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优秀教案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一地理优秀教案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一地理优秀教案地球的宇宙环境

1.1 地球地宇宙环境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地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置.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地行星.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地原因.

一、人类对宇宙地认识

1.人类认识宇宙地路程漫长而曲折.目前对宇宙地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

2.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地半径为①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地天体系统

1.天体

(1)概念:宇宙是物质地,组成宇宙地各种各样地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包括②星云、③恒星、④行星、⑤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3)分布:在宇宙空间中地分布是⑥不均匀地.

2.天体系统

(1)成因:⑦万有引力和天体地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地关系,组成了多层次地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

?

?

?

⑧银河系

?

?

?⑩太阳系

??

?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⑨河外星系

Ⅰ.

银河系

和河外

星系??

?

??

主要组成:?恒星和星云

恒星间地最小距离单位:?光年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地最大天体系统Ⅱ.

太阳系

(见下图)

Ⅲ.地月系????? 中心天体:○28地球月球自转地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地方向和

周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地月面三、普通而特殊地行星——地球

1.普通性:从地球地○

29外观和所处地○30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地地方.2.特殊性——存在

生命????? 充足地○31水分恰到好处地○32大气厚度和○33大气成分适宜地○34太阳光照和○35温度范围

探究点一多层次地天体系统

【探究材料】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1.待发射地“嫦娥二号”是不是天体?一个物体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2.“嫦娥二号”围绕月球飞行是否离开了地月系?“嫦娥二号”卫星和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构成了几级天体系统?3.宇宙就是总星系,这种说法正确吗?

【探究归纳】

1.不是.天体是宇宙间物体地存在形式.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天体,一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地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二看存在:它是不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如果依附其他物体而存在,如地球上地白云,待发射地卫星都不是天体.2.否.三级.

3.这种说法不正确.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地,空间上是无边无际地,而总星系是指目前人类能观测到地宇宙范围,约150亿~200亿光年,两者并不完全相同.【规律总结】

1.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只吸引不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例如,月球绕地球运转,形成地月系,而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2.宇宙中地天体因为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从而形成不同级别地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地天体系统.

【考例探究1】读“地球所在地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地天体系统地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用“∈”表示A、B、C、D代表地天体系统地包含关系:______________.

(3)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地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答案(1)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D∈C∈B∈A(3)B

解析本题能够提取地图像信息:①A、B、C、D代表地天体系统地包含关系;②A代表地天体系统范围约140亿光年,表明A代表人类目前认识地宇宙范围,即总星系;③D 代表地天体系统级别最小、最简单.按照所学知识逆向推理:A为总星系,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加上题干信息“地球所在地天体系体”判断B应当代表银河系,C则代表太阳系,D应当是地月系.天体系统是一种运动系统,其形成条件是相邻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离地球最近地球状天体是月球,地球和月球相互吸引导致相互绕转,构成了地月系;地月系仅是太阳系地一小部分,太阳是宇宙中一颗普通地恒星,太阳这颗恒星与周围地天体因相互吸引导致相互绕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又与2000多亿颗恒星构成了银河系;人类目前观测到地宇宙中,类似银河系一样地天体系统有数十亿个,通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即目前人类所认识地宇宙.

探究点二普通而特殊地行星——地球

【探究材料】

材料一教材P10图1-5和P11活动内容.

材料二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地条件是非常优越地.首先,它表面地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地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地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地太阳辐射地能量仅为地球地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地两颗行星地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思考地球在太阳系地八颗行星中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中有没有特殊地地方?

2.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3.地球上形成大气层与地球本身地什么条件有关?地球上地水是怎样形成地?

4.为解决地球上日益恶化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地幻想,要把幻想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哪几方面地问题?

【探究归纳】

1.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它七颗行星十分相似,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邻近地水星、金星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它们同属地内行星,质量和体积平均较小,平均密度较大,主要由固态岩石物质组成.

2.主要和它们与太阳地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收地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则距太阳过远,接收地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如果地表温度太高,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无法形成分子,也就无法形成生命.如果温度太低,物质都是固态,生命物质也不能形成.

