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北京版: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教师版)

高考古诗鉴赏北京版: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教师版)
高考古诗鉴赏北京版: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教师版)

一、北宋初年的模仿与超越

北宋初期诗坛上出现三种倾向:一种是以王禹俗为代表,学习白居易,提侣语言浅显明白,有现实内容和社会意义的诗歌,称为白体。一种是以杨亿为代表,学习李商隐,提倡锤炼字句,讲究手法技巧,运用历史典故,表现才学工力的诗歌,称为西昆体。一种是以林逋为代表,学习贾岛、姚合,提倡平淡自然,写隐居闲适生活的诗歌,称为晚唐体。

王禹偁(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是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他的《对雪》是王氏今存最早的讽谕诗。此诗全用赋体,写面对大雪所触发的感想:大雪酷寒,自身全家团聚,安居帝京,而北方军民流离荒塞,深受争伐摇役之苦,为此痛感自己未能富民安边而自愧自责。《感流亡》一是用白描、对话和戏剧式场景,描绘了一幅感人的荒年流民图。

晚唐体的诗人,是一批和尚和隐士,其中以林最为有名。林逋(公元967-1028年)的诗越材狭窄,情调枯淡,成就并不高。但他的《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向来脍炙人口,被称为咏梅绝唱。

王禹偁的白体,林逋等人的晚唐体,在宋初诗坛都未能形成一种转变唐末五代柔靡诗风的力且和运动,弥漫诗坛约半个世纪之久的是西昆体。宋真宗时杨亿、刘菊、钱惟演等馆阁大臣,借用《穆天子传》中说的西方昆仑群玉之山,为帝王藏书册之府,把他们十七人奉命编辑大型类书《册府元龟》工作之余互相唱和的诗编成诗集,叫做《西昆酮唱集》。西昆体即由此而得名。这些诗歌讲究声律、对仗、典故、词藻,内容多咏古代故事,艺术上迫步李商隐,偏重表现作者的才学工力。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杨亿(公元964-102。年),是当时文坛领袖,他的品德、文才都很受后来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推崇。西昆休的出现,最初对卑弱的唐末五代诗风是一种变革,“足以革当时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方回.((潦奎律谧》)。《西昆酮唱集》中有些咏史诗,如咏秦始皇、汉武帝,批判封建帝王的穷兵续武,迷信神仙,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西昆体侧重追求形式技巧,过多地搬弄典故,真正好作品不多。特别是群起仿效,更使西昆体的缺点恶性发展,终于形成一种有害的倾向。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就是在同这种有睿的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2]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

1、(2020密云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2分)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宋)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6分)

【密云区一模答案】

(1).(3分)B

(2).(3分)D

(3).(6分)参考答案:描写对象:都描写了动人的琵琶曲(音乐)。(1分)

表达技巧:都用了以景结情(或衬托)的手法,(1分)运用空廓沉静的月夜环境氛围,烘托出音乐余音绕梁的动人魅力,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2分)

所寓情感:都弓了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的默默无言,只有琵琶曲与大自然浑然独合,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的赞美之情。(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明日独酌王禹偁①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②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①王禹偁:北宋政治家、诗人。本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②商山:今陕西省境内。相传秦末汉初的唐秉等四位著名学者,因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商山。

(1)这首诗颈联的“夸”和“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尾联是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2.(1)①“夸”是夸耀、炫耀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漆燕和黄鹂在美好春光里争相鸣叫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受到鸟儿欢快鸣唱的感染而暂时忘掉“闲愁闲恨”,心情变得轻松愉悦。②“斗”是竞争、比赛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花和榆荚在春风中竞相高飞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受到美好春光的感染感到心情舒畅。

(2)①整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②尾联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写诗人情绪由谪宦的痛苦逐步变得洒脱,既来之则安之,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译文:一个地方官清闲的职位唯有(团练)副使,一年之中清冷的节日只是清明节。春去春来什么时候是尽头,闲恨闲愁所到之处就萌生。燕子和黄鹂争相鸣叫,柳絮和树荚竞相飞扬。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3.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1)①色彩对比鲜明。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鲜艳的生机活泼的秋山秋水。②动静相生。流水为动景,青林、白云为静景。红叶随水漂流,天上白云点点。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色的动人。③俯仰结合(视角转换)。“碧潭”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何等空阔自然。

(2)①对美丽秋景的喜爱之情。秋山中林青云碧,红叶在碧涧中格外醒目,写出了作者对一派秋日盛景的喜爱之情;②无人共享秋夜雨趣的孤寂、落寞。夜深人静,却无人与作者共赏雨打芭蕉的美景,孤寂之情,油然而生。③独赏山中秋景的闲适。在树林清

凉的树阴中,一只鸟儿扑腾腾地飞来栖下,落日照着山林,到处是秋蝉的鸣声。诗人在山中徘徊,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自然之中。衬托出作者内心的闲适。

译文:秋天的大涤山,美景无限,我难以一一游览;秋天的大涤山,引起我无限遐思,更难一一形诸笔端。你看,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一只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扑腾腾地冲进了树阴;夕阳西下,满山的知了,不停地鸣唱。我想,这美妙的夜晚,雨打芭蕉,声声点点,是那么的悦耳;有谁,将与我一起,在枕上细细地聆听,联翩浮想?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下列各问题。

少年行

杨亿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④的:明明白白的意思。天真:自然本色。

(1)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1)起了衬托的作用(1分).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2分).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言情,(1分)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保持节操的思想感情。(1分)“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2分).“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2分),

参考译文:江南早春时节,层云惨淡,水面烟雾蒙蒙,村前漫天飞雪。千寻高的梅岭上梅花怒放,折下一枝,寄给千里之外的不归人。

当年,寿阳公主额上的梅花妆,精致高雅,衬托出她天生丽质、冰清玉洁。可是风雨无情,致使落英缤纷。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耳边传来幽怨的笛声,令人痛断肝肠。

5、天仙子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①,往事后期②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②后期:日后的约会。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这首词:“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请加以分析。

(2).持酒听歌,本是乐事,但作者从中获得的不是“乐”,而是“愁”,这是为什么?请加以分析。

5、(1).①“弄”,用手把玩,运用了拟人手法。花本是无知之物,然而它竟弄起“影”,花似乎变成了一群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仙女。不说风吹,而说“花弄”使无知之物充满感情,使自然之物充满人的意趣,使花有了人格化的力量。②“花弄影”是优美的动态形象,具有动感和活力。③与想象中“明日落红满径”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了作者伤春惜春的感情。

(2).①作者看到春天即将逝去,不免产生伤春惜春的悲愁;②时间流逝,年华已老,感慨自己年华老去的悲愁;

③孤独愁苦,借酒消愁愁更愁。

怒目居士——杨亿

佛像需要金身吗?

信佛需要捐钱吗?

是做好事保佑了你,还是因为信佛保佑了你?

你不信佛,但是有钱给佛束金身,佛就会成货,被你所用吗?

