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计量计价知识点汇总

房建计量计价知识点汇总
房建计量计价知识点汇总

计量计价知识点汇总

1、基本建设程序: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验收阶段→项目评价。

2、工程造价的特点:大额性、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兼容性。

3、我国现行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分为:工程量清单计价和施工图预算计价两种。

4、建设工程项目划分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能举例说明【一所学校(建设项目)、单项工程(一座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单位工程(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分部工程(砌筑工程、砼及钢筋砼工程)、分项工程(砖基础、砖砌体)】

附加:分部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屋面工程、给排水采暖、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电梯、节能。

5、三线一面:L

外:外墙外边线长;L

:外墙中心线长;L

:内墙净长线长、

L

内中=L

-丁字头长度×丁字头个数:

S

=建筑物底层平面图勒脚以上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S

房心=S

-L

×外墙厚-L

×内墙厚

6、建筑面积分为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7、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汇总:P76

①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 到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②单层建筑内有局部楼层,其≥二层,有围护结构的按其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按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2.20m计全面积,层高<2.20m计算半面积。

③多层建筑物首层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按其外墙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2.20m计全面积,层高<2.20m计算半面积。

④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2m的部位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计算半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1.20m时,不计面积。

⑤地下室、半地下室(车库、仓库、车站、车间、商店),有永久性顶盖

的出入口,按其外墙上口(不含采光井、外墙防潮层、保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算。

⑥坡地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设计加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层高≥

2.20m计全面积,<2.20m计半面积;设计加以利用但无围护结构计算水平面积的半面积;设计不加以利用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的空间不计面积。

⑦门厅、大厅计算一层建筑面积,若设有回廊时,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2.20m计全面积,<2.20m计半面积。

⑧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按其围护结构的水平面积计算,层高≥2.20m 计全面积,<2.20m计半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半面积计算。

⑨立体书、仓、车库,无结构层按一层计算,有结构层按结构层面积计算,

⑩单层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11 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廊檐,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2.20m计全面积,<2.20m计半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12 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面积的1/2计算。

13 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0m 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14 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按其底板面积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15 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0m 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16 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按底板面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计算全面积,不足2.20m计算半面积。

17 15.建筑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应按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

18 16.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0m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19 永久性楼盖的室外楼梯,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20 建筑物的阳台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21 永久性顶盖物围护结构的车棚、货棚、加油站、收费站,按顶盖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2 高低联跨建筑物,以高跨结构外边线为界,分别计算建筑面积。

23 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24 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25 建筑物内有变形缝,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

8、不计算建筑面积汇总:

①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空调室外机搁板(箱)、飘窗、构件、配件、宽度在2.10m及以内的雨篷以及与建筑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挑廊。

②屋顶水箱、凉棚、露台、露天泳池。

③建筑物内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装箱、管道夹层、内分隔单层房间、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天桥、挑台。

④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室外楼梯、用于维修、消防的室外钢楼梯、爬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⑤烟囱、烟道、水塔、地下人防通道、地铁隧道。

9、土石方工程量计算:P87

(1)、放坡系数的确定:

一二类:起点高度≥1.2m,边坡系数0.50

三类土:起点高度≥1.5m,边坡系数0.33

四类土:起点高度≥2.0m,边坡系数0.25

(2)、基槽、基坑的工作面宽度确定:

①砖基础:每边各增加200㎜,

②混凝土基础及垫层支模:每边各加300㎜

③毛石基础、条石基础每边各增加150㎜

④基础垂直面防水层:每边各加1000㎜

(3)、基槽、基坑、土方开挖的判别:

挖基槽:槽底宽B≤7m且槽长L>3倍槽宽B

挖基坑:坑长L≤3倍坑底宽B且坑底面积≤150㎡

土方开挖:槽底宽B>7m或坑底面积>150㎡或±300㎜的竖向布置挖土

10、土石方工程的主要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P92

①平整场地,是指±300mm的挖、运、填和找平:

S 平=S 底+2×L 外+16㎡

②基槽工程量计算:

不放坡、无挡土板:V=(B+2C ×H ×L 有挡土板:(B+2C+0.2m)×H ×L

需要放坡:(B+2C+KH)×H ×L

③基坑工程量计算:

不放坡、无挡土板:V=(A+2C )(B+2C )×H

需要放坡: V =(A+KH)(B+KH)×H +1/3 K 2H 3

④回填土工程量计算: 基础回填:V 填 = V 挖 - V 室外地坪标高以下埋设物的体积

房心回填:V 房 = S 房心×H =( S 底-L 中×外墙厚-L 内×内墙厚)×H

(H 回填土厚度---室内外高差-垫层、找平层、面层厚度)

