学性能。 二、明确目标 结合PPT展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将任务了然于胸。 三、讲授新课

金属材料机械性能检测

金属材料机械性能检测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 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对于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单位为MPA。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mm2(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 σ=Fb/So 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抗拉强度(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 目前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yield strength,又称为屈服极限,常用符号δs,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试验中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试验中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由R-ε曲线(图1-1)可以看出,低碳钢断裂前明显地分成四个阶段: 弹性阶段(OA):试件的变形是弹性的。在这个范围内卸载,试样仍恢复原来的尺寸,没有任何残余变形。习惯上认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服从虎克定律,其应力、应变为正比关系,即 比例系数E代表直线(OA) 的斜率,称作材料的弹性模量。 屈服(流动)阶段(BC):R-ε曲线上出现明显的屈服点。这表明材料暂时丧失抵抗继续变形的能力。这时,应力基本上不变化,而变形快速增长。通常把下屈服点(Bˊ)作为材料屈服极限ReL。ReL是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的标志。结构、零件的应力一旦超过ReL,材料就会屈服,零件就会因为过量变形而失效。因此强度设计时常以屈服极限ReL作为确定许可应力的基础。从屈服阶段开始,材料的变形包含弹性和塑性两部分。如果试样表面光滑,材料杂质含量少,可以清楚地看到表面有45°方向的滑移线。 强化阶段(CD):屈服阶段结束后,R-ε曲线又开始上升,材料恢复了对继续变形的抵抗能力,载荷就必须不断增长。如果在这一阶段卸载,弹性变形将随之消失,而塑性变形将永远保留下来。强化阶段的卸载路径与弹性阶段平行。卸载后若重新加载,加载线仍与弹性阶段平行,但重新加载后,材料的弹性阶段加长、屈服强度明显提高,而塑性却相应下降。这种现象称作为形变强化或冷作硬化。冷作硬化是金属材料极为宝贵的性质之一。塑性变形和形变强化二者联合,是强化金属材料的重要手段。例如喷丸,挤压,冷拨等工艺,就是利用材料的冷作硬化来提高材料强度的。强化阶段的塑性变形是沿轴向均匀分布的。随塑性变形的增长,试样表面的滑移线亦愈趋明显。D点是R-ε曲线的最高点,定义为材料的强度极限又称作材料的抗拉强度记作Rm。对低碳钢来说Rm是材料均匀塑性变形的最大抗力,是材料进入颈缩阶段的标志。

铸铁低碳钢的力学性质实验报告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组别:组 实验者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一金属的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观察材料拉伸时的负荷位移曲线,了解拉伸变形的几个阶段。 2.测定低碳钢材料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延伸率和断面吸收率。 3.测定铸铁材科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吸收率。 4.比较低碳钢与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5.比较了解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构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用拉伸力将试样拉伸,一般拉至断裂以便测定其力学性能。 三、实验设备 机器型号:CSS-4410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量程:最大扭荷100KN 测量直径的量具:千分尺精度:0.01mm 测量长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精度:0.02mm 四、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尺寸,在试样上做出标距标记 2.试验机准备 3.安装试样 4.进行试验 5.储存试验结果,并取下试样 6.测量断后试样尺寸 7.恢复原状 五、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六、绘制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铸铁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七、画出低碳钢和铸铁的断口草图,并说明其特征 九、思考题 用统一材料制作的长、短比例制件各一根,拉伸试验所测得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都相同吗? 答:相同,因为延伸收缩率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比例试件的横截面积和长度存在一定比例关系。 实验二金属的压缩实验 低碳钢铸铁

一、材料力学压缩试验目的及要求 1.测定压缩时低碳钢的屈服强度和铸铁的抗压强度 2.观察低碳钢和铸铁试样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特征 二、实验原理 用压缩力将试样压缩,一般延性材料压至屈服,脆性材料压至断裂以测定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三、实验设备 1.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千分尺 四、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尺寸 2.试验机准备 3.安装试样 4.进行试验 5.结束工作,恢复原样 五、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3.试样破坏断面形状图及破坏原因分析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目录 摘要1 1引言2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简介2 2.1 强度3 2.2 塑性3 2.3 硬度3 2.4 冲击韧性4 2.5 疲劳强度4 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4 3.1拉伸试验5 3.2压缩试验8 3.3扭转试验11 3.4硬度试验15 3.5冲击韧度试验22 3.6疲劳试验27 4常用的仪器设备简介29 4.1万能试验机29 4.2扭转试验机34 4.3摆锤式冲击试验机40 5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42 参考文献4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摘要:金属的力学性能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形式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它与材料的失效形式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解释了金属材料各项力学性能的概念,介绍了几个常见的测试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最后阐述了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仪器设备,发展趋势 Test Methods fo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Abstract: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which reflect some abilities of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resistance under various external force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failure form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concep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mon experiments tes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and apparatuses use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est methods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i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metal material,mechanical properties,test methods,apparatuses,development trend