挣亏心钱和笃信禅宗净土的人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好在佛教不止禅宗一派,还有用来收智商税的方便法派。

这篇就看看禅宗的臣子怎么对抗有钱修佛像求极乐的皇帝。

一、神童

杨亿(974年——1020年),小时候是个神童,不是评价,是评级。

杨亿父亲不详,史书记载杨亿是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开始教他《论语》(看看现在送孩子上国学班的父母,自己都不去学,还指着孩子对此有兴趣?),七八岁杨亿就能跟成年人侃大山了,十一岁时机缘巧合下去参加了“神童”考试,一般的“神童”考试,考考经史典籍的默写就完事了。考中的,运气好当个亲王侍读,运气差当个从九品校书郎,除了提前开始当小公务员,了却残生之外,很难有太大成就。杨亿参加的这次不一样,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迎来了北宋发展的一个小高峰。盛世之下,急需文化产业来彰显。

十一岁的杨亿有幸,赶上皇帝过来当他的主考官。作弊难度倍增的情况下,杨亿还是凭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渊博学识,三天写了五篇赋(难度相当于《赤壁赋》)。赵恒都决定录取了,杨亿还来了个返场,又赋诗一首。在场的臣子都觉得这个有浓重福(hu)建口音的孩子,将来前途无量。

这之后杨亿先任职秘书省正字,后来20来岁当了翰林学士,主职修书,副业当皇帝秘书。

这时间做事没什么波澜,好在结识了他生命中的萧何——寇准。

杨亿算“神童”的话,那么寇准就是“天才”,十九岁就近视进士(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了,可见其用功和运气好(主要是运气好)。

两人的相遇,传说是这样的:

寇准在中书省,和其他大臣以做对子为游戏,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的太阳是天上的太阳)”没有人能对出,恰巧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在座所有的人都称赞对的好。

初次的相遇,谁也没当回事,俩人还是自我感觉政治目标没有实现,尽管现实中他俩的官位,已经是很多平民家庭孩子奋斗的终点了。

二、盛世急转

北宋的繁荣让更北方的辽国看不下去了,决定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过去抢一票。

为图保险,1004萧太后亲率20万大军进攻地盘比他大得多的北宋,北宋的表现一度让辽国怀疑,北宋是怎么拥有这么大地盘的?

辽军一路北下,兵锋直指首都开封。但是宋朝有四个首都,东京开封、南京商丘、西京洛阳、杭州临安(南宋)。

当时就有副宰相王钦若提议,搬家。换个城市办公有什么区别?少了两个省,宋朝京官收入又能少多少呢?赵恒会因为底盘少了点就吃不起饭吗?

赵恒内心深处估计是想搬家的,但是当上宰相的寇准不想搬。宰相寇准,带着皇帝赵恒御驾亲征。北宋五十多年没有皇帝上前线了,赵恒去了,士气高涨,萧太后马上派兵5000攻打宋军前线,宋军一改平时窝囊形象,开城门迎战,一直把辽军打回驻地,杀敌近半。当晚看到血流成河的赵恒就回了后方,寇准和杨亿在前线城墙上喝酒睡觉。

战事之后僵持,双方和谈。宋国每年给辽国岁币30万,双方不再打仗。不要轻信网上键盘侠的评论,说这多丢人,你要知道不打仗对百姓来说多重要?打一仗甚至连年打仗,死亡士兵的命值多少钱?不打仗,凭借中国古代做生意能力,这能赚回来多少钱?

寇准有了如日中天的声望,也被很多人妒忌。例如赵恒和副宰相王钦若。王钦若将寇准比作“赌徒”,把赵恒的性命“孤注一掷”。

赵恒过河拆桥,觉得王钦若说得对。理论上大战来临,将领需要安定己方,增强必胜信心。寇准及杨亿的行为目的,赵恒和王钦若应该都能看明白,看明白了,要不要装糊涂?就得看怎样对自己有利了。

事后的结果寇准被贬,杨亿被冷落。

三、赵恒的面子,杨亿的里子

赵恒为了挽回面子,在王钦若等一类“五鬼”的迷惑下(一般说“昏君”都是奸臣迷糊的,这就是“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逻辑),决定去泰山封禅。

古时候泰山不像现在,花钱就能爬(逃票也行,别被逮了),古时候那是具有很高政治象征的存在,表示上天同意封禅皇帝的地位(天王老子第一,你第二)。为了这事,赵恒授意大臣进献祥瑞、叫停了言官提意见、给寺庙道场拨款、给上祥瑞的官员涨工资……总之除了给农民好处,别的方法都想了。上苍都给赵恒托梦了。

杨亿不管这些,忠于内心的写作:

第一类:运用历史讽刺朝政,希望政策倾向务实。

汉武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

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汉武帝也曾封禅)

南朝

步试金莲波溅袜,歌翻玉树涕沾衣。龙盘王气终三百,犹得澄澜对敞扉。

第二类:咏物言志,表示自己的高尚节操。

瑞世鸾皇徒自许,绕枝乌鹊未成栖。终年已结云罗恨,忍送西楼晓月低。

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

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第三类:语言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被称为“西昆体”。

直夜

月魄生宵晕,风乌送晚凉。飞蝇随镂管,浮蚁溢清觞。

负郭春耕废,钧天晓梦长。玉签声未断,落宿斗宫墙。

别墅

托乘争飞盖,衔杯更藉糟。麝烟凝藻棁,鱠缕落霜刀。

鸡耸花冠斗,猿惊柘弹号。光风微转蕙,露井正开桃。

最能表示杨亿人品的是他的咏史诗,最能表示他诗歌地位的是“西昆体”。好像他除了追求语句斟酌之外就不会干别的了。

其实这是个误解,北宋的文人,写诗、写词、作赋都是比较快的,也不怎么修改。一篇文章多次修改,那是南宋文人长干的事。

四、扣题

杨亿最初是不信佛教的,某次被贬汝州后开始学习佛法禅宗,但是并没有想出家。

杨亿理解的佛家是行善。没必要出家才能行善,在官场也可以。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居士面对不公大可怒目向前。

杨亿既没隐居,也没献祥瑞。四十七岁去世。

最后留下的偈语:

沤生复沤灭,二法本来齐。

要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

二、北宋中后期的家国情怀与个人表达

从熙宁元年(1068)神宗登位变法,到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约六十年,可称为北宋后期。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为挽救王朝危机而实行变法的时代,是党争剧烈,内外矛盾爆发终于导致北宋统治全面崩溃的时代。

仁宗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促进了“庆历新政”的出台;新政的夭折,激起了嘉祐年间改革呼声的继续高涨。改革的时代浪潮推动神宗倚重王安石实行新法。熙宁、元丰近二十年的变法改制,虽局部收到理财的实效,但就整体而言,毕竟以失败而告终。变法未能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却在士大夫中引起了长期的派争党祸。先是元祐“更化”,次是哲宗“绍述”,再后是赵佶、蔡京的立党人碑之举,新旧两派轮番上台,互相倾轧,变法之争逐渐演变为争权夺利的火併,以致加速了朝政的衰朽,引起了内外矛盾的总爆发。宣和年间宋江、方腊的武装起义刚被扑灭,金国的强兵悍马又动地而来,畏敌如虎的统治集团无心抗战,一味乞降,终于导致了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掳的覆亡结局。