⑤方格网计算工程量:

A 、

基槽长度L=L 外 + L 内 B=基槽底部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室外地坪至垫层低面的距

A=基础底或垫层的长和宽 B=基槽底部宽度 H=挖土深

按下式计算:(单位为m)

式中:X1、X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

h1、h2——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取绝对值)

a——方格网的边长

B、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 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方,“-”为挖方)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 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C、设计标高的计算方法:

a.场地初步标高:H0=(∑H1+2∑H2+3∑H3+4∑H4)/4n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n为方格个数。

b.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 n = H0±L 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 n = H0±L x i x±Ly i y

11、桩基础工程量计算:P93

①人工挖孔桩计算规则:

A.桩身部分:V=πR2H(圆柱类)

B.扩大头部分:圆台或球冠

a.圆台:V=1/3πH(R2+r2+R r)

b.球冠:V=πh2(R-1/3h) R=(r2+h2)×0.5h (V垫层=V球冠)

c.V挖 = V桩+ V圆柱+ V球冠 V护壁=V圆柱- V圆台V灌=V挖- V护壁-V垫层

d.凿桩头:V凿=S桩底×0.2

②预制混凝土桩计算规则:

V=S底-L(含桩尖)

③送桩工程量按桩截面面积乘以送桩长度(即自设计桩顶面至设计室外地坪面另加0.5m计算)

④电焊接桩按设计接头计算,硫磺胶泥接桩按断面积乘接头个数以㎡计算

⑤钻孔灌注桩工程量计算规则:

V钻=S底×(H室外-H桩底)V入岩=S底×H入岩

V泥浆=V钻V灌=S底×H设计桩长+0.25

⑥沉管灌注桩工程量计算规则:

V沉管=管外径截面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

加灌长度确定:有承台取0.5m;无承台取0m;埋设混凝土桩尖取0m(桩尖混凝土另行计算)

V沉管=管外径截面面积×自然地坪至桩底的距离(打毛时,打毛高度为0.2m,即V=底面积×0.2)

12、砌筑工程量计算:P94

一、砖基础

①基础与墙身的划分条件(高度的确定):

基础与墙身使用同种材料时,以室内地面为界限。

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种材料时,材料分界线为室内地面±300㎜以内,以材料为界限,若材料分界线为室内地面大于±300㎜,以室内地面为界限。界限以上为墙身,以下为基础。

②计算公式汇总:

基础体积V=L×S-∑嵌入基础的混凝土构件体积-∑大于0.3㎡的孔洞面积×基础墙厚

L为基础长度=L中+ L内

S为基础断面积,等于基础墙面积+大放脚面积

S的计算方法:(等高式和不等高式)

A.折加高度计算:S=基础墙宽度B×(基础高度H+折加高度h)

折加高度△h=大放脚增加断面积△s÷基础墙宽度B

B.增加断面面积计算:

砖基础断面面积S=基础墙宽度B×基础高度H+大放脚增加断面积△s

二、砖墙

1.计算规则

墙体工程量按墙体体积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身的钢筋混凝土柱、梁(包括过梁、圈梁及埋入墙内的挑梁)、砖平拱、平砌砖过梁和暖气包壁龛及内墙板头的体积;不扣除梁头、外墙板头、檩头、垫木、木楞头、沿椽木、木砖、门窗框走头、砖墙内的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及面积在0.3㎡以下的孔洞等所占的体积;不计算突出墙面的窗台虎头砖、压顶线、山墙泛水、烟囱根、门窗套及三皮砖以内的腰线和挑檐等的体积。

2、墙体厚度的规定

标准砖尺寸以240mm×115mm×53mm为准,无论图纸上如何标注墙体厚度,标准砖砌体厚度均按下表计算。使用非标准砖时,砌体厚度按砖实际规格和设计厚度计算。

3、墙的长度

外墙长度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长度按内墙净长线计算。

4、墙体高度的规定

1)外墙墙体高度

斜(坡)屋面无檐口天棚时,墙体高度算至屋面板的底部;有屋架,且室内外均有天棚时,墙体高度算至屋架下弦的底面,再加上200mm;无天棚时,墙体高度算至屋架下弦底面另加300mm,出檐宽度超过600mm时,应按实砌高度计算;平屋面时,墙体高度算至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底面。

2)内墙墙体高度

内墙位于屋架下弦,墙的高度算至屋架底部;无屋架时,墙体高度算至天棚底,再加上100mm;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隔层时,墙高算至板底;有框架梁时,墙体高度算至梁底面。3)内、外山墙墙体高度,按其平均高计算