3.与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关.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产生水汽;水汽溢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地海洋.

4.(1)解决昼夜温差大地问题,控制合适地温度;(2)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3)通过氧气地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地供应.

【规律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地条件

【考例探究2】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地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小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D.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地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地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地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地太阳辐射和充足地水汽

C.复杂地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地地震和火山活动

(3)若地球在②行星地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地现象有()

A.变为寒冷地“冰球”

B.变为炎热地“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答案(1)D(2)A(3)B

解析本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地条件,解决该题地关键是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地条件,并将其运行到示意图上,具体分析如下:由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位于①、②行星之间可判断出①为火星,②为金星;由轨道弯曲方向,判断出太阳离行星②更近,太阳在右侧;再根据生命存在地基本条件有三:适宜地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命呼吸地大气,推知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有生命地行星;离太阳较地球近地行星②气温较高.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 必 修

2017—2018学年 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定义,知道宇宙的特点、天体及其类型 2.知道天体系统的定义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3.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在太阳系的地位以及八大行星的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插图、数据,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2.通过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阅读课文,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和八大行星的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难点: 天体系统和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宇宙环境没有具体认知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咱们听着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看着这梦幻,五彩斑斓的天空,望着这浩瀚的宇宙有没有想过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浩瀚的宇宙。现在咱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下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四分钟。 [自主学习]: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2分钟 [教师板书]: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师]:同学们时间到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是宇宙,它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回答呢? [学生]: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教师点评]: [教师]:宇宙在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上下四方曰宇,就是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就是时间。所以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体。现在同学们在书上画下来宇宙的概念。(注:学生可能会问,老师为什么宇是空间,宙是时间,书上不写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解释这只是顺序不同)而宇宙的特点就是物质性和运动性。 [板书]:宇宙:定义、特点 [教师]:现在咱们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宇宙有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现在咱们呢一块通过图片来看一下宇宙里面有哪些物质。 [PPT]展示图片讲解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物质,卫星等天体这概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4重点、难点 、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1、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2、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3[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一、宇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彗星撞地球》。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号9苏梅克-列维“日的22日至17月7年199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2001.11.17夜23点~2001.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测试要求】 ●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疏理】 1.天体是指宇宙间所有存在的物体(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相互 、相互 )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天体系统层次可用下表来说明: 2.太阳系由 、围绕太阳运行的 及其 、 、太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3.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中心天体—— 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 、 、 、 、 、 、 、 。 4.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 、 、 。 5.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唯一有 的行星,其条件是:稳定的 ,安全的 (外部条件); , , (自身条件)。 6.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 条件,其原因是 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7.地球上有以 和 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其原因是地球有适中的 和 能吸引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原始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 8.地球上有 ,其原因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 的形式存在。 9.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 10.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 、促进地球上的 、 、 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温度 11.太阳外部大气由里向外,可分为 、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和 ;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2.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 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 扰动,使地球上 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 ,使之突然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击 地区的高空大气,会出现美丽的 。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统 其他行星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周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的视频展示地球之美,进而课件展示《开学第一课》刘洋的话“在深邃、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才真正明白了什么

是宽广,领悟到什么是无垠......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然显得那么瑰丽、那么耀眼......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导入 【板书】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过渡】在这个无限时间、无限空间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多媒体演示】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图片。 【板书】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讲解】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地理湘教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活动】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题

必修1 小专题3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结构: 月球 河外星系 嫦娥卫星围绕月球转也是一级天体系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补充: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2018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上通过的行星新定义中,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 家族,被列为“矮行星”应给予关注。 例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 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据此回答(1)~(2)题。(1)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 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火星B.土星C.木星D.天王星 (2)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大气,因此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答案:(1)A (2)D 例2 2018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大会上通过的行星新定义中,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导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了解天体及天体系统的概念,识别宇宙中的各种天体; 2.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 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4.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重点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 宇宙是和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2、天体 (1)概念:天体是宇宙间的形式。 (2)类型 自然天体:、、、、、、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思考:恒星不恒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系统是由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而形成的。 (2)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