北宋后期文学就是植根于动荡反复、大厦将倾的时代土壤之上的。然而,神宗、哲宗时代,诗、词、文的创作却臻于鼎盛,到徽、钦两朝文坛气象才渐趋冷落。文学的繁荣和社会的兴旺,有时并不同步出现。北宋文学高潮之所以出现在神宗、哲宗时代,是长期文化积累的结果。北宋前期诗文革新既为文学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开国以来的经济发展、文治复兴、人才教育又为文学高潮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神宗时的变法、哲宗时的更化和绍述,虽曾引起朝政的动荡和反复,但中原的稳定统一局面毕竟尚未发生剧变,因此文学鼎盛的局面,犹如久经培育的花蕾,便在狂风暴雨未来前的平静环境中应时开放了。当开国一个世纪,文化生活普遍高涨所蕴蓄的内在活力充分挥发之后,文运也便自然地呈现出一种强弩之末的弱化趋势,再加徽、钦时期衰世风雨的纷至沓来,北宋后期文学发展便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尾声。这是北宋后期文学发展的总体轮廓。

北宋前期,经过梅、苏、欧对西昆体的洗削后,宋诗面目有了初步的显露。到了王安石、苏轼时代,宋诗的鼎盛局面方才形成,其标志是出现了有鲜明个性风格的荆公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王安石前期创作以服务于变法革新的政治诗、咏史诗最有影响,后期创作以退休蒋山的闲居诗、述怀诗最受称赞。苏轼的诗歌创作发轫于嘉祐,发展于熙宁元丰,而变化于绍圣之后的岭海远放。黄庭坚于熙宁初始跻入诗林,从此佳篇迭出,诗名日著,苏轼于元祐二年即有“效黄庭坚体”之作,足见其成就引人瞩目。王诗长篇峻刻奇绝,绝句雅丽清新;苏诗气宇宏阔,豪健雄放,清旷简远,无所不包;黄诗瘦硬峭拔、老朴沉雄而兼有浏亮芊绵之致。三人诗风各异,但同样重思理,富才学,喜用事,工锻炼,从而将宋调的独具特质发挥到极致。他们同时鼎立诗坛,卓然并称大家。故前人谓“造语之工,至于舒王、东坡、山谷,尽古今之变”(《王直方诗话》);欧阳公“能变国朝文格,而不能变诗格,及荆公、苏、黄辈出,然后诗格遂极于高古”(陈善《扪虱新语》)。

三大家之后,活跃于诗坛的主要是苏门诗人和江西后学。苏门诗人中,苏辙、晁补之、张耒、李廌等创作活动都延续到大观以后。苏辙写诗才情虽不逮乃兄,然毕生吟咏不辍,风韵明洁清逸,朴素淡雅,自成一格。晁补之诗大多平顺隽爽,温润典缛,但堂庑未广,个性风格不够鲜明。相比之下,张耒诗更有特色,所作内容丰实,风调清秀浑圆,自然坦易,颇有唐诗遗风,意趣不凡。黄庭坚所开创的江西派,是活跃于北南宋之交的最大诗派,派中作家大都于北宋末叶已闻名诗坛。其中陈师道年

辈略早,成就最高,他游于苏门,学诗于山谷,最得江西神韵,与黄庭坚并称“黄陈”。此派中未及南渡的作家尚有潘大临、谢逸、饶节诸人。他们的成就高下不一,但皆源出于山谷,其重锤炼、求格力、讲诗法等,大致与黄、陈波澜莫二,在学养、才力、造诣方面则远为逊色。

北宋后期诗歌,踵梅、欧之后,在宗杜学韩兼熔陶、谢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典型宋调。宋调肇始于梅尧臣而完成于黄庭坚。从梅诗到黄诗到江西后学,诗歌的反映视角逐渐发生了“内转”倾向;后期诗人摆脱了前期裨补时政的诗歌实用观的影响,不甚强调以诗正面议政刺时,直接干预现实,而较侧重于自我表现,开掘心灵,咏唱道德理想的自我完善。与诗歌政教观的淡化形成反差,追求“高风绝尘”、磨研诗艺诗法的艺术情趣日益热化,从而既推动了诗论的发展,也提高了诗歌的艺术内质。这是北宋文化生活普遍高涨的时代条件下诗歌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北宋后期知识阶层面对乱世风云创作心态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

1、(2019西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共12分)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1】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2】,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3】,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1】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2】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3】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对下列诗文的用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泊秦淮》中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新曲之典,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

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感慨之情。

B.《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借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临刑时怒叱皇帝之典,表达了对守边将领无故被

杀的深切同情和愤愤不平

C.《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

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

D.《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

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

(3).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6分)

1、(1).(3分)【答案】B (2).(3分)【答案】C

(3).(6分)【答案要点及评分要求】

《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1)。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1)。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1),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1),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1)。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1)。

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2、(2020丰台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江城子[1]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释: 【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

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

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

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

(2).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鲍泉《江上望月》)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6分)

2、(1). (3分)C【不懊恼,而是留恋眷恋】(2). (3分)A

(3).(6分)答案示例:

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评分标准:点明具体手法1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4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成理即可】。

3、(2020年朝阳二模)阅读下面这组唱和诗,完成1-3题。(共12分)

种菜(宋·苏辙)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宋·苏轼)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苏辙诗中没有一个“旱”字,但句句牵动着旱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B.苏轼诗题目中“次韵”既点明这首诗是和苏辙诗所作,又指出了押韵特点。

C.苏辙诗中“乱”写出了汲水的忙乱,苏轼诗中“倒”写出了腌菜食尽的困窘。

D.苏辙诗沉郁顿挫,格调比肩“诗圣”,苏轼诗闲散冲淡,气韵神似“诗仙”。

(2).“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中用“秋色”喻指年华。下列诗句中的“秋色”有这种含义的一项是(3分)

A.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B.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C.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

D.秋色频于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罗公升《发湖州》)

(3).唱和诗中,“和诗”的内容和情感既要与原诗有联系,又要有新的阐发。这一特点在苏轼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6分)

3、(2020年朝阳二模答案)

(1).(3 分)D (2).(3 分)D

(3).(6分)答案要点:①苏轼诗写春饥的艰辛,呼应苏辙诗中因春旱而饥困的内容,两诗都即事感怀,流露出辛酸与无奈。②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因春旱而惆怅、因赋闲而抑郁不得志的情绪,劝慰他面对窘境无须慨叹,既然不合时宜,不妨安心退耕。③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年华虚掷的感慨,以坦然的心态、幽默的自嘲来宽解,境界更加旷达。【评分参考】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4、(2019西城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共12分)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3】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释:【1】炯:光明的样子。【2】青蘋:浅水生植物。【3】山城:当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馀春景物,富于动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户外,静赏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箫声中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

D.全篇紧扣题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颇可玩味。

(2).“争挽长条落香雪”句,用落雪喻落花。下列诗句没有使用

....比喻来形容落花的一项是(3分)

A.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C.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

D.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孟郊《杏殇》)

(3).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请通观全诗,在“杏花”与“月”

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4、(2019西城高三期末答案)(1). (3分)【答案】C (2). (3分)【答案】B

(3).(6分)【答案示例一以杏花为物象】前四句,杏花飘落,花影在地,景色清幽静雅,写出诗人对美的欣赏喜爱之情。五、六两句,诗人“与客饮杏花下”,争相摇落杏花,花香盈庭,诗人与客闻香饮酒,豪情与雅趣兼具。最后四句,诗人想象明天春风劲起,满地落红,借花的凋零表达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