4)女儿墙高度,从外墙顶面至图示女儿墙顶面高度,按不同墙厚并入外墙计算。

5)砖平拱及平砌砖过梁按图示尺寸计算,单位为m3。如设计无规定时,砖平拱按门窗洞口宽度两端共加100mm,乘以砖平拱高度计算(当门窗洞口宽度小于1500mm时,高度为240mm;洞口宽度大于1500mm时,高度为365mm);平砌砖过梁门窗洞口宽度两端共加500mm,高按

440mm计算。

③砌筑墙体工程量计算:

按墙体体积m3计算,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身的混凝土板、过梁、圈梁、挑梁、砖平拱,不扣除梁头、内外墙板头、檩头、及在0.3m3以内的孔洞等所占的体积。

墙体工程量=(墙长×墙高-∑嵌入墙身门窗孔洞面积)×墙厚-∑嵌入墙内构件体积

备注:

(1)墙长=L=L中 + L内

(2)墙身高度的确定:P98

A.外墙墙身高度确定:

斜屋面无檐口顶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内外均有顶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面另加200㎜,无顶棚者算至屋架架下弦底面另加300㎜,出檐宽度超过600㎜时,按实砌高度计算,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面。

B.内墙墙身高度的确定:

位于屋架弦,高度算至架弦底,无屋架,算至棚底加100㎜,有混凝土楼板

隔层,按层高计算。框架梁,算至框架梁底面。

C. 墙的厚度:

砌筑砖平拱,钢筋砖过梁的工程量,按m3计算。

砖平拱工程量=砖平拱长×墙厚

钢筋砖过梁工程量=钢筋砖过梁长×钢筋砖过梁宽×墙厚

其中:

砖平拱长---按门窗洞口宽度两端共加100㎜

砖平拱高---按门窗洞口宽度<1500㎜时,高度计240㎜

按门窗洞口宽度>1500㎜时,高度计365㎜

钢筋砖过梁长---按门窗洞口宽度两端共加500㎜

钢筋砖过梁高---按440㎜计算

D.砖砌台阶(不包括梯带)按水平投影面积以m3计算。

E.烟囱以室外地坪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V=πD×厚度×垂直高度h(D为中心线的平均直径)

13、砼工程

一、基础

常见的混凝土基础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等形式。

1、条形基础

外墙按设计外墙中心线长度,内墙按设计内墙基础底净长度,乘设计断面以立方米计算。

带形基础工程量=V基础+V搭接

V基础=L中×S外十L内×S内

V搭接=b1×[bh3+h2×(B+2b)/6 ] (h3=0时即为无梁式基础)

注:有梁带形基础和墙:

梁高h/b≦4:1的按有梁带形基础考虑,其中梁高h、梁宽b为凸出砼基础底板以上的部分;如h/b>4:1时,凸出砼基础底板以上的部分按墙考虑;

2、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包括各种形式的独立基础及柱墩)工程量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柱与柱基的划分以柱基的扩大顶面为分界线。

阶梯形(长方体): V=∑各阶(长×宽×高)

棱台体:V=1/3×高×( S上底+S下底 +S上底×S下底)

3、杯形基础

杯形基础浇捣工程量V=下部立方体+中部棱台体十上部立方体一杯口空心棱台体

二、柱:

计算规则

1、柱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柱高以立方米计算即V= SH。

2、柱高按下列规定确定:

(1)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2)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3)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4)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人柱身体积内计算。V=V柱+V马牙槎注意构造柱的位置:如在墙端、墙中、T字墙、+字墙、L形墙等马牙槎数量计算。

构造柱工程量的计算:

V=构造柱高×断面面积+0.03×墙后×构造柱高/2×马牙槎边数

(5)依附柱上的牛腿,并入柱身体积计算。

三、梁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即V= SL。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梁长按下列规定确定:

1.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2.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3.伸入墙内梁头、梁垫体积并人梁体积内计算。

4.圈梁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四、板

1、现浇板按图示面积乘以板厚以立方米计算。

2、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即V=V梁+V板

3、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即V=V板+V柱帽

4、平板按板实体积计算。即V=V板图

5、各类板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

五、墙:

外墙按图示中心线(内墙按净长)*墙高、墙厚以m3计算,应扣门窗洞口及0.3m2外的空洞体积;

注意:①单面墙垛凸出部分并入墙体积内,双面墙垛(包括墙)按柱计算;