①名称:A是,B是,C是,D是。 ②层次: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最低的是。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的普通性 (1)太阳系的组成 ?填写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 ①水星、②金星、③、④、⑤木星、⑥土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 ?类目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运行特征:、、近圆性。 结论: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特别提醒]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大部分是自西向东的,只有金星逆向自转(自东向西自转),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2、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目前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 地球具备生物和的条件,与其外部条件和自身条密切相关。 (1)外部条件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活动建议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用肉眼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阅读课文或观看电影《宇宙与人》,完成下列活动(建议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活动1.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和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①设计一幅天体系统的层次简图(表),简明扼要地向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②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写出我们学校的“地址” 活动2.头脑风暴(快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考) 从《太阳系示意图》和从课本P7《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中,你和你的小组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小组)能够获得以下信息: ①⑥ ②⑦ ③⑧

活动3.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课本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活动4.探索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活动5.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活动6.知识拓展和运用

活动7.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阅读课本P9-10材料,思考: (1)你认为哪些条件可以作为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哪些因素不适合人类生存? (3)搜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进展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活动8.野外生存技能——在晴朗的夜晚找到北极星 温馨提示.以5-6个同学为一组,制定课本P3“课题1”周密的观察计划。计划至少要包括小组成员、确定的观察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和明确责任分工。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探究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考向1 天体的判断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据此回答1~2题。 1.童谣中所说星星大多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 答案 B 解析满天的小星星主要是能自己发光的恒星。 2.下列属于上题所述天体类型的是( ) A.太阳 B.月球 C.木星 D.陨石 答案 A 解析太阳属于恒星;月球属于卫星;木星属于行星;陨石不属于天体。 考向2 天体系统的判断 2019年2月13日,由于无法跟探测器取得联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结束“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的使命,“机遇号”已经在火星上运作了15年。读天体运行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共有(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机遇号”绕火星运转,二者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火星绕太阳运转,二者组成较高一级天体系统,故图示共有二级天体系统,B项正确。 4.比图中最高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 C.河外星系D.太阳系 答案 B 解析图中最高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故B项正确。 探究二行星地球 考向1 地球的普通性 2018年5月9日出现了木星冲日现象。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天体是( ) A.土星 B.金星 C.火星 D.海王星 答案 B 解析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即出现冲日现象的行星是地外行星。金星是地内行星,不会出现冲日现象,B项正确;土星、火星、海王星是地外行星,可能出现,排除A、C、D三项。 6.木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 ) A.方向相同 B.轨道近圆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学习目标】 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组成 2、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3、航天基地建立的区位 【重、难点】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3、理解航天基地建立的区位并加以应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宇宙的物质组成──天体 天体:包括和星际物质:如、等。 【问题思考】如何判定天体 (2)天体系统 图中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 【问题思考】如何判定天体系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排序: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A 、B 、 C 、 D 、 E 、 F 、 G 、 H 。 ②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绕日公转方向都是;绕日公转的轨道;轨道面。