【答案示例二以月为物象】前四句写月入户寻人,引人月下赏花,流露出诗人的雅趣和对月下空灵之景的喜爱;“劝君且吸杯中月”以月代酒,表现出诗人对月的迷恋与享受已达痴迷状态;“声断月明”“惟忧月落”二句,表现诗人对美好景物行将消失的忧虑与惆怅,以及对花好月圆世界的向往与留恋,寓意更深一层。

【评分标准】满分6分。只要扣住“人因物而情迁”,每写出一点,并分析正确,2分,满6分即止。

5、(2020年房山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共12分)

《新城道中》①(其二)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②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③。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④。

注:①宋仁宗熙宁四年辛亥(公元1071年)苏轼任监官告院。御史以杂事诬奏苏轼过失,轼不自辩,乞外任避之。四月,除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此诗写于1073年春天,诗人出巡察所领各属县。②散材:语出《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lì)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③旆(pèi)钲:收兵的号令。④耦(ǒu)耕,指二人并耕。此处暗用《论语》中孔子令子路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用笔简洁,既概括写出作者山行之思,又勾画出诗人山行之态。

B.颔联以“散材”“疲马”自况,写出自己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和对未来仕途的担心。

C.颈联话题一转,既写出春雨后茶农的喜悦,又表明自己作为父母官之清贫。

D.尾联中的“歧路”一语双关,明写山行迷路的事实,暗中透露出归隐之意。

(2).“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一联,于叙述描写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下列诗句没有

..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B.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杜甫《羌村》)

C.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D.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白居易《杜陵叟》)

(3).古人评论此诗的艺术特色时说:“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第二联或第四联作简要阐述。(6分)

5、(1). C (不是清贫,而是“长官”政治清明。) (3分)

(2). C(3分)。

(3).(6分)答案示例:①“铸语神来”是说苏轼这首诗文句精彩,其语言表达有如神助;(1分)“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是说普通人能有这样的诗句,就可以在世间扬名了。(1分)②第二联中“散材”、“疲马”,运用比喻的手法,都是作者自况,(1分)“搜林斧”,比喻朝廷中的小人对自己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1分)“卷旆钲”一句写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1分)这一联形象地表明作者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1分)(或者:表明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

6、(2020年北京海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

黄庭坚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3】朝甲:蝉蜕。【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2).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3).《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6分)

答:

6、(1).(3分)C

(2).(6分)参考答案:第一首诗尾联,作者有慨叹也有议论,他一边下棋,一边在留心棋给人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这既是作者在棋局上的自我提醒,也是他感悟出的人生哲理。

第二首诗颔联,作者通过比喻描绘下棋者,“心似蛛丝游碧落”写下棋者思绪的飘荡、灵动,“身如蜩甲化枯枝”写下棋者意志的集中,已达忘我之境。作者借此生动地揭示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的道理。

【评分标准】每一联赏析3分(揭示“理”1分,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趣”2分)。言之成理即可。

(3).(6分)略【评分标准】结合作品内容举例恰当,1分;分析合理,5分(其中分析取名的“俗”1分——可从取名的选字、用词等角度展开,分析取名的“不俗”4分——可从取名中暗示的人物性格、命运,小说情节、主题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

(1)下列关于本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畅快惬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B.“家童鼻息已雷鸣”,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

C.“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是本词作者情绪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D.本词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更突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的心情。

(2)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

1.【解答】(1)A.从后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以看出,作者内心颇为郁结,此处纵酒,只是解酒消愁,排遣心中不快。

(2)①“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②“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③“江海寄余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②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③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④嘶。

注释:①此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苏辙十九岁时曾被委任为渑池县主簿,但未到任便中了进士,因此他对渑池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在寄给哥哥的诗里就说:“曾为县令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②鸿:大雁。③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下句“坏壁”亦指此事。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④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1)“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2)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1)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②第三联借事明理(或用今昔对比来说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艰辛,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所以困难也似“雪泥鸿爪”,终将过去。

(2)第三联是说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作者由此感慨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不必太过在意。第四联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须放眼将

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表达了作者面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

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3、(2020年丰台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题。(12分)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宋]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2】涴:污染。【3】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4】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

..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B.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赠别几复

[宋]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1】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1】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3、(2020年丰台区期末)(1).C【解析】“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有误,原诗意为“不如像叔度般一醉方休”,指不妨酒中陶醉而内心澄澈明净,如东汉黄宪的怀抱。(3分)

(2).D【解析】D项,没有用以景结情手法。(3分)

(3). 【解析】(1)《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能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2)《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评分标准】每点3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情感”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壬辰寒食①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治城②潮。

中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の治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客思”起笔、写“客思”如春日里的杨柳,愁绪万千。首联作为全诗情感的铺整,使全诗笼罩上一层

浓重的伤感。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写自己流的泪快要淹没治城,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

C.颈联中“朱”表示红色,通常在古代豪门、权贵オ会刷成红色的大门。“朱早凋”隐喻了作者官场的失利。

D.尾联中轩冕”指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渔樵“,即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2)作者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许多情感,请简析。

4.【解答】(1)C.“表示红色”错误,“朱”隐喻青春的容颜(或红润的面容、年轻的面容)。

(2)①省墓时沉痛(或“思念死去的亲人”,或“思乡念亲”)的心情。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写自己流的泪快要淹没冶城,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及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②感慨年华老去(或“人生易逝”)的无奈之情。“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③为官不快,意欲归隐的愿望。“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

参考译文: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三、南渡词人的徘徊与奋进

关于“南渡词人”

北宋灭亡后,大批文武官员、平民百姓渡江南下,到南方躲避战乱,很多词人也在其中。他们把北宋160多年积攒的丰富创作经验,一起带到了南宋土地上。于是,宋词并没有跟随北宋一起灭亡,而是在南宋得以继续发展。

这些人被称为”南渡词人”,他们是南宋词坛的开创者,代表人物有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等等。

“南渡词人”有两个特征:一是经历了北宋”靖康之变”,品尝过南渡的颠沛流离;二是南渡后词风发生明显变化,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色彩。

“南渡词人”的创作特点

首先,由从前写一己之悲喜,上升到国家之兴亡。这种转型,是因为词人品尝了南渡的种种苦难,内心受到极大触动。最具代表性的是朱敦儒和李清照。

朱敦儒早年过着风流浪子生活,以清高自许。北宋靖康年间,他曾被举荐为学官,诏至京师,却不肯受命。他早年的一首《鹧鸪天》,就表现了豪放不羁、不屑权贵的生活态度——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而”靖康之变”,粉碎了他的名士风流梦。当达官显贵占有大量交通工具、载着金银珠宝南渡时,无一官半职的朱敦儒,只能被抛到普通逃难百姓的行列。途中,他写词说道:“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卜算子》)天地之间到处都是苦难,在走投无路的困境面前,人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哀鸣又有何用!