②墙高计算时:墙与梁平行重叠时算至板底;梁宽超过墙厚时算至梁下,上面按梁计算。

六、整体楼梯工程量计算

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的连接梁,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另增加。当整体楼梯与现浇楼板

无梯梁连接时,以楼梯的最后一个踏步边缘加300mm为界。

七、阳台、雨篷

阳台、雨篷(悬挑板),按伸出外墙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伸出外墙的牛腿不另计算。

带反挑檐的雨篷按展开面积并入雨篷内计算。

八、现浇挑檐、天沟

现浇挑檐、天沟与板(包括屋面板、楼板)连接时,以外墙为分界线,与圈梁(包括其

他梁)连接时,以梁外边线为分界线。外墙边线以外或梁外边线以外为挑檐天沟,以m3计。

14、预制混凝土

1)计算规则:预制砼工程量均按图示尺寸实体体积以“m3”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铁件及小于300mm*300mm以内孔洞面积。扣除空心板空洞体积。

零星构件:每件体积≤0.05m3的构件。

2)识图:

构件代号3-YKB3352+3-YKB3362

以上式中:

3:3块板

YKB:预应力空心板

33:制作标准板长度3300mm

5或6:制作标准板宽度是500mm(600mm)

最后数字2(1,3,4):该种板的强度等级

15、屋面防水、保温

一、平屋顶

平屋顶通常是指屋面坡度小于10%的屋顶。

二、瓦屋面,型材屋面(彩钢板、波纹瓦、镀锌铁皮)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斜面积计算。亦可均按设计图示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乘以屋面坡度系数(延尺系数),以平方米计算。不扣除房上烟囱、风帽底座、风道、屋面小气窗、斜沟和脊瓦等所占面积,屋面小气窗的出檐部分也不增加。

三、屋面卷材防水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1、斜屋面(不包括平屋顶找坡)按斜面积计算,即:水平投影面积×延尺系数。

2、平屋面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即:屋面长度×屋面宽度。

不扣除房上烟囱、风帽底座、风道、屋面小气窗和斜沟所占的面积。

3、屋面女儿墙、伸缩缝和天窗等弯起部分,按图示尺寸并入屋面工程量计算,如图纸无规定时,伸缩缝,女儿墙的弯起部分可按250mm计算,天窗弯起部分可按500mm计算。

四、屋面找坡的计算规则:

找坡层的平均厚度根据图示尺寸加权平均厚度以立方米计算。屋面找坡平均厚计算公式:找坡平均厚度=坡宽(L)×坡度系数(i)×1/2+最薄处厚度

五、保温隔热层均按设计尺寸以平方米计算。

16、门窗工程量的计算

各类门窗制作、安装均按设计门窗洞口面积计算工程量。

17、装饰工程量的计算

①地面垫层按室内主墙间净空面积乘以设计厚度以立方米计算。应扣除凸出地面的构筑物、设备基础、室内管道、地沟等所占的体积,不扣除柱、垛、间壁墙、附墙烟囱及面积在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②整体面层、找平层按主墙间净空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应扣除凸出地面的构筑物、设备基础、室内管道、地沟等所占面积,不扣除柱、垛、间壁墙、附墙烟囱

及面积在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面积,但门洞、空圈、暖气包槽和壁龛的开口部分亦不增加。

③块料面层,按图示尺寸实铺面积以平方米计算,门洞、空圈、暖气包槽和壁龛的开口部分的工程量并入相应的面层计算.

④楼梯面层(包括踏步、平台、以及小于500mm宽的楼梯井)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⑤台阶面层(包括踏步及最上一层踏步沿300mm)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⑥其他: A 踢脚板按延长米计算,门洞、空圈开口部分长度不予扣除,但洞口、空圈、柱、垛、附墙烟囱等侧壁长度亦不增加。

B 散水、防滑坡道按图示尺寸以平方米计算。

C 栏杆、扶手包括弯头长度按延长米计算。

D 防滑条按楼梯踏步两端距离减300mm以延长米计算。

E 明沟按图示尺寸以延长米计算。

⑦天棚抹灰工程量计算

按主墙间的净面积以㎡计算。不扣除间壁墙、检查洞、附墙烟囱、柱、跺、检查口和管道所占面积。带梁天棚、梁两侧的抹灰面积按展开面积计算,并入相应抹灰天棚面积内。

⑧吊顶天棚龙骨工程量计算

各种吊顶天棚龙骨按主墙间净空面积计算。不扣除间壁墙、附墙烟囱、柱、跺、检查口和管道所占面积。

⑨天棚装饰面层工程量计算。

天棚装饰面层,按主墙间实铺(钉、胶)面积计算以㎡计算,不扣除间壁墙、附墙烟囱、柱、跺、检查口和管道所占面积,但应扣除0.3㎡以上的孔洞、独立柱、灯槽及天棚相连的窗帘盒所占的面积。