金属力学性能

1、名词解释 (1)比例极限:比例极限σp是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的最大应力,即在应力 -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σp =Pp/Fo(MPa)Pp----比例极限的载荷,N;Fo ----试样的原截面积,m2或 mm2 (2)变动载荷:指载荷的大小、方向、波形、频率和应力幅,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类载荷; (3)平面应力状态:如果在某种情况下,三个主应力中的一个为零。例如σ3=0那么这一点的应力状态,我们就称为平面应力状态。 (4)应力腐蚀断裂:由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外加敏感的材料组织联合作用而引起的慢长而滞后的低应力脆性断裂称为应力腐蚀断裂(SCC)。 (5)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6)冷脆:刚在低温冲击时其冲击功极低:这种现象称为钢的冷脆。 (7)循环硬化:指金属材料在应变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形变抗力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增高的现象。 (8)循环软化:金属材料的应变保持在一定的情况下,材料的形变抗力在循环过程中下降,即产生该应变所需的应力逐渐减小,该现象称为“循环软化”。 (9)刚度:在弹性范围内,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Q=P/ε=бA/ε=EA (10)固溶强化:把异类元素原子溶入基体金属得到固溶合金,可以有效地提高屈服强度,这样的强化方法称为固溶强化。 需掌握的知识要点: 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冲击吸收功用符号Ak表示,单位为J。 2、洛氏硬度有几种,其各自的符号及适用范围。P25 布氏硬度:表示符号HB,适用范围:不适宜零件表面测量,薄壁件或表面硬化层 洛氏硬度:表示符号HR,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不同硬度材料的检验,不适用于具有粗大组成相火不均匀组织材料的硬度测定 维氏硬度:表示符号HN, 适用范围:常使用于测定表面硬化层仪表零件的硬度显微硬度:表示符号HK, 适用范围:适用于细,线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 3、断裂的基本过程的组成:裂纹形成,扩展 4、S-N曲线的测定方法,对于一般疲劳极限和有限寿命部分的测试方法分别是什么:分别是升降法和成组试验法 5、变形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弹性变形:a,有可逆性(外力作用下弹性变形产生,外力去除弹性变形消失)b,单值性(应力和应变保持线性)c,全程性(弹性变形在金属受力到断裂以前全程伴随)塑性变形:1,单晶金属塑变是位错运动的结果2,单晶体金属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极小3,单晶体金属切变强度由位错原开动四个阻力组成4,塑变中伴随有弹性变形和形变强化5,位错运动阻力对温度敏感 6、断裂韧度的测试方法分别是什么:三点弯曲法,紧凑拉伸法 7、静拉伸实验能够获得的强度性能指标有哪些?