最终,朱敦儒历经千难万险,侥幸渡过长江,生死考验让他和他的词都完成了一种超越,他再也不是那个疏狂的风流浪子,忧国、爱国之情已斑斑可见——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首词境界开阔,情辞慷慨,他关注的已经不是自己”无处归”,不是百姓”哀鸣急”,而是上升到故国之思,以及还我河山的急切情怀。胸襟和眼界,都和南渡之前不同了。

朱敦儒还有一首《采桑子》,是南渡后、流浪至江西所作——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州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结尾的”愁损辞乡去国人”,不仅是词人自身多年流离的体验,也代表了所有南逃难民的共同心声,仍是跳出一己之悲的体现。

对女词人李清照来说,南渡更是她人生和词作的拐点。如果没有南渡的磨难,她会一直呆在婚姻爱情的甜蜜里,研究词学、收藏文物,她的词作也会限于闺阁庭院、与丈夫的离别相思。那时的愁,顶多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一场南渡,让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书散,她一个人饱经沧桑,南渡后词作里的忧愁,便也融入了家国之恨和社会不公。比如感伤时事的《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词里所写的芭蕉树,深扎在南方的土地上,而李清照作为”北人”,她无法像芭蕉树那样,在南方找到安全感,当雨滴打在芭蕉叶上,更增添了她失去家园的伤痛。”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也是千千万万”北人”共同的深愁吧。

李清照晚年的一首《永遇乐》,写元宵佳节的情景,描绘出南宋朝廷偏安苟活、纵情享乐的时代氛围——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

底下,听人笑语。

此时的”中州盛日”,是因南宋平民没切身体会过北宋灭亡之耻,是因南宋朝廷没对他们进行过抗金复国的教育动员,是因一些南渡臣民也淡忘了当年颠沛流离之苦。李清照这个久经磨难的生命,捕捉到了这一时代之痛,她以平静的语气、通俗的语言,描述了这个”中州盛日”的元宵之夜,让今天的读者仍能通过她的描述,了解她”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苦衷:自己的生命是落日余晖,国家的生命是危在旦夕。

在这首词写成120年后,南宋末代爱国词人刘辰翁,也写了一首《永遇乐》,他在词序中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泣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情辞不及,而悲苦过之。”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既是自己生命的哀歌,也是时代的哀歌。

其次,在部分”南渡词人”笔下,词变身为政治武器。它参与到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和战之争,表明词人反对议和的鲜明态度。最具代表性的是张元干。

南渡也促成了张元干的词风转变。南渡前他受传统婉约风影响,酒盼花前,南渡后转为豪迈悲壮。他曾作词反对议和,因此被捕入狱——《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

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

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这首词的标题,已说明写作目的,是“送胡邦衡谪新州”。胡邦衡,即胡铨(字邦衡),南宋绍兴八年,秦桧主张与金议和,而金使竟让宋高宗跪拜接受诏书,对南宋称”江南”,胡铨慷慨陈词、请斩秦桧:”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胡铨的话让高宗、秦桧大怒,因此遭贬。后来”绍兴和议”达成,胡铨又被除名新州(今广东新兴)。

张元干这首《贺新郎》,就是送胡铨去新州时所作,其中”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直指(宋高宗)天意难问、人情可悲、爱国有罪的不合理现实。《四库全书总目》评此词:”其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而胡铨在被押送新州的途中,也作了一首《好事近》——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惹猿惊鹤怨,误松萝风月。

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命巾车归去,恐豺狼当辙。

结尾所说的”豺狼当辙”,其锋芒所向,尽人皆懂。这首词反映了词人身处逆境,时时有被害死的可能,但他仍不畏权势,大胆痛骂主和的投降派。

在张元干和胡铨笔下,词是他们与主和派斗争的武器,也是他们坚持爱国抗敌的精神力量。

再次,正因为上述原因,婉约词在”南渡词人”这里已成为最弱声区,苏轼之后难以为继的豪放词,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段有了长足发展,爱国豪放词雏形已现。

这其中,张元干的《石州慢》,是”南渡词人”中较早出现的爱国豪放词——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

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

泣孤臣吴越。

张元干曾投入李纲指挥的京都保卫战,并亲临城上指挥杀敌。而这首词写于保卫战失败、他避乱南行时。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夜渡,想到”群盗纵横,逆胡猖獗”的内忧外患,用一句”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诉说爱国豪情,结尾的”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激愤悲壮,声振林木。

而叶梦得的《水调歌头》,通过习射连及南宋现实,抒写老而不衰的爱国豪情,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脉相承——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这首词大约作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宋朝在北方的大片国土都已被金国占领,叶梦得此时担任知府的建康城(今江苏南京),成为了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的重镇。在这种背景下,词里所写的习射,更像是一次实战演习。虽然词人说自己”老矣真堪愧”,可”回首望云中”一句又提及汉文帝时、抗击匈奴的云中太守魏尚,借此道出自己杀敌复国的壮志豪情。

此外,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以及王以宁的《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都是这一时期的爱国豪放之作。

“南渡词人”和“南渡词”的影响

“南渡词人”们扛起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这是时代给予的,无法逃避。由他们创作的”南渡词”,是南宋词坛的开端,这些词揉着血泪、涌动着爱国深情,形成了深邃而雄浑的时代风格,也宣告北宋时期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风格特征,一去不复返了。

“南渡词人”的创作情感走向庄重,创作风格渐趋豪放,创作视野着眼于国家兴亡和社会现实。后来出生的词人们,通过”南渡词人”的创作,感受到国家分裂的痛苦和屈膝议和的耻辱,于是继承他们开创的爱国豪放词风,接过抗金救国、重整河山的旗帜,同时,又继续追求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从这一点来说,“南渡词人”又为之后的词坛高峰期铺好了基石。

“靖康之变”是北宋王朝的不幸,但对于宋词和词人来说,又是不幸中的幸运。”南渡词人”借助这场巨变,将词推到了抗金救国的前线,赋予了词巨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使人们对词这一”艳科”、”小道”刮目相看。由”南渡词”开始,再到之后爱国豪放词蔚然成风,宋词逐渐能和诗歌分庭抗礼,这才有了今天”唐诗宋词”的举案齐眉。

在承前启后的转型期,”南渡词人”和”南渡词”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①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②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③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④.

【注释】①午桥:在洛阳城南,诗人写此诗时洛阳已落入金人之手;②长沟:河流;③二十余年:指从作者政和年间为官,到被贬谪,到北宋沦亡,自己渡江南逃的这段时间;④三更:午夜。

(1)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人在本词中一共抒发了三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1.(1)诗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

(2)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生的悲伤感慨之情。③试图排遣想要看破世情而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

译文:

忆昔日洛阳桥聚会宴饮,到会在坐多是豪杰英雄。月影好像河水静静流去。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面,不停吹奏笛子直到天明。二十多年岁月犹如一梦,身躯虽健在但令人心惊。闲登上阁楼看雨后初晴。想那古今多少兴亡事,不如听三更犹唱的渔歌。

2.