18、模板工程

①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积,以m2计算。

②现浇钢筋砼柱、梁、板等的支模高度以3.6m以内为准;超过3.6m以上部分,另按超过部分计算增加支模的工程量。

建筑物综合脚手架按建筑物室外地坪以上的建筑面积计算。建筑的高度应自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为准(不包括女儿墙、屋顶水箱、出檐、楼梯间等高度)。

③满堂脚手架按室内净面积计算,其高度在3.6-5.2m之间时,计算基本层。超过5.2m时,每增加1.2m按增加一层计算,不足0.6m的不计。

18年造价师技术与计量数字考点总结

1、石英含量相差10%乍定额调整,金刚石硬度为10,小刀硬度5?。 2、深成岩和浅成岩形成深度界限5km 3、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寸,碎石土粒径>2mm 2mm砂土粒径>,>粉土粒径〉,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 10, 粉土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 4、结构面发育程度: 不发育一一1?2组规则节理,延伸长度<3m; 较发育一一2?3组规则节理,延伸长度<10m; 发育一一一般规则节理多于3组,延伸长度>10m; 很发育一一规则节理多于3组,延伸较长的大裂隙。 5、裂隙发育程度: 不发育一一裂隙1?2组规则,间距在1m以上; 较发育一一裂隙2?3组,X型,较规则,多数间距大于; 发育一一裂隙3组以上,不规则,多数间距小于; 很发育一一裂隙3组以上,杂乱,多数间距小于。 密闭裂隙<1mm微张裂隙1?3mm张开裂隙3?5mm宽张裂隙>5mm. 6、岩石比重数值对应水在4 °C时重量比,常见岩石比重?。 7、软化小数小于的岩石,软化性较强,工程性质比较差。 8、抗冻实验前后抗压强度降低率小于25%勺岩石,抗冻;大于25%非抗冻。 9、岩石抗剪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10%?40%抗拉强度仅是抗压的2%?16%.岩石越坚硬,其值相差越大。 10、土和岩石由松软至坚实分为16级。 11、土中水饱和度<50%是稍湿状态;50%?80%是很是状态;大于80%是饱水状态。12、一般土孔隙比<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孔隙比>1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孔隙比最高的土是红黏土,一般为?,最高,