钢材—含碳量对碳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钢材—含碳量对碳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含碳量少,一般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淬火后多为板条马氏体;低碳钢韧性大,硬度低,耐磨性差含碳量高,组织一般由渗碳体跟珠光体组成,淬火后多为片状马氏体;高碳钢脆性大,硬度高,耐磨性好一般碳的含量越高硬度越大,韧性降低! 以下是各种钢的特点的一些简介: 1 碳钢碳钢也叫碳素钢,是含碳量wc小于2%的铁碳合金。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按用途可以把碳钢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易切削结构钢三类。碳素结构钢又可分为建筑结构钢和机器制造结构钢两种。按含碳量可以把碳钢分为低碳钢(wc≤0.25%),中碳钢(wc 0.25%一0.6%)和高碳钢(wc >O.6%)按磷、硫含量可以把碳素钢分为普通碳素钢(含磷、硫较高)、优质碳素钢(含磷、硫较低)和高级优质钢(含磷、硫更低) 。一般碳钢中含碳量越高则硬度越高,强度也越高,但塑性降低。 2 碳素结构钢这类钢主要保证力学性能,故其牌号体现其力学性能,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屈”字的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例如Q275表示屈服点为275MPa。若牌号后面标注字母A、B、C、D,则表示钢材质量等级不同,含s、P 的量依次降低,钢材质量依次提高。若在牌号后面标注字母“F”则为沸腾钢,标注“b”为半镇静钢,不标注“F,’或“b”者为镇静钢。例如Q235-A·F表示屈服点为235MPa的A 级沸腾钢,Q235-c表示屈服点为235MPa的c级镇静钢。碳素结构钢一般情况下都不经热处理,而在供应状态下直接使用。通常Q195、Q215、Q235钢碳的质量分数低,焊接性能好,塑性、韧性好,有一定强度,常轧制成薄板、钢筋、焊接钢管等,用于桥梁、建筑等结构和制造普通铆钉、螺钉、螺母等零件。Q255和Q275钢碳的质量分数稍高,强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可进行焊接,通常轧制成型钢、条钢和钢板作结构件以及制造简单机械的连杆、齿轮、联轴节、销等零件。 3 优质结构钢这类钢必须同时保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其牌号是采用两位数字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的万分数(wс×10000)。例如45钢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0.45%;08钢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0.08%。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机器零件。一般都要经过热处理以提高力学性能。根据碳的质量分数不同,有不同的用途。08、08F、10、10F钢,塑性、韧性高,具有优良的冷成形性能和焊接性能,常冷轧成薄板,用于制作仪表外壳、汽车和拖拉机上的冷冲压件,如汽车身、拖拉机驾驶室等;15、20、25钢用于制作尺寸较小、负荷较轻、表面要求耐磨、心部强度要求不高的渗碳零件,如活塞销、样板等;30、35、40、45、50钢经热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韧性,用于制作轴类零件,例如40、45钢常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的曲轴、连杆、一般机床主轴、机床齿轮和其他受力不大的轴类零件;55、60、65钢热处理(淬火+中温回火)后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常用于制作负荷不大、尺寸较小(截面尺寸小于12~15mm)的弹簧,如调压和调速弹簧、柱塞弹簧、冷卷弹簧等。 4 碳素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是基本上不含合金元素的高碳钢,含碳量在0.65%~1.35%范围内,其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易取得,切削加工性良好,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硬度和高耐磨性,所以是被广泛采用的钢种,用来制造各种刃具、模具、量具但这类钢的红硬性差,即当工作温度大于250℃时,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就会急剧下降而失去工作能力。另外,碳素工具钢如制成较大的零件则不易淬硬,而且容易产生变形和裂纹。 5 易切削结构钢易切削结构钢是在钢中加入一些使钢变脆的元素,使钢切削时切屑易脆断成碎屑,从而有利于提高切削速度和延长刀具寿命。使钢变脆的元素主要是硫,在普通低合金易切削结构钢中使用了铅、碲、铋等元素。这种钢的含硫量ws在0.08%一0.30%范围内,含锰量wMn在0.60%-1.55%范围内。钢中的硫和锰以硫化锰形态存在,硫化锰很脆并有润滑效能,从而使切屑容易碎断,并有利于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 6 合金

07实验一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力学原理与工程应用》教案 实验项目:低碳钢拉伸时力学性能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建筑工程学院力学实验室 实验课时:2H 同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2、测定低碳钢屈服极限c s、强度极限c b、断后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 二、实验设备: WE-600B型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构件的强度和变形不仅与构件的尺寸和承受的载荷有关,而且与所选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 2、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承载时,在强度和变形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由试验来确定。 3、只讨论在常温和静载条件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所谓常温就是指室温,静载是指载荷从零开始缓慢地增加到一定数值后不再改变(或变化极不明显)的载荷。 4、试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228-76)加工成标准试件。通常采用圆截面的标准 长试件(丨10d )或短试件(丨5d )。 5、由于加工中存在误差,所以试验前要进行相关尺寸的测量。 &将试件装在夹头中,然后开动机器缓慢增加载荷。 7、试件受到由零逐渐增加的拉力F作用,同时发生伸长变形,加载一直进行到试件断裂为止。 8、这一过程中,试验机的测力示值系统会显示出每一时刻的拉力F,试验机的位移-载荷记录系统会将每一时刻的拉力F和对应的变形I自动绘制成拉伸图。 9、拉伸图反映出试件的力学性能与试件的尺寸是相关的。为了消除试件几何 尺寸的影响,利用F N 和—,将拉伸图转化为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A I 曲线反映试件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 四、实验步骤 1、试件尺寸测量 2、安装试件,检查并启动机器 3、缓慢增加载荷,直至试件断裂为止 4、收集机器自动绘制的拉伸图 5、绘制应力-应变图 &计算分析得到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