渡江①

南宋?陈与义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②开。虽异中原险,方隅③亦壮哉。

【注释】①宋高宗绍兴元年,陈与义在广南奉召,由闽入越,趋赴绍兴行在,任起居郎。此诗为诗人次年渡钱塘江时所作。②海门:这里指钱塘江入海口。③方隅:角落。指江南。

(1)颔联历称佳妙,请作赏析。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2、答案:(1)①此联写渡江时的情景。摇桨渡江,远望水天连成一片,仿佛天水相平;而江岸远处的树,似在迎接人的到来。(2分)②寓情于景。(1分)开阔浩渺、豁朗清新的意境烘托了诗人被任用时的欣悦之情,表达了诗人的踌躇满志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2分)(从拟人或炼字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2)①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心:江南虽不若中原险固,但形势也很壮观,若心存高远,砥砺志节,事业国运仍大有可为。(3分)②尾联呼应首联,抑后高扬,一扫“楚客之哀,肯定了江南的大有可为;又从对自身前途的信心上升到对国家前途的期望;提升了思想境界,扩开了识见格局,深化了主题思想。(3分)

译文:江南不是不好,楚地人自己内心哀伤。在天平渡行船,岸上的树迎面而来。雨后吴山巍然屹立、阳光照耀下海门磅礴雄伟,虽然和中原的险峻景色不同,在边境地区也是很雄壮的了。

3、(2020北京市西城区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乌江项王庙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2).清人袁枚认为,咏史诗应当关注见解出新。下列诗句有“见解出新”的一项是(3分)A.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

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D.燕丹计尽问田生,易水悲歌壮士行。(张耒《荆轲》)

(3).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夏日绝句注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3、(1).(3分)C (2).(3分)B

(3).(6分)两首诗中都流露出对项羽的赞美。严诗中还包含有对项羽功业未竟的惋惜;李诗中还包含着对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4、(2019东城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共12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

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2). 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3). 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4、(1).(3分)B (2).(3分)B

(3).(6分)参考答案:①这句评论是是说叶梦得的词不是婉约的风格。

②本词中“碧天”“高城”“关河”“叠鼓”“飞骑”“雕弓”等意象创设了寥廓的意境,以及军中热烈而雄健的氛围。

③诗人当时已经年迈且正在生病,但仍深夜登上城楼远眺残破的河山,回想起“平生豪气”,仍为虎士的矫健身手赞叹,充满了深沉的忧国之思和豪迈的报国之情。下片虽有因年老不能为国征战而惭愧之情,但“回首望云中”,诗人仍牵挂前线,有老骥伏枥之志。无自怜哀叹,尽壮士悲慨,是“不作柔语殢人”。

(对“不作柔语殢人”的理解,2分;景物、事件的特征,2分;豪壮悲慨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西都作

(北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1)请简要概括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2)前人评价这首词“天资旷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5.(1)词人是一个狂放不羁、傲视权贵、卓尔不群的形象.

(2)同意,天资旷远指心胸开阔,又指意境开阔超逸.意境:本词意境开阔,想象自己是天宫掌管山水的郎官,能呼风唤雨,留住彩云,借走月亮.词人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表达技巧:用虚写(想象、夸张、拟人)手法,想自己掌管山水,呼风唤雨,留住彩云,借走月亮,天宫里做官也懒得去.情感:表达词人对官场厌恶,对名利的鄙薄,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译文:

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作业练习:

1、忆君王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注]此词作于宋徽宗被金人掳走,中原易主,作者在离乱中来到江南以后。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宫柳“依依”,诗人借迎风飘动的柳枝对北宋宫墙的依恋,委婉地暗示出南宋人民对旧朝廷的怀念之情,含蓄感人。

B.“春昼长”一语,把客观的景物描写,转为主观的心理感受,是景为情使,情因景生,抒情和写景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C.“依旧忙”写旧日宫燕归来,忙着经营旧巢,与前面的“无人”形成对比,表现出燕子不因事物变化而改变的对故主的忠诚。D.这首词前三句写汴京故宫春色,是想象中的景物,尾句“月破黄昏”写江南春色,是眼前景物,时空交错,景物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E. 这首词围绕“忆君王”三字展开,前面的景物描写,后文的情感抒发,全都流露着心念旧朝而对南宋偏安朝廷不满的情绪。(2).末句中“人断肠”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1).BD(A项“南宋人民对旧朝廷的怀念之情”理解有误;C项“不因事物变化而改变的对故主的忠诚”分析有误;E项“对南宋偏安朝廷不满的情绪”分析有误。)

(2).从全词来看,诗人国破家亡,流落异乡,令人断肠;故国难忘,故土难忘,令人断肠;春色当前,触目惊心,令人断肠;黄昏独立,黯然神伤,令人断肠。

2.阅读下而的宋词,回答问题。

沙塞子①

朱敦儒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风楼龙阀、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注】朱敦儒,北宋词人。本词为靖康之难后,作者流落岭南时所作。

(1)结合上阕的内容,简要说明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1)词人飘零异域,触景生情,眼含泪水,借酒浇愁,徒增哀愁,表达了流落异乡的悲苦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故国不再,时光飞逝,回归无期,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怀国之情.

(2)一是借景抒情,借树木错杂缠绕、瘴云浮动而不见天日的蛮荒之景,抒发了词人沉郁伤感之情;二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红蕉的明艳美丽和江水西流反衬了词人内心悲痛之深.

3、

舟中二首(其一)【注】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共4分,手法1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1分)

(2)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1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凶猛的大风横刮江面,江上巨浪翻腾,黄流湍急,风势壮猛,迅疾宛如千军万马瞬息千里而来,气势压制住三江五湖.岸上空旷荒芜,只见点点磷火照亮夜色,我不由从舟中坐起来,等着夜色退去.回想起自己自少漂泊至今,头发都白了,满怀无尽的离开国都回想的无奈之情.

4、南歌子吕本中【注】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抒写了旅途风物和诗人感受,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

B.词作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意境与晚唐诗人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很接近。

C.词中由“晓霜”写到“残菊”,由“残菊”想到“重阳”,又由“重阳”联想到眼前处境,思绪曲折。

D.下片“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正是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然之意卓然。

(2)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4.【解答】(1)D.由前面“晓霜”“残菊”“重阳”“寒更”等词判断,时间不应是“春夜”,而是“秋夜”,诗中表现的应是深秋时节。

(2)①羁旅行役,寂寞无眠。②佳节独处,思亲感伤。③家国沦亡,归而不得,忧时伤乱,痛苦深沉。

译文: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们重阳佳节已至。

夜投旅舍,孤寂难眠,寒夜的更声阵阵传来,让人更感长夜难捱。平时总听说江南山水奇绝,风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

5、兵乱后杂诗(四)吕本中

万事多反复①,萧兰②不辩真。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

求饱羹无糁③,浇愁爵④有尘。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深。

【注】①反复:作“翻复”。②萧兰:比喻坏人和好人。③糁(sǎn):煮熟的米粒。④爵:古代的盛酒器具。

(1)从情和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尾联。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1)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韵味深长.(2分)梁上飞动的燕子深情地相互眷恋着,用燕子的深情反衬人世的无情,使悲愤之情更进一层.(3分)

(2)①对“破家”的广大人民寄予无限同情.“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一句诉说百姓家破之后的贫困境遇,体现了作者的同情.②痛恨误国害民的奸贼.“汝为误国贼”是作者发白内心的愤怒呼声,痛斥奸贼的感情表达

得淋漓尽致.③抒发国破家残的悲愤.“我作破家人”写自己和城巾百姓一样,成了一个家破之人,面对这严酷的社会现实,诗人倾泻出一腔悲愤.(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南宋中后期的愤愤不平与闲适自由

两宋之交时候,诗坛还没有脱离江西诗派的影响,几乎所有有名的诗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陈与义。之后则是所谓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还有尤袤,其中尤其以陆游成就最高,一般认为以尤袤的成就很难同以上其他人相提并论。南宋后期的诗歌有嘉兴四灵派和江湖派影响最大,最后还有一个文天祥,留有《过零丁洋》等名诗。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中后期理学兴盛,其诗论对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总是能看到诗人们拉出来理学诗论的观点当靶子批判。

|杨万里和范成大

杨万里,曾经位居高官,任东宫侍读、秘书少监,后在光宗朝任核心赋税区江东的转运副使,后来因和韩侂(tuo1)胄不和而罢官回家,家居十五年而死。他开始学习江西诗派,后来逐渐认识到江西诗派的弊病,转向学习唐代诗人,把青少年时期所写的一千首诗全部烧掉,后来又转向师法自然,于是终于开创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被称为“诚斋体”。杨万里扩展了吕本中“活法”的适用范围,除了在师古和用技中要灵活不费力之外,杨万里还用这个概念来指涉创作主题和内容方面的倾向。他认为是个要施法自然,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

“诚斋体”的特单首先就在于构思新颖奇特,善于表现人物情态的特征和稍纵即逝的场景,其次则是低调悠然淡谐,爽朗轻快。

他的诗以写景咏物见长,比如《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中的生活情趣尤其被后人称赞。

范成大有《石湖居士诗集》,他的诗有两处可说,一则是作为宋使出使金国时期作的七十二首七绝,和一卷日记《揽辔(pei4)录》,二则是因病退隐之后所写的田园诗。另外,姜夔是他的门客。他的诗歌开始也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后来摆脱了其束缚自成一体。

出使北地之作有的描写中原的山川人物,有的凭吊历史英雄,主要表达对失地的愤慨,以及金人治下人民思念故国的心情。另外说一句,身份认同的建立大概在年轻的时候就确定下来了,等金人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南宋联合蒙古灭金的举动在人民眼里就已然不是收复失地的义举,而是实打实的侵略举动了。有人会指责张弘范作为汉人为何会为元朝卖命,可是在当时那种百年南北对峙的局面下,又怎么能要求一个北地汉人和南人有同样的族群认同呢?

他的作品比如《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的田园诗中有一些是揭露官吏对农民敲诈勒索的,比如《催租行》和《后催租行》,最出名的是他的《四时田园杂兴》,以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分五组,每组十二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侧面。

写农村劳动生活的有比如这首: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农人受到剥削,生活万分艰辛的比如这首: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陆游

也是出自江西诗派,曾经直接就学于曾几,主要学吕本中的诗风,不过他前期的诗歌经他中晚年整理之后删节了不少,现在基本已经散佚了。但是他诗歌中的炼字炼句、工致的对偶乃至于善于用典,都是他受到江西诗派影响的表现。后来脱离了江西诗派,开始直接向古代经典诗人学习,他尤其推重屈原和杜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称为“放翁体”。

陆游的童年是在“儿时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在青年时代就受到周围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萌生出忧国忧民和壮志报国的思想。孝宗时南宋政策转向激进,积极筹划北上收复失地,起用老将张浚,陆游也因此得到赏识,先后在枢密院和四川宣抚使司任职,还在南郑(也就是汉中)前线长期工作,这一时期的从军经历对他的诗

歌创作有深刻影响。后来南宋政策又转回偏安的老路上,本来筹备许久的汉中之战就这么流产了,诗人被调回成都,非常失望,不过这段时间他结识了调来成都的范成大,两人诗酒结交,陆游沉湎于宴饮,被弹劾“宴饮颓放”,干脆自号放翁。

他的作品流传甚广,影响极大,于是引起朝廷注意,将其起用。之后光宗立,他进言议论弊政,被罢免,于是隐居山阴。之后二十余年他都是在山阴山村中度过的,生活清苦平静。这段时间他的诗作学习陶渊明,诗风日趋平淡。

陆游的诗歌存世……九千余首。里面以激昂慷慨的爱国诗和闲适诗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极大。

陆游的壮诗和写实诗和他的生活经历直接相关,广泛反映了所处时代方方面面的面貌,从内容上和诗史杜甫有些相近。但是他的诗歌主要写自己对现实的主观感受,把现实经过高度的概括凝聚在简练的诗句中,着重于抒情。“移民泪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等句子都是这样,表现了深沉的感情,这既不像杜甫那样有三吏三别的叙事诗,也不像白居易那样有夹叙夹议的讽刺诗,而是有概括性强,抒情性强的特点。

从青年时代,陆游就开始写壮诗,抒发杀敌报国的热情,比如听说完颜亮南侵宋朝,他写了《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谁听刍荛(rao2)策,吾辈空怀畎(quan3)亩忧。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入蜀以后,他生活在宋金交界前线,满怀高昂的都指,写下了很多热情洋溢的爱国诗篇,比如著名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路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开头直接言北望中原的如山志向,然后颔联颈联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壮志受挫的悲愤,最后用诸葛亮的典故来表达北望中原的雄心。塞上长城用的是檀道济的典故。

晚年在闲居之时仍然忘不了家国大事,因而有著名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在很多作品中都愤怒地谴责了南宋统治集团偏安误国的罪行,揭露了和议的恶果。比如七古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jiu2)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在这类诗歌中,纪梦诗和纪醉诗是一个挺特殊的类型,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志向,在梦境和大醉中来表现,《楼上醉书》《异梦》等都是这样。这体现了他诗歌中的理想主义色彩,他常常使用古体诗的形式,韵脚自由,适合表现热烈奔放的感情,《醉歌》《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等篇章,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想象,因而他也被称为小李白。

写农民生活的诗歌在陆游的诗集中也占有相当的位置,有揭露官吏剥削压榨和农民悲惨生活的《农家叹》《太息》《秋获歌》《书叹》等,还有写农村闲适生活和景物的,比如《牧牛儿》。

溪深不须扰,吴牛自能浮。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寒雨山坡远,参差烟树晚。闻笛翁出迎,儿归牛入圈。

陆游也擅长填词,其慷慨激昂的词能和辛弃疾并驾齐驱,比如晚年的《诉衷情》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写放达闲适的生活,却掩饰不了才能不能施展,英雄迟暮的悲苦。

|四灵派和江湖派诗人

四灵派是四位温州诗人,因为名字都有个灵而得名永嘉四灵派。这四个人分别是,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他们不满于理学家的诗论,也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主张,于是抬出晚唐姚合贾岛来对抗。他们的诗专攻近体五律,可以在炼字炼句上下功夫,虽然写景琐碎,但有灵秀的意致。

徐玑《夏日怀友》(怀诗友)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

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他们的作品多咏物,写散淡隐逸的趣味,追求平淡闲远的情调。虽然徐照也有《促促词》这样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但不代表他们作品的主要面貌。