但高强度和低压缩性。 13、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黏性土、5年的粉土、2年的砂土,可以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14、基础位于粉土、砂土、碎石土和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则按地下水位100新算浮托力;如果 基础位于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则按地下水位50%f算浮托力。 15、承压水对基坑的作用验算时,安全系数一般取?。 第二章 混合结构体系:适用于6层以下。 剪力墙体系:钢筋混凝土墙厚不小于160mm墙长不超过8m在180m高度范围内都可适用。 框架-剪力墙:适用于不超过170 m高的建筑,剪力墙承受80%^上水平荷载。 筒体结构体系:适用于不超过300m高的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多筒结构。 桁架结构:屋架的高跨比一般为1/6?1/8较为合理。 网架结构:腹杆的角度以45 °为宜,网架的高度与短跨比一般为1/15。 悬索结构:悬索屋盖跨度已达160m索的拉力取决于跨中的垂度,垂度越小拉力越大,垂度一般为跨度的1/30。体育馆、展览馆 薄壁空间结构:筒壳适于跨度30m以内,跨度>30m宜采用双曲壳,双曲壳可达200m,如天文馆、展览馆。展览馆、俱乐部、飞机库 民用建筑构造: 1、砖基础的放脚,每一阶梯挑出长度为砖长1/4. 2、灰土基础,每层铺22?25cm夯至15cm为一步,3层以下建筑两步,三层以上建筑三步。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2.计量经济模型检验方式:①经济意义: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②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③计量经济学:是否复合基本假定④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杜比 3.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类型:①时间序列数据(同空不同时)②截面数据(同时不同空)③混合数据(面板数据)④虚拟变量数据(学历,季节,气候,性别) 第二章:1.相关关系的类型:①变量数量:简单相关/多重相关(复相关)②表现形式: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非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③变化的方向:正相关(变量同方向变化,同增同减)/负相关(变量反方向变化,一增一减不相关) 2.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①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理论的模糊性)②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影响因素的代表(数据欠缺)③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综合代表(非系统性影响)④模型可能存在设定误差(变量,函数形式设定)⑤模型中变量可能存在观测误差(变量数据不符合实际)⑥变量可能有内在随机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内在随机性) 3.OLS回归线数学性质:①剩余项的均值为零②OLS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③估计值的均值等于实际观测值的均值④被解释变量估计值与剩余项不相关⑤解释变量与剩余项不相关 4.OLS估计量”尽可能接近”原则: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5.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优秀品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 第三章:1.偏回归系数: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即对Y平均值直接或净的影响 2.多元线性回归中的基本假定:①零均值②同方差③无自相关④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⑤无多重共线性⑥正态性…一元中有12346 3. OLS回归线数学性质:同第二章3 4. 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 5.为什么用修正可决系数不用可决系数?可决系数只涉及变差没有考虑自由度,如果用自由度去校正所计算的变差,可纠正解释变量个数不同引起的对比困难 第四章:1.多重共线性背景:①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②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③利用截面数据建立模型可出现..④样本数据自身原因 2.后果:A完全①参数估计值不确定②csgj值方差无限大B不完全①csgj量方差随贡献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对cs区间估计时,置信区间区域变大③假设检验用以出现错误判断④可造成可决系数较高,但对各cs估计的回归系数符号相反,得出错误结论 3.检验:A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COR 解释变量.大于0.8,就严重B方差膨胀因子法:因子越大越严重;≥10,严重C直观判断法:增加或剔除一个解释变量x,估计值y发生较大变化,则存在;定性分析,重要x标准误差较大并没通过显著性检验时,则存在;x回归系数所带正负号与定性分析结果违背,则存在;x相关矩阵中,x之间相关系数较大,则存在D逐步回归检验法:将变量逐个引入模型,每引入一个x,都进行F检验,t检验,当原来引入的x由于后面引入的x不显著是,将其剔除.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解释变量之前方程种植包含显著变量. 4.补救措施:①剔除变量法②增大样本容量③变换模型形式:自相关④利用非样本先验信息⑤截面数据与时序数据并用:异方差⑥变量变换 第五章:1.异方差产生原因:①模型中省略了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②模型设定误差③数据测量误差④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2.后果:A参数估计统计特性:参数估计的无偏性仍然成立;参数估计方差不再是最小B参数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进行参数检验失去意义C预测影响:将无效 3检验:A图示①相关图形分析data x y,看散点图,quick→graph→x,y→OK→scatter diagram→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相对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4.信息编码:即将各种信息用二进制位来表示,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即机器语言)。 5.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提出“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即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论之父”:申农 6.eniac爱尼阿克:1946年2月14,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7.计算机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第五代,智能化和网络化)

代次年份主要采用的元器件 第一代计算机 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 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 1965-1977 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 1978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8.计算机存储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8位=1个字节 9.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0.n个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 1.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 2=1*25+1*24+1*22+1*20=53 2.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0=(11010 )2 13.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14.在计算机内汉字以代码形式表示,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我国采用gb2312-1980标准进行汉字编码。

造价工程师交通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高频考点汇总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 高频考点汇编 考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划分 (1)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在公路设计时,我国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一般按20年预测;二、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一般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道路。 考点:设计阶段的划分 ①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文件一经主管部门批准,其概算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②三阶段设计:技术设计文件一经批准,其修正概算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三阶段设计:技术设计文件一经批准,其修正概算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考点:岩石与土的分类 考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考点:工程地质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 (1)公路隧道围岩分级:Ⅰ—Ⅵ级,六个等级; (2)最理想的桥位应选择在水流集中、河床稳定、河道顺直、坡降均匀、河谷较窄的地段,桥梁的轴线与河

流方向垂直; (3)软土、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岩溶空洞和地下矿山采空区等分布区域的路基常出现路基沉陷变形,而在盐渍土和膨胀土分布地区的路基则出现不均匀鼓胀变形,冰冻地区路基顶部水分集中与冻融变化是路基冻胀翻浆的原因 考点: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考点:河流的侵蚀作用 考点:路基工程的组成内容 考点:路基标准横断面