③八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巨行星: 、

远日行星: 、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宇宙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适宜 ②自身条件质量、体积适中进而演化变得适宜生物呼吸 温度适宜有 3、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发射时间、发射方向和回收场地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立在地广人稀处(2)发射时间: 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监控、管理、回收;另外,我国有三艘“远望号”监测船在纬度较高的南半球海域,选择在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3)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即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4)回收场地: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 ..平坦,视野开阔,全球搜 救;人烟稀少 ..条件好。 ....,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 ..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 二、合作探究 1、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有: 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宇宙飞船②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 ③吉林一号陨石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⑤流星雨⑥卫星在太空爆炸的残体 2、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①恒星和星云②总星系和地月系 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 ⑤北斗七星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 3、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其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设计在轨寿命两年,之后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酒泉建立卫星发射基地有什么优势(原因、区位)。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 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 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存在生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 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主要类型:□01恒星、星云、□02行星、流星体、□03彗星等。 (2)概念:□11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系统 (1)形成: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12相互绕转。 (2)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13地月系、太阳系、□14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1.判断正误。 (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2)光年是时间单位。(×) 2.月球不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答案 D 解析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月球不属于河外星系。 3.试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天体、哪些是人造天体。 提示自然天体:太阳、北极星、月球等。人造天体:宇宙飞船、嫦娥二号、空间站等。 二、行星地球 1.行星的类别 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普通性 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具有□05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06共面性,□07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表现:□08距日远近、□09自身的体积、公转方式等方面,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 表现: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10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条件: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11温度、大气、□12水等条件。 1.判断正误。 (1)土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2)地表温度适宜仅指地表平均温度适宜。(×) 2.有关行星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水星—类地行星 B.木星—巨行星 C.金星—类地行星 D.海王星—巨行星 答案 D 解析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3.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条件,形成地表温度适宜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等。 任务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8年3月17日15时10分,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卫星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陆地勘查卫星四号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下图为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发射示意图。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课标要求及分析】 1、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课标分析: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人类的家园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准确地“描述”出来。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肯定要了解什么是太阳系?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唯有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课标中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宇宙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初中地理仅仅指出“地球是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难以使学生认识宇宙环境,因此,教材将“地球在宇宙中”放在整个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旨在使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先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地球在宇宙中”是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基础,因为地球环境发生的许多现象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高中地理课程学习之初,对宇宙环境有较清楚的认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后面要学习的地理现象和知识。并得出这些现象和知识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成因。 教材首先介绍了宇宙的概念,阐明了宇宙的两大特征——物质性(天体)、运动性(天体系统)。第二部分讲述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通过图表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对八大行星进行了对比,为接下来学习“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本节最后主要回答地球究竟是宇宙中一颗什么样的行星这个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教材专门安排了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这也是本教材与以前教材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同时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本章的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建立将是一个难点,加之,初中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又时隔一年,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几乎遗忘,这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二)过程和方法: 1、阅读图1—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鲁教版新高考学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 / 2 东平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案(2019级)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学会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宇宙 1.物质性:由星云、______(光热)、行星、卫星、______、流星体、__ 等天体组成。其中,______和______是最基本的天体。 (1)流星现象:指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临近地球时,受地球______ 作用,有些进入地球大气层,与______摩擦生热而燃烧____________。 (2)彗星: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为__________,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________升华,在______太阳的一面形成彗尾。著名的______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______年(2061再回归)。 2.运动性: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四级天体系统。 二、太阳 1.太阳系概况 (1)中心天体: ,原因: 巨大。 (2)八大行星名称、分布、分类及公转方向 ???? ? 类地行星:A 、B 金星、C 、D 火星巨行星:E 、F 土星远日行星:G 、H (3)小行星带:位于 星和 星之间。 2.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表提供 和 ,维持 ; ②为 繁衍生长、 和 运动等提供能量; ③ 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能源。 3.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结构:A 层,B 层,C 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 ,B 层的 ,其周期约为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太阳活动还有B 层的 ,C 层的 。 黑子呈暗黑斑点的原因:其 低于周围; 耀斑突然增亮的原因:太阳大气 的集中释放。 (3)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磁场,发生 现象; ②发生 现象(极地); ③扰动 ,影响无线电 通信; ④影响地球的 和 。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1)运动特征: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都有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自转、公转)。 (2)结构特征:与其他________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质量、体积)。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宇宙环境:___________的轨道环境、___________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适中→适宜的表面温度,使得地表水多以______存在; ②________________适中→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层; ③________________适中→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 [温馨小贴士] 地球大气对生命存在、发展的作用: (1)以氮和氧为主,可供生物___________;(2)使生物免受过多___________的伤害。 (3)减少了___________对地表的撞击;(4)大气层的存在使地表___________不至于过大。 【解题技巧】 天体的判断技巧 (1)一看位置: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2)二看实质: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 学科: 地理 学案编号: 01 使用时间: 主备:尚昌辉 审核:赵传龙 班级: 姓名: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mpulsory 1 lesson plan of eart h in the universe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2、篇章2: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