江湖派因为陈起刻印的诗集《江湖集》而得名,其收录的基本上是在野诗人的作品,因为议论朝政而造成江湖诗祸,不少参与者都被牵连。江湖派诗人中比较出色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戴复古是江湖派的名家,但是比较一般江湖派作家格调较高,诗笔俊爽轻快。他曾经追随陆游写诗,也有一些伤时忧国的作品,比如《闻时事》《庚子荐饥》等。它主要的成就还是在写景诗上,他的此类诗歌清新自然,颇有情趣,比如《江村晚眺》其二。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刘克庄,辛派词人,也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作品,比如《军中乐》《筑城行》。

1、(2020昌平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共12分)

沁园春·粉破梅梢

陆游①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②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③。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④,知我归心。

注释:①这首词是陆游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在四川荣州任知事时所作。②竹枝:竹枝词,巴蜀民歌。③骎骎:马跑得飞快的样子。④灞桥烟柳:乾道八年,陆游协助王炎积极筹备收复长安事宜,曾写诗句“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上阙首句描写了蜀中春光明媚,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B.上阙结尾写词人凭栏,观眼前山河未变,而生岁月流逝之感。

C.下阙“漫一事无成霜鬓侵”句喟叹自己功业未成而此身已老。

D.下阙“万里凄凉谁寄音”句表达思念无法传递给亲人的遗憾。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破”“动”两个动词写出了花苞绽放,嫩叶拱动的情景。

B.上阙以哀景写哀情,词人看到了荔枝枝叶稀疏凋零,引发哀怨。

C.下阙“看故人强半”几句借故友加官进爵,反衬自己一事无成。

D.下阙侧重于直接抒发情感,但结尾以景结情,颇为含蓄委婉。

(3).本词有“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而下面这首《杂诗》有“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请比较两个“归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杂诗

西晋·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①,靡靡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③。

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释:①胡宁:为何。分析:分离。②靡靡:迟迟。③商参: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④师涓:春秋时代卫灵公的乐师。

1、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3分)D(收复失地的志向无法实现的遗憾)

(2)(3分)B(荔枝枝叶茂密,竹枝词其声哀怨,引发词人悲戚之情)

(3).(6分)答案示例:陆游的“归心”,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有收复失地的决心,(2分)而这份归心只有灞桥烟柳懂得,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忧虑和愤懑。(1分)

王赞的“归心”侧重守边将士的思归之心,诗人借边马的归心,写戍边士兵的乡愁,(2分)讽刺了朝廷漠视边关战士的心情。(1分)

2、(2020年东城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共12分)

念奴娇·毁舍后作【1】

姜夔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因觅孤山林处士【2】,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3】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注释:【1】姜夔杭州的住宅因遭火灾被毁。【2】林处士: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仕。【3】一丘:指隐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2002-2017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 【2002年北京卷】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登颧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003年北京卷】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年北京卷】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 ①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2019北京高考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9北京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 1.西城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2],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3],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1】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2】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3】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15.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对下列诗文的用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泊秦淮》中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新曲之典,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感慨之情。 B.《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借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临刑时怒叱皇帝之典,表达了对守边将领无故被杀的深切同情和愤愤不平 C.《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 D.《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 16.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20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咏物诗训练题 1.(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 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4.(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5.(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10. 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 分) 2017 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7 题。(共 12 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 【 1】树杪:树梢。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3 分) 王昌龄《古意》 ) 晁补之《吴松道中》 ) 张耒《感春》 )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 (17) 同样是描绘山峡, 《晓行巴峡》 与下列诗句相比, 在运用意象、 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6 分) 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郦道元《水经注》 ) 杜甫 《秋兴八首》 )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11 分)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2010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答: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答: 2011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012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2013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届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东城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送友人远行,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白《赠汪伦》)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约《观祈雨》)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中《思旧居三首》) 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 ______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 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________。与君 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 17.(6分) 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诗歌鉴赏历年高考题

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 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 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 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 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 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3)"为拂绿琴埃" 析:明确知音的典故,一个弹琴,一个听琴,可以确定具体的句子。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9东城高三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 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 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人认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配合。当“物”与“力”不可强求时,你会选择“,”来激励自己。 北京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繁华,人才荟萃,真可用王勃的“,” 来形容。保持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古代很多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诸葛亮就建议后主“,”。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B

【88】【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一)】【标准版】

【88】【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一)】【标准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答案】C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均为“借景抒情”。《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

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5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微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答案】A【“往年”是去年的意思。】 【4】“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分析及未来命题走向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未来命题走向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 试题分析及未来命题走向 (图片由网友提供) 理型语文: 我们迟迟没有推出对今年北京高考试题的分析,源于冷静负责,客观前瞻的态度。 今年北京市的诗歌鉴赏题型,难度陡然增加。不难想象难度增加后尴尬的后果。 我们还是以对比的方式来做一冷静的观察,才能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 理型语文邀请了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分析北京高考试题的特点,今天推出的是韩老师的诗歌鉴赏分析内容。一并致谢! 1、考纲要求考什么 内 容 具体内 容 具体题 型 1、形象 意象 人物形象、物象、景象 意境 2、语言 风格 诗歌的整体风格 诗人的个人风格 练字 3、表达技巧 4、思想情感 主旨 情感 认识 理解 2、北京卷考什么 题型设置: 两个选择题一个主观题。 两个选择题,第一个一般考核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把握和表达技巧的辨别;第二个选择题一般考核表达技巧; 主观题的考核如下表所示: 年份 原试题 题型

2013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思想情感 2014 3.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思想情感 2015 3.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意象与思想情感 2016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意象与思想情感 2017 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 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意象与思想情感 2018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分) 风格题型 (图片由网友提供) 诗歌鉴赏试题分析 韩老师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完整word)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推荐文档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诗(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

历年北京高考古诗阅读鉴赏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2002年北京卷】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登颧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得赏析,不恰当得两项就是 A、诗人得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得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得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得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得美感,这就是本诗写作上得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就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得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得同题诗作,与畅当得诗相比,王之涣得诗显然更胜一筹。您认为王之涣诗得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003年北京卷】 17.阅读下面得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得赏析,不恰当得两项就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得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得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得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得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得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得江月美景得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得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得诗在体裁、内容与写法上得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年北京卷】 12、读下面得诗,完成①—②题。(4分)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瞧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得前辈诗人古曼卿 ①对这首诗得理解,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得品性。 B.“自恐”句不就是说自己真得担心,而就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得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得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就是说梅花之色仿佛就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得红晕。 ②对这首诗得赏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得愿望。 B。心境幽寒得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得“情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得节操. (3)读下面苏轼得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2019-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诗词鉴赏汇编

海淀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 黄庭坚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3】朝甲:蝉蜕。【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領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14.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15.《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6分) 答: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 黄庭坚诗中用了“湘东一目”的典故,写出下棋者的处境。古代诗文中常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①,②”,以先贤的居所来写自己的陋室不陋,进一步表现了高洁脱俗的志趣;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曹操“③,④ ”的英雄形象,生发出“固一世之雄也,面今安在哉”的感慨,叹英雄不再、世事无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前朝旧事“⑤,封狼居胥,⑥”,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不要草率出兵。 西城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 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近五年高考全国2卷古诗鉴赏真题

近五年高考全国2卷 古诗鉴赏真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