考点:路面工程的组成内容 考点:面层结构和面层类型、适用范围 考点:沥青路面相关要求 (1)沥青面层可由单层、双层或三层沥青混合料组成,遵循原则:沥青面层的集料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中粒式及细粒式用于上层,粗粒式只能用于中下层。砂粒式仅适用于通行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路面工程。(2)必须浇撒透层沥青:沥青路面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及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 考点: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要求 (1)材料选择:特重和重交通量的公路,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水硬性工业废渣稳定类或沥青混合料类等;中等和轻交通量的公路,除上述类型外,也可采用石灰土、泥灰结碎石等。 (2)基层宽度应比混凝土面板每侧宽出30cm(采用小型机具或轨道式摊铺机施工)或50cm(采用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或65cm(采用滑模式摊铺机施工)。 考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设计 (1)纵缝一般分为纵向缩缝、纵向施工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并应设置拉杆;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并应设置拉杆。 (2)横缝一般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在特重交通的公路上,横向缩缝宜加设传力杆;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与柔性路面相接处、板厚改变处、隧道口、小半径平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缝;胀缝应采用滑动传力杆;横向施工缝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 考点:隧道的分类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整理:联立方程

联立方程模型 一、概念: 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将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大类。 由系统决定的,同时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它会受到随机项的影 响。一般都是经济变量。每一个内生变量的值都要利用模型中的全 部方程才能决定。 外生变量:是不由系统决定的变量,是系统外变量,取值由系统外决定。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不是 模型系统研究的元素。外生变量影响系统,但本身不受系统的影响。 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条件变量、政策变量、虚变量。 先决变量:外生变量和滞后内生变量 注:联立方程模型中有多少个内生变量就必定有多少个方程 :根据经济理论和行为规律建立的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直接结构关系 的计量经济学方程系统称为结构式模型。 结构方程的正规形式:将一个内生变量表示为其他内生变量、先 决变量和随机干扰项的函数形式 完备的结构式模型:g个内生变量、k个先决变量、g个结构方程 行为方程:描述变量之间经验关系的方程,含有未知的参数和随 机扰动项。例如: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中的消费函数 制度方程:由法律、制度、政策等制度性规定的经济变量之间的 函数关系,如税收方程。 恒等式:定义方程式和平衡方程。 简化式模型:用所有先决变量作为每个内生变量的解释变量所形成的模型。 参数关系体系:描述简化式参数与结构式参数之间的关系。

二、识别 方程之间的关系有严格的要求,一个方程模型想要能估计,必须可识别。 ∴进行模型的估计之前需要判断模型是否可以识别(即是否能被估计)。 1、识别的基本定义:是否具有确定的统计形式。 注:识别的定义是针对结构方程而言的。 模型中每个需要估计其参数的随机方程都存在识别问题。 如果一个模型中的所有随机方程都是可以识别的,则认为该联立方程模型 系统是可以识别的。反之不识别。 恒等方程由于不存在参数估计问题,所以也不存在识别问题。但是,在判 断随机方程的识别性问题时,应该将恒等方程考虑在内。 恰好识别:某一个随机方程只有一组参数估计量 过度识别:某一个随机方程具有多组参数估计量 方程的线性组合是否得到的新方程具有与消费方程相同的统计形式,决定了方程也是否是可以识别的。 2、如何修改模型使不可识别的方程变成可以识别 (1)或者在其它方程中增加变量; (2)或者在该不可识别方程中减少变量。 (3)必须保持经济意义的合理性。 3、识 别条件 结构式: B ΓN Y X +=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安装工程技术与计量主要考点总结

1.橡胶石棉垫——法兰连接用量最多的垫片,能适用于蒸汽、煤气、空气、盐水、酸和碱等。 橡胶垫——常用于输送低压水、酸和碱等介质的管道法兰连接。 塑料垫——适用于输送各种腐蚀性较强管道的法兰连接。常用的塑料垫片有聚氯乙烯垫片、聚四氟乙烯垫片和聚乙烯垫片等。 缠绕式垫片——在石油化工工艺管道上被广泛利用。 齿形垫——常用于凹凸式密封面法兰的连接。齿形垫的材质有普通碳素钢、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等。 金属垫片—— 2.阀门 3.泵 4.风机 5.管道、阀门、设备的压力分类: 工程上管道与阀门的公称压力划分:低压0<P≤1.6MPa;中压1.6<P≤10Pa;高压P>10MPa。 蒸汽管道P≥9MPa,工作温度≥500℃时升为高压。 设备的压力分类: (l)常压设备:p<0.1MPa。 (2)低压设备:0.1MPa≤p<1.6MPa。 (3)中压设备:1.6MPa≤p<10MPa。 (4)高压设备:10MPa≤p<100MPa。 (5)超高压设备:p ≥100MPa。 注:p<0时,为真空设备。 6. 7.电焊 8. 一、管材的坡口——I形坡口、V形坡口和U形坡口。 I形坡口——适用于管壁厚度在3.5mm以下的管口焊接。 V形坡口——适用于中低压钢管焊接,坡口根部有钝边,其厚度为2mm左右。 U形坡口——适用于高压钢管焊接。 坡口的加工方法 (1 50 ≤——手提砂轮磨坡口; DN mm ——氧乙炔切割坡口,然后用手提砂轮机打掉氧化层并打磨平整; (2 (3 二、接头组对 焊接前手工清理坡口毛刺,管件坡口用砂布打光。 不锈钢管焊缝两侧分别涂 100mm长白垩粉,并用丙酮洗净油污。 铬钼钢管管壁厚≥6mm时,焊前应当预热。 铜、铝管用砂布打去坡口内外氧化膜,用丙酮清洗,氧乙炔预热。 9. 10.焊前预热 作用——提高焊接接头温度,减少焊缝金属与母材间的温差,降低焊缝冷却速度,控制钢材组织转变,避免在热影响区中形成脆性马氏体,减轻局部硬化,改善焊缝质量,同时由于预热减缓熔池冷 却速度,有利于排气、排渣,故可减少气孔、夹渣等缺陷。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1 .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3分) 2. 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1 分) 3. 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2分) 4. 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1分) 5. 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1分) 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 内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1分) 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 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2分) &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 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1分) 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 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1分) 10 .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

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3分) 11 .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 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3分) 12 .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 二乘法。(3分) 13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3分) 14 ?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 和。(3分) 15 ?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1分) 16 ?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1分) 17 ?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3分) 18 .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3分) 19 ?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 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3分) 20 ?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3分) 21 ?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3分) 22 ?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3分) 23 ?回归变差:简称ESS表示由回归直线(即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2分),表示x 对y的线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知识点考点重点汇总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历年土建知识点重点考点整理

目录 第一章工程地质 (1) 第一节岩体的特征 (1) 第二节地下水的特征与类型 (9) 第三节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10) 第四节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14) 第二章工程构造 (16) 第一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 (16)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及应用 (16) 二、民用建筑构造 (17) 三、工业建筑构造 (26) 第二节道路、桥梁、涵洞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 (29) 一、道路分类及组成 (29) 二、桥梁工程 (32) 三、涵洞 (36) 第三节地下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 (37) 一、地下工程的分类 (37) 二、主要地下工程组成及构造 (37) 第三章工程材料 (39) 第一节建筑钢材 (39) 第二节木材 (41) 第三节气硬性胶凝材料 (42) 第四节水泥 (43) 第五节混凝土 (45) 第六节砌筑材料 (49) 第七节装饰材料 (51) 第八节防水材料 (54) 第九节功能材料 (55) 第四章工程施工技术 (56) 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56) 一、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 (56)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58)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60) 四、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 (75) 五、建筑工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79) 第二节道路、桥梁与涵洞工程施工技术 (81) 一、道路工程施工技术 (81) 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83) 三、涵洞工程施工技术 (85) 第三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88) 一、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 (88) 二、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90) 三、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92) 第五章工程计量 (97) 第一节工程计量概述 (97) 第二节建筑面积计算 (100)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1一般性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 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的工具(手段): 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 必须明确: 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 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 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 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 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 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 ●理论计量经济学 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 4区别: ●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 ●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 ●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 ●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 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 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 经济计量方法 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1.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已知一组样本观测值 {}n i Y X i i ,2,1:),(?=,普通最小二乘法要求样本回归函数尽可以好地拟合这组 值,即样本回归线上的点∧ i Y 与真实观测点Yt 的“总体误差”尽可能地小。普通 最小二乘法给出的判断标准是: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之差的平方和 最小。 2.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加权最小二乘法具有比普通最小二乘法更普遍的意义, 或者说普通最小二乘法只是加权最小二乘法中权恒取1时的一种特殊情况。从此 意义看,加权最小二乘法也称为广义最小二乘法。 3.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 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 4.工具变量法IV :工具变量法是克服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相关影响的一种 参数估计方法。 5.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Two Stage Least Squares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既适 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以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单方程估计方法。 6.间接最小二乘法ILS :间接最小二乘法是先对关于内生解释变量的简化式方程 采用普通小最二乘法估计简化式参数,得到简化式参数估计量,然后过通参数关 系体系,计算得到结构式参数的估计量的一种方法。 7.异方差性Heteroskedasticity :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 而是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8.序列相关性Serial Correlation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模型的随机 干扰项相互独立或不相关。如果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违背了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 称为存在序列相关性。 9.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对于模型i k i i X X X Y μββββ++?+++=i k 22110i , 其基本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X 1,X 2,…,Xk 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某两个或多个